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表格式)及单元测试题 -

更新时间:2024-02-28 14: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

学 校 年 级

科 目 授课教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学 进 度 ( 2014 – 2015 )学年第( 二)学期( 五 )年级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17 18 19 20 月日至月日 2、24-2、28 3、3 -3、7 3、10-3、14 3、17-3、21 3、24-3、28 3、31 -4、4 4、7-4、11 4、14-4、18 4、21-4、25 4、28-5、2 5、5—5、9 5、12-5、15 5、19-5、23 5、26-5、30 6、2-6、6 6、9-6、13 6、16-6、20 6、23-6、27 6、30-7、4 7、7-7、11 主管领导签阅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 长方体(一) 长方体(一) 长方体(一)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 长方体(二) 长方体(二) 长方体(二)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 百分数 百分数 统计 总复习 节次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学 科 教 学 计 划 学情习惯已有大的转变,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已比以前好多了,保质保分析 量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有很大地改观,但是,大部分同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积极思考,被动学习,学习自觉性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 在第九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小数乘、除法运算以及整数、小本班共有学生 人,其中女生 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教学面,教学多边形面积和一些简单的实际测量方法,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目标 念;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X|k | B| 1 . c |O |m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它们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计算。 4、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5、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并能正确地解答百分数应用题。 7、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能针对具体问题选择使用。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小数四则计算能力;在几何初步认识方课程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要求 教材的重点 1、理解整数与分数乘法的意义,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2、理解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重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x Kb 1. C om 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是重点,探索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 5、了解长方体的几何结构。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整数与分数的乘法的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教材的难点 2、把被除数的分数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被除数的几分之一,也是所求的商。结合具体情境与操作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能够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 4、感受1立方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述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 课程重视学生的智力开发,抓好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课实施设想 堂40分钟的利用,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 1、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熟悉全册教材,掌握教材,达到思想性、系统实现性和重、难点。 教育2、认真备课,写好实用教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X k B 1 . c o m 3、对学生听课提出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4、认真组织好练习,有重点、有目的地安排练习题,既要有一定数量教学效果。 目标的基础题,要有一定综合练习题。 的措施 5、对学生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书写要求工整、清楚,对布置的课外作业勤检查、较对。 6、每学完一小节进行小测,学习完一单元进行考核验收,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查缺补漏,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 评价方法设计 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1、学生自评。 2、小组互评。 3、教师评价。 主管领导签阅 X k B 1 . c o m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 总第 1 课时 分数乘法(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 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一, 复习整数乘法的 通过复习整数乘法意义 学生回忆整数乘法,并回的意义,过渡到分数1. 什么叫整数乘答什么叫整数乘法。 乘法的意义,学习易法?就是求几个相同 于理解。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出示题目,学生 w W w . x K b 1.c o M 进行计算 新| 课 | 标 |第 |一| 网 (1)6+6+6=6×3 二、新授: 1、学生仔细阅读题卡,在交流各自的语言1、出示题卡 理解题意否,列式计算。 地理学的过程中,让 1个图案占一张彩纸2、学生交流各自计算的学生体会分数乘整的1/5,3个图案占这方法。 数的意义与整数乘张彩纸的几分之几? 3、全班进行交流。 法的意义是相同的,2、引导学生用涂一涂1111+1+13即求几个相同加数 + + = = 加法计算,乘法计算三555的和的简便运算。 55种分式来解决问题。 11113×13× = + + = 555553= 5 会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真确进行计算。 分析和解决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三、涂一涂,算一算 (1)2个3/7的和是多少? 学生打开教科书,选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学生审题后,涂一涂,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定义,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寸步体会“分数乘整数,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w W w . X k b 1.c O m33×25 ×2= 77(2)3个5/16的和是7多少? 全班交流 5/16×3=5×3/16 =15/16 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四、练习巩固 1、5个3/8是多少? 上X k B 1 . c o m 2、4个2/17是多少? 3、6个3/25是多少?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分数乘整数 例题: 意义: 法则: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2 课时 分数乘法(一)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2.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3. 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一、复习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X K b 1. C om 二、出示例题 1. 