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 教研教学工作计划总结

更新时间:2024-01-08 16: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沙岭学校北郑分校关于实施小班化教育研究指导意见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

第一条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青田县“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我县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教育教学,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第二条 探索农村学校自然“小班化”的教育教学规律,寻求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条 以学生为本,既重视学生的全面、全员发展,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既重视教育教学总体目标,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实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四条 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推进农村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应少强调客观因素,多寻求主观突破;少强调不利因素,多寻找潜在优势。努力做到扬长避短,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效益。

第五条 班级平均学生数在25人以下的农村学校均为实施对象。

第三部分 主要措施

第六条 校园布置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营造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继续开展“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等建设。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要全面向学生开放,如图书室、计算机房、体育器材等,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的效能。

第七条 教室布置要体现小班化的特色。讲台摆放以方便师生交流为原则,学生座位安排灵活多变,根据教学需要排成马鞍型、圆桌型或小组型等,便于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教室闲置的地方不得堆放杂物,要设置图书角、科技角、学生作品展示角等。让教室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第八条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发展规划,制订班级规范,逐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目标。要创设多种班级管理岗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参与班级管理工作。要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如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等。

第九条 教师的任课安排要体现小班化教学的特点,提倡多学科包班或同学科相对集中。任课教师要全面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并做好记录。其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教育情况、性格特征和学业发展水平等。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好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第十条 教师的备课要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的预设要时刻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达标要求,不仅要预设师生的双边活动,还要预设层次化教学。教案形式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可灵活多样,但在同一教学环节中应同时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个别指导”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交替安排,让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第十一条 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一个孩子,每节课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发言或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要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课堂上讲授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留给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或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努力实现学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第十二条 作业设计要精炼实用,针对性强,避免过量的机械重复。要设计弹性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水平、能力和速度,选择不同要求的作业。作业提倡当堂面批(作文除外),采用“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分析学生作业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辅导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第十三条 教师要重视个别辅导。优生由教师直接辅导,中等生以教师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学困生采用教师辅导、小组辅导与结对帮扶等形式灵活运用。教师要特别关注“两头”,优生可增加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或实践,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要求,增强其学习自信心。

第十四条 创设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让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能在校级大型活动中获得一次以上自我展示的机会。要突出活动的育人功能,精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充分挖掘升旗仪式、读书节、艺术节等传统活动的价值,使之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才能的良好载体。 第十五条 推行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建立项目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要每日开展以激励为重点的竞赛性评价,每周开展以夸优点为重点的反思性评价,每月开展以树立榜样为重点的表彰性评价。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体发展档案,进行多维度“综合素质”评价,在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绩。

第四部分 保障制度

第十六条 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县教育局成立“农村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研室内,负责实施农村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片教育辅导中心和相关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做好规划、协调和实施等工作。

第十七条 农村小班化的学校学生数少,办公经费相对短缺,县教育局将在经费上予以适当的倾斜。

第十八条 加强农村小班化学校教师的培训。县教育局将聘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导,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同时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各校要根据实际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培养一支适应农村小班化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第十九条 学校要切实加强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研究,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校际间要经常开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县教研室将定期对农村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对学校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第二十条 县教育局每年将对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教育督导考核成绩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将予以表彰。

沙岭学校北郑分校课题《中学校小班化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一、 课题提出意义与研究价值

1、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要。21世纪的教育必须以培养现代人的个性――即具有独立个性和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实施“小班化教育”就是使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个性充分发展的小班化或个别化教学转化,为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2、实施“小班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小班化教育” 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发展,为每一位学生平等、充分的使用显性教育资源和享受隐性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3、实施“小班化教育”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必然。大连基础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是数量扩张,满足需求阶段;二是追求内涵式发展,提升质量阶段;三是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阶段。第一阶段在08年已完成,现在正处于第二阶段,预计到12年实现。随着我区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

2008年,我区已有4所中小学校率先进行了试点研究小班化教育,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2008年(?),西岗区政府将“小班化教育研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2月,西岗区教育局成立了“小班化研究推进中心”,并给予政策、经费的大力支持,研究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区域教育的一项重点工程。 二、 课题研究理论支撑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的,那种涉及学习者全身心的自动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本”,就是要真正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自信激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实施深度的人文关怀,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建立亲如家人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建构小班化的优质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无法由他人取代的。学习者要有较具体的经验,要经历探究的过程,要有机会让学习者运用新建构的知识,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3、群体动力理论。约翰逊兄弟的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可以通过合作性的目标结构、学习任务分工、学习资源共享、角色分配与轮换、责任到人与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研究的目标 (一)概念界定

