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路环境景观保护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8 04: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千岛湖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

环境景观保护方案

2008年02月04日

目 录

一、项目背景 .......................................... 1 二、相关规划解读与衔接 ................................. 3

1.《浙江省淳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 ................................ 3 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 4

三、依据 .............................................. 6

1.规范与规定....................................................................................................... 6 2.公路技术指标................................................................................................... 6 3.公路线形........................................................................................................... 6

四、原则与技术路线 ..................................... 7

1.原则................................................................................................................... 7 2.技术路线........................................................................................................... 8

五、分析 .............................................. 9

1.路线构成分析................................................................................................... 9 2.地形地貌分析................................................................................................. 10 3.视线视域分析................................................................................................. 11 4.时空拟合分析................................................................................................. 13 5.环境要素分析................................................................................................. 13

六、措施 ............................................. 14

1.相关方法与技术介绍..................................................................................... 14 2.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 20 3.其他措施概述................................................................................................. 24

七、保障 ............................................. 25

一、项目背景

淳安县位于浙江省西部山区,钱塘江上游。介于东经111°21′~119°20′,北纬29°11′~30°02′之间,属杭州市域的西南部。县境东接桐庐、建德,南临常山、衢县,西南连开化,西与安徽的歙县、休宁相接,北与浙江省临安市毗邻。

千岛湖镇是淳安县的县政府所在地,是淳安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淳安县境中部略偏东南侧。东连富文乡,北接文昌镇,西南濒千岛湖,全镇面积226平方千米。是“黄山—千岛湖—杭州”这一黄金旅游线路中的核心,是千岛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游览基地。

1982年,国务院把富春江——千岛湖批准为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加快了千岛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经过20多年的建设,淳安的经济以旅游发展为龙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湖区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淳安县的经济发展相对于浙江省杭州地区的同级城镇而言还比较滞后。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后,淳安县境内150公里长的公路被淹入水底,导致库边28个乡镇绝大部分无陆路交通。由于受经济条件和地形环境等历史原因的影响,浙西淳安县全县交通近40年尽管有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仍然相对落后。

为缓解交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目前千岛湖库区已有环湖公路南北两段于2000年建成,并有2005年建成的千岛湖大桥将南北环湖公路沟通起来,使千岛湖南北两岸有公路可以直接通行,交通时间有所缩短。然而目前位于库区东部的千岛湖镇与里商、石林镇、枫树岭镇等对岸各地仍无道路直接沟通,陆地交通仍需向西千岛湖大桥或者上江埠轮渡,环湖公路尚未在县域范围内全线贯通、真正成环,环湖公路的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库区东部地区的交通问题,以交通网络优化来带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淳安县着手淳安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的实施。

1

项目位置图

2

二、相关规划解读与衔接

1.《浙江省淳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年)》

(1)解读

为了提高县域城镇之间的联系,促进环湖经济圈与县域整体发展,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将现状淳杨线轮渡(即上江埠渡)远期改为跨湖大桥,并从姥山岛建二座跨湖大桥通过以节约投资。本项目的建设基本符合该规划,但具体位置不一致,有待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2)衔接

《浙江省淳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是统筹淳安县域发展的区域性规划,明确提出了淳杨线跨湖大桥的建设,但是以规划引导为主的,具体的线型应根据区域的建设条件、可能性进行优化。本次规划通过选址分析确定相对合理的线型,能较好的在“体系规划”指导下进行协调衔接。

与城镇体系规划衔接图

3

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1-2020)》 (1)解读

将千岛湖环湖公路建设列入在内,作为景区开发的组成部分,但上江埠大桥的建设未列入交通设施建设项目。而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淳杨公路的重要一段,也是环湖公路彻底成环的关键。

项目在风景区总体规划保护范围中的位置

(2)衔接 ①规划

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完善淳安县整体旅游交通环境。改善湖东地区的交通条件,从而促进淳安整体旅游业的发展。

——规划结构。该工程的实施未影响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分区的规划结构,而是强化了中心湖景区和西南湖景区的多元化联系,促进规划结构的稳定。

