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更新时间:2024-02-20 06:5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 恩格斯读过大学吗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篇一: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102]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
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第二个问题:什么是无产阶级?
答: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103]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这一阶级的祸福、存亡和整个生存,都取决于对劳动的需求,即取决于生意的好坏,取决于不受限制的竞争的波动。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
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说,无产者不是一向就有的?
答:是的,不是一向就有的。穷人和劳动阶级一向就有;并且劳动阶级通常都是贫穷的。但是,生活在上述条件下的这种穷人、这种工人,即无产者,并不是一向就有的,正如竞争并不一向是自由的和不受限制的一样。
第四个问题:无产阶级是怎样产生的?
答: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这一革命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发生于英国,后来,相继发生于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业革命是由蒸汽机、各种纺纱机、机械织布机和一系列其他机械装备的发明而引起的。这些价钱很贵、因而只有大资本家才买得起的机器,改变了以前的整个生产方式,挤掉了原来的工人。这是因为机器生产的商品要比工人用不完善的纺车和织布机生产的又便宜又好。这样一来,这些机器就使工业全部落到大资本家手里,并且使工人仅有的一点薄产(工具、织布机等)变得一钱不值,于是资本家很快就占有了一切,而工人却一无所有了。从此,在衣料生产方面就实行了工厂制度。机器和工厂制度一经采用,这一制度很快就推行到所有其他工业部门,特别是印花业、印书业、制陶业和金属品制造业等部门。工人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于是,从前完成整件工作的工人,现在只做这件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分工可以使产品生产得更快,因而也更便宜。分工把每个工人的活动变成一种非常简单的、老一套的机械操作,这种操作利用机器不但能够做得同样出色,甚至还要好得多。因此,所有这些工业部门都像纺纱和织布业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全都受到了蒸汽动力、机器和工厂制度的支配。这样一来,这些工业部门同时也就全都落到了大资本家的手里,工人也就失掉了最后的一点独立性。除了原来意义上的工场手工业,手工业也渐渐受到工厂制度的支配,因为这里的大资本家也在通过建立可以大量节省开支和实行细致分工的大作坊,不断挤掉小师傅。结果,我们
现在可以看到,在文明国家里,几乎所有劳动部门都照工厂方式进行经营了,在所有劳动部门,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几乎都被工业挤掉了。于是,从前的中间等级,特别是小手工业师傅日益破产,工人原来的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产生了两个逐渐并吞所有其他阶级的新阶级。这两个阶级就是:
一、大资本家阶级,他们在所有文明国家里现在已经几乎独占了一切生活资料和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原料和工具(机器、工厂)。这就是资产者阶级或资产阶级。
二、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不得不把自己的劳动出卖给资产者。这个阶级叫作无产者阶级或无产阶级。
第五个问题:无产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把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
答:劳动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因此,它的价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也是由同样的规律决定的。正像我们在下面将看到的,在大工业或自由竞争的统治下,情形都一样,商品的价格平均总是和这种商品的生产费用相等的。因此,劳动的价格也是和劳动的生产费用相等的。而劳动的生产费用正好是使工人能够维持他们的劳动能力并使工人阶级不致灭绝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数量。工人的劳动所得不会比为了这一目的所必需的更多。因此,劳动的价格或工资将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最低额。但是,因为买卖有时清淡有时兴旺,工人所得也就有多有少,正像厂主出卖商品所得有多有少一样。如果把旺季和淡季平均起来,厂主出卖商品所得既不多于他的生产费用,也不少于他的生产费用,同样,工人平均所得也是既不会多于这个最低额,也不会少于这个最低额。大工业越是在所有劳动部门占统治地位,工资的这一经济规律体现得就越充分。
第六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前,有过什么样的劳动阶级?
答: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上,劳动阶级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劳动阶级在同有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也各不相同。在古代,劳动者是主人的奴隶。直到今天在许多落后国家甚至美国南部他们还是这种奴隶。在中世纪,劳动者是土地占有者贵族的农奴,直到今天在匈牙利、波兰和俄国他们还是这种农奴。此外,在中世纪,直到工业革命前,城市里还有在小资产阶级师傅那里做工的手工业帮工,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也渐渐出现了受较大的资本家雇用的工场手工业工人。
第七个问题:无产者和奴隶有什么区别?
