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_张延平
更新时间:2023-05-22 00:0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我国人才结构现状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
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1,21
张延平,李明生
(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75;2.广州大学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的复合系统,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
的4个时序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导向维度耦合对接提取复合系统序参量,形成协调适配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功效函数法进行测算。以全国30个省市区域(除西藏外)为样本进行了协调适配度的实际测评,结果表明,各省市的协调适配度共可分为四种类型,且协调适配等级并不高。针对不同协调适配类型,对各省市提出未来改进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协同学;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协调适配度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1)03-0177-16
Evaluationon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betweenRegionalTalentStructureOptimizationand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einChina
2
ZHANGYan-ping1,,LIMing-sheng1
(1.BusinessSchoo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75,China;2.BusinessSchool,GuangzhouUniversity,Guangzhou51006,China)
Abstract:Basedonsynergeticstheory,thearticleestablishescouplingcompositesystemontheregionaltalentstructureoptimizationand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couplesandconnectsthefoursequentialelementsofregionaltalentstructureoptimizationandtwoorientationdimensionsofregional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toextractsequenceparameterofcompoundsystem,formsevaluationindexsystemof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andmakescalcula-tionwiththemethodofeffectfunction.Withthesampleof30provincesandcities(exceptforTibet)alloverthewholecountry,thisarticlemakesanactualmeasurementonthe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Theresultsshowthatthe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in30provincesgenerallyboildowntofourtypes,andthelevelsarenothigh.Aimingatdifferenttypesof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thearticleputsforwardthefuturedevelopmentandimprovementcountermeasuresforvariousprovincesandcities.
Keywords:synergetics;region;talentstructureoptimization;industrialstructureupgrading;coordinationandmatchingdegree
收稿日期:2010-10-09修回日期:2011-02-26
“十基金项目:2008年教育局市属高校社科项目(08B101);2009年广州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09Y01);2010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一五”规划后期资助项目(GD10HYJ01)
作者简介:张延平(1978-),男,吉林长春市农安县人,广州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及区域产业经济学。
177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一、引言
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是客观规律要求。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国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需求性将会越来越强,具体表现为整个产业的重心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过程。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必然要求区域人才结构持续性优化与之协同匹配。而目前,我国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匹配性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高
。《中共年)》指出我国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目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等突出性,《建议》问题。针对上述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一国的人才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需具体落实到各个省市等区域层面上去执行。因此,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动态适配自然亟就成为十二五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待展开研究。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如何评价我国各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适配程度是一个较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基于协同学理论思想,构建了协调适配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协调适配的评价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外)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适配度进行了测算及分析,提出了改进和发展对策性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各区域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适配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关联研究的文献较少。其中最为经典的理论尚属
[1][2]
Petty-Clark’定理。Clark(1940)指出:随着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3]
也开始上升。ElisaBarbour(2002)从理论上分
析了产业结构与职业结构的相关关系。他通过对加利福尼亚州11个大城市的分析得出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从国家的产业组合中可以分析得到大城市的职业需求,并且通过建立产业-职业矩阵来判断就业情况。而FeserandKoo[4](2001)认为从职业组合中可以推断地区产
[5]
业结构。FloridaRichard(2002)研究了人才经济
地理,探讨了吸引创意人才的因素及对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和地区收人的影响。上述国外文献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劳动力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而没有具体涉及到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调适配评价问题的研究。
