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更新时间:2023-07-26 13: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 下载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本文由kdljb贡献
wps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 嘉初仁波切传授 目录 序言 1 嘉初仁波切简介 3 正文 第一节总论 5 第二节共同加行 13 第三节不共加行 29 第四节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初分 39 第五节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中分 89 第六节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后分 113 第七节正行后得瑜伽修法 117 第八节结行 119 附录 敦珠法王对六中有的开示 123 序言 众所周知,密宗(金刚乘)在皈依时所作为四皈依,即皈依上师,佛,法,僧:而从内 在密义上讲,则为皈依上师,本尊,空行及护法。其中上师为佛,法,僧三宝总集,是为成 就之源, 任何密乘弟子所得成就均为上师加持所赐: 本尊则为成就之本, 因密宗又称真言乘, 持诵真言密咒为修行根本方便, 而在持诵经咒时均需观想佛菩萨, 密宗弟子终生修持与自己 因缘相应之某菩萨或佛(例如观音或文殊菩萨) ,依靠于彼,由彼佑护加持,念念不忘,一 心依持,是为本尊。空行,护法则为修行的增上助缘,帮助密宗弟子遣除障碍,修法清净。 本尊观则是密法中修观之一种,观想自己变成本尊,生起佛慢,与本尊无二无别,故弟 子可证得与本尊无二之果位, 具有与本尊无二之智慧能力。 这一观想的基础在于众生皆具佛 性,与佛陀本来无二,终究成佛的大乘见地而付诸于实际的修行方便。密宗之佛菩萨,不是
一味的显现和平及慈爱的相貌,亦有显现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诸魔障故, 而有此种表法及示现,故本尊又分为寂静,忿怒两种。由此可见,本尊修法对于密宗弟子的 重要。 宁玛巴在众多密宗弟子的心目中常以为唯以修持大圆满法为成就法门, 并不知在本尊生 起次第修法上宁玛巴也有殊胜见地,更无法了知生,圆二次第与大圆满法的正确关系。本书 为宁玛巴大德嘉初仁波切依据噶陀且旺卓珠仁波切所造的 《生起次第仪轨修法共释——无二 双运明穗》而开示的一套完整的宁玛本尊生起次第修法,在书中,嘉初仁波切对生起次第观 修中的各种问题如建立护轮,加持供品,身印瑜伽,语诵瑜伽,光明瑜伽,中间修法,寂忿 坛城,真言,食子一等均有详尽开示,对修
行者而言,实为弥足珍贵的精要法本;对普通读 者而言,也是了解宁玛传承修法的最佳途径。 “于金刚乘行者而言,先决的条件是要对甚深之教授具有正确的知见,以用于生起次第 的修持中。” ——嘉初仁波切 嘉初仁波切简介 嘉初仁波切又称为白玉嘉初。在 1923 年,藏历木牛年出生于四川一个神圣的家庭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里。 八岁时被蒋扬钦哲罗卓仁波切认证为其前世的转世灵童, 其前世是宁玛巴六大寺庙中白玉传 承的一位终身闭关的大成就者。 此后他就一直跟随他的根本上师, 敦珠法王的五位化身中的事业化身——那措朗卓活佛 一起学习修行,并作多年的闭关独修。在另一个因缘下,他还从白玉传承的法主白玉绸出仁 波切处直接得到灌顶传承, 白玉绸出仁波切是现今白玉以及宁玛巴的领袖贝诺法王的根本上 师。在他前半生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跟随这些伟大的上师,努力学习和修持重要传承和成 就密法。 后嘉初仁波切被敦珠法王与十六世 DB 法王选中作为首批移居加拿大的藏胞的传法上 师,于 1972 年抵达北美,此后便一直在北美传法,并于 1976 年起正式作为敦珠法王访问西 方时的代表。 他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建立了多个“智藏中心”, 更在加州和俄勒冈州州界的山中建立了 一所闭关中心, 此中心曾由敦珠法王加持并多次迎请接待高僧大德, 如贝诺法王便曾两次于 此灌顶传法。 嘉初仁波切几十年来于世界各地弘传佛法, 擅以简明的语言诠释深奥的金刚乘 密法,著作等身,是宁玛巴深受弟子爱戴和敬仰的大德,祈请上师之加持使得读此书的具缘 信众早证真如。 第一节总论 首先我们必须明了,接受佛法有三类发心,我们的发心可能是善,恶或仅是非善非恶, 混沌愚蒙的无记心。 这其中恶的发心和无记的发心必须去除, 但我们先要认识它们才能把它 们消除,在未能认识此二者之前是无法加以断除的。要知道任何世间的愿求,欲望都是不善
的, 如为追求非心灵的利益而听法等均是不善之念。 总之这些借身语意所显的恶行皆应断除。 一切恶业皆由十不善所构成,在十不善中,属于身业的是杀生,偷盗及邪淫三种;属于 语业的是妄语,恶口,两舌(说闲话,搬弄是非)及绮语四种;属于意业的是贪,嗔及邪见 三种。若要明了这些不善业是如何积习造业的就要通过学习佛法中关于因果的教授。 无记心是一种不善的混沌无知心态, 虽然此心未必是恶, 但你只是处于一种愚昧的状态 中闻法,就如同跟着主人的小狗一般,以这种态度,你决难于所学的事情中获得任何帮助和 加持, 因为你没有真实的觉得需要或通过正确的发
心去走出第一步, 因此长养善愿发心是取 得清净佛法教授的基本条件。 依大乘佛教而言,正确贤善的发心乃是自利利他,也就是要求行者要一心长养十善(即 对应十不善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嗔, 不生邪见) 及一切善行并为利益自己和所有众生而求取无上正等正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觉即成就佛果。 不论你为 佛教哪一宗派的弟子,紧记为自己及一切有情而生起及长养闻,思,修的愿欲发心都是最重 要的。 加行是行者日常的基本修持, 这些修持是从转心向道的四种思维起修, 这一观修涵括了 小乘佛法的心要。皈依,发菩提心,金刚萨埵修法,供曼达则是属于大乘行:上师瑜伽则为 金刚乘密法。 九乘次第的一切佛法皆摄于此三乘的加行修法之中。 加行是极为重要和深奥的修持, 它 同时体现了三乘之法, 由于三乘均有关联, 故你们应该会发现观修四种思维及发菩提心在趣 修金刚乘法门前的重要性。 