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25 02: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生理心理学题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肾上腺素E 去甲肾上腺素NE 多巴胺DA 5—羟色胺 5—H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途径1实验研究2非实验研究
二、具体方法1行为测量方法2神经化学方法 一)行为测量方法学
1、非条件反射: 先天的,由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在进化过程中被固定下来的神经联系所决定,S-R间有固定的联系,出生后即发挥作用或随个体的生长发育而出现。 2、条件反射:后天形成,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
种类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具体刺激----第一信号;语言词语----第二信号 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巴甫洛夫:食物性条件反射,防御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斯金纳
(二)神经化学方法 1、神经解剖学技术 2、活脑的研究方法 3、脑损伤法4、脑刺激法5、脑电记录6、生物化学技术
1、神经解剖学技术1 组织学的方法---脑组织的细微的解剖知识2 追踪神经通路 2、活脑的研究方法/脑成像术 1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CT2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 PET 3核磁共振技术 MRI
3、脑损伤法1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或切除术;吸出损伤;电解损伤2可逆损伤:扩散性阻抑;冰冻法
4、脑电刺激法 弱电流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脑个别部位。
5、脑电记录 1脑电图EEG:头皮表面或头皮下电极针记录的电位2 皮层电图ECOG:皮层表皮或皮层内记录的电位
6、生物化学技术1微离子透入法2 免疫学技术3 药物作用4 其它化学物质 第二章 心理与行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一、神经解剖的术语
关系平面 (上下)水平面/横切面 (左右)正中平面,矢状面 (前后)冠状面 二、神经系统概貌
一 基本结构1、神经元 2、神经结构
胞体→灰质 1中枢:神经核;皮层/皮质 2周围:神经节 突起→白质 1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2网状结构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脑(一)大脑(二)间脑(三)脑干:中脑、脑桥、延脑(四)小脑 二、脊髓 一、脑
(一)大脑
1、大脑皮层/皮质 外部结构:
1 沟、裂、回 2叶 3区----组织学上52个;按机能分3类(感觉 运动 联络)
内部结构:六层 从外到内(1分子层2外颗粒层3外锥体细胞层4内颗粒层5内锥体细胞层6多形细胞层)
2、基底神经节 1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统称纹状体系统2杏仁核3屏状核 3、边缘系统
(二)间脑 1、丘脑 2、上丘脑 3、下丘脑 4、底丘脑 (三)脑干1、中脑 (1)顶盖:上丘(视),下丘(听)(2)被盖
2、脑桥:大小脑联系 3、延脑 (四)小脑
第三节 周围神经系统 一、脑神经 12对 二、脊神经 31对
三、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 包括1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1按照解剖分 脑神经 脊神经 3按照功能分 运动神经 感觉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植物神经|自主神经) 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
第一节 神经元类型 按突起分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功能分 形态大小分 大神经元 小神经元
第二节 静息电位: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由于膜内外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而存在着内负外正的电位差.这个电位差称作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神经细胞没有受到刺激,内反外正,为极化状态。
二、形成机制1内外离子性质、浓度不同2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3Na+—K+泵作用
第三节 动作电位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当刺激时,电位会发生突然急剧的大的变化,这个大的电位变化能够以不减幅的形式沿轴突传下去.这个大的电位变化就叫动作电位.