人才结构理论是研究人才结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国内学者关于区域人才结构的研究一般包括人才结构的划分、评价和优化调整三个方面内容。在人才结构划分方面,一些学者按照各自的研究需要对人才结构进行了分类,如赵光辉光
[8]
[6]
(2006)和吴中伦[7](2009)等。在区域
人才结构评价及优化方面,值得借鉴的有:潘晨
(2005)等在《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中对31省市人才竞争力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的目标层是由人才规模、素质、投入、产出和环境指标体系组成,之后采用了集对分析模型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计算;毛瑞福
[9]
(2006)等在《浙江
人才发展报告》认为区域人才竞争力包括人才竞争力数量、素质、结构、效能、潜力和环境指标。之后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了专家赋值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十一五”广州市人才规划中设定的四大人才发展规划的目标为:一流竞争力、一流配置、一流环境和一流效益指标。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研究的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区域的产业组成即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发展水平即各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即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方式的科学。国内大多数学者一致性的认为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两个导向维度,即为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如孔令丞
[10]
序环节对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协调化两个导向维度提炼评价指标的原因所在。
2.相关概念界定
为了准确把握所研究的主题内涵,本文将相关概念界定如下:
关于区域。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主要指省级及直辖市层级的区域,属于行政经济区域范畴。
关于人才。对人才的界定,本文采用《国家中中的概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念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具体搜集指标数据时,采用大多数省市五年规划中对人才资源统计口径范围。即一般符合下列三个条件之一的人员均列入人才范围:(1)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即大专以上学历人才;(2)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即专业技术人才;(3)具有专业技术特长,按国家统一标准,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中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的人员,即中级技工以上技能人才。
关于人才结构及4个时序环节。《中国大百(2009)将结构界定为:事物系科全书·哲学卷》
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因此,本文从两个角度来考量人才结其一为区域内人才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构,
组合方式,包含区域人才数量的结构和区域人才质量的结构;其二为区域内人才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结方式。本文从时序联结视角入手,将区域人才优化时序联结结构分成区域人才投4个环节环入、生成、配置及效能发挥4个环节,环相扣,构成一个封闭循环的时序联结结构。区域人才投入结构是指为了区域人才培养和开发所开展的不同类型的投入工作,如包括区域人才教育投入、区域R&D投入和区域人才开发和培养若干政策的制定等,是形成产业发展所需的区域人才数量及质量结构的提前性安排;区域人才生成结构是指在区域人才实际生成阶段所形成的人才数量结构及质量结构;区域人才配置结构是指在区域人才实际生成后在产业间配置的人
179
(2003)和张萍[11](2009)等。关于区域产业
[12]
结构高级化的功能内容,宋泓明(2001)认为其
具体内容有三项:一是指产业的高附加值化和高技术化、二是产业高集约化、三是产业高加工度化;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的功能内容,李悦等
[13]
(2002)认为有四项,分别为:产业间相对地
位的协调性,即各层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比较合理;产业关联的协调性,即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比较合理和协调;产业增长速度分布的协调性;产业结构变动阶段交替的协调性和产业素质的协调性。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对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进行了互动性研究,如菊莲
[14]
(2007)和罗文标[15](2004)等。通过综合性
的文献检索,并没有发现有具体文献涉及到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调适配评价问题的研究。然而我国各省市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履维艰
[16]
,远远未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其
中重要一点是缺少适配的区域人才结构来支撑区有必要开展区域人才结域产业结构升级。因此,
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协调适配评价研究,指导各区域政府正确认识和提升二者的协调适配程度,推动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分析1.研究问题界定
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的衡量标志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为某时间点上的静止适配,其二为某时间段内的可持续适配。
本文重点研究的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即如何评价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在某静止时间点上的协调适配度;而第二个层面问题,即如何确保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在某时间段内可持续协调适配,是重点研究协调适配的方法与途径的问题。但在具体提炼区域人才结构协调适配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指标时,应考虑可持续适配性,这也是下文提出从区域人才结构优化4个时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才数量结构及人才质量结构;区域人才效能发挥结构是指区域人才在产业间配置后的实际发挥的功能性效果结构。
关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及导向维度。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业经济系统的内部构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指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技术结构、需求结构相适应的状态。本文依据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共同的导向维度,即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关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协调化的功能内容,本文经过综合分析后,最终以宋泓明(2001)及李悦(2002)所论述的观点为标准,进行后续的有关研究。
3.理论分析基础及复合系统构建(1)理论分析基础
协同学是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创立的。协同学理论是一种系统理论,它把一切研究对象看成是由组元、部分或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会通过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整个系统将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的宏观结构。宏观结构下的各个子系统相互竞争和协同作用同时并存,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作用与竞争决定着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由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的转变,也代表着大系统实现了相变。标志相变出现的参量就是序参量。序参量表示系统的有序结构和类型。它是子系统介入协同运动程度的集中体现。序参量来源于子系统间的协同合作,同时又起着支配子系统行为的作用
