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31.6098_简明中国古代史A卷答案

更新时间:2024-06-10 10:3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内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体裁分为本纪、表、世家、列传。本纪是君主的传记,表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九十余万大军南下,企图消灭东晋。东晋派谢石、谢玄等率北府兵八万迎战。两军在淝水激战,前秦大败。苻坚逃回北方。此后形成了南北长期对峙的局面。

贞观之治:李世民即位后,于次年改元贞观。贞观共23年,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重视对人才的网罗,重视科举制度;善于纳谏;唐太宗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出现“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国封建时代少有的“太平盛事”。

行省制:元代的地方政府主要设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朝将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称为“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设十个行省。行省的组织仿中书省,设丞相、平章政事、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以处理一省的政务,军、民、财无所不统。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元朝以后,行省的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尼布楚条约:1689年在清朝政府作出让步的情况下,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属中国,以西属俄国。这就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野心受到遏制,双方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政权形式及其影响。

内容:确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总揽国家大权。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种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沿袭了这套制度。 简述九品中正制。

三国时魏国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的选官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防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评定为九个品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任命他们担任官职,选用的原则是看人才优劣,不看门第高下,与曹操“唯才是举”政策的精神是一致的。但是,到了西晋,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把持,助长了世家大族势力的增长,使这一制度变成他们培植世家势力的重要工具,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的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简要说明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

蒙古先后灭了西夏和金。忽必烈建立元朝后,于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意义在于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地方机构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五、问答题(16分) 汉武帝在政治上、财政上是如何改革的?

政治上,采取如下措施:建立中朝。汉武帝加强尚书令的权力,选用一些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常侍等头衔,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

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在首都设司隶校尉,纠察京师百官和三辅、三河、弘农七郡。

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国越分越小,中央辖区日益扩大,制定《附益之法》,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加强法治,修订法律,重用酷吏。

在财政上,采取如下措施:改革币制,统一使用五铢钱。总一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盐、铁、酒等。实行均输、平准法。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并且由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告缗,即征收财产税,鼓励揭发隐瞒财产,不肯具报者,对这些人予以惩罚。 一、填空题

1.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 原始群)时期和( 氏族公社 )时期。 2.陕西西安的( 半坡村)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3.夏朝是夏族首领( 夏启 )建立的,时间约在( —21世纪 )。 4.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青铜器制造业 )。

5.周的贵族将大部分土地分配给农奴耕种,谓之(私田 );将小部分土地留归自种,谓之( 公田)。 6.公元前( —770年),平王被迫放弃丰、镐,迁都( 洛邑),西周结束。 7.齐桓公时,任用( 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促进了齐国的强盛。 8.战国七雄是指齐、楚、( 燕 )、( 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9.公元前260年,秦派( 白起)率军与赵争夺韩国上党郡,在( 长平)大破赵军,坑杀赵士卒。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国家的形成,约在( D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神农氏时期 D尧、舜、禹时期

2.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流域最强大的部落联盟是( A ) A黄帝部 B炎帝部 C 蚩尤部 D东夷部 3.商朝的建立者是( B )

A伊尹 B成汤 C盘庚 D武丁 4.周王自称( C )

A朕 B陛下 C天子 D皇帝 5.领兵灭商,建立西周的是( A )

A周武王 B周文王 C周成王 D周幽王 6.我国最早的一条人工运河是( B ) A邗沟 B都江堰 C郑国渠 D永济渠 7.城濮之战是( A )的一次战役 A晋楚 B齐晋 C齐楚 D秦晋之间 8.战国前期最强大的国家是( C ) A齐 B秦 C魏 D楚

9.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设计大败魏军的著名军事家是( D ) A吴起 B乐毅 C白起 D孙膑 10.屈原在放逐的抒怀之作是( D ) A《九歌》 《B天问》 C《九章》 D《离骚》 三、名词解释

1.初税亩:春秋(一594年)鲁国实行的一次赋税制度改革。内容: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土地的实有数亩纳税。意义: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度,加速了井田制的崩溃。

2.周公:姓周名旦,西周政治家、思想家,其主要事迹有三点:(1)进行东征,(2)封藩建卫(分封制)(3)制礼作乐。他的思想对孔子影响比较大。

3.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在殷墟发掘。内容多为占卜之用,故也称卜辞。它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四、简答题

1.列举诸子百家中主要几家的名称、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答:儒家:孔子:《论语》 主张“仁和礼” , 孟子:《孟子》 主张“仁政、王道”,荀子:《荀子》 主张以“礼”治国道家,老子:《道德经》 主张“辩证法”,庄子:《庄子》 主张“无为” ,墨家:墨子:《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 法家:韩非子《韩非子》 主张“法治”, 兵家:孙膑《孙膑兵

法》,孙武《孙子兵法》 “知已知彼,百战不贻” 2.试述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答:1>需要统一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需求统一。(2)人民渴望统一。(3)、民族融合为统一创造了条件。

2>秦统一的原因:(1)、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条件。(2)“连横”“远交近攻”等策略的运用都很得当。(3)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五、论述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答:背景: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秦国比较落后,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内容:(1)政治方面:〈1、奖励军功。〈2、建立县制。〈3、实行什伍制度。

(2)经济方面:〈1、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2、重农抑商。〈3、统一度量衡。 (3)社会方面:实行小家庭政策。 意义: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孔子述评。

答: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大思想家:提出“仁”和“礼”的学说,是古代政治伦理思想的精华。

大教育家:是我国私人办学的先驱,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教育思想,比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其言论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作业2 一.填空:

1.在统一岭南时,秦监御史禄率士卒开通( 灵渠)。

2.秦代的长城西起( 临洮 ),东至( 鸭绿江),绵延万余里。

3.( 卫青 )和( 霍去病)率西汉军队几次出击匈奴,取得重大胜利。

4.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后,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可通过南、北两路通向中亚,这条道路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 )。

