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整体发展与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

更新时间:2023-12-03 13: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整体发展与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

杨泽伟

本文试图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探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开始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而30年代经济危机正是由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是一战产生的一种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在以世界整体发展为特征的20年代,国际经济失调首先表现为供需矛盾的出现:一方面是投资过度,带来经济高涨,另一方面需求不足,导致生产过剩;其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一直处于慢性危机中;最后是欧洲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在世界经济中这一特殊地位造成了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欧洲并蔓延到整个世界。 一

资本主义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经济危机,而30年代经济危机,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讲,都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它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大危机,而且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为什么这次危机扩散的地区那么广泛,发展的程度那么深刻,持续的时间那么长久;为什么无论是通过微观经济手段,还是宏观经济调控,都不能有效地对付所出现的难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一直为西方经济学家与历史学家所重视。

对于这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学术界有过许多不同的观点。霍布森提出过消费不足论[①],施皮特沃夫认为是投资过度[②],凯恩斯认为危机的原因为有效需求不足[③]。与此同时,罗宾斯认为危机之发生是由于工人的工资过高而使产业家无利可图所致[④]。加尔布雷斯认为生产力的提高与消费水准的提高太不相称是大危机的主要原因[⑤]。斯文尼尔森认为大危机是经济结构不稳定的结果[⑥]。汉森较为明智地看到大危机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⑦]。罗斯

巴德则别出心裁地指出,大危机是由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引起[⑧]。弗雷德曼认定政府货币政策的失误导致了大危机[⑨]。萨缪尔森则指出,大危机不过是一系列历史的偶然事件的结果[⑩]。

以上各家所见大多只从表面现象探索危机的起因,很少有接触到根本社会制度问题,即否认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中存在的必然性。萨缪尔森的上述意见已经很明确,而在大危机具体原因的解释上与其相左的弗雷德曼则说得更明白:“那次经济大萧条像大多数其他严重失业时期一样??不是由于私有制经济的任何固有的不稳定性而造成的”,“美国的经济大萧条远远不是私有企业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的象征。”[①①]也有少数学者如多布和斯特彻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接触到问题的本质,而后者的思想不久即动摇。因此,西方学者尽管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花费了巨大精力来研究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但正如巴特拉指出的:“事实上,这场萧条乃至任何其它萧条的基本原因至今仍然困惑着专家们”[①②]。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在探讨这次危机原因时,一般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消除的痼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对具体的原因则较少分析。我们认为,探讨这次经济史上至今绝无仅有的危机的原因,不仅可以深入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可以了解30年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演变,推动对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研究。

在探讨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时,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次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但是,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甚至以此来代替对危机原因的具体分析,显然就无法从本质上认识问题。只有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内在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理论的指导下,深入考察危机前的世界整体发展进程,找出这次危机在世界整体发展进程中的具体表现,才能深化我们的认识,从而最终揭示这次危机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与“人类历史进入到20世纪,世界已形成为一个整体”这一历史

特征密切相关。鉴于此,笔者拟从世界整体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探讨这次经济危机的原因。 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最终成为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从此,世界进入以整体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新阶段。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包括生产方式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和地区的国民经济活动已联系在一起,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赖。全世界政治生活相互隔绝的状态,已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化状态所取代。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重大事件,已成为世界全局的一个局部,成为世界整体的一个部分。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紧密的网,彼此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危机已成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病态,席卷整个世界,影响世界全局和各个国家民族。因而,此后出现的经济危机,才具有真正的世界性。由于这时生产的社会化已经国际化,而占有者仍然是少数国家的少数垄断资本家,这既是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因此,20世纪世界整体发展是探讨30年代经济危机原因的出发点。

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整体发展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重大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本位制。这种制度有极大的优点,黄金价值稳定,为举世所接受,可以作为理想的世界货币;总且在世界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下,物价与汇率都比较稳定,计算也很方便。这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实,那时实行的金本位制是英镑本位,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职能。英镑是国际上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伦敦成了国际金融中心。同时,英国几乎占欧洲向海外出口的1/2和进口的1/3,伦敦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本市场,英国和占世界人口1/4的英帝国大部分地区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并且英国还把这一原则