小班是指较少班额数下的教学班,是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班额数有不同的界说,按当代发达国家小班教育的班级学额配置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班级学额数以25人左右为宜。

小班化教育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通过控制班级人数,使得教育教学在空间加大、密度加强、节奏加快的条件下,采用适合小班教育内容、途径、方法与技术等,运用一定的教育价值论为支撑,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在这个动态的转化过程中,实践教师个性的“教”,学生个性的“学”,形成教与学的和谐统一,突显小班化课堂教学的优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教育过程细节,实现区域均衡教育、特色教育、精品教育。

(二) 课题研究目标 1、科研目标

本课题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小班化教育,探究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阐释小班化教育中的发展地位、作用,形成小班化管理策略和评价机制;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组织形式以及课堂教学评价的规律等,形成区域小班化教育特色。 2、工作目标

努力实现区域学校的“三提升、三促进”,学生的“ 三具有、三掌握”,教师的“三学会、三达成”的研究结果。

学校的发展目标 ———加强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的研究,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建设小班化教育评价的研究,培养一批擅长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名师,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充分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努力实现学校的“三提升、三促进”: ①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②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③提升教育科研品质,促进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教师队伍。 学生的发展目标 ——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根本的转变,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实现学生快乐的学、自主的学、个性的学,努力实现“三具有、三掌握”:①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法;②具有合作学习的能力,掌握合作技巧;③具有自我展示能力,掌握评价方法。

教师的发展目标 ——研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变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力求使教师做到“三学会、三达成”: ①学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达成师生关系和谐化;②学会小班化教案学案与个案的研究,达成课堂教学精细化;③学会小班化教育评价的研究,达成教育评价多元化。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小班化教育是将以学生为本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探究教师个性化的“教”,研究学生个性化的“学”, 努力实现“教”与“学”和谐统一。构建小班化精品课堂, 在小班化教学模式设计中追求教学目标个性化、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组织多元化、教学策略最优化;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终生发展能力,指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拟创新点

纵观各方面的情报,初步形成我们的观点:小班化教育的活力来源于教师教育观念的变更,来源于学生自主意识被唤醒。基于基础教育在今后几年间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区域实现优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本项研究的成果对于国内同类型城市具有指导意义。

本课题研究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其共同联系是“小班化”的特点,其区别是:在理念中突出: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质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层面教育过程细节;在教学研究实践中创生小班化精品课堂教学模式,以上两个方面是本课题研究创新之处。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研究的任务、研究子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构建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实施平台的四大模块,即:管理模块、教学模块、文化建设模块、评价模块。其中,教学模块是重点研究项目。

1、管理模块 —— 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建立小班化校本研究制度、小班化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探索一条科学可借鉴的管理策略和评价机制。

2、教学模块 —— 重点研究小班化精品课堂,主要体现在:“精致设计——精心组织——精细管理”三个环节,构建融合新理念、新行为、新变化的精品小班化课堂,具体分成三个层面:

(1)探究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个性的教

研究中突出“精致”,对小班化的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课型进行精细化设计,探索多元小班化教学模式,设计小班化精致教案、学案,建设各学科教学优质资源库。第一,能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倡导创造性、适切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能个性化的解读“自己”----倡导教师发挥个体优势,打造个性课堂。彻底将“教师怎样教”的固有观念转变为以“学生怎样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而达到以教师个性的教实现学生个性的学。

(2)探究小班化学案与个案的设计,实现学生个性的学

研究中突出“精心”,对学生个性学法的技巧、策略和手段进行精心深入地探究,量身定做个案和学案,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

习中完成知识的建构,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做自主学习的主人;第二、教师要努力创设自主的、合作的、人文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建构,实现个性化的学习和个性化的表达。

3、文化建设模块——研究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以“关注师生生命质量,绽放师生个性光彩”为取向,构建四大绿色教育生态环境:绿色的校园环境文化、绿色的师生情意文化、绿色的班级多元文化、绿色的家校融和文化,实现教育生态活动共同体的和谐发展。

