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 兼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实践

更新时间:2024-06-03 05: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兼论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在中国的实践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却不尽如人意,其中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本论文提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主要问题就是现有融资渠道的融资门槛过高,与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背离,投融资双方的风险和利益点相互冲突,因此难以形成互利的合作效果。我国的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有效的融资新途径。

随后,本论文从融资租赁的基本内涵、功能和模式出发,提出融资租赁应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并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论述:(1)通过融资租赁与传统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融资租赁所具有独特优点,并提出这些特征正是其作为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优势所在。(2)在对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的认识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完善对融资租赁相关立法、会计、税收、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建设,以加快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融资租赁

Abstract

Small-and-medium enterprises (SM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contrary to their formidable contribution, SMEs face a relatively har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where the difficulty in financing is the bottle-neck problem that limits their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diversified complex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financing of SMEs and mak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capital suppliers and demanders which details in the over-high entry-level of financing and the conflict of risks & benefits of each party, is the key factor. SMEs are urgent to seek a new but effective financing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ion, function and diverse models of financial lease, this thesis supports financial lease to be the suitable financing method for SMEs and then concentrates on two parts to analyze in extent: (1)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inancial lease with those of the other traditional financing methods, finds out the advantages of financial lease to support SMEs financing;(2)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lease in China and particularly experiences with the successful case, conclud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leasing-relative policies in law, accounting, tax and administration to faster the use of financial leasing in SMEs financing.

Key words: SMEs Financing Financial lease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第一节 背景介绍

中小企业融资在各国都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一国“最活跃的经济细胞”,中小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平稳定、推动技术和制度创新以及防止垄断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却有“强位弱势”的特点,虽然总量大、整体作用强,但个体却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而其中资金短缺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资信程度差、治理不规范和经营风险大这三大内在缺陷使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贷款、股票发行等传统融资渠道的申请要求;再加上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金融体制有欠合理等外部原因,单一的融资渠道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尤为突出。

其实,融资租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相结合,集融资和融物功能为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和股票融资等传统融资手段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融资租赁所具有的以项目未来现金流为立项依据、融资成本低、享受政策优惠等优势正好与中小企业的融资弱点形成互补;其融物、投资、促销和资产管理的四大功能更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综合性支持。目前,融资租赁在某些发达国家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然而,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发展却是一波三折,并始终没有融入国民经济的主流地位。特定的历史原因造成我国各界对融资租赁内涵认识不清、政府对融资租赁相关法律、会计、税收政策和监管体制的建设滞后,使融资租赁业目前几乎陷入了行业萎缩的境地,以致难以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其应发挥的作用。我国现有的传统融资渠道难以填补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而融资租赁作为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方法却因为本身的行业发展问题而迟迟未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这一矛盾也是我国出现的特有问题,但国内已有的文献却少有对这一课题开展研究的。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了选题。

第二节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理论综述

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以及实证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配给问题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二是从银行结构方面寻找和中小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我国理论界对中小企业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重要性的探讨(吴敬琏,1999);对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尤其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探讨和政策建议(樊纲,1999;梁文玲,2002);对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调查分析(国家计委财金司调查组,199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1999);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分析(林志远,2001;毛晋生,2002);讨论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林毅夫,2001;李志赟2001;张维迎,1994)。这些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中小企业问题的认识,并在政策面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融资租赁的相关理论研究总体而言数量较少。在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租赁市场相当发达的国家,其对租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从微观角度,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对承租企业财务管理和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提出了融资租赁相比银行信贷等其它融资方式具有独特优势,对于促进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亦有很大贡献(Alan,1997;Richard,1997;Chris,1997;Laurence,1996;Ahmed,1996;宫内义彦,1990);尤其是对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融资租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Laurence,1996;宫内义彦,1990),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厂商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Chris,1997)。二是从租赁市场发展的角度,对融资租赁的原理、运行方式与特征进行介绍和分析,提出在融资租赁的发展过程中,法律、税收、会计制度和监管这四方面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Earl,1987;Chris,1997;Howard,1994;Ahmed,1996;宫内义彦,1990),其中尤以税收优惠最为重要(Earl,1987;Chris,1997)。就我国而言,现有文献多是停留在对融资租赁基本理论或国外经验的介绍上,但也有少数学者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相关实务性研究,如提出利用融资租赁的发展支持国企改革(欧阳卫民,2000)、融资租赁与企业融资的关系(程东跃等,2002)、融资租赁可作为市场化运作的宏观调控手段提升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史燕平,2004)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文章结构

一、研究方法

本文在逻辑安排上主要运用演绎法,从一般到具体,先是从中小企业的一般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实际而得出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分析融资租赁的基本内涵和功能,找出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之间的互补优势;再将此结论在具体实践的应用中加以检验和证明。

本文的研究方法结合了规范和实证、定性和定量、理论模型和数据统计等多种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现状以及融资租赁相对于其它融资手段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分类比较和数据支持有利地证明了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优势。

二、论文结构

本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二、第三章组成,在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定义的基础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通过简要地企业融资理论介绍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描述,突出了融资问题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然后运用理论加实证的分析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得出自身缺陷是中小企业融资缺口的成因,而外部环境则加剧了融资难的程度。第二部分由第四章组成,分析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独特优势,在提出了融资租赁的基本内涵、功能和形式后,分别通过横向比较和深层次分析总结了融资租赁的优势,并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而得出融资租赁是特别适合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这一结论。第三部分由第五、六章组成,首先介绍了国外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并通过介绍成功的实践案例提出融资租赁在我国大有潜力,可以成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第二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第一节

一、 一、 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各自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就不尽相同;而对同一国家和地区而言,由于所处历史阶段的不同,其界定标准也不一样。目前,虽然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判定中小企业的标准,但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一)

(一) 定量界定。定量法主要以若干客观数量指标衡量企

中小企业的内涵

业的规模大小,比较简单直观,但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及经济发展阶段对标准进行不断更新,有时会产生滞后性和差错。从各国实践来看,采用定量界定法的国家占了多数,而企业从业人数、总资产或实有资本以及年销售额这几项指标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衡量企业规模大小的数量指标。表2-1列示了若干国家和地区根据企业规模定量界定中小企业所采取的不同划分标准:

表2-1 若干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定量划分标准 国家或企业类型 地区 美国 英国 中小企业 制造业 建筑业 零售业 批发业 公路运输业 法国 手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 德国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澳大利小型企业 亚 <9 10~499 <49 50~499 <500 <200 <25 从业人员人数 营业金额/年 资产金额 <45万英镑 <170万英镑 <45万英镑 1亿法郎 <100万马克 100万~1亿马克 ≤5辆汽车 制造业:<100 服务业:<20 中型企业 制造业:100~499 服务业:20~499 加拿大 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 制造业:<100 500万加元 其他行业:<50 制造业:500~2000万 100~499 其他行业:50~499 加元 日本 中小企业 工业、矿业、 运输业、建筑业 批发业 零售业、服务业 <300 <100 <50 资本金额: 日元 <1亿 <3000万 <1000万 韩国 中小企业 <300 制造业、采矿业、 <200 运输业 建筑业 商业及其他服务业 中国香中小企业 港 中国台中小企业 湾 制造业:<100 其他行业:<50 上年营业额 <8000万 新台币 单位:新台币 实收资本<6000万 投资资金<4000万 <20 制造业、建筑业、<200 采矿业 商业、农牧业、服<50 务业 资料来源:《中小企业融资》陈晓红、郭声琨主编,2000

此外,定量界定还包括以企业在行业中的相对份额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此法对行业中的企业实际规模大小不设标准限定,而是确定一个企业数量的百分比,对行业内的企业由小到大排列,凡在该百分比之内的即属于中小企业。如美国常