5.王莽篡位后,改国号为( 新 )以( 大钱)作为统一的货币。

6.东汉王朝建于公元( 25 )年,建立者为( 刘秀),以( 洛阳 )为国都。

7.东汉的( 甘英)是继张骞的副使之后到达西亚的使节,为打通欧亚交通作出了重要贡献。

8.在西汉的思想领域,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汉中期的(董仲舒 ),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东汉前期的(王充 ),他所著的( 《论衡》)一书,是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

9.汉代( 许慎)写成的(《说文解字》)一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10.曹操的用人政策是( 唯才是举 )。

11.公元230年,孙权派军航至( 夷洲),这是我国古代文献有关大陆到台湾的最早记录。 12.前秦苻坚在位时,任用( 王猛)为中书侍郎,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生产,国力渐强。 二.单项选择:

1.秦代以( B )作为规范性文字,推行于全国。 A.金文 B. 小篆 C.大篆 D.隶书 2.王莽改制的最主要政策是( A )。

A.“王田、奴婢”政策 B.改革币制 C.改革中央机构和地方区划 D.五均、六莞政策 3.西汉末农民大起义中绿林军的首领是( B )。

A.樊崇 B.王匡、王凤 C.王党、成丹 D.陈牧、廖湛 4.东汉从中期开始,政权主要控制在( A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官僚 C. 宦官和官僚 D. 宦官和朋党两大集团手中 5.黄巾大起义的领导人是( C )。 A.张鲁 B.张修 C.张角 D.于吉 6.刘秀实行的度田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D )。

A.清查户口 B.清查田地 C.重分土地 D.清查土地、户口 7.佛教传到中国的时间是( A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秦 8.代魏称帝,建立西晋的是( D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师 D.司马炎 9.所谓“士族”指的是( C )。

A.整个地主阶级 B.官僚 C.地主阶段的上层 D.中小地主

10.魏晋南北朝期出现了许多书法家,其中被人尊称为“书圣”的是( A )。 A. 王羲之 B.王献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三.名词解释:

1.文景之治:指西汉文帝和景帝比较清明的封建统治。文帝和景帝时期,注意减轻赋税,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等,西汉经济恢复和发展,社会比较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2.昭君出塞:昭君姓王名嫱。汉元帝时曾嫁给匈奴单于,从此汉匈友好往来几十年。昭君为加强汉匈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3.九品中正制:曹魏(丕)推行的选官制度。就是中央的一些官员兼任本州郡的中正官,负责访察本州郡的士人,按照才能和品行分为九个等级,分别授予一定的官职。它起初的确选拔到一定数量人才,但后来却演变为腐朽的士族制度。 四.简答题:

1、《治安策》和《削藩策》是谁提出来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治安策》是贾谊提出的,内容是“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文帝采纳把齐国等分为几个小王国。 《削藩策》是晁错提出的,内容是削减诸侯王的封地;吴王刘濞以此为借口,发动七国之乱,结果失败,汉景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列举三国时期三次重大战役、交战双方及其结果?

答:1>官渡之战:200年,曹操--袁绍,曹操以少胜多,曹操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208年,曹操--孙(权)、刘(备)联军,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3>淝水之战(南北朝时期):383年,前秦--东晋,东晋以少胜多,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3、“五胡十六国”主要指哪些民族和国家? 答:五胡:鲜卑、匈奴、羯、氐、羌。

十六国:一成(汉)、二赵(前赵、后赵)、三秦(前秦、后秦、西秦)、四燕(前燕、后燕、西燕、北燕)、五凉(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一夏。 五.论述题:

1.试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构成形式?

答:皇帝至高无上,皇帝之下,中央机构设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内容:整顿吏治。均田制。三长制。户调制。迁都洛阳。改易习俗(汉化政策)。 意义: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历史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甲骨文: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今人称之为甲骨文.多为记录占卜之事,又称卜辞,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在殷恤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十万多片,单字总数约有四千五百字左右.此种文字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共和行政:西周后期,厉王专制,禁止国人谈论国事.公元前841年,国人发动暴动,厉王出逃,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代管,史称\共和行政\这一年也是史籍记载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的一次赋税改革.开始实行以亩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实

际上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过程.

七国之乱:\七国之乱\是以刘邦之侄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发生的原因是地方王国势力和中央集权的矛盾. 导火线是当时景帝和晁错认为刘濞有罪,打算削减他的属地,刘濞乘机串通其他六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最后被平复.平定七国之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方王国的势力奠定了好的基础.

5,《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内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体裁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是君主的传记,表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 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妇女居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份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这时实行族外婚制,就是同一氏族内部不许通婚,只有不同氏族之间的同辈男女可以互为夫妻.

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男子居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份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父系氏族制的产生是和农业及饲养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这时,男子不再以狩猎,捕鱼为主,而是代替妇女从事农业和饲养业,农业和饲养业已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妇女在经济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她们的职能已转向主要从事于家务劳动和生儿育女.于是,母系氏族制瓦解,父系氏族制产生.这时的婚姻形态也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制定二十级爵,即彻底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根据人们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位的人中选用.又制定了\奖励军功,严惩私斗\的办法.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政区单位.县设立令以主县政,设丞以辅佐县令,设尉以掌军事.实行什伍制度,作为基层行政单位.居民登记于户籍,分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什.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即在全国内废除井田制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度.准许民间买卖土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社会方面:主要是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

3,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伟大的意义.

第一,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事业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开始于1405年,这比哥伦布在1492年到美洲要早八十七年.同时,郑和下西洋的规模是无与伦比的.郑和七下西洋的结果,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第二,郑和下西洋的结果,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和平进行的,没有征讨和杀伐,有之完全出于自卫.

第三,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费信著有《星槎胜览》,巩

珍著有《西洋番国志》,记载了所经各国的情况,丰富了中国人的海外地理知识. 五,论述题(共16分)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1)整顿吏治.推行\班禄\惩治贪官污吏.(2)实行三长制,代替宗主督护制,加强中央集权.(3)颁布均田令.(4)实行定额租税的户调制;(5)迁都洛阳,加强对中原的控制.(6)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与汉人通婚.

