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PPT

更新时间:2024-05-02 1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r Neoinstitutional Economics--NIE)最早是由威廉姆森首先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成本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这种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的。简单地说,这种思潮以各种制度安排(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各种制度安排的内涵、构成、功能和起源,说明了制度安排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重大作用。它讨论的问题包括:制度为什么很重要?经济组织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不纳入制度因素就不能说明有史以来的经济增长?怎样解释20世纪90年代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等等。由于这种思潮既不同于以凡勃伦、康芒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也不同于当代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是继承了制度学派重视制度的观点,同时用交易成本和产权的思想修正和补充了新古典经济学,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科斯、诺思、威廉姆森、阿尔钦及德姆赛茨等人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而建立起来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经济学或者说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去研究制度和制度变迁

的产物。它源自这样一种命题,即理性选择(在具体的约束条件下)将创造和改变诸如产权结构、法律、契约、政府形式和管制这样一些制度,而这些制度和组织将提供激励或建立成本与收益关系,这些激励或成本与收益关系在一定时期内将支配经济活动和经济增长。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纳德??科斯,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张五常,道格拉斯?诺斯,约拉?巴泽尔,奥利弗?威廉姆森和波斯纳等。

罗纳德?科斯:被公认为该学派的领袖人物。科斯于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提出了当代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交易成本”思想,用这一思想解释企业存在的原因,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和企业的边界,建立了现代企业理论(Theory of firm)。1960年,他发表《社会成本问题》,用交易成本和产权解释了外部性问题,得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科斯定理”。这两篇文章奠定了他经济学大师的地位,使他获得了1990年经济学诺贝尔奖金,也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

阿曼?阿尔钦:当代产权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从另一思路得出了与科斯定理相同的结论。他先后发表《不确定性、生物进化和经济理论》、《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产权的一些经济原理〉〉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当代产权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奠定了产权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张五常:沿着科斯和阿尔钦的思路,张五常先后发表《佃农理论》、《合约的结构与非专有资源理论》、《企业的合约本质》等文章,进一步阐述了交易成本和产权理论,开创了当代的合约经济学(Contract Economics)。

道格拉斯?诺斯:同样是沿着科斯的交易成本思想,发表了《西方世界的兴起》(1973年)、《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81年)、《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1968年)、《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1971年)等论著,用制度经济学的观点重新解释历史,形成了所谓的新经济史(New Economic History)和国家理论。

奥利弗?威廉姆森:沿着科斯的企业理论,威廉姆森进一步对企业的内部组织,交易成本的具体内容作了开拓性研究,建立了所谓的科层组织理论(hierarchies),实际上是将企业理论推向纵深。 波斯纳:同样根据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的思想,波斯纳等人对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分析,说明法律制度和法庭判决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法律经济学或法律和经济学(Law and Economics)。

此外,还形成了所谓的产业组织和新比较经济体制两个分支。所以,当代新制度经济学共分六大研究领域: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新经济史、法律经济学、产业组织和新比较经济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前四个方面。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一、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假定

1.人类行为动机的双重性。一方面追求财富最大化,另一方面追求非财富最大化。人类历史上制度创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类这种双重动机均衡的结果。

2.人的有限理性假设。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的现实。不完全信息假设,信息具有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特征。不对称指交易双方对交易品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对等。

3.人的机会主义假设。所谓人的机会主义倾向指在非均衡市场上,人们追求收益内在、成本外化的逃避经济责任的行为。威廉姆森认为,“机会主义是指经济信息不完整的或受到歪曲的透露,尤其是指旨在造成信息方面的误导、歪曲、掩盖、搅乱或混淆的蓄意行为,它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实际条件或人为条件的原因,这种情况使得经济组织的问题大为复杂化了”。

二、制度与人的行为的关系 1.制度比人品重要。

2.好的人品有利于制度的实施。

第三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及其特征

1.遵循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方法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 2.创立了产权、交易成本理论来研究制度问题。 3.将一些重要的内容引入到正统的生产和交换理论中。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由来

西方经济学从学派上可分为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两大派别。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和凯恩斯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派包括历史学派,制度学派和激进左派等。可见,由制度学派所创立的制度经济学属于非主流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的由来:

制度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在美国的变种。 一、历史学派

1.老历史学派。盛行于19世纪40—60年代(古典经济确立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

德国历史学派是作为古典经济学的反对派而产生的。

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特(1789—1846),历史学派的先驱;罗雪尔(1817—1894)、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和克尼斯(1821

—1898),历史学派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上,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各个民族经济发展特殊道路的科学;反对古典经济学派所主张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具有一般规律的结论(正如一件衣服不能适合一切人的身材一样),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主张用历史方法来研究,即要对社会经济制度进行更多的归纳的历史研究;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用抽象演绎法研究经济学,等。

2.新历史学派。盛行于19世纪70—80年代(新古典理论—边际主义产生和成为主流经济学时期)。

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施莫勒(1838—1817)为领袖,布伦坦塔(1844—1931)、瓦格纳(1835—1917)、谢夫莱(1831—1907)和毕歇尔(1847—1930)等人为中坚人物。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新历史学派继承了历史学派的衣钵,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上,他们认为,历史资料所能说明的是各个不同时代的经济制度和民族经济形态的特殊情况,否认经济规律;强调伦理道德、法律和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倡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上,依然把历史归纳法作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根本方法,将历史方法与演绎方法完全对立起来;同时,还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并将其称为历史统计方法。

二、制度经济学学派

新历史学派由于将历史归纳法推向极端而距离科学方法论越来

越远。这最终决定了它在一战后随着德奥帝国的崩溃而淡出历史的结局。但其经济思想的影响尤在,并成为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之一。 1.老制度学派。

老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凡勃伦(1857—1929),制度主义的创始人,曾受教于克拉克(1847—1938,历史学派代表人物克尼斯的学生他并没有继承历史学派的衣钵,而是运用“抽象演绎法”构建经济理论体系,成为边际学派在美国的领军人物。他把历史学派的思想引入美国,搭建了德国历史学派与美国制度主义之间的思想通道。),并将历史学派的思想在美国加以传播和发扬,创立了制度主义经济学。

康芒斯(1862—1945)、米歇尔(1874—1948)、阿里斯是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资本主义的后发国家,19世纪60年代南北战争结束后,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真正确立;19世纪末期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经济学没有经历过古典经济学的阶段,19世纪末期才产生了以凡勃伦为首的老制度主义经济学和以克拉克为首的美国边际主义经济学。

制度学派的主要观点:

凡伯伦在《有闲阶级论》、《企业论》、《论现代文明中科学的地位》、《工程师和价格制度》、《不在所有权》等著作中创立了一套制度经济理论体系,为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后所有制度经济学家遵循的“凡伯伦传统”。“凡伯伦传统”指:一是主张建立以研

究制度演进过程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理论。在凡伯伦看来,历史是进货的、演进的,不是静止的;社会的发展就是制度的发展,经济制度只是它所存在的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变化受许多即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技术制度和私有财产制度。非经济文化因素所制约。他认为经济学应是一门进化的科学,应以研究制度的演变为目标。二是主张从制度或结构上来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凡伯伦认为,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有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表现为“机器利用(现代工业体系)”和“企业经营”。机器利用是现代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它引发了诸如工厂制度、大规模生产、信用制度等一系列与工业革命相关的制度变革,机器利用的目的是无限制的商品生产;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大机器大工业时期,市场不能随生产的增加而相应扩大,生产与利润的矛盾便产生了,并不断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正在于这两种制度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在于建立技术人员委员会来代替企业经营的统治。(两者之间,企业经营居主导地位,产权决定技术)

