高级职业指导师新理念

更新时间:2023-09-23 02:22: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职业道德

1.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职业指导师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要有一种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

3.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牢记: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

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规范9方面:

5. 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以人为本是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是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

6. 职业指导本质是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的过程。

7. 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首先要积极理解、接纳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其次要紧密结合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展开职业指导。

8. 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职业指导人员应主动向服务对象解释职业指导和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程序局限性及服

务对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知情权。告诉服务对象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职业指导的局限性,甚至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对服务对象尊重和负责任的表现。二是责任分担的必要性。

9. 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允许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咨询关系,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指导人员,并对选择限制予以充分解释,必要时与服务对象达成书面协议。

10. 明确与服务对象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职业指导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其根本性质是咨询关系。基本宗旨:职业指导人员工作就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挑战)、自我实现。指导或咨询就是一种单纯的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11. 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

12.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职业指导人员要尊重个人隐私,未经当事人的允许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秘密。尊重人的隐私,源于对人本身的尊重,也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养。隐私权是公民基本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清晰的自我意识、职业敏感性,以及与不同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指导人员能否胜任,不仅是能力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14. 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1)努力贯彻为服务对象和所在机构负责的基本精神,要有良好的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以维护所在组织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的公众形象(2)积极向所在机构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组织发展,以使组织更好地实现为劳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宗旨。(3)积极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自身工作,追求更高服务标准,关系服务对象的意见、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创造服务对象最大满意为宗旨,实现与组织共同发展。 15. 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守则:一个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两个牢记:为了更多人的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 第2章 就业和就业政策 1 就业的概念

1. 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1)在法定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 2. 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

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1)童工;(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 3. 我国的就业者(从业人员)包括:9种 再就业的离退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现役军人。 1.1就业的形式

4. 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有不同划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正规就业:有正式单位,劳动合同,法律保障。灵活就业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分三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短期性就业,季节性就业),派遣就业(属派遣公司的正式员工)。

5. 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这时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解释:一是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等于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

6.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反之就是不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可以看作是隐性失业。(民政局没登记) 1.2就业的意义

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重要性:社会充分就业,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7.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此前4周 等待30天

8.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9. 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指年满16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

工作,现又面临再就业问题的失业职工,失业的个体、私营等企业的从业人员。

10. 农村劳动力不包括在失业的统计范围内,与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不同。下岗职工不是失业。 11. 失业率公式

12. 失业类型:(1)结构性失业:劳动者技能低于岗位技能结构,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时间长,影响大。也由工作和劳动者在地理上的不匹配引起。降低结构性失业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搞好职业需求预测和职业培训以及鼓励劳动力流动都是不可忽视的措施,职业指导有重要作用。(2)摩擦性失业:不是真正失业。时间差。从求职者角度,寻找;从雇主角度,补充。是短暂的,正常的,与充分就业状态并存。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的不完善,不对称。职业指导就有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意义。(3)需求不足失业。与经济衰退和萧条相联系。(4)季节性失业(5)周期性失业(6)隐性失业:不充分就业,边际劳动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7)自愿失业。 13. 失业影响:3个

14. 我国的就业方针:以充分开发劳动力资源、统筹安排城镇劳动力为出发点,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就业门路,促进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保持就业局势稳定。

15. 就业方针的实质是:充分利用和发挥我国劳动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经济发展和调节完善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的机遇,努力开发就业岗位,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市场就业机构,使得我国绝大多数劳动者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16. 劳动者自主择业 市场调节就业3个有利于 政府促进就业 17. 我国的再就业政策:(1)五大支柱:经济拉动;政策扶持;市场服务;政府调控;社会保险;(2)六个领域:中小型企业;第三产业;多种经济形式;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3)十项措施:税(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贷,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国有大中型企业,3年免税;就业服务政策;财政投入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企业裁员政策:职代会通过安置方案和补偿金,减员数量报告当地人民政府;社区平台政策。

18. 小额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借贷人提出展期且担保人同意继续提供担保的,商业银行可以按规定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

