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更新时间:2023-08-30 14:5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物

第九章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

生物

主要内容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DNA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第三节 DNA水平上的调控 水平上的调控 第四节 转录水平上的调控

生物

第一节 概述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 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不同层次

生物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调控环节更多 调控环节更多 环节同原核一样,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但无转录翻译偶连 同原核一样 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但无转录翻译偶连 且 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 但无转录翻译偶连,且 转录翻译后有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

转录与染色质的结构变化有关间期核染色质: 间期核染色质 组蛋白能非特异性的阻遏转录. 组蛋白能非特异性的阻遏转录 非组蛋白 短期调节(short- term regulation ): 转录活跃区DNaseⅠ高敏位点 转录活跃区 对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细胞的及组织的生理条 Ⅰ 件的改变作出反应,刺激因子是激素和生长因子。 件的改变作出反应,刺激因子是激素和生长因子。 DNA甲基化 甲基化 长期调节(long-term regulatiion): 以正性调控为主 是受到内在程序化的控制, 是受到内在程序化的控制,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真核启动子对RNA聚合酶亲和力低 需要多种激活蛋白的协 聚合酶亲和力低,需要多种激活蛋白的协 真核启动子对 关系不大。 聚合酶亲和力低 关系不大。 同作用.转录调控蛋白有激活 阻遏或二者兼有,但以激活为主 转录调控蛋白有激活,阻遏或二者兼有 同作用 转录调控蛋白有激活 阻遏或二者兼有 但以激活为主

具有时相调控适应环境的瞬时调空是可逆的,而发育控制调控是不可逆的 适应环境的瞬时调空是可逆的 而发育控制调控是不可逆的, 而发育控制调控是不可逆的 决定细胞生长,分化 分化,发育的全过程 决定细胞生长 分化 发育的全过程

生物

生物

☆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DNA水平 基因数量, DNA水平:基因数量,结构 水平: 转录水平: 转录水平: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后水平:mRNA的加工成熟 转录后水平:mRNA的加工成熟 翻译水平:起始复合物及mRNA稳定性 翻译水平:起始复合物及mRNA稳定性 翻译后水平: 翻译后水平:蛋白质加工修饰

生物

原核生物操纵元调控

真核生物多样化调控, 多样化调控,更为复杂

基因组小,大肠杆菌: 基因组小,大肠杆菌:总长 基因组大,人类基因组全长3× 基因组大,人类基因组全长 ×109 bp, , 4.6×106bp, 编码 编码4288个基 × 个基 编码10万个基因 万个基因, 编码 万个基因,其余为重复序列 每个基因约1100bp 因, 每个基因约 基因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 基因分布在同一染色体上, 操纵元控制 适应外界环境, 适应外界环境,操纵

元调控 表达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大部 分为转录水平调控 DNA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染色质的 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 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 变化调控基因表达; 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基因分布在不同的 染色体上, 染色体上,存在不同染色体间基因的调 控问题 基因差别表达是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核心 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不同, 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不同,从 DNA到蛋白质的各层次上都有调控,但 到蛋白质的各层次上都有调控, 到蛋白质的各层次上都有调控 多数为转录水平调控

生物

☆ 染色质的结构 ☆ 异染色质化

第二节 DNA染色 染色 体水平的调控

☆活性染色质对DNase 的敏 活性染色质对 感性 ☆组蛋白对基因活性的影响 ☆ 非组蛋白 ☆ 核基质与基因活化 ☆ 基因的丢失 ☆ 基因的扩增 ☆ 染色体基因的重排

生物

☆染色质的结构: 染色质的结构:成分: DNA和蛋白质 形态: 细丝状

拓展 染色体与DNA的关系: 通常一条染色体上有 一个DNA分子

特点: 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质与染色体 的关系:

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染色质 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 解开螺旋 变成细长丝状 染色体 分裂期) (分裂期) 高度螺旋化 缩短变粗

生物

间期(染色质)

中期(染色体)

生物

核仁 染色质 核液

核孔 粗面内质网

生物

生物

☆ 异染色质化异染色质是包装成20-30nm,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异染色质是包装成 组成性异染色质( 组成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re heterochromatin)是 ) 指在各种细胞中, 指在各种细胞中,在整个细胞周期内都处于凝聚状态的染 色质,如着丝粒,端粒,核仁形成区等。 色质,如着丝粒,端粒,核仁形成区等。 功能性异染色质(facultatire heterochromatin)指在 功能性异染色质( ) 某些特定的细胞中, 某些特定的细胞中,或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和生理条件下凝 由常染色质变成异染色质, 聚,由常染色质变成异染色质,这本身也是真核生物的一 种表达调控的途经。 种表达调控的途经。 如水蜡虫( )(2n=10)在体细胞 如水蜡虫(Pseudococcus nipae)( )( ) 里来自父本的5条染色体依次被异染色质化 条染色体依次被异染色质化, 里来自父本的 条染色体依次被异染色质化,在精子形成时 丢失,只保留来自母本的5条染色体 条染色体。 丢失,只保留来自母本的 条染色体。

