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虚词汇总
更新时间:2024-06-01 15: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秽清单一苏教版必修一
《劝学(节选)》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鞣以为轮(“鞣”同“燥”,以火烘木)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再一次;“暴 晒干)
3坝Ⅱ知明而行元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名词作状语,每日) 2.非利足也(形容词作动词,跑得快)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名词作动词,游、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三、古今异义 1.故木受绳则直
古义:墨线。今义:绳子。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3.金石可镂
古义:金属的通称。今义:黄金。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为坏人效力的人。 5.蟹六跪而二螫
古义:脚。今义:下跪。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今义: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 某人或者某事物上。 四、一词多义 1.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2.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有力的弓)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壮健,强盛)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自强步,13三四里(勉强) 3.假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
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假如)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4.望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适冬之望日前后(农历每月十五) 5.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识(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6.兴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 汉室可兴也(兴盛) 7.学
学不可以已(名词,学习)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问) 8.功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成功)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功劳) 9.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所以) 职知故犯(故意)
温故而知新(原来的东西) 五、虚词积累 1.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 君子博学丽日参省乎已(表递进) 锲而舍之(表承接)
知明而行无过矣(表并列) 吾尝终日丽思矣(表修饰)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表转折)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因果) 登高而招(表承接) 3.者
有蒋氏者(表停顿,无义)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的人)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_以有先生也(??的原因)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表判断) 六、特殊旬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介宾短语后置句)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宾短语后置句)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旬) 4.鞣以(之)为轮(省略句) 《师说》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吾从而师之(意动,以??为师)
2.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3.则耻师焉(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4.孑L子师郯子(意动,把??当做老师) 5.而耻学于师(意动,认为??是可耻的) 6.不耻相师(意动,以??为耻) 三、古今异义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一般的人。今义:大众。 3.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从并且。今义:表结果、目的的连词。 6.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了。今义:学制的初级阶段。 四、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学习) 犹且从师而问焉(老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2.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书的著作) 3.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惑
惑而不从师(动词,有了疑难问题)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5.圣
圣人之所以为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 圣益圣(圣明) 五、虚词积累 1.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童子) 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的标志) 郯子之徒(这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
久之,目似瞑(用在时间词后,无义) 2.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句末语气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词) 3.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在”;介 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反诘 语气)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嗟”组成固定结构,表示感叹) 圣^乡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末语气词,表示推测) 4.其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句中语气词,表揣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其可怪也欤(指示代词,“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5.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向) ??而耻学于师(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 不拘于时(被) 其皆出于此乎(从) 6.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句中起舒缓语气 作用,“啊”或不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用于一般陈述句或语气轻微的感叹句 句末,表示认定,“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与疑问代词“何”呼应,表
示反问,“呢”) 7.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连词,表转折,“却”)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那么”)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用在谓语前面,帮助表示判断, “就是”) 8.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 六、特殊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3.不拘于时(被动句)
《赤壁赋》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3.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二、词类活用
1.正襟危坐(使动用法,使??正) 2.舞幽壑之潜蛟(使动用法,使??舞) 3.泣孤舟之嫠妇(使动用法,使??哭泣) 4.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取) 5.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7.f吕鱼虾而友麋鹿(意动用法,把??当做伴侣,把?” 做朋友)
8.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
9.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三、古今异义 七月既望
古义: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今义:看见。 四、一词多义 1.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好像)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比得上) 如期完成(按照) 2.属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致意,引申为“劝酒”)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隶属)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亲属;夫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3.固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动用法,使??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4.适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适合)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刚刚,才) 适大病,不能行(适逢) 5.逝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流逝)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同“誓”,发誓) 假尔远逝,往来翕忽(去,消失) 时不利兮骓不逝(跑) 五、虚词积累 1.曾
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竟,简直,常与 “不”连用,译为“连??都??”)