答:奴隶一次就被完全卖掉了。无产者必须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地出卖自己。单个的奴隶是某一个主人的财产,由于他与主人利害攸关,他的生活不管怎样坏,总还是有保障的。单个的无产者可以说是整个资产者阶级的财产,他的劳动只有在有人需要的时候才能卖掉,因而他的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只有对整个无产者阶级来说,这种生活才是有保障的。奴隶处在竞争之外,无产者处在竞争之中,并且亲身感受到竞争的一切波动。奴隶被看作物,不被看作市
民社会的成员。无产者被承认是人,是市民社会的成员。因此奴隶能够比无产者生活得好些,但无产者属于更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他们本身处于比奴隶更高的阶段。在所有的私有制关系中,只要废除奴隶制关系,奴隶就能解放自己,并由此而成为无产者;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
第八个问题:无产者和农奴有什么区别?
答:农奴占有并使用一种生产工具,即一块土地,为此他要交出自己的一部分收益或者服一定的劳役。无产者用别人的生产工具为这个别人做工,从而得到一部分收益。农奴是交出,无产者是得到。农奴生活有保障,无产者生活无保障。农奴处在竞争之外,无产者处在竞争之中。农奴可以通过各种道路获得解放:或者是逃到城市里去做手工业者;或者是交钱给地主代替劳役和产品,从而成为自由的佃农;或者是把他们的封建主赶走,自己变成财产所有者。总之,农奴可以通过不同的办法加入有产阶级的队伍并进入竞争领域而获得解放。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
第九个问题:无产者和手工业者有什么区别?[104]
第十个问题:无产者和工场手工业工人有什么区别?
答:16至18世纪,几乎任何地方的工场手工业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这一切,无产者都没有。工场手工业工人几乎总是生活在农村,和地主或雇主维持着或多或少的宗法关系。无产者通常生活在大城市,和雇主只有金钱关系。大工业使工场手工业工人脱离了宗法关系,他们失去了仅有的一点财产,因此而变成无产者。
第十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
答:第一,由于在世界各国机器劳动不断降低工业品的价格,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所有那些迄今或多或少置身于历史发展之外、工业迄今建立在工场手工业基础上的半野蛮国家,随之也就被迫脱离了它们的闭关自守状态。这些国家购买比较便宜的英国商品,把本国的工场手工业工人置于死地。因此,那些几千年来没有进步的国家,例如印度,都已经进行了完全的革命,甚至中国现在也正走向革命。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作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因此,如果现在英国或法国的工人获得解放,这必然会引起其他一切国家的革命,这种革命迟早会使这些国家的工人也获得解放。
第二,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它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结果,凡是完成了这种过程的地方,资产阶级都取得了政治权力,并挤掉了以前的统治阶级—
—贵族、行会师傅和代表他们的专制王朝。资产阶级废除了长子继承权或出卖领地的禁令,取消了贵族的一切特权,这样便消灭了特权贵族、土地贵族的势力。资产阶级取消了所有行会,废除了手工业者的一切特权,这样便摧毁了行会师傅的势力。资产阶级用自由竞争来代替它们;在自由竞争这种社会状况下,每一个人都有权经营任何一个工业部门,而且,除非缺乏必要的资本,什么也不能妨碍他的经营。这样,实行自由竞争就是公开宣布:从今以后,只是由于社会各成员的资本多寡不等,所以他们之间才不平等,资本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从而资本家,资产者成为社会上的第一阶级。但是,自由竞争在大工业发展初期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只有在这种社会状况下大工业才能成长起来。资产阶级这样消灭了贵族和行会师傅的社会势力以后,也就消灭了他们的政治权力。资产阶级在社会上上升为第一阶级以后,它也就在政治上宣布自己是第一阶级。它是通过实行代议制而做到这一点的。代议制是以资产阶级的在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承认自由竞争为基础的。这种制度在欧洲各国采取立宪君主制的形式。在这种立宪君主制的国家里,只有拥有一定资本的人即资产者,才有选举权。这些资产者选民选出议员,而这些资产者议员可以运用拒绝纳税的权利,选出资产者政府。
第三,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资产者越发财,无产者的人数也就越多。因为只有资本才能使无产者找到工作,而资本只有在使用劳动的时候才能增加,所以无产阶级的增加和资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同时,工业革命使资产者和无产者都集中在最有利于发展工业的大城市里,广大群众聚集在一个地方,使无产者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其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随着挤掉手工劳动的新机器的不断发明,大工业把工资压得越来越低,把它压到上面说过的最低额,因而无产阶级的处境也就越来越不堪忍受了。这样,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不满情绪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力量的壮大,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
第十二个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