出示3/4×6 教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讲解先约分后计算的格式。 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理解先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 你会填吗? 1/6+1/6+1/6+1/6=1/6× ()w W w . x K b 1.c o M 复习巩固分数乘整3/4+3/4+3/4+3/4+3/4 数的计算方法。 =3/4×() 2/25+2/25+2/25 =2/25×() 在计算分数乘整数时,用 分数的分子( ), 分母( )。 进一步应用分数乘学生先用计算法则进行整数的计算方法,体计算后进行约分。 验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进行计算并比较两新- 课- 标-第 -一-网 种方法那种方法简单。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2. 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 练一练第1题 2. 教师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完成后还可以估一估一个月、一年能滴多少水。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5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整数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学生通过涂一涂,可以得到结果为10/15,再约分得到2/3。学生也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计算,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设计意图 借助图形语言,加深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巩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复习题: 出示例题3/4×6 教学反思:新- 课- 标-第 -一-网 课题 总第 3 课时 分数乘法(二) 课型 新授课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并能教学目标正确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 知。 1、数字信息 学生观察、读题、理解题小红有6个苹果,淘气意,根据题中信息,提高的苹果个数是小红的数字问题。 1/2,笑笑的苹果个数 是小红的1/3。 2、提出问题,并解决。 新| 课 | 标 |第 |一| 网 1、淘气有多少个苹 果? 根据学生回答, 6×1/2=3(个) 板书:6×1/2=3(个) 把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得到6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 (2)笑笑有多少个苹果?板书: 6×1/3=2(个)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 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整数的实际问题 进一步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X|k | B| 1 . c |O |m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利用分数乘整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二、试一试 1、创设“今年几岁”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的情境。 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想图文结合,仔细观察 法。 2、解决问题 打开教科书P5页 (1)小兰今年几岁? 相当于把36平均分成 四份,取其中的1份, 列成算式:36×1/4 (2)小强今年几岁 了?w W w . x K b 1.c o M 方法同上 w W w . x K b 1.c o M 三、巩固练习 回顾通过比较进行独立1、书上练一练第1计算,集体订正独立解题 ,将法则与分数相决,然后交流。 结合。 2、计算 3、利用分数乘整数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1/2=3(个) 把6个苹果当成一个整体,得到6 6×1/3=2(个) 个苹果的1/2是3个苹果。w W w . x K b 1.c o M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4 课时 分类乘法(三) 课型 新授课 1、在操作活动中,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2、探索并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计算方法X| k | B| 1 . c| O |m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从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境引入 向学生介绍很有关的背景知识,来理解题目。 2、出示图 依次取出长方形纸条的1/2,1/2的1/2,再取1/2,并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1/2×1/2=1/4 1/4×1/2=1/8 3、折一折 (1) 引导学生折一折 学生仔细听,教师介绍我从我国古代哲学著国古代著作 作的情境引入,激发然后理解题目的意思 学生探索的欲望。 X| k | B| 1 . c| O |m 让学生初步感受分拿出纸条动手操作 数乘法的意义和计 算方法 然后用算式来表示,可以 四人一组说一说怎样用 算式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借助1、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图形语言,体会分数的纸竖着对折2次,然后乘分数的意义 再横着对折2次,涂也 3/4和1/4。X| k | B| 1 . c| O |m 新- 课- 标-第 -一-网 2、思考:3/4×1/4=?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反馈3/4×1/4=3/16 (3)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二、做一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折一折,想一想,并算出结果 1/3×1/5=2/15 1/4×2/3 3/5×2/9能约分的可以约分 三、巩固练习 1、折一折,涂一涂 1/3×1/4 2/5×1/3 2、计算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3、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3、4题 3、学生尝试总结出分数根据自己对分数乘乘法的计算方法。 法的理解,加深对分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数乘法意义的 1、学生独立思考 再次借助图形语言,2、完成1/3×1/5,体会分数乘分数的5/6×1/3 意义和计算方法 然后交流结果 学生可以折一折,涂一鼓励学生独立解决涂,再计算 问题的能力。新| 课 | 标 | 第 |一| 网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4×8/9 1/2×9/7 3/8×6/7 5/24×6/5 2/9×6/7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1/2×1/2=1/4 3/4×1/4=3/16 计算分数乘法时,“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5 课时 分类乘法(三)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 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 能进行解答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应用题。X| k | B| 1 . c| O |m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一、分数乘法练习 1.算一算: 4/5×1/2= 1/3×5/6= 5/8×2/7= 2/3×4/7= 3/7×2/3= 4/5×1/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每小时织布8/9千米,2/3小时织布多少千米? 二、课后练习 1.练一练第5题 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对本班同学的近视情况进行调查。后自己提出分数乘法的问题进行 知道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方法,并会应用。 会用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完成后说说分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读题后说说这道题要求什么?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8/9×2/3= 运用分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为题。 设计意图 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提高学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教学的意识。 