4、评价模块——评价改革是小班化教育教学研究的难点,构建小班化评价体系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研究小班化教育评价模块,促进教师主动钻研,实践个性高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建立《小班化教育生态评价内容与标准》、《小班化教育学科评价内容与标准》、《小班化教师自我评价内容与标准》等,形成小班化教育评价体系,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

(二)研究子课题的设计

1、小班化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 2、小班化精品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3、小班化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 4、小班化教育评价的研究

六、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课题研究依据“实践-认识-提升-再实践-再认识-再提升”的研究思路,遵循实践与理论结合、工作与研究结合、专家与群众结合、一般与重点结合的原则,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认真提炼西岗区本土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形成西岗区本土化的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思想,以此引领本区域小班化教育发展,做到人人在工作之中、人人在研究之中,从而赢得工作与研究的双丰收,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提升。 课题组采用管理指导层、工作运筹层和操作执行层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区教育局整合教育行政管理资源,基础教育科、小班化研究推进中心等按其管理职能参与上述各层次的研究与实施。遴选部分重点学校进入课题研究核心层,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是区域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最小单位是以各校各班或个体为对象,是一种基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范式,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借鉴评价系统”技术进行T分数检测 , 分析学生的个别差异,经过跟踪实践研究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对各学科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发现在教

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更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

3、教育实验法:选择实验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发展、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适用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

5、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等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小班化精品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组织形式、师生关系和学习评价等。 6、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约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题研讨,探索符合小班化教育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7、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沙岭学校北郑分校小班化研究过程材料

一、设计方案,确定思路

1、研究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2、研究形式:课例研究、案例分析

3、研究过程:第一阶段(3月—4月)准备阶段和初步实验阶段:制定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方案,制订系统的操作流程,确定实验计划。上网、上图书室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小班化教育理念、教育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第二阶段(4月—11月)实验进行与实施攻坚阶段: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展与课题有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参加片级校本研修主题研讨活动。及时做好研究过程中的中期小结。第三阶段(12月—2010年1月)总结经验阶段:搜集实验阶段的有关材料。深入开展课题相关研究内容的教研活动。准备参加县级校本研修主题研讨活动。总结课题实验成果。 二、倡导学习,营造氛围

我校结合教师校本研修的要求,提倡教师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我们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每周教研组利用学习时间,组织开展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校本研修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实行“导师制”,要求大家互相听课,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2)校外:走出去请进来。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二是学校邀请了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三

是分享兄弟学校的优质资源,组织教师去西门小学听取关于小班化教育的专题讲座、去港西小学听取《让每位教师走向成功》的专家报告。不仅如此,根据教学需要,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大组长的示范、辐射作用,开展业务指导讲座,先后组织了《如何进行课例研究》、《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育小组合作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等讲座,对如何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从丰富小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小组活动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质量;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学生良好合作习惯的指导从“倾听”、“表达”、“支持”与“扩充”、“求助”与“帮助”、“建议”与“接纳”习惯的养成指导方面,用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起到了校内引领作用。 三、教研模式,“前移后续”

前移:各学科组内先进行理论学习,解读教材和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方案。中合:教研组内老师一起观摩课堂。听课老师填好反思重建表,内容为“三个一”(一个优点、一个问题、一个重建意见)。后续:再回到各学科组内进行反思重建,其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案例剖析。学科组活动重在组内老师个人智慧的碰撞,呈现参差多态的课堂教学;重在教研组内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呈现逐步改进的课堂教学。在青年教师上课前,在集体备课中先进行组内的教学目标设定指导,再根据教学重难点共同进行课堂学习中充分、具体的预设,在如何规范课堂行为上下功夫,努力使年轻教师不但具有上好基本课的意识,更具有一定的方法和能力。活动中涌现出不少扎实高效的好课、精课,足见通过课前的教研引导前移,通过教师精心准备、认真的钻研,集体梳理的课堂层次更加清晰,教师驾驭课堂的可操作性更为有效。再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年轻教师的课后反思深刻了,教研组能更有针对性地出现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广大教师对于如何上好规范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了讲究方法,也会竭尽全力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卓有成效地进行跟进式教学。 四、聚焦课堂,提升质量

我们结合小班化教育主题研修活动,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建设,除了抓教研组常规工作外,重点抓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 1、师徒结队,共同提高

