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更新时间:2023-11-10 18: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A.B.C.D.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 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

2、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因而被视为 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是(B) A.康德B.鲍姆加登C.席勒D.黑格尔

3、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是德国的心理学家(C) A.席勒B.叔本华C.贾希纳D.狄而泰

4、从20世纪初起借鉴西方美学观念撰写美学与美育论文,因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 A.王维国B.黄遵宪C.蔡元培D蔡仪

5、《谈美》《文艺心理学家》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 A.王维国B.朱光潜C.宋白华D.胡远 6、美学主要是一门(A)

A.人文科学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践科学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学的性质就是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基本属性和特质。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审美体验并非神秘,不可知的,它是生的产物。 三、简答题

1、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和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阶段?

答:美学在中国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清末民初美学 ,五四美学,20世纪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和90年代美学3、美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 四、论述题

1、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

答:例如,分析《红楼梦》时,要注意调动有关古典长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知识,显示小说在语言、文体、人物性格、环境刻画、意境描写等方面的审美特性和审美成就,并且获得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体现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代表性作品。这种分析方法及结论是由对美学以外的有关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人口学、社会学知识去阅读,从中见出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口、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图紧,从而获得这样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种观察在美学中不应被人为地对立起来,而应当形成密切的汇通,相互渗透,相互激活,相互共生。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

1、俄国民主广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学提出的著名美学命题是(B) A.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B.美是生活C.美是关系D.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D)等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A.付足实践B.审美体验C.文化心理D.文化语境

3、清代著名学者(A)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

A.姚鼐B.王夫之C.王国维D.龚自珍

4、在中国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是在(B) A.先秦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

5、西方美学史上首次从修辞学角度论证崇高的美学家是(B) A.亚里士多德B.朗吉弩斯C.博克D.康德 6、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B)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人是社会美的中心,自然美是与人无关的美。×

形式与生活论,即一面认为自然美的实质在于自然物质的形式一又肯定自然美与人类生活存在联系。 2、“丑得如此精美”对

在艺术中,丑转化为美,是艺术符号的形式创造力量的表现。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经过艺术语言的构建,自然和现实中的丑就转化为艺术美。 三、简答题

1、美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美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符号性,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①美的符号性:

A.美以符号形式向人类传达其内在意义 B.人通过符号表达人生的美。

C.人类通过符号构建一个相互沟通的美的世界 ②美的无功利性:

A.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 B.主体对客体不做实际功利评价。 ③美的形象性:

A.美必须呈现为形象 B.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 C.美的形象具有交流性D.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 ④美的感染性:

A.美的感染性意味着交感B.美的感染性意味着动感C.美的感染性意味着精神快感 2、何谓荒诞?

答:荒诞是一种自相矛盾,滑稽可笑的生命境遇。首先荒诞是现代文学所表现的一种基本情绪。这种情绪的基调是畏惧和焦虑,人的生命失去的理由,活动失去了根据,死亡是一种永恒的威胁 3、自然在人类符号实践中获得美的属性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性? 答:一般地说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界作为人类异己的符号 ,作为顶级膜拜的对象

第二阶段,自然作为人类对话的伙伴,而向人类显示出共生和谐和亲密的价值。

第三阶段,自然作为人类的自由的生命活力的符号,体现人的生命活力,因而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 四、论述题

1、具体论述美的形象性与特征。

答:美的形象性,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化的特性。

第一,美必须呈现为形象。汉语的“形象”一词,大体对应于西文的“im-aga“,但汉语中的形象,具有远为半富的意义,不仅包含了具体可见的视觉形体意义,而且还有心灵改造物象而呈献的”心象“或”意象“的意

义。

第二,美的形象依赖人的直觉。直觉就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对象的直接觉察,而美的形象依赖这种直觉。第三,美的具形象具有流变性。美的形象往往是流动和变易的,是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在中国的古典艺术中,尤其是诗画中,随处可见这种富于生命节奏和韵律的形象。

第四,美的形象以音乐为最高境界。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形象中内涵的节奏和韵律又是跃动在宇宙和心灵深处的深层音响的显视,所以音乐被 视为美的最高境界。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B)的产物。 A.教育活动B.全部世界史C.生物进化D.审美体验

2、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D) A.审美情感B.审美知觉C.审美理解D.人类符号实践

3、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C) A.人的本质能力B.人的审美能力C.人的创造能力D.人的生物能力

4、美国哲学家布洛巴克把(D)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B.通感C.审美移情D.审美态度

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B)认为人具有内在的感觉器官,如”内在的眼睛“,这种内在器官使人一下子分辨美丑。

A.夏夫兹博里,B.洛克C.休谟D.狄德罗 6、中国南宋时代著名画家(C)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感和快感都是令人愉快的感觉,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一方面情感驱动了审美欲望的实现化。二是情感推动了审美期待的具体化,三是情感运动通往了审美理解。 2、理解因素渗透在美感经验的每一个环节上,与多种心理因素交织在一起。对 审美情感是美感心理的动力和中介,是艺术创造的驱动力。 三、简答题

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答:区别:日常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实用功利和逻辑认知的反应,审美心理是人对客观对象作出的美感的反应。

联系:审美态度的确立将日常心理转化为审美心理,主体就采取无功利和非概念的姿态,对事物进行审美观照。

2、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观起源的观点有哪些?

答:①美感是”神赐的迷狂“②是美感是人的内在感观,③美感是对美的事物的模仿反应,④美感是人的生命的表现或投射。

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离不开直觉?