[17]
很强的关联性,两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作用和影响,可耦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耦合的复合系统,具体见图1。该复合系统与外界进行信息流、——能量流及物质流的交换,可持续的实现相变—区域产业结构可持续升级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耦合的复合系统下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是两个互为输入输出的子系统。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两个子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结果。协调发展是指两个子系统在各自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与竞争推动着复合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两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关系有多重体现。如,区域产业人才结构通过产业间质的组合和量的规定,构成了产业间人才资源的分布结构。这种分布结构既是产业间人才数量比例关系协调化要求的体现,也是产业间人才质量高级化要求的满足;另外,这种分布结构既是静态比例的关系,又是动态关联的发展。如,区域产业人才结构优化的4个环节,即投入、配置、生成和效能发挥环节分别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协调化有着动态的协调和匹配的关系
。
图1区域人才结构优化子系统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子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
。
复合系统的系统层次定位。本文所研究的复合系统,属于区域系统下孙系统层级的问题,即属于区域经济系统下子系统层级问题,且是两个子系统间耦合而成。区域系统的复杂属性、多层次属性及耦合的复合系统层次定位如图2所示。
(2)耦合的复合系统及系统层次定位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适配的本质含义即为二者的协同实施及协同发展。因此,可依照协同学的理论思想对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适配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具有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图2区域系统下的复合系统层次定位
三、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一)指标体系的具体建立1.指标提取思路
依据协同学的理论思想可知,复合系统的有序程度,也反映着耦合的两个子系统的协调适配程度。对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程度的测评,可转变为对复合系统的有序度进行测评。
复合系统的有序,需要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
同,意即协同才会有序。如何促使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需寻找影响两个子系统之间协同的关键的主导因素,即寻找序参量。序参量是系统相变前后所发生的质的飞跃的最突出的标志,它表示着系统的有序结构和类型,它是所有子系统对协同运动的贡献总和,是子系统介入协同运动程度的集中体现。序参量来源于子系统间的协同合作,同时又起支配子系统的作用
[18]
。
图3区域人才结构投入、生成、配置和发挥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耦合对接提取序参量
181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两个子系统之间协同的最高等级为两个子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因此,从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两个子系统间结构与功能的耦合统一角度去提取序参量。具体思路是: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的4个时序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两个导向维度耦合对接。具体来讲,即从区域人才投入、生成、配置和效能发挥4个时
序环节来对接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中的结构规模扩张及结构水平提升两个角度,以及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中的产业人才供需结构协调化以及区域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两个角度,提取序参量构成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对接思路参见图3和图4
。
图4区域人才结构投入、生成、配置和发挥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化耦合对接提取序参量
2.评价原则
在提取评价指标时,同时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有:(1)科学性原则,即指标要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系统的状态及各子系统和指标间的相互联系;(2)可比较性原则,即指所选用指标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可在不同区域之间进行比较;(3)动即既要考虑到应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静态性指标,也要考虑应用动态性指标体现出系统动态发展趋势;(4)可操作性与时效性原则,即所设计的各考评指标数据要易于获取。且各项指
标的设置不能脱离我国经济发展状况,要与当前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
3.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框架及具体量化根据上述评价思路和原则,并参考相关文献[8]9],“系统层-和文献[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5个层次的框目标层-准则层-主题层-指标层”架结构①。
另外,为了能够清晰地辨识各项指标,对第五层次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了具体量化计算的说明,见表1。
①该指标体系综合框架是已经优化后的,即将无法获得数据的指标删去。具体删去的指标在本文第四部分的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指标的取舍段落中已有详细说明。
理论·方法与案例
表1
系统层
目标层
准则层
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框架及指标的计算方式说明
主题层
指标层
教育投入占GDP比
指标的具体量化计算方式说明
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区域教育投入经费/区域GDP
教育投入增长率=区域教育投入当年经费/区域教育投入上一年经费-1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区域高等教育投入经费/区域GDP高等教育投入增长率=区域高等教育投入当年经费/区域高等教育投入上一年经费-1
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区域科技投入经费/区域GDP
科技投入增长率=区域科技投入当年经费/区域科技投入上一年经费-1R&D投入占GDP比重=区域R&D投入经费/区域GDP
R&D投入增长率=区域R&D投入当年经费/区域R&D投入上一年经费-1
人才占人口比率=区域人才数量/区域人口数量
人才占从业人员比率=区域人才数量/区域从业人员数量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传统产业人才数量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增长量高度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增长量/传统产业人才数量增长量
第一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第一产业人才数量/三次产业总人才数量第二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第二产业人才数量/三次产业总人才数量第三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第三产业人才数量/三次产业总人才数量传统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传统产业人才供给数量/传统产业人才需求数量
高新技术产业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供给数量/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数量
