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 - 语用概述

更新时间:2024-06-29 20: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语用概述

一、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

1.语用:是指人在一定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 2.语用学:研究语言运用规律的科学。 3.语用分析的意义:

能进一步了解用现代汉语交流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特定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使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分析的相关要素

(一)发话者: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1.重点分析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在一般情况下,发话者(包括说者和作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即语用意图。

例如:想让别人关上门(语用意图) a.请你关上门。 (请求) b.我命令你关上门! (命令)

c.你若不关门我就不走了!(威胁) 2.分析发话者实现意图的语用策略 语用策略:是发话者用什么方式组织话语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使受话者理解其语用意图并在受话者身上产生最理想的效果。 (1)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2)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例如:一部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到澳门狂赌,输得一干二净。有人不知情,想请他赞助慈善事业,知情者便说: 他刚从澳门回来,没钱了!

(3)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二)受话者: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例如: A:面条里要放辣油吗?B:我是地道的四川人。 (三)话语内容: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的具体内容。 例如:1.这种药对高血压有好处。2.你好! (问候语)

(四)语境:语言使用的环境,也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两方面构成: 1.言内语境:即上下文语境

2.言外语境:即言语表达时的具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比如时代、社会、民族、交际个体等因素。

这两大语境,实际上只是一个潜在的语境。当我们理解某一话语时,往往只是其中一部分语境因素起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言语交际中的表达和理解得以完成,除了语言符号链条起中心作用之外,语境中的非语言的因素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语境与发话者、受话人的关系 (一)语境是交际各方共享的

(二)语境是参与言语行为的重要因素

当分析某段话语的理解涉及哪些语境因素时,只要列出相关的语义命题就能清晰地把它们显示出来。

(三)按关联性原则,将选定的语义命题组成理解话语的语境 1. 语境必须以某种方式存在。

2. 任何话语都必须围绕着话语构建一个语境。

3. 交际各方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按关联性原则不断对语境进行选择。 综上:

? ?

语用与语用分析的意义 语用分析的相关要素:

? 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语用意图 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发话者 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语用策略 受话者 话语内容

语境

二、言语行为及其基本准则

一、言语行为分析

言语行为:用言语来施行各种语用意图的行为 。例如: 你不冷吗?

言语行为 (语用意图:请把门关上) 言语行为的类型

1、言内行为——指说话这一行为本身 。这是一个“以言表意”的行为。

2、言外行为 ——指用说话来体现发话者的意图。这是一个“以言行事行为” 。 (1)退休工人老张昨天去世了。(告诉了受话者一个事实 ) (2)请把茶杯递给我,好吗?(向受话者发出一个请求) (3)你再敢说这种话,我绝饶不了你!(警告或威胁了受话者) (4)对不起,我来晚了。 (向受话者道了歉)

3、言后行为——指话语所带来的后果。这是一个“以言取效”的行为。 例如:(1)我明天会来的。

(2)哥哥,你不要这样。人家是好心好意来安慰我们。

二、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1):会话合作原则

1、数量准则——话语所含信息量与本次交谈所需信息量应一致。 例如:

有一个学生想进入某哲学研究所工作,请求某教授为他写推荐信,这封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先生:某君精通英语,经常出席导师主持的讨论会。 XXX

2、质量准则——话语提供的信息内容必须跟语境中的实际情况相一致 。 例如:说不符合事实的话

3、关联准则——话语之间以及话语与话题之间应该相互关联。 例如:(在一次高雅的茶会上) A、那个高个子的老婆跟别人跑了!

B、这段时间天气很好,是吗?

4、方式准则——话语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受话者易于理解。

例如:

(背景:孩子们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但母亲反对吃)

爸爸: 给孩子们一点零食吃吧?

妈妈: Okay, but I veto C-H-O-C-O-L-A-T-E. 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2):会话礼貌原则

(一)礼貌原则——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尽量把不礼貌的表达方式降到最低限度。 ?礼貌原则处在比合作原则更高的层次上,因为只有遵循了礼貌原则,才谈得上遵循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二)礼貌原则的三条准则

1.慷慨准则:尽量少表达损人利己的看法。 例如:

A:喜欢我这幅画吗?