答:大工业创造了像蒸汽机和其他机器那样的手段,使工业生产在短时间内用不多的费用便能无限地增加起来。由于生产变得这样容易,这种大工业必然产生的自由竞争很快就达到十分剧烈的程度。大批资本家投身于工业,生产很快就超过了消费。结果,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所谓商业危机就到来了。工厂只好关门,厂主破产,工人挨饿。到处出现了极度贫困的现象。过了一段时间,过剩的产品卖光了,工厂重新开工,工资提高,生意也渐渐地比以往更好起来。但这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很快又会生产出过多的商品,新的危机又会到来,这种新危机的过程和前次危机完全相同。因此,从本世纪初以来,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这样的危机几乎定期地每五年到七年发生一次[105],每一次它都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现存制度造成极大的危险。
第十三个问题: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
答:第一,虽然大工业在它的发展初期自己创造了自由竞争,但是现在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由竞争的范围。竞争和个人经营工业生产已经变成大工业
的枷锁,大工业必须粉碎它,而且一定会粉碎它。大工业只要还在现今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就只能通过每七年出现一次的普遍混乱来维持,每次混乱对全部文明都是一种威胁,它不但把无产者抛入贫困的深渊,而且也使许多资产者破产。因此,或者必须完全放弃大工业本身(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或者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
第二,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由此可见,在现今社会中造成一切贫困和商业危机的大工业的那种特性,在另一种社会组织中正是消灭这种贫困和这些灾难性的波动的因素。
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1)从现在起,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2)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第十四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
答: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这样,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将消灭竞争,而代之以联合。因为个人经营工业的必然结果是私有制,竞争不过是单个私有者经营工业的一种方式,所以私有制同工业的个体经营和竞争是分不开的。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整个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
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
答: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本身就是这样产生的。私有制不是一向就有的;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一种工场手工业那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超越了当时封建和行会所有制的范围,于是这种已经超越旧的所有制关系的工场手工业便产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对于工场手工业和大工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来说,除了私有制,不可能有其他任何所有制形式,除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其他任何社会制度。只要生产的规模还没有达到不仅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而且还有剩余产品去增加社会资本和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就总会有支配社会生产力的统治阶级和贫穷的被压迫阶级。至于这些阶级是什么样子,那要看生产的发展阶段。在依赖农业的中世纪,是领主和农奴;在中世纪后期的城市里,是行会师傅、帮工和短工;在17世纪是工场手工业主和工场手工业工人;在19世纪是大工厂主和无产者。非常明显,在这以前,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能以足够
篇二:《共产主义原理》读书笔记
《共产主义原理》读书笔记
共产主义原理是恩格斯1847年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纲领草案,是一部以问答方式阐述共产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共产主义原理》通过对25个问题的回答阐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是纲领《共产党宣言》的重要准备著作。相比于1848年恩格斯与马克思联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原理》对特定问题的阐述更清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而且,问答的形式也使人觉得亲切,仿如直接与大师对话一般,从认识论的观点出发,这种形式更易于使人理解和接受。