释迎牟尼佛在此轮回世间初转法轮时,最先开示的便是“轮回是苦”。生死轮回是一个以 痛苦,颠倒,妄想为本性的世界,所以在作闻,思,修之前,先观修转心四思维是必须的。 正如佛陀选择开示此法为第一一样,这些加行修法也是我们第一步要学习的佛法。 当你对苦谛作观察思维后, 应进而认识到一切轮回中的众生皆如你们自身一般处于颠倒 妄想中,一切众生皆于过去无数生中曾为你的仁慈父母,正如演员饰演不同的角色,他们以 不同的显现将你带入这世间。 他们无不希求快乐满足, 在此轮回中的众生也没有一个不希望 获得快乐,但由于业力牵引,他们虽欲得乐却招感了更多的苦因,其身语意的行为完全与其 希愿南辕北辙,互相矛盾,但奇怪的是他们竟然对此毫无察觉,如同盲人一般,徘徊迷失于 颠倒的生死轮回中。 你现在既生而为人,与其他众生相比,拥有思维选择的能力,又诸根具足,没有盲聋哑 等残障,所以你能认识并把握自身最有价值的潜能,能认取可以改善自身环境的条件,为令 这些顺缘能发挥其最大用途,不浪费此一难得的暇满人身,你必须仔细思考苦谛,增长慈悲 心并趣入佛法的修持中。 本书的教授是与密续生起次第的修法有关, 密续即佛教的金刚乘, 分为外续及内续两层 次, 而此法是属于密续内续的修持, 故我们在深入此修法前先简要地介绍一下外续和内续的 不同修持。
外续分为事续、行续及瑜伽续三部,内续则以玛哈瑜伽为首,分为玛哈瑜伽(又称大瑜 伽) ,阿努瑜伽(又称随瑜伽) ,阿底瑜伽(又称大圆满极瑜伽)三部。外续与内续不但其见、 修、
行、果大有差别,就是行者的修法证量亦极不相同。然而一切续部均非常重视灌顶,在 行者未接受灌顶前不可作密续的修持,若没有具量传承上师灌顶绝不可以修持金刚乘密法, 此戒律通用于外、内密续。 外、内密续皆于灌顶时传授四灌(即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名词灌顶) ,此 四灌顶可令行者堪为法器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能作密续的进一步修持。 有说外续为难行,因其需要精进苦行而证果,内续则为易行,因为其能于极短时间内证 果。外续要求其行者作种种特殊的修行,相对而言,内续则甚少涉及这些有造作的行持。外 续虽内含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二法, 但二者是分别成办, 生起次第是作为圆满次第的先决条 件,此生,圆次第分别修法唯见于外续;内续则把生起次第的特性及修法与圆满次第的离诠 无作结合在一起,二者双运同时成办。 在行者个人的外在仪表上,外,内二续的处理方法亦各有不同。外续行者重视保持身体 仪容的清净, 他们会于一日中清洁身体多次, 令外表清净非常: 内续行者由于通达诸法平等, 在任何环境下均认知此平等性,故于好坏不常加以分别,不过于注重外表。 又外续行者皆要食素,只食用三白三甜之物,并以众宝装饰之器皿作为饮食工具:内续 行者并不一定要食素,还常以兽皮为衣。外续中的事续行者每天要依仪轨要求沐浴净身,更 换鲜净的衣服三次,这是外续规定的行仪;然而有的内续行者却可能永不更换衣服,从外表 而言,蓬头垢面有若乞丐。 此外,二续证悟的道阶也大不相同:修持外续者需极长的时间才能成就果位,如事续的 行者必要十六生方能成佛, 依瑜伽续要连续三生才能成佛, 行者在此段时间中定要非常圆满 如法,数数不断修持才能成就,绝不能苟且从事,偶而为之。相比之下,内续行者却有可能 于一生中即身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或于命终时及中阴时成就佛果。 外、内二续也可依其中围(即坛城,梵文称曼陀罗,即佛国刹土之意,因密续的本尊天 众于刹土中的排列方式均为主尊在中央,其他天众及眷属围绕于主尊四周,故称中围)的异 处加以区分:外续所观本尊均为单尊像;内续所观之本尊则以双运父母像为其特色。外续部 的本尊皆以丝绸珠宝为衣冠庄严;内续部本尊则以头颅为冠,骨饰庄严,毛皮为衣。 外、内二续行者的修行处所亦各有不同:外续行者讲求离世独居,住在荒僻无人的森林 或山顶洞穴修行;内续行者因为没有分别,可以在任何地方修行,无论是墓地尸林还是闹市 村落都安之若素。 内续三部中玛哈瑜伽以生起次第修法为重点, 阿努瑜伽不但依转化观更依大
种之消融收 摄而行,阿底瑜伽则结合以上而者。若依根、道、果来看三部内续,则玛哈瑜伽为阿努瑜伽 之因, 阿努瑜伽乃是玛哈瑜伽之果; 阿努瑜伽为阿底瑜伽之因, 阿底瑜伽则是阿努瑜伽之果; 或者说玛哈,阿努二瑜伽为阿底瑜伽之因,阿底瑜伽则是此二瑜伽之果。而阿底瑜伽的体性 也就是对我们本具之佛性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即“如来藏”的证悟,所得果位为法、报、化三身中的法身成就。
本书是教授玛哈瑜伽中的生起次第修法,其教法以修证我们自身的究竟佛性为整体要 义,这种认识是要通过实修而达成。但倘若我们没有佛性,那修持又有什么意义?若我们并 非本具佛性有待开发, 那我们为何要去修持这些复杂难懂的法理并学习其表征意义?假如我 们的真实本性并非如此, 那修行就会成为一件可笑之事, 有如想要榨石出油, 必定徒劳无功。 因此我们先要对此众生本具佛性的知见树立正信, 同时相信必须如法的精进修持才能开 显我们的这一本性。你的本性是自然具足,圆满成就的佛性,修持的过程正如从己知含金的 矿石中提炼出纯金, 修行道路上的艰辛必然导致成就的佛果。 这一信心是帮助你趋向佛果的 最好助缘。 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及世尊释迎佛都曾开示 「如来藏」 或佛性是本来存在于一切众生之中, 此佛性具足于每一个众生之内, 并非此有彼无。 佛与众生的分别并非在于本性一佛性的分别, 而是因为佛陀已籍种种方便证悟其真实本性, 己尽除一切业障烦恼,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智 慧。众生则还因不断造业,积集种种恶因及烦恼障碍,如人在沼泽一般深深陷入不达实性的 愚痴无明中。 这是众生与诸佛的唯一分别之处。 诸佛的一切教法也就是通过种种修持法门将 其觉悟开示给我们, 使我们早日开显本性。 这种情况就如同我们都知道太阳就存在于天空中, 但由于乌云的遮盖我们无法直接看到它, 只有当风吹散蔽日之云时, 我们的本性亦将如灿烂 之日光驱散无明,成就佛果。 在我们修持生起次第时, 最重要是认识到有可证之果及此果为何物?所以在开始修持此 法前,我们当明确自己所欲求证之果(即开显本性的佛果)并发心精进不懈的修持。 常用藏文种子字 一、五方佛及五方佛母种子字: 中央:()啥()邦东方:()吽()浪 南方:()涨()芒西方:()嗡()梦 北方:()啊()旦 二、六道种子字: 天道:()啊人道:()哩修罗道:()色 畜生道:()者饿鬼道:()这地狱道:()德 三、 ()让()养()康 ()嗡()啊()吽