——风景资源。由于涉及的用地典型的风景资源为生态植被,故未对风景资源的保护产生较大影响。

——对核心保护区的影响。由于建设地区位于核心景区的外围,故总体上对核心景区保护影响较小。

——游赏路线。现状淳杨公路风景优美,同样该工程的设施一方面也将会美化游赏路线,另一方面有利于优化视觉线路和增加景观的多元化。

②设施

4

由于该工程是线性工程不需要由块状节点组织的设施群,与工程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加油站等可以不在相关区块内安排。故设施布局等方面不会对景区产生负面影响,也不会增加相关用地。

③景观

对湖区景观效果产生一定的破坏,由于景区是以观赏岛屿等远山近水为特色的,而且观赏路线以水面游船为主,视野极为开畅,因此,造桥修路必然破坏植被,也就必然造成视线污染,当然经过一定年限,最终将恢复被损害的景观。在具体的选线过程中规划采用多方案比较的方法进行选型,本次选线采用相关的景观和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优选方案,以尽量减少对景观的破坏。

与风景区总体规划的衔接 与规划结构的衔接

与核心区保护的衔接 与道路交通的衔接

5

三、依据

1.规范与规定

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

2、其它有关本项目环保方面的规定、审查意见及指导意见。 2.公路技术指标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功能,结合可研报告的的交通量预测,按相关标准确定道路的技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参照相关技术规范,确定的公路技术指标如下。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1 2 3 5 6 7 8 9 10

项 目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最小平曲线半径(m) 最大纵坡(%) 最小坡长(m) 凸形最小竖曲线半径(m) 凹形最小竖曲线半径(m) 路基宽度(m) 设计荷载 设计采用值 二级 60 125 1.8 255.6 6000 4500 10 公路-II级 规范规定值 二级 60 200(125) 6 150 2000(1400) 1500(1000) 10 公路-II级 根据未来交通量、通行能力和车道数的关系,全线采用二车道横断面形式。路基宽为10米,行车道宽2×3.5米,硬路肩宽2×0.75米,土路肩宽2×0.75米。 3.公路线形

根据《淳安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论证报告》确定线形见下图:

6

四、原则与技术路线

1.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公路的环境景观保护措施应充分结合场地特征和现状要素构成,在利用现状要素、顺应地形地貌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景观保护措施。

(2)生态协同原则

环境景观保护应充分借鉴和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生态修复技术,避免脱离生态环境的景观机械改造,通过生态维护、生态改造和生态修复等手段将公路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并促进公路沿线景观和生态基质的协同发展。

(3)景观融合原则

由于本项目处在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内,对于景观维护的要求较一般公路要高,因此不能简单套用现有的公路景观设计手法去凭空营造额外的人造景观,而应将景观保护的重点放在与风景区的景观融合上,使公路建设避免对景区视觉景观造成破坏。

(4)技术复合原则

由于工程技术的升级,当前对于公路环境和景观的保护技术和手法正在不断涌现。规划应在充分吸纳各学科(如道路工程、园林景观、城市规划、修复生态学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将各种技术进行复合利用,以达到更好的环境景观保护效果。

(5)时空演进原则

应充分认识到环境景观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过程,针对生态环境的发育特征和地形地貌的演化肌理,注重保护措施的时空演进效果,通过易实施、便捷、经济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达到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设效果。

7

2.技术路线

结合上述设计原则,本次环境景观保护规划方案的提出主要由以下技术路线组成:

生态护坡技术 依据与原则 路线构成分析 路线一次分段 生态驳岸技术 路线综合分段 地形地貌分析 路线二次分段 视觉碎化技术 视线视域分析 景观主照面划定 林相组合技术 植被修复技术 时空拟合分析 可发育类型参考 环境要素分析 可利用要素分布 提出分段、分类型 环境景观保护措施 喷播技术 ?? 技术支撑 分析一 分析二 8

五、分析

1.路线构成分析

本项目的公路路线由一般路面、桥梁和隧道三种类型构成,这三种类型对于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具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如桥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景观视觉构成内容的增加导致水景的人为割断,而一般路面对于景观的影响则为林相的破坏、非生态景观面域的裸露等,两者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均较大。而隧道带来的负面影响则相对较小,主要影响区域集中在隧道口附近。