《共产主义原理》首先指出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接着阐明了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它与其他劳动者的区别、它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作用,指出无产阶级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只有出卖自己的劳动(马克思后来科学表述为“劳动力”)才能维持生存的阶级,同时又是工业革命孕育着的进行社会革命的阶级。恩格斯写到:“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马克思的《资本论》最后一章“阶级”,仅仅写了几句引言,此后直到去世的整整十年里未再续一字。著名的、人们称之为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卢卡奇说:“就在马克思要规定什么是阶级的时候,他的主要工作被中断了,这对无产阶级的理论和实践来讲都是一种灾难。因此,后来的运动在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上,只能依靠各种各样的解释,依靠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偶尔发表的意见加以归纳,依靠独立地研究和运用他们的方法。多数人将无产阶级划分为普通无产阶级和流氓无产阶级两类,而恩格斯的定义明明白白排斥了流氓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的可能。如果将这个定义看作是对普通无产阶级的定义,那么,包括普通无产阶级与流氓无产阶级的“无产阶级”又该如何定义呢? 根据不同谋生方式的收益所占比率的不同,主要依靠谋生资料谋生的就是有产阶级,主要依靠谋生能力谋生的就是无产阶级。也就是说,以“谋生”而不是以“生产”才能概括所有阶级的共同点。
在《共产党宣言》中, 关于经济危机是否是共产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的标志毫无疑问,马克思恩格斯都坚信经济危机的暴发是共产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的标志。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危机的暴发就标志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从此走向衰败了吗?《共产主义宣言》发表近两百年的历史证明:资本主义仍然在蓬蓬勃勃发展、而且呈加速度发展的态势。马克思已经正确指出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性这一本质矛盾的必然体现。也就是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先天性疾病。正如一位患有先天性癫痫的人,他的癫痫的每一次暴发并不标志着他的生命力的衰减,他一样可以在一次次的周期性癫痫暴发中长大成人、直到老死。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事实上都证明经济危机的暴发并非资本主义濒死的标志。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对外殖民、对外贸易,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会以早得多的时间暴发。如果以第一次经济危机为共产主义革命条件成熟的标志,我们不禁要问,资本主义的寿命就是如此短暂吗?有这么短暂的社会形态吗?那么,共产主义实现条件成熟的真正标志究竟是什么呢?一种社会形态的兴起无疑要以前一种社会形态的衰败为条件,而一种社会形态衰败的起点无疑就是这种社会形态兴盛到巅峰的终点。资本主义发展的顶点何在呢?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保持着前进乃至加速前进的势头、并无停滞不前迹象的事实证明,它的发展并未到头。根据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资本不断集中的规律,资本集中到了极限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极限。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一体化运动证明资本不断集中规律的客观存在性。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宣言》的主要观点如下:一,当时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二,最不反对使用和平手段;三,必须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地取得统治,以便尽快地再把它推翻;四,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在一国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
治;五,逐步实行国有制、消灭私有制;六,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首先在最文明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已经成熟,无产阶级革命将在最发达国家产生,首先是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在国内逐步实行国有制,消灭私有制;促进世界革命;最后与全世界一起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历史证明:最发达国家至今没有暴发旨在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革命,甚至连暴发的丝毫迹象都没有;轰轰烈烈暴发的革命倒是有,那就是世界一体化运动,却是地地道道的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一两百的事实难道还不足以证明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与否问题上的错误吗?