曾不知老之将至(副词,用来加强语气。竞,简直,常与“不” 连用,译为“连??都??”) 2.苟
苟非吾之所有(如果) 欲苟顺私情(姑且) 3.虽
虽一毫而莫取(即使)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虽然) 4.卒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终于) 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戍卒叫,函谷举(士卒)
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同“猝”) 六、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1)而今安在哉 (2)何为其然也 2.判断旬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固一世之雄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定语后置旬 客有吹洞箫者
4.被动旬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介词结构后置旬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寄蜉蝣于天地
《始得西山宴游记》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自余为俘人(“俘”同“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日) 三、古今异义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未曾。今义:没开始。 2.攒蹙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 4.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 一事。
5.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交相,互相。今义:为两个单音词。 6.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拨。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7.颓然就醉
古义:接近。今义:副词,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 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从前。今义:朝。 9.故为之文以志
古义:记。今义:志气,志向。 10.是岁,元和四年也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 四、一词多义 1.异
始指异之(认为??奇特)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独特) 2.特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特别)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超出一般) 3.穷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穷尽)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恶劣)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穷尽) 人深林,穷回溪(走到尽头) 4.徒
郯子之徒(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 日与其徒上高山(随从) 徒见欺(白白地)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服劳役的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白地) 五、虚词积累 1.为
自余为俘人(成为) 故为之文以志(写) 2.乎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表反问语气,译 为“吗”“呢”)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副词词尾,译为 “??的样子”)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用于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 用,不译) 3.而
觉而起,起而归(表顺承,译为“就”“然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表修饰,译为“地”“着”)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承 接;表因果,译为“因而”“所以”) 六、特殊旬式 1.省略句
(1)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2)(我)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我”)
(3)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指代西山) (4)(我)引觞满酌(省略主语“我”)
(5)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宾语“之”,代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2.判断旬
是岁,元和四年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3.定语后置旬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黼清单二苏教版必修二
《六国论》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宇
1.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2.当与秦相较(同“倘”,倘若) 二、词类活用
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2.义不赂秦(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 ’
3.李牧连却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4.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作动词,礼待,礼遇) 5.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 6.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7.贝0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名词作动词,下到) 8.以地事秦(名词作动词,侍奉)
9.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形容词作状语,在小 的方面,在大的方面)
10.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名词作动词,自取下策) 三、古今异义 1.其实百倍
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与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 3.后秦击赵者再
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4.始速祸焉
古义:招致。今义:速度快。 5.可谓智力孤危
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一个词,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 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义:成例,旧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 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1.亡
诸侯之所亡(损失的) 与战败而亡者(损失)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 2.为
以荆卿为计(作为) 邯郸为郡(作为)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3.灭
六国破灭(灭亡)
薪不尽,火不灭(熄灭) 4.兵
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斯用兵之效也(军事、武力) 5.事
以地事秦(侍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事情) 6.始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起初) 始速祸焉(才) 7.终
终继五国迁灭(终于)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坚持到底) 8.故
故日:弊在赂秦也(所以)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9.胜
强弱胜负已判矣(胜利)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得胜) 10.得
较秦之所得(得到的)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11.欲
暴秦之欲无厌(欲望) 则秦之所大欲(想要) 12.暴
暴霜露(暴露)
暴秦之欲无厌(残暴) 13.向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以前) 并力西向(方向) 五、虚词积累 1.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介词,因为) 秦以攻取之外(介词,凭借)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连词,才) 举以予人(连词,来)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介词,用) 至丹以荆卿为计(介词,用) 洎牧以谗诛(介词,因为)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介词,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连词,表结果,以致) 苟以天下之大(介词,凭借) 2.之
较秦之所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秦之所大欲(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以有尺寸之地(的)
子孙视之不甚惜(代词,土地)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前一个代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代指 赂秦的各国)
此言得之(代词,指代上面说的道理) 3.而 .
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因果承接)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可是,表示转折)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就,承接关系) 六、特殊旬式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判断句)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判断句)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用“为??所??” 表示)
4.洎牧以谗诛(被动句)
5.举以(之)予人,如弃草芥(省略句)
6.至(太子)丹以荆卿(刺秦王)为计(省略句) 7.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8.齐人勿附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9.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七、成语
1.如弃草芥:比喻不知道珍惜。
2.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 而使祸患扩大。
《阿房宫赋》语言知识整理 一、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3.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 4.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动词作名词,收藏的珠宝, 搜集的珠宝)
6.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 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焚烧;化为焦土) 8.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意动用法,以??为鉴,把??当 做借鉴)
9.廊腰缦回 (名词作状语,像腰带一样) 10.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
