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考试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26 12: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术

一、选择题。

“蝌蚪人”形成于儿童绘画的( )。B.象征期

“透明画”和“展开式”的画是( )儿童常用的形式。C.7-8岁

1949年后,我国对幼儿美术教育进行了改革,全面采用( )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教学上主张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D.前苏联 从实用性的观点解释艺术的学说是( )。C.巫术说

从总体来说,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 )。C.工艺美术与建筑艺术 大班幼儿绘画在色彩的运用上( )。C.喜欢运用装饰性色彩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催挠之则衰萎。”这句话朴素地道出了幼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它出自我国教育家( )。B.王守仁

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和( )三个环节。C.传达内心活动 对作品的第一感觉,注重作品形式和该形式引发的理念。这属于发展幼儿美感知觉能力( )的层面。A.经验 儿童对具体生命运动模式的感受更具有( )性,这是成人所不及的。B.直觉 儿童画画时倾向于( )地表现事物。B.主观 儿童绘画表象符号的运用依次为( )。A.曼陀罗——太阳——放射形——人

感受线条、形状、色彩在视觉上产生的对称感、平衡感和节奏感。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 )目标。B.审美感知 厚纸制作手工活动适宜在幼儿园( )年龄班进行。D.5-6岁

将美术课程分为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美术课程框架的人是( )。A.艾斯纳 据罗恩菲尔德研究发现,在美术创作中,( )的儿童倾向于形成表现主义风格。D.触觉型

美术教育是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形式之一,它作为教育中的独立学科,最早出现在西方的( )。C.18世纪末期 能产生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感觉和情绪,并能表达这种感觉。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 )目标。C.审美情感

能根据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发展、运动和变化,在作品中表现出生命的象征和意味。这属于美术教育心理层次的( )目标。D.审美创造 你认为对儿童绘画评价应更重视( )。D.作画自由、大胆,有感情

认为教育把人的潜能看作早已存在的一种物质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渠道,它就自动喷发出来的教育思想是( )。B.园丁式 日本大正初期,由画家山本鼎领导的( )教育运动,促使人们从培养创造性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美术教育。B.自由画 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是:C.工艺美术 巫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 小班幼儿处于儿童绘画的( )。B.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理活动的反映,是其心理表象的( )。B.图式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心理层次目标可分为( )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D.审美感知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可以透过下列( )层次进行教学。B.感觉层次、智慧层次、表现层次、创造层次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程实施的基本指导方法是( )。B.对话法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的心理过程的基本顺序是( )。D.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

学前儿童手工创作指导的关键是( )。B.引导孩子根据材料或意图进行独特的构思

一般采取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特点“各行其是”的方式,教师决不干扰和限制儿童学习活动中个人特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的教育思想是:( )。B.园丁式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美术主要是( )。C.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美术主要是( )。D.语言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物化形式,美术主要是( )。B.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美术主要是( )。C.空间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美术主要是( )。D.视觉艺术 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 )。C.审美价值

引导儿童学会认识红、黄、蓝、橙、绿、棕、黑、白等颜色,并选用多种颜色作画,是( )岁儿童绘画教育目标之一。B.3-4

引导儿童学习深浅、冷暖颜色的搭配,根据主题的需要,恰当地使用颜色表现自己的情感,是( )岁儿童绘画教育目标之一。D.5-6

引导儿童学习欣赏感兴趣的绘画、工艺、雕塑、建筑等艺术作品,培养他们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美的能力,这属于( )岁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目标。D.5-6

引导儿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上下、左右关系,是( )岁儿童绘画教育目标之一。C.4-5

引导儿童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和技法制作教具、玩具、礼品、服饰、道具等布置环境,并注意装饰美。这属于( )岁儿童手工教育目标。D.5-6 婴儿偏爱的颜色是( )。A.纯度高的颜色

运用线条、色彩等要素,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视觉形式的艺术形式是( )。A..绘画

在不同感官和情感之间进行,也在不同生活场景之间进行,它能使儿童获得更为完整丰富的经验和灵活多变的能力的美术教学方法是:( )。C.联想迁移法

在儿童美术欣赏进入形式阶段时。主要分析作品的( )。C.造型、色彩

在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的历史上,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 )。A.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在我国新式学校美术教育产生于( )。A.20世纪初期

在线条与形状的感知方面,3-7岁的儿童总是喜欢把它与( )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D.具体

在学前儿童手工创作中的构思阶段,以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为基础,构想出种种新的表象。这是( )。A.表象的变形 在学前儿童手工发展的( )期,其泥塑作品主要体现为浮雕式。D.基本形状 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是( )。A.绘画