所以,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取代的观点并没有错,错的是这一取代只能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运动完成之后而非此之前,共产主义只能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时实现、而且只能是和平实现。
篇三:共产主义原理有感
1847年时欧洲正处于革命的前夜。资本主义方兴未艾,封建主义苟延残喘,共产主义正在萌芽。这一历史特点决定了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水平和关于共产主义的设想的精细程度。恩格斯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敏锐地指出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产生,并对无产者与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和手工场工人进行了区别。他指出:“每个奴隶是特定的主人的财产,而一个无产者可以 说是整个资产阶级的财产。”“无产者是专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阶级。”应该说,恩格斯的分析比较符合当时欧洲社会的实际情况。但问题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自我完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共产主义运动的推动迫使资本主义进行的自我调整),例如通过加强劳动保障使社会矛盾得到缓和,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使公众也成为资本所有者,尽管只是小所有者,再就是通过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战争或威胁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阿富汗和伊拉克是典型的例子。新的形势下,全世界受压迫的人们和民族,如何实现解放和自救?革命的热情已经烟消云散,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如此。追求理想和正义的人们,饱受体制的摧残和大众狐疑的目光。难道共产主义真的是一个渐行渐远的神话?还是人们已甘于奴役,拒绝自救与他救?我想起了圣经中挪亚方舟的故事,神因为人类的背叛而愤怒,降下灭顶之灾,只有信神的挪亚得救。
令我震惊的是,在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进程的设想中,他将民主制度的建立作为一个前提性条件,只有在一个民主制度之下,才可能推行下列为实现共产主义做准备的措施:
(1)用累进税、高额遗产税、取消旁系亲属(兄弟、侄甥等)继承权、强制公债等来限制私有制。
(2)一部分用国家工业竞争的办法,一部分直接用纸币赎买的办法,逐步剥夺土地所有者、工厂主、铁路所有者和船主的财产。
(3)没收一切反对大多数人民的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4)在国家农场、工厂和作坊中组织劳动或者让无产者就业,这样就会消除工人之间的竞争,并迫使还存在的厂主支付同国家一样高的工资。
(5)对社会全体成员实行同样的劳动义务制,直到完全废除私有制为止。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6)通过拥有国家资本的国家银行,把信贷系统和金融业集中在国家手里。取消一切私人银行和银行家。
(7)随着国家拥有的资本和工人的增加,增加国家工厂、作坊、铁路和船舶,开垦一切荒地,改良已垦土地的土壤。
(8)所有的儿童,从能够离开母亲照顾的时候起,都由国家出钱在国家设施中受教育。把教育和生产结合起来。
(9)在国有土地上建筑大厦,作为公民公社的公共住宅。公民公社将从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将把城市和农村生活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二者的片面性和缺点。
(10)拆毁一切不合卫生条件的、建筑得很坏的住宅和市区。
(11)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
(12)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另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恩格斯驳斥了那种关于共产主义公妻制的污蔑,恩格斯指出,公妻制完全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现象,现在的卖淫就是公妻制的充分表现。卖淫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它将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因此,共产主义组织并不实行公妻制,正好相反,它要消灭公妻制。
《共产主义原理》共分二十五个问答。通过这些问答,恩格斯论证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和策略性原则,拟定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基本措施。恩格斯开宗明义,给共产主义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下同)接下来的问答,围绕这一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主要论述了以下四个问题。
一、论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它的历史使命(“第二个问题”——“第十个问题”)
首先,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这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进行了界定,他指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由此可见,恩格斯当时虽然找到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活动主体,但他和马克思一起依然并未对劳动和劳动力进行科学区分,从而也未能科学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其次,恩格斯阐述了无产阶级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历史的产物。“无产阶级是由于工业革命而产生的。”恩格斯更详尽地阐述了工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历程。 再次,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五个问题:无产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把劳动出卖给资产者的?”如前所述,恩格斯虽然充分意识到这一过程是“牵涉到全部政治经济学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但他没能在此咬文嚼字,科学区分“劳动”和“劳动力”。这里,为后来埋下了一个重大的理论生长点。最后,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增补了“第六个问题:在工业革命前,有过什么样的劳动阶级?”他认为,在工业革命前,历史上还存在着奴隶、农奴、手工业者、工场手工业工人等劳动阶级。在此,他增补了“工场手工业工人”这一劳动阶级,列举得更周全了。恩格斯通过“第七个问题”到“第十个问题”,把无产阶级同历史上的其他四个劳动阶级做了对比,说明无产阶级是人类是历史上最受压迫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这种阶级地位,决定着“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无产者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
二、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第十一个问题”——“第十三个问题”)
