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艺术
更新时间:2023-11-10 07: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艺术
作者:高峰 单位:孙园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8751019122
当前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便是和教师交流的双边乃至多边的。因此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要融为一体。
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为学生创造解决疑难的条件,指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水平上不断地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应该是在同一路上协调进行的双边活动,它们是统一的整体。
为了顺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教师必须考虑问题提出后学生将怎样回答,教师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发言。有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将问题做必要的调整,或变换提高方式,或把问题浅化。有些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对其做言简意赅的回答后的评价,不准确的要积极引导,不足的要点拨、拔高,正确的要充分肯定,必要的可重复强调。引导他们凭借感知材料对问题进行分析,解除他们的畏惧心理,使教师的问和学生的答成为在一条思路上和谐进行的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给予自信,积极表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可就有一些学生就是不肯动脑思考,不愿意回答或不敢看老师或黑板,惟恐老师叫到他。有的怕回答错了,遭到老师和同学的耻笑,有的同学勉强被老师叫起来,要么回答的声音低低的,含糊其词。碰到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予自信,让学生知道,你们一定行。可以对他们说:“老师相信,同学们肯定能回答出这个问题。”“谁举手,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鼓励他把自己的见解大胆大声地说出来。抛掉怕被人耻笑的心理,树立自信,对于回答得不完整的,可鼓励其他的学生给予补充、纠正。
二、教师对学生回答时的态度。
1、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表示注意的态度。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注意倾听,要以和悦的态度去接受,然后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若不注意学生的答语,学生就会敷衍塞责了。
2、教师要鼓励学生作完全而正确的回答。有些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愿多加思考,脱口而出,教师应当指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回答问题,并且鼓励他们详细回答。学生的回答若很完全,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赞许。
3、教师不必重述学生的答语。教师若常常复述学生的答语,以后学生回答的时候,其他学生就不肯注意倾听。教师若不复述学生的答语,并且鼓励学生向全班学生说话,全班学生就一定会更注意倾听某个学生的答语。
4、学生回答之后让全班学生来评价,补充。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不要即刻说出对与不对,而应当让全班学生来评价,来纠正,来补充。最后才由教师加以必要的补充。
5、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教师能不对学生进行批评或嘲笑。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宜精心指导其回答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实在回答不出,再另请其他同学回答,免得让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三、正确处理反馈信息。
1、及时性提问要及时评价,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提问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价,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感等等。如果提问结束后不作评价,学生答对了受不到鼓励,答错了也不知错在何处,就会使提问流于形式。因此,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可以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指出不足,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但以评价用语要加以选择,一定要适当,切不随意奉送廉价的赞扬。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双向交流。课堂提问不应是单项交流,即只准老师问学生,而是双向乃至多项交流,还包括学生问老师、学生问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勇于向老师质疑问难,表明课堂气氛的和谐,师生感情的融洽,教学作风的民主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达。教师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信息双向乃至多向交流的学习环境,就能促使学生经常冲破习惯势力的轨道。爆发出智慧的火花。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敢于质疑,而不是在教师面前唯唯诺诺,不敢说半个“不”字,而教师对学生的质疑则应表示欢迎。
教师还应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期间教师的态度如何对学生解答问题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如果教师微笑地期待他回答,他可能镇定自若,发挥良好;如果教师不耐烦地或是严肃地看着他,他可能心慌意乱,答非所问。因此,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力求做到:提出问题后,教师的态度要和蔼亲切,用热情信任的目光期待学生的问答,努力创设一种“人人爱动脑筋,个个乐于回答”的气氛。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投以鼓励的目光和期待,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即使学生答非所问,教师也要因势利导。对有创见的学生要及时表扬。
2、准确性。
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思维过程,对于教师的提问就有不同的反馈信息,正确而迅速地找出“病症所在”,学生才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准确信息找到正确的答案。
提问的技能包括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夸大其词;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十分正确时,教师也不要急于指出学生答案的缺点,做出最后的结论,这样会使教师脱离学生,也有碍于学生积极回答,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指出其答案中有价值和可接受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问题并进一步追问学生,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应再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能让学生因为一次答错,以后就永远不敢举手了。
3、启发性。
教师发现学生回答不正确时不能操之过急,评价时应分析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耐心启发学生寻找答案,逐步养成学生思维的习惯。
4、艺术性
即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处于困窘状态时,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清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和回答不出时的窘迫感,回答错时忐忑不安的心情。
四、课堂提问中的延迟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奥斯本曾在智力方法中提出了这么一个原则: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对设想作出评论,以便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和谐的氛围中畅所
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得出尽可能完美的结论。这就是延迟评价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利用延迟性评价这一原则。实践证明:教师轻易表态或过早评价往往会压抑思维的展开,导致学生思维的“终止”。任何思维都有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特别是新颖、独特的回答,都要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一些有经验的都是往往就能很有耐心地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学生的答问,表现得很沉着,从不轻易表态,过早地作出评价,而是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毫无拘束地、毫无顾虑地、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
课堂提问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提问是调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进行思维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每个教师都要学会提问,让学生不把回答教师问题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而把它当成快乐。
正在阅读: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艺术11-10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文档04-11
2012中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精品教案 四-不等式(组)及其应用精品教案12-22
纳税筹划题目.05-30
浅析建筑墙体节能工程质量监督11-11
手持GPS三参数计算及各地坐标转换经验参数 - 图文03-05
基因工程习题及答案04-21
观看警示教育片迷途知返心得体会范文三篇04-03
新来的老师自我介绍02-24
约翰福音小组查经系列2511-0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引导
- 回答
- 艺术
- 学生
- 问题
- 包装结构设计
-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简支粱桥施工
- 经典等差数列性质练习题(含答案)
- 2016年江西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四)(解析版)
- 2008年綦江县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要求
- 大型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视频监控典型配置方案V1.0
- 实施五大统筹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 13年春护理心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 泉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生物试卷
-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北师大版B卷 附答案
- 大学生如何弘扬井冈山精神23
- 2017年大沥镇信息学竞赛试题(五、六年级组)
- 20160528福建事业单位528联考真题 - 图文
- 分享式教学之我见(陈建)
- 丽水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若干意见(1) - 图文
- 第二章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理论 习题
- 当前全球主要力量“博弈均势”之概述:昊天经纬
- 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调研报告
- 高一最新地理教案-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精品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