B:我恐怕在这方面没有欣赏眼光。

2.谦虚准则:在话语中尽量少赞誉自己并少贬低对方。 例如:

A:你今天在大会上的发言很精彩。 B:马马虎虎。

3.一致准则:在话语中尽量缩小与对方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对方的一致。 例如:

A:今天的菜味道不错吧?

B:你太太是世界上一流的厨师。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 关联准则

方式准则 言语交际的基本准则

慷慨准则 礼貌原则 谦虚准则 一致准则 三、话语结构

话语结构——在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中,句子与句子组成语篇的结构叫作话语结构 。 话语衔接 微观分析

话题推进 话语分析

语篇结构 宏观分析

会话结构 一、话语衔接

(一)定义:通过种种语言手段,把句子衔接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 。 (二)话语衔接的特点 衔接其实是一种语义联系,话语一经衔接,话语的语义理解就变得通达顺畅,具有连贯性。

(三)衔接的类型

1、指代关系——依靠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联系把话语的两部分衔接起来 。 2.省略关系 ——依靠省略某些句法“主要成分”而使话语衔接起来。 3、逻辑关系——依靠关联词语而使话语衔接起来。

4、替代关系 ——通过用不同词语指称同一对象的方式使话语衔接起来。 5、词义关系 ——通过前后词语意义上的各种关系使话语衔接起来。 二、话题推进

(一)话语结构=话题+述题 话题的特点:

(1)话题具有交际定向的作用。 (2)话题是表述的出发点 (3)话题倾向于承载已知信息 (二)话题推进的类型 1、话题延伸式推进

A、平行推进——各后继句都直接以首句的话题为话题,分别引出不同的述题,各话题之间就有了一种平行关系。

T0 + C1 T0 + C0 T0 + C2

T0 + C3

B、派生推进 ——从某一语句的话题中派生出各个话题,并被各后继语句表述 。 T01 + C1

T0 + C0 T02 + C2

T03 + C3 2、述题延伸式推进

A、线性推进 ——依靠前一句的述题或述题的一部分延伸为 后一句的话题来进行话题推进,但每次只延伸出一个话题,这 样前句与后句就形成了一环扣一环的线性关系。 T0 + C0

T1 + C1

T2 + C2 ??

B、分叉推进——从前一语句的述题中延伸出来的话题如果 不止一个,而这些话题之间又有着并列关系,话题推进的单 线就会出现分叉。

TC0 + C2

T0 + C0 TC0 + C3 TC0 + C4

3、综合延伸式推进 —前句的话题与述题融成一个整体作为 后继句的话题。 三、会话结构

(一)会话的整体结构

一次完整的会话通常由开端、主体、结尾这样三个部分组成。 1、会话的开端

会话的开端一般具有“召唤——回应”的结构方式 2.会话的主体

会话的主体是会话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话语部分,它的形式主要有话轮、话对、话段三种。 A、话轮

会话是说话的参与者各方不断互换角色轮番说话的过程,每一个参与者一次连续说的话,就是一个话轮。 B、话对

前后相邻、内容相关并且分别由会话各方的两个话轮构成的会话单位是话对。 C、话段

会话总会有一个主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展开的一组话对构成一个话段。 3.会话的结尾 A、结束信号语 B、前置收尾语 C、收尾语

(二)会话的轮换规则

在会话过程中,典型的轮换方式主要是: 1、发话者点明下一个发话者 2、发话者点明接下来的主题 3、自由抉择 四、修 辞 修辞一讲 一、什么是修辞

它是根据题旨情境对同义言语的形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在各种可供选择的语言手段之间(各个词语之间、各种句式之间、各种篇章结构之间、各种风格之间等)选择最能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过程。 二、消除以往修辞偏见