11.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虹,名词作动词,出 现云,出现龙,出现虹)
12.歌台暖响(动词作名词,歌声)
13.朝歌夜弦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歌、 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 二、古今异义
1.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各用心 6『【l,互相排挤。
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古义:这里是“天气”(雨雪阴晴)的意思。今义:一个地区 拘气象概况。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古义:搜集的珠宝。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4.可怜焦土
古义:可惜。今义:值得怜悯。 5.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今义:行走。 6.隔离天日
古义:遮蔽。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几千万落
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三、一词多义 1.一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全部,所有)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乃,竞)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多么) 2.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全,都) 3.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假使) 4.爱
秦爱纷奢(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怜惜)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舍不得,不愿意放弃,吝惜) 5.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拿来占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出,提取) 秦人伐晋,取武城(攻取,攻下)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取妻如之何?(同“娶”)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6.族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同姓的亲属)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万物百族(种类,类)
士大夫之族(类)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丛聚,集结) 族庖月更刀(众,普通,一般) 四、虚词积累 1.之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结构助词,的) 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到)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代词,代珠宝) 2.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表承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表转折)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表承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表转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转折) 五、特殊句式
1.戍卒叫,函谷举(被动句,举,被攻占) 2.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
3.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结构后置)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判断句) 5.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 潮清单三苏教版必修三
《离骚(节选)》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苗裔:后代子孙。 2.考:特指死去的父亲。 3.孟陬:夏历正月。 4.揆:揣度,思量。 5.扈:披。
6.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芳芷。芷,香草名。 70日:水流迅疾的样子。 8.与:等待。 ’ 9.搴:拔取。
10.朕:第一人称代词“我”,自秦始皇起用于特指古代皇帝 的自称。
11.骐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 二、通假字
1.肇锡余以嘉名(同“赐”,赐给) 2.来吾道夫先路(同“导”,引导) 3.辟芷(同“僻”,幽僻) 三、词类活用
1.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名词作动词,命名,给人取表字) 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形容词作名词,美德) 四、古今异义
春与秋其代序
古义:依次替代。今义:代替序言的文章。 五、特殊旬式
1.恐年岁之不吾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与吾”)
2.肇锡余以嘉名(介词结构后置)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授官) 2.时北兵已迫修Pl夕t\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聚集) 4.莫知计所出(没有谁) 5.会使辙交驰(适逢)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去一次是;解除) 7.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8.意北亦尚可以Vl舌动也(估量,揣度) 9.予更欲一觇北(窥视,察看) 10.于是辞相印不拜(就职)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立刻;轻视) 12.吕师孟构恶于前(挑拨,陷害) 13.予羁縻不得还(软禁,扣押)
14.贝0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责骂)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16.予自度不得脱(估量,揣度) 17.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8.得间奔真州(机会)
19.而不在使者之目(列,名单)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全都,详细地)
21.进退不由,殆例送死(殆,接近于;例,类于,等于)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处境艰难;重金收买) 23.天高地迥(远) 24.诋大酋当死(辱骂)
25.质明,避哨竹林中(天刚亮时)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总共)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不期而遇) 28.至海陵,如高沙(到,往??去) 29.非人世所堪(忍受)
30.间以诗记所遭(间或,偶尔)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同情,思念) 32.使旦夕得正丘首(死于故国或故乡)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 34.死而后已(停止)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饰)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实在,确实)
37.境界危恶(岳)(困难)
38.避渚(zht))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二、通假字
1.展转四明、天台(同“辗转”) 2.层见错出(同“现”,出现) 3.缙绅(同“捂”,插) 4.臣死有余俘(同“戮”,罪)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6.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同“俱”,全,都,副词) 三、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义:没有依靠。今义:精神空虚,没有寄托。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古义:前往;是。今义:受心理支配的外部活动。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古义:能够用。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4.以至于永嘉
古义:直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5.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古义:处境,境地。今义: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钯 6.都督诸路军马
古义:总领,统率。今义:古时的军事长官。 7.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8.上下颇惊动
古义:吃惊震动。今义:举动影响旁人,使吃惊或受侵扰。 9.予之及于死者
古义:死的情况。今义:死的人。 10.不复顾利害
古义:个人安危。今义:利益和损害。 11.死生,昼夜事也
古义:偏指死。今义:死亡和生存。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古义:挽救,整治。今义:弄好;弄整齐,弄干净。 1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古义:皇帝、皇后。今义:太阳和月亮。 1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古义:正大光明。今义:形容正大刚直。 15.为巡船所物色
古义:搜寻,盘查。今义:有目的地或按标准寻找、挑选。 1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7
古义:赐予的身体。今义:尸体。 17.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古义:把??当做。今义:认为。
18.几彷徨死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北虽貌敬(表面上)
(2)予分当引决(本当,理当)
(3)草行露宿(在荒野里,在露天下) (4)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道海安、如皋(取道,经由) (2)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走上前)
(3)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为??作序) (4)名日《指南录》(取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视,小瞧) (2)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思念,同情) 五、一词多义 1.阆
得间奔真州(名词,读∞n,机会) 出没予长淮间(名词,读jian,之间)
间以诗记所遭(副词,读ji6n,间或,有时)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名词,读j{白n,缝隙)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名词,读∞n,一会儿)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读∞n,夹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动词,读ji6n,参与) 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读jian)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副词,读_ii6n,私自,偷着) 2.靡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动词,读mi,倒下)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动词,读mT,后退)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动词,读mf,浪费)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形容词,读ml,奢侈)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副词,读mT,无,不。靡及,达不到) 3.如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动词,往??去,到??去)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固不如也(动词,比得上)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只,唯恐)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介词,按照) 4.使