第一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第一产业人才供给数量/第一产业人才需求数量
第二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第二产业人才供给数量/第二产业人才需求数量
第三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第三产业人才供给数量/第三产业人才需求数量
从业人才占人才的比率=区域从业人才数量/区域人才数量
传统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GDP传统产业构成比/传统产业从业人才构成比)-1
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GDP高新技术产业构成比/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产业构成比)-1
第一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GDP第一产业构成比/第一产业从业人才构成比)-1
第二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GDP第二产业构成比/第二产业从业人才产业构成比)-1
第三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GDP第三产业构成比/第三产业从业人才构成比)-1
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区域专利申请量(件)/区域人口数(万人)每万人专利授权量=区域专利授权量(件)/区域人口数(万人)专利发明申请授权量的增加率=区域发明申请当年授权量/区域发明申请上一年授权量-1无需计算公式,直接计量无需计算公式,直接计量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全市工业总产值
社会从业人才生产率=区域GDP/社会从业人才数量(万元/人才)
区域人才数量结构的投入高级化
教育投入增长率
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
产业人才数量
投入环节适配
及质量结构高级化
区域人才质量结构的投入高级化
高等教育投入增长率科技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投入增长率R&D投入占GDP比重R&D投入增长率
人才质量密度高级化
人才占人口比率人才占从业人员比率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比例
产业人才数量及质量结构高级化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结构高级化
高度化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增长量高度化
第一产业人才结构高度化
三次产业人才结构高级化
生成环节适配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三次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第二产业人才结构高度化第三产业人才结构高度化传统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高新技术产业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区域人才结构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第二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第三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
人才就业数量协调化
从业人才占人才的比率传统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
二元序列产业业人才生产效率协调化
离度
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第一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三次产业从业人才生产效率协调化
第二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第三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每万人专利申请量
产业从业人才
配置环节适配
生产效率协调化
产业人才效能发挥成果反映高级化
发挥环节适配
科技成果量
每万人专利授权量
专利发明申请受权量的增加率
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新技术经济效益
产业人才效能发挥经济效益反映高级化
劳动生产效率反映高级化反映高级化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区域工业总产值
社会从业人才生产率
183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二)评价模型
依据上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对两个子系统的协调适配度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时需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建立功效函数、建立适配度函数、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和确定适配度等级的划分标准。
1.功效函数的建立
复合系统(图1)的各个序参量指标(表1)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值,把每个指标的实际值与目标值通过某种转化关系得到的结果就能够反映该指标在系统中的作用或者功效,这个结果称之为指标的功效系数,用Ei表示。一般情况要求Ei介2,3,…,n),于0和1之间(i=1,当指标的目标值最优时取Ei=1,最差时取Ei=0,描述Ei的关系式称为功效函数,如果指标用Ci表示,则Ei=F(Ci),其中F代表关系式。
2,3,…,n)的实设序参量评价指标Ci(i=1,
2,3,…,n)。αi、际表现值为Xi(i=1,βi为系统稳定时指标变量Ci的临界点上、下限,即βi≤Xi≤αi。
根据协同学理论可知,当一个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状态函数应为线性关系,函数的极值点是系统稳定区域的临界点。同时系统起决定作用的慢驰豫变量,在发生量变时,对系统有序度有两种功效:即慢驰豫变量的增大,系统的有序度的趋势增加,这是正功效;另一种是系统有序度的趋势减少,这是负功效。因此功效函数可以表示如下E(Ci)具正功效时;(1)
E(Ci)=(βi-Xi)/(βi-αi),αi≤Xi≤βi,E(Ci)具负功效时;(2)
式中E(Ci)为Ci的指标值对系统的有序的功效系数。
2.协调适配度函数的建立
鉴于某个单一指标的功效系数不能说明适配度评价系统的综合发展态势,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全部指标的功效系数为自变量的关系式,用以描述指标的综合作用或功效,它是指标要素相互协调状态的最终反映,同时也是系统整体功能协调状态的反映,把该函数称为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
[19]
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函数,函数值称为协调适配度(HarmonyDegree,简称HD),协调适配度取值范围是0≤HD≤1。协调适配度越大,说明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整体的协调适配性愈好,反之愈差。
协调度模型的设计思路:把每一指标对协调适配度评价系统的贡献看成系统发展的目标,设2,3,…,N),系统有N个目标f1(x)(i=1,其中N1N2个目标要求愈小愈好,个目标要求愈大愈好,余下的N-N1-N2个目标要求不大不小,接近某一值为好。现分别给这些目标以一定的功效系数Ei,0≤Ei≤1(i=1,2,…,K)。建立一个总功效函数HD=F(e1e2…ek)反映系统的整体功能,总功效函数值即为系统的协调适配度值。
通常描述协调适配度的函数有4种,本文经过EC分析,采用如下3种函数进行计算①,其中,(Vji)均表示指标Vi对系统的有序的功效:
(1)几何平均法
HD=1112mnn
n
=
m代表子系统下标,n代表序参量的下标(以式中,
下同)。HD值愈大,说明系统的协调性愈好,反之,则说明系统协调性愈差。加权平均法同于此。
(2)加权平均法
HD=W11·EC(V11)+W12·EC(V12)+…+Wmn·EC(Vmn)=∑Wji·EC(Vji)
i=1
m·n
n
∏
j=1,i=1
EC(Vji)
(3)
:
E(Ci)=(Xi-βi)/(αi-βi),βi≤Xi≤αi,
(4)
Wji=1,Wji为EC(Vji)的权重系数,式中,∑计i=1j=1,算的加权和即系统的协调度。
(3)方差法
2
HD=[EC(V11)-EC(V)]+[EC(V12)-EC22
(V)]+…+[EC(Vmn)-EC(V)]-1
(5)
EC(V)代表序参量功效系数的平均值。HD式中,
值越大,系统的协调度越低。
由于每种方法都有缺陷,本文以3种方法求得的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协调适配度值。
①经过分析,变异系数法并不适合本文的计算应用,因此,将其舍去。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表2
依据三种不同计算方法下的均值评定协调
适配等级类型的标准
含义极度失调高度失调中度失调低度失调弱度失调弱度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极度协调