主张通过儿童的艺术创作发展其个性和创造性的美国美术教育家是( )。C.罗恩菲尔德 主张以严谨的美术课程实现美术教育的自身价值的美国美术教育家是( )。A.艾斯纳

二、填空题

“因材施艺”的构思原则属于 思维方式,表现为借迹造型、借形造像等形式,这种构思方式在学前儿童的手工制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答案:迁想状物 4-6岁的儿童在智力发展方面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直觉和半逻辑思维阶段。相应地,此时的儿童绘画发展处在罗恩非德所说的 阶段。答案: 前图式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被后人誉为“ ”。答案: 儿童绘画之父 大班幼儿已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某些细部,表现的动物大部分是 面的。答案: 侧

大班幼儿已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特征和某些细部,表现人、房屋、树木、花朵都是 面的。答案: 正 大部分儿童喜欢用红、黄等暖色和圆形、弧形等表现“欢乐”和“热闹”;而用黑、蓝等冷色和方形、三角形等表现“神秘”和“悲伤”。这说明儿童在不同感知和情感之间具有较强的 。答案: 联想迁移力

当代美术教育有两大派别,分别为工具论和 。答案: 本质论

当代日本美术教育界认为,儿童内在的世界,包括儿童的情感、想象、个人独特的体验和表现手法等是“ 的领域”。答案: 不可以教 当代日本美术教育界认为,能够外在传授的部分,如一些美术知识、技能和一定的习惯等是“ 的领域”。答案: 可以教 雕塑从表现形式的角度,可分为圆雕和 。答案: 浮雕

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是 ,它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答案: 线

儿童在绘画中喜欢和擅长运用 的表现手法,这和他们的“泛灵论”的思维方式有关。答案: 拟人化 儿童在直接感知美术形象的时期对作品 的感知先于对作品形式的感知。答案: 内容 符号性表现能力的发展是 班幼儿绘画的重要特征。答案: 中

福禄倍尔创设了一系列造型性游戏玩具,称为 ,它们不仅能帮助儿童学习分辨不同形体和颜色,还能探索多种的组合和变形方法,以培养儿童的美感知觉和造型能力。答案: 恩物

美国的“DBAE”课程蕴含的思想是将儿童艺术活动纳入人类文化艺术之中,用人类文化艺术的完整性和成熟性来丰富儿童艺术活动,而不仅仅将儿童艺术视作本能的展现,这样可以实现 层面的艺术向文化层面的艺术的过渡。答案: 生物 命题画是教师提出绘画的 和要求,幼儿按指定的课题完成作品。答案:主题

评价是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谈论作品的 ,用创造性的知觉发现艺术作品具有的潜在美感价值。答案: 结构 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另一种是 的方式。答案:审美的艺术 人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形成以实用功利为目的的“实用型人格”,而包括美术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则要培养人的“ 型人格”,使个体的人格趋于完善。答案: 审美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 。答案: 审美能力 审美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审美兴趣和 。答案: 审美能力

我国的美术教育历史悠久,但新式学校美术教育的起步比较晚,产生于 。答案: 20世纪初期

无目的的活动期的儿童还没有表现的 ,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运动的快感,体验着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点。答案: 意图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教育思想,持一种 的儿童观。答案: 自然主义

西泽克将儿童美术教育从过去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 和表现性。答案: 创造性

小班幼儿绘画中,表象符号的运用依次为简单圆形式样、同心圆式样、阳光放射式样、 关系式样。答案: 垂直---水平

学前儿童的立体手工活动主要有 、折纸、厚纸制作和废旧块状材料的立体造型等形式。答案: 泥塑 标准答案: 泥塑 学前儿童的平面手工活动主要有粘贴、 、撕贴、染纸等形式。答案: 剪贴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是指:一是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二是培养学前儿童的 。答案: 审美素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有低控制原则、发展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创造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和 原则。答案:实践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 教育。答案: 审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主要是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 所决定。标准答案: 美术本身的结构与特点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属于 教育的范畴。答案: 普通艺术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重点应放在开发孩子们的 的意识上。答案: 审美特性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发展分为本能直觉期和 两个阶段。答案: 直接感知美术形象的时期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 和诱导型两种。标准答案: 自发型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 和诱导型两种。答案: 自发型

学前儿童欣赏美术作品主要发展儿童的 能力和适当地叙述视觉形式的能力。答案: 美感知觉

学前儿童主要以 的方式对客体做出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进行形象的变形与重组,特别富于艺术的创作特色。答案: 形象思维 艺术教育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 教育。答案: 艺术审美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品 和意义的评价。它包括解释艺术品的内涵,评价美术作品的价值。答案: 质量

艺术批评是对艺术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它包括解释艺术品的 ,评价美术作品的价值。答案: 内涵 引起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是:语言讨论、视觉经验、 、材料经验和感觉经验。答案: 亲身体验 引起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是:语言讨论、视觉经验、 、材料经验和感觉经验。答案: 亲身体验 在材质感的绘画造型练习上,有两种具体方式,即视觉的材质感练习和 的材质感练习。答案: 触觉