()哈()吙()啥 第二节共同加行 本论是对《正修生起本尊中围成就出现明显释》的注解,一切佛教的经,论,注疏皆各 有其名,
而书名的每一字都是对书中内容的表诠。依佛教经论的写作体裁,于书名之后便是 皈敬,于密续内续之传统,造论者所要皈敬的乃是传承上师,接下来便是“承许造论”,这是 指作者因何发心而造论及承诺造论所欲成办的事情。本论的造论者承诺如下: 一切有情心要为佛性本尊印契自然作表征 由修生次金刚持佛道一切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庸常俗相皆尽摄 知为本尊天众之印契凡常居处皆成越量宫 器界见为诸尊曼陀罗有情悉成本尊幻化身 由舍自性实有执著念行者即于诸法得解脱 得见诸法实相如幻化由修密续证得此慧时 彼为真俗二谛之双运智慧乃是二谛之证悟 内密续中无上瑜伽续意即无有等伦相应法 行者各自依止其本尊速疾证取世出世悉地 本论是由噶陀寺的大论师且旺卓珠所造, 论中是依行者生起本尊之要点作微细解释, 由 于其以最精简的语言开示, 故能易于了解其中要义。 但他指出行者若欲更深入的学习玛哈瑜 伽, 则可于无数的教传及伏藏经教或过去诸高僧大德所造的论释中得知要义, 而他在这本简 论中,仅涉及到玛哈瑜伽的数个要点,并不包含对玛哈瑜伽的全面论述。 修持此法之果乃是任运证悟圆满清净究竟真实之心性。 达此果位时, 行者即认知此圆满 本性,且自然安住于此境中,此时你便会觉悟到已将矿石中炼出的黄金握于手中,能远离一 切障碍清楚地看见空中的太阳。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学习这些净治之道?既然 究竟的根本和果位是本来清净圆满的,又何需种种方便修法?”这问题本身已提出了答案。 假如你在今天或某一时间己经通达圆满实相, 便不必理会要净治的事情及净治的方便, 也不 必学习净治四法,因为你己达至清净本觉之境。但在达到此位前,你仍然具有妄想分别,在 这些妄念平伏前, 你仍要倚重这四种净治修法, 通过修持寻找要清净的对象及证得清净之果。 有人可能会怀疑:“这一见地超越因果,是否与大乘佛法相违?”不是的。因为大乘道由 根,道,果三支构成,若有志修密者在修持生起次第前,对根,道,果未作过闻思,没有认 识便难以成就, 故并无矛盾存在。 于能净之法, 所净之事及净治之果有正确的理解极为必要,
这是随顺生起次第修法的根本要旨。 生起次第的修法分为三门: 一加行二正行三结行加行又 可分为二支,即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 行者凭借长养大乘愿心及趣修菩萨行而得成办, 欲趣修密续法门者必须成熟具足究竟大 悲心的菩萨愿行。行者由忆念过去无数生中,一切众生曾先后多次成为自己的大恩父母,他 们对自己的大恩及为成就自己的利乐而历尽艰辛, 故为了他们的利
益你也应该如此, 由思维 此理行者可发起慈悲菩提心; 此发心绝非仅为思维或口边空言, 你必须对这些有情真正生起 极猛烈的慈心和悲心, 就像能摧毁世界的坏劫烈火一般。 设想自身是父母而将他们看作子女, 并念父母于其子女的种种关爱, 以此思维即能了知一切有情曾于过去对你有过何等大恩, 并 将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于未来世继续饶益于你。 慈心的感觉就如烈火燃烧, 令你生起不断为他人的利益而工作的 愿欲,这才是你修持的唯一动机,故永远也不要忘失这种心愿,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帮助 他人,离苦得乐视为己任。 举例说明,如果缺乏药物,那即使再好的良医也无法治愈病患;同样,如果没有慈悲心 为良药,修持多高深的法门也不能生出任何利益。正如对闹饥荒的国家来说,拥有再先进的 战争武器也没有助益,能保护这个国家的最有力武器是粮食和清水。同理,若你们的志愿是 要追求解脱成佛的真实无上安乐, 便要将这种快乐与他人分享而行利他, 否则便绝不可能单 凭修持密法而达此成就。 若没有大慈大悲的菩提心而去修持生起次第或其他禅修法门,那便只会令你产生厌烦, 而且最后将会一无所获,更不要说获得解脱。就如食物能供给人们工作的体力一般,慈悲心 也能够为修行提供力量,此外没有余者能与慈悲心相比,能比慈悲心更有作用。 没有一个有情不愿求乐, 但是他们所作的一切却不断地令自己受苦。 虽然生起次第等密 法是迅速可行的方便道, 但唯有凭借趣修大乘的菩提心才能有成就。 大乘的发心是金刚乘悉 地的根本,所以必须对一切有情生起慈悲菩提心。若无菩提心,那倒不如修持愿力较低下的 小乘道,不必成办他人的需要,虽然你无法获得究竟解脱,但也能获得某些果德。当修持了 无数劫后,便终会积集到足够的功德来发起慈悲心。只有在这种悟境下,才能得到解脱。小 乘的修法必须花费多劫的时间,最终成就慈悲心。 引生无上不变乐境并能以此利他的圆满正觉便是发慈悲心, 同样, 纯为自己追求证悟的 自利心却是导致苦恼之因。 若欠此不可或缺的慈悲心而修持生起次第, 那此人绝对不是一个 金刚乘的弟子,哪怕是大乘或小乘的行者甚至连一个合格的佛教徒都算不上。 在行者发起慈悲心及持菩萨戒前,金刚乘的修持将会完全白费,对于这种人而言,要依 大乘为根基, 金刚乘才能圆满成长。 行者具足根器能力, 便可以趣入任何不共殊胜的曼陀罗, 接受种种金刚乘的灌顶; 可依止上师传授认为与他相应的本尊来修持, 并能无难守持三种戒 律。这样的具量法器才能获得金刚乘修法的妙果。
四种思维 有些弟子会问:“我们在灌顶时要受持大乘菩萨戒律及金刚乘的戒律,但是否也要受持 小乘的戒律?”小乘的戒律是指由观察人身难得,人与一切法悉皆无常,因果决定不坏,轮 回之苦这(转心四思维)而生起的出离心。这些出离俗世的心愿便是小乘戒律的根本,它们