推行到世界经济中。可见,在没有任何世界经济机构的时候,英国实际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一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经济秩序[①③],资本主义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英国逐渐失去了国际金融中心的主导地位,不能再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了[①④]。一战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以欧洲为中心的列强争霸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到严重削弱。德意志帝国垮台,奥匈帝国崩溃,沙皇俄国被推翻,在欧洲争霸舞台上,只剩下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而它们的实力普遍受到削弱。相反,在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实力随着其金融实力得到加强:其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35亿美元上升到1919年的65亿美元,而英国在此期间则由183亿美元下降到157亿美元;美国的黄金储备也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美元,要比英国所增加的大得多,英国的黄金储备由2亿美元增加到8亿美元,英镑的汇率由1914年1英镑兑4.86美元下跌到1921年3.78美元[①⑤]。 一战后,英国政府打算恢复战前的经济制度,再造昔日之辉煌。为此,英国经济部门在战后初期立即着手制定恢复金本位的政策。1925年英国终于恢复了金本位和旧的平价,即规定1盎司黄金等于3镑17先令21/2便士,1英镑可以兑换4.86美元[①⑥],这是过去多年来实行的。但事实上,英镑的定值明显地过高了。而当时财政大臣丘吉尔认为,要保持大英帝国的地位,必须保持英镑的旧平价,防止美元成为英镑强有力的对手。可是,英国试图通过恢复旧的经济制度来重建世界经济秩序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因为这样的任务已非它力所能及,加上其经济受到1920—1921年危机的深刻影响,在整个20年代又一直陷入隐蔽的危机之中。凯恩斯曾明确批评这种恢复金本位的政策:“这就意味着,每当我们向国外销售任何物品时,不是外国买主必须多付10%的货款,就是我们得接受少于10%的我国货币。因此,丘吉尔先生是提高汇率10%的政策就迟早是一种在每人1英镑工资中降低2先令的政策。”[①⑦]亨德森

也说过:“旧的国际秩序已经被永远毁掉了。要重建这个旧秩序,结果只能是徒劳无益和灰心失望。”[①⑧]

英国过去总是通过向陷入金融危机的地区运送黄金,帮助处于困境的国家维持其清偿债务的能力。亨德森说:“伦敦现在已经无法履行这一类关键性职责,也没有别的中心愿意并且有能力来履行这种职责,这就是当今世界发生困难的实质所在。”[①⑨]综上可见,英国已不能再在世界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了。在世界整体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尤其在20年代,国际经济和货币体系更需要有秩序和主导力量,而起主导作用的将是这样的国家,它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国内所认可的一套系统规则,为其它国家确立行为准则,力求其它国家遵循那些原则,为该体系承担超过应有份额的负担。特别是在该体系处于逆境的时候,通过接受该体系的过剩商品和维持投资资本的流量等措施,来支持该体系。英国迄至1913年的约100年间,正是起着这样的主导作用。30年代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和破坏程度之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国没有能力继续发挥其世界经济体系的保险者的作用,而美国又未能扮演这一角色。

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因一战而完全改变。美国9在一战后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其国民收入总值从1914年的330亿美元上升到1918年的610亿美元。特别是工业发展很快,汽车、电气、化学等现代工业部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⑩]。而且,美国的军事介入对大战的结果起了决定性作用。威尔逊参加和平谈判,以及他在谈判中所起的作用,使美国跃上了第一流世界强国的地位。正如历史学家卡尔所说的,“1918年,世界领导权已奉献给美国。”[②①]美国“新左派”史学家威廉斯也认为,美国早在1922年的裁军会议时期,就在休斯的领导下起世界性的领导作用[②②]。当时,斯朗和哈里森领导下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以及莫罗、拉蒙特和戴维斯为代表的金融界人士,都对欧洲事务感兴趣;道威斯和梅隆也卷进了国际金融和外交事务之中。然而,总的说来,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卡伯特和洛奇在反对《凡尔赛条约》与美国参加国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x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