意义:孝文帝的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原始社会分为两个时期,就是 原始群 时期和 氏族公社 时期。

2、原始社会也叫石器时代,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的阶段叫 旧石器时代 ,使用磨制石器的阶段叫 细石器时代 。

3、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 元谋人 人,距今约有 170万 年。 4、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委发展不平衡,其中 四肢 发展最快。 5、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最著名的部落联盟是神农和 皇帝 。 6、被商族首领汤率兵打败的夏代国君是 夏桀 。

7、氏族公社的历史共分两个阶段,即 母系氏族公社 阶段和 父系氏族公社 阶段。 8、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代表性人类化石有北京的_山顶洞人_______人。

9、母系氏族公社发展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浙江余姚的 ___河姆渡文化________、发现于河南渑池的_仰韶文化_____________。

110、陕西西安的__半坡村文化___________是著名的仰韶文化遗址。

1、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存有发现于山东章丘__龙山文化______、发现于山东泰安的_____大汶口文化___________、发现于甘肃广河的____齐家文化_____。

12、今陕西西安市的_ 半坡村文化_______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繁荣时期仰韶文化最著名的遗址。 13、商代的而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也叫___钟鼎文________。 14、______司母戊______重875公斤。

15、夏朝是夏族首领__禹_________-建立的,时间约在___公元前2070年________。

16、__禹__________死后,其子____启__________杀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废除了_____禅让_________制,确立了____世袭__________制。

17、夏朝末代国君__夏桀__________暴虐无道,被商族首领___汤__________率兵打败,放逐而死。 18、商朝在__盘庚______________位时,由奄迁到___殷__________,从此定居下来。

19、商代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是___青铜铸造业____________,最有代表性的青铜器是____司母戊________。

20、商代的货币叫做__________,以十枚为一朋。

21、商代奴隶主贵族把奴隶杀死,以供奉祖先鬼神,叫____人祭____________。

22、在_牧 野___一____________战中,周武王率军击败___纣王___________,后者自焚而死。 23、商代有《盘庚》三篇,是商代的成文法,起刑法十分残酷。

国人暴动:也称彘之乱,是中国西周时期一次以首都鎬京四郊的平民为主体的暴动. 李里改革:。。。。。。。。。。。。。

五经:在中国古代传统图书分类法中,将全部书籍分作“经”“史”“子”“集”四“部”。经—主要是四书五经;史—主要是史记、汉书等史书(正史);子—主要是诸子百家;集—主要是历史上名家的诗歌散文集。

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昭君出塞: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约定“汉与匈奴为一家,勿得相诈相攻”。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请求和亲。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 词语名称:奴尔干都司 词语解释:

“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明代设于东北地区的军事行政机构。1409年于黑龙江口附近的奴尔干城建立,派有驻兵,中央政府经常遣官员至此巡视。 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一 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杜绝官吏贪赃枉法

二 颁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三 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

四 学习汉族文化,仿照汉人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说汉话,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穿胡服,仿南朝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和和鲜卑族的封建化

九品中正制 内容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州郡中正只能由本地人充当,且多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长官推选,晋时改由州中正荐举,中正的任命权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设有属员,称为“访问”。一般人物可由属员评议,重要人物则由中正亲自评议 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上: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经济上:汉武帝时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军事上: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试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失败的原因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北宋初年,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采取发展生产等一系列措施的积极作用。至宋真宗时,社会环境呈现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然而,于此同时,北宋建立以来固有的社会矛盾不断加剧,集权统治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也开始显露出来,酝酿了动摇北宋王朝统治的危机。到了北宋中期,针对封建政权所生的政经危机已经可以预见。

阶级矛盾尖锐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北宋建立始,统治者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时,更是“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户,形势户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只有拿起武器,铤而走险。至仁宗庆历之初,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经是此起彼伏,“一年多似一年,一伙强如一伙”,极大震动了统治阶级。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陕南商山张海领导的农民起义;同年湖南桂阳监的瑶汉人民起义。

“三冗”构成北宋中叶统治危机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冗官”“冗兵”“冗费”。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官员众多,由于“官,职,差遣”的任官制度,有许多官员只享受俸禄,而无实际职事,此外,还有人数

众多的等待差遣的官僚预备队,宋朝文武官员的俸禄十分优厚,“恩逮于百官者,唯恐其不足;采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北宋军队数量与年俱增,太祖时仅有禁军19.3万人,太宗时增至35.8万人,真宗时增至43.2人,仁宗时猛增至82.6万人,全国军队包括厢军在内已有125.9万人。北宋军队数量虽多,但由于实行“守内虚外”等政策和“更戍法”,军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战斗力大大削弱。为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的开支,再加上“澶渊之盟”之后,宋廷每年都要想辽和西夏缴纳大量“岁币”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其中尤以军费支出数额巨大,天下“六分之财,兵占其五”。真宗末年,朝廷财政收支略有结余,仁宗皇佑元年收支相抵,已无节余,英宗治平二年,已经是寅吃卯粮,财政赤字达1570余万缗。由此可见,当时北宋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危机,深重的外患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改弦更张,变法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很多,可分为理财和整军两大类。前者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税法等;后者包括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和设军器监等。总的来看具有进步的作用。均输法,市易法和青苗法是对富商和地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盘剥农民的行为进行打击,也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和免疫法是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生产。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则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巩固边防。

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意义,这主要表现在:(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您查询的关键词是:简明中国古代史 形考作业 。如果打开速度慢,可以尝试快速版;如果想保存快照,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http://www.ltrtvu.com/Article/UploadFiles/200910/2009102616091029.doc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1答案 -|小羊哥哥 发表于 2006-5-10 11:36:00 0 推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在陕西发现的与北京人同属直立人的原始人类是:C A,郧县人 B,和县人 C,蓝田人 D,丁村人 2,半坡氏族的婚姻形式是: B

A,族内婚 B,族外群婚 C,对偶婚 D,一夫一妻制 3,半坡氏族与河姆渡氏族的不同点是:D

A,已经使用陶器 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处于母系氏族繁荣时期 D,种植水稻 4,夏朝的最后一位国王是:C A,汤 B,伊尹 C,桀 D,启

5,商,周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C A,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6,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开始于:D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475年 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841年 7,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B

