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7 11:59: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称为“”,与孔子并称“”。其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民贵君轻”、“省刑薄赋”;提出“性善”论;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论点。

《孟子》一书现存七篇。宋朝朱熹把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1、解释:富贵:淫:居天之下广居:

得志,与民由之:独行其道:安居:熄:

是:焉得:威武:无违夫子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翻译:(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一怒而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大丈夫的做法: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

大丈夫的操守:

说理方面孟子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妾妇之道谈到为大丈夫之道,深入浅出,极具说服力。

四、习题练习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什么:

2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大丈夫的形象。

3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4孟子关于妾妇之道的最终结论是什么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6.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

7.对于孟子提出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一主张你有怎样的认识?

8.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1、注音: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2、通假字:往之女家

3、古今异义: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第二个:(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3)行天下之大道:

妾妇之道也:

(4)必敬必戒:

戒之曰:

5、词类活用:

(1)富贵不能淫 :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6、重点实词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2)一怒而诸侯惧惧:

(3)安居而天下熄.熄:

(4)丈夫之冠也冠:

(5)父命之命:

(6)以顺为正者顺:

(7)立天下之正位.正位:

(8)与民由之由:

(9)无违夫子违:

(10)独行其道行:

8、文言虚词

之:居天下之广居:与民由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

1、实词积累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人恒过.

⑤而后作.⑥而后喻.

2、词类活用

①人恒过.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④必先苦.其心志⑤劳.其筋骨

⑥饿.其体肤⑦空乏

..其身

⑧行拂乱.其所为⑨所以动.以忍.性

3、常考虚词

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②困于心,衡于虑

③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必先苦其心志⑥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⑦人恒过,然后能改

4、通假字

①曾益其所不能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5.翻译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然后知生于怃患而死于安乐也。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这一章讲的是和的问题。孟子认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说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

1、第一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说明什么道理?答:

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辞?作用是什么?

答:

3、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

答:

4、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他们必须经历哪些磨砺?(原文)

答:

5、一个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什么?(原文)

答:

6、第2段是从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心论点,运用了 (论证方法)。

7、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

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一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答:中心论点:

如何提出:

9、文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开篇却不惜笔墨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答:

10、请写出三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

答:

11、由本文的题目而联想到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答:

12、许多震慑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都是在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请例举几个这样的事例。

答:

《富贵不能淫》复习资料答案

一、文学常识

战国“亚圣”,“孔孟”。《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富贵:指有钱有地位。淫:使……迷惑。居天之下广居:居住。居所。

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实行。独行其道:固守。原则,行为准则。安居:安静。

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焉得:怎么能。威武:威胁暴力. 违:违背

翻译:(1)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2)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安静),天下就太平无事。

(3)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4)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

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五、习题练习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

4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5“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此”: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这样才叫大丈夫。无论境遇如何,都不能改变个人的操守,一个人要有自己的处世态度与原则,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应时刻注意。

7得志时与百姓同行,不得志时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即得志时要心怀百姓为民做主,做一个好官。不得志则要加强自我修养,决不能在道德修养上放低要求,力争做个好人。

8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9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0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与“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前者为无原则的顺从(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如张仪等人,无原则的顺从秦王的意思。而大丈夫则表示为“富,贫,威”是对仁义礼的坚守,正如儒家倡导的那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1.请谈谈“富贫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这既是民族传统也应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特别是做为领导者,更应做到如此,以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为重,不为一己私利而有损前者的利益,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做一个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文言文知识点

4、注音:(rǔ)(yín)

5、通假字:“女”通“汝”,你。

6、古今异义:大丈夫古义:有作为的人或男子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4、一词多义:

(1)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住第二个:居所,住宅

(2)得:能够 / 实现

(3)道:道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原则,行为准则

(5)戒:留神,当心,谨慎 / 告诫

5、词类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淫: 原意是过多,过甚,在文中意思为使......扰乱

(2)移: 原意是改变,在文中意思为使......改变

(3)屈: 原意是屈服,在文中意思为使......屈服

6、重点实词

(1) 诚:果真、确实

(11)惧:害怕

(12)熄:平息

(13)冠:行加冠礼

(14)命:教导

(15)顺:恭顺,孝道

(16)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用来“比喻”礼

(17)由:遵循大道走

(18)违:违背

(19)行:固守,坚持

8、文言虚词

之:居天下之广居:相当于“的”与民由之:代志向

9、成语积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题答案

1、实词积累

①发:起,被任用②举:被举用,指被选拔③任:担子,责任

④过:犯错,犯过失⑤作:奋起,有所作为⑥喻:明白,了解

2、词类活用

①过:犯错,犯过失(名词用作动词)②入:在里面,指国内,形容词使动用法

③生:使……生存发展死:使……衰亡④苦:使……痛苦⑤劳:使……劳累

⑥饿:使……饥饿⑦空乏:使……资财缺乏⑧乱:使……扰乱

⑨动:使……惊动忍:使……坚韧(动词使动用法)

3、常考虚词

①介词,从②介词,在③介词,给④介词,在

⑤其:代词,他的⑥则:连词,如果⑦恒:常常然:代词,这样

4、通假字

①曾:同“增”,增加②衡:通“横”,梗塞,不顺③拂:通“弼”,辅佐。

5、(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2)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3)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4)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5)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

(6)(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7)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6、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造就人才治理国家人才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有了这样的磨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答:共同点:①都是出身卑微②都是经过艰苦的磨练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道理: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2、答:排比。增强行文气势,意在引出下文议论。

3、答:“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使命。

“是人”既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还包括其他能担任“大任”的人。

4、答: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心理、身体、生活)

5、答: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个人(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和国家(反面论证“死于安乐”),运用了对比论证(论证方法)。

7、答: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8、答: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

③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答:这六位历史人物都是在经历了艰难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开篇列举这些人物及事例,是为了具体地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0、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1、答:居安思危

12、答: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

贝多芬双耳失聪仍然坚持音乐创作。仲尼厄而作《春秋》。

1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pa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