用的相对分额指标包括:行业内规模最小的90%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或是占整个行业总销售额75%的最小的那部分企业为“中小企业”。

(二)

(二) 定性界定。定性法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

方式加以定义,可从实质上反映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从而判断企业的规模大小。美国195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法》规定:“凡独立所有和经营,并且在某一事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均为中小企业。” 英国的博尔顿则提出中小企业的三个识别特征:市场分额较小;由一个或几个业主亲自管理,而不是由一个正式机构来管理;独立性强,其业主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不受外界的控制。定性界定对中小企业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概括,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乏足够的操作指导性。

近年来,各国新颁布的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开始同时包含定性和定量界定,力求更全面而完善地对中小企业加以判定,弥补运用单一方法导致的偏颇。

二、 二、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我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自建国以来曾经过四次修改:第一次是50年代,主要以企业职工人数划分企业规模,当时规定3000以上为大型企业、500-3000人为中型企业、50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第二次是1962年,以固定资产价值为判断标准;第三次是1978年,同时结合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为判断标准;第四次是1988年,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并出台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按行业制订了不同的指标标准,将企业规模分为特大型、大型(包括大一、大二两档)、中型(包括中一、中二两档)和小型共四类六档。

现行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是对我国中小企业做出了比较明确规范的定义。它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各自行业特点确定的,其具体标准如下(见表2-2):

表2-2:我国新版中小企业划分标准1[1]

1[1]

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本标准以外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标

准另行制定。此标准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

行业 类别 中型企业 企业职工人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企业职工人数 (万元) 30000 30000 (万元) 40000 40000 (人) 300 600 小型企业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人) 2000 3000 (万元) 3000 3000 (万元) 4000 4000 工业 建筑业 批发业 零售业 交通运输 邮政业 住宿餐饮

200 30000 100 3000 500 15000 100 1000 3000 30000 500 3000 1000 30000 400 3000 800 15000 400 3000 本文的中小企业指城镇和农村的国有及集体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以及众多民营(私营)企业。

第二节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上一世纪取得了令人关注的重大突破,主要包括由自由竞争造成的某些大企业集中垄断成行业巨头的同时,更多企业逐渐嬗变成规模较少的专业性中小企业,并且新增中小企业数量在迅速上升;此外,中小企业成为20世纪后期全球技术和信息革命的领军群体,至今影响深远。因此,中小企业

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

在各国的发展历程说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和迅速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也是保证公平市场价格的形成、保持市场竞争活力、维护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促进创新的前提和条件。

一、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中小企业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不但占据了一国企业数量的绝对分额,提供了巨大了就业机会,而且也创造了可观的国民财富。我国现有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其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量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75%。

2[2]

另据统计,美国的中小企业数量比重达到99%,从业人员超过2/3,创造的销

售收入分额将近一半;在欧盟区,中小企业比例同样高达99%,从业人员达到70%,创造的产值占欧盟总产值55%。研究发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的中小企业活跃程度存在正向关系,说明中小企业对推动国民经济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由于受历史上计划经济影响,中小企业长期以来都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中小企业在近二十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推进城镇化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以民营中小企业特别发达的浙江省为例3[3],该省在改革开放二十年中,有原先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农业省份发展为轻工业、加工也较发达的工业省份,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2位升至第4位,而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积极促进省内个体私营企业(几乎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我国资本相对稀缺、劳动相对丰富的要素禀赋特征使得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因此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中小企业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林毅夫、李勇军)。

二、中小企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有助于防止社会的两极分化和维护社会稳定。就企业规模而言,规模越小的企业

2[2]3[3]

《中国统计年鉴》,2002

参考自张承惠的《四省市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研》,2001。

越倾向于用更少的资本提供工作岗位,据统计,在中国制造业中,大型企业创造一个就业机会需投资22万元,中型企业需12万元,而小型企业只需8万元,我国中小企业以其占全部企业的48.5%的资产创造了69.7%的工作岗位4[4],因此同样的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可比大企业吸收更多的就业人口。我国在国企改革中面临了强大的下岗员工再就业压力,过多的社会富余人员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这也是我国日益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的因素之一。

三、中小企业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实现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参与创新。就技术创新而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国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现象最具代表性,当时正值以信息和生物技术而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兴起,催生了一大批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同样在亚洲的新兴经济发达地区如新加坡和台湾,现有的大量中小企业也是随着加快重视高新科技行业的政策而迅速发展起来的,这充分说明了中小企业适应科技进步的新趋势。

在我国,中小企业除了逐渐显示出的技术创新作用外,还起到了独特的制度创新作用。中小企业由于改革成本较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对象,为随后大规模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第一手资料;同时,在面对入世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方面,以及为我国培育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方面,中小企业都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

四、中小企业能防止垄断,促进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

现代化生产由于有了中小企业的参与,使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间按照专业分工原则合作生产,各自体现出比较优势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规模经济。我国的资源禀赋结构式是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力相对充裕,因此依据资源最优配置理论,我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将能创造更多地经济剩余并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竞争力。我国的经济现状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与从事重工业的大企业相比具有比较优势,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确是一个经济效率很高的群体,无论是每单位的工业总产值还是工业增加值都明显优于大企业(表2-3)。

表2-3 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大、中、小型企业效率比较 4[4]

工业总产值/总资产 参见《2001: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工业增加值/总资产 年度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大型企业 中型企业 小型企业 0.68 0.66 0.57 0.55 0.51 0.47 0.80 0.79 0.65 0.63 0.60 0.58 1.00 1.01 0.90 0.96 0.94 0.93 0.23 0.21 0.19 0.17 0.16 0.15 0.23 0.21 0.16 0.16 0.16 0.16 0.33 0.27 0.22 0.26 0.25 0.24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另外在大企业的产业链中,往往将通用程度高、技术要求较低或不涉及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分包给不同的参与专门化协作的中小企业,依靠中小企业经营成本低廉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如果一国的中小企业不发达,大企业的竞争力也必然要大打折扣(裘元伦,1998),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总体经济效率。同时,中小企业的参与能有效防止由少数大企业掌控造成的市场垄断,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流动性,也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第三节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 一、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 1.融资的基本概念

融资是任何一家企业从事经济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企业融资,简单地说,就是企业作为资金需求者融入资金。从企业微观角度来说,融资是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的特定时期,根据企业未来经营策略和发展需要,形成对资金的潜在需求,然后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满足这种需求以形成现实需求,最终将取得的资金用于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以创造新的价值,使企业得到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社会宏观角度来说,企业融资实质上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机制,融资活动导致资金的流动,资金流动则进一步引导了实物资源的流向。

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是与企业融资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融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来源的方向和渠道,体现了资金的客观来源和供应量;融资方式则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取的具体方式,体现了企业的主动选择。从企业融资的性质分析,企业融资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资本的需求进而依据不同类型和成长阶段企业

的融资需求和成本选择能最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融资方式过程,最终实现企业融资和投资者投资之间的博弈均衡(徐良平,2003)。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融资问题的性质上没有本质差异,但由于它们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不尽相同,其融资方式的选择也有所差异。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问题的实质就是要找到适用于不同类型和成长阶段企业融资需求特征并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融资方式和手段,其核心是找到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降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徐良平)

2.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

我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企业的融资途径与其它国家并无二异,也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块,而外源融资又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其中直接融资主要体现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表2-4对当前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进行了分类汇总。

表2-4 企业融资方式的分类

资金性质 自有资金 资本金 折旧 留存收益 发行股票 借入资金 发行债券 其它企业资金 民间资金 外资 银行信贷 非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租赁)资金 商业信用