A,秦穆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 8,春秋末期,促使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微 C,诸侯争霸的结果 D,生产关系的变革 9,战国七雄中,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按东南西北方位顺序排列应是:B A,燕齐秦楚 B,齐楚秦燕 C,燕齐楚秦 D,齐秦楚燕 10,秦统一六国过程中,最后灭掉的诸侯国是:D A,燕 B,楚 C,赵 D,齐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我国境内发现的直立人有:DE

A,北京人 B,蓝田人 C,丁村人 D,山顶洞人 E,资阳人 2,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南北代表文化遗址是:BD

A,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龙山文化遗址 D,半坡遗址 E大汶口文化遗址 3,在神话传说中,远古时代长江流域苗蛮部落著名首领有:CD

A,女娲 B,炎帝 C,太昊 D,伏羲 E,黄帝 4,夏,商,西周三代的共同点有:AB

A,都是以原始部落名称命名 B,统治中心地区都在黄河中下游

C,都是被自己的属国灭亡的 D,统治时间都大约500年 E,都实行了国野制度 5,西周时学校有:CD

A,庠 B,序 C,国学 D,乡学 E,庙学 6,孔子的主张有:AC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 C,仁者爱人 D,小国寡民 E,以法为教 7,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有:AD A,老子 B,墨子 C,荀子 D,庄子 E,孟子 8,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有:AD

A,围魏救赵 B,投笔从戎 C,约法三章 D,卧薪尝胆 E,四面楚歌 9,兵家是研究军事学说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CD A,韩非 B,田忌 C,孙武 D,孙膑 E,李悝 10,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BD 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孟子 E,庄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北京人:北京人是生活于距今70-20万年前的直立人,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北京人已使用火,过着群居生活.他们使用粗糙的石器和木棒,进行采集和狩猎.北京人的发现,首次以考古学事实说明中国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2,甲骨文:商朝的文字.19世纪末,在殷墟中发现了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春秋五霸: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相继露出头角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一捣虿睿⒃酵豕醇烦 SPAN lang=EN-US>\春秋五霸\

4,合纵与连横:战国时期在外交和军事上出现的两种策略.当时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称\合众\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连横\战国中后期,合纵指齐,楚,燕,赵,魏,韩等联合抗秦,连横指这些国家中某些国家跟从秦进攻他国.魏国人公孙衍倡议合纵,张仪提倡连横.

5,《孙子兵法》:春秋末年;孙武所著;主要讲战争的基本规律和指挥战争的原则,充满辩证法思想.它强调军事的重要性,又再三强调不可轻易言战,还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军事学名著,

为后人所重视,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是什么 P16:

母系氏族公社的代表性遗址主要有半坡氏族遗址和河姆渡氏族遗址.母系氏族公社的特点:(1)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2)实行族外婚,人们按母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3)土地,房屋,牲畜归氏族公有,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 2.简述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P60

西周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就是宗族共同遵守的原则,其中最基本的一条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这条原则,周王的王位必须由嫡妻(即正妻)的长子继承,周王的其余儿子(庶子)被封为诸侯或公卿,周王被称为\天子\是天下的共主,也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周王而言是\小宗\但诸侯在其封国内又是\大宗\大宗与小宗之间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这种宗法关系,对于维系以周天子为首的统治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同时也构成王,诸侯,卿大夫的等级阶梯.

3.简述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和作用.P70

历史背景:(1)王室衰微.周天子\共主\地位名存实亡,已不能号令列国诸侯.\王畿\幅员缩小,王室经济日绌.(2)列国林立,战争频繁.春秋初就有100多个诸侯国,它们之间不断进行战争.(3)\夷狄\交争.周边夷,戎,狄游牧部落或小国,逐渐向内地发展,威胁中原,有的还与齐燕交战.

作用:(1)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2)也产生有利于历史发展的客观效果:一是在争霸战争中,一些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二是在争霸战争中,各族之间频繁迁徙和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4.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P110

孔子又是一个大教育家,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主要有:(1)他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并提出许多有益的教育思想.他强调\有教无类\扩大了施教的范围.孔子以六艺教育学生,经常和学生讨论问题,讲做人的道理.(2)相传他还整理《诗》,《书》,修订鲁国的国史《春秋》,并以之作为教材.(3)孔子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诲人不倦,教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

5.简述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P110-112

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节用\等.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是非,生死,祸福都没有区别.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析商朝的阶级关系.P43

公元前16世纪,商汤兴兵灭夏,建立了商朝.商开始建都于亳,商朝中期出现动乱和纷争,都城屡迁,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此后不再迁都.从此,商朝国势日益上升.历史上把盘庚迁殷以后的商称为殷商.

商朝统治阶级有商王和奴隶主贵族,官职多在贵族家族内世袭.被统治阶级有奴隶和平民.奴隶被驱使在各个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承担各种劳动.被用在农业生产的奴隶称为\众\或\众人\用在畜牧业的奴隶称为\刍\从事手工业的奴隶称为\工\奴隶主贵族家中的奴隶有\臣\妾\奚\仆\等.奴隶没有人身自由,被奴隶主贵族当作财产,可以任意打骂和杀掉.\人殉\和\人祭\就是商代残酷阶级压迫的证明.平民被称为\小人\多出于商族的下层.他们是商朝军队的主要来源,地位和身份较奴隶高,但同样受奴隶主贵族的剥削和压迫.

2.试述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P88-92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主要内容如下: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②编户籍,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③奖励耕战,生产粟帛多的,免除徭役;私斗有罪,有军功受爵;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穷困的,连家属罚作官奴婢.④废除贵族特权,宗室没有军功的不给爵位.⑤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此外,还定咸阳为都城,统一度量衡制度.