①误认为修辞就是要多用一些形容词等富于文采的词语,多用比喻、夸张、借代、拟人等形象化表达手段。

②破除传统的 “美化观”——生搬硬套摘录优美文辞,导致悖逆于题旨情境。修辞实质上是对语言形式的一种选择,选择的原则要切合题旨情境,因为语言形式本身无所谓美丑。 三、明确修辞范围

①修辞是对语言形式的一种选择。

②修辞不仅注重言语表达,还应重视言语的理解。

③修辞不仅要关注书面语的修辞问题,还应关注口语修辞。 四、了解修辞新领域 ⑴修辞与汉文化

①饮食方面:经过修辞的艺术化处理,将普通菜肴化俗为雅,是中华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 ★普通菜名,经修辞艺术化处理,便启人联想、令人神往。 ②命名方面

A:人名:一定要注意避免可能产生负面效应的谐音联想。 B:地名

⑵修辞与广告

⑶修辞与文学语言

修辞二讲 词语修辞,指根据特定的题旨情境,通过选用、移用、代用和仿用等手段并结合词的音、意、色彩等方面来提高使用词语的水平,从而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过程。

一、词的选用

★词义辨析(近义词、同义词辨析)

从感情色彩、语意轻重、范围大小、具体与概括、对象、语体等方面, 二、词的移用

指利用某些词的特点,临时改变其用法或词性,从而收到一定的修辞效果。

三、词语的代用

利用事物间的密切关系,不直接说出原物名字,而用另一种更鲜明更新颖更富有色彩的名字或说法。 四、词语的仿用

为了某种需要,模仿某个词语写出结构相似的词语。 ▲词语的配合

1.色彩的配合(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2.声音的配合 词语色彩的配合

1. 感情色彩要鲜明

①有的词语本身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②有些词的褒贬靠与其他词语配合、靠语境的配合而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③直接反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产生特殊的感情色彩。 ④有些词选用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可以使感情色彩更鲜明。 2. 语体色彩要鲜明

3. 形象色彩要鲜明 声音的锤炼

★叠音、押韵、平仄相间等。 声音的锤炼

●音节整齐匀称。 ●声调平仄相间。 ●力求韵脚和谐。 ●讲究叠音自然。 修辞三讲 句子的锤炼

一、句子锤炼的基本要求

1.连贯:句子内部、句子之间的衔接。 2.简练:防止重复、化长为短、凝缩结 构、提炼句意等。

3.周密:修饰恰当、成分完整、表意全面而 生动、句子间有一定的照应等。 4.生动:形象、强调、充分发挥联想等。 二、句式的选择 1.语序的调整 2.句式的变化 3.句子的长短

4.结构的整散

注:句子内部成分、句与句、段与段、篇章结构等的组织。 ★不同话语结构的修辞效果:

1.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

2.长句:严密周全、精确明晰、委婉细腻。 3.紧句:严密紧凑、容量大而集中。 4.松句:疏松、舒缓。

5.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意义鲜明,气势贯通,常用于诗歌、唱词、抒情散文。 6.散句:丰富多彩,散而不乱,生动感人。

▲在表达时,根据不同的题旨情景,可灵活地交叉使用。 修辞四讲 辞 格 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运用的一些修饰描摹的特殊方法。是语言艺术的精华,是语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 分类:众说纷纭、名目繁多。

⑴唐钺的《修辞格》将汉语辞格归为5类27格。 ⑵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将辞格分成4类38格。

⑶英国享利·皮谦的《辩材之园》将辞格分成184种。 ⑷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将辞格分成250多种。 比 喻

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辞格。一般包括本体、喻体、喻词。

作用:

使语言形象化,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具体、形象;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实质上暗含比喻关系。其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常用“是、成了、变为、当作、变成”等。

3)借喻: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

运用比喻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⑴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⑵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⑶喻体要常见、易懂。 ⑷比喻要贴切。

⑸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 比拟

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的描写方法。 类别:拟人和拟物。

作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运用比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本体和拟体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符合事物的特点,能唤起人们的想象。