答:①审美直觉是直接感受②审美直觉动情的感受③审美直觉是整体的感受④审美直觉是对感性形式的感受。 四、论述题

从艺术创作过程论述审美体验与艺术的关系?

答:第一,审美体验是艺术起兴的根本动力。艺术创造的起兴阶段是指艺术主体创造欲望的兴起和创造激情的发动。艺术的起兴看起来是突然降临在主体身上的一种欲望和激情,但它却不是什么力量的作用,而是过去和现在的审美体验酝酿而导致的精神爆发效应。

第二,审美体验是艺术构思的内在逻辑,艺术构思,是主体在丰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以情感为中心的多种心理活动对感知材料进行审美改造,把客观物象变为审美意象的过程。

第三,审美体验是艺术物化的终极根据,艺术物化是指艺术主体把心灵中的审美体验转化为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

总之,从艺术出发,构思和物化三个环节上看,审美体验作为动力,逻辑和根据贯穿在艺术创造之中。 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1、注重身体的训练,以身体训练来激发人的精神,这是(C)时期的美育特点。 A.古希腊B.中国先秦C.西方早期社会D.西方古代社会 2、西方美育发展史上提出”寓教于乐“的是(B) A.贺拉斯B.席勒C.大方美纽斯D.康德 3、被称为中国现代”美育之父的是(D) A.王维B.蔡元培C.鲁迅D.梁启超 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C) A.柏拉图B.贺拉斯C.蔡元培D.王国维 5、在现代中国提出“趣味教育”的是(D)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蔡元培

6、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美育和德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二者没有什么联系×

理由:一方面,美育是基于一定道德理念的教育,它本身也包含了德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德育要化入人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美育的机制引入就尤其必要了。 2、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理由:在今天审美的时代,审美和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审美教育也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艺术教育的范畴之中。事实上,艺术教育应该是美育的一种类型,包含在美育范畴之中。 三、简答题

1、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答: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因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美育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答:美育的特征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3、美育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美育的功能是指美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美育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美育与个体塑造①情感陶冶②个体发展 (2)美育与社会整合①审美交往②社会协调 (3)美育和文化建构①文化领悟②文化认同 四、论述题

1、何谓审美能力?举例说明美育是如何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

答:审美能力指的是在审美活动中个体对活动的形象感知力和理解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造力等。 2、审美能力就是个体审美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审美的能力可以在美育中获得提高。月到中心处,风来水面时。此中注意叶,料得少人知,(邵雍《清夜吟》诗人感叹天月水风的美,总是被人冷落。为什么美的事物,有人见了赞叹不已,有人却无动于衷?这就和人的审美能力有关,美育正可以提高人敏锐的发现和感受美的事物的能力,美育用美的形象去感染人,也就是激发人的情感活动,用情感活动来推动人的想象和思考,

进而以情感的方式去把握和认识世界。 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

1、形体由点、线、面、体等不同层面构成,其中(B)作为形体构成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A.点B.线C.面D.体

2、(D)是指物体中心点的两面或多面呈献出外在形式不同而在质量大致均等的状态。 A.对称B.此例C.匀称D.均衡

3、对形式的审美感受力,就是对具体形象作(C)的形式美分析的能力。 A.主观B.客观C.抽象D.具象

4、形式美的产生依赖于人在符号实践中形成的(B) A.审美感B.形式感C.想象力D.创造力

5、古典艺术大多恪守形式美的法则,使艺术作品多呈献出(A)的形态。 A.和谐B.破碎C.扭曲D.怪诞 6、(D)中的形式美更纯熟,更精粹 A.社会B.自然C.现实D.艺术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

1、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修饰事物外观的特性× 理由:符号性是指形式美具有审美符号特性。 2、现代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再现”×

理由: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简答题

1、形式美的特性是什么?

答:形式美的特性是①抽象性②相对独立性③装饰性④符号性。 2、色彩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色彩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三点:①表情性②象征性③审美意味的复性。 3、简述节奏与韵律的联系与区别

答:韵律是由节奏的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 的一种情调,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使形式产生 情趣 ,富有抒情意味。韵律在节奏的基础上形成的,但又比节奏的变化更丰富,节奏是有规律的简单重复,而韵律则是有变化的重复,正是这种变化使韵律成为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节奏。 四、论述题

试以较古典艺术和现代派艺术在形式美运用上的区别

答:古典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侧重“再现”,即忠实地模仿呈现客观世界的物象,使艺术品达到反映生活现象和本质的高度真实性,因而形成了强调写实,刻画具体的艺术传统。

古典艺术基于再现生活,追求真实的美学原则,大多恪守形式美的法则,运用写实手法,以对称、均衡、比例、节奏、多样统一 的形式规律来组合色彩,形体和声音,使艺术作品多呈现出完整,典雅,和谐的形态,给人以掌心悦目的审美体验。

现代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表现”,即采用抽象手法,把客观世界的物象加以变形和主观加工,来表现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现代派艺术再现到表现的转变,有社会和艺术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原因来看,20世纪,现代科技迅速发展,而且提供了艺术观察和反映物微观世界的可能,客观世界的视觉形象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电影,摄影,电视来再现,艺术家完可以在表现的天地里大显身手。

现代派艺术中的形式美不像在古典艺术那样一目了然,通过对现代派艺术建筑,绘画,雕塑经典作品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l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