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堂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

更新时间:2024-06-14 19: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为第三章最后一节,在全章其地位应为一章的总结和深化。因此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了对旧知识的复习,在原有知识的复习中进入新知识的理解和总结,在各个环节的设计上都体现了旧知识的内容,既体现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又通过复习总结归纳新知识;其次本章内容包括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理解,教学中力求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的地理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在教学手段上着力体现形象化,生动化,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强调了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辅助教学。 【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理论性强,涉及的概念和原理较多,因此把概念和原理更多的融入到案例中的应用上,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提高其学习兴趣,例如整体性的表现上利用的就是两个常见的案例,一个是西北内陆与云南地理环境的对比,一个是热带雨林的问题,板书的设计上用语也尽量生动,让学生以易于接受;再学习三个地域差异的规律上,利用表格让学生自己完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灵活的教学。 再学习新的概念和原理中,力求从旧知识中获取,符合学生建立新知识的心理特征,例如整体性的概念,让学生在回忆各要素联系中掌握,陆地自然带的概念从复习气候分布中获取分布的规律。 总之,努力把学习内容的抽象和枯燥,化为形象和生动,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灵活的处理教学内容,把知识与学生生活贴近。 【学情分析】

从课文知识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知识储备,只要把原有知识调动出来,掌握知识不难,在导入中一定要做好旧知识的导出环节。依据学生学习水平,确定如下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2.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及三大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主要为学生运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规律分析地理环境中的实际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概念,掌握不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同时复习旧知识。 (2)记住主要的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及名称,同时复习气候分布的旧知识。 (3)理解掌握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的原理来判读说明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运用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利用景观分布图及分布模式图,说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培养学生利用表格归纳的能力。 3.德育目标:

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分析地理现象的品质。 【教学策略】

1.以旧知识为铺垫学习新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各环节的知识巩固,强调课堂的学习效率;

3.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归纳,思考,避免包讲包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案】

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导入】展示地理环境的几大要素———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关系示意图。

大气思考:各要素之间具有什么关系?试着举例说明。

(针对学生适当提醒,综合归纳,复习旧

水土壤生物(植被)知识,引入新的知识。由于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和复习,可以把大气,水文,生物,岩石,土壤五大要素的联系实

地貌 图一 例回顾,加深对知识点的复习,更重要的是把整体性的概念运用于实际当中) 【承接】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各要素比概念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渗透,联

系的,因此了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展示】西北地区的图片,描述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提示:气候,水文,生物,土壤和其他) 1.(学生可以根据图片内容简要回答。关键词:降水少,植被少,河流少,土壤贫瘠等) 2.总结出干旱特征

【展示观察】西北地区各要素关系结构图。(见下图二)

流水作用弱,少流水地貌(地貌)地表水缺乏,多内流河湖(水文)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气候)深居内陆,距海远(位置)温差大(气候)风力作用强,多风成地貌(地貌)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干旱

1.分析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2.各要素与干旱特征有什么关系?

3.结论:整体性的表现之一:景观力求保持一致。 4.延伸知识:展示云南自然环境特征结构图(见下图三),各要素与什么特征力求表现一致?(湿润)

5.云南的自然环境特点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差异是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回答)

【总结】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在景观上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过渡】不仅如此,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

气候变化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水系发育河流众多土质黏重,酸性红壤宜林地表侵蚀强烈,崎岖不平,多岩溶地貌

图三

整个

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展示观察】观察下图三, 1. 思考,下列变化如何发生的? 2. 图中涉及到哪些要素?

3. 在整个环境中是哪个要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总结】这也表现了环境中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某一要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动全身。

图三 素的发而

水土流失加剧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过渡】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的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既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观察】假设我们现在沿着海南岛—昆明—哈尔滨这条线路旅游,我们穿的衣服会怎样变化?(生答:由少变多)我们在夏季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发现水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答:回顾3.6生物讲过的从沿海到内陆,植物分布从森林-草原-荒漠) 这些都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过渡】决定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气候,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气候不同,导致热量水分的不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从而形成了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1.展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示意图(回忆气候类型),指导学生认识自然带分布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认识自然带名称。

2.主要对比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教师应该强调三点:

90?极地冰原极地苔原90?60?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温带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60?西40?岸赤道30?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东34?岸20?图四 第一点:亚热带:大陆东岸云南为亚热带长绿阔叶林,大陆西岸为亚热带长绿硬叶林,分析原因主要是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第二点: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自然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三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有三种自然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分别从森林过渡到草原带和荒漠带,分布于北美和亚欧大陆北纬60度附近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展示观察】展示各自然带的植被景观图。 (一)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

【展示下面表格一】自读教材归纳,填入表格(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 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从赤道到两极 从沿海到内陆 从山麓到山顶 表格一 附:答案 地带性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形成基础 分布规律 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纬度(南北)更替 沿经线(东西)延伸,沿经度(南北)更替 沿山地垂直更替 形成基础 分布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 纬度(太阳辐射)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海陆分布 从山麓到山顶 地形

水分 水热状况 1.回忆旧知识,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什么?(生答)那么全球热量的分布怎样? 2.展示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景观,其形成的因素和基础是什么? 4.观察下面简图五,归纳其分布的规律。

(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水分

图五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my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