我校的英语教研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年青队伍,新教师的到来,为我们英语组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让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尽早走向成熟,英语组采取“师徒结对”,把教研、科研、校本研修有机的整合起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素养。他们的做法是:一是合作开发与设计,围绕主题——小班化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选择教材,然后由新教师自己独立设计教案。再由骨干教师一起对教学设计作修改与完善。二是初步尝试,新教师尝试课堂实践。组织他们围绕主题互相研讨,找出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执教老师谈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骨干教

师对新年教师的课及“自评”作点评。三是再度重构设计实践,执教师与其他教师一起修改教学方案,放在第二个班级上重建课,再度围绕主题互相研讨,执教老师自评,骨干教师点评。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的积极作用,精心指导青年教师,使其在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提高。 2、课题引领,多元联动

我校语文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占相当一部分比例,为了引领不同层次的语文教师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成长,尤其是加速中老年教师的发展,以更好的促进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日常教研,提升教研质量。由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学校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多元联动校本研修促进中老年教师教育改革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充分利用青年骨干教师这一资源,以学科主题式系列教研活动为抓手,以日常课堂教学研究为载体,开展“三段四步”主题系列联动教研活动,(第一阶段:骨干教师示范性研讨。认知准备;骨干展示;问题研讨;后续拓展。第二阶段:中老年教师的螺旋式研讨。围绕主题,集体备课;初步尝试;再度重构设计实践;反思、总结、提升。第三阶段:总结性研讨。网络作业评价;阶段课堂教学展示;主题活动经验总结;完善多元评价等。)将教研、科研、校本研修有机融为一体,构建浓浓的语文教研文化,加速教研组中老年教师的发展,提升他们的教育改革适应能力,进而同步促进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的多元素养的提升,实现语文教研组教师全员整体发展。

3、同伴互助,加强交流。要求教研组长会同各学科组长加强教师随堂课的听课、评课,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

4、加强交流,资源共享

为了加强校际交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开展了与上海结对学校静安三中心小学、我县新村学校的联合教研、与长兴开展英语同课异构以游戏教学法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参加新河片小班化教育校本研修评比、城北片骨干教师与新教师联动、优秀教研组评比、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通过校际间的交流,评比展示活动,我们达到了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交流经验互相借鉴、横向比较准确定位的目的,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五、微格教研,达成共识

我校运用微格教学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微格教学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做科学细分,并应用现代化的视听技术,对细分了的教学技能逐项进行训练。其特点是:摄像记录、再现研究、分解比较。我们试图通过微格教学深化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认识, 形成新观念、新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微格教研主要采用观摩,研究课后的评价等。通过观摩,进行切磋,研讨,总结,理论升华,再将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予以检验,拓展。研究课后教研组成员及时地进行评价,看看教学方案是否成功,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是否始终处于优化状

态,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通过评价,使被评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激发他努力工作的热情,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鞭策其不断地改进。 六、网上教研,促进成长

为了更好的推动教师之间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开辟网上校本研修平台。我们把每一次教研活动中研讨的内容发布在网上,既有校本研修的内容,也有教研组自己发起的研讨内容。研讨的话题有:学习后的体会、专题性的研讨、评课与教学反思等。如“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英语合作互动学习的有效性”等。教师在上了教研组常规教研课之后,将教学图片、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等放在网络上,供大家参考。听课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将自己的听课感想发表在网上,这样既节省了集中交流的时间,又可以将个人的观点作为一种资源供全体老师学习。从网上教研的情况来看,教研中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组长与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与传统教研相比发挥出了更好的效用。网上教研使教师个体之间互相切磋,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

态,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通过评价,使被评者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激发他努力工作的热情,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鞭策其不断地改进。 六、网上教研,促进成长

为了更好的推动教师之间日常的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开辟网上校本研修平台。我们把每一次教研活动中研讨的内容发布在网上,既有校本研修的内容,也有教研组自己发起的研讨内容。研讨的话题有:学习后的体会、专题性的研讨、评课与教学反思等。如“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班化教育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学英语合作互动学习的有效性”等。教师在上了教研组常规教研课之后,将教学图片、教学设计、教后反思等放在网络上,供大家参考。听课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将自己的听课感想发表在网上,这样既节省了集中交流的时间,又可以将个人的观点作为一种资源供全体老师学习。从网上教研的情况来看,教研中有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组长与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三种力量,与传统教研相比发挥出了更好的效用。网上教研使教师个体之间互相切磋,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强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ly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