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杨俊青

更新时间:2023-10-15 14: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导论——管理经济学概览

学习目的:

1.掌握经济管理、管理经济、管理与管理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管理经济学的主要表述与分析方法。

导入案例: 资源配置成功之星——北汽福田公司超常规发展三级跳注 北汽福田公司的诞生是两个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改革的结晶。一个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北京汽车摩托车联合制造公司(简称“北汽摩公司”),作为北京汽车工业的摇篮,总资产为16.04亿元。 北汽摩公司在40多年的发展中,一方面形成了生产与技术的巨大优势;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资产积淀,部分资产形不成规模效益的问题,曾用500万美元引进的日本冲压线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优势,经过11年艰辛努力形成的BJ 1022轻型卡车技术没有形成批量生产,更没有占领市场。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 “盘活存量,从存量寻求发展的突破口”,这一思想给北汽人带来了希望。北汽摩公司决定把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选择在盘活存量资产上。北汽摩公司当时已经预感到农用车的强劲发展潜力,决定寻找机遇进入农用车市场,把企业部分资产盘活,把企业经营领域扩大。 另一个是县属小型国有企业——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这个同样具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的企业,自1989年开始研制并生产“鸣飞”牌四轮农用车,使企业年年有所发展,虽然已成为县里重点企业,但当时中国农用运输车已进入快速发展期,而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

为了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求得企业的更大发展。诸城机动车辆厂的领导在积极探索,欲求企业更大发展机遇。机遇在哪里?他们也在思考。 两个企业有同一个动因——联合求发展,所以一拍即合。这一通过市场进入资产优化配置的共识和决策得到了诸城市委、市政府和北京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和北京市领导的全力支持。 1994年1月18日,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无偿并入北汽摩公司,成为北汽摩公司设在诸城的一家专业厂,实现了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技术为衔接的有机结合。这种新型的联合为北汽福田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4Ji匕汽福田公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企的改革走出了一条新路。 重组后,北汽摩公司的冲压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北汽摩公司的BJ 1022卡车技术成功地稼接到农用车上,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开发设计出“北京”牌农用车,当年投放市场,当年见效。 经过1994年一年的努力,投资3600万元,在诸城新建了车身、涂装、总装车间,在诸城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当年破土,形成了3万辆四轮农用车的生产能力,创造了农用车业的“诸城速度”。经过艰苦的努力,1995年、1996年又实现产销连年翻番。 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1996年8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北汽摩公司、江苏常柴集团等100家法人单位共 同发起成立了北汽福田公司,实现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跨地区、跨行业的资产重组。 第一轮的资产重组使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北汽摩公司盘活了国有资产3.2亿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方式,把诸城车辆厂改造成为规范化的股份公司,北汽摩公司把已经盘活了存量资产作为资本以实物形式人股,以64.2%的股份成为北汽福田公司第一大股东,企业在低成本下实现了扩张,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20%,一跃成为全

国四轮农用车的排头兵。 北汽福田公司的注册资本中,除北汽摩公司是实物(64.2%)入股外,其他股东共投入现金4000多万元,北汽福田公司用于技改投入,解决了发展第二步所急需的资金,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北汽福田公司股东中,有55家配件和主机厂,有45家经销企业,遍布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北汽福田公司以股权为纽带将配套厂家、机电公司、农机公司和生产企业紧密联合在一起,使社会资源和内部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 1997年,北京市把北汽福田公司列为首选上市公司。同年,北汽摩公司将摩托车厂委托北汽福田公司经营,上市后北汽福田公司将收购北京摩托车厂。 收购,意味着北汽摩公司将进一步盘活企业存量资产,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解决产品发展问题,同时使企业获得发展急需的资金;意味着北汽福田公司将利用北汽摩公司的现有生产手段扩大产品领域,壮大公司整体实力,辟出农用运输车市场的新天地。 资产重组犹如杠杆的支点,以有限增量激活了社会存量,使资产流动起来,为企业和社会创造出新的财富。北汽摩公司靠这个支点,撬动了部分存量资产,使呆滞的存量资产变为鲜活的资产,并使这部分资产在北汽福田公司的发展中得到保值增值;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凭借这个支点,激活了企业的存量资产和社会存量资产,使企业原有资产迅速增值,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到1995年,山东诸城车辆厂即增值到1404万元,增值率高达243%,1994年、1995年两年上交诸诚地方财政542万元,诸城市两年基本收回了车辆厂。从合并到1997年,诸城机动车辆厂净资产增长了39倍,销售收入增长了18倍,利润增长了41倍,上交税金增长55倍,使企业达到了靠增量投入10年也难以达到的规模。 北汽福田公司的成功,是北汽摩公司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基础、以归并为显著特点的跨地区、跨行业战略性重组的成功。这种成功是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有益尝试。