本次规划将上述公路线形共分为15的路段,其中一般路面6段、桥梁5段、隧道4段。具体见下图。这是本次环境景观保护最基本的分类标准,即“路线一次分段”。

路线基本构成(路线一次分段)

9

2.地形地貌分析

本项目位于浙西低山丘陵区,属白际山脉南麓余延部分。地形总体山势陡峻,坡脚平缓,呈锥形,沟谷深切,一般呈“V”字形,局部呈“U”字形。地形坡度200~600,区内植被茂盛,以松、竹、灌木为主。河谷阶地地势较平坦,地面海拔高程一般为100~130米,由山坡坡脚向河谷微倾斜。

路线穿越低山丘陵地貌,地貌类型简单,主要有低山、丘陵、河流阶地和新安江水库,可分为低山丘陵、山间沟谷及河谷阶地和新安江水库四大区,简述如下:(1)区内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都小于100米,地形坡度多为15°~30°。山坡较陡,坡角多在40°~70°之间。沟谷切割较剧烈,多呈“V”字形。丘陵区基岩大多为第四系残坡积土覆盖,植被发育。(2)山间沟谷区。主要分布于山坡脚,有暂时性水流形成,规模较小,多为小型坡洪积裙、扇,发育少量小冲沟。主要由含角砾、碎石亚粘土、含粘性土碎石组成,向河谷阶地区微倾,一般坡度5°~10°。(3)河谷阶地区。分布于河流溪沟两岸,呈条带状分布,由第四纪冲洪积砾卵、漂石及砂性土组成,地势由山麓向河谷微倾,坡度一般小于3°。(4)新安江水库区。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库区汇水面积1044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75平方公里,新安江水库(黄海高程)常水位在95~105米,历年最高为107.76米,历年最低水位82米。小溪河流广布,水量随季节变化,水流主要汇聚与新安江水库;千岛湖-新安江水库水下地形一般为山间沟谷,平原地貌,平均水深30.4米,水位落差很大,最深处达100米;水下地层上部为冲洪积地层,下部东部区以泥质灰岩、钙质泥岩为主、中西部以泥质粉砂岩为主。

根据地形地貌分析,可根据路经地貌类型的不同进一步将上述一般路面划分为滨水岸线段和谷间段(包括开山所形成沟谷),即“路线二次分段”,详见下图。因此,最终将路段类型划分为下述四种类型,以作为环境景观保护实施措施的四种不同对象:

——滨水岸线段。主要为一侧滨水、一侧临山,保护内容不尽包括临山侧的护坡,还包括滨水侧的驳岸,此外,滨水侧多正对核心景区,因此还包括视线遮挡和破碎等处理方法。

——桥梁段。包括上述5处桥梁,根据不同的区位要求提出进行不同的桥型选择和桥梁平面和剖面的景观处理。

——隧道段。主要集中在隧道口的环境景观保护。

——谷间段。谷间段多被两侧山体遮挡,因此保护内容主要为两侧护坡的生态化处理和景观改造。

10

基于地形地貌的路线分段(路线二次分段)

3.视线视域分析

视线视域分析主要是以千岛湖核心景区为视线出发点,通过ArcGIS视域分析模块,明确划定本公路走线中处于景观主照面内的具体路段。在上述二次分段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确定的景观保护的重点路段(景观主照面),以提出相应的更为严格的景观保护措施。

由于千岛湖核心景区内多以游船组织旅游线路,因此位于本工程西侧的绝大部分水域均能成为视线出发点,本次规划以下图中两个黄色线段模拟视线出发的区域,基本能涵盖整个核心景区。分析结果显示,景观主照面主要集中在北段(滨水路段)和中段(桥梁段),详见下图。

对于途径景观主照面的路段,在一般性生态处理(如生态护坡、生态驳岸等)之外,应采用视觉碎化等技术使该部分路段尽量淡出景区内各视点的视觉景框,从观景视觉的角度去减少其对景区整体景观质量的负面影响。

11

核心景区视域分析

景观主照面内路段

12

4.时空拟合分析

所谓“时空拟合分析”就是通过场地内现状公路的现状发育情况分析,为环境景观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并进一步形成可实施和可操作的环境景观培育模式。