当一国在经济日益发达、完善,市场化程度更高的阶段,外源性融资就成为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途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其成长和发展一般要经历从初创期到发育、成长、成熟和衰退等阶段,在这一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中

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 外源融资 融资渠道或融资方式 资金来源 内源融资 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需求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其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从初创到成熟期对融资方式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自有资金、借贷融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

3.企业融资方式和公司治理结构

企业融资与公司治理结构相联系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给予企业经营者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保证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不同的融资方式决定了企业的不同融资结构,融资结构决定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则对公司治理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调整资本结构能够协调企业经营者和出资人(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以及出资人内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从而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企业融资结构是指以融资金额表示的各种融资方式的构成和比例关系、资本结构一般则是指企业自有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率。

经济学家E·伯格洛夫将公司融资理论进行引申,并构建了一个融资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框架。根据其理论,企业治理结构有股权控制和债权控制两类。其中股权控制包括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董事会任命并监督经理层实现的直接控制,即“用手投票”;二是通过二级市场买卖股票实现的间接控制,即“用脚投票”,以卖出股票表达对经理层的不满。债权控制是通过与企业签订的债务契约实现的,当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有损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可通过变卖抵押物、强使企业破产等方式对其施加压力,从而保护自身利益。目前根据融资方式的不同,企业融资模式也分为两类,即以英美为代表的证券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证券融资占企业外源融资的55%以上)和以日德为代表的银行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银行贷款占企业外源融资的55%以上)5[5]。通过对这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我们发现其存在的原因与一国所处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通常在经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约束较多,更适合以银行融资方式为主的模式;而在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并非资金而是投资项目的选择,因此以市场化的证券融资方式融资更能达到有效配置的目的。实际上,影响企业融资模式的因素复杂多样,而这两种融资模式目前也已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缺口的理论分析

5[5]

若从债权人在企业治理结构中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则也可分为仅对抵押资产具有所有权的“保持距离型”融资模式和拥有一定企业控制权的“控制取向型”融资模式。

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面临融资缺口。“融资缺口”最先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议员Macmillan的“关于中小企业问题”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他发现当企业需要融通的外部资金少于25万时,将很难从资本市场上融得资金。如今,人们所称的融资缺口包括资本缺口和信贷缺口,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本市场和银行信贷的资金供给量要小于需求,从而形成融资缺口,以下将从理论上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在企业融资市场上,存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两类需求者。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而言具有信息透明度低、风险大、融资成本高、固定资产少、抵押物缺乏、财务管理差等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几项假设:假设一,在利率调节作用下,金融市场上的企业资金供求总体平衡;假设二,金融市场上企业的资金供给和需求曲线都是一条直线,分别为S= ar+b和D= er+f;假设三,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市场上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资金供求曲线不同,分别假设为S1= ar+b1和S2= ar+b2;而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曲线也不同,分别假设为D1= er+f1和D2= er+f2;假设四,利率不能自由浮动的情况下6[6],假设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以相同利率融资;假设五,大企业融入的资金占总融入资金的比重为p,中小企业融入的资金比重为1-p。

则金融市场上对企业的资金供给曲线为:

由于资金供给量随着利率的升高而增加,因此S= ar+b中a>0;再因为贷款收益必须大于成本,即利率r>0,则资金供给曲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0。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和成本大于大企业,因此中小企业资金供给曲线S2在大企业资金供给曲线S1上方,总供给曲线是两者的加权平均即S0= p(ar+b1)+(1-p)(ar+b2)=ar+pb1+(1-p)b2,在S1和S2之间。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曲线为:

6[6]

即使在利率可以自由浮动的情况下,银行也会实行信贷配给,而不会向每个企业都足额贷款。

企业的资金需求量随着利率升高而降低,因此D= er+f中e<0;当利率为零时,资金需求量为正,即资金需求曲线交于x轴正半轴,f>0。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曲线D2在大企业资金需求曲线D1右侧,说明企业的融资风险大于大企业;总需求曲线也是两者的加权平均即D0=er+f=p(er+f1)+(1-p)(er+f2)=er+pf1+(1-p)f2,在D1和D2之间。

由此得出企业融资的总供求曲线:

在图中,总供给曲线S0与总需求曲线D0相交确定了均衡利率r0,根据假设一,企业对资金的总需求与市场上对资金的总供给达到均衡,即r0就是市场均衡利率,再根据假设四,市场相同的利率向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则在r0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量为q1,而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为q2,q1q2就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缺口。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几乎所有的重点产业和行业都是由大中型企业为主导,政府的各项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也多是围绕大中型企业制订的。因此,我国客观上仍存在着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集体企业——民营(私营)企业这一所有制等级序列(姜长云,2000)。这一重大轻小的观念也明显体现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上,表现在绝大部分

中小企业都面临着融资困境的难题。

根据IFC提供的相关数据7[7]:1998年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性融资比例中,银行贷款占到了97%、股票融资约1.3%、债券融资0.3%。可见,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主要都是依靠银行贷款,但我国银行却普遍存在对大企业“争贷”和对小企业“惜贷”的现象。尽管央行的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出于安全性和成本因素考虑,各商业银行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小企业放贷,由此导致大企业锦上添花有余、小企业雪中送炭不足的现象。据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2年6月底,江苏全省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为7412.30亿元,比年初增加706.04亿元,比2001年全年贷款增量还多3.74亿元;但2001年省内乡镇企业的贷款余额仅有669.85亿元,只相当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零头;形成反差的是,江苏省财政收入的65%都来自中小企业8[8]。

在中小企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融资难易程度也不相同。按企业规模划分,中小企业中融资最困难的是年销售额不足500万元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9]。按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划分,东部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统计表明,东部企业的贷款申请满足率为74%,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满足率分别仅有64.7%和61.6[10]。按企业所处的行业划分,我国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以及以农、林、牧、渔为主的第一产业,而对结构调整比较缓慢的传统制造业的贷款比例相对较低。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然严峻,但政府已认识到这点并相继推出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和建议,力求在政策导向方面为中小企业的融资设立良好的基础。政府的相关金融政策和建议主要包括:1)2003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正式实施,表示政府已将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2003年5月28号,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市场已在深圳交易所成立,为优质的中小企业开拓了重要的融资新渠道。3)在政府的参与下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4)建立中小企业商业信誉评估系统,推进信息的收集和分享。5)由政府或其他组织建立

7[7]8[8]

参见国际金融公司(IFC)网站。 参见《21世纪经济报道》,2002年8月12日。 9[9]

参见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224-235。 10[10]

《中国金融年鉴2001》。

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6)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部门,督促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或允许国有银行在向中小企业贷款是收取更高的利息等。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理论界的相关研究多数从中小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现有金融体系不完善,不能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张杰,2000;林毅夫、李永军,2000;王鹏涛,2002)。但我们也不应忽视中小企业的自身原因,除了先天性地存在与投资者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之外,我国中小企业的自身制度缺陷包括治理结构不完善和信用缺失也造成了它们有诸多不规范及违背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为,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风险增大,从而阻碍了外部融资渠道的畅通。因此,本文主要将从中小企业的内生缺陷和外部障碍两方面来探寻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第一节 第一节 中小企业的内生缺陷导致融资难

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对成都8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企业认为自身贷款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原因依次为:担保抵押不落实(72.7%)、企业经营状况欠佳(62.1%)、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40.9%)和企业信用等级低(39.4%)。这个结果显示,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经营不规范、经营效益差、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结构不科学和信用缺失是它们难以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认为中小企业的内生缺陷导致了融资困难。而中小企业的内生缺陷可概括为信用差、治理不规范和经营风险大这三个方面。