会使辙交驰(名词,使者)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动词,让) 使来者读之(动词,让)
使旦夕得正丘首(即使) 5.度
予自度不得脱(动词,估量,揣度)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动词,考虑) 6.殆
殆例送死(接近于)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危险,这里作名词,危险的事) 7.当
北邀当国者相见(动词,掌管) 诋大酋当死(副词,应当) 8.及
战、守、迁皆不及施(来不及)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接近) 不及汪伦送我情(比得上) 六、虚词积累 1.以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用) 以资政殿学士行(凭??身份)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用,率领)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身份) 然而隐忍以行(相当于“而”,表修饰) 莆人云:“将以有为也。”(凭)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把) 约以连兵大举(用,拿)
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从而) 挟匕首以备不测(来) .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因为) 以小舟涉鲸波出(用,乘) 间以诗记所遭(用)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用,拿) 生无以救国难(用来) 死犹为厉鬼以击贼(来) 2.而
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顺承)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因而)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然而,却)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第一个“而”,就;第二个“而”,然而)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即使,如果) 3.于
萃于左丞相府(在) 从王于师(到)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在) 予之及于死者(跟,与) 将藏之于家(在)
将请罪于君,君不许(向)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在)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在) 4.之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代词,死)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的)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为
将以有为也(作为) 为巡船所物色(被) 而幸生也何为(为了) 所求乎为臣(做)
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是) 七、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句 (1)约以连兵大举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将请罪于君,君不许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2.被动旬
(1)予羁縻不得还 (2)为巡船所物色
(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3.省略句
(1)坐(于)桂公塘土围中 (2)避哨(于)竹林中
(3)行(于)城子河,出入(于)乱尸中 (4)北与寇往来(于)其间 4.判断旬
死生,昼夜事也 5.宾语前置旬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2)而幸生也何为 八、固定旬式
.1.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1)莫知计所出
(2)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2.“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 (1)为巡船所物色 (2)为巡徼所陵迫死
3.“何如”相当于“怎么样”。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五人墓碑记》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权者,指当地的行政长官) 2.扶而仆之(笞打,鞭打) 3.去今之墓而葬焉(距离)
4.在丙寅三月之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5.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清理) 6.按诛五人(追究,查办) 7.呼中丞之名而詈之(斥骂)
8.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献出) 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改变) 10.素不闻诗书之训(平素) 11.且矫诏纷出(假托,诈称) 12.佯狂不知所之者(到) 13.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14.贝0尽其天年(享尽) 二、通假字
1.独五人之嗷嗷(“嗷嗷”同“皎皎”,明亮的样子) 2.敛赀财以送其行(“赀”同“资”,钱财)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仆人一样) 2.名词、形容词作动词
(1)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2)以旌其所为(名词作动词,表彰) (3)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生重病) (4)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5)为之声义(名词作动词,伸张)
(6)缇骑按剑而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7)然五人之当刑也(名词作动词,受斩刑)
(8)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装在匣子里,即用棺材 收殓)
(9)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形容词作名词,作乱) (10)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形容词作动词,激励)
(1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形容词作动词, 老死)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作动词,说明)
(1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形容词作动词,哀 惜)
3.形容词作名词
(1)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表率)
(2)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重要作用) (3)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 4.使动用法
(1)众不能堪,扶而仆之(使??倒下,动词的使动用法) (2)安能屈豪杰之流(使屈身,倾倒,动词的使动用法)
四、古今异义 1.至于今
古义:动词和介词连用,到。今义:连词,表示另提一事或另 一情况。
2.去今之墓而葬焉
古义:距离。今义:往。 3.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义:行,品行,名词;为,成为,动词。今义:受心理支配的 外部活动。
4.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义:恨在心中。今义:痛苦伤心。 5.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义:亲信,心腹。今义:个人。 6.按诛五人
古义:追究,查办。今义:用手或者指头压。 7.颜色不少变
古义:脸色,神态。今义:色彩。 8.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古义:不同一般。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 9.视五人之死
古义:比较。今义:看。 10.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古义:银子。今义:黄金。
1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义:脑袋,借指性命。今义:为首的人。 五、一词多义 1.墓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坟墓,名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动词) 2.记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记得,动词)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记载,动词) 3.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品行,名词) 敛赀财以送其行(走,动词) 其辱人贱行(品行,名词) 4.按
缇骑按剑而前(用手压,动词) 按诛五人(追究,查办,动词) 5.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动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动词) 6.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献出,动词)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激发,动词)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动词) 而又有剪发杜门(头发,名词) 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动词) 7.固
轻重固何如哉(到底,副词) 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副词) 六、虚词积累 1.之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代词,他们)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凡富贵之子(的,结构助词)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的,结构助词) 发其志士之悲哉(的,结构助词)
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的,结构助词)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的,结构助词) 为之声义(他,代词)
去今之墓而葬焉(协调音节,助词) 四海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 佯狂不知所之者(往,去,动词) 2.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他们,代词)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于此,兼词) 3.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表承接,连词) 疾病而死(表修饰,连词) 4.以
以旌其所为(用来,连词)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因,介词)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来,表承接,连词)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地,表修饰,连词)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而,并且,连词)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才,表承接,连词) 敛赀财以送其行(来,表承接,连词) 以大中丞抚吴者(凭??身份,介词)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介词) 谈笑以死(表修饰,连词) 人皆得以隶使之(能够,动词) 5.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并且,连词) 且矫诏纷出(况且,连词) 过而拜且泣者(又,连词) 6.于