生物

在正常女性的细胞核中有一团高度凝聚的染色质

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某些调节物质也能使两条 染 在哺乳动物中,细胞质某些调节物质也能使两条X染 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只有一条X

染色体具有活性 染色体具有活性, 色体中的一条异染色质化。只有一条 染色体具有活性, 这些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X染色体的数量不同 染色体的数量不同, 这些使得雌、雄动物之间虽 染色体的数量不同,但X染 染 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 色体上基因产物的剂量是平衡的

生物

☆ 活性染色质对 活性染色质对DNase Ⅰ的敏感性当一个基因处于转录活性状态时, 当一个基因处于转录活性状态时,含有这个基 因的染色质区域对DNaseⅠ降解的敏感性要比无转 Ⅰ 因的染色质区域对 录活性区域高得多。这是由于此区域染色质的 录活性区域高得多。这是由于此区域染色质的DNA 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DNaseⅠ易于接触到 蛋白质结构变得松散, Ⅰ易于接触到DNA。 。 超敏感位点( ) 超敏感位点(HS)

生物

基因活性区域对DNAase Ⅰ的敏感性有细胞组织特异 基因活性区域对 性,只有在活跃表达的细胞中,基因才具有这种敏感性。 只有在活跃表达的细胞中,基因才具有这种敏感性。 在染色质中的基因DNA对DNAase Ⅰ敏感性只能说明 对 在染色质中的基因 该基因具有被转录的潜在能力,并非一定就能转录。 该基因具有被转录的潜在能力,并非一定就能转录。 染色质上对DNAase Ⅰ敏感的区域有一定界限, 敏感的区域有一定界限, 染色质上对 在同一个基因内,各个区段对 在同一个基因内,各个区段对DNAase Ⅰ敏感程度也 不同组蛋白的乙酰化能使染色质对DNAase Ⅰ的敏感性 不同组蛋白的乙酰化能使染色质对 显著增强。 显著增强。

生物

☆ 组蛋白对基因活性的影响核小体组蛋白八聚体的N端都暴露在核小体外, 核小体组蛋白八聚体的 端都暴露在核小体外, 端都暴露在核小体外 某些特殊氨基酸的残基可能发生乙酰基化、甲基化、 某些特殊氨基酸的残基可能发生乙酰基化、甲基化、 磷酸化或核糖基化等修饰,结果一是改变染色质结 磷酸化或核糖基化等修饰,结果一是改变染色质结 一是 构,直接影响基因转录;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 直接影响基因转录;二是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 核小体表面发生改变 易于调控蛋白与染色质接触。 易于调控蛋白与染色质接触。

生物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acetylation) 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乙酰化作用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完成。 乙酰化作用由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催化完成。 组蛋白H3和 是修饰的主要位点 是修饰的主要位点。 组蛋白 和H4是修饰的主要位点。 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能导致组蛋白正电荷减少, 组蛋白的乙酰化作用能导致组蛋白正电荷减少, 削弱与DNA结合的能力,引起核小体的解聚,从而使 结合的能力, 削弱与 结合

的能力 引起核小体的解聚, 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顺利结合到 聚合酶顺利结合到DNA上。 转录因子和 聚合酶顺利结合到 上 阻止核小体装配,使染色质处于比较松弛状态。 阻止核小体装配,使染色质处于比较松弛状态。

组蛋白乙酰化是活性染色质的标志之一

生物

辅激活子通过组蛋白乙酰基化在转录调控中作用的模型转录因子(如糖皮质激素受体, 结合并捕获辅激活子( 转录因子(如糖皮质激素受体,GR)与DNA结合并捕获辅激活子(CBP); ) 结合并捕获辅激活子 ); CBP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 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 具有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 表示一段阻遏状态的染色体区域, 表示一段阻遏状态的染色体区域,其 DNA与去乙酰基组蛋白结合; 与去乙酰基组蛋白结合; 与去乙酰基组蛋白结合 糖皮质激素受体( ) 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糖皮质激素 应答元件(GRE)结合,辅激活物CBP 应答元件( )结合,辅激活物 结合, 同GR结合,处于 结合 处于TATA盒的上游和下游 盒的上游和下游 的核心组蛋白被乙酰基化; 的核心组蛋白被乙酰基化; 被乙酰基化的组蛋白与DNA分离; 分离; 被乙酰基化的组蛋白与 分离 TFIID与DNA的开放区结合。 的开放区结合。 与 的开放区结合 TAFII250是TFIID的一个亚基,具有组 的一个亚基, 是 的一个亚基 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同时, 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同时,CBP和 和 TAFII250又解离相邻的核小体,以便容 又解离相邻的核小体, 又解离相邻的核小体 许转录起始; 许转录起始; 在启动子区剩下的核小体也被乙酰基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化,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转录开 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nt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