平均协调适配值0.0000-0.10000.1001-0.20000.2001-0.30000.3001-0.40000.4001-0.50000.5001-0.60000.6001-0.70000.7001-0.80000.8001-0.90000.9001-1.0000
3.权重的确定
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它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步骤如下
[20]
协调等级
12345678910
:
p个指标,设有n个观测值,则Xij为第i个观2,…,n;j=1,2,…,p),测值的第j个指标(i=1,
Xij的差异越大,对于给定的j,该项指标对系统的比较作用越大,即指该项指标包含和传输的信息越多。信息的增加意味着熵的减少,熵可以用来度量这种信息量的大小。
第一步: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观测值的特征比重:
Pij=Xij/∑Xij(i=1,…,n;j=1,…,p)
i=1n
(6)
四、评价模型应用分析及对策建议(一)研究对象的选取和指标的取舍
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由于西藏地区的多个年份的相关数据缺失,故在本次研究中将其排除。
由于大多数的统计数据只能查阅到2008年的,故只对1999-2008的10年间的中国30个省市的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协调适配度进行测评及分析。
由于有些数据无法获得及现有统计口径不统一,故在实际测评中对原始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了优化处理,投入适配环节中舍掉了产业人才数量及质量结构协调化的相关指标;生成适配环节舍掉了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相关指标及三次产业人才数量供需结构协调化相关指标;配置适配环节舍掉了三次产业内部
Xij为初始值。式中:Pij为Xij的特征比重值,第二步:计算第j项指标的信息熵:
ej=-k∑Pij×lnPij
i=1n
(7)
其中k>0。如果Xij对于给定的j全部相等,那么1Pij=,此时ej=klnn。
n
第三步:计算指标Xj的差异性系数:
Xij的差异越小,对于给定的j,则ej越大,当Xij
ej=emax=1(k=1/lnn),全部相等时,此时对于观测值之间的比较,指标Xj毫无作用;当Xij差异越ej越小,大,指标对于观测值的比较作用越大。因此定义差异系数:
gj=1-ej
gj越大,越应重视该项指标的作用。第四步:确定第j项指标的权数:
gj,j=1,2,———,pωj=gj/∑j=1
ωj即为归一化了的权重系数。4.协调适配等级标准的划分
协调适配等级是指把协调适配度的范围划分为若干连续区间,即将协调度0.0000-1.0000划分成10个等级区间,每一区间代表一个协调等级,每个等级代表一类协调状态,形成连续的阶梯。协调适配度0.5000是失调与协调状态的分界线。依据3种不同计算方法下的均值来评定协调适配等级类型的标准如表2所示。
p
(8)
(9)从业人才生产效率协调化的相关指标;效能发挥环节舍掉了三次产业人才效能转化态度反映度。从测评的实际结果来看,相应指标的取舍并未对协调适配度结果有实质性的影响。
(二)协调适配度计算
1.原始数据收集及指标权重的计算
对照所设计的指标,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鉴
年鉴》和各省市相关统计年鉴获得原始数据。
185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本文采用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权重的数据源自1999-2008年10年间各原始数据指标中的中位数。
计算时需先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涉及到两
表3
教育投入占GDP比重0.0167
教育投入增长率0.0218
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0.0395
个环节,其一为生成环节,其二为配置环节。采用的方法为非负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指标的权重值计算。各环节指标的权重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和表6。
投入环节各指标的权重值
科技投入占GDP比重0.0354
科技投入增长率0.0282
R&D投入占GDP比重0.0429
R&D投入增长率0.019
高等教育投入
增长率0.0138
表4
人才占人口比率
人才占从业人员比率
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0.035
生成环节各指标的权重值
第一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0.0098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人才数量人才数量增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长率比例高度化0.0143
0.0116
0.0128
第三产业
人才数量增长率0.0176
高新技术第一产业人产业人才才数量比例数量增长率高度化0.0267
0.0161
0.04330.0434
表5
从业人才占
人才的比率0.0161
传统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0.0625
配置环节各指标的权重值
第一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
0.0060
第二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0.0077
第三产业从业人才结构
偏离度
0.0421
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偏离度0.0596
表6
每万人专利申请量0.056
每万人专利授权量0.0596
专利发明申请授权量的增加率
0.0275
发挥环节各指标的权重值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0.085
高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0.0365
社会从业人才生产率
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0.0647
0.0287
2.功效值及协调度函数计算(1)功效值计算
依据公式(1)和公式(2)进行功效值计算时,先要确定上限及下限的标准。本文将全国各省市指标的最大值上调10%作为上限,最小值下调10%作为下限。
在具体计算功效值时,大都按照一般功效值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其中有部分指标采用增长率追求稳定值作为功效值的计算方式,如教育投入增长率指标、科技投入增长率指标和高等教育投入增长率指标三项指标。
(2)协调度函数计算
计算协调度函数时,先采用3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权重由熵值法求得)和方差法求得协调度,再求得3种方法的协调度平均
值,作为协调度的最终值。30个省市(除西藏外)1999-2008各年及10年间协调度均值见表7。
(三)评价结果分析及发展对策1.总体时序分析及发展对策
依据表7,可绘制出1999-2008年全国30个省市协调度变化趋势图,如图2所示。再依据图2,将30个省市协调适配状况进行纵向时序比较分析,可发现如下3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协调适配等级层次的提升与徘徊不前现象同时并存。10年间,北京、上海、广东和福建4个省市都实现了协调适配等级层次的提升。北京实现了由低度协调等级向中度协调等级的提升。上海及广东实现了由弱度协调向低度协调等级的提升。福建实现了由弱度失调向弱度协调等级的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提升。而其他省市10年间的协调适配等级未曾变动,天津、江苏和浙江一直处在弱度协调等级,而其他省市一直处在弱度失调等级。
表7
时
省
份北天河山
京津北西
间
19990.67870.54670.43540.39730.41150.49250.44740.45470.57440.52340.51900.42670.48920.42460.48930.43720.46410.46050.56400.40680.41510.45000.46280.40090.42340.48870.42040.39920.41440.4133
20000.68260.56630.42920.41430.41720.48690.45320.44320.60550.53790.54420.42970.50300.43870.48470.42380.45620.46980.57160.40640.40190.45610.46070.36370.41600.47670.42200.38920.43180.3913
20010.69280.56880.42420.42750.42840.48850.45430.44590.62240.54130.54570.42540.50150.42770.47910.42140.46700.46330.57660.41490.40430.45460.46880.36260.41620.50410.42250.39590.42110.4076
30个省市的协调其二,在1999-2008年间,适配等级的相互位置次序未有变动。对图2进行分析可发现,协调适配等级排在前七位的北京、上
1999-2008各年及10年间协调度均值
20020.73080.58920.44180.44100.43830.51580.47650.46170.63360.55840.54020.43690.50720.44390.48900.41410.47970.45870.59300.41980.40310.47410.47030.42640.42410.51670.42830.43100.43770.3979