激于义(被,介词)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在,介词) 至于今(到,动词) 请于当道(向,介词) 重于社稷(对,介词) 七、特殊句式 1.判断旬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贤士大夫者,同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3)公之逮所由使也 (4)即今之僳然在墓者也 (5)斯固百世之遇也
(6)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2.被动旬
(1)以“被”表示被动。如:犹记周公之被逮
(2)以“于”表示被动。如:①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被正义所 激发) ②不能容于远近(被远近的人收留)
(3)无标记的被动句。如:激昂大义(被大义激励) 3.定语后置旬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能不易其志之缙绅) (2)四海之大(大的四海) 4.介宾短语后置旬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向执掌政权的人请示) (2)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向朝廷请示) (3)立石于其墓之门(在墓门立碑) (4)不能容于远近(被远近的人收容) (5)中丞匿于溷藩以免(躲在厕所里)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生在民间) (7)忠义暴于朝廷(在朝廷显露) (8)显荣于身后(在死后非常荣耀)
(9)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在大堤上列出他们的姓名) (10)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对国家起到重要的作用) 5.省略句
(1)激昂(于)大义
(2)吴之民方痛(于)心焉 (3)投缳(于)道路 (4)扼腕(于)墓道 (5)断头置(于)城上
《烛之武退秦师》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辞曰:“臣之壮也??”(推辞) 2.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3.许君焦、瑕(许诺)
4.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
5.惟君图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6.失其所与(结交,亲附) 7.以乱易整(取代,替代)
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个人,指秦穆公) 9.阙秦以利晋(使??受损) 10.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11.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12.敢以烦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 14.因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二、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同“供”,供给) 2.秦伯说(说,同“悦”)
3.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三、词类活用
1.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把??作为边邑)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使动,使??成为 疆界)
3.臣之壮也(形容词作名词,壮年)
4.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扎) 6.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
7.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 8.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9.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受损,使??获利) 10.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乏的物资) 四、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代词“夫”与名词“人”指“那个人”。今义:常为一个 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2.亦去之
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过去的 时间。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常用于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 子等。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或请客的主人。 5.失其所与,不知
古义:结交,亲附。今义:和。 五、一词多义 1.封
既东封郑(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2.若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余悲之,且日:若毒之乎(你) 3.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喜欢,高兴) 4.辞
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5.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名词的意动,把??作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 6.微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六、虚词积累 1.之
惟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代秦军)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烛之武(介于姓、名之间的语助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之??也”译为“??的时候”,助词) 辍耕之垄上(往,到) 是寡人之过也(的) 2.其
君知其难也(它的,代词)
吾其还也(还是,表商量语气的副词) 以其无礼于晋(代郑国,代词) 又欲肆其西封(它,代晋国) 失其所与(自己的) 3.以
敢以烦执事(拿,介词) 以乱易整(用,介词) 以其无礼于晋(因,介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承接,相当于“而”)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来) 阙秦以利晋(表转折) 4.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怎么) 将焉取之(哪里)
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 (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2.介词结构后置句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以其无礼于晋 (3)且贰于楚也
(4)佚之狐言于郑伯日 3.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
(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3)敢以(之)烦执事
(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4.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谏太宗十思疏》语言知识整理 一、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
(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使??稳固) (2)则思知止以安人(形容词的使动,使??安定) (3)则思正身以黜恶(形容词的使动,使??正) (4)宏兹九德(形容词的使动,使??宏大)
(5)何必劳神苦思(形容词的使动,使??劳累,使??辛苦) 2.形容词作名词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重任,大位) (2)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3)想谗邪(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邪恶小人) (4)择善而从之(好的建议)
(5)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的小人) 3.其他
(1)欲流之远者(形容词作动词,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2)克终者盖寡(副词作动词,坚持到底) (3)乐盘游(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貌恭而心不服(名词作状语,表面上)
(5)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6)无因怒而滥刑(名词作动词,用刑) 二、古今异义
1.凡百元首
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2.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今义:走路。 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木的根部。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4.则思正身以黜恶
古义:使自己端正。今义:确是本人。 5.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性情。今义:尽情。 6.贝0思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这)当做。今义:认为。 三、一词多义 1.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动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疑问副词) 项王日:“沛公安在?”(哪里,疑问代词)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动词) 2.信
信者效其忠(诚实,形容词)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动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名词) 忌不自信(相信,动词) 3.求
求木之长者(追求,动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动词)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动词) 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动词) 四、虚词积累 1.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连接动词及状语)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连词,表目的)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2.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助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 性短语)
山峦为晴雪所洗(助词,为??所,表被动) 五、与课文有关的成语
1.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 2.载舟覆舟: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使船倾覆。比喻人民是 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3.垂拱而治: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太平。多用 于称颂帝王无为而治。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治.