一、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

在融资活动中,交易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是融资成功的前提和基础,一方出现失信行为就会给融资机制造成阻碍。我国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公有制条件下计划经济体制,信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也忽视了信用问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至今没有形成一种完善的、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制度。因此信用缺失是困扰我国企业、个人乃至政府的普遍问题,经济交易经常缺乏信用支持,最终造成的损失则由政府买单。上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三角债问题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而这种相互间拖欠债务的现象至今仍然有增无减,信用缺失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因素之一。

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相比大企业则更不理想。在整个社会缺乏完善信用制度

的情况下,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第一,财务制度不规范,反映在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水平低、报表账册不全、一厂多套报表等现象比较普遍。第二,信用意识淡薄,故意拖欠还款本息、赖账、企业间互欠货款的现象屡见不鲜。据2001年央行对9000余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在银行未批准的贷款申请中,有23.6%的企业曾有欠息、逾期贷款、逃废债款、挪用债款等行为,23.5%的企业无抵押或担保。第三,借企业改制之机恶意逃债。企业逃债的手段各种各样,有的先剥离有效资产,留下空壳企业申请破产;有的则先转移、隐匿巨额财产或者先压价处理有效资产后再申请破产,以逃废债务。第四,民营企业因传统所有制歧视也难以在市场上建立好的信誉,贷款人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行为缺乏良好预期。第五,在资信状况无法满足银行信用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对于银行推出的抵押或担保贷款,中小企业也往往因找不到合适的担保人和抵押资产而不能申请,另外也由此产生了企业间相互担保或伪造资格担保的现象,积压了相当大的金融风险。

二、中小企业的治理不规范

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融资对象自身组织形态的选择及其治理结构的健全也是关键之一。企业融资过程就是企业价值在股东、经理层和债权人之间分割的过程,企业融资的最终实现是各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结果。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结构紧密相关,其联系的关键点就在于企业如何保证资金提供者,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和资金安全,因此对代理人形成适当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必不可少,这也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低,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等现象,以至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其症结往往就在于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有关公司治理和企业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微观金融的研究热点。最先是MM理论提出企业在没有破产成本、资本市场充分有效、不存在代理成本、企业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相互独立等一系列严格假设条件下的融资结构和企业价值无关;随后平衡理论从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角度认为企业的最大市场价值即为最佳债务资本结构点;Jensen和Mecking开创了关于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并以此发展形成关于企业融资的“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分别强调了融资结构与经营者行为间的关系、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外部投资者会根据经理人的融资决策判断企业经营状况和通过分析剩余收益的分配与剩余控

制权的分配问题,说明债权和股票是两种最优的融资形式。

就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没有建立起规范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甚至根本没有现代企业制度是目前面临的最大制度障碍。有些企业表面上已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实际上仍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型融资体制,内部缺乏治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也只是简单地履行着“拨改贷”职责,代替政府行政拨款向企业输入资金,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对企业的治理结构改善没有任何作用。没有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企业经营者的控制权就难以节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和投资人的权利,投资人的权益没有保障,必然阻碍潜在的新投资者进入,造成融资困难的局面。

三、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

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过大也是阻碍其外部融资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包括:由于起点低、规模小、技术落后、企业经营者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管理能力造成企业运营质量差,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盈利能力偏弱,容易被淘汰;由于财务结构安排不科学,资产结构中负债比例过高,负债结构中流动负债比例过高,短期和偿期偿付能力都不足,资金周转容易产生困难,这些都导致我国中小企业的歇业和倒闭概率明显大于大企业,中小企业的生存寿命很短。投资人从资金配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考虑,当然倾向于投资经营更稳定、盈利更有保障的大企业。

第二节 外部环境加剧了融资困难

一、 一、 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够 1.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当企业需要进行外源性融资时,就会产生与外部资金提供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根据企业融资的非对称信息理论,在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使用者在企业经营方面比资金的提供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资金提供者的利益,使资金的提供者承担过多的风险,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指当借款人试图用某种特殊的契约来吸引某一类贷款人时,他可能会发现其结果是另一类贷

款人选择了该契约。逆向选择问题迫使不知情的委托人将不同种类的贷款人按照“平均”原则来处理,当然会使一部分借款人受到伤害。道德风险是指由于贷款人无法跟踪借款人订立契约之后的行为,借款人可能会选择一些损害对方的行为,使得事前最优的契约在事后成为无效率的。根据前文对中小企业自身缺陷的分析,即经营不规范、财务不透明、信用程度差和经营风险高等“内伤”,造成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与资金供应者之间更多的信息不对称,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

事实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加强事前审查、严格合同条款、进行事后监督等机制来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避免逆向选择。现代的金融中介理论更认为金融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监管不但符合投资者的利益,也能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但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出于自身效益考虑就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

2.贷款条件高,成本大

金融机构出于贷款安全的考虑,近年来逐渐减少了信用贷款的比例,而将担保和抵押贷款作为主要贷款业务。但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普遍认为银行的抵押物条件过于苛刻,成为阻碍他们融资的障碍。从理论上讲,土地、住宅、建筑物、可变现资产、机器设备、应收帐款、存货、销售合同等都可以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如美国银行接收的抵押物中应收帐款和存货的比例占到2/3。相比而言,我国银行对抵押物的条件较为苛刻,除了土地和房产,银行极少接收其他形式的抵押品;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国家土地政策的限制,银行实际上也不愿意接收土地作为抵押,因此房产几乎成了我国银行唯一接收的抵押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来源。

另外,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生存期普遍较短,银行无法从长期判断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必然面临着超过金融机构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风险;另外,与大企业比较,中小企业对贷款的要求具有“少、频、快”的特点,这也造成贷款成本过高。由于金融业务的性质,金融机构向大企业贷出一大笔款项与向中小企业贷出很小的一笔款项所需经营成本相差不大,因此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就要比为大企业提供服务的单位成本高的多,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相应抬高。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体私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向中小企业贷款时明显

体现不出银行资金使用的规模效应。由于信贷权力保护的有效性严重不足、贷款权限高度集中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不足等现象的存在,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40[11]。

3.偏好大企业的经营策略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与银行采取的相关的经营策略有关。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为强化信贷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普遍实施审贷分离,推行贷款责任追究制,规定谁贷谁收,若发生还款违约事件,将视情况对责任人予以严惩。严格的管理措施,使银行对贷款的调查材料要求更高,审批程序更为复杂,申报贷款的成功率大为降低,这样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的放贷主动性与积极性。相反,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企的信贷申请通过率却并没有因银行强化信贷质量而有所下降,中小企业成为收缩贷款的首选对象。

另一方面,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近年确立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经营战略,逐渐从农村撤退,这对于中小企业也十分不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2000年减少县及县以上支行1600家,其中,县级支行145012[12]家,这意味着相当一些县级支行将不复存在。同时由于金融整合,许多中小金融机构如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被合并或关闭,由于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构成中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占了绝大比例,中小金融机构数目的减少使中小企业失去了原有的融资渠道。

我国金融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而民营企业大多都属于中小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意识的影响,金融机构的“恐私”心理相当普遍,对于同样数额的不良贷款,如果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相关责任人也许就不用承担责任,而若是面向民营企业的贷款,则要被严厉追究。此外,银行对大企业的天然偏好还表现在,当银行规模足以为大型企业提供服务时,银行就不愿再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在许多相关银行并购的实证研究中都有显示。实证研究表明,两个或数个小银行在合并成为大银行后,就会改变原先各自面向中小企业客户服务的定位,偏好向大企业贷款。

二、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

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成熟,使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空间受到限制。资本

11[11]12[12]

