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公开课优秀教案16《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2课时

更新时间:2023-08-01 07: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说明性文章” 为主题, 包括《太阳》《松鼠》 两篇精读课文, 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 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搜集资料,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搜集资料, 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整个单元就是通过这一条重要的线索串起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 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教材从单元提示到课后习题, 各个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这一语文要素, 使整个单元成为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本单元所选的两篇课文都是优秀的说明文, 每篇课文的说明对象特点明晰, 使用的说明方法非常典型, 对同学们认识说明文、学习使用说明方法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课后习题也是紧扣这一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

学习本单元要理清本单元基本的语文要素, 紧扣学习重点,精心设计问题, 让学生多读课文, 在读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说明方法,进而学会使用说明方法。

16 太阳

1. 会认“摄、 殖” 等 4 个生字,会写“摄、 氏” 等 9 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 9 个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3. 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5.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知道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了解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对照说明方法找出相应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难点

1.培养阅读说明文的兴趣, 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1.字词教学。

本课有4 个会认字和 9 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会写字。 这 10个字, 有的容易读错, 如“摄、 殖”; 有的容易与形近字混淆,如“炭” 与“碳”; 有的容易写错, 如“区、 杀”。 教师要指导读法、 写法、 用法。 最好是把字放到词语里、 句子里去学习和理解。本课要求掌握的 11 个词语可一边教学课文一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先用提取关键句和简洁概括的方法理解文章各段落的意思,再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然后利用分类归纳的方法知晓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这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脉络的梳理, 属于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要感受太阳的特点, 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体会说明方法的妙处。 第三阶段要开展竞赛活动, 检查同学们对说明方法及其妙处的掌握情况, 试着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为了降低难度, 可以给学生设定某种句式或提示, 学生依据句式或提示用一句话或一段话介绍事物。

3.表达运用。

语文是语言艺术, 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本文就要训练学生准确使用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的能力。 本文综合运用了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恰当地说明了太阳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 可以给学生设定句式或提示,让学生课后选择说明方法介绍事物。

1.预习提纲

(1) 读题目, 查找后羿射日的故事, 查找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初步了解太阳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词。 会认字要读准字音; 会写字不但要读准字音, 而且要组词书写, 且组词形式要丰富; 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可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意思。

(3) 再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 流利, 试着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摄、 殖” 等 4 个生字,会写“摄、 氏” 等 9 个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等 9 个词语。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本文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太阳的特点, 太阳与人类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一、观看视频,导课激趣。

1. 同学们, 你们平时应该很喜欢看动画故事。 今天, 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故事,请大家看一下。

(播放“后羿射日” 的动画视频。 视频的内容为后羿对着太阳拉弓射箭, 口中说道: “可恶的太阳, 你让人们无法生活,我要把你们射下来。” 大约 1 分钟。)。

2. 同学们,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故事吗? 谁能来说一说? (同学们畅所欲言)

3. 那么, 后羿到底能不能把太阳射下来呢? 下面请学习科普短文《太阳》, 到那里去寻找一下答案。(教师相机板书: 太阳)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有趣的动画故事、 鲜艳的画面、 鲜明的人物形象, 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创设了一个活跃、 开放的课堂, 让同学们在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得到了展示和交流。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准字音, 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 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学生按要求自读。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解决生字词。

(1) 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 教师出示生字、 词语课件: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带拼音读: 摄 sha、 氏 shì、 殖 zhí、 粮 liánɡ、 炭 tàn、 区 qū、

去掉拼音读:摄、氏、殖、粮、炭、区、杀、菌、疗

组词读:摄氏度、繁殖、粮食、煤炭、地区、杀菌、治疗

(3) 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重点强调“殖、 菌” 的读音, 教师要指出读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殖” 不能读成“chí”; “菌”的拼音是“jūn”, 不是“jǖn”; “疗” 不要读成“niáo”)。 重点强调“殖、 区” 的书写, 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如下问题: “殖”右边的“直” 里边有三横; “区” 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互相评价。)

(4) 检查读课文, 可以抽查、 轮读。 生生互相纠正,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 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准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 突出重点, 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因人施教; 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结合, 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按自然段轻声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感想?

2. 教师引导: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明确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中心句,自己概括拟写。

3. 学生小组讨论、 交流、 展示, 同时,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用课件逐次出示:

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2.讲太阳很大。

3.讲太阳会发光、 发热, 温度很高。

4.讲太阳与植物、 动物和资源的关系。

5.讲太阳与雨雪的关系。

6.讲太阳与风的关系。

7.讲太阳能杀菌、 预防和治疗疾病。

8.讲有了太阳才有美丽的地球。

4.归纳分类, 理清全文的脉络和结构: 根据前面概括的各个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教师引导: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要看各个自然段的内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的属于并列的, 有的属于因果的, 有的属于递进的??请同学们先分析各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第 1~3 自然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第 4~7 自然段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第 8 自然段是对第 4~7 自然段的总结。

课件出示小结:

第 1~3 自然段: 写太阳的特点, 远、 大、 热。

第 4~8 自然段: 写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教师相机板书“特点: 远、 大、 热以及与人类关系密切”)

5.教师综述: 概括起来讲, 课文围绕太阳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太阳的特点; 二是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 学会概括总结和分类归纳,为以后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理解说明方法做准备。

四、布置作业。

1. 读写词语, 小组内交流记忆本课生字的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表格的第一列补充完整。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 了解本文运用的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复习回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太阳》 一文主要围绕“太阳”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时出示课件“课文内容表格”),一是太阳的特点: (学生齐答, 教师操作课件, 把“特点” 二字填到表格里) 二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学生齐答, 教师操作课件,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填到表格里)

2. 太阳有哪些特点呢?

