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大型试验指导书

更新时间:2023-09-28 00: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环境监测大型实验指导书

环保工程教研室

2003.5

实验一、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一、 原理: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流量Q为0.080~0.120m3/min,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二、 仪器:

1、中流量采样器:Q=0.080~0.120m3/min 2、滤膜有效面积:φ=80mm 3、分析天平 4、滤膜贮存袋 5、气压计、温度计 三、测定步骤: 1、 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使用有针孔或任何缺陷的

滤膜采样。

(2) 迅速称量在平衡室平衡24小时的滤膜 ,读数准确到0.1mg,将其平展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

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Q=0.100m3/min采样,采样时间为6小时。

(4)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滤膜“毛面”朝内,对折,

2

再对折,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内。并将有关参数等记录下来,填写在表一中。

表一: TSP采样记录

采样地点: 采样人: 滤膜编号: 月、日 时间 采样气压KPa

2、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小时,迅速称重。 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表二中。

采样温度(K) 流量(Q2)标态流量(Qn)备注 m3/min m3/min 表二: TSP浓度测定记录

采样流量m3/min Qn 分析者: 审核者:

2、 计算:TSP浓度(mg/m3)=W/ (Qn × t)

式中:W——采集在滤膜上的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m3/min; 附:Qn的计算:Qn =(273÷101.3)Q2 = 2.69Q2

3

采样体积 m3 滤膜重量(g) 采样前 采样后 样品重 TSP浓度 mg/m3 实验二:环境噪声监测

一、测量条件:

1、天气条件要求无雪无雨,声级计保持传声器膜片清洁。若风力在三级以上,必须加防风罩。五级以上大风停止测量。 2、使用声级计型号:HS5618

3、手持仪器测量,传声器距地面1.2m。 二、测定步骤:

1、在25路汽车总站至中山大学正门交通繁忙地段,划分25m×25m网格,测点选在网格中心,若中心点不便测量,可移至旁边可测量的位置。共测4个点。

2、在学校操场及主教学楼之间的马路段,每隔25m测一点,共测三个点位。测量时间段应包括上课时段及下课时段。

3、读数方式用慢档,每隔10s读一个瞬时A声级。连续读取200个数据。读数时注意判断和记录附近主要噪声来源。填写记录(见表一)。 三、数据处理:

1、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的无规律噪声,测量结果用等效声级表示。

2、每个测点的200个数据从大到小排列,求出L10,L50,L90,求出等效声级Leq,再将网点的各次Leq平均,作为该网点的环境噪声评价值。

4

3、绘制噪声污染图:

以5dB为一等级,用不同颜色或阴影绘制25路车站及校园内马路的噪声污染图。颜色及阴影线参照《环境监测》P419 。 表一: 环境噪声测量记录

___年__月__日 ____时____分至____时___分 测量人: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地点:___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 ,噪声源:交通,计权网络:A档 取样时间间隔: 10S , 快慢档: 慢 ,取样总次数: 200次 点1: L10= L50= L90= Leq=

5

实验三:工业废渣渗漏模型试验

一、 原理:

实验采用模拟手段,在色层柱内填装经筛分的固体废渣,以一定的流速滴加蒸馏水,从测定渗漏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变化规律和流出时间,推断固体废物在堆放时渗漏情况和危害程度。 二、实验装置:

1、色层柱一支(φ=4—10mm,L=25—30mm); 2、1000ml带活塞式剂瓶一只; 3、250ml锥形瓶7只;

4、按《环境监测》第四章图4—6装配好渗漏模型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工业废渣筛分:将2kg工业放废渣在阴凉通风处风干后,压碎,然后通过20目孔经的筛,制备样品1000g,装入色层柱,约高20mm。

2、试剂瓶中装蒸馏水,以8—12 ml/min的速度通过色层柱流入锥形瓶,待滤液收集到200ml时,关闭活塞,更替另一锥形瓶,共收集7瓶渗漏液。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渗漏中Cr6+及总铬的浓度。

3、样品测定记录:(见表一)

4、绘制渗漏时间——Cr6+含量(总Cr含量)关系图。

6

表一: 样品记录测定 样品编号 流出时间 体积ml Cr6+ mg/l 1 2 3 4 5 6 7 总铬mg/l

7

实验五:非色散红外吸收法测大气中的CO含量

一、 方法原理:

CO对以4.5μm 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吸光度与CO浓度呈线性关系,故根据气样的吸光度可确定CO的浓度。

水蒸气、悬浮物干扰CO的测定。测定时,气样需经硅胶、无水氯化钙过滤管除去水蒸气,经玻璃纤维滤膜除去颗粒物。 二、仪器:

1、 非色散红外CO分析仪。 2、 记录仪:0-10mv。

3、 聚乙烯塑料采气袋、铝箔采气袋或衬铝塑料采气袋。 4、 弹簧夹。 5、 双联球。 三、 试剂

1、 高纯氮气:99.99%。 2、 变色硅胶。 3、 无水氯化钙 4、 霍加拉特管。 5、 CO标准气。 四、 采样

用双联球将现场空气抽入采气袋内,洗3-4次,采气500ml,夹

8

紧进气口。 五、 测定步骤:

1、 启动和调零:开启电源开关,稳定1-2h,将高纯氮气连

接在仪器进气口,通入氮气校准仪器调零点。也可以用经霍加拉特管(加热至90-100℃)净化后的空气调零。 2、 校准仪器:将CO标准气连接在仪器进气口,使仪表指针

指示满刻度的95%。重复2-3次。

3、 样品测定:将采气袋连接在仪器进气口,则样气被抽入仪

器中,由指示表直接指示出CO的浓度(ppm)。 4、 计算

CO(mg/m3)=1.25c

式中:c—实测空气中CO浓度(ppm);

1.25—CO浓度从ppm 换算为标准状态下质量浓度(mg/m3)的换算系数。

六、注意事项: 1、

仪器启动后,必须预热,稳定一定时间再进行测定。仪器具体操作按仪器说明书规定进行。

2、

空气样品应经硅胶干燥,玻璃纤维滤膜过滤后再进入仪器,以消除水蒸气和颗粒物的干扰。

3、

仪器接上记录仪,将空气连续抽入仪器,可连续监测空气中CO 浓度的变化。

9

实验五:直接吸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铜

一、 方法原理:

将样品或将消解处理好的试样直接吸入火焰,火焰中形成的原子蒸气对光源发射的特征电磁辐射产生吸收。将测定的样品吸光度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用该方法测铜的检出限范围是0.05-5.00mg/l。 二、仪器: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铜空心阴极灯; 仪器工作条件:测定波长:324.7nm,

灯电流: 2mA 狭缝: 0.2mm

火焰: 氧化性、蓝色焰 通带: 0.4nm

2、试剂: (1)硝酸(优级纯); (2)高氯酸(优级纯);

(3)去离子水;

(4)燃料:乙炔,纯度不低于99.6%;

(5)氧化剂:空气,由气体压缩机提供,经过必要

的过滤和净化;

(6)铜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0.5000g光谱纯金属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r1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