区内现状主要公路为1998年建成环湖公路,经过近十年的场地发育,从总体上来讲,公路沿线的环境景观水平尚可,沿路和滨水绿化生长较好,对于景区环境和景观的负面影响已经得到很好的缓解,现状情况详见下图。

从现状情况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值得本次规划予以重视:(1)临山一侧护坡的生态改造需加强。从下图可以明显看出,由于当时缺少相应的生态护坡技术处理,经过近十年的发育,原有劈山形成的裸露护坡在自然演进过程中未得到改善,而且由于风化等原因,裸露情况趋于严重;(2)滨水一侧的驳岸应避免简单的石料堆砌和一级驳岸处理。石质驳岸在工程安全上虽具有其一定的优越性,但其粗暴的景观隔断使滨水500米范围内均产生显著的视觉负面效应,对于景观质量的影响较大。

现状公路

5.环境要素分析

环境要素分析主要是在分析现状场地内的生态要素分布情况,以此作为生态改造和修复的基础生境,确保环境景观保护措施具有更好的场地适应能力,并通过景观保护措施的合理安排使公路建成后能尽快融入区内生态环境,以更快、更好的达到环境和景观保护目的。

通过现场踏堪发现,沿线植被主要为松林和部分草本植物,林相组成相对单一,林相改造潜力较大。而地面草本植物的耐水性均较差,从而导致驳岸裸露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在本项目的环境景观保护措施中,通过林相改造和草本植物引入可对公路沿线的环境景观形成较为明显的改善。

13

现状植被情况

六、措施

1.相关方法与技术介绍

针对项目情况和景区景观要求,本次规划主要运用下述几种环境景观保护与修复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1)生态护坡

在传统的护坡工程中,对护坡的处理主要是强调其强度功效,,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生态护坡是指开挖护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护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护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根据国内外的生态护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可以将以植物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坡关键技术分为三类:全系列生态护坡、土壤生物工程以及复合式生物稳定技术。随着生态需求的不断提高,当前对于生态护坡的技术正在不断革新,主要有植草、植草皮、植树,喷播生态混凝土,栽藤,在框架内植草护坡等几大类。

结合场地特征,本次规划方案提出以下两种生态护坡处理方法:

——“框架植草+植树”。主要针对挖山形成的土质护坡,以内嵌铁丝网拉结作为护坡主体种植框架,并在网孔内设置草本种植孔(网孔大小根据植草种类进行调节)和乔木种植孔(网孔大小根据所选乔木根径调节大小),其中,植草可采用喷播技术(详见下文),乔木种植孔可采取行列式。最终形成植草和植树相结合的生态型护坡,植草一方面可避免护坡滑塌,另一方面成为护坡一层视觉基质,植树则可进一步遮挡裸露护坡,达到更好的景观视觉效果。平面图和断面图如下:

14

“框架植草+植树”示意图

在草种选择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对土质要求不高,适应气候条件强;耐酸、耐碱、耐寒冷、耐高温、耐干旱等,生长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干低矮、枝叶茂盛、生长快、绿期长,能够迅速覆盖地表;生根性强,成活率高,并能够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有效固土;价格低廉、管理粗放、无须养护、无病虫害与杂草竞争性强。目前,我国植物护坡工程中,常用的植物可以分为冷季型和暖季型。冷季型的植物主要有: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细弱翦股颖、无芒雀麦、草地早熟禾白三叶、红三叶、百脉根等;暖季型的主要有:百幕大(狗芽根)、马尼拉、野牛草、假俭草等。本次规划建议护坡草籽为狗牙根、高羊茅+白三叶+野花种子,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变换草籽为马尼拉、高羊茅+小冠花+野花种子。

——“多级护坡+植树遮挡”。主要针对挖山形成的坡度较大、坡长较长的岩石护坡,通过多级护坡设置和多层树木遮挡避免岩石护坡的裸露。当护坡裸露面高度小于4/3移植树木高度时,则通过“一级护坡+一层树木”即可达到遮挡裸露护坡的效果;当护坡裸露面高度大于或等于4/3移植树木高度时,则需设置两级护坡和两层树木移植以视线遮挡裸露护坡的效果。