20030.73270.59140.43550.42270.43250.49990.43510.45380.65880.57780.57430.44640.52860.43910.47590.41840.47520.47110.61090.41980.42030.48760.46860.42000.39470.49320.43140.40100.42950.3976
20040.74080.59350.41900.42730.43720.50630.46110.42870.64520.57020.55690.43670.51350.43550.49060.43090.45780.46860.59130.41310.37590.48040.43700.41100.41060.50210.41460.38990.41420.4202
20050.75300.59230.43090.43120.43700.51550.45990.45710.67970.58220.55190.44810.52850.44800.50020.42250.49930.47410.61380.41760.40860.48430.48120.41700.42110.47410.43210.40100.42070.3992
20060.73140.59520.42740.43280.42080.49030.44470.43320.65190.56400.53870.44060.52170.44560.48260.44590.46870.45210.61190.39890.40640.48610.47630.42970.40630.47130.42630.42110.43180.4066
20070.72880.58820.43060.42450.41470.49640.45180.44070.67210.56160.55610.44540.52020.43640.49130.43640.46120.42200.61520.41120.39620.47330.48080.39800.41470.48110.41680.42460.41870.4020
20080.72050.57570.42540.42510.40900.47840.43970.43190.64920.58540.54720.44910.51190.43040.48610.43620.47710.45680.60180.41460.40470.47210.46900.41720.39770.47750.41150.40640.41620.3969
10年均值0.719210.580730.429940.424370.424660.497050.452370.445090.639280.560220.547420.43850.512530.436990.486880.428680.470630.45970.595010.412310.403650.471860.467550.404650.412480.488550.422590.405930.423610.40326
内蒙古辽吉
宁林
黑龙江上江浙安福江山河湖湖广广海重四贵云陕甘青宁新
海苏江徽建西东南北南东西南庆川州南西肃海夏疆
187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海、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和福建的位置次序,在10年间较少有改变过。唯一出现协调适配等级位置次序相互交替变化的为江苏和浙江两省,时间是在2001-2003年。但自2004年以后,江苏较浙江的协调适配优势又再次显现,这种比较优势一直持续至2008年。除上述七省市外的20个省市,在10年间的协调适配等级均处在弱度失调等级,各省市间的位置次序也未曾有明显的变动。
其三,总体来看,我国30个省市所处的协调适配等级都不高。北京市的协调适配等级最高,但也仅仅处在中度协调等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有23个省市的协调适配等级处在弱度失调等
级。10年间,我国30个省市的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匹配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和提高。这些都说明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匹配是一项长期性的挑战任务。
因此,在十二五时期各省市要站在科学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做好本区域的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双调整规划。各区域之间不攀比不跃进,实事求是的寻找各自区域协调适配的瓶颈环节及问题,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双调整规划,实现各自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
图21999-2008年全国30个省市协调度变化趋势图
2.协调适配等级分析及发展对策
依据表2的协调适配等级归类的标准,再对比表7的各省市10年协调适配度均值,可进行各省市协调适配等级的归类,归类结果见表8。
30依据表8协调适配等级归类的情况来看,个省市的协调适配等级大体上可归结为4个等级类型,北京处于第一等级,属于中度协调型;上海处于第二等级,属于低度协调型;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和福建处于第三等级,属于弱度协调型;其余省市处在第四等级,属于弱度失调型。
针对不同协调适配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
的改进和发展对策,具体分析及建议如下。
(1)中度协调适配型
属于中度协调适配型的仅有北京市,北京市在全国30个省市中的协调等级处于领先位置。从表9可以看出,北京市在投入环节和配置环节的10年协调适配均值等级分别为高度协调和中度协调。而在生成环节和效能发挥环节的10年协调适配均值等级均为低度协调,这两个环节也成为未来北京市总体协调适配等级提升的瓶颈环节。比对北京市生成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值,发现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第二产业人才数量比例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表8
协调等级
12345678910
高度化、第三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和第三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等4项指标的功效值均不高,处在0.2000-0.4000区间。比对北京市效能发挥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值,发现社会从业人才生产率的功效值极低,仅为0.1192。
因此,北京市要加速及加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满足二元序列产业高级化的需求;重点规划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及生成比例,满足三次产业更替升级的需求;北京市要推动各类人才的充分就业,降低摩擦性失业及结构性失业的比重。另外,各企业要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才实际工作贡献价值。
表9
年份
1999
环
节
0.89370.62420.68570.5881
0.81950.65120.62500.6443
0.88080.60780.66720.6717
0.86400.69760.69970.6878
0.88040.66580.72870.6999
0.87040.69340.75750.6792
0.89400.72680.74620.671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各省市协调适配等级的归类
平均协调适配值0.0000-0.10000.1001-0.20000.2001-0.30000.3001-0.40000.4001-0.50000.5001-0.60000.6001-0.70000.7001-0.80000.8001-0.90000.9001-1.0000
所属省市
无无无无其余省市广东、天津、江苏、
浙江、福建
上海北京无无
含义极度失调高度失调中度失调低度失调弱度失调弱度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极度协调
北京市1999-2008年间4个环节协调适配情况
2006
2007
2008
10年均值
环节协
调等级
投入环节生成环节配置环节效能发挥环节
0.85560.66790.85280.6342
0.76140.67890.89530.6488
0.80920.69940.71130.6612
0.85290.67130.73690.6587
高度协调低度协调中度协调低度协调
(2)低度协调适配型
属于低度协调适配型的仅有上海市,上海市在全国30个省市中的协调等级处于相对领先位置。从表10可以看出,上海市4个环节的10年协调适配均值等级都属于低度协调型。比对上海市投入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值,发现教育投入占GDP比重、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科技投入占GDP比重和R&D投入占GDP比重四项指标的功效值均不高,处在0.2000-0.4000区间;比对上海市生成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值,发现二元序列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第二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和第三产业人才数量比例高度化四项指标的功效值均不高,处在0.2000-0.3000区间;比对上海市配置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函数值,发现从业人才占