是大乘及金刚乘戒律的先决条件和基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础。 修持生起次第者更必须清净守持根本及支分的续部 誓言(即三昧耶戒一金刚乘的誓约与戒律,使上师与弟子,教徒与修法之间所有重要关联得 以确立) ,以此作为自身行为的准则,若能依此而行,便能够运用对这些戒律的认识来修持 生起次第,以至获得成就。 当行者修持生起次第时, 应把以下三件事情牢记于心: 出离痛苦及耗费时光的世间欲求, 一切佛法修持根本的皈依及誓要成佛的菩提心,要明了此三者皆为不可或缺的要素。 出离心是由观照四思维而获得, 首先应思维能得此暇满人身的机会是稀有难得的, 若能 把握加以利用则将成为解脱之因。然后要认识此身无常,犹如闪电瞬间即逝。再思维因果决 定,对因果不坏之理具足信心,明白到在你的亚力影响下,不论出生的环境是好是坏,于现 在或未来你也只会在痛苦中挣扎生活,你们所能经历到的只有这份痛苦。 有人认为在轮回中也有快乐存在,不单是人,就连一条狗也会有开心快乐的时候。当然 这种时候是确实存在的,但却是短暂的,无法把握的,往往在快乐流逝时,由于想要将它留 住而又无能为力时,你会更加痛苦。正如在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时,日光普照大地,你觉得 心情舒畅,轻松愉快,但是这种情况当有云雾遮蔽太阳时便会改变。 有情众生在轮回中是永远无法找到永恒真实的快乐的, 任何快乐的感受皆不长久, 苦乐 互相更替。成败得失同样是短暂常变的,轮回中的一切事物皆如齿轮般流转不息数数变改。 在这种状态中并没有恒久不变之事, 若你们能够经常深入地思维这一道理, 便能当下认识到 这一期生命中的实相。 通过思维观照的力量, 我们便会感到多一秒也不愿再留在这种境况中。 由于我们身处轮 回之中,所以得不到真实的快乐,但是只要我们能远离轮回,就一定能得到真实无上的解脱 和快乐。 我们唯有通过修持佛法而通达实相才能改变现在的环境,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观修四 思维来引生这种见解。 在任何一种密法的仪轨中均具有导引行者作这些观修的偈颂,不管你是否念诵这些文 句, 但在开始修持仪轨的正行前一定要作这种思维。 大家可以在专门教授加行修法的其他论 典中发现大量详尽的有关四思维的教法(如华智仁波切
所著《普贤上师言教》,重视并认真 ) 观修四思维能令你成为真正适合修持佛法的法器。 就是自心欺妄不诚, 这些思维也会帮助你 变得真诚正直,透过对这些实相的思维,不需要上师从旁指导,任何障碍也会被清除。只要 观修这四思维,行者自身便会出现趋向佛道的改变。 不管行者是修持小乘,大乘,显宗或密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法金刚乘,都要从皈依起修,皈依是佛法修持的 基石。 首先要忆念那些过去世曾一次或多次作你的父母, 于你有大恩的赢弱如母众生, 正迷途 于轮回苦海中受苦;然后发起大乘的殊胜菩提心,生出解脱一切有情痛苦的愿欲;最后要为 利益一切于轮回中欲离苦得乐的如母众生而作皈依。 行者只可以皈依一究竟的依处, 不可被不究竟的皈依处所吸引。 世间的权力及鬼神等虽 有吸引力或具有某些有漏神通,但却不是究竟的导师,因为他们自己仍然具有无明习气,自
身都尚未从轮回中解脱,所以他们皆为不究竟的皈依处,并不能给你解脱的力量和方法。不 究竟的导师会引导你走上错误的道路, 令你远离解脱正道, 他只能教给你带来世间力量的道 路。 由于追随这种错误的道路, 你便会落入常见 (认为现象含有某种永恒的本质, 物有生灭, 但本质不灭,因此永恒存在的本质必须有所依附,所以必有一真实万能的造物主如上帝,梵 天等,世间一切有神论宗教基本都持此见)或断见(主张一切事物皆出自奥秘之“无”,事物 都只是自然而生,自然而灭,根本没有合理的解释和规律,我们通常所说的宿命论即此见) 这二边错见(因密法持中观正见,中者不落两边)之中,这种道轨佛法驳斥为外道邪见,它 绝不会令你获得究竟解脱, 所以要完全舍弃皈依不究竟导师的想法, 而寻求已自轮回的一切 限制中解脱出来, 圆满究竟证悟无上正等正觉, 拥有无限慈悲心可以满足一切众生所需并可 以引导他们直至解脱的究竟皈依处——佛陀。 对佛教徒而言,究竟的皈依处乃是佛,法,僧三宝,行者要认知佛宝为导师,法宝为解 脱道,是佛陀证悟和传授的法教,僧宝为修行路上的真实助缘及友伴,是了悟法义并终证佛 果者,这三种依处是能入解脱之门,所以要认知此理而作皈依三宝。皈依是佛教徒和非佛教 徒;究竟解脱道与外道的分别,行者应认识到佛,法,僧三宝为永恒不变之依怙,从而生起 坚定不变的信心。皈依佛宝意为皈依已完全解脱轮回,并可以为你开示正道的导师;皈依法 宝意为皈依一条能够达至圆满成就的道路: 皈依僧宝意为皈依追求解脱正道, 远离邪道的法 侣。 金刚乘则以不共的方法作皈依,行者是皈依
:上师,本尊,空行及护法(统称三根本) 。 上师的本性为三宝总集;本尊为佛宝;空行及护法为僧宝。金刚乘的广大中围修持是以下列 的方法来总摄三种皈依处:本尊被视为佛陀,他是以「中围印契」 (即幻化显现的本尊相及 清净刹土)来展示「显,空之道」的导师。正法便是「中围印契」的开示。僧宝则是组成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本 尊眷属的勇士,空行。 三宝及三根本皆被视为与上师同一体性, 行者应以这种方法来认识上师, 要将上师胜解 为如意宝珠般的唯一依处。正如诸密续所说:上师即是佛法僧,师为世尊金刚持。 行者应在面前虚空中,观想一个由八狮所抬的广大宝座,中央是行者的根本上师,他显 现为本初佛金刚总持。观想表征根本上师一切功德的金刚持被心印传承,表示传承,口耳传 承三支传承的上师所围绕。 在行者面前及诸圣众的前方, 应观想自身所修的出世间主尊, 其身旁为续部的本尊天众 所围绕。观想世尊金刚持的右方有三世诸佛,在这「普光明劫」 (即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一劫 又称贤劫)中,将有一千零二位佛陀出世,他们均现为佛宝之相。在金刚持之后应观想一切 以梵文声母,韵母为庄严的三藏经典。行者要观想所有声母及韵母自出音声,互相共鸣。金 刚持的左方站着诸大法子,大阿罗汉,大乘的殊胜僧众,八大菩萨及十六罗汉等无量圣众。 围绕在他们四周的是大乘资粮道,加行道的僧众及小乘的声闻与缘觉的行者。 再观想无量空行, 护法犹如厚云密聚, 重重围绕于一切圣众的四周。 在此广大的观想中, 一切皈依境均具足一切智,大悲心,方便力及无尽的功德,行者要把他们视为引领自身前往 究竟解脱处的向导,应该清楚的观想他们真实出现于面前虚空中。
然后,行者即观想世间的父母坐在身旁,前方有各种真实及无形的怨敌(如非人魔众及 怨亲债主等) 。最后再观想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众生遍满十方大地,行者此时 与所有众生一起合掌皈依,并念诵皈依文: 自今以为始,乃至得成就; 菩提藏要间,我向尊皈依。 身语意三门,悉皆作供养; 我所皈依处,除汝别无余。 行者应以强烈胜解及坚固的观想作此思维, 并依自身所修的仪轨文句念诵三遍, 或念到 感觉祈请已得圆满为止。 当行者自觉圆足后,便要开始圆满次第的收摄观想。先观一切有情众生融入皈依境;皈 依境的广大中围坛城又从外围渐次向内融入中央主尊金刚持身体, 此时即安住于与金刚持无 别之境中,要住于连无分别的念头都不要生起的境界中,当下自身就是金刚持,不必向外寻 求,要依本性安住于胜义实相的定境中。 由