2.要注意言语环境。它在文艺作品中用得较多, 其他文体中则少见;书面语中用得多,口语中则少见。 3.要注意感情色彩。

借 代

用乙事物来代替甲事物,即用借体的名称来代替本体的名称,又叫换名、代称、代替。 拈 连

指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巧妙地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临时用于乙事物。

作用: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发人深思;能巧妙地连接上下文,使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 移 就

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于描写乙事物。

作用:能使文章简洁有力、生动活泼。看似用词不当,却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情调,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 拈连与移就的异同:

同:拈连与移就都属于词语的移用。

异:

(1)拈连以上下文的关联为条件,将上文描写具体事物的词语拈来用于下文的抽象事物;而移就为了表达情感的需要,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移植来修饰乙事物。

(2)用来拈连的词语一般是谓语动词,而移就所移的一般是修饰语。 夸张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

作用: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双 关

指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 类别: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

作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对 偶

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承相对的两个句子组织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用于诗词,赋予音乐美等。 排 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

作用:能表达强烈奔放的感情,周密地说明复杂事理,增强语言气势和表达效果。 注:

①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②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地拼凑排比的形式。 辞格的综合运用

常见的有连用、兼用、套用几种形式。 (一)连用

指依次使用两种以上同类或异类辞格。 ●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月色似银。 (二)兼用

指一种表达形式兼用两种以上辞格,即几个辞格交织融合在一起。 ●霎时间,四面八方,电灯明亮,就像千万颗珍珠飞上了天。

(三)套用

指辞格里包含着辞格。

●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

雾碎末。

语体和风格 语体

是适应不同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的需要,运用全民语言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合体。 语体形成与发展的外因和内因:

外因:即非语言因素,是指交际领域、目的、对象和方式等,即制约性因素。

内因:是指语言因素,即在外部因素的制约下,为实现特定的社会交际而使用语言手段所形成的特点,即物质材料因素。 语体分类:

1.口语语体(日常谈话体、演讲体、实况广播体)

2.书面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

▲语音是口头交际的媒介,语音修辞手段的广泛运用是口语语体的一大语言特色,也是它的一大优势。

▲口语语体特点

常用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俗语,轻声、儿化等;句式方面多用短句、省略句,很少用关联词语,句子结构较为松散,常有不规范现象;语段安排比较自由,语段之间往往有跳脱;语速快、语音多变,有较多的同化异化现象,方言俚语多。 ▲演讲语体

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宣传鼓动的场合,例如专题演说、课堂授课、法庭辩论、导游解说、即兴颂祝等。

特点(不象日常谈话体那样随意): 1.它往往围绕一个话题,一个中心,一个观点来展开。

2.它讲究语言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带上了书面语体的色彩。

3. 常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段和层层论证的说理方法,以做到情理交融, 令人信服,感人肺腑。 ▲鉴于此,有学者称它为“中立层次” 语体。 演讲语体的注意事项:

1. 应注意语气变化,讲究语音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 2.要使用各种语汇,句式应简短。 3.要求简明、生动。

4.要运用一定的态势语。 书面语体的特点: 1.简炼、严密、规范。

2.书面语汇较多,有大量的专用词语。

3.完整的句式较多,修饰语多,关联词语较多,大量运用复句。 4.语段组织条理清楚,结构严密。 事务(公文)语体

适用于公私事务交际的领域, 沟通彼此之间的事务关系,使社会生活正规化和秩序化。 基本特点:平易性、简明性和程式化。

科技语体:用于科技领域,旨在阐述科学现象和规律,为科学的研究、发展、普及与应用服务。 基本特点:抽象、精确和严密。

文艺语体:用于文艺生活的交际领域, 通过艺术形象反映客观世界,以教育感染群众。 基本特点:形象性、情感性和丰富性。

政论语体:用于社会政治生活交际领域,目的在于宣传鼓动,使人接受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 语言特点:富于战斗性和逻辑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6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