19. 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政策:12个,纳入公共就业服务 20. 大学生就业政策:5个

21. 职业指导对促进就业的作用主要是以就业服务为载体的。有时直接体现在就业服务的过程中,或间接地体现在就业背后的如教育、培训等环节。作用:一是促进劳动保障的政策的

贯彻和落实;二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有序流动、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帮单位获得高素质劳动力、传递职业信息;三是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四是促进教育培训的改革。

22. 职业指导师架在求职者、用人单位、学校之间的一座桥梁。政策宣讲员。

23. 我国的积极就业政策:(1)经济拉动政策(2)再就业扶持政策(3)灵活就业政策(4)农村流动就业政策;(5)大学生就业政策。

24.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包括就业转业失业的劳动者和没有就业经历的失业青年。

第3章 劳动力市场与就业服务 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与功能 1.1劳动力市场的概念

1. 狭义:劳动力市场: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求双方事先匹配的具体场所;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2. 一个社会所能利用的劳动力数量,取决于人口的规模与年龄构成,愿意工作的人的比例、工作时间制度、劳动强度、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水平。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 共同准则 利益最大化 2 自由流动 3价格工资是显示信号,也是指示信号 1.2劳动力市场功能 基本功能

3. 劳动力市场功能:通过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与购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4. 市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起关键作用的是工资的比价。

劳动力供给者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供给行为服从以下原则:1 相同工资 2求高回报 3工资大于劳动力边际产值。厂家对劳动力需求的调整直到劳动力边际产值与工资相等时为止。38页

非市场因素的阻碍5个:1传统经济体制 2垄断或超经济强制力 3供求与价格信号缺乏 4政府对一方不当或保护 5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

2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基本状况 2.1历史回顾 57 58-78 79-92三资 92- 2.2我国劳动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问题:(1)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市场主体资格;(2)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分割和扭曲;(流动性制约)(3)劳动力市场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4)就业服

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较大。(普惠面窄) 2.3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

2.3.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5个:竞争公平、运行有序、调控有力、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现代劳动力市场。 2.3.2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的标志主要包括3个方面

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形成标志:(1)劳动力和用人单位市场主体地位真正确立;(2)劳动力市场机制灵活,功能完善;(3)政府促进就业、扶持困难群体的就业的政策和服务体系形成,建立起对劳动力市场中弱势群体的托底机制。(三困人群) 要实现以上目标,从以下着手:

1国企改革 2强化企业和劳动者在就业市场的主体地位 3理顺工资分配关系 4统一的社保制度 5就业观念的转变、法制建设、户籍改革

3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基本形势

3.1概况:1规模大,素质提高 2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一二三产变化 3失业率控制 3.2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主要矛盾

主要表现 3个同时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主要矛盾:劳动力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5. 主要问题 劳动力市场问题:(1)劳动力数量供大于求矛盾

1.概念:16岁,未升学,从未就业。包括初高中及以上,及其他初次失业的年轻人。还有农村从事非农产业人员,待业人员。毕业生比例最大。

2.新成长劳动力特征:(1)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不同学历、专业和性别影响就业;(4)缺少就业能力和工作经验;(5)就业预期的非理性化。

3.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基本思路:(1)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2)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就业的方法和手段;(3)通过职业指导,重塑学校公众形象;(4)通过职业指导,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和实践的探索。

4.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措施:(1)要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2)要实施公共性的职业指导;一是全员参与,二是校内职业指导工作平台。(3)要实施两个联结的职业指导;(4)要实施系统、持久、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要分类。(5)要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寓指导于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6)要利用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寓指导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拓展训练、文件分析、自我调查等方法101页。

5.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内容:(1)就业观念指导;(2)就业政策法规指导;(3)就业心理指导;(4)就业信息指导;预测就业动态和供需矛盾;(5)就业技巧指导;(6)社会适应指导。 5.4 职业指导教学训练

2003年劳动部《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大纲》 6 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基本特征和职业指导服务