恩格斯根据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深刻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从而深刻把握了历史发展的脉搏,初步回答了“资本主义往何处去”的时代课题。首先,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一个问题:工业革命和社会划分为资产者与无产者首先产生了什么结果?”他指出:“第一,……旧的工场手工业制度或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业制度完全被摧毁。”“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第二,凡是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地方,工业革命都使资产阶级及其
财富和势力最大限度地发展起来,使他成为国内的第一阶级。”“工业革命到处都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同样的速度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便孕育着一个由无产阶级进行的社会革命。”其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二个问题:工业革命进一步产生了什么结果?”他认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的商业危机不断加深。“工业经常在繁荣时期和危机时期之间波动”“每一次它都给工人带来极度的贫困,激起普遍的革命热情,给整个现存制度造成极大的危险。”再次,恩格斯分析了“第十三个问题:这种定期重复的商业危机会产生什么后果?”恩格斯鲜明地提出:“大工业使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成为绝对必要的,在这个新的社会组织里,工业生产将不是由相互竞争的单个的厂主来领导,而是由整个社会按照确定的计划和所有人的需要来领导。”“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最后,恩格斯总结道:“这就完全令人信服地证明:(1)从现在起,可以把所有这些弊病完全归咎于已经不适应当前情况的社会制度;(2)通过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来彻底铲除这些弊病的手段已经具备。”
三、论述了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手段,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美好愿景(“第十四个问题”——“第二十个问题”)
第一,恩格斯提出了“第十四个问题:这种新的社会制度应当是怎样的?”恩格斯认为,“这种新的社会制度首先必须剥夺相互竞争的个人对工业和一切生产部门的经营权,而代之以所有这些生产部门由整个社会来经营,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因此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共有。”在此,废除私有之=财产共有。恩格斯从强调追求“财产公有”回归到追求眼前现实的“废除私有制”,这是一种理论的清醒和自觉。
第二,恩格斯紧接着提出了“第十五个问题:这么说,过去废除私有制是不可能的?”他的回答是:“不可能。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产生了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私有制本身就是这样。”。在这里,恩格斯依据唯物史观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通过考察私有制的发展史,得出了结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只有这时废除私有制才不仅可能,甚至完全必要。”
第三,恩格斯针对“第十六个问题:能不能用和平的办法废除私有制?”提出:“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当然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他认为,“革命不能故意地、随心所欲地制造,革命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是完全不以单个政党和整个阶级的意志和领导为转移的各种情况的必然结果。”这就是说,恩格斯并未排除和平废除私有制的可能性。同时,他鲜明地提出了暴力革命的光辉思想。总之,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要准备以和平的和暴力的两手来废除私有制。
第四,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七个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把私有制废除?”时,提出了一个光辉的思想:“很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这就是“逐步改造”的思想。
第五,恩格斯谈到了“第十八个问题”,即革命的发展过程。恩格斯认为,“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要“利用民主作为手段实行进一步的、直接侵犯私有制和保障无产阶级生存的各种措施”。
第六,恩格斯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一个国家发生?”时,明确回答:“不能。”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结论说,“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这就是“同时胜利论”。
第七,恩格斯在回答“第二十个问题:最终废除私有制将产生什么结果?”时,实际上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
四、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各种污蔑和攻击,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提出了对待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政党的策略(“第二十一个问题”——“第二十五个问题”)
首先,在《共产主义原理》的“第十一到第二十三个问题”中,恩格斯分别谈到了共产主义组织对家庭、民族和宗教等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和《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第二十到第二十二个问题”相对应。他有力地回击了资产阶级对共产
正在阅读:
读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有感02-20
1.2.1常见函数导数公式09-03
希尔顿威尼斯梅斯特花园酒店(Hilton Garden Inn Venice Mestre)04-09
大专生可以报考福建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考试吗03-27
学院党总支换届选举大会工作报告05-02
2013年公共领导学考试考前辅导资料-考试试题附答案05-07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2012-2018) - 图文11-16
如果你还这样,注定是个卢瑟05-04
说明作文02-04
- 关于实施新冠肺炎疫情精准防控的指导意见
- 学生党员在疫情期间做出的思想汇报
- 《深度工作》读书感悟
- 抗"疫"期间思想汇报5篇
- 学校承诺书|面对疫情,我们承诺
- 公司战“疫”感悟_我想和你们在一起
- 国培送教下乡培训感悟总结
- 只盼“樱花”早盛开,烂漫如当年
- 疫情防控工作感悟
- 关于疫情的几点思考及感悟
- 读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有感
- 党小组长培训资料汇
- 2019年度副镇长述职述德述廉报告
- 疫情期间教师直播感悟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得体会4篇
- 在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大会上的讲话
- 《老师请回答》观后感
- 2020年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考核办法
- 在疫情防控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企业疫期复工管理方式与措施
- 恩格斯
- 共产主义
- 有感
-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