x Kb 1. C om 解答。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练一练第6题。 本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大家一起订正。 3.练一练第7题。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把数学学习由课堂引申到课外。 三、数学故事 指导学生看图 四、布置作业 伴你成长 http://www. xkb1.co m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完成时要注意应用题的解题格式和要求。 看图分析图中出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并能提出有关的问题。并说说为什么?X| k | B| 1 . c| O |m 设计意图 通过本题计算在月球和火星上的体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用故事的形式将分数乘法结合到生活问题中。并能加以解决。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三)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6 课时 练习一(1) 课型 练习课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 1、第一题 意,明确要分别计算牛2、列式计算 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1000×= 的含量。 1511000×= 102、完成练习第二题 2、分析题意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3、列式计算 对本市空气质量加以4、集体订正 分析,从而渗透环保意识。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w W w . x K b 1.c o M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运用乘法中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正确理解题题目要求; 3、反馈 1、学生读题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3、完成练习第3题 4、完成练习 4-7题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说通过计算巩固分数说这些分数计算的意义乘法的意义和计算和计算方法,并能说说你法则。 让计算是怎么做的,根据 是什么? 1、学生仔细读题 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1)这些题目都是分2、分析题目 数乘法在具体中的应3、先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运用。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用 4、全班交流 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鼓励学生说一说所列算式的含义 板书设计: 练习一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法则 练习板书: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7 课时 练习一(2) 课型 新授课练习课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目标2、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完成练习第8题,说一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1、学生观察图文 鼓励学生尝试解决说“七折”、“八折”的2、讨讨“七折”、“八折”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意思,并用分数来表的意思 示。 如:七折:50元 50×7/10=35元 八折20元 20×0、8=16元 或20×8/10=16(元) 3、交流 4、分数表示 5、再进行计算 问题。给予肯定,对质量单位的换算巩固。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大量的练习让学是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完成练习第10题注1、复习单位换算 意:“吨”和“千克”2、读题,理解题意。 的换算。 3、列式计算。 3、完成练习第11题 4、全班交流。 1、 学生先估算 引导学生先算再验证2、 进行精确计算 结算的结果的合理性。 3、 比较方法 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板书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题 总第 8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的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并运用其特点了解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一1.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平面图形,如:长方形、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正方形等,我们还认识许方体。 2.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多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 出示挂图(高楼大厦) 二.探索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1.师:现在我们来研究, 究,长方体和正方体1〉用比一比、剪一剪等各有哪些特点。 方法来观察棱的特点。 2〉根据统计图的要求,我们可以以点、面、棱来测量,找出表格中要填的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内容。 1) 组织学生开展活3〉对内容进行整理,概动。 括。 4〉集体反馈。 2) 教师参与到交流当中。

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运用其特点解决简单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经过认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的乐趣。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听取学生的反馈 1)从面开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1〉学生根据分析自己 总结后发言。 比较、交流、共同完成。 让学生在看、量、剪、比的独立思考过程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组织学生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知识待以积累。 教师小结:长方体、正 方体都有6个面,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 鼓动学生说一说由充分,都给予肯定。 3) 正方体面和长方体六个面相同吗? 4) 棱有什么特点? 5) 顶点有什么特点? 3.整理归纳: 师生共同进行整理、比较、交流共同完成表格。 自己测量的方法,只要理 板书设计: 长方体 顶点 面 形体 个数 个数 形状 大小 长方体 正方体 棱 条数 长度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9 课时 长方体的认识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等特点以及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教学目标法,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清晰地了解。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说一说:教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长师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点? 体。 们的什么? 三组:长、宽、高) 二.练习 练一练第1题 方体、正方体。 2.引导学生讨论:测量长方体、正方体几条棱。 在测量中允许结果出现一定的误差。 练一练第2题 应用“长方体相对的棱 2.提问:棱长分别是它 (在长方体中:棱长分为 方体的长、宽、高,及的认识。 通过练一练第1题主要让学生知道应测量哪几1.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条棱。 练一练第2题,利用长方体相对的棱都相等及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形六个面的面积,培养学生解决 2.进行反馈。 主要要测量的是哪里? 1.学生进行讨论。 2.集体反馈。 2.它们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 正方体的棱长有进一步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纸盒、剪刀、尺子。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请学生拿出自带的长测量。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都相等”特点及长方形面积公式。 