作用: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贵族诬告被杀.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2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秦末农民战争中,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叫做:A A,张楚 B,大楚 C,大齐 D,大顺 2,楚汉战争的性质是: A

A,争夺帝位的战争 B,分裂割据的战争 C,农民阶级内部的斗争 D,推翻封建王朝的战争 3,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公元前119年的:C

A,白登之战 B,匈奴分裂 C,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D,窦固,窦宪大破匈奴 4,《汉书》记述的是:C

A,东汉一代史事 B,西汉一代史事 C,两汉史事D,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史事 5,被称为\医圣\的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是:A A,张仲景 B,王叔和 C,扁鹊 D,华佗

6,自称皇帝,建立魏国的是:C A,曹操 B,曹植 C,曹丕 D,曹聪 7,南朝更替的主要原因是:C

A,外戚夺权 B,宦官夺权 C,大将夺权 D,少数民族贵族夺权 8,北魏时贾思勰所著的农书是:C

A,《缀术》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农书》 9,西晋和东晋的都城分别是:D

A,洛阳,寿阳 B,长安,洛阳 C,西安,建康 D,洛阳,建康 10,被尊称为我国古代\书圣\的是:D A,王献之 B,王夫之 C,王仙芝 D,王羲之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东汉时,带兵反击匈奴的名将有:BD A,张骞 B,窦固 C,卫青 D,窦宪 E,霍去病

2,秦朝在全国通行的标准文字和允许能用的文字是:BC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E,行书 3,两汉著名的史学家有:AD

A,司马迁 B,司马光 C,班超 D,班固 E,王充 4,西汉时出现的两种先进的耕作法是:C(A ) A,牛耕法 B,马耕法 C,代田法 D,区种法 E,深耕法 5,东汉时张衡创制的仪器有:BC

A,地球仪 B,地动仪 C,浑天仪 D,测量仪 E,水平仪 6,下列战役,发生在黄河以北的是:AB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E,彝陵之战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圆周率计算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的数学家有:AB A,刘徽 B,祖冲之 C,马钧 D,陶弘景 E,王叔和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有:AD A,北方各族的大事融合 B,玄学的出现 C,门阀士族制度的形成 D,南北经济的发展 E,佛教的盛行 9,以下说法正确的有:BC

A,曹操建魏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司马昭建晋 E,司马懿建晋

10,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主要的军阀势力有:AD A,袁绍 B,刘备 C,孙策 D,曹操 E,孙权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焚书坑儒P134:公元前213年,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朝丞相李斯主张把除秦国史书以外的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除中央政府主管的以外,一律收缴烧毁;以后敢谈这些书的处死,是古非今者灭族.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次年,秦始皇下令把460多个骂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两件事,史称\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扼杀了春秋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古代文化遭到了严重摧残.

2,七国之乱P159:西汉景帝时,同姓诸侯王势力迅速发展,大臣晁错建议削弱王国势力,叫做\削藩\公元前154前,吴王刘濞联络楚,赵等六国,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判乱很快就被平定.此后,景帝下令诸侯王不得亲自治国,并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3,《史记》P251: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著.内容是叙述从黄帝到汉武帝间的史事,体裁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是君主的传记;\表\按年代列举主要史事;\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列传\为人物传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为以后史书所遵循,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赤壁之战P262:208年,曹操率20多万大军南下,追击刘备,威胁孙权.孙刘决定联合抗曹.孙权大将周瑜联合刘备部队,在赤壁利用火攻,大破曹军.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三分天下的局面大致已定.

5,九品中正制 P268:三国时魏国曹丕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实行\九品中正\选官制度.这种制度规定,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的人士,按品德和才能优劣评定为九个品级,政府根据品级高低,任命他们担任官职.由于担任中正官的多是世家大族,他们当然把本阶层的人评得高一些.这样,世家大族的势力更加发展起来了.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和影响.P124

内容:(1)皇帝制度.确定最高统治者的名号为皇帝,嬴政自称始皇帝,总揽国家大权.(2)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称为\三公\分别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监察百官和管理军事.\三公\之下还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各部门的政务.(3)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设守,尉,监御史,郡下设县,县以下是乡,里,基层治安机构叫\亭\郡县主要官员均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体系,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以后的各个朝代,基本上都是沿袭了这套制度. 2,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的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打击了

封建地主阶级,为汉初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反对封建残暴统治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

3,东汉豪强地主田庄有哪些特点 217

(1)它是一种政治和经济结合的社会基层单位.(2)田庄的内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田庄里,地主和劳动者聚族而居,带着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4)劳动者叫\徒附\宾客\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西汉时期有所加强;(5)田庄还拥有私家武装,称\部曲\家兵\是维护豪强地主统治的武装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能转化为武装割据的力量. 4,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 260

(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221年改为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使他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2)经济上,曹操重视恢复农业生产,召募流亡的农民,屯田开荒,初步解决了军粮问题.(3)军事上,官渡之战,曹操打垮了袁绍,从而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5,淝水之战双方胜负的原因是什么 P287 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其影响深远.

前秦失败的原因:(1)前秦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它的统治基础还不稳固.那些投降前秦的各族贵族,希望分裂前秦,自己建立政权.(2)苻坚骄傲轻敌.(3)前秦的军队是从各族人民中强征而来的,兵虽多,战斗力却不强.(4)在具体的战争中,苻坚指挥失误.

东晋胜利的原因:(1)\北府兵\的成员多由北方流亡而来的农民组成,有强烈抵抗的决心,经过军事训练,人数虽少,战斗力却很强.(2)晋军谢玄等指挥正确,利用前秦军队一退不可收拾,引兵渡河追击,秦军大败.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措施和作用.160-168

政治上:(1)为了解除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使诸侯国由大变小,使其无力反抗中央;以种种借口,削夺了大批王,侯的爵位和封地,彻底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的隐患.(2)削减丞相权力,形成一个宫内决策机构,称为\内朝\依靠内朝,削弱相权.(3)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个州,各州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所部郡国,监察各郡官吏和地方豪强的行为,保ぶ醒胝畹墓岢埂 SPAN lang=EN-US>(4)注重选择治国人才,确立了察举制度,要求地方官员推荐\贤才\送往京师,由中央考核任用.作用: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经济上:汉武帝对财政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改革有四个方面的措施:(1)改革币制,禁止私人铸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2)收盐,铁,酒归官营;(3)实行均输,平准政策;(4)增设算缗钱,即征收工商业者的财产税.还下令\告缗\鼓励告发.

作用:这些财政政策,弥补了财政开支的不足,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这些政策是由封建官僚来执行

的,也产生了不少弊端.