《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统计分析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等,2004年

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和农业部公布的数据计算

市场上筹资的方式主要有上市、发债、风险资本等,由于发行债券和风险资本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发展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本文仅分析股票市场特别是新增的中小企业板市场。2004年6月25日,我国中小企业板在深圳交易所正式运行,为中小企业新增了一条直接融资渠道,但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板还难以真正担负起为大多数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的重担,原因如下:

1. 1. 我国股市的结构性矛盾。我国证券市场从萌生之日起就存在着许多先天性的障碍,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决定了证券市场难以成为中小企业的良好融资途径。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股权分裂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二是在定位上出现偏差,一度成为完成政府业绩目标和为国有企业脱困的工具;三是融资功能大于投资功能,这些都违背了用证券市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基本原则 。由于这些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我国股市长期以来都是投机大于投资,上市公司质量差,并逐步沦为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圈钱”场所,使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效率下降,甚至逐渐丧失了融资功能。中小企业板运行数月以来,现实情况的确不容乐观,诸如“琼花事件”等在上市过程中隐瞒信息或失信的情况屡有所闻,数只股票跌破发行价,中小企业板“炒风”盛行,这都不利于中小企业板作为直接融资渠道的健康持续发展。

2. 2. 上市条件高。按照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先经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确立起法人治理结构,而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往往由于改制不完全而难以符合要求,比如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法定注册资本都无法达到1000万元。此外,目前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的上市申请资格,还是以企业原有的规模和盈利情况为判断标准,上市门槛甚至比在主板上市还要高,按照国家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企业申请上市的条件有: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并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公司发行前股本在3000万元以上,发行后在5000万元以上。此外,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还应该主业突出、成长性较好或科技含量较高,股本规模适中。这些严格的上市条件,将占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的传统行业和小企业都排除在外。如山东省在挑选省内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时,选取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股本规模适中,注册资本在2000至9000万元;二是主业突出、成长性较好或科技含量较高。目前,全省共设立股份有限公司838家,其中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至9000万元之

间的有441家。通过对这441家企业的初步分析、挑选,其中有203家公司基本符合中小企业板上市要求或经过一到两年的发展可达到中小企业板上市要求;而在这203家企业中,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企业少,产业层次较低,其中机械、化工、轻工、纺织、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的企业有118家,占58%,电子信息等科技类企业只有20家,仅占10%,说明能符合中小企业板产业导向的成长性高科技公司却往往无法满足注册资本的要求,而能满足资本金要求的企业却又面临成长性较差的状况,因此“上市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3[13]

。这与一大批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却又融资无门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

明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小企业板并不能成为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3. 3. 上市成本高。上市发行股票作为直接融资,是资金的短缺部门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向资金盈余部门筹集资金的方式。由于没有金融机构的直接参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交换渠道就极大地依赖于透明的信息披露和专业市场中介机构提供的审计、法律、会计等第三方监督,信息披露成本相当高;再加上证监会规定的从企业改制设立、上市辅导、发行到最后上市所需的一系列必要支出,和中小企业的高?值带来的附加风险成本,使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远高于间接融资,对于融资规模偏小的中小企业来说边际资金成本过于高昂。

三、金融体制结构不合理

我国金融市场垄断程度较高,长期以来都以国有大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迟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服务体系,不合理的金融体系也就成为加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第三个外部原因。

1.1.缺乏中小企业专门金融机构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设立专门的政策性或商业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就我国而言,金融体制方面的制度供给不足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应有的扶持。我国现有的意思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的金融体制14[14]“天生”就不适合、也不可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林义夫、李永军,2000;张杰,2000)。

我国目前仍没有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13[13]14[14]

山东省发改委,张伟。

我国金融资产分布的基本格局使国有商业银行占66%、政策性银行占10%、非国有中小金融机构仅占24%。在这24%的资产中,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占8%,41755家农村信用社、177家外资银行、70家金融公司和15家金融租赁公司占16%。而在我国110家银行中,从分支机构数的比例来看,中小型银行仅占3.39%(孙天琦、刘皓,2001)。

因此尽管国家多次要求商业银行扩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下发相关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和政策,但从银行与国有大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利益关系来看,中小企业难以与大企业在获取商业贷款方面相竞争。相比而言,我国的股份制银行及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等一直被认为是承担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任务,中小金融机构基于经营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运行成本低的优势在向中小企业融资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近几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原有的地方中小型金融纷纷与地方政府脱钩后,却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就是脱钩后的中小金融机构没有真正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而是盲目偏好于在大中城市中与大银行竞争,将优先的贷款集中在少数大客户上,造成资金大量沉淀的同时也使中小企业失去了可能的融资机会。

2. 2. 信用担保体系有待完善

贷款担保制为中小企业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提供专门的信用保证,以弥补中小企业抵押物不足或缺乏的不利因素,为其获得贷款提供金融支持。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信用担保制度已成为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有效途径。但就我国而言,对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起步于1992年,并在吸收美日等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体两翼三层”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15[15]

。但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担保资金来源单一,

其中财政资金占到50%以上,且缺乏资金补偿机制;第二,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强;第三,其它金融机构的配合力度不够;第四,相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15[15]

“一体”指试点模式的主体,即政府试点设立的专业担保机构;“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三层”指担保体系中国家(中央)、省级、地市级三个层面。

第四章 第四章

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

中的独特优势

第一节 第一节 融资租赁的内涵、功能及形式

一、 一、 融资租赁的内涵 1.定义

本文所讨论的融资租赁即现代融资租赁,是相对于传统租赁而言的。融资租赁和传统租赁也是租赁交易的最基本分类,它们的交易结构和相应功能都有本质不同。传统租赁又称经营租赁16[16],是指出租人将自己原有的财产或具有相对通用性的物件,通过不断出租给不同承租人使用而逐步收回租赁投资并获得相应利润的一种租赁类型。而融资租赁从交易的角度界定,则是指出租人出于为承租人提供融资的目的而购买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地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

国内外对融资租赁的判定分别有法律和会计两方面的依据。如我国《合同法》中判断融资租赁的依据是是否由承租人指定购买物件;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的定义则是依据随附于租赁物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是否由出租人向承租人实质性转移这一本质特征,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这一定义与《国际会计标准17号》的定义一样,强调经济意义上的转移,而非法律或名义上所有权的转移。

我国2000年推出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结合了法律和会计的不同侧重点,对融资租赁制定了相对完善而综合的定义:“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件,提供给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赁物的所有权和收取租金为条件,使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内对租赁物取得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此定义可作为我国对融资租赁的通用表述。

2. 判断标准

16[16]

在英语中的表示法有Rental,Traditional Rental或Operational Lease。

企业对租赁是属于融资租赁还是传统经营租赁进行分类时,应当全面考虑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所有权是否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是否拥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比例等各种因素。具体而言,满足一下一项或数项标准的租赁,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17[17]:

(1) (1) 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 (2) 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

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 (3) 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但是,如果租赁

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项标准不适用;

(4) (4) 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18[18]的现值几乎相

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就出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但是,如果租赁资产在开始租赁前已使用年限超过该资产全新时可使用年限的大部分,则该项标准不适用;

(5) (5) 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做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

用。

3.基本特征

综合而言,融资租赁的定义包括了四大内涵特征: 第一,

第一, 租赁物由承租人选定而由出租人出资购买。融资租赁是

承租人选定拟租赁物件、行使投资决策权并享有租赁物的使用、收益和处分权,而由出租人承担租赁物件出资购买且仅仅拥有其法律上的所有权的租赁。租赁投资决策人和出资人的分离,是融资租赁与传统租赁相区别的基础,也决定了融资租赁的其它特征。