康芒斯重视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等。

政策主张:主张对私有经济进行干预,重视国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反对自由放任。

三、现代制度主义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经济思想史

上出现了“凯恩斯革命”。此后,老制度主义便衰歇下去,代替它的是承袭了其思想传统的现代制度主义(经济学)。

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斯、缪尔达尔、包尔丁、海尔布罗纳和塞缪尔斯等人。

主要观点: 加尔布雷斯。

他继承了“凡伯伦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凡伯伦的学说。他被认为是“一个离开主流经济思想而又研究主流经济学问题的经济学家”。其1973年出版的《经济学和公共目标》(《新工业国》)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其制度主义思想。一是强调公共目标。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诸如失业、通货膨胀、环境污染等一第列问题,关键就在于公共目标被忽视。在主流经济中,经济增长被作为目标和信念,对物的关注超过了对人的关注;因此,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他努力把人们从主流经济学所造成的错误信念中解放出来,使社会重新树立公共目标的信念。二是强调制度因素或结构因素的重要性,主张把各种因素(包括政治、社会和文化)加入到经济分析之中,反对抽象的纯经济分析和数量分析方法。三是认为资本主义存在丑恶和贫困等问题的原因是经济的二元结构。即大公司操纵价格,实行计划生产和销售(计划系统);小公司(小企业、小商贩、农场主等)则听命于市场,由市场波动决定其命运(市场系统)。有权利的计划系统和无权利的市场系统的结合,构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两大系统之间权利分配的不平衡,导致大公司通过不等价交换对中小企业进行剥削,

进而导致前者发展状大而后者则凋敝败落,导致经济畸形、比例失调和一平衡发展等,因此,要均等两个部门间的权利。 缪尔达尔。

瑞典经济学家,代表作:《美国的两难处境:黑人问题和现代民主》(1944)、《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的研究》、《反潮流:经济学评论集》。

提出了“循环积累因果联系”理论。他指出,白人对黑人的歧视与黑人的物质文化水平低下这两因素互为因果并相互强化,从而使黑人问题成为美国的困境。“循环积累因果联系”不仅存在着上升的循环积累运动,也存在着下降的循环积累运动。前者是指“扩展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改善;后者是指“回荡效果”,即A的发展使B的状况不断恶化。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回荡效果”会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不是趋于改善而是更加恶化。这一理论被认为是“对经济的、社会的和制度现象的内在依赖性的精辟分析”。这一理论集中反映了制度主义所共同遵循的整体的和演进的研究方法,即首先关注整体(制度和结构)而不是个体,关注动态的演进过程而不是静止的横断面。

四、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历史学派—老制度主义—现代制度主义——演化经济学的路线,在经济思想史中清晰可见。新制度主义虽然源自老制度主义,但是它独树一帜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新制度主义学者甚至否认自己与老制

度主义的渊源关系。

1.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从研究内容上看,新制度主义从本质上讲并不反对作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而是对新古典理论的补充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生产活动,反映的是人与物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技术性问题;二是人类的交易活动,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经济关系,这是如何处理人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激励与协调、剥削与被剥削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新古典理论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注重研究人与人关系的传统,把反映人与人关系的制度视为既定的,集中研究人的生产活动;或者被视制度为外生的、并以一种草率的方式描述而使制度对资源最优配置的影响显得无关紧要,如把企业制度简单化为一种生产函数,各种生产要互所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被产量与资本、劳动与技术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掩盖;市场制度被简化为一种供求曲线,市场交易活动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数学关系。而新制度经济学就是要探寻资源配置的制度结构,试图说明制度确实重要、不同的组织结构对激励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等;从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制度和结构本身,分析制度结构与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研究方法上看:与早期的历史描述性的制度主义者不同,新制度主义者与演绎理论间没有根本冲突。虽然他们的著作在风格和内容上多种多样,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仍接受正统的边际主义理论并尊重其有用性。边际主义并没有被抛弃,但是现在强调的重点是通过研

究先前被忽视了的经济体系的特征来扩大标准微观理论的适用范围。 2.新制度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中的贡献:

(1)对新古典理论脱离实际的假定进行了有效的修正,进而提升了理论的解释力。

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关于经济人行为的两大基本假定基础上的。一个是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厂商—利润最大化;经济人具有完全的制度知识。因此,具有协调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冲突功能的制度安排是不重要的。二是经济人行为的完全理性。足够的认知能力;充分利用所处环境的信息,作出最佳方案选择。由于经济人全知全能的假定—完善的理性,制度就不重要了。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范示,是导致其对现实经济生活缺乏解释力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他们主张经济学应该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即现实中的人性。正如科斯所说的那样,“当代制度经济学应该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所以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在制度分析中,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一些比新古典经济中经济人范示更符合人的本性的分析方法。