在色彩的造型练习中, 训练可围绕着陀螺的填色游戏,用红、黄、蓝色的吹画等形式展开。答案:间色

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对话法的基本形式有: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儿童与自然对话、人际对话以及 。答案: 自我对话 指导儿童手工要将临摹、仿制与 相结合。答案: 独创

中班幼儿绘画中,逐步建立起一个以 为基础的统一的空间框架概念。答案: 垂直定向

三、名词解释

自由画教育运动: ⑴是日本儿童美术教育史上一次改革运动,它的领导者是山本鼎。⑵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或自由画运动重视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反对让儿童模仿范本,主张让儿童自由作画。) 自由画: 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2分)对幼儿不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3分)

这些恩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圆球、立方体、圆柱体、拼图、小棍、铜环、插板等;另一类是刺纸、绣纸、粘纸、编纸、折纸、穿豆和捏泥等。 引起幼儿学习美术兴趣的方法是:语言讨论、视觉经验、 、材料经验和感觉经验。 审美能力: 是审美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是儿童成功地从事艺术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1分)它是指儿童在审美的过程中对具体审美对象进行感受和表现的能力,(2分)它是在审美活动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是后天有意识的艺术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1分)

美术: 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色、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材、金属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 美感: 由具有审美特征的审美对象引起人的一种情感体验,(3分)使人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的感觉。(2分) 蝌蚪人: 是象征期儿童画中的一个典型样式。(1分)以圆形作为人的整体性符号,在头上添上两只手,使画像具有曼陀罗式的均衡性,这种样式即为蝌蚪人。(2分)它代表着幼儿认知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即他们已发展到可以把握外界事物的形体概念,具有创造符号和使用符号的能力。(2

分)

建筑艺术: 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感。 个别表象: 是记忆中的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2分)它是某一具体事物侧面、多角度的、多层次的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记忆。(3分) 概括表象: 是记忆中的某一类事物的形象,(2分)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审美本质特征的概括,它保证了艺术的理性成分。(3分) 恩物: 是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把培养儿童的美感知觉和造型能力的玩具称为“恩物”。 低控制原则: 指在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1分)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2分)让他们自由、充分地体验和表达。(2分)

暗示: 是指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他按一定方式去接受一定的信息。(3分)情景、气氛、教师的言语、表情都可能起到一种暗示作用。(2分)

⑵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或自由画运动重视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反对让儿童模仿范本,主张让儿童自由作画。)

四,问答题

\简述发展美感知觉能力的六个层次。标准答案: 艾斯纳提出了可以透过六个层面来把握发展美感知觉能力:⑴经验的层面:作品给予我们什么感受?注意作品形式和该形式引发的理念。这是对作品的第一个感受。(1分)⑵形式的层面:注意作品的形式结构,着重整体结构的观赏。(1分)⑶象征的层面:对作品图像意味的了解。(1分)⑷主题的层面:掌握作品的主旨和基本意义。(1分)⑸材料的层面:欣赏材料的特质和由材料引发的视觉经验的性质。(1分)⑹环境的层面:了解作品的背景与条件,以及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1分) \

\简述哈格里维斯对幼儿人物泥塑的三种模式。标准答案: 第一种模式是直立式柱状体。表现为一团被拉长了的面团,形状粗糙,强调出人像的垂直状态。那么进一步可由其内部再分解或在主体的顶部再加上一个头。(2分)第二种模式是具有脸部特征的球状物或者厚面团片。表现为在球状或者团状面团的表面粗糙地刻画面部特征。这种球形人像没有垂直和直立的性质,而是靠面部特征来确定人像的属性。(2分)第三种模式是用一些局部组成人脸。表现为把零碎的表示五官的部件拼摆成人脸型。这是一种以一维概念构成的,把面部各部分看作是一些表达方式。(2分) \

\简述美术欣赏三种类型的叙述方式。标准答案: ⑴描述:观赏者用直接的感觉、知觉和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然后对作品的初步印象加以描述。(2分) ⑵解释:对于作品的形式、设计、组织与关系加以知觉。注意艺术的认知层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对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和描述,解释作品所传送的情感、气氛、理念,对作品的内涵加以探讨。(2分)⑶评价: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谈论作品的结构,用创造性的知觉发现艺术作品具有的潜在美感价值。(2分) \

\简述情景观察法的实施要点。(1)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习惯,培养其观察的兴趣,教师适当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儿童注意到生活中一些值得他们留意的方面,使他们对司空见惯的东西能有新的发现。(2分)(2)巧妙的提问,引导他们将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进行融合。(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kz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