2,试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320-325

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期主要在冯太后支持下进行,后期由孝文帝亲自主持,主要内容有:

(1)班傣禄.北魏初年,官吏不给俸禄,由他们自行搜括,因而吏治败坏.484年,冯太后推行\班禄\即给官吏发俸禄,这使腐败的吏治有所好转,为其他方面的改革创造了条件.

(2)均田制.485年,冯太后颁布了均田令.规定:成年男子受田40亩,女子20亩,用以种值谷物,叫露田.由于那时土地每年都需要轮休,因而露田加倍或二倍授给.此外,另给男子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用以种植桑麻.受田农民老或死亡时,露田要交还政府,桑田不还,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并不剥夺地主的土地,所授的土地多为国家控制的荒地.但农民有了土地,不再受大地主的束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的发展. (3)租调制.调整租调的征收额,均田户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二石,纳调帛一匹.

(4)三长制.冯太后废除\宗主督护\颁行\三长制\规定5家立一邻长,5邻立一里长,5里立一党长,合起来叫\三长\他们的责任是检查户口,征发租调,徭役.

这几项改革措施,使北魏政府直接控制的农户和租调收入大为增加,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汉化政策.冯太后死后,孝文帝继续进行改革: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以后,他下令,鲜卑人必须改穿汉人的服装,学说汉语;又把鲜卑姓改为汉姓,并提倡同汉人通婚.这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有利于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作用:北魏冯太后和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各族的大融合,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隋朝门下省的长官称为:B

A,尚书令 B,纳言 C,左右仆射 D,内史令 2,611年,隋末农民大起义首先爆发于: B

A,河南瓦岗 B,山东长白山 C,山东冤句 D,河南长桓 3,唐朝农民创造的新型灌溉工具是:C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水排 4,其诗被后世称为\诗史\的作者是:C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5,被称为\画圣\的唐朝画家是:A

A,吴道子 B,展子虔 C,阎立本 D,顾恺之 6,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B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突厥 7,北宋前期出现\交子\的地区是:C A,浙江 B,河南 C,四川 D,江苏

8,1120年,与北宋签订\海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C A,辽 B,西夏 C,金 D,大理

9,我国第一部从全国范围对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是:B A,《农桑辑要》 B,《农书》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0,宋朝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是:A A,苏轼 B,李清照 C,柳永 D,辛弃疾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武则天与唐太宗的共同点有:AC

A,重视科举制度B,任用一批酷吏C,重视农业生产D,善于用人纳谏E,重视隋亡教训 2,唐朝西志边疆居住的少数民族有:BE A,吐蕃 B,回纥 C,靺鞨 D,南诏 E,突厥 3,唐朝著名的对外贸易城市有:DE A,泉州 B,杭州 C,苏州 D,明州 E,扬州 4,韩愈提出\道统说\的目的是:BC

A,维护人民利益 B,巩固封建统治 C,维持儒学正统 D,推动社会发展 E,推动文化发展 5,初唐三大书法家是褚遂良和:AC

A,欧阳洵 B,颜真卿 C,虞世南 D,吴道子 E,房玄龄 6,下列史事发生在11世纪的有:BC

A,陈桥兵变 B,澶渊之盟 C,元昊称帝 D,东京保卫战 E,靖康之变 7,元朝的彭湖巡检司管理的地区有:BD A,西藏 B,澎湖 C,海南 D,琉球 E,珠海

8,宋元时期,我国医学有了新发展,成就比较突出的是:BC A,病理学 B,针灸学 C,法医学 D,诊断学 E,药物学 9,下列着重叙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史学著作有:AD

A,《通典》 B,《资治通鉴》 C,《通鉴纪事本末》 D,《文献通考》 E,《史通》

10,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元朝的有:BD

A,铜活字的出现 B,郭守敬制成《授时历》 C,袁枢辑录《通鉴纪事本末》 D,关治卿创作《窦娥冤》 E,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隋朝大运河: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以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今北京),东南通到余杭(今杭州),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对后世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2,开元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在开元时期,玄宗改革了一些弊政,用姚崇,宋景,张九龄等为宰相,励精图治,注意节俭,重视生产.开元时期社会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3,《史通》P456:唐朝刘知几撰写的史学理论专著.它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4,绍兴和议P505: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个和议史称\绍兴议\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5,行省制度 P534: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称\腹里\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各省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并对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什么是贞观之治 383-

贞观之治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影响下出现的.唐太宗接受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让农民有较多时间从事生产;他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他重视对人才的网罗和使用,如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并重视科举制度;他还下令房玄龄等完成唐律的制定工作;他善于纳谏,魏征提出的\兼听则明\居安思危\等,都被采纳. 2.简述唐朝租庸调法的内容和作用.381

租庸调法.内容: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交谷物2石,叫做\租\交纳绢2丈,绵3两,或布2丈2尺,麻3斤,叫做\调\壮年男子每年服役20天,不去服役的可纳绢代役,叫做\庸\作用:赋役比前代有所减轻,特别是纳绢代役,保证了农时,有利于农业生产. 3.简述吐蕃与唐朝的关系.399

(1)松赞干布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许多书籍,丝织品,手工艺品,耕作用具,蔬菜种子等.后来,养蚕法也传入吐蕃.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2)唐中宗时,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要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

(3)821年,吐蕃的赞普派专使到长睬肭蠡崦私岷谩C宋那康 SPAN lang=EN-US>\患难相恤,暴掠不作\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成为汉藏两族人民友好团结的物证. 4.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和作用.482

内容:新法的内容可分为理财,强兵和选拔人才三个方面.

理财方面有:(1)均输法,以路近价廉为原则收购国家需要的物品;(2)市易法,在东京等城市由政府出本钱,收购滞销物资,市场缺货时抛售,以打击投机商人;(3)青苗法,春季借钱给民户,夏秋交还,加收利息两分;(4)募役法,废除轮差服役制度,由政府雇人服役,原来应服役的民户要交免役钱,不服役的也要出助役钱;(5)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防止偷税漏税.