15

“多级护坡+植树遮挡”示意图

(2)喷播技术

喷播技术是植被修复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山区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本次规划主要推荐“客土喷播”技术,其简要流程如下:

①平整坡面。清除坡面杂物、杂草。对坡面转角处及坡顶部的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状。坡面要求达到基本平整,对低洼处适当覆土夯实回填或以草包土回填,以填至反坡段为准。在坡面上每一定高度开一横向槽,以增加坡面的粗糙度。使客土与坡面的附着力加大,防止客土下滑。

②铺网与钉网。采用镀锌棱形铁丝网(直径2mm),网孔40mm×40mm;铺设面积为100%。紧固件采用直径6mm桩钉,根据实际情况,桩钉长度分为150、200、400 mm 3 种。

③客土吹附。客土吹附就是将“保水剂、粘合剂、抗蒸腾剂、团粒剂、木纤维、草炭土、腐殖土、缓释营养肥、生物菌肥”等混合材料经液压喷播机搅拌后液压吸附在铁丝网上,将铁丝网基本覆盖。

④喷播植物种子和营养体。在液压喷播机的搅拌罐中先加入水,然后依次加入种子、复合肥、活性钙、泥炭土、草木纤维、粘合剂、保水剂、腐殖土等,经5 ~ 10 min的充分搅拌后,用液压机将制备好的土喷附到坡面上,喷附施工时宜由坡顶向坡下依次喷附,要求喷附层厚度不小于3 cm。

(3)植被修复

植被修复(vegetation restoration)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山育林或营造人工林、灌、草植被,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根据场地特征,本次植被修复的主要对象为道路护坡,而不同类型的护坡,其植被修复手段也有所不同。

——土质护坡的植被修复。土质护坡本身就有植物生长的基质——土壤,所以对土质护坡进行植被修复可以直接在坡面上植生。常用的有如下方法:铺草皮

16

护坡;撒播种子直接植草护坡;植生带护坡;液压喷播植草护坡;三维土工网垫植被护坡。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

——岩质护坡的植被修复。主要方法为喷混植生,它提供了植物生长的基质,基质可以根据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来调配。基材中混和的混凝土或其他粘结剂,可以牢固的粘结在岩石坡面上,与坡面形成一个整体,较陡的坡面,可以增加锚杆和挂网来固定基材。此外适当设置排水管可以在坡面形成良好的灌溉和防侵蚀系统。

——构筑物植被移植。上述护坡的植被修复主要在永久性基质上进行,而构筑物的植被移植则在桥梁、护栏、网架等构筑物上进行。由于本项目公路内存在多处桥梁,因此构筑物植被移植必不可少。结合千岛湖地区气候条件,建议对桥梁护栏外进行“水生植物+紫竹”的植被移植手段,缓和桥梁在视野中的突兀感,建设生态性桥梁。

桥梁植被移植平面图

桥梁植被移植断面图

17

(4)生态驳岸

由于本项目地处千岛湖地区,路段中具有部分滨水岸线,因此对于驳岸的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修复,在驳岸的处理上应该鼓励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所谓“生态驳岸”是指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促进河岸生态系统恢复,形成美丽自然的景观;调节水源;增强水体自净作用等。

结合线形设计和千岛湖现状驳岸特点,规划提出的生态驳岸处理方法为: ——“速生林遮挡+景观林优化”的组合型生态驳岸。在公路滨水一侧靠近公路路面附近宜设置双排速生林带,以速生树种在短期内视线视线遮挡,在速生林带外侧滨水处则可组织景观林,以期在中远期视线沿路景观的进一步优化,当然速生林在中远期也可成为景观林带的一部分。

生态驳岸平面图

生态驳岸断面图

18

(5)视觉碎化

“视觉碎化”是基于视觉最小感应面积的一种更为经济性的视觉遮挡手法。人的视觉往往对于超过一定长度和面积的视觉片段才有感触,而这种长度和面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根据现状千岛湖景区主要游览密集点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在本规划公路的500米以内很少有游客经过。因此,对于裸露护坡的遮挡其实没有必要进行全遮挡,而只需通过镂空处理将裸露护坡的可是面积进行碎化即可达到视觉遮挡的效果。这种方法能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即通过尽量少的移植树木即可达到景观保护的目的。