人才的比率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结构偏离度两项指标的功效值均不高,处在0.2000-0.4000区间;比对上海市效能发挥环节各指标的功效值,发现社会从业人才生产率指标的功效值较低,仅为0.3564。
因此,上海市要重新思考全市教育投入、科研投入和研发投入的比重以及优化投入结构的问题;要加速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重新合理的规划第二产业人才和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及生成构成比重;促进各类人才充分就业,尤其是加强高新技术人才充分就业,降低摩擦性失业及结构性失业的比重;要注重在专利授权量工作方面对各类人才的有效引导,提升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另外,各企业要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才实际工作贡献价值,进而提升产业生产效率。
189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表10
年份环节投入环节生成环节配置环节效能发挥环节
19990.62100.53910.60110.5714
20000.56520.60190.56650.6717
20010.65090.55170.64430.6774
上海市1999-2008年间4个环节协调适配情况
20020.62020.62360.56470.7050
20030.63920.64940.64420.7018
20040.65280.61500.72760.6337
20050.66630.65730.70410.6987
20060.64720.60140.79180.6449
20070.63500.62660.82520.6727
20080.63240.66420.69260.6290
十年均值0.63300.61300.67620.6606
环节协调等级低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协调
(3)弱度协调适配型
属于弱度协调型的有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和福建五省。从表11可以看出,在投入环节,天津处在低度协调等级,而其余4个省都处在弱度协调等级;在生成环节,江苏处在弱度失调等级,而其余四个省市处在弱度协调等级;在配置环节,广东和天津处在低度协调等级,而其余三个省处在弱度协调等级;在效能发挥环节,广东、江苏和浙江处在低度协调等级,而天津和福建处在弱度协调5个省市在4个环节各有优劣等级。总体来看,
势,但广东具有一定的综合比较竞争优势。
对五个省市的4个环节中各项指标功效值计算和分析后,提出各省市未来发展对策如下:
广东省和天津市较为相似,除继续保持优势方面外,都要提高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要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保障;创造适宜各类人才的就业市场环境,促使各类人才充分就业,大幅度提升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率;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才的实际产值贡献率,使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在人才中的构成比与高新技术产值额在总产值中的构成比和谐一致;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高新技术市场交易环境,提升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另外,广东省还要提升人才总体规模度,从而提升人才占人口比率。而天津市则要着重提升第三产业人才数量的增长率,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第三产业人才。天津市还需进一步改善知识产权环境,提升人才的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
江苏和浙江两省较为类似,在继续保持优势方面外,都要提高教育及高等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对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支持和保障;也要提高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提升
科技研发能力;加强高新技术人才的重点培养,快速提升高新技术人才数量的增长率,从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高新技术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更要重点关注第三产业人才的培养,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第三产业人才。
福建省自成一类,四项环节各项指标的功效值都不算理想。因此,福建省需全盘思考区域人将区域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人才投入、生成、配置与效能发挥4个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协调化进行系统性的对接,做以好二者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稳步推进执行,期系统的提升协调适配程度。
(4)弱度失调适配型
除上述外的23个省市都属于弱度失调适配型,其中协调适配等级最靠前的是辽宁省,下面仅以辽宁作为弱度失调等级类型的代表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表12可以看出,辽宁省4个环节的10年协调适配均值等级都属于弱度失调型,这也说明4个环节的协调适配状况都存在问题。事实上,对余下的22个省市进行分析,同样大都表现为与辽即4个环节的10年协调适配均宁省相似的状况,值等级大都属于弱度失调。
对辽宁省的4个环节中各项指标功效值计算和分析后,提出辽宁省未来发展对策:要继续保持第二产业人才数量增长率提升的良好势头,进而保持第二产业人才增长比率与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率相一致的步调。除了保持上述优势外,因其整体协调适配度处在弱度失调的等级,则更需要全盘思考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将区域人才投入、生成、配置与效能发挥4个环节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协调化进行系统性
理论·方法与案例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
的对接,做好二者协调发展的总体性规划并稳步推进执行,这才是解决弱度失调的根本之策。当
表11
份环省份广东
投入环节
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生成环节
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
配置环节
天津江苏浙江福建
效能发挥环节
广东天津江苏浙江福建
19990.50790.54760.51640.44340.41300.50610.51450.47200.47630.47500.61140.69040.50580.49340.52680.64060.50560.59030.65710.5593
20000.49440.56110.49470.46010.43670.54190.56290.53010.51260.50100.58150.67170.49660.49690.52490.66370.52030.60480.69060.5545
20010.52510.58340.55140.50520.46110.49670.51100.48710.46080.49490.61460.73280.53950.53080.56410.69300.53510.58790.68620.5018
然,这种解决弱度失调的对策也同样适用于处在弱度失调等级的其余省市。
五省市1999-2008年间4个环节协调适配情况
20020.47810.58030.52770.49810.42740.58390.60000.53340.47320.52600.62020.67900.49950.56650.56190.69860.53690.64940.64860.5239
20030.51410.62630.56010.52570.49870.58630.57560.56550.55330.54440.63710.66650.55130.53850.55690.71460.53800.62090.65520.5131
20040.50590.61720.56940.54090.49590.54710.59650.49550.50800.49820.65630.72660.58880.57510.61120.67540.50810.64130.60830.4899
20050.51940.63530.57580.56270.51170.59260.59630.56120.47950.53830.65170.63050.58160.52760.57830.69910.52980.60750.62940.4989
20060.52570.62420.57300.58020.52150.57890.59550.53010.47400.53920.67730.70400.63460.57580.57670.68500.51600.55100.56550.4645