强兵方面有:(1)保甲法,把民户编成保甲,每家有两个以上壮丁的,出一人为保丁,进行训练;(2)保马法,令民间养马,愿者免除部分赋税.

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有:(1)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2)太学三舍法,太学分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考试合格的升舍,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以做官;(3)编写《三经新义》,对《诗》,《书》(《尚书》),《周礼》三部典籍重新加以注释,作为太学和州县学的教材.

作用:新法在执行过程中虽出现某些弊端,但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使政府财政收入情况大为改善,积贫的危机有所缓和;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方面,开始效果也较好.宋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除. 5.宋元时期\三大发明\及其西传的意义是什么 P572

(1)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元代又发明了木活字和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传播,方便了书籍的流传,结束了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历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指南针.北宋末年,我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指南针的西传为欧洲的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发现美洲大陆,完成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状火器.元朝时,制造出大型管状火器,叫\火铳\火药传到欧洲后,使西方的作战方式发生了变革,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欧洲人又进一步把火药用于采矿和筑路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试述两税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418

背景:(1)唐朝后期,均田制瓦解,庄田出现,庄客与庄田主之间出现契约关系,封建生产关系有了某些发展.(2)土地兼并严重,大量农民逃亡,租庸调法无法维持下去,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3)藩镇割据,政府直接辖区缩小,财源主要依靠江南,江南赋税沉重,人民纷纷逃起义.

内容:780年唐德宗用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1)取消租庸调和杂税;(2)不分主,客户,一律以现住地为准,登

入户籍纳税;(3)改用按资产和田亩征税;(4)每年分夏秋两季征税.

意义:(1)扩大了纳税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多少改变了赋役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情况.(2)赋税的征收,由按丁口转向以土地财产为主要依据,表明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为后代税制开了先例. 2, 试述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463

主要措施:(1)行政权:在地方,推行用文官代替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的制度;县官原由地方任命,改由朝廷委派;州官之下,另设通判,名为副职,实为互相牵制.在中央,由宰相掌管政事,正职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副职叫\参加政事\另设枢密院掌管军事,设三司掌管财政,这样相权缩小了,标志皇权进一步提高.

(2)军事权: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的兵权.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地方只留些战斗力低弱的厢军.禁军由中央直接控制,屯驻京师,轮流戍守边地.又创禁军\更戍法\使兵将互不熟悉,将不专兵,便于朝廷控制.

(3)财政权:北宋把地方的财政权划规朝廷设置的转运使管辖.

影响:这个制度加强了皇权,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但对武将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简明中国古代史》形考作业4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1,明朝在地方省级负责司法的行政机构是: A

A,提刑按察使司 B,承宣布政使司 C,都指挥使司 D,三法司 2,我国古代纺织棉布逐渐成为农家的主要副业,始于: B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3,明朝中期,使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的一位宦官是:C A,王振 B,汪直 C,刘瑾 D,魏忠贤 4,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地点是:A A,陕北 B,河北 C,河南 D,山东 5,现在北京的故宫,就是明朝的:A A,皇城 B,京城 C,宫城 D,皇宫花园

6,清朝时宦官失去了兴风作浪的条件,是因为设立了总管宫廷事务的:A A,内务府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军机处 D,内阁 7,清朝在西藏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的皇帝是:C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8,提出\工商皆本\主张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B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9,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D

A,抨击封建主义 B,抨击中央政权 C,抨击君主无能 D,抨击君主专制 10,戚家军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的地点是:C A,杭州 B,明州 C,台州 D,福州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将答案代号填在下列表格中.) AD BC AC BD AB BC AD AC BC AC

1,1367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并派两员大将率军北取中原,他们是:AD A,徐达 B,朱升 C,刘基 D,常遇春 E,李善长 2,下列属于明成祖采取的措施有:BC

A,设立锦衣卫 B,设立东厂 C,营建北京 D,设立西厂 E,废除丞相 3,明代最繁荣的两座商业城市是:AC A,南京 B,杭州 C,北京 D,苏州 E,扬州 4,明朝中后期两位著名的抗倭名将是:BD

A,李如松 B,戚继光 C,邓子龙 D,俞大猷 E,袁崇焕 5,明朝中期,丝织业的中心是:AB A,苏州 B,杭州 C,扬州 D,松江 E,无锡

6,清朝文字狱名目繁多,其中罪名用得最多的两项是:BC A,语多悖谬 B,大逆不道 C,反清思明 D,诋毁孔孟 E,疏狂浮薄 7,今天的南京在明清时曾称为:AD A,应天 B,建康 C,建业 D,南京 E,京口

8,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它表现为:AC A,产生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B,出现了追求自由民主的文艺作品

C,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加强 D,史学著作在史书上体裁上有重大创新 E,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

9,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作过都城的城市有:BC A,建州 B,赫图阿拉 C,沈阳 D,会宁 E,宁远 10,元朝和清朝在政治上的相似之处有:AD

A, 少数民族统治全国的政权 B,实行较开明的对外政策

C,以行省作为地方统治机构

D,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E,大兴文字狱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靖难之役P593: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年,朱棣攻人南京,自立为帝,他就是明成祖. 2,八旗制度632-: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过程中,在女真原有氏族组织的基础上,创立了八旗制度.他把女真壮丁编入八旗,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八旗各级长官既管行政,又是军队首领.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社会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3,东林党640: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政治腐败.以顾宪成为首的一批正直的士大夫,在无锡东林书院聚众讲学,议论朝政,抨击宦官集团,被称为\东林党\东林党反对阉党的斗争得到广大社会阶层的同情和支持.魏忠贤大兴冤狱,对东林党进行镇压.崇祯帝时,为东林党平反冤狱.

4,《尼布楚条约》663:雅克萨之战后,1689年在清朝政府作出让步的情况下,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南属中国,以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以东属中国,以西属俄国.这就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都是中国领土.条约还规定,毁雅克萨城,俄人全部迁出;两国商旅凭文票方可往来贸易等.条约签订后,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野心受到遏制,双方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5,《四库全书》705:清朝乾隆年间,政府令纪昀等编辑《四库全书》.全书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收书3 400多种,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意义.620—662

经过:从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前后七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经南海,空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再经印度半岛,到波斯湾,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沿途到过30个国家.船队出发时,满载金银,布帛,瓷器,铁器等,返航时又带回珠宝,珊瑚,香料,象牙等物品.

