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m
更新时间:2024-06-12 1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大同
练习
1.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答案:C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答案:D
2.填空题
《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guàn_ _。 3.翻译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八、研习与思考
1.你认为大同思想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进程中还有没有价值?
答:这一点可以结合阅读康有为的《大同书》(重点读《序》,原文见为“教师备课资料光盘”部分)或分析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思想来讨论。也可以就此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中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接受现象来谈。可以结合当前的全球化过程中的人类价值与伦理危机来讨论大同思想的现代与未来价值。
2.《大同》篇的艺术感染力除来自儒家用世的情感之外,还来自于文字的表达,试总结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法。
答:(1) 注意找出文字的谐韵现象,如“公”、“睦”、“终”、“用”、“归”、“公”。再如“礼”、“纪”、“里”、“知”、“起”。再如“让”、“常”、“殃”、“康”。先秦许多散文中都注意谐韵。(2) 注意这篇文章的文字的铺陈与对偶现象。在对偶中善于变化句式,因此便造成了铺张扬厉的气势。(3) 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七月
练习
1.选择题
(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诗篇共有( A )。
A.305篇 B.300篇 C.350篇 D.298篇 (2)《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B )。
A.《生民》 B.《七月》 C.《氓》 D.《大明》
(3)《七月》反映的是( C )的历史。
A.夏民族 B.商民族 C.周民族 D.原始社会 (4)“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莎鸡”是( D )。
A.公鸡 A.内容 2.填空题
(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 春秋 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 风 、 雅 、颂。 (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 大雅 和 小雅 。 (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 《七月》 。
(5)《七月》全诗以 时间 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3.翻译题
请翻译《七月》的第一章节。 (答案见译文) 4.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答:①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 共有305篇,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作品。 ③ 诗歌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我们认为传统的说法在没有充足理由否定时仍可采用。
(3)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 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 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B.蝉
C.蝗虫 D.纺织娘
C.音乐
D.作者
(5)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 A )。
B.地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 ,以 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答案:1.北宋。2.《资治通鉴》,编年 (二)字词解释题 ⒈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略:侵夺。
2.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系累:用绳子捆绑,指俘虏。
3.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国:中原之地。则效:效法。
4.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深思熟虑。 (三)简答题
简述赵武灵王的人物形象。 答:
①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②他不因循守旧,能力排众意,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
③在进行改革时能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耐心说服,以理服人,最终使改革成功。 七、研习与思考
1.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公子成的理由:中原大国为礼乐中心,不能效法蛮夷之道,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1)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2)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3)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1)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2)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晋公子重耳之亡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 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春秋五霸:齐桓公、 、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答案:⒈ 编年。2.晋文公。 (二)字词解释
⒈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就木:进棺,指老死。
2.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保:依仗、依靠。 3.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抵抗。 4.子盍蚤自贰焉? 贰:不专心,有二心。 5.乃馈盘飨寘璧焉? 寘:放置、安置。