它的运行轨迹向我们揭示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是完全可能的,关键是如何运作,如何找到一条符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成功之路,找到通向这个成功之路的突破口;关键是要在激活存量资产上下真功夫,要在资产重组后赋予企业新的运行机制和生命;关键是要使新生部分经受住市场的考验,不能寿新鞋走老路。 诸城机动车辆厂无偿并人北汽摩公司是一个跨跃;以资产为纽带成立股份制企业重新走向市场获得新的运行机构又是一个跨跃;争取成为上市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是第三个跨跃。在三大步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的跨跃中,人们的观念、企业的结构和企业运行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构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格局。这或许就是北汽福田公司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最根本的启示,是“福田现象”的真谛之所在。 请思考:在北汽福田的资源优化配置中,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企业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应怎样选择合作对象?企业应怎样利用市场和管理来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是什么? 资料来源:注:摘自李宝山、黄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MBA案例《管理经济学卷》。-

近年来,管理经济学被广泛用来指导、解释、解决企业管理的各种问题,它已成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究竟何谓管理经济学?经济管理与管理经济有何区别?管理经济学的表述与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构成本章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经济管理、管理与管理经济

一、经济管理

(一)经济与资源配置

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的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都是稀缺的。即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经济人在对有限资源的投入方向进行选择时会发现,任何一种选择都既有收益,又有成本,因为任何一种选择都要以放弃另一种选择为代价。正是这一前提假设,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对有限的经济资源在既定目标下的有效利用,即如何将有限资源加以合理配置,用最小的花费得到最大效益。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现实经济中产生的一对不可回避的矛盾: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1.不可回避的矛盾:欲望无限与资源稀缺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便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人们也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这就是人要生存。不管其国籍、性别、年龄,人对生存的欲望都是十分强烈的。既然人要生存,就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而获取这些生存资料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从自然界直接索取,如原始社会里,人们想吃肉直接去狩猎,想吃鱼直接去捕捞,想吃野果直接去采摘,不需要去饲养和种植。直到今天,虽然人们的生存资料来源已变得十分广泛,但人类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方式依然没有改变。然而,在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过程中,人们发现:自身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既想吃饱更想吃好,既想穿暖更想穿好;而能够满足人们生存需求的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因此,如何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来满足人类自身的无限欲望,就成为人们不容回避的矛盾和问题。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不可能无限度的增加,无限度地增加自然资源不符合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欲望与需求是无限的,它又不可能无限度的减少或降低,无限度地减少或降低人的欲望与需求不符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既然有限的资源不可能无限度地增加,无限的欲望又不可能无限度地减少或降低,这就决定了人们在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需架起相互联系的桥梁。经过人们长期的实践探索,人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矛盾的基本途径,这就是依靠人类自身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只有这样,才能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和需求。

2.经济的使命:合理配置资源

在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个体的力量十分弱小,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有限,只有形成一定的群体,才能增强人们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料的能力;于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便自发地形成了组织,如原始社会里出现的狩猎组织、捕渔组织等。但组织产生之后,也存在一个问题,即组织与组织之间为了争夺有限的自然资源常常发生冲突。为了协调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时又产生了一个更大的组织,这个更大的组织就是国家。因此,解决欲望无限性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就成为个人、组织、国家共同面对的课题。要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就需要合理地配置资源,即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有效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需要。由此决定了合理配置资源的主要任务是:①研究在人和企业共存的系统里,如何在满足人的需求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的条件下,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即微观经济问题;②研究在人和国家共存的系统里,如何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满足人的需求,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即宏观经济问题。但不管是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都是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其目的都是要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

3.资源配置方式:计划与市场

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揭示欲望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探索资源合理配置的规律、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优利用。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配置方式,常用的资源配置方式是计划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用行政计划的方式配置资源,由此构建起来的经济体制就是计划经济,其最大优点是较多地体现公平,不足是缺乏效率;用市场机制的方式配置资源,由此构建起来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经济,其最大优点是较多地体现效率,不足是有失公平。因此,计划和市场仅仅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它们与社会制度无关。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则是无限的。任何社会或个人都无法得到需要的一切东西。怎样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这就是经济学这门学科产生的前提。也许有人会对“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kh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