平安。
4.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 利益、地位。
5.恃才傲物:依仗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旁人。物, 众人。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可予不(不,同“否”)
2.臣愿奉璧往使(奉,同“捧”,捧着) 3.拜送书于庭(庭,同“廷”,朝堂) 4.召有司案图(案,同“按”,察看)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同“穆”)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同“熟”,仔细) 7.肉袒伏斧质(质,同“领”,承斧的砧板)
8.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详,同“佯”,假装) 9.于是相如前进瓴(瓴,同“缶”,盛酒浆的瓦器) 10.设九宾(宾,同“傧”,傧相)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3)乃使其从者衣褐(穿) 2.名词作状语
(1)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抄小路) 3.使动用法
(1)完璧归赵(使??完整) (2)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3)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4)大王必欲急臣(使??发急,逼迫) 4.意动用法
(1)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耻)
(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 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
古义:授予官职。今义: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说的话或 写的文字。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古义:信约。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3.布衣之交
古义:平民。今义:粗布衣服。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近亲及姻亲。今义: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
5.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看。今义:给下级、晚辈的文件、意见。 6.于是相如前进瓴
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动和发展。 7.宣言日:“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到处说。今义: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 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四、一词多义 1.负
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使臣) 3.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 4.徒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l:1舌为劳(只,只不过) 5.圭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五、虚词积累 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3)我为赵将 2.被动旬
(1)而君幸于赵王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使不辱于诸侯 (4)臣诚恐见欺于王 3.倒装旬
(1)何以知之(宾语前置)
(2)求人可使报秦者(定语后置) (3)拜送书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固定句式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与??相比,哪一个) 《鸿门宴》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同“骖”) 2.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拒守;“内”同“纳”,接纳) 3.要项伯(“要”同“邀”,邀请)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同“背”,违反) 5.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同“早”) 6.令将军与臣有邵(“邰”同“隙”,嫌隙) 7.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8.秋豪不敢有所近(“豪”同“毫”)
9.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同“座”,座位) 10.拔剑切而昭之(“咱”同“啖”,吃) 11.沛公不胜栖杓(“栖杓”同“杯勺”)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军) (2)籍吏民(登记)
(3)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4)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示意) (5)刑人如恐不胜(用刑) (6)道芷阳间行(取道)
(7)秦地可尽王也(归王所有) (8)不义也(合于义) 2.使动用法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使??跟从)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3)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4)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3.名词作状语
(1)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头发上指(向上)
(3)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4)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5)道芷阳间行(抄小道) 4.形容词活用
(1)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作名词,旧交情)
(2)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意为“与??交好或 友善”)
(3)秋豪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 (4)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 三、古今异义 1.约为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今义:因结婚而产生 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5.竖子不足与谋
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够。 四、一词多义 1.军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
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缸(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动词,碰撞) 3.如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连词,假使)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动词,顺) 4.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5.意
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心情) 6.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背对着某一方向)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7.胜
沛公不胜栖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8.斗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动词,打斗) 9.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留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五、虚词积累 为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 君为我呼人(介词,替)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 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动词,是) 客何为者(动词,是)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句末语气词) 六、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沛公军(于)霸上 (2)为(吾)击破沛公军 (3)具告(之)以事 (4)毋从(之)俱死也
(5)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坐上 (6)沛公欲王(于)关中 (7)竖子不足与(之)谋 (8)将军战(于)河北
规律:古汉语中,动词或介词宾语常常省略,补语中的介词 也常省略,有时主语也省略。 2.介宾短语(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良日:“长于臣。” (4)得复见将军于此
规律:古汉语的介宾短语(状语)常常放在动宾短语之后,且 常伴随有介词省略,翻译时应提前。 3.宾语前置旬 (1)客何为者 (2)大王来何操 (3)何辞为 (4)沛公安在
(5)不然,籍何以至此
规律: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应前置。另外,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也应前置。 4.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此亡秦之续耳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规律:古汉语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一般为判 断句,常用“??者??也”表示判断。 5.被动旬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吾属今为之虏矣
规律:古汉语的被动句常有标志词,如“为?‘为??所” “见”“见??于”“受”等。 6.固定句式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表判断,“这就是??啊”)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表疑问,“凭什么??呢?”) (3)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呢?”)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特殊 指示代词“所?‘者”构成“所??者”式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语,作 说明、解释的对象)