规划可结合所选树种冠径大小采用间隔移植,辅以地面层的植草和灌木即可达到裸露护坡视觉遮挡的要求。

“视觉碎化”示意图

(6)林相组合

“林相组合”是一种变防护林为景观林的景观优化手法,即在树木移植的过程中应注重外地树种的引入和多种树种的组合,以形成多元化的林相,使单一的防护林带具有丰富的景观特质,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沿路视觉景观的优化。

19

林相组合示意图

2.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对路线进行最终分段,详见下图。并对相应路段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见《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表》。

20

路线最终类型分段示意图

21

分段环境景观保护措施表

编号 路段 名称 A B C D 长度 (米) 385 160 255 215 起迄点 类型 场地特征 可能的破坏形式 保护与改造措施 临山侧植被修复,滨水侧生态驳岸。 1 2 3 4 K0~K0+385 K0+385~K0+545 K0+545~ K0+800 K0+800~K1+015 滨水岸线段 桥梁段(松树湾桥) 隧道段(松树湾隧道) 谷间段+主景观照面 滨水,临山,有现状公路,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滨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滨水 -- 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植被破坏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生态护坡,喷播,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植被修复,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生态护坡,植被修复。 临山侧植被修复,滨水侧生态驳岸。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两侧临山,正对景区,有现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状公路,松树林。 滨水,临山,正对景区,有观视觉影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 5 E 285 K1+015~ K1+300 滨水岸线段+主景观照面 现状公路,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6 F 185 K1+300~ K1+485 谷间段 两侧临山,有现状公路,松树林。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7 8 9 G H I J 155 365 280 225 K1+485~ K1+640 K1+640~K2+005 K2+005~ K2+285 K2+285~ K2+510 滨水岸线段 隧道段(上江埠隧道) 桥梁段(界碑岛1号桥) 谷间段 滨水,临山,有现状公路,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滨松树林。 -- 滨水 两侧临山,松树林。 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生态护坡,喷播,林相组合。 10 22

编号 11 12 13 14 路段 名称 K L 长度 (米) 170 76 314 340 起迄点 K2+510~ K2+680 K2+680~ K2+756 K2+756~ K3+070 K3+070~K4+410 类型 桥梁段(界碑岛2号桥) 谷间段 隧道段(界碑岛隧道) 桥梁段(上江埠1号大桥) +主景观照面 滨水 场地特征 可能的破坏形式 保护与改造措施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 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水环境影响。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景观视觉影响,滨水岸线有一定影响。。 植被破坏 山体开挖,植被破坏。 生态护坡,植被修复。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植被修复与移植。 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植被修复,林相组合,视觉碎化。 隧道口绿化与遮挡。 生态护坡,喷播。 两侧临山,松树林。 -- 滨水,正对景区。 M N 15 O 256 K4+410~ K4+666 滨水岸线段+主景观照面 滨水,临山,正对景区,松树林,草本植物丰富。 -- 两侧临山,松树林。 16 17 18 P Q R 650 584 674 K4+666~ K5+316 K5+316~ K5+900 K5+900~ K6+574 隧道段(梅花半岛隧道) 谷间段 桥梁段(上江埠2号大桥) 滨水

植被破坏,水环境影响。 植被修复与移植。

23

3.其他措施概述

(1)路基排水及防护设计对环保的考虑

为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防止路基护坡受水冲刷,设计中对路基护坡采取了不同的防护措施。挖方路堑护坡采用了护面墙,锚喷支护等防护形式。填方路基护坡采用了植草、砌石护坡、挡土墙等防护形式。沿线挖方路段设置了边沟、截水沟,填方路段设置了排水沟。路面排水设置了护坡急流槽及横向排水管。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与地方排灌系统交叉时,设置了涵洞形成立体交叉,保证原有排灌系统的完整性,且避免路面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农田和湖区造成污染。