师完成板书 多请几名同学来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特别提问:是怎么知道的? 练一练第3题 1.教师知道学生读懂题目要求。 2.让学生根据长方体 3.指导学生 4.交流时主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 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图。 设计意图 问题的能力以及感受长 通过练习,首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长、宽、高,掌握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点,为学习2.学生尝试计算各面的面方形的表面积。 3.独立计算。 4.集体订正。 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在订正的同时,教积。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伏思考:长方体六个面的长、笔。 宽分别是多少? 去找一找。 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1.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2.全班进行交流。 3.注意算法的多样性。 发展学生解题思路,运解决所求棱长之和。 2.自己尝试在8个图形中用长方体棱长的特点,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积/厘米2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0 课时 展开与折叠 课型 新授课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正方教学目标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复习 1.说一说: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相 1 六个面 同 2 12条棱 点 3 8个顶点 不同点:六个面的面积。 二.新授 1.剪一剪: 引导学生通过把1个正2.说一说: 的? 3.将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试试看。 4.比一比。 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图。 展开图。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回顾: 长方体的基本特征 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通过复习巩固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引入认识展开长方体、正方体的折叠。 通过剪一剪等实践活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纸盒。 动,把长方体、正方体观察,得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盒子剪开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自己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 引导学生剪开长方体盒子,观察长方体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进行比较。 正方体展开图是怎样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展开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相同点:有六个面。 同。 5.做一做: 体? 长方体? 条件? 折叠。 形符合要求。 三.练一练。 引导学生:看展开图。 在操作中进行验证。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不同点:六个面的大小不 通过做一做,引导学生体会展开图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思考:与1、2、3号面相对通过折叠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发展学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正方 ① 围成正方体所要的 ② 用手中的材料尝试 ③ 独立想一想哪些图的的是几号面? ④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中的图试一试。 途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 折一折,试一试。 同学间进行交流,利用附页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1 课时 长方体的表面 课型 新授课 1.在操作、观察活动中,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其计教学目标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丰富对现实空间观念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具体情况,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一.引出课题: 1.师:昨天我们用折叠等方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的图形。 它展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分? 图形? 3.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将它们涂上相应的颜色。 4.引导学生观察。 二.引入课题: 师:做这个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1.请同学们先估一估 2.议一议; 3.说一说; ② 学生进行讨论。 ③ 反馈。 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中讨论。 反馈 至少需要用多少纸板? 你认为该用什么方法解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进行观察。 提问: 通过复习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① 长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对使学生将长方体和其展了解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的含义与探索长方体表面的计算方法提供基 教材中让学生将两个图形相对应得部分涂上2.出示长方体纸盒,将应于展开图形中的哪个部开图的位置能够相应,展开后图形的各边与长方础。 如何计算能知道这个纸盒颜色,填上相关的数据。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4.试一试 5.提问:学生讨论:揭示表面积的概念。 6.引导学生结合展开图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同的计算方法; 法,都应给予肯定,关键路。 引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法。 三.试一试 尝试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这个问题。 求什么?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各边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提示一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积的含义后,掌握计算求“要用多少”纸板其实是长、宽、高与展开图的1.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2.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法。让学生在理解表面3.三种不同的面各先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不再积起来。 学生出现的不同的方一组一组地计算。 是让学生解题的基本思出一个面再加起来乘2。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 前、后两面的面积和:

左、右两面的面积和: 上、下两面的面积和: 长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2 课时长方体的表面积 课型 练习课 1.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教学目标2.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 1.出示长方体纸盒, 说一说:怎样知道这个盒子的表面积? 盒子的表面积,是指盒子哪些部分的面积? 二.巩固练习 1.出示长方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说一说,比一比,纠正学生的几种错误算式。比一比哪种方法简单。 归纳: (长×宽+长×高+宽×高)×2 面积 归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及正确的计算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饮料盒。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1.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反馈。 3.学生观察,并找出盒子的表面积。 学生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独立计算长方体的面积 集体反馈。 说一说长×宽是指哪一个宽×高是指哪一个面? 通过提问观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长、宽、高,通过计算,比较,使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出示正方体,计算表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棱长×棱长×6 3.练一练2 ① 出示饮料盒 ② 让学生理解求商标纸的面积,实际就是四个面的面积。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可以多样的。 4.练一练3 让学生结合实际想一想,一个电视机布置要做几个面。 5.练一练4 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求墙壁的面积不用计算,同时还要减去门窗的面积。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长×高是指哪一个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集体反馈 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1.独立解决问题。 2.集体反馈。 学生尝试计算。 设计意图 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长 方 体 的 表 面 积 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表面积: 棱长×棱长×6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3 课时露在外面的面 课型 新授课 1.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求表教学目标面积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一.引出课题 师:今天笑笑遇到了一个难题。 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提问。 出示纸盒: 1.先摆放一个纸盒。 2.再摆放四个纸盒。 注意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提问:如何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 3.你还能怎样观察? 物。 二.试一试 1.引导学生自己摆放方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解决有关求表面积的问题。 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具准备 各种纸盒。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笑笑遇到的难题是什么? 2.学生观察。 3.集体反馈。 面露在外面。 2.求出它的面积。 面?(9) 看每个露在外面的一个纸学生进行计算。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看每个角度能看到几个面。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通过帮助笑笑解决难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角上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独立解决,激发学设计意图 1.学生独立观察,有几个堆放方式的变化,个数再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4.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箱,(没有一个面露在外面)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这里答案是多样的,面的面积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3.找规律 ① 引导学生发现堆放的面数的变化规律。 面的面就增加3个。 体,露在外面的面就增加4个。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再计算一共有几个面在外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试一试,难度逐渐加大,不同的堆放方式,露在外面。 小组合作换一换堆放方式。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露在外面的面是否会有变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化? ① 露在外面的面有多少② 讨论:外面的面的变化③ 推断“6个小正方体有④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果。 的正方体个数与露在外面个? ② 每增加1个,露在外有什么规律? ③ 每增加1个小正方几个面露在外面”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积 统计: 露在外面的面有 个 挂图 每个面的面积 总面积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4 课时练习二 课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适用知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综合运用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 培养学生主动探素的欲望。 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纸盒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积相等的面和长度相等的通过练习动手操作,提棱。 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手设计意图 一、复习 1、找一找 2、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1 2、第2题 这是一道求无盖正方体铁皮盒面积的题,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3、第4题 (1)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取出长方体纸盒,指出面 段。 学生同桌合作 ①量一量长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②计算它的表面积。 ③全班进行交流。 只要计算5个面和面积和第3题与第2题相同。学生可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面,有7个面露在外面。 (2)反馈:露在外面的面数均为7,露在外面的面积没有变化。 4、第5题 (1)先请学生观察图 (2)2个正方体重叠摆放和分开摆放有什么区别?它们的表面积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5、第6题 6、第7题 这道题需要运用长方体棱的特点等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 7、第8题 本题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讨论中完成。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进行堆放,观察3个正方体的堆放方法。 计算三个正方体堆放的表面积。 学生反馈:分开摆放的比叠合的多2个面。 学生分别算一算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反馈。 (1)算出捆扎一盒需要厚长的绳子。 (2)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3)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让学生测量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将活动进行引申,使学生主动测量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通过计算露在外面的面,使学生理解2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露在外面的面与原来的2个正方体相比减少了2个,所以是不相等的。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课题 总第 15 课时三分数除法 倒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在计算、比较、观察中,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数的例数的方法。 一、新课引入 1、出示算式: 2/3×3/2 2×1/2 8/11×11/8 1/10×10 7/9×9/7 7×1/7 2、找一找 二、新棱 1、师:每个算式的积都是上面口算题和自己举倒的乘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1,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积是1的两个数谁是的倒灵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中相颠倒,那么我们称其中敏,谁和谁互为倒数。 积的特点,从而在观察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这两个算式的两上因数的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这数,比如1/2的倒数是2,子,分母这间存在什么关系? 