6.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不谷:君王自谦之称。
伤逝
练习
1.选择题
(1)以下集子不是鲁迅小说集的是( )。
A《呐喊》 B《彷徨》 C《故事新编》 D《朝花夕拾》
答案:D
(2)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是( )。
A《祝福》 B《药》
C《伤逝》 D《一件小事》
答案:C
(3)“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这句人生感悟出自小说( )。
A《阿Q正传》 B《祝福》 C《伤逝》 D《孔乙己》
答案:C
(4)《伤逝》中的主人公是( )。
A涓生、子君 B迅哥儿、闰土 C华老栓、夏瑜 D涓生、阿随
答案:A
2.填空题
(1)鲁迅《伤逝》的副标题是 。 (涓生的手记) (2)鲁迅《伤逝》最早收入他的小说集 。 (《彷徨》) (3)中国现代小说的发端,要从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 开始。(《狂人日记》) (4)鲁迅《伤逝》的主人公喊出了个性解放的呼声:“ ,他们谁也没有
干涉我的权利。” (我是我自己的) (5)《伤逝》的写作年代在 。 (1925年) 3.简答题
(1) 简述《伤逝》的故事内容。 答:略。参考“六、课文分析”。
(2)简析造成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
答:造成涓生、子君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他们当时所处的封建、守旧、冷酷、庸俗、无聊的社会环境,和所面临的生存(经济)压力。但二人的爱情之所以成为悲剧,与他们自身的弱点也是分不开的。尽管他们因相爱而同居,从精神到物质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但他们对于爱情的理解却过于狭窄,未能正确认识爱情在全部人生中的位置,以至于在组成家庭的目标实现后,没有了新的人生的动力,生活失去了应有的光彩。为此,作品提出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的观点。同时,涓生、子君缺乏对社会的清醒的认识,忽略了环境对个人爱情生活的制约作用,尤其是忽视了获得生存权的重要,缺乏韧性战斗的思想准备,以至于在突如其来的经济打击面前惊慌失措。作品由“人必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的点题之笔,提出了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的关系问题。
《老子》五章
练习题
(一)填空题
⒈道可道, ;名可名, 。(非常道 非常名) 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 ⒊大直若屈, ,大辩若讷。(大巧若拙)
⒋老子,姓 ,名 ,字 ,春秋末期楚国人。是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 》,是道家思想的经典。(李 耳 聃
道家 道德经)
(二)词语解释题
⒈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尽头。
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与:和人相处。 ⒊夫唯不争,故无尤。 .尤:过失。
⒋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弊:破败。
⒌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冲:空虚。
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讷:拙于言辞。
⒎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奉:供给。
⒏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见:显露。 (三)翻译题
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答: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⒉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答: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欠缺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衰竭的。最充盈实在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最正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是笨拙一样,最卓越的辩才好像是口讷一样。
(四)简答题。
⒈《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又说:“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
(4)“道”(“无”) “一” “二” “三” 万物 “有”
⒉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和老子的“道”之间的不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
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秋水(节选)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2.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相对) 3.先秦诸子散文中,想象最丰富,最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___ 。 (《庄子》)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B ) A.移其民于河东 .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
2.下列各句中“乃”可译为“方”、“才”的是 ( A )
A.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左,
乃陷大泽中。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C )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D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字词解释题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旋: (改变)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秋水》) 时: (按季节) (四)简答题:
1.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答:首先,在整体构思上,庄子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中河神代表了庄子思想的对立面,海神则是作者的化身。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北海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河水暴涨的景象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浩瀚的景象构成对比,以诗画般的景象引出河伯与海若情趣盎然的对话,直观地说明了天外有天、楼外有楼的道理,而且为下文即将展开的由于环境等的不同而造成认识上的差异做了铺垫。