(生齐答,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远、 大、 热” 填到表格里)

3.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呢?

(生齐答,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动植物、 资源, 雨、 雪,风,医疗”等内容填到表格里)

总结

这样导课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促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 合作、 探究式的学习;利用媒体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能更好地强化课堂

教学效果。

二、精品细读,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学习第 1~3 自然段。

1.我们知道太阳离我们居住的地球很远很远, 那到底有多远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它说清楚的呢?请同学们细读第1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 日夜不停地走, 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一亿五千万千米”

“走:差不多三千五百年”“飞机: 二十几年” 填到表格里。)

师: 课文在介绍“远” 这个特点时, 如果不用数字, 只说距离“很远很远”, 好不好? 为什么?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列数字”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生 1: 如果不用数字, 只说距离“很远很远”, 会给人一种很笼统模糊的印象。用数字说明两者的距离,十分准确。

生 2: 这些数字精确、 清楚, 有科学依据, 真实可靠。

师: 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遥远了, 我们仅从数字上是无从得知的。 但课文又很巧妙地运用了一个方法介绍, 让我们了解得更具体。 课文假设了两个例子: 步行到太阳上去; 坐飞机到太阳上去。(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举例子” 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师:这两个例子让你心中产生了什么想法或感叹?

生: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很容易理解。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句子。

2.课文是怎么介绍“大” 这个特点的? 找出相关句子。 如果只说“很大很大”, 好不好? 为什么?

生 1: “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生 2: 这是作比较、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 地球是我们熟知的事物, 在我们的印象中地球已经很大了, 作者拿太阳和地球做比较, 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的一百三十万倍呢! 这就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拿我们熟悉的事物做参照物,就很容易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作比较、列数字”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3.课文是怎么介绍“大”这个特点的? 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生 1: “太阳会发光, 会发热, 是个大火球”。

生 2:“太阳的温度很高, 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师: 这分别是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打比方、 列数字” 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生: 打比方能把事物的特点说明得具体、 生动、 形象, 易于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小结: 作者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 运用了列数字、 举例子、作比较、 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把太阳“远、 大、 热” 的特点说得很具体、 通俗,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今后在说明事物时要注意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它与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也很远呢?

生:不是。

师:为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吗?

生: 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 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学习第 4~8 自然段。

默读第 4~7 自然段, 回顾: 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生: 课文是从太阳同动植物、 同人类生活的关系、 同气象的关系以及同防治疾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来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1.第 4 自然段讲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课文列举了哪些动植物?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 庄稼、 树木、 鸟兽虫鱼等。 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师: “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 这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比较来写太阳的作用, 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出示课件,展现有太阳和没有太阳情况下的植物生长的图片。)

生: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师: 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类别的事物、 现象等加以比较, 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把“动植物、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举例子、 作比较” 等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2.第 5、 6 自然段讲太阳和气象的关系, 是通过云、 雨、 雪、风的形成来说明的。(教师出示课件, 展现雨、 雪、 风的形成的动画图片。)

3.第 7 自然段讲了太阳和防治疾病的关系。

教师补充资料(出示课件):

人们为什么要经常晒被子?经常晒太阳的人为什么更健康?

答案: 因为晒被子可以杀死被子里面的细菌和螨虫等, 有利于人体的健康。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透过空气起到杀菌的作用, 所以经常晒太阳的人更健康。

4.第 8 自然段总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这是从正面说的。

第二句“如果没有太阳??自然也不会有人。” 这是从反面说的。

在从正反两个方面说的基础上, 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教师适时操作课件, 将第 8 自然段中的相关内容填到相应的表格里。)

5.联系自己的生活, 说说对“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的理解。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阳带来的。 也就是说, 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这是对全文内容的一个总结。

6.课件出示本文所学内容。

内容 重点句子 说明方法

特点 远 ①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②到太阳上去, 如果步行, 日夜不停地走, 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列数字、举例子大 ①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②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热 ①太阳会发光, 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②太阳的温度很高, 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 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动植物资源 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 长叶、 开花、 结果。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 同样也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和手段。 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读为本, 并且要有效地突出读的目的性、 层次性, 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层次的读书活动中, 理清思路, 感受语言, 体会情感, 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提高学生学习的策略与技能。 在读之前, 要精确地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要注意前后连贯, 使整堂课前后关联密切, 过渡自然。

三、总结全文

《太阳》 这篇课文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 是从它具有的特征和它与地球的关系两方面来具体讲的。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还知道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有关太阳的知识, 可阅读书籍, 也可网上浏览。

2.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 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 使文章通俗易懂。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来布置作业, 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训练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做到学以致用, 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 应用能力。

《太阳》 是一篇科普说明文, 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在学习时, 我们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 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另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学生对科普说明文还比较陌生, 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些情况, 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 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 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远、 大、 热” 的特点, 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文中的表述概括性很强,学生不易理解, 这时多媒体的运用, 使文字具体化、 形象化、 生活化, 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学生小组讨论激烈, 最后汇报时, 发言积极,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更了解这个远离我们的恒星, 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太阳的图片, 并物尽其用, 将这些图片做成了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在听了同级老师的课之后, 我针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教案做了修改, 例如: 学生在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时, 由于老师引导不够, 学生不会用简洁的词语概括, 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较多, 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 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 学生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也较多, 小组讨论后的效果不明显。 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都做了修改。 在我上课时, 我先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 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故事不可能发生的有力证据,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 大、 热”, 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 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方法, 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 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贯穿填表格的任务, 这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强调,又是对所学内容的总结。

一节课下来, 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 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 以至于有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 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 而且,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 教师应多巡堂,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o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