(5)孰与君少长(疑问句,宾语疑问代词前置)
(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为大王为此计者”与 谓语“(是)谁”倒置。也可以说不是主谓倒置,那么“者”就是语 气助词]
七、成语典故
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 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其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2.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剁肉的刀和案板,指宰割的工 具。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4.鸿门宴:加害客人的宴会。
5.大行不顾细谨,大札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细节,行大 礼不必计较细小的礼让。
6.秋豪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指丝毫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常用来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八、古代文化常识
山东:战国至秦汉时一般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关中:战国至秦汉时一般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 东向坐:向东坐。
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 南而贵,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 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但汉代刚好相反,本文即如此。 参乘:古时乘车,坐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竖子:贱称,相当于“小子”。
司马:官名,一般为军事官员。西周始设司马,为掌管军政 和军赋的官。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后世则为兵部尚书的别 称,侍郎为少司马。另自汉始,大将军下设司马之职;魏晋至宋, 司马为军府之官;唐为郡的佐官;明清称府同知为司马。 跽:双膝着地,上身挺直。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 2.泾流之大(泾,同“径”,直)
3.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兹,同“滋”,更加) 二、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令,按季节) 2.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非难,指责) 3.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4.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赞美) 5.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6.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7.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 少,认为??轻) 三、古今异义 1.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面孔。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3.至于北海
古义:动词和介词连用,到。今义:连词,表示达到某种程 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4.望洋向若
古义:仰视的样子。今义: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 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大方之家
古义:修养高,明白事理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方,道。今 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6.众闻则非之
古义:非难,指责。今义:不对,过错。 7.苟亏人愈多
古义:如果。今义:随便。 8.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古义: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四、一词多义 1.国
今至大为攻国(别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地域) 2.故
是何故也(原因,缘故) 暮去朝来颜色故(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旧交情”) 3.亏
以亏人自利(使??受损)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缺损,差异,不适应) 4.益
罪益厚(更加)
潍水暴益(“益”同“溢”,水漫出来) 五、虚词积累 1.之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焉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旬中语气词,无义)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哪里) 今吾子又死焉(兼词,于是,在这) 3.而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表修饰) 性贪而狠(表并列)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的) 4.以
以亏人自利也(因为) 以今知古(根据)
乃入见。问:“何以战?”(凭,凭借) 作《师说》以贻之(来,用来) 人多以书假余(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且,表并列)
六、特殊句式
1.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2.我之谓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谓我也)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闻道百(定语后置)
5.其不义又甚(于)人人园圃窃桃李(省略句) 6.从而誉之,谓之(为)义(省略句) 七、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 “不是??就??”)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可译为“再说, 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八、成语积累
1.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 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 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釉清单四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是谁之过与(与,同“欤”,句末语气词,相当 于“吧”)
二、词类活用
1.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2.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名词作动词,找借l21) 三、古今异义 有事于颛臾
古义:有军事行动,即用兵。今义:有事情。 四、一词多义 1.是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这) 是谁之过与(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判断词,是) 2.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超过)
是谁之过与(错误,过失,名词) 无乃尔是过与(责备,动词) 且尔言过矣(错)
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访问) 3.止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通“只”,只是,仅仅) 4.见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曹刿请见(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拜见,谒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读xi白n,出现)
谡大笑日:“汝真女子之见!”(见解,见识) 5.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困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速,引申为“洪亮”)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妒忌) 五、虚词积累 1.夫
夫颛臾(放在句首,代词,那) 今夫颛臾(放在句中,代词,那) 夫如是(放在句首,发语词) 2.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日(介词,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介词,对于) 虎兕出于柙(介词,从) 六、特殊句式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一种表示委婉推测的句式, “与”为语气词)
2.何以伐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 4.以(之)为东蒙主(省略句)
5.而谋动干戈于邦内(介词结构后置句) 七、成语积累
1.陈力就列:能施展其才则就其职位。
2.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主要 责任。
3.玉毁椟中:表示因主管人失职造成的损失。 4.分崩离析:集团分裂离散,不能保持团结统一。 5.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做某件事情。
6.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 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心来。
7.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8.季孙之忧:指内部的忧患。 《寡人之于国也》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涂有饿莩(“涂”同“途”)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3.无失其时(“无”同“毋”,不要) 二、词类活用