威廉姆森做了详细而充分的工作。一是提出了经济人行为有限理性的假定。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的基石》(阿罗)认为,现实中的人仅仅是“有达到理性的意识,但又是有限的”,原因是信息稀缺、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有限;并提出人在有限理性的约束下仅仅追求行为结果的“次优”或“满意”,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定。而新制度经济学则继续沿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大化假

定,通过设立制度或进行制度创新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协调不完全契约所引起的利益冲突,进而来规范人的行为。新制度经济学下是以有限理性这一人的本性为前提,分析制度的功能、构成及其运行。二是提出了经济人机会主义行为倾向(Oportunism)假定。“机会主义”这一概念是威谦姆森在借鉴奈特在分析保险契约时所使用的“道德危机(moral hazard)”一词基础上形成的。威认为,“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时会采用非常微妙和隐蔽的手段,会耍弄狡黠的伎俩”,因此,以哄骗手段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是基本的人性之一。这就需要设定各种制度安排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抑制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将新古典理论中一般均衡模型的无交易成本的完全竞争假定,通过引入交易成本范畴而使之更接近现实,等等。因此,要研究现实中人的活动,就必须研究现实中的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风格,就是注重研究现实世界提出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阐述深奥而又精湛的新制度经济理论。

(2)通过调整解释变量而使新古典理论模型更具解释力,如在新古典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制度因素,使得诸多历史过程(如900—1700年间“西方世界的兴起—诺斯语:有效率的组织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关键、1600—1850年间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等”)得到了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3.代表人物:

自1930年、特别是1960年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家们把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广泛地运用于研究各种制度问题,并相应地形成了

各种流派。如科斯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外部性问题,开创了现代产权经济学;威廉姆森运用交易成本分析方法研究垂直一体化问题,开创了交易费用经济学和新产业组织理论;诺斯将近产权和交易成本引入经济史研究,开创了新经济史学:布坎南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法制度问题,创立了公共选择理论,等等。(本部分内容详见:《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二版,蒋自强、史晋川等》复旦大学出版社)

新制度经济学是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它是当代微观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新分支,并且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与旧制度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立足于其核心概念,经济运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一系列独到的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法律经济学、企业理论、新经济史和国家理论、合约经济学等。下面我们首先对其主要理论作一个总的概括,然后再就其中的重要部分进行详细讨论。 1.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也近几年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概念之一。按照一般的定义,交易成本就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具体来说,在交易过程中,

交易双方必须涉及到几种类型的成本,一是事前成本(Ex ante costs),事前成本是指交易前发生的成本,如果交易要签定书面合同,则合约的起草要花成本;即使是口头协议,也要交易双方协商交易的条件(the terms of the transaction)。二是事后成本(Post costs),是指在交易达成后保证合同履行的成本。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成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在另一些场合,这些成本可能高不可攀。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交易成本呢?这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与交易有关的人的因素,另一个是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1)关于人的因素。

进行交易的个人都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ly rational)和机会主义的(opportunistic)。有限理性是指个人在交易过程中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的意外因素(contigencies),这将增加事前起草合约的成本,同时也将增加事后解决意外情况的成本。所谓机会主义是指个人可能违反一切合约,谋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中国俗语有一句话,说有些人就象墙头草,遇风两边倒,这是形容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还有“食言而肥”是诅咒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坐山观虎斗”,谁赢了投靠谁,都比较形象地概括了机会主义的特征。这些机会主义的行为使交易成本增加,因为人们在进行交易时不得不考虑如何防止对方的机会主义行为,由此需要一些资源的支出。如保险和公证就是这样的一些预防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机会主义行为与简单的自利是不同的,一个完

全诚实的人可能从来不会违约,也不会投机取巧,但他仍然努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一个人出售一辆旧车,诚实的人也想卖一个好价钱,但他绝对不会向买主隐瞒有汽车质量方面的信息,但机会主义者却会隐瞒这种信息。以前有句话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说明诚实的人如何自利,但却不是机会主义的。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结合起来,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