于本论文句非常精简, 所以并未要求行者先观想诸尊是坐于五枝的如意宝树上, 若有 可能行者当先观想此皈依宝树。 行者在修持加行时, 可完全以相同的方法来进行皈依的观想。 若因难度过大或某些理由而无法作此广大观想, 行者可尝试先把所有在皈依境中的不同 圣众逐步分别观想,然后在开始礼拜或念诵皈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依文时,再将现时的上师观想为金刚持,这样 便易于完成。 为了重复计数我们必须完成每部分的加行, 但是行者可以在修持大礼拜的同时念诵皈依 文及发菩提心的偈颂, 不过只有简短的偈颂才能与大礼拜合修。 这样当行者圆满十万次大礼 拜时, 便能够同时圆满十万次皈依文及发心偈, 用这种方法行者可以同时完成三种加行的修 持。 皈依是未来一切佛法修持的根本,也是一切戒律的所依基础,就如人们入学一般,皈依 是通向解脱之门,是修持佛法的圆满方便,其功德实在不可思议。行者基本上应在每天的上 午,中午及晚上,各念诵皈依文三遍。 在皈依时还要承诺守持数种誓约, 行者要誓愿不论在任何时候均要完全信任三宝; 舍弃 一切怀疑及对于是否真实信仰三宝犹豫不决的念头; 还要必须时刻礼敬佛像, 不论其体积大 小或造型容貌; 尊敬一切法宝经典及一切内含佛法内容的印刷品; 更应尊敬供养所有真实的 皈依境(僧众) ,要舍弃任何对皈依处的不敬行为。 行者皈依上师后,便要依从从上师所教无谬奉行。既皈依佛,便不可再皈敬礼拜世间的 天神;既皈依僧,便不可再与那些轻视佛法,上师及毁谤佛法正见之辈为伍。若明了皈依的
意义, 此处所讲的戒律教诫便很容易理解和守持, 能理解皈依处所表征的功德, 便易于皈依, 具足敬意受持誓戒,继续进行其他一切所需的修持。能深入如理尊重阪依处,自然能容易守 持誓约戒律。若行者不明了皈依的真实意义,守持誓约便会非常困难。 如有人怂恿你去皈依,受戒或修法,而你并无此发心,也不了解自己所作的一切是出于 什么目的,日后在修行过程中信心便很容易退转,所以盲从附和绝不可行。我们若能圆满如 理如法地思维皈依的功德, 则一定会获得无尽的智慧与帮助。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人生的短促 和无常,就算我们能活上一千年,我们亦不能学尽佛陀的教法,这些教法与证悟只会越来越 深入。假如我们能不断研习,佛法所能赋予我们的财富和帮助便如同海洋一般取之不尽,愿 众行者都能抓紧时间,努力修持,于佛法中获得最大最多的助益。 菩提心 下一加行是成就引生真实悲心及觉悟心的菩提心修持, 菩提心可分理趣及正修二部分解 说。
众生无始以来即本自具足佛性,但因无明令他们不知此真实本性,无明造作幻现能、所 的假象,生起无尽的烦恼迷惑,犹如轮轴回转不息,无量如母众生皆迷失漂流于此全无片刻 安乐的迷乱轮回苦境中。可惜众生仅能作出更多的苦因,而使他们在轮回苦海中越陷越深, 众生在此境地中有若癫狂,根本不知自己在作什么,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应该作什么。故此我们在受持佛法后, 必须对他们生起大慈悲心,发愿誓要帮助他们脱离苦海,获得恒常的无上安乐。这种悲心便 是发菩提心。 众生皆是迷乱疯狂,我们既是众生中的一份子,当然也无法摆脱这种困境。但我们虽不 明了苦乐之因,却可通过修持佛法,了解我们为何会身陷痛苦之中及如何可获得快乐解脱。 我们知道生命为何物,应该舍弃什么及应该追求的恒常安乐又是什么。 仅空想我们身处的困境远远不够, 想要安置一切有情于解脱之境, 自身必须先获得解脱。 除非我们已经具有这种证悟和能力, 否则我们无法帮助任何众生。 我们的愿力必须足够深切, 藉由将自己献身而使他人得解脱的慈悲心, 我们便会生起缘其他有情而求解脱的悲愿 (愿菩 提心) 。 当我们实践这种意愿时,便名为「行」 (行菩提心) 。这种行心是藉成办生起次第自成本 尊的修持而得圆熟, 修持仪轨便是圆满此行愿的甚深方便法门。 由运用愿, 行二种殊胜法门, 便能够在心中生起圆满清净的菩提心。 行者要依仪轨念诵这发心的偈颂三遍或多遍, 直至感 到菩提心己经生起为止。 在我们刹那生起这种悲心时即成佛子(菩萨) ,过去所作的大小善行皆会无量增长;往 昔所造的恶业则当下消除;一切寿障,病障等身体上的障碍及修法上的障碍都会获得净除。 当我们生起菩提心时,便开始步上解脱大道。我们为了自身及他人走上这条道路,其利 益和功德实在是无量无边。 《善逝藏经》中讲到: 发菩提心的功德无法估量,菩提心若有形相,尽虚空际亦难以容纳。
己受菩萨戒者绝不要舍弃利他的心愿, 不要因为人们对你的损恼, 便生起厌倦停止修持, 绝不要舍弃这些如母众生。 我们若失去了菩提心便必会失去愿行, 斩断行心的根便会损坏了 根本, 破坏了大乘的命根便无法成佛, 所以要极力认识菩提心的重要, 小心维护, 永不忘失。 小乘的行者将戒律看得非常重要, 这里我们必须明了到在金刚乘中, 最重要的戒律是要 长养菩提心,勿忘勿失。 共同加行的教授到此圆满, 这些加行在所有的金刚乘仪轨中都必须完成, 下面我们将从 不共加行来继续解释修法的真实基础。 第三节不共加行 在正行仪轨中,不共加行分为遣除违
缘和积集顺缘二门。第一种不共加行是遣除违缘, 其中包含遣除违缘魔碍及建立护轮。 遣除违缘魔碍 首先由真如本性, 即诸法性空之义起修, 我们认知真实空性, 即可见显现; 见种种显现, 就了知其为空;空即是显,显即是空。就如水泡从水中升起一般,行者的本性即显现为殊胜 的忿怒本尊, 此本尊可以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是马头明王或行者所选择的其他嘿噜噶 (嘿噜噶直译为忿怒饮血尊, 宁玛巴忿怒本尊共有八大嘿噜噶,又称八大法行,其中出世间法五部为身,语,意,功德, 事业;世间法三部为召遣非人,猛咒诅言,供赞世神) 。要清楚观想自身成为忿怒尊,但是 不要对忿怒一词望文生义,我们是现作明觉之相,是大悲心的示现,无实犹如镜中之影。由 于观境是从空性生起,此空性是心的真实本性,自在无碍,故观境的身量既可大至充满三千 大千世界,亦可小如微尘芥子。最重要的是厉力成就清楚的观境。 然后再清楚观想将要献予违缘魔碍的食子(藏语叫朵玛,是由糌耙,面粉及酥油搓捏而 成,并用不同颜色装饰,几乎每一种密续修法都有不同形状及颜色的食子) ,并要念诵(嗡 啊吽)三遍。