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更新时间:2023-12-19 04: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龙口一种东校 孙学萍 邮箱 sxp840928@163.com 1506382815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一

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什么制度?这个国家向那方面发展?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不可不要的。而在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情况都是各不相同的,为了每一个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恰当的为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

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将自己从事教育的切身感受和丰富阅历以及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娓娓道来,让我们极受启发。

我从课堂教学和德育教育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 一、教育方面

先尊重学生的情感、释放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抛弃接受、远离忍受、走进享受。学生厌学,触目惊心。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和谐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

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让我更深入地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教育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的过程。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我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选择学生适合的教育,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我从事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基础组、普通组、高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 2、练习内容不同要求。 其次指导要有针对性。

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对于最好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

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

二、德育方面

认为作为教育中的德育是基础中的基础。现行的德育需要改进和加强。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要掌握规范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负责,在体验中处理好满足和提高的关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因此说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才是我们教育者应做的也是必须做好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现在德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是由防范性的教育向发展性的教育过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是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然而在现阶段,有的教师被考试这只指挥棒所左右,在工作中只注重教学,而忽略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古有“做事先做人”之说。现今,国家领导人更是不止一次的在各种场合及会议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为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提法虽然有些唯心的味道,但却说明了人的后天成长依赖于环境的影响,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择邻而居,三迁其所。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在自然界中,橘生南北却有南橘北枳天壤之别。在人类社会中,

将门之后与出自书香门第的特质不尽相同。大家闺秀与山野村姑的举止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成长环境使然。将门因尚武而重义,必然粗犷豪爽,义薄云天。书香世家因习礼明信,必然温文尔雅。大家闺秀一般知书达理,而山野村姑一般则直爽泼辣,之所以性格迥然,在于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受不同的氛围熏陶,个性品质必然不同。所以,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环境,作为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学校尽己所能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现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来抓德育的现象有之,假大空全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的现象有之。在发现学生有错误或缺点毛病时,往往不是从思想、道德上去谆谆开导、教育、指路,而 是罚站、罚下蹲,甚至踢打,就连光荣的劳动也被用来作为罚学生的手段,如罚扫地、擦楼梯扶手等。使学生的心灵蒙上了阴影,这种教育是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灵魂,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再次,提倡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总之,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复杂艰辛的。但同时也是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积极应对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同时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德育的质量和效果,可以让自身繁重的劳动充满智慧的火花。

孩子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然而校园也好,家庭也罢,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一些不健康的作为却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教师

作为孩子们的人师之范,要求孩子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部分教师却时常在校园内,课堂上冒出一两句方言土语,板书备课更是繁简字并用。橱窗,墙报,板报中也会时而冒出一两个错别字装点门面。德育纲要,校规中明确规定要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但我们的教师却动辄训斥,言语粗俗,何谈语言文明;要求孩子们衣着得体,自己却身着奇装异服,穿着拖鞋进出教室有说服力吗?要求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乱扔乱弃;要求孩子学习雷锋好榜样,但碰到不良行为却唯恐躲闪不及;要求孩子正直,自己却从来不敢把不同意见摆在桌面上。 凡此种种小事,人师从何谈起,良好的育人环境从何谈起。德育课程健全了,德育活动开展了,德育为首的大政方针也定了,但如果只停留在说一说,写一写,搞搞活动的层面上管用吗?如果为人师者不从小事做起,注重小节,我们的孩子又会好到哪儿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也必是一句空谈?

校园是净化孩子们心灵的殿堂,一块纯净圣洁的园地。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著名的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提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有感于冯教授的一首诗《播种》:“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我们的老师就是播种机,播种信念、播种行动、播种习惯、播种性格,看到学生收获幸福。我们心里会更幸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p5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