1.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树) 2.可以衣帛(yi,名词作动词,穿)
3.然而不王者(w6n9,名词作动词,为王,称霸)
4.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 5.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使动用法,使??迁移) 6.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击鼓)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为动词作名词,活着的 人,死去的人;“丧”是形容词作动词,办丧事) 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动词作名词,逃跑) 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三、古今异义 1.河内凶
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常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 狠毒。
2.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更,副词。今义:常指增加。 3.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古义:耽误。今义:夺取。 4.养生丧死无憾
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6.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逃跑。今义:一般的行走。 7.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古义:开仓救济。今义:发现,出发。 四、一词多义 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命运,定数)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shu6,屡次) 数罟不入湾池(c0,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sh0,计算)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2.直
木受绳则直(与“曲”相对,不弯曲,笔直,平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 系向牛头充炭直(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径直,直接)
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正直)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简直,竟然) 3.发
百发百中(发射)
发问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救济)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发出,抒发) 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递交) 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 齿危发秃(f0,头发) 4.兵
非我也,兵也(兵器) 弃甲曳兵而走(兵器) 穷兵黩武(武力,战争)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军队) 草木皆兵(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承受) 沛公不胜栖杓(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战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亦遂增胜(胜景,胜地,优美的景色) 6.凶
逢凶化吉(不吉祥,不幸)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庄稼收成不好) 攘除奸凶(凶恶,残暴的人) 7.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栽培) 独树一帜(竖立) 鸟宿池边树(树木) 8.时
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季节) 脱我战时袍(时候,时辰)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时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时节,机会) 斧斤以时人山林(季节) 时韩吏部权京兆(当时)
时鸣春涧中(常常,经常,不时) 不拘于时,学于余(时俗)
9.察
徐而察之(观察,仔细看) 察邻国之政(考察) 察臣孝廉(考察后推荐)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明智,精明) 五、虚词积累 1.之
五亩之宅(结构助词,的)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填然鼓之(动词后没有意义的衬字)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他们;结构助词“的”,放在定语和中 心语之间) 2.于
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移其民于河东(到)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和) 3.以
树之以桑(用)
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 请以战喻(用)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 可以无饥矣(凭借) 申之以孝悌之义(用) 六、特殊旬式 1.判断句 (1)是亦走也 (2)非我也,岁也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介词结构后置旬 (1)树之以桑
(2)申之以孝悌之义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3.宾语前置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省略句
(1)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 (2)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 七、固定句式 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例如: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 后止。
2.直??耳
译为“只??罢了”。例如:直不百步耳。 3.是??也
译为“这是??呀”。例如:是亦走也。 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例如:“是何异于刺人而杀 之,曰‘非我也,兵也’。” 八、成语积累
1.弃甲曳兵:丢掉铠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 狈的样子。
2.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 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 些,却讥笑别人。
3.饿莩遍野: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语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同“倡”,倡导) 二、词类活用
1.全国久蛰之人心(蛰伏,名词作动词)
2.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一同永垂不朽,形容词作动词) 3.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为??作传) 三、一词多义 1.造
满清末造(时期。末造,一个朝代的末期,末世) 民国肇造(建造。肇造,始建) 2.顾
顾自民国肇造(但是) 环顾国内(看) 3.督
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名词,总督) 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监督指挥) 4.传
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传记) 可传世而不朽(流传) 四、虚词积累 1.为
余为斯序(动词,写)
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介词,替) 草木为之含悲(因为) 2.以
奉宣室以何年(介词,在)
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介词,凭着)
正在阅读: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虚词汇总06-01
英国金融监督管理体制简介07-03
江财毛概期末考试06-28
内蒙古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05-24
安徽省蚌埠二中2022-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英语试题 Word版04-11
奥运手抄报02-16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Section A 2d grammar 4a 4b 4c09-05
《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项目建设单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交公路发438号)11-30
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105-1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必修
- 五文
- 言文
- 虚词
- 汇总
- 苏教版
- 2018届高考英语(译林版)总复习真题研练40(有解析)
- 高三一轮复习 等比数列
- 二级锅炉水处理题(G5)
- 教育心理学每章复习题
-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复习
- 精选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
- 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17)
- 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方案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
- 钢琴调律与调整教程
- 档案资料的建议 - 图文
- 2013高考生物福建卷
- 中国大学C语言程序题
- 庆坪中学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教学质量统测试卷(C
- 2012年安全工程师考试《相关法律知识》模拟题(6)
-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调研报告
- 常减压蒸馏装置操作工中级理论知识试卷
- 2011年湖南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纳雍县新房中学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农电局实习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