1. 有1.5亿人。主要类型:积累型、结构型、效益型、替代型、技能型、观念型。年纪轻,15-44占80%。

2. 转移方式:1土地承包2高效农业3发展设施和产业4经济结构5旅游业6乡镇企业7服务业8劳务输出9承包等私营经济10小城镇建设。

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职业指导服务:政策咨询109页、就地转移政策、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跨地区流动就业指导(收集供需信息、可行性论证、组织招收、输送:指定输送人员;编制录取人员名单;选择运输工具;指定运输路线;检查劳务人员携带的证件和物品是否齐全;制定安全措施;做好交接工作)、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做好跟踪服务。 7特殊群体的就业基本特征和职业指导服务

1.特殊群体主要指那些由于自身原因或环境因素而导致相对就业更加困难的人员。一般指残疾人、大龄下岗职工、城市郊区占地农转非群体以及劳改劳教释放人员等,复转军人。

2.针对残疾人就业特征,职业指导人员的服务内容:一是鉴别残疾人可以从事的劳动和岗位;二是寻找残疾人在求职和保证工作稳定过程中的解决办法;三是同用人单位联系,说服他们雇佣残疾人;四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法律咨询,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就资金支持事宜提供咨询和建议;五是同其他有关机构和组织保持联

系。

3.对下岗特困人员:建立一对一服务制度,一帮一创业活动。 4.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职业指导的服务主体 第五章 职业和职业发展 1 职业及概念

1. 职业是指在业人员所从事的有偿工作的种类。有稳定、合法的收入,是职业这种特定的劳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主要特点。

2.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 3. 岗位是企业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工作位置。 4. 职业的要素:职业名称、职业主体、职业客体、职业报酬、职业技术(自然、社会、思维技术)。职业要素体现了职业是社会与个人、整体与个体的连接点。

5. 职业的意义:(1)职业是谋生的手段;(2)职业使人获得了社会地位;(3)职业为个人发展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

6. 职业的特性: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稳定性、群体性、规范性。

2 职业分类的概念及知识

1.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

划分与归类。它是一个国家形成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政策研究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分类都影响并制约着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管理活动的成效。

2.职业分类的基本依据是工作性质同一性。一方面是相异划分,一方面是相同归类。

3.职业分类一般划分为大类(依据工作性质的同一性,并考虑相应的能力水平进行。我国社会职业:管理型、技术型、事务型、技能型)、中类(是在大类范围内,根据工作的任务与分工同一性进行的。知识、工具、技术、设备、产品、服务同一性)、小类(是在中类范围内,按照工作的环境、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的同一性进行的。环境、条件、技术性质同一性)、细类(是在小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分析法,根据工艺技术、对象、操作流程和方法的同一性进行的)。

4.职业分类的基本方法是工作分析法。职业分类的作用:1劳动力社会化管理的必要环节;2为教育与培训就业提供基础服务;3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服务。 5.我国的十个阶层。126页。 2.3我国现行职业分类

《职业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职业划分:8大类,66中,413小,1838职业(细类) 1995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3.2产业和行业

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类型。行业是从事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按同质性原则划分。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

新兴:130到134页 我国行业的门类 3 当代职业变迁及发展趋势

1.影响职业变化发展的因素:社会及管理的变革、技术的变革、经济发展、产业及行业演变。 2.职业变化136页至139页

3.我国职业发展态势:由单一基础向跨专业、复合型转化: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由传统工艺型向信息化、智能型转化;由继承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化;服务性职业向知识技能化发展。 4 描述特定职业的原则:完整性、特征性(职业特征:体现某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应用性、辩证性。 5 描述特定职业的方法:职业名称、职业定义(工具、工作活动)、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等级、职业能力特征、职业人格特征、技术技能、职业环境、职业报酬。

6 职业分类的作用:(1)对于劳动力管理部门来讲,它是劳动力社会化管理的必要环节;(2)现代职业分类的教育与培训就业提供基础服务;(3)现代职业分类为国民经济信息统计和人口普查服务。 7 美国未来职业发展特点 第6章 工作分析与职业胜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c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