20070.54840.62890.58330.58800.53320.56850.58750.50170.48140.51060.67900.67090.60060.58660.59770.68720.51270.57730.58100.4650
20080.54400.63120.60090.56520.53040.58860.61980.54020.51280.53490.61910.54950.57420.52430.53170.65550.50800.62030.57070.4616
10年均值0.51630.60360.55530.52700.48300.55910.57600.52170.49320.51630.63480.67220.55730.54160.56300.68120.52110.60510.62930.5033
环节协调
等级弱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弱度失调弱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失调弱度协调弱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低度协调低度协调弱度协调
表12
年份环节投入环节生成环节配置环节效能发挥环节
19990.48340.51710.45460.5053
20000.43850.58910.43800.4983
20010.50130.49090.46160.5015
辽宁省1999-2008年间4个环节协调适配情况
20020.49700.57590.44580.5295
20030.48010.59610.47200.4666
20040.52260.53460.48100.4880
20050.50760.60120.45810.4895
20060.49700.59170.45290.4412
20070.53920.54890.46560.4506
20080.50830.56400.41950.4367
10年均值0.49750.56100.45490.4807
环节协调等级弱度失调弱度协调弱度失调弱度失调
五、结论与讨论
我国30个省市所处的协调适配等级都不高。北京市的协调适配等级最高,但也仅仅处在中度协调等级。我国有23个省市的协调适配等级处在弱度失调等级。另外,我国各省市协调适配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2008年协调程度最高的北京为0.7205,而协调程度最低的新疆仅为0.3969;从1999-2008年的10年间,30个省市的协调适配等
级大体上可归结为4个等级类型,北京属于中度协调等级,上海属于低度协调等级,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和福建属于弱度协调等级,其余省市属于弱度失调等级。经过比较分析可发现,不同类型的省市的区域人才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因此,各省市先要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性认识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
191
中国软科学2011年第3期
升级的调整匹配是一项长期的挑战性工作任务;其次,各省市要实事求是地寻找出制约本区域协调适配的瓶颈环节及瓶颈指标,做好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总体协调改进规划,并在实践中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威廉·配第.政治算术[22-23.
[2]Colin,MAClark.TheConditionsofEconomicProgress[M].London:MacmillanCo.Ltd,1940:395-396.
[3]ElisaBarbour.MetropolitanGrowthPlanninginCalifornia,1900-2000[M].SanFrancisco:PublicPolicyInstituteofCal-2002:78-82.ifornia,
[4]EdwardJFeser,KyojunKoo,alet.IncorporatingSpatialA-nalysisinAppliedIndustryClusterStudies.March,2001(on-line).
[5]FloridaRichard.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M].New2002.York:BasicBooks,
[6]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理及相关政策研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168-170.究[
[7]吴中伦,陈万明.构建区域人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推J].中国人才,2009(5):17-20.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8]R].中国社会科学潘晨光.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2005:96-97.
[9]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毛瑞福.浙江人才发展报告[2006:284-286.社,
[10].北京:中国孔令丞.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2003:77-82.人民大学,[11]张
.天津:萍.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
2009:10-11.天津财经大学,
[12].北京:中国宋泓明.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D]2001:7-8.社会科学院,[13]李[14]菊
悦,李
M].大连:东北财经大平.产业经济学[
2002:121-126.学出版社,
J].北莲.论产业结构及相应的人才结构调整[
方经济.2007(5):78-79.
[15]罗文标,黄照升.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人才结构的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7):38-40.建[
[16]张平,李世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障碍及对J].中国软科学,2007(7):7-8.策[
[17]HHaken.AdvancedSynergetics:InstabilityHierarchiesofSelf-OrganizingSystemsandDevices[M].NewYork:Springer-Verlag.1993:86-89
[18].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郭治安.协同学入门[M]1988:130-133.
[19]唐志鹏,刘卫东,刘红光.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的产业结J].中国软科学,2010(3):103-109.构协调发展测度[
[20]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8(12):98-102.用[
(本文责编:海洋)
正在阅读:
我国区域人才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适配度评价研究_张延平05-22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选择判断11-13
施工管理工作报告03-25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二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练习题(B)12-26
家乡的麦田作文600字07-02
秦屿文本 - 图文06-12
人事管理系统毕业设计01-12
微观经济学期末测试题(仅供参考)10-08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张延平
- 产业结构
- 适配
- 协调
- 优化
- 区域
- 评价
- 结构
- 升级
- 我国
- 人才
- 研究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 黑龙江2012年自考石油工程(专科)“采油工艺原理”考试大纲
- 主题班会题目138例
- 大班绘本教学活动设计
- 福寿百年董事长2014年寄语
- 室内低压电器安装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 陈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 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 外墙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最新)员工绩效考核评分表
- 2014年陕西中考化学最新押题卷
- Cobas c 501分析仪用户操作手册
- 电子信息专业认知报告
- 某石油公司薪酬结构设计方案
- 铁路工程概预算与工程量计算规则培训
- 驾驶员安全学习培训内容
- 韭菜根液对利血平诱发胃溃疡大鼠胃粘膜SOD、MDA的影响
- 深厚软土中粉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数值分析
- 2014年中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 名词、数词(单选)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推动白碱滩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