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6: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更新时间:2023-05-05 16:3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1 第3课 促进民族大融合

『基础达标』

1.(2017·广州高二检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的措施是( )

A .迁都洛阳

B .整顿吏治

C .移风易俗

D .颁布均田令

『答案』 D

『解析』 在题干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与农业相关的只有D 项。均田令实行后,北方各族人民被固定在土地上,成为定居的农民,加快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2.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

①商品交易活跃 ②手工业、铸造业发达 ③城市经济繁荣 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 A

『解析』 北魏孝文帝铸造铜钱,直接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手工业、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也说明孝文帝对商业的重视。

3.(2017·临沂高二检测)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A.整顿吏治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D.推行均田制

『答案』 D

『解析』推行均田制是为了保障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根基。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故『答案』选D项。A、B、C三项是政治、文化方面的措施。

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答案』 C

『解析』“孝”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大量使用表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5.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说: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作者旨在强调()

A.北朝统治政策缺乏稳定性

B.北魏因改革成为了强大帝国

C.隋唐统治重创了士族势力

D.孝文帝改革有重大历史进步性

『答案』 D

『解析』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揭示的是北朝的改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分析选项,A、C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所以选D项。

6.(公元499年,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

1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服,仍为夹领小袖……卿等何为而违前诏?”这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大的障碍是() A.人的传统观念B.北魏中央官员不作为

C.洛阳的地理环境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信息“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说明人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变法的实施。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能力提升』

7.(2018·泰安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拓跋魏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

——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1)据材料一、二,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材料一、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不同。

『答案』(1)内容:迁都洛阳;实行均田制;实行汉化政策(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实行汉制、尊崇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等)。

(2)不同:材料一否定孝文帝改革,认为改革使北魏走向衰落。材料二肯定孝文帝改革,认为孝文帝改革使北魏走向强盛,对后世影响深远。

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m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