些算式的共同特点。 2的倒数是1/2,这两个数 互为倒数。 思?” 学生分析: 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2、提问:“互为是什么意 学生偿试练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发现倒数的特征,理解倒数的意义。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题卡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1、学生算一算 之处。 3、反馈 学生进行思考,同桌讨论。 1、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算式引入课题。 通过教师点明课题,使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2、找一找算式中有什么相同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小结:倒数是对两上数来说的,它们相互依存的,必须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3、练习: 4、求倒数的方法 (1)观察: (2)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指名口答,怎样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3)想一想:怎样求4/11、 16/9、0、5 0、35的倒数 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师小结 (4)想一想:1的倒数是几?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学生进行讨论 集体反馈 2/3×3/2=1 2×1/2=1 只要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求一个真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求自然的倒数先把自然数看成分母是1的假分数。 设计意图 通过这些活动,来强调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通过练习提问,使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倒数的求法。 板书设计: 2/3×3/2= 2×1/2= 每一个算式的和都是 8/11×11/8= 1/10×10= 两个乘数的分子分母互相颠倒 7/9×9/7= 7×1/7= 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6 课时分数除法(一) 课型 新授课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图:把1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技法: 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 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是2/7。 用算式表示:4/7÷2=2/7 2、提问:如果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彩卡纸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1、学生可以用画图、分数 的意义等方法来解决这个 问题。 2、反馈 学生涂一涂 观察: 学生折叠 涂一涂 找结果 1、学生涂一涂,分一分 2、说一说 3、你认为该怎样算? “开门见山”将两个问题呈现出来,这两个问题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涂一涂、分一分,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一、涂一涂,算一算 1、提问: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小结:根据图,我们把4/7里的4份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 板演: 4/7÷3=4/7×1/3 =4/21 3、议一议: 二、练一练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1、学生独立练习: 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集体反馈 乘法之间的联系 1、学生思考 2、自己考试填一填 3、反馈 设计意图 变换探索的角度,呈现际运算,再一次验证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试一试 3、填一填: ( )×5=1/2 ( )×2=4/5 4×( )=1/4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三组算式,让学生实3、说一说:分数除法和分数师小结: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 4/7÷2 =( )/7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7 课时分数除法(二) 课型 新授课 1、借助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和基本处理 教学目标2、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一、创疫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列出算式: 1、出示图片 师:有4张同样大的饼, (1)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2)每1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3)每1/2张,可分成多少份? 提问:这个除法算式该如何解决? 想一想:我们如何解决分数除以整数的? (4)如果每1/3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我们如何解决,计算整数除分数? 二、分一分,画一画 4÷2=2 学生列出算式: 4÷1=4 学生列算式: 4÷1/2 学生进行观察 反馈: (1)从图中可以看出: 4÷1/2=8 (2)上图还可以表示为: 4×2=8 学生进行回顾,反馈 学生列算式:4÷1/3 并尝试解决 学生列算式:4÷1/4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的意义和基本算理。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长方形纸条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使教学活动能很快进入主题,将原有的整数除法概念与分数除法有机结合起来。 借助除法的意义机图形语言,体会“除以一个数”与“乘这个数的倒数”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1师出示: 有1根2米长的绳子 (1)截成每段1/2米,可以截几段? 算式:2÷ 1/2=( 4 ) (2)截成每段1/3米,可以截几段? (3)截成每段长2/3米,可以截几段? 三、小结: 1、你认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独立解决 学生进行讨论 反馈 1、学生先画一画 2、反馈,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 1、学生观察图 2、说一说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3、列出算式: 2÷1/3=(6) (1)、学生独立列算式 (2)集体反馈 2÷2/3=(3) 设计意图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与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图示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分数除法的意义和算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第 18 课时分数除法(二) 课型 练习课 1、通过对前面问题思考过程: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发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1、口算 集体反馈 7/15×5= 6×5/24 学生独立完成 2/3×7/8 2/5×5/7 1、学生实际运算 5/12÷8 8÷5/12 2、列式计算 2、讨论: 把8/15平均分成4份,每你发现了什么? 3、反馈:除以一个整数,等份是多少? 于乘这个整的倒数。 二、练一戏剧 1、填一填,想一想 1、学生独立完成 1÷4= 1×1/4= 2、反馈 1÷1/4( )1×1/4 说一说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10÷5= 的联系 一、复习 10×1/5= 2、试一试 8/9÷6 =8/9×( )/(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 发现问题中蕴涵的规律 教具准备 题卡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通过计算复习,巩固所学分数除法知识变更探索的角度,呈现三组运算,再次验证分除以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设计意图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o4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