念“嗡”时即将(执一切显境为自性实有)等不净二取分别完全清净;念“啊” 时观想实设,意变的诸供物数量增长为无量无边;念“吽”是满愿加持,其令一切悦意的色, 香,声,味,触等功德,显现为供养诸根门的供品。当行者念此三字咒时应如此观想。 念完“嗡啊吽”后,即念“吙”字,观想一切如愿的供物虽由金刚咒字加持现起,但其仍有 穷尽,在“吙”字念毕其即被转为无穷无尽。此无尽的外相是指根本智慧的显现性,以这种方 式来观想供品,便可令其变为无穷无尽。 这时便可将已准备好的圆满供物施与诸魔碍,观想从自心间放出具吸摄力的钩状光明, 勾召一切违缘魔碍。 此与放光迎请诸佛菩萨从净土降临的修法有别, 迎请诸佛菩萨所放出的 光明是一种供养,但此处却是刹那勾召迎请障碍魔众来到行者面前。作勾召后,即将己准备 的一切广大供养施与他们,令其受用色,声,香,味,触,法的根门生乐。观想由于供品取 之不尽, 足够全体会众分享, 故这些聚集的众生皆可获得平等及充足的受用, 没有多寡之分。 被行者所勾召者乃是与正法为敌的违缘魔碍, 现在我们以慈悲发心, 令其满足受用供品。
胜解所有魔众皆已如愿满足,他们现在已被行者调伏,可听候行者作出任何的差遣。要坚信 一切违缘障碍已全被降服,并念诵此观法的颂文。 随后即将用于驱逐魔碍的食子送出, 敕令一切已各取所需的魔碍返回住处,
并反复念诵 仪轨中有关的真言密咒。 虽然一切违缘魔碍已经远离此地, 但可能仍有少数欲留下与行者为 敌,为确保他们全部尽速离开,便要作以下的观想:由行者心间的种子字放出如烈火状的光 明射向十方, 光明中含有无量金刚利器及以行者所成的嘿噜噶为性的微细忿怒化身, 观想光 明,利器及化身从心间的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种子字大量涌出,如阳光中的微尘般充满十方虚空。这些忿怒的化 身尽摧一切余下的魔碍, 行者要确信一切违缘魔碍己为火焰无余摧灭焚毁, 即使是名字都已 不复存在。 当我们在观想或念诵仪轨中有诛, 杀这些字眼时, 切记不要将其视作世间的杀戮或战斗 等行为。这种降服魔碍的观想方法是以智慧的方式进行,而非以烦恼的方式,我们要了解最 重要的障碍是我执。 建立护轮 一切障碍现以遣除,接下来便要建立护轮,建立护轮的修法犹如筑起一道防护的围墙, 这种修法有点像我们在电脑上设置防火墙。 观想射向十方的金刚利器全皆折返, 并融合而成 一坚固的金刚地基。 行者观想四周大地全由坚固的青蓝色金刚杵所成, 金刚杵互相紧密接合 绝无少许空隙。 从此金刚地基再生起一堵由十字杵交织而成的金刚墙,金刚墙围绕在金刚地基的四周。 金刚墙的中部镶有一如腰带般的金刚幔,还有一如庞大圆锥形顶盖,极为高广的金刚华盖, 全面张开覆盖于整体的设施之上。行者自身被金刚墙完全包围,上方则有金刚华盖,四周为 格窗状的金刚杵架所围绕, 金刚墙及格窗状金刚杵架的表面则有以金刚链索结成的幕网。 在 华盖的最顶部竖立着一枚半截的金刚杵,其状犹如塔尖。 金刚杵遍布各处, 在巨大金刚杵的空隙中, 充满了细小的金刚杵, 这些金刚杵无处不在, 互相衔接在一起, 其色为青蓝。 行者先前放出的金刚利器及细小的忿怒尊皆如雨点般密集不 断地落于金刚幕及金刚墙之外。 在如暴雨下降的金刚利器及忿怒尊外, 则有能摧毁世间的坏 劫火焰燃烧包围着整体的观境,这大火焰是根本智慧所显。智火之外是金刚水,不断涌起难 以想像的惊涛骇浪,一浪接一浪地猛烈冲击着欲靠近者,将彼摧毁。金刚水的外围则刮着金 刚风,风势强劲如利刃,猛烈如飓风,可将一切接近者吹折。 这护轮由五轮围组成, 当行者完全将其观想时, 应坚信己建立起一条能防御违缘魔碍及 具邪见疑心者接近自身的界线,令他们再无法阻碍影响于你。行者应自观与护法,中围,会 众及其他法友共处于护轮之内,在观想护轮时,应念诵仪轨中指定的颂文。这种观想不单能 够阻截诸违缘魔碍的入侵,更象征把行者与我执分开。其标志着「
轮回」 (戏论分别及我执 之流转心念)及「涅槃」 (远离有漏二边分别之心性)的分别。 五轮代表五根本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其为 生起我执的五毒(贪,嗔,痴,慢,疑)的本性,金刚护轮是表征与我见有别的转化。由此 处直至仪轨结束时,我们皆应于根本智的境位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中修持,而不是处于我见之中。
究竟护轮的观法是凭借安住于护者,被护,护事三轮体空,无真实自性的觉慧而成办。 要安住于通达无三轮分别的慧境中,才能成办究竟的护轮,若行者不能修此三轮体空之见, 则可休息于原始本觉的本元体性中,以此完成究竟护轮,要远离计度造作才能成就。许多涉 及表征观想的修法, 最终都要安住于胜义智慧的本性中。 往后我们再以真实本性的觉慧来作 更多的观想。护轮及遣除违缘的修法观想到此结束,亦圆满了第一部分的不共加行。 积集顺缘 第二种不共加行是积集顺缘,可分为请降加持和加持供物两部分。 请降加持 当行者完成前面的修法后, 便要停止观想自身为忿怒本尊, 应以本身的凡夫相起修积集 顺缘之法。行者要以猛烈的信心祈请上师,本尊,空行及护法三根本,并忆念其慈悲心及威 神力等功德。三根本刹那放出三种具相的加持:佛身放出种种本尊之身相,佛语放出种种真 言咒字,佛意放出金刚杵及钺刀等种种手帜法器落入行者身体。种种本尊的身相,咒字及手 帜法器,如霜雪落入大湖中一般,从四面八方飘落,并融入行者的身体及住处四周。行者所 用的修持法器皆被加持,加持力遍及行者身旁四周的一切境物,去除一切不净。作此请降加 持观想的同时,应该念诵仪轨的相关文句,观想自身已藉由觉悟身,语,意三相之力而得加 持,至此完成积集顺缘的第一步,随后便可以着手加持供物。 加持供物 行者自成本尊,从自心间放出“让”、“养”、“康”三字。“让”为火大的种子字,向行者准 备的供物喷出火焰,将供物的一切不净垢染尽数焚毁;“养”为风的的种子字,放出智风吹散 一切诸法实执;“康”为水大的种子字,其涌出的净水将一切恶业习气完全涤除。 此三大(火、风、水)种子字将供物转为圆满清净,行者藉此三大的能量令执著供品的 轮 回 习 气 遣 除 , 三 大 种 的 自 性 为 空 行 白 衣 母 DakiniGuKarmo 、 空 行 誓 句 度 母 DakiniDamtsigDrolma 及空行摩摩格佛母 DakiniMamaki。在此清净供养的境地中,行者即见 得色尘本来空寂,犹如虚空,安住于此定境中即可调伏见一切外境显现均执为实有的习气, 行者于此净境中可作花供及种种能令五根(指眼、