去极化 反极化 复极化
当膜两侧的极化现象加剧时称超极化,相反极化现象减弱时称为去极化,当膜由-70mv去极化到0mv,进而变化到20-40mv,瓷实膜的状态称为反极化状态。膜内电位从+30mV逐渐下降至静息电位水平,称为复极化。
动作电位也叫产生神经冲动,也叫锋电位 二、形成机制 膜对Na+的通透性突然↑
第四节 神经冲动的传导与传递
一、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1全或无: 阈下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不能产生神经冲动,阈上刺激不管强度如何,神经纤维一律引起同样的最大反应2速度: 粗/细; 有/无髓鞘;髓鞘的厚/薄3方向: 可以双向4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二、突触传递
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结构: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突出间隙
(一)突触类型1轴突—树突2轴突—胞体3轴突—轴突4树突—树突 (二)神经递质
1定义 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至后膜,必须以某种化学物质为中介,这种起传递作用的中介物质或神经介质被称为神经递质。
特点:1存在于神经前膜的神经元特鄙视其神经末梢内,并可以从神经末梢释放,从而发挥生物效应的物质。2在同一神经元内存在有合成该化学物质所需的酶及其前体物质3到达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可引发该物质钙依赖性的释放4神经末梢释放的该物质,在发挥效应后可在释放的局部通过灭活机制迅速终止其生理反应。
2种类 1胆碱类:乙酰胆碱Ach 2单胺类:儿茶酚胺,吲哚胺3氨基酸4其它
(三)突触传递
机制:递质释放,受体作用
特点及现象 1单向传递 2突触延搁 3易化作用 4兴奋与抑制5总和作用6疲劳7药物影响
第五章 注意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注意的生理指标及其变化 一、无意注意的生理指标
(一)基本指标变化 瞳孔扩大,呼吸率和心率↓,肌电活动↑,皮肤导电性↑ ,四肢血管收缩(血流量↓ ),脑部血流量↑ ,脑电表现为去同步化(a→b)。 非特异性的 初始性朝向反应; 变化性朝向反应 (二)无意注意与N200波
N200波:N2a---MMN N2b P3a
外部刺激强度的变化越大,MMN的潜伏期越短,持续时间短,峰值高; 反之 当MMN后伴随一个正波或N2b-P3a复合波,就会出现朝向反应; 反之 二、有意注意的生理指标变化
(一)平均诱发电位(AEP):凡是外加一种特定的S,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S或撤消S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均可称EP。经过叠加处理后所显示的诱发电位叫AEP。
2、类型 按S性质和感觉通路 --→听觉、视觉、体感诱发电位(AEP、VEP、SEP)等 3、成份 潜伏期不同--→早成份、中成份、晚成份、慢波动。
(二)事件相关电位(ERPs)有较高级心理因素参与的诱发电位,称ERPs。 (三)有意注意与ERP
1、有意注意与晚成份 有意注意时,晚成份振幅↑。分心时,晚成份振幅↓。 N1成份---对注意的刺激的定向方式 P3成份---对注意的反应定向方式 2、有意注意与慢波动 有意注意时,CNV(关联负变化)振幅↑ 第二节 注意的神经模型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 早选择理论(全看) 一、特异性传导系统与非特异性传导系统
S—感官—冲动—在脑干水平上分别沿两种不同的神经通路传入 (一)特异性传导系统 (二)非特异性传导系统
(三)二者在丘脑都受着一个闸门的控制,使冲动受到筛选,只有能通过闸门的冲动才能到皮层。闸门:丘脑的网状核
二、内侧丘脑—额叶系统:内侧丘脑的某些神经核与大脑皮层额叶(颗粒层)在解剖上有直接联系,在机能上关系密切,所以将内侧丘脑的这些神经核、额叶、连接它们的双向通路丘脑下脚
(二)作用1实验研究 2抑制无关S,从而对注意对象进行选择。3抑制是有特异性的。 三、中脑网状结构1网状结构和内侧丘脑—额叶系统的作用总是相反的2网状结构对网状核有抑制作用,内侧丘脑—额叶系统对网状核有兴奋作用3二者在网状核发生聚合,同时对网状核发生相反的作用
四、丘脑网状核 1对感觉交替核起抑制作用2抑制是特异性的 神经匹配模型 – 晚选择理论(了解)
刺激模式 与 神经系统活动模式 是否匹配 发生环节: 传出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内 早选择理论: 感觉
晚选择理论: 运动
注意的神经网络 有三个网络
定向网络 顶叶;中脑的上丘;丘脑的枕核
执行网络 额叶,包括扣带前回和辅助运动区;有时基底神经节
警觉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 NE,DA,ACh,5-HT 第三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二、病理表现1 ERP:顶叶P3波潜伏期长、幅值低2脑结构:脑功能异常主要发生在外侧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尾状核、壳核3脑生化:多巴胺b羟化酶含量较低 三、治疗 1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2一般采用小剂量精神运动兴奋剂 第六章 感知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节 视觉
一、眼睛的构造与功能
(一)构造 纤维膜 血管膜 神经膜(视网膜)
视网膜分为 1外层 色素细胞 2内层 感受细胞层:视锥、视杆 双极细胞层:双极、水平、无足 视神经节细胞层 (二)功能
1、折光与成像功能
2、调节功能 1屈光调节 2瞳孔调节
3、感光功能
1视细胞―→视锥(明视) 视杆(暗视)
2化学反应—感光色素―→视锥细胞色素 视杆细胞色素 视紫红质 互为转换成视黄醛+视蛋白 二、视觉通路