第二,

17[17]18[18]

第二, 涉及至少三方当事人和两份合同,即出租人、承租人和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财会[2001]7号)

“最低租赁付款额”在此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但若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则购买价格也应当包括在内。或有租赁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它因素(谷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履约成本是指,在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成本。

供货人以及购买合同和租赁合同是一项融资租赁交易的基本构成内容。不同的融资租赁形式涉及的当事人和合同数目也会有所不同,如售后回租由于供货人和承租人是同一人,当事人身份重叠导致交易在表面上看就只有两方当事人;而杠杆租赁由于债权人和投资人众多,有关当事人和合同数目都会有所增加。

第三,合同中途任何一方不得解约。由于租赁物是出租人完全依据承租人选定的物件购买的,因此在租赁合约有效期内,承租人无权单方面提出以退还租赁物件为条件提前终止合同;在出租人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时,出租人只承担出资购买的义务,而在租赁合约的执行过程中,承租人就负有绝对支付租金的义务。万一合同被提前终止时,因为出租人在租期内始终拥有租赁物的法律所有权,出租人可享有两种选择权及其组合:一是取回租赁物件,并放弃对承租人未付清租赁债务的追索权;二是请求承租人加速支付未付清的租金,同时放弃对租赁物件的所有权。

第四,是融物和融资相结合以达到融通资金的信用形式。融资租赁以满足承租人对资金的融通为目的,以融物的形式向承租人提供融资。其中融资租赁的物件都以机器设备为主,而机器设备的法定折旧年限都在1年以上,因此融资租赁作为融资工具应属于中长期融资。此外,融资租赁的实际租期与设备法定折旧年限的差异,也因相关折旧和税收政策的影响而更体现出融资租赁的物权特征,使其成为不同于一般信用融资的优势所在。

二、 二、 中小企业利用租赁融资的方式

作为一项金融创新,融资租赁横跨资本、货币和产品市场,在投资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起着特殊的纽带作用,而其种类和运行模式的不同分类,也是在把握金融租赁本质特征的条件下,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变化而进行的创新之举。从20世纪50年代融资租赁诞生至今,世界融资租赁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成熟的五个发展阶段19[19],包括简单融资租赁发展阶段、灵活变通的融资租赁发展阶段、经营性租赁发展阶段、融资租赁再创新的发展阶段和成熟的租赁市场发展阶段,且几乎每个阶段都产生出一些体现阶段特征的租赁形式,此处以发展阶段为序列举几项在各阶段具有代表性且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业务模式。 (一)简单融资租赁阶段 1.简单融资租赁

19[19]

Halladay, Shawn, Sudhir P.Amembal: Equipment Leasing, Institute of America, 1995

简单融资租赁(Simple Financial Lease)又称直接租赁,是融资租赁产生之初所采取的形态,除了符合融资租赁的一般定义外,它的典型特征就是全额清偿及其相关派生特征。全额清偿性是指出租人为承租人购买设备所支付的资金,要从承租人的租金偿付中全部收回,即所收的租金不仅包括购买设备的货款,还包括出租人相应的融资成本和合理的投资收益。

简单融资租赁仅涉及最简单的三方当事人和两份合同。由于出租人是购买设备的唯一出资人,因此筹资金额数目有限,给承租人的租期也不长,一般不超过5年,而且还租日期和租金都固定不变,具体的支付安排与银行按揭贷款偿付相同。出租人对承租人的信用审查也主要看重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有无还款能力,至于租赁设备所进行的特定项目本身能否产生效益,只处于次要地位;另外,出租人一般要求承租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与银行信用贷款的资格审查有所类似。整个租赁期间,出租人对租赁物的好坏不负责任,由承租人承担设备风险、维修和折旧,期末可以名义价格或自动转让租赁物件所有权。简单融资租赁主要用于期限短,金额小的更新类项目。

因此,在简单融资租赁中出租人和承租人间还是单纯的债权债务关系,而投资风险则由承租人承担,这与银行信贷在本质上没有不同,融资租赁在这一阶段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它的融物特征,而物权特征正是日后融资租赁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区别于传统金融工具的关键所在。

(二)灵活变通的融资租赁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融资租赁的融物特征开始显现并不断深化,使租赁融资体现出许多传统的以货币为载体的债权融资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1.1.以税收为基础的租赁

以税收为基础的租赁(Tax-based Lease)是指租期短于租赁设备法定折旧年限的租赁安排。由于租赁融资可以通过租期与租赁设备折旧年限之间的长短差异,根据企业财务状况的需要来确定租赁设备的实际折旧年限,而以税收为基础的租赁就是体现了当税务部门允许以租期作为租赁设备实际折旧年限的情况下给承租人带来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承租人可以在较短的租期内支付完租金并以折旧的形式全部打入成本,等于达到了加速折旧的效果,可以延迟纳税而为企业获取更多的现金流。

2.2.节税租赁和非节税租赁

节税租赁(Tax Oriented Lease)和非节税租赁(No-tax Lease)是根据出租人是否可获得税收抵免来区分的融资租赁形式,其中节税租赁就是出租人被税务部门认定为租赁设备的投资者从而可申请投资税收抵免的融资租赁,而非节税租赁则是由承租人享受这一税收抵免政策。节税租赁和非节税租赁只适用于实施投资税收抵免(Investment Tax Credit,ITC)政策20[20]的国家如美、英、德、日等国,但在各国的名称也不尽相同,如在美国被称为真实租赁(True Lease)和有条件销售租赁(Conditional Sale Lease),在英国则被称为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e)和租购(Hire Purchase)。

3.3.售后回租

售后回租又称返还式租赁(Sale and Lease-back),是承租人将自己原有的设备先出售给租赁公司,再通过支付租金从出租人处返租回来的租赁交易形式。此业务的特点是租赁物的供货方和承租人是同一人,他放弃设备的所有权而依然拥有使用权。售后回租特别强调了租赁的融资功能,企业在不影响经营能力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换取现金,大大增加了资产使用效率,也可满足流动资金的需要,用于其它投资或偿还债务。

除了以上介绍的一些与中小企业融资比较相关的融资租赁形式外,杠杆租赁(Leverage Lease)、转租赁(Sub-Lease)、结构化共享式租赁等也是在灵活变通的融资租赁发展阶段产生的为数众多租赁形式的一部分。总体来说,这一阶段融资租赁的物权特性是通过与融资租赁外部环境如税收、折旧等相结合所体现出来的,与其它融资方式相比已经具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三)(三)经营性租赁发展阶段 1. 1. 经营性租赁

经营性租赁(Operating Lease)是出租人以向承租人提供融资为目的,出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再将该租赁物中长期地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并收取租金,但租金却并非完全全额清偿所垫付的货款,出租人承担了租赁投资风险的融资租赁形式。在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有将经营性租赁与经营租赁混淆的情况,其实国内所称的经营租赁其实就是传统租赁,是相对于融资租赁这一整体而言的,而经营性租赁是融资租赁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更高级形式之一,与我们所

20[20]

投资税收抵免政策是一国为了解决国内投资需求不足而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通过以投资为基础的税收减让,鼓励投资人增加投资,从而拉动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

称的经营租赁有本质不同。以下从租赁交易的各方面对经营性租赁、传统租赁和简单融资租赁进行横向比较分析21[21](表4-1):