2.在先秦散文中,《庄子》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结合本文,谈谈表现。
答:(1)本文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河神与海神都具人性,通人情,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 (2)善用连类比喻以及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八、研习与思考
《秋水》中共设了多少譬喻来说明人类的无知?
答:(1)河伯与海若(第一段);(2)海若所举的部分包含若干则(第二段)。
陶然亭的雪
练习
1.选择题
(1) 下面哪篇散文不是俞平伯的作品( )
A.《故都的秋》 B.《清河坊》
C.《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D.《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答案:A
(2)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对《陶然亭的雪》特点的描述( )
A.本文不仅是一种情绪的抒发,还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文章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C.本文笔触细腻、文风清丽。
D. 文章语言既具口语化之自然,又形象雅致。 答案:D
(3)以下都是古人描写雪景的诗句,不属于唐代作品的是( )
A.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答案:C 2.填空题
文章由回忆导入,表现出作者对年前一次(观雪)经历的深刻记忆,蕴涵着作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怀念之情。然后,文章记述了具体的游历过程,在简单自然中体现出平淡的琐细,其中有游历中的小见闻和小感触,也有对(陶然亭雪景)的精细描述。结尾又回到现实中,在怀念往事的怅惘中再次深化(怀念自然、亲近自然)的主题。 3.简答题
俞平伯先生兼诗人、散文家和学者于一身,他的散文也兼有诗人、散文家和学者的长处,收在这本书中的作品,既有诗的韵致,又有散文的冲淡恬美,同时还兼有学者的理性与绵密。请从书中找一两例子,细细品味。
答:如“累累的坟,弯弯的路,枝枝桠桠的树,高高低低的屋顶,都秃着白头,耸着白肩膀,危立在卷雪的北风之中。上边不见一只鸟儿展着翅,下边不见一条虫儿蠢然的动(或者要归功于我的近视眼),不用提路上的行人,更不用提马足车尘了。惟有背后已热的瓶笙吱吱的响,是为静之独一异品;然依昔人所谓‘蝉噪林逾静’的静这种诠释,它虽努力思与岑寂绝缘终久是失败的哟。死样的寂每每促生胎动的潜能,惟万寂之中留下一分两分的喧哗,使就烬的赤灰不致以内炎而重生烟焰;故未全枯寂伪外缘正能孕育着止水一泓似的心境。”
八、研习与思考
1.体会作品所传达的人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感情。
答:作品表达的基本感情,是对自然的向往和企慕,还有地往事的怀念和追忆。文章从开头到结尾,从现在到对往事的追忆,都蕴涵着强烈的感情,也包含着对人生的许多感慨。
2.将本文与你所学过的杨朔散文比较,指出它们在立意上有何显著不同。
答:杨朔散文,最大的立意特点是“以小见大”,在日常事物中寻找出宏大的主题来。本文与之差别巨大,它始终围绕个人生活和情感来写,表达的是个人志趣,丝毫没有借之以表现宏大主题的意图,也事实上只表达个人的人生经验和感悟,没有大的主题表现。
3.你认为本文的语言成功吗?可选择朱自清、冰心、何其芳等任一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 答:朱自清和冰心、何其芳等作家的语言,或华丽或婉约或含蓄,呈现不同的艺术风格。相比之下,本文的语言更自然质朴,平淡亲切,生活化强,哲理寓含在平淡的叙述当中。
中国书法
练习
1.选择题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林语堂的作品 ( ) A. 《金粉世家》 B. 《风声鹤唳》 C. 《京华烟云》 D. 《中国人》 答案: A
(2)对于中国书法与绘画,以下哪种观点不属于本文( )
A.书法和绘画有着相同的节奏和韵律,它们只是分工的不同。
B.书法表现着中国文人基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观,而绘画更多地担负着各种
意绪直观表达的任务。
C.绘画总是有一个客体要传达,而一个写得很好的字却只传达它本身线条和
结构的美。
D.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答:D 2.填空题
本文从(艺术的韵律)谈起,强调了(书法)在中国艺术韵律美中的独特地位,再结合书法艺术的历史,概括出书法美的基本精神——(万物有灵原则),既凸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精神,又将书法艺术与现代艺术建立了精神上的深刻联系。 3.简答题
林语堂曾说:“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在本文中,作者是怎么从新矿中掘取材料的?
答:比如在谈到中国书法的冲力之美时,他把冲力之美与纯静态之美做了对比,并举了高尔夫球赛的例子:“这种冲力之美与纯静态之美的区别,有如一个人站立或静坐之图景,与挥舞高尔夫球棒或把足球猛一脚踢上天时的图景的区别。又如一位女士把头往后一仰的照片,要比她正视前方的照片动态感更强。
八、研习与思考
1. 结合作品,思考“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的含义。
答:这主要是源于作者对书法艺术美的深入理解。他强调书法艺术美的核心在“韵律”,而韵律之美正体现为运动,因为作者认为“运动的美正是理解中国书法的钥匙”。这是对于中国书法艺术一种深入独到的见解。
2. 体会本文在“中国书法”介绍中蕴含的美学思想。
答:作者在论“中国书法”背后蕴含着深入的美学思想,最基本的是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即万物有灵原则,这一观点将人类艺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个整体,是中国道家思想文化的一种体现,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
秋兴八首(选二)
练习
1. 选择题
①《秋兴八首》是杜甫在( C )时所作。
A. 成都 B.秦州 C.夔州 D.岳阳
②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的正常词序为( B ) A. 鹦鹉啄香稻粒余,凤凰栖老梧枝碧 B.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C. 香稻鹦鹉啄余粒,碧梧凤凰栖老枝
D. 鹦鹉啄余稻粒香,凤凰栖碧梧枝老 ③ 《秋兴八首》是( B )诗
A. 五言律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④ 杜甫诗的艺术风格是( C )
A. 冷艳怪丽 B.豪放洒脱 C.沉郁顿挫 D.清新自然 ⑤ 杜甫享有( C )的声誉
A.诗仙 B.诗神 C.诗圣 D.诗魔
2. 填空题
①《秋兴八首》中的 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 描写了唐开元时长安的太平富裕景象。
④ 丛菊_两开____他日泪,孤舟__一系____故园心。 3.简答题
第八首颔联正常的次序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悟枝。”杜诗的原意
是描写唐开元时长安太平富裕的景象,请问诗人变化词序的原因是什么?