耳、鼻、舌、身)生乐的外供养。然后观 想“镇 M”或“啊”种子字转成一广大宝器,器中观“嗡”字生出无量天界妙花作为外供,内供则 是五根门的自生(即由行者自己的身体中产生,不必依靠外缘引发〕本来觉受。 在这大宝器中先观花供生出,然后观想有众天女呈献:饮水,灌足水,香水,食物及薰 香等令根门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生乐的不同供养,所有观想必须广大庄严,圆满无限,尽虚空遍法界皆为供养所 充满,因为平常的献供也只能积集一般的功德。 在金刚乘的仪轨中还有三种特殊的供养,即:法药 sman、食子 gtorma 及血 rakto,在作 每一种供养前都各有其观想修法。第一种供养必须观想一自生的容器,在无边广大的颅器 thodpa(藏语名托巴)中满盛五肉,五甘露的精髓。第一种肉及甘露是大肉及大香,放置于 颅器的中央;颅器的东方是牛肉及男精;南方是犬肉及脑髓;西方是马肉及女血;北方是象
肉及小香。五肉表五方佛(中间毗卢遮那佛,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光佛,北 方不空成就佛)及五根本智;五甘露表五佛母及五大(指构成世间物质的主要成分,包括形 容物质的坚固性与障碍性的地大,形容物质的流动性和湿性的水大,此二者与人的身相应; 形容物质的燃烧性和热变力的火大, 促成发展和改变的能量对应人体呼吸的风大, 此二者与 人的口相应;对应人身体经脉及内脏与人的意相应的空大) ,五肉五甘露各有五方佛及佛母 的种子字为庄严。中央是“啥”和“邦”;东方是“吽”和“浪”;南方是“涨”和“芒”;西方是“嗡” 和“梦”;北方是“啊”和“旦”。这些种子字随后化作五方佛及五佛母身相。 由五方佛及五佛母双运等入处流出红,白双运二种甘露注入颅器之中。红,白二甘露充 满颅器各方,并融入五肉五甘露中。观想五肉五甘露溶化,然后五方佛及佛母也化光融入甘 露之中。甘露此时已圆满具足色,香,味的精华及五根本智的力用,这便是对法药供养的简 单教授。 下一种是食子供,观想一量如虚空大宝器,其底座广阔如同大地,宝器之内盛有食子。 食子表征任何行者欲献予诸尊的供养,观想此食子巨大非常,能圆满诸愿,上有日,月为严 饰,遍满虚空法界。此处宝器是作为世间或称器界的表征,而食子及一起作为供物的蕴聚宝 藏则表征一切情界。 血供则依以下方法观想: 观想一广大无边的新截头颅为颅器, 其中满载表征三界一切贪 执势力的鲜血。鲜血虽含具三界一切执著,但是其本性却为远离执著的无贪大乐,行者应思 维一切所希求的清净功德均圆满具足于此颅器内,然后念诵有关的仪
轨文句。 法药,食子及血三种供养共表觉悟智慧的三身。药供的本性是显,血供的本性是空,食 子供的本性则为显空双运。 虽然大部分的仪轨均包含皈依及发菩提心的内容, 但有些简略的仪轨中是没有护轮及献 三供的修法内容的,在有些极略的仪轨中,甚至连皈依及发菩提心的内容都没有论及,只是 要求行者观想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于一念间刹那自成本尊, 但是在正式完整的修法中, 我们必须要具足皈依及发 菩提心来作为仪轨的加行, 亦应具有遣除违缘及积集顺缘等不共加行来帮助我们积累功德福 报,遣除障碍,这些修法都是我们下面的正行仪轨的基础前行。 第四节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初分 第二部分的修持是正行仪轨,分为: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及「正行后得瑜伽修法」 。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又分为:身印契瑜伽、语念诵瑜伽及意光明瑜伽三部分。 其中身印契瑜伽则分:三种三摩地、生起能所依中围(即本尊天众及中围越量宫) 、迎 请智尊及祈请安住、启白供赞、练习本尊观想五支。 三种三摩地 三摩地是梵文音译,又称三昧,意为等持,正定,是指行者远离昏沉掉举,心清净安住 于一境的禅定状态。 在生起次第的正行修法中, 我们要通过三次第的三摩地来观察内在深义。
第一步是“真如三摩地”,其理可依所净之境、能净之法及净治之果来解释。 所净之境是“死有”的心识;能净之法是安置本来心性的正知;净治之果便是离二边妄想 的心性证德。 为让行者了解“死有”显现的收摄次第,先简单讲述一下“死位中有”的教法。 中有意为中间或过渡,它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死亡之后到再入胎前的这个阶段, 中有是一种移转,过渡的过程,依教法共分为六种:处生中有(即我们生存的这一世) 、梦 幻中有(即我们在睡梦中到醒来贯串日夜的时间) 、禅定中有(行者于定境中安住、此时的 心行状态) 、死位中有(又称临终中有,即人临死前到死亡的短暂时间) 、法性中有(即死者 结束了这一世的生命但尚未再入胎的中间阶段) 、受生中有(神识随业力牵引去投胎,开始 新的生命的阶段) 。 这里我们重点教授死位中有的情况, 死位中有是一个我们身体与心的消失融入过程, 分 为两个部分。即外在五大,神识和能力的消失融入以及内在粗表和微细心念的消失融入。 在人临终时,先是五根本气(瓶气、命气、下行气、上行气、遍行气)的消失,使我们 呼吸急促,四肢收缩,这时位于脐轮的明点开始散坏,导致五支分气中的龙气消失,引发地 大消失融入水大;接着心轮的明点开始散坏,导致龟气消失,引发水大融入火大
;然后喉轮 的明点散坏, 精气消失, 火大开始融入风大, 这时体温开始逐渐消失: 当密轮的明点散坏后, 天施气会消失导致风大融入虚空或心识之中,这时呼吸完全停止,身体己经死亡;此时气入 中脉(“气”即“风”或名“风息”,人的身体与心识均需依赖于体内多种风息即前文所述五根本 气和五支分气的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循环流动,若风息的循环失去平衡或不顺畅,便会招致病患;“脉”则是体内 风息所流经的通道,与医学上所讲的经脉并不相同,中脉上端开于顶轮梵净穴,下端关闭于 脐下密轮,粗细犹如竹箭,内为中空;“明点”是我们的身体即色法与心识的能量精华) ,先 后出现三种微细心境或觉受,先是空大融入“现”,出现似秋夜之晴空,月光满天,白茫茫一 片空明,别无所见;接着“现”融入“增”,惟见天空日光映照,红霞周遍;最后“增”融入“近 得”,惟觉深夜一片漆黑,别无所见。内在心念的消失则是随着身体开始消失融入后,中脉 下端的红明点开始上升,中脉顶端的白明点则往下降,当二者在心轮中间相遇相撞时,一切 心识同时死亡消失。这便是对死位中有状态的大概描述。 一切众生的“死有”皆在白,红,黑三明相(显现为三种颜色的光)及心识觉受“胜义谛 明空净光”后出现(随着身体逐渐死亡所显现的外在征兆,内在心识则会感觉到不同颜色的 光明交替出现等景象) 行者应安住于三摩地净治观想此境, , 若不能认持净光便会远离解脱。 此中有之教授乃是无上解脱密法, 行者应多加思维观修, 可参考专门教授中有的法本认真修 持,必可获得广大饶益。 真如三摩地也可以用观照正修之自性或能净之法来解说。 正修是要认持非造作或无为法 的本来心性即本觉,要平等宽松地安住于此,在此无作平常本心所导引下,一切诸法皆现为 无来去,且当下亦不住于任何处。在此本来心境中,没有任何计度思维,真实远离言语。欲 认知此本来心性,便要通过修持禅定,安住于真如三摩地。 此无生圆满无碍的智慧——本觉,不可能被造作,若我们要说明此心的本性,便不能说