(2)关于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

除了人的因素以外,还有三个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也导致了交易成本。一是资产的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二是不确定性的程度(extent of uncertainty);三是交易的频率(frequency)。所谓资产的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一旦形成,就只有一种用途,而不能转作他用。比如,一个企业生产汽车发动机,一个企业组装汽车。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将发动机卖给组装汽车的企业。在竞争条件下,这两个企业在投产之前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但如果生产发动机的企业除了将发动机卖给组装汽车的企业以外,没有其他市场,则一旦生产发动机的企业投产,他的资产就具有了一种专用性。如果组装汽车的企业还有其他的发动机供应来源,则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就严重依赖于组装汽车的企业。结果,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在交易中就处于不利地位。但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可能会估计到这种情况,所以事先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这种预防措施就成为一种交易成本。假如这种交易成本足够大,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就不会投资生产发动机。如此一来,在没有其他供货来源的情况下,组装厂就只有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于是,两个企业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而成为一个企业。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有些条件下上下游企业会一体化。

所谓不确定性的程度是与有限理性联系在一起的。不确定性的范围是广泛的,既包括可以预期到的意外事件,但进行预期并在合约中提出解决办法是有成本的;也包括一方具有信息,另一方缺乏的信息的那种不确定性。

所谓交易的频率是指交易发生的次数。如果交易双方经常进行交易,那么,双方就会想办法建立一个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但若交易是很少发生的,那么,就不容易建立这样的治理结构,其交易的成本就要高得多。如房地产的交易成本就比日常用品的交易成本要高得多。

上述定义的是狭义的交易成本。还有一种广义的交易成本定义。广义地说,交易成本是鲁滨逊?克鲁索(1704年,塞尔柯克)经济中不存在的成本,这是一种制度成本,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所产生的成本。张五常认为,采用广义的交易成本概念是必要的,因为在社会中,有些成本完全不需要有任何交易,比如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没有任何交易,但背诵毛主席语录和政治口号、串联等政治成本几乎大得惊人。这些成本在鲁滨逊?克鲁索经济中是不存在的。但在社会中就会产生这种成本。所以严格地说,交易成本就是一种制度费用。这种广义的交易成本大得惊人。包括律师、金融机构、警察、中间人(经纪人)、企业家、经理、职员等等的收益。。。。除那些物质生产过程和运输生产过程直接有关的成本外,社会中所有可想象的成本,都是交

易成本。例如,在当今的香港,GDP中至少有80%来自交易成本。这主要是为大陆服务的结果。在农业社会,交易成本较小。但在当今的富国,其交易成本总和没有一个是少于国民收入的一半的。

除了交易成本的度量以外,交易成本经济学现已臻于完善。比如,有些人认为研究交易成本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度量交易成本。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从根本上来说,度量涉及到排列顺序,只要我们能够判断某种交易成本在A状态下低于B状态下,交易成本就被度量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交易成本的概念现在被滥用了,凡是解释不了的问题,都被归结为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新制度经济学既然是研究制度的,而一切制度安排都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故新制度经济学家特别重视交易成本分析。如科斯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的存在和外部性问题;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用度量成本(交易成本的一种)来解释团队生产问题和产权的重要性;张五常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各种合约的选择(固定租还是分成租,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威廉姆森用交易成本来解释企业内部的等级结构。诺思用交易成本来解释历史上制度的演变和国家的兴衰。所以交易成本是新制度经济学解释制度存在和制度运行的关键概念。

因此,交易成本理论主要解释交易成本的含义,存在交易成本的原因,交易成本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交易成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重要性,以及交易成本的度量等问题。 2.产权经济学

产权经济学是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自科斯在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提出产权问题以来,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在1972年的《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一文中进一步论证了产权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产权的归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后来的租值消散理论则认为,产权决定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如果产权界定和执行存在问题,资源的租值将出现消散。在当代产权经济学看来,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3.法律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是在康芒斯的基础上建立的,当然法律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波斯纳等人。该分支对法律制度进行经济分析,说明法律制度和法庭判决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如最低工资立法、清洁生产法、妇女与儿童工作法、8小时工作制等。 4.企业理论