(2)施工场地设置

为了减少施工场地的扬尘和沥青熔化烟雾对沿线居民的影响,施工期所有预制场、拌和场必须远离居民区,特别是沥青拌和场应设置在离最近的居民点1000m以外,且在主导风向的下方。

(3)取土与弃土

沿线开挖废石方较多,隧道出渣数量较大,本着少占地、保护环境、协调景观的原则,充分利用废石方和隧道出渣,首先,利用隧道出渣将左右线之间的空地填平作为绿化带和隧道进出口车辆的连接通道,利用隧道出渣加工成碎石,作为石料使用,沿线开挖废石方当作片块石使用

(4)碎落台和平台绿化设计

碎落台种植与中央分隔带相称的灌木,开挖种植槽,等距列植金叶女贞,株距2m,间植火棘。高填方平台种植花灌木杜鹃,株距2m,间植金叶女贞,其余空地覆盖草本植物,喷播草籽与路基护坡绿化相同植草防护。深路堑一般开挖成二级或多级平台,远离路的平台开挖种植槽,等距列植小乔木夹竹桃,株距3m,间植云南黄馨;靠近路的平台种植等距列植花灌木杜鹃,间植云南黄馨,多级平台为相互错落种植。

(5)边沟外侧绿化

隔离栅种植蔷薇作垂直绿化,株距0.5m,并覆盖草本植物,草籽与护坡绿化相同。

(6)隧道口绿化

隧道口通常采用种植高大乔木的方式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以当地植物为主。这样既可以减少司乘人员进入隧道的心理压抑感,又可以在洞口起到明暗过渡作用,提高司机和旅客的视觉适应性,还可在上行、下行两个洞口之间种植灌乔木,以阻止汽车废气在两个洞之间回流。

(7)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4

保证填土路基的压实度,是稳定路基、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尤其是路基护坡的压实,必须每填2~3层土采用推土机在护坡上下运行或挖掘机正铲拍击坡面或蛙式打夯机夯实坡面等措拖。雨季施工时,加强临时排水管理措施,既可防止雨水冲毁路基,又可减少水土流失。刷坡和铺砌骨架护坡后,应及时植树、铺草皮,绿化覆盖土层。弃土应充分合理利用,回填沿线的洼地或平整互通式立交的绿化场地。所有施工场地在工程竣工后,应进行清理,恢复原地貌,不得乱堆乱弃,影响自然环境和阻塞河道。

(8)水质环境保护措施

路面面层和基层拌和厂、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厂等排放的废水、生活污水,应在场地内设排水沟排入排涝沟和自然沟中,不得排放流入湖区、农田或引水渠、引水河之中。桥梁施工工点的钻孔桩施工时,应设泥浆排放池,使其沉淀、澄清,严格控制泥浆排入河流的含泥量。路基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下水露头如水井等水源敏感点,设疏导保护措施,防止沥青或填土在施工时散落污染,影响饮用水和湖区水的水质。

(9)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应采用袋装水泥、石灰和矿粉,避免散装的筑路材料在运输中散落飞扬、造成空气污染。路面面层、基层采用厂拌工艺施工,尽量减少路拌给沿线景区带来的环境污染。沥青混凝土拌和厂厂址及沥青、燃料油仓库应选择在人口稀少、自然通风、远离河流的开阔平坦地方,以减少对景区区的大气污染和对水质环境的污染,并应设防火急救设施。

七、保障

(1)公路建设与环境景观措施同时进行

应在公路建设的同时实施环境景观措施,并将环境景观质量纳入公路工程验收质量评估体系中去,以确保工程投入运行时环境景观改造的同步完成。

(2)在初期建成之后应进行长时间维护

环境景观的保护是长期过程,而且生态护坡、生态驳岸、林相组合等具体改造内容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后方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因此在环境景观保护工程初期建成后须保证若干年的后续维护,直至公路整体融入生态环境的状态较为良好为止。

(3)纳入部门管理并实施责任承包制度

应将后期的维护、监督、评估纳入交通部门、环保部门或景区管理部门,并建立奖罚分明的责任承包制度,避免环境景观保护工程出现三不管的尴尬局面。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q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