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组层级快练2地图

更新时间:2024-06-05 17: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题组层级快练(二) 地图

(时间:30分钟 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

1.(2016·衡水模拟)下图为某一观测者观察土地坍塌的情形,以观测者所处地形判断,其位置应最接近左下方等高线图中的哪一点( )

A.甲 C.丙 答案 C

解析 图中观测者两侧较靠近土地坍塌的顶端,故排除甲、丁。对照观测者两侧的坍塌位置顶端的延伸方向,可以判断位于观测者身后,故可判断为丙地。

(原创题)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2-4题。

B.乙 D.丁

2.乙地湖泊形成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A.断层陷落 C.河流侵蚀

B.冰川侵蚀 D.火山喷发

3.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高差可能为( ) A.50米 C.400米

4.图中丙处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

B.200米 D.600米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1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A.流向东南 C.流向东北 答案 2.D 3.B 4.B

B.流向正东 D.流向正南

解析 第2题,图中湖泊位于山顶,大致呈圆形,可判断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漏斗状洼地,后积水形成湖泊。第3题,结合等高线分布规律,图中甲地海拔在1 500-1 600米之间,乙地海拔在1 700-1 800米之间,故两地之间的高差在100-300米范围内,B项正确。第4题,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判断丙处河流流向为自西流向东。

5.(2015·天津)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C.无变化 答案 A

解析 为更直观地反映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绘制剖面图时,要适当放大垂直比例尺。图中垂直比例尺远大于水平比例尺,使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比实际的火山坡度大,变陡了。 (2016·大庆模拟)下图为我国某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6-7题。

B.变缓了 D.无法判断

6.若图中急流段高差为35 m,则图中甲与乙地高差约为( ) A.200 m

B.235 m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2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C.270 m D.300 m

7.某日一登山旅行者到达甲处观察的现象可信的是( ) A.发现山顶处悬崖峭壁林立 C.发现丙所在方位地势最低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根据图中等高线分布,等高距为50米,甲地外围至400米之间隔三条等高线,故甲地海拔高度范围是550-600米,乙地海拔范围是300-350米之间,若图中急流段相对高差为35 m,则乙地海拔范围是300-315米之间,故图中甲与乙地高差范围是235-300米之间,最符合的是C项。第7题,甲处位于山顶,山顶处等高线稀疏,故看不到山顶处悬崖峭壁,A项错误。根据指向标,急流段的漂流者大致向西漂去,B项正确。丁地海拔低于300米,地势最低,C项错误。丁处西侧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故为凸坡,故甲处看不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D项错误。

(2016·漳州模拟)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B.急流段的漂流者向西漂去 D.可看到湖畔丁处游人戏水

8.图中水库大坝的高度约为( ) A.48米 C.108米

9.关于图中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铁路要防御崩塌和滑坡的危害 B.A地能看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 C.大坝建成后不会淹没B处村庄 D.C处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答案 8.B 9.A

解析 第8题,图中等高距为50米,所以坝顶海拔为550米,坝底海拔大于450米,小于500米,故坝顶与坝底的相对高度为50米—100米之间。第9题,图中铁路一侧为陡坡,一侧为陡崖,容易产生崩塌和滑坡的危害。A地所在山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为“凸”坡,阻挡视线,从A地看不到悬崖下过往的火车;B处村庄海拔比大坝海拔低,建大坝成后会淹没B处村庄;

B.68米 D.128米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3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不适合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

(2016·成都模拟)下图是某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沿45°纬线地形剖面的是( )

A.① C.③

11.图中所示地区( ) A.东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C.东部适宜发展林业 答案 10.C 11.A

解析 第10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图中区域位于南太平洋,常年受盛行西风(西北风)控制,西侧为盛行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根据降水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迎风坡降水差异大,背风坡相反,从而得出迎风坡(西坡)陡,背风坡(东坡)缓的结论。第11题,山地西侧降水多,坡度大,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森林生长;东侧降水少,且坡度较小,可发展畜牧业。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46分)

12.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

B.西部适宜种植水稻 D.西部适宜种植小麦 B.② D.④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4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地区开发了以“青山、幽谷、溪流”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若利用暑假时间赴该地区旅游,应注意防范哪些自然灾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 000-1 200米左右(2分) 250米至350米之间(2分)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2分)

(2)坡度缓;(2分)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2分) (3)地势北高南低。(2分)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3分)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3分) (4)暴雨山洪(洪涝、洪水)(2分)、滑坡及泥石流。(2分)

解析 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高度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路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5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径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示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第(4)题,暑假期间华北地区由于降水量大,在青山和幽谷间可能形成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应加以防范。

13.(2016·重庆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今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画图略。(2分) 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3分)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3分)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3分)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3分)

(3)②(2分) 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4分)

(4)3 ℃。(2分)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2分)

解析 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陡,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6

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

河流流速较快。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起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起,从G到H海拔是先升高再降低,GH和DE的交点I为GH间的最高点,故选②。第(4)题,图中等值距为100米,所以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 200米,两地的垂直高差为500米,而在近地面,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

制作不易 推荐下载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l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