企业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就是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本质》。之后,在沉寂了近50年以后,经济学家们再发现,科斯的企业理论开创了一个新天地,因此,在这基础上,企业理论在20世纪70-80年代得到的巨大的发展,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威廉姆森、哈特等人从各个角度对企业本质、内部构造、企业的边界与规模、企业与市场及政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形成了完全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体系。 5.国家理论与新经济史

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故诺斯指出,“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而国家又决定了产权结构,产权结构是经济增长、经济衰退或经济停滞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的作用特别重要。诺斯指出,关于制度变迁的国家理论既要解释造成无效率的产权的政治或经济组织的内在活动倾向,又要说明历史上国家本身的不稳定性,即国家的兴衰。国家理论首先要说明国家的性质,其次要说明国家的起源,最后要说明国家的作用,由此形成的理论就是国家理论。

与国家理论相对应的是,诺斯等人用交易成本和制度的思想,重新解释了历史,说明了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是如何发生的。首先,诺斯于1968年发表了关于海洋运输方面的文章,他指出,传统理论将生产力的来源归功于技术进步和资本增加,但自17-19世纪200多年间海洋运输的船舶技术并没有多大改变,资本投入比率也没有明显增加。但这一时期的海洋运输生产力却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在于制度上的改变,使得船运组织能利用英国海军的保护成功地防止海盗与扩大市场,以降低营运成本及提高载货率。1971年,他和兰斯?戴维斯(Lance Davis)发表了《制度变动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强调,制度的创新是造成美国经济增长的主因。在已有的制度下,当获利机会不能充分被利用时,就面临制度改变的时机。成功的制度革新经过产权的重新安排得以降低交易成本。美国的历史经验说明了成功的制度革新是如何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1973年,诺斯和托马斯(Robert Paul Thomas)合作,出版《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在经

济史学界产生了更大的反响。在这本书中,他们将制度分析的框架应用到18世纪的欧洲历史。在比较了英、法、荷兰与西班牙等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他们发现,各个社会的资源多寡虽然会影响经济增长,但有效的组织才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才能造就出有利于增长的制度与产权,并且在条件改变时顺利促成制度的变迁,相对于荷兰与英国的成功,法国与西班牙的失败显示出健全的制度并不容易获得。由于集体行动所遇到的组织困难,私人团体所能达到的制度改变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政府的强制力量在协调公私利益的差距而建立有效产权方面有发挥功能的机会。但当政府的力量未受节制时,却往往又成为破坏产权的主因,因此,政府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这两本著作将制度分析用于经济史研究,为经济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但更为系统的理论是1981年诺斯在《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建立的。在这本书中,诺斯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加上交易成本因素,建立了一个制度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有三个支柱:经济组织、政府理论与意识形态。这三个方面一方面针对经济活动、产权与集体行动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又处理了三者的互动及所产生的历史意义。诺斯应用这个分析框架分析了人类自新石器文明以来历史结构的稳定与变迁,成为当代经济史学的一部经典之作。1990年,诺斯出版了《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对他的有关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总结,该书不但延续了《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一书的思想,而且提出了更有挑战性的分析框架。他提出的问题是经济体制为什么在长期会产生极为不同的结果,为什么有些社会会繁荣,有些社会会

贫穷落后,而且往往出现贫者恒贫,富者恒富的局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制度分析。他首先把制度定义为游戏规则,接着强调了组织与制度的互动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他认为,制度是行为限制,组织则是设立来利用制度带来的机会,并由此造成经济体系的发展。再后他分析了制度对行为的限制作用,区分了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与实施机制三者的不同作用,说明了制度的变动涉及三者的互动。最后他说明了制度演进与组织行为互动中的学习效应,指出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一种路径依赖效应,制度变迁一旦踏上某种特殊的发展路径,就有累积强化的作用。这就导致了一些持久的繁荣,另一些国家的持久贫困。

概言之,新经济史是以诺斯等人为代表的,用制度分析法来解释各国历史上的经济增长的理论。 6.合同经济学

合同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该领域主要研究交易成本与合同选择的形式,合同的结构、合同的效率。由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合同经济,因此,研究合同问题对理解经济的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l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