表4-1 经营性租赁与传统租赁、简单融资租赁的比较 1.承租人的目的 传统租赁 短期、临时使用 简单融资租赁 中长期融资 经营性租赁 中长期表外或表内融资 2.租赁投资决策权 出租人 承租人 承租人决定和出租人的否决权 3.是否全方位服务 是 4.租金与租赁投资回收间的关系 5.出租人的风险 6.期末租赁物件所有权的处理方式 7.会计处理 不纳入承租人资产负债表 8.可否解约 可以 资产风险 退租 非全额清偿 不是 全额清偿 是或不是 非全额清偿 信用风险 以名义价格转移 信用风险和资产风险 退租或公平市价续租和转移给承租人 纳入承租人资产负债表 不可以 不纳入承租人资产负债表 不可以 (四)(四)融资租赁再创新的发展阶段 1.1.融资租赁债权证券化

融资租赁债权证券化(Lease Securitization)是指租赁公司以手中一组租赁收益尚未实现的租赁合同为基础来发行债券或信托凭证等证券的过程,通过新的投资人对该债券或信托凭证的购买,出租人提前收回现金,加速了租赁债权的实现。

2.2.租赁基金

租赁基金(Income Funds)是一种将基金投资人的投资专门投向融资租赁交易的投资基金。在这种租赁基金中,基金的发起人一般都是专业的租赁公司,而基金的资金也都是通过投入到各种融资租赁交易中来获取回报。

3.3.风险租赁

风险租赁(Venture Leasing)是融资租赁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组合,指出租

21[21]

参见《融资租赁及其宏观经济效应》,史燕平著,P.92

人以租赁债券加股份投资的方式将设备出租给特定的承租人,出租人通过分别获得租金、股东权益收益和设备残值作为投资回报的一种租赁形式。在风险租赁中,承租人主要有两类企业:一类是正处在创立或发展期,拥有良好的成长力的企业;另一类是从事杠杆收购的企业。我们在这里仅讨论第一类企业,因为这类企业往往都属于中小企业。

对于投资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而言,风险租赁的出租人关注的主要是他将来所获得的股东权益和设备残值收益。但这并不代表租金就不重要,恰恰相反,租金是风险租赁交易中出租人投资回报的重要部分,约占总回报的一半。而设备残值收益和股东权益则分别占有总回报的25%,其中残值收益是出租人最可靠的投资收益,代表了他的最低投资风险;股东权益则通过获得承租人的普通股股票来实现。因此,中小企业用风险租赁融资的方式,为租赁设备而支付的租金仅仅是简单融资租赁的一半,还可以将一部分风险通过出让部分股东权益而转移给出租人,对于经营风险较大和资金不宽裕的成长期中小企业来说,不愧为一种有吸引力的融资手段。

三、 三、 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功能

从经济性质来说,融资租赁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职能,是一种既包含商品信贷又提供资金信贷的独特信用方式。融资租赁能够在诞生至今50余年里得到高度的发展,与其所具有的各种创新形式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独特功能是分不开的。概括说来,融资租赁具有四大基本市场经济功能:

第一,第一, 融资功能。作为一种金融业务,融资租赁最主要的功能首推融资。融资租赁是一种以实物为载体的融资手段,租赁公司运用自有和从外部筹集的资金,按承租人的要求购买其指定的设备,并长期地出租给承租人使用,使融资租赁成为承租人扩大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的有效融资渠道。属于债券融资之一的融资租赁,目前已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渠道。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普遍面临着因为缺乏信贷担保或抵押品而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窘境,则融资租赁依靠租赁项目本身的效益,租金可以通过所租赁的设备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支付,不看重企业的综合规模和实力而成为他们宝贵的融资渠道;当面临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时,售后回租通过将企业原有的机器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回的形式,可使物化资产变为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资金,在不影响经营状况的同时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当需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而外汇资金

短缺时,通过租赁公司外汇购买设备再以本币支付租金的融资租赁方式更是为缺乏外汇资金筹集渠道的中小企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关于融资租赁的独特融资功能,包括节税融资和表外融资,后文还有详述,因而在此暂不展开。

第二,第二, 投资功能。融资租赁对于承租人即资金筹集者而言是一种筹集手段,相反对于出租人即资金提供者而言就是一种投资行为,因此保证投资人能享有丰厚的投资收益也是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就涉及到融资租赁所具有的投资功能。投资功能分为两方面,一是扩大投资领域,二是改善投资效果。

在扩大投资领域方面,投资人通过建立租赁公司经营租赁业务或投资于租赁基金、购买租赁证券化的信托凭证和参与杠杆租赁,直接或间接分享到融资租赁带来的投资回报;而政府也能利用融资租赁投资固定资产或公共项目,将直接投资转化为间接投资,通过租赁公司吸引银行和社会闲置资金,从而在引导投资方向的基础上扩大社会投资规模,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和平稳发展。

在改善投资效果方面,融资租赁特有的以购买租赁物件进行融资、并依据项目实际进展安排承租人租金支付的特点,避免了筹资人可能发生的诸如挪用融资款、更改投资方向等违规行为,降低了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定期的租金支付压力则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投资收益,增进了投资质量;对于政府参与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和公共项目投资,由于有政府资金参与和政府信誉担保,投资人更可获得收益和风险的双重保障;而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租赁公司的参与也使项目的评估和执行多了一层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

第三, 第三, 促销功能。金融租赁在刺激消费、促进产品销售方面发挥了日益明显的作用,设备生产厂商通过自行成立租赁公司或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的方法为产品促销,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扩大市场分额。企业通过融资租赁销售自营产品,给用户提供的融资便利的同时也给予了用户再租赁结束时租赁设备所有权处置方式的选择权,给用户带去更多便利和灵活性,从而使潜在消费者成为现实顾客,扩大了市场分额,盘活了存货资产。第二,突破贸易壁垒。由于各国对进出口贸易都有一定限制,而租赁不存在所有权转移,不是贸易,因此厂商可以用融资租赁代替直接出售,突破贸易壁垒,扩大出口。第三,控制营销风险。由于出租人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因此租金回收保障程度相对分期付款销售更高;同时独立的租赁公司也要承担对客户信用风险的审查,从而对交易的真实

性更有把握。

第四,第四, 资产管理功能。企业的资产管理包括实物资产管理和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的会计资产管理。就本文研究的融资租赁而言,租赁物件大多是法定折旧期超过1年的机器设备,因此实物资产管理主要指各种固定资产的管理,包括对厂房和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设备过时风险的控制和设备残值的处置等,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保障固定资产的正常高效使用;而会计资产管理的内容是对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在内的各类资产周转率以及变现质量等进行分析管理,目的是加速资产周转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对于融资租赁交易来说,无论是承租企业还是租赁公司都可利用其达到资产管理的功能。融资租赁具有资产管理功能的原因有二:其一,融资租赁是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有机结合,因此各方当事人可借助融资租赁交易实现资产形态在货币和实物之间的相互转换,达到资产管理的功效;其二,融资租赁根据形式的不同,对租赁物件的处置具有很大灵活性,赋予实物资产管理更多选择性。如租赁公司通过对承租人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审查,与企业共同确定投资结构和投资方向、设计租赁合同、并对租期结束时租赁物件的市场重置价值进行判断和再处置安排;而创新租赁中的融资租赁证券化则更是将租赁物变成了在资本市场流通的有价证券,实现了资产的物质形态和价值形态间的转换。关于运用融资租赁实现资产管理的具体方式,笔者将在后文另行阐述。

第二节 第二节 融资租赁与其它融资方式的比较

一、 一、 融资租赁与企业内源融资

企业内源融资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企业长期融资的重要来源。其中折旧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一般用于重置损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部分才真正是企业创造的增量资金。

1.企业内源融资与融资租赁的不同:

(1)融资成本不同。使用企业自有资金不需要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现金流量,也没有融资费用;而租赁融资涉及有关的融资费用和租金,融资成本比内源融资高。