它是一种觉受经验。 无始以来, 它已不是一可被觉知的事物, 亦不是某些经造作而成的东西。 假如它是不存在的,它便不可能被叫作本觉,但是一旦将其理解为实有,它又不可能显现于 所知境中。自性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执著,故名无为法。然而正如《金刚经》中所述“所言 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若一定要描述此究竟实相,实无法作答。因为其 不能被觉知的原因正是在于它并无自性, 亦永不会具有任何特性。 此
实相是不落于常见或断 见两边的,其性空寂,是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论释证成的,亦不能用逻辑思维推理证得。 众生的身体为五大因缘聚合, 故有色法诸相, 但众生真实自性实没有可缘彼生起贪取之 事。心性可假借三解脱门作譬喻解说(三解脱门是指空、无相、无愿) ,首先是说心性空无 自性;次者是说心性无相
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最后则说心性无愿欲,即无有可于其上生起贪欲之物。 真如三摩地的果位乃是证得究竟不动的本觉, 即胜义谛本身, 也就是胜义智慧法身之义。 这种说法决非与外在因素有关,这只是一个对我们自身的原始本性——明觉 rigpa 的解释。 所净之境及净治之果二者相同, 心的本性及果位两者皆为佛性, 临终时心不清净其相属 的习气即趋向于执著肉身为实有, 此时便要观修此法来作净治, 最终心识便能现证净光的本 性而得解脱,成办离苦的涅槃,亦即胜义智慧法身或圆满正觉果位。 第二种三摩地是“遍显三摩地”,其也可用所净之境、能净之法及净治之果来作解释。此 法是从实相的见地来观修一切显现以清净行者于“死有位”退失胜义谛净光后所现起的境相。 死后心、风便趣入“法性中有位”,此时“意生身”会处于如梦的状态中徘徊流浪。此身具 足诸根,故能极快速地感受种种根尘,并急欲求取所有根尘的受用,此修法便是要净治这种 刹那变异的心境。 接下来便要修持引发真实心性的正知, 心的本性包含了我们所说的轮回与涅槃, 安住于 此实性时即不见轮、涅二者有任何分别。不要远离这种正知,因为种种幻相皆为此明显觉知 的力量所现,当我们妄想执取这些显现为实有而非虚幻时,轮回便会生起,这就是六道轮回 中的有情众生不停受苦无法解脱的原因。 将本为虚幻的所知境视作真实, 便会令我们流转于 生死轮回之中不得自在。 所净之境是藉缘于身受行苦的六道有情所起的悲心来作净治, 行者 要生起平等无私的遍摄大悲来清净此境。 修持此法之果便是证得如幻大乐报身, 亦即果位的圆满受用身, 行者所证得的如幻智慧 示现即如同具足种种相好庄严的本尊一般。 已清净之境一中有身与净治之果相同, 见此实性 即是见得一切显现的幻性。 若行者在其身处的轮回境中应用此法, 便能够净除一切习气垢染, 任何爱执贪著面对空 性时皆会被去除, 行者最终可证得报身。 此法能植下及长养成熟报身的种子, 在证得果位时, 智慧净光即现为由猛烈大悲心所显的本尊天身。 此如幻天身便是金刚乘圆满次第修法的根本 扼要,凭借生起此幻身,便能成熟圆满次第的心相续,能修持高位之法,前两种三摩地的解
释至此圆满。 第三种三摩地是“本因三摩地”(又名为因三摩地) ,其亦可以所净之境、能净之法及净 治之果来作解说。
所净之境是“转生中有”,此时“意生身”已由过去的业力成立了特殊的趣向,并即将受生 于轮回中。当心、风将要去趣入轮回时,行者便要力作净治。 一般而言,成佛是要依“五道”(资
正在阅读:
宁玛巴本尊生起教授——无二双运明穗要解07-26
父母的爱需设计(幼儿园振文)10-23
Generalized Calabi-Yau manifolds05-14
小学作文:这个奇妙的世界(仿写)05-29
赛教说课稿01-13
选修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2节文化景观的构成 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01-03
(20110601版范本流程)地税传递变更税务登记工作流程08-21
清代地方吏役制度研究01-29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本尊
- 玛巴
- 无二
- 生起
- 教授
- 明穗要
- 膀胱出口梗阻的动力学诊断
- flash动画制作课程教学心得
- 企业单位出入口解决方案0
- 2013高考试题汇编--4.区域地理部分
- 思想汇报家乡的变化
- Unit9 Let&39;s smell the flowers
- 国内四大生物乙醇厂
- 参观马本斋纪念馆心得体会
- MSO&DPO系列速查表(3GC-21368-2)
- 2011年中考新闻类试题题型解析与实战演练
- 《有效沟通技巧》_测试题
- 专题7: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 片石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库:行测考试练习题(522)
- 2014贵州省会计基础考试技巧与口诀
- 第4,5节 直流电机公式和运行原理
-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
-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 历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与解答
- 机械专业面试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