三 视觉缺陷 四、颜色知觉
(一)颜色的三个维度(特性)
(二)机制 1感受细胞:视锥细胞2色细胞:谱色对抗细胞 五、知觉的神经机制
(一)视野与感受野1、视野 2、感受野 视网膜中/外侧膝状体中/皮层中
(二)功能柱(皮层中)1特征侦察器模型(特征提取功能柱) 2空间频率过滤器模型(空间频率柱)
(三)超柱(知觉) 由感受野相同的各种特征功能柱组合而成 (四)初级知觉通路
V1(17),V2(18) →V3(19):动态形状,V4(颞上沟):静态形状,颜色,V5(颞中回 MT):运动 (五)高级知觉通路
枕叶→ 颞叶联合皮层 顶叶联合皮层 1、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 what 通路
V1(17)→V2(18)→V3(19)→ V4→颞下回IT(前区,后区)
2、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 where 通路
V1(17)→V2(18)→V3(19)→颞上沟尾侧→颞中回MT →颞上沟内沿和颞上沟底→顶叶(下顶区,顶内沟)
六)下行调节 主要是兴奋性调制, 提示
(七)信息流
1、自下而上:V1(17)→V2(18)→V3(19)→颞中回MT→顶叶 V1(17)→V2(18)→V3(19)→ V4→颞下回IT
2、自上而下:短距、中距、长距反馈
3、循环信息流: 前向流, 反馈流, 循环流(视皮层间、视皮层外) 六、知觉信息加工
联络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 颞下回,颞中回,颞上沟, 顶叶5、7区, 额叶8、9、46区
不仅对复杂的视觉刺激物,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物 七、面孔知觉
相关研究 ERPs 脑结构
面孔/非面孔, 熟人/陌生人(不同的人) 理论:1整体/部分加工理论 2 专家/先天理论
八、失认症:不能认知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到的熟悉的物体,这种不能不是感觉障碍、智力衰退或其它原因所致,它仅与一种模式有关,例如视觉性失认症,通过其它感觉(触、听觉等)能认识物体或人。 类型及损伤部位
1、视觉失认症
统觉性失认: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
受损区 V2区;视皮层与支配眼动的皮层间联系
联想性失认:不知物体的意义、用途,无法称呼物体的名称
颞下回或枕-颞间联系。视觉同其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功能解体所致。 面孔失认:双侧枕叶或右侧顶叶,枕-颞间联系(梭状回) 2、听觉失认症
词聋:左颞叶22或42区
乐音失认:右颞叶22或42区
陌生人嗓音失认:双侧颞叶22和42同时 熟人嗓音失认:右外侧下顶叶
3、体觉失认症:触觉失认、本体觉失认 等
顶叶中央后回(1、2、3区)躯体感觉区同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脑结构间或同运动皮层间的联系受损
第二节 听觉
一、耳的结构与功能 外耳、中耳、内耳(前庭器官、耳蜗)(耳蜗有两层膜 基底膜和前庭膜 三个通道 前庭阶 鼓阶 蜗管 两个窗 正圆窗 卵圆窗 ) 二、听觉信息的传导
(一)声感受器:毛细胞 1、柯蒂氏器(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位于蜗管基底膜的全长之上,其结构类似于平衡感觉器官,它由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所组成。毛细胞浸浴于内淋巴液,并被盖膜的胶质膜所覆盖。蜗轴内的螺旋神经节是听觉接替通路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这些神经元的树突始于Corti氏器毛细胞的基底,轴突延伸成为耳蜗神经(第八脑神经的分支)进入脑,并传导神经冲动到脑产生听感觉。 是听觉的转导器 2、工作原理3、共振学说(Helmholtz,1863)
(二)声波的传导路径
三、声音信息的神经编码
(一) 音高 1共振学说2行波论3排放论(齐射论)
正在阅读:
生理心理学复习资料06-25
第一章 静电场 导学案12-19
五四运动知识竞赛05-18
上海高考英语翻译精华100题中文01-25
年度企业文化工作总结与计划06-27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10-01
12226作业规程03-09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04-09
工程热力学总结 - 图文11-03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生理心理学
- 复习资料
- 第八章 汽液传质设备
- 喷淋泄水
- 初中英语定语从句专项练习精题
- 2 1金斗营镇联校关于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的通知
- pe投资尽职调查最关心的18个维度(干货收藏)
- 吉林省长春市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 Wo
- 高考作文指导:平常素材如何写出个性文章
- 公路新老定额对比
- 有机-无机杂化复合涂层剂论文翻译 - 图文
- 2011TCPIP协议及网络编程试题
- 名词解释 园林史
-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精卫填海教案长春版
- 第四章 电化学分析法
- 灵动的课堂,有效的教学
- 二年级学生学情分析AA
- 2018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测试题(附答案)
- 2财务管理基本价值观念练习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试卷 理(含
- 地产项目策划模式 - 图文
- 轻型货车及制动系设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