(2)融资性质不同。留存收益是企业的权益资本,且不会引入外部股东造成股权分散的问题,不用担心对企业实际控制力的下降;而融资租赁属于债务融资,对企业原有股权也没有影响。

(3)融资顺序不同。当企业缺乏其他融资渠道时,留存收益往往是唯一的资金来源。这一特点在企业初创阶段表现得尤其明显,企业无盈利记录,也无抵押能力,信用程度更是无从考察,但同时对资本的需求也相对较小,因此从企业内部融资成为第一选择。融资租赁是企业在内部留存收益不足时才会利用的融资方式。

(4)融资风险不同。留存收益没有违约或利率风险;而融资租赁的租金是以利率为基础测算的,承租企业会面临利率风险,另外在国际融资租赁交易中,还可能面临汇率风险。

2.融资租赁的优势

自有资金对企业来说是有限的,而且用企业自有资金一次性投入购买机器设备,将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融资租赁作为一种以融物形式表现的融资方式,在企业需要设备更新和技术革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企业通过分期支付租金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相比运用自有资金更能达到更有利的财务状况(表4-2)。 表4-2 融资租赁和自有资金购买对企业财务比率的效果 单位:万元 资产 权益 流动比资产负债比率 流动资固定流动负长期负所有者率 产 设备购买前 自有资金购买后 融资租赁后 600 460 300 260 500 200% 540 460 300 200 500 180% 600 资产 400 债 300 债 200 权益 500 200% 50% 50% 53%

如上表所示,该企业原有资产共100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600万,固定资产400万,现企业需添置一台价值60万元的设备。当运用自有资金购买,企业流动资产减少60万、固定资产增长60万、负债不变,则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由200%下降为180%(540/300),资产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不变;而运用融资租赁,企业长期负债增加、固定资产增加,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不变,则企业流动比率依然为200%,资产负债比率上升为约53%(560/1060)。由于流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下降将可能对流动资产的周转造成影响,相比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而言更受企业经营者和相关债权人的关注。

二、 二、 融资租赁和银行贷款

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相比较具体有以下优势: 1.担保要求较低,融资更容易

银行信贷从安全角度考虑,往往主要流向少数资信等级高、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向银行借贷又缺乏足够的信用和担保,因而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尽管近期各地出现了专为中小企业担保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或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专用资金,但一般都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保证、财产抵押或质押在内的一种或多种“反担保”,因此中小企业很难走出“担保—反担保”的怪圈。融资租赁方式则主要看中租赁项目自身的效益(租金来源),而不是企业的综合效益,对企业的信用状况的审查也仅限于项目本身,一般不需要第三方担保,总体上在办理时对企业资信和担保的要求不高,因此尤其适合无历史信用记录但拥有好项目的中小企业。

2.稳定性强,不易受宏观政策冲击

由于银行贷款与融资租赁的信用扩张能力不同,商业银行贷款的乘数效应使得其极易受到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一旦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银行贷款将立即萎缩,使企业依赖于银行贷款的企业突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厄运;反之亦然,导致企业生产出现非正常的过度扩张和急剧滑坡,特别是一些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很容易在这种极不稳定的生产情况下破产倒闭。此外,银行贷款具有“顺周期性”,即当经济繁荣投资机会增加的时候,银行会扩大它的信贷规模,从而使信用膨胀进一步加剧经济过热;而当经济出现萧条投资机会减少的时候,银行则压缩信贷规模使企业出现营运资金短缺的情况,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复苏。

而融资租赁由于将货币和商品信用融为一体,因此不易迅速扩张或收缩,且不具备信用扩张的乘数效应;相反可以在投资萎缩时刺激投资,在投资过热时抑制投资膨胀,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开国家货币政策波动的影响,对企业持

久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今在融资租赁较发达的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政府和企业重要的控制适度投资规模的手段。

3.偿还方式更灵活

银行贷款的偿还包括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利率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银行贷款利率范围,本金的归还期限也弹性较小,一般都是按合同规定定期等额偿还的,因此可能与生产经营的周期不符,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匹配的现象。融资租赁则在不断的创新发展中使租金的确定和偿付时间更加符合项目或生产的进度,依据承租人的现金流量安排租金的支付,使承租人的资金安排更灵活便捷。

4.资金用途明确,出资人更有保障

银行贷款被挪用的现象屡见不鲜,银行往往在资金贷出后就失去控制权,一些限制条款也往往有名无实。一些贷款企业擅自更改贷款用途,将资金投向风险更高的产业,甚至是国家已经明令限制投资的过热行业以及房地产市场、股市等进行短期投机,使资金安全性受到威胁,银行贷款本金的收回缺乏保障,很可能就造成坏帐。而融资租赁对承租人给予的融资本质是体现在融物的形式上的,出租人直接向供货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设备,承租人没有机会将融通的资金挪作它用,资金用途得以确定,有助于生产计划按时完成。

此外,融资租赁的特性决定了出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法律所有权,因此相比仅拥有抵押权的银行贷款,出租人在承租人拖欠或拒付租金时能够方便地收回租赁物件,风险更有保障。

三、 三、 融资租赁与股票融资 1.1.融资成本较低

对融资企业而言,股票融资的成本往往要高于债务融资。首先,股利支付率一般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而言股利也高于融资租赁的租金;其次,企业发行股票由于涉及面广、手续复杂,需要负担诸如企业评审费、代理发行费、聘请专业中介机构的费用等高昂的发行费用。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就是支付的租金,相比股票融资具有成本优势。

2.2.融资效率高

在我国,企业上市是一种稀缺资源,从申请上市到证监会发审委最后批准,必须经过层层申请和审批,就算最后成功上市,也大多至少经历了一年时间;融资租赁的筹资效率则要高得多,由于将融资和融物两个环节合二为一,减少了许

多中间环节,租赁公司经办的租赁项目大多都能做到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获益,不会错过市场热点,尤其适合注重灵活性的中小企业。

第三节 第三节 融资租赁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独特优势

融资租赁除了作为融资方式的一般功能之外,它所特有的风险控制方式、融资额度和效率、以及折旧、节税、表外融资功能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使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一、

一、 以租赁资产为信用保障,着重未来现金流

在融资租赁发展的初期即简单融资租赁阶段,出租人对承租人信用风险的控制与银行贷款大致相同,看重承租人历史信用记录以及现有的资产规模和财务状况,有时还要求有资产抵押或信用担保,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将处在初创期和一大批中小企业排除在业务范围之外,也使租赁融资本身在与银行贷款的竞争中体现不出比较优势。随着融资租赁在发展,出租人开始逐渐转变保障自身债权的方式,从要求承租人提供信用担保或资产抵押,改为直接控制租赁资产的变现;而对租金回收的控制,也从关注企业现有偿债能力转为对创造未来现金流能力的关注。因此这就为众多无法提供完整信用记录、财务报表、无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开辟了现实的融资渠道。

二、融资成本低、效率高

融资租赁的出租人购买承租人指定的机器设备再租给承租人使用,等于向承租人提供了相当于购货款100%的资金融通,比起抵押贷款只能获得不到抵押物价值70%的资金来说,相同条件下的实际融资规模更大。融资租赁也不存在诸如股票融资要求的上市门槛、增发配股条件,以及银行贷款必须的资信要求,更无须层层申报和审批,融资效率高,融资成本低。而且由于租金是在租赁设备已使用之后才支付,充分利用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做到边生产、边盈利、边付租,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小了很多。

以上两点由于在前文已有分析,而且国内的相关研究也较多,所以在此就略加介绍。以下主要分析融资租赁作为融资方式在折旧、税收、表外融资和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给企业带来的独特效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