意义:(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他的远航同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达伽马的远航相比,不仅规模大,而且时间上要早半个多世纪.(2)郑和的远航,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和友谊.它与穷兵黩武和殖民掠夺有着根本的区别.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功绩是辉煌的,但也有消极方面.庞大的船队需要巨额开支,而换回的物品多是供宫廷,贵族消费的奢侈品.

2, 简述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作用.610

明神宗万历初年,张居正进系列改革.政治方面,澄清吏治,裁减冗员;军事方面,任用戚继光镇守蓟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李成梁镇守辽东,加强了北方边防,并与鞑靼俺答汗进行茶马互市,和平相处;经济方面,丈量土地,清查豪强地主的隐田,改革赋役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此外,张居正还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治理黄淮,减少水患.

内容:1581,张居正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将一条鞭法推行于全国.其主要内容是:将原来按户,丁摊派徭役的办法,改为按丁数和田粮摊派,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各种赋,役,杂税合并为一条,一律折银交纳,差役由政府出银雇人充当.一条鞭法是赋没制度的重要改革,它简化征收名目和手续,有利于防止豪强,官吏隐田逃税,并多少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折银制度和\雇役\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由于赋税折银征收,对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的商品化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用:张居正改革,改善了明政府的财政状况,明朝北方边防得到巩固,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由于这次改革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一些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也随之终止.但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

3,简述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前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情况,及其缓慢发展的原因.P618 687

明中后期,在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江南一些地方,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苏州有很多以织绸为业的\机户\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工出卖劳动力,计日领取工资维持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重新得到发展.当时,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部门,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明朝,部门内分工也比以往更细.在苏州,江宁等地还出现不少包买商,他们开设\账房\把织机和原料散发给小机房,织成绸缎,再归\账房\批售,工资由\账房\发给.这种包买商就是早期的资本家. 缓慢发展原因:(1)由于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下,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家经济顽强存在,局限着商品交换市场.(2)封建地租很重,地主和商人剥削来的钱财,往往用来购买土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控制对外贸易,又在国内设立许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还严格控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总之,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4,明末农民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P646

(提示:战争经过可按教材抓住几个重要事件所发生的地点,连点成线:陕北首义(揭开序幕)→进入河南(提出口号)→攻破洛阳(杀死福王)→攻下西安(建大顺政权)→进入北京(推翻明朝).)

明末农民战争的意义可从两个方面分析:(1)与过去的农民战争相比较,明未农民起义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它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打击了地主阶级.特别是起义军明确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农民对土地的强列要求,标志着我国农民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2)在这次农民战争过程中,地主土地所制受到了冲击,部分土地回到农民手里,使明朝后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有所缓

和,这种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为清朝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前景. 5,清朝前期疆域是如何巩固的 654

(1)1673年后,吴三桂等发动\三藩\之乱,康熙帝采用集中力量打击吴三桂,对其他叛乱力量剿抚并施的方针,经过8年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意义:从此,清中央政府实现了对云贵,两广,福建等地区的有效管辖,财政情况也开始逐渐好转.在此基础上,清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2)清朝统一大陆后,台湾郑氏政权的存在妨碍了全国统一事业的实现.1683年,清朝派施琅率领水师在澎湖歼灭郑军精锐,不久郑氏政权投降清朝,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立了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开发台湾,发展了台湾的农业生产;高山族人民和移居汉人相互融合. (3)16,17世纪沙侵入我国黑龙江地区,康熙帝于1685,1686年指挥清军在雅克萨打败沙俄军队.在1689年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意义:中俄两国东段边界确定下来,沙俄的侵略受到遏制,双方的正常贸易也有所发展.

(4)1690—1697年,康熙帝率军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败噶尔丹叛军.1733年,清朝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意义:挫败了噶尔丹分裂势力,清朝控制了漠北地区.

(5)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伊犁将军.意义: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西北边疆得到巩固.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和影响.P578

(1)行政机构方面,明太祖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废行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司法,和军政.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在中央,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撤销中书省和丞相,把相权分给六部,还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影响:丞相的废除意味着皇权的进一步加强.从体制上保证了君主的绝对权威;明成祖时,形成内阁制度,中央和地方的政权完全由皇帝控制.(2)军事机构方面,在中央,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共管兵权,相互牵制.明太祖又创立了卫所制度,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统由中央五军都督府管辖.影响:使兵部,都督府和卫所总兵将官都不能专军权,军权集中在皇帝手里.(3)监察机构方面,明太祖改御史台为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机关.都察院与中央司法机关大理寺,刑部合称\三法司\三法司\不能决断的案件,由皇帝裁决.为了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反抗,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明朝中期又设立\西厂\锦衣卫,东厂,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明朝还有一种叫\廷杖\的刑罚,即皇帝在殿廷杖责官员.影响:使国家司法权集中在皇帝手里,厂卫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4)在科举考试方面,明政府规定只准在四书,五经内命题,应考者不许发挥独立见解,文体为\八股文\影响: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5)赋役制度.为了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保证赋役来源,明太祖清查户口,丈量土地,编制了\黄册\和\鱼鳞图册\黄册是户口清册;

鱼鳞图册是耕地清册.明政府根据黄册和鱼鳞图册,把人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赋役剥削. 2, 试述明清科举制度对教育的影响.589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中央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可得\进士\称号.

(1)明清时期,由于受科举制影响,一般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与科举有直接关系.这些学校往往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一些与科举无关的学科,则不受重视.明中期以后,书院逐渐兴盛,但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书院成为科举的附庸.清代,书院成为官府所办,教学内容全为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直接为科举服务. (2)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整天钻研空洞的八股文,很少有人认真求学问,结果大多数学生知识贫乏,对天下大事和国计民生茫然无知.在这种学风影响下,书坊刻印的应考书籍大量充斥市场,算命,卜卦,祈求神灵的迷信风气在读书人中间广为流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