答:目的有二:(1)突出描写的对象:香稻、碧梧;(2)协调诗歌格律,按照格律,这一句的平仄应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声甘州
练习
1. 选择题
① 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宛约派的一项是:( )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 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 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答案:A
② 对该词词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潇潇暮雨”指傍晚的雨势急骤 。 B.“苒苒物华休”指美好的景物逐渐凋残。
C.“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于此,不忍离去。 D.“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此难以排解。 答案:C 2. 填空题
北宋时期使词具有较多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 柳永 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 柳屯田 ,又因其排行老七,所以又称之为 柳七 ;开拓题材领域,
突破音律束缚,创立豪放词风的是_ 苏轼 ;南宋初期豪放派的首领是 辛弃疾 ;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 姜夔 ,字 尧章 ,号 白石道人 。
3. 翻译题
①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答案: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 ② 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答案: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地愁思凝重。 4. 简答题
简要分析《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八声甘州》的思想内容:
它描写了羁旅行役之苦,抒发了词人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阙寓情于景,下阙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八声甘州》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其一,动静相生的表现手法。如该词上阕的“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含作者的忧愁。
其二,采用细腻的白描,委婉地抒情。“潇潇暮雨”、“霜风凄惨”衬托出思归的凄苦。描写了这样一个具体而细腻的画面: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显得冷清萧条,落日的余辉照在高楼上。通过对秋景的描写,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
其三, 为对方设想的写法,虚实结合,富于曲折变化。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这几句,本来是自己想念故乡,怀念恋人,却从对面写“佳人”渴盼自己回去。本来是自己倚阑凝愁,却说“佳人”不知自己的愁苦。“佳人”怀念自己,出于想像,本是虚写,却用“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样具体的细节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倚阑凝愁,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则又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曲折,文笔富于变化,传达了难以表达的情感。
其四,语言质朴,纯朴流畅。如“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语言朴实,却能在平淡中见功力,在质实中现风神,在浑朴中出韶秀。
七、研习与思考
1. 王国维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见《人间词话》)请你谈谈《八声甘州》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是怎样融合起来的。
答:情景的交融主要体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1)词人对景的有选择的采入,如“暮雨”、“霜风”、“残照”等;
(2)词人在描景时有意选择主观性的词语:如“潇潇”、“清秋”、“冷落”、“衰”、“减”、“休”等;
(3)词人对景物采用一些特有的描写手段,如拟人,“无语”等。
2. 柳词善用虚字,使词意一气贯注。这首词中便用了“对”、“渐”、“望”、“叹”、“误”等一串去声字,请问它们在表现力度上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仄声字相对于平声字而言,节奏短促,有力度,在舒缓的语流中造成停顿,以引起思索,渲染气氛。这首词作中冷情、凄凉的悲伤情调正是通过这些词贯通起来,通过汉字声调的作用加深了感情在读者心中的份量。
正在阅读:
ddm06-12
高中学生对酒精深入了解07-04
中考冠词用法复习小结04-16
吉林大学网上作业-公共政策学-判断题答案10-04
AAA级文明工地评价办法04-06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习作 发现生活中的道理》WORD版教案1 - 图文04-01
有趣的身边心理学现象08-24
关于提升联勤联动能力的几点思考10-03
电力工程综合课程设计王涛10-14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天津市建设工程设计合同(专业建设工程)(JF-2015-072)
- 2015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第一批高校毕业生录用人选名单
- 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施工自检报告 - 图文
- 第6套 青岛分校资料分析模拟题
- 继续更新 幼儿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7-10
- 2019年中考英语一轮复习:考点跟踪突破2 七年级 含答案
- 2013武大研究生高级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 音响系统中出现噪声该如何解决?
- 《概率论与统计原理》在线作业100道题--2013.05.13
- 11284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自考必备
- 2015乐理基础版第一学期
- 交强险中第三人范围认定
- 《江苏省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经费预算办法》
- 动漫游戏软件融资商业计划书
- 管理人员考核制度
- 博乐市第八中学2015地震疏散演练总结
- 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试题库及答案 2
- 秦屿文本 - 图文
- 多芬企业网络整合营销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