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

更新时间:2023-04-30 1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意义、现状及对策

一、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有着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

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搞教育科学研究是那些受过训练的专业理论工作者的事,因为他们具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科学研究能力,容易看到事物的整体结构及其发展脉络,更容易对一些教师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然而,由于理论工作者缺少丰富的学校教育生活经验,所以很难体察教育活动中复杂的人际互动

和深层的意义建构。一些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教育理论专着其理论性、知识性看来甚为高深,实则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差颇远。由于“曲高和寡”,多数教师对此不屑一顾,也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实践指导作用。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建立在“反思性”的基础上的,他们探讨

教育教学规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

研究。一方面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最新的现代教育理论并用于指导具体实践;另一方面,他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采取不断反思与批判的态度,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研究过程,能使其从中获得一种内在的启

迪和解放的力量,从而打开新的思考维度和确定新的探究方向,增强实践能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况且,教师这种“行动研究”成果,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产物,其中既有通俗易

懂的教学理论,又有身体力行的实践体验,其现实性、可操作性要比一般单纯从事理论研究的成果强得多。因此,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自学、进修、培训和开展教育科研等等。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前几种方式而忽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式。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放的途径,而且

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科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

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科等。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

究工作,必须要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有关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其次,它有助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素质。

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通常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发现、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中

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方式、新策略,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不断更

新和提高。再次,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育改革的趋势,要

求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

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课题来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具有时代感、整体现和开拓(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研究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

事件看出新的办法,新的特征,新的细节”,使教师的创造思维得到有效发挥。教师丰富的

教育教学实践为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应用研究性、行动性研究和开发

性研究,对于培养教师的创造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㈢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引

导。“实践的开拓需要理论的开拓”,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能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探索教学规律,获得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工作的一个显着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因为教育

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更新,对教学实践也相应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人们在教学方法上形成的共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表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教学固然有其可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但它却不是恒定不变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某些教学方法,在今天变化了的形势下,其有效性也不一定能够续存。别的不说,仅就教学法而言,教师要达到“贵在得

法”的境地,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㈣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能使教师更加热爱教师职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没有学会分析事实和创造教育现象,那么那些年复一

年重复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就是枯燥的、单调乏味的,就会对自己的工作失掉兴趣。”事

实上教育和科研是分不开的,学校、教室本身就是教育科研的“实验室”或“研究室”。

教师整日操劳其间,一方面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活动。

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社会教师观的问题,强调通过权威性的宣传来提高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地位,这恰恰只是注重了外因,只能激发外部动机,而忽视了教师的社会观问题,忽视了内因的作用,即忽视了教师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和以怎样的德、才、学、识来发挥

自身的内部动机的效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职称评定逐步走向正规化。学校普遍

实行结构工资以后,教师自身需要层次也发生了变化,即荣誉地位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都表现得更为迫切和强烈,他们对教育科研活动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特别是一些社会现实使他们深深地感到,“教师只有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对教育进行研究,才不会使自己成为一支燃烧之后便什么也没有的蜡烛”。一些先进学校的经验证明,积极开展教育

科研活动能增强和提高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能使教师的教学由经验型的简单重复性职业活动,转变为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能给他们提供发挥才干的机会,满足其成就需要,从而提高其职业价值,使其更加热爱教师职业。

二、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现状

㈠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缺乏足够的重视

由于目前对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往往只看该校学生的考试

成绩和升学率的高低,所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升学率上不去,影响了学校和领导本身的声誉。他们认为,教师摘不搞教育科研问题并不大,只要认真搞好教学工作就可以了。虽然迫于形势的需要,他们有时口头上也说要搞好教育科研,但却没有付诸行动,结果是“干打雷,不下雨”,或是“雷声大,雨点小”,始终没能把教育科研摘上去。究其原因,主客观方面都有:在客观上,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只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不注意对科研成果的评价,缺乏对教育科研的激励机制,使教育科研工作失去了应有的

动力源泉;在主观上,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忽视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对立起来,认为搞教育科研会影响教学工作,因而重教学工作而轻教育科研。

㈡不少教师对教育科研存有思想障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多数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学活动,认为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传播知识,凭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经验就可以自如地进行教学,教

育科研与自己无关,何必没事找事,自讨苦吃。有的教师则认为,教育科研是一种理论性、

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研究性工作,是教育专家或专职的教育研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一来教学任务重,二来科研知识匮乏,搞教育科研觉得既费时,又费劲。还有

的教师急功近利,缺乏稳扎稳打、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撰写过几篇论文没发表便垂头丧气,认为自己不是搞科研的料而罢手不干了。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一种畏难的情绪,成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思想障碍。的确,在当今教育科学已高度专门化、细密化和精确化的情况下,要在一定的领域中提出富有创意的独到见解是不容易的。教育科研虽是一项难度颇大

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可能进行教育科研了。要看到,我们有的教师尽管学历并不高,但他们出自工作的需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探索,终究取得了累累的教育科

研成果。有诗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只要信心足,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三、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对策

㈠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果学校的领导对教师参与教育

科研工作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只关心教学结果,不重视教学过程,总把眼光盯在考试

成绩和升学率上,只知道向教师要成绩、要升学率,不考虑如何通过科研这一有效途径,提

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就永远不会开展起来。“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对此,钱伟长教授说:“教师必须搞科研,这是培养

教师的根本途径。”针对目前教师进修大多采取系统听课的做法,钱伟长教授认为,教师的提高主要不是靠听课,主要靠做研究工作,边研究边学习,缺什么学什么,边干边学,这是主

要的方法。他还说:“不搞科研,忙着捧书本上讲台是上不好课的,因为你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会选择内容。”因此,学校领导要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教育科研对于增强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把教育科研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大力支持教师搞教育科研,

使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在“教中研”、“研中教”,并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㈡设立教研处(室),切实抓好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创设有利于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环境要使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全面、有效地开展,应当设立一个主管机构一一教研处(室),让其主抓教育科研工作,选任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并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一

线教师担任负责人,起到科研带头人的作用。教研处(室)要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如学校的科学管理,各学科的教学改革,科研题目和课题的拟定、申报和管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

运用和管理,教师优秀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论文的收集、评价、推荐发表等等。只有把教研处(室)设立起来,并充分发挥其教育科研的核心作用,才能避免只设教务处(室),眉毛

胡子一把抓,没有专门机构切实抓好教育科研的局面。

教研组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学校领导在设置好教研处(室)的前提下还必

须抓好教研组的工作,才能把各学科的具体教学研究工作做好。目前看来,许多学校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没有形成教研气氛,只是一般地进行集体备课,讨论-下教材和考试中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因此,学校领导应让教务处与教研处密切配合,对教研组加以指导,使其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

和实验,深入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采用什么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

段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使教研组教研活动能够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

学校分管领导要督促教研组长,年初定好教学科研计划,课题研究项目,落实下去。年末要

进行总结,进行审议和评价,形成制度,未经批准,不任意变动,为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营

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㈢建立评价、奖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他们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各学科

的教学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研究机构及学校本身应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作用,推动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活

动可大可小,可进行学校科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也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把课题设计、研究与学习提高结合起来;还可以就某个教学研究项目,某个具体课题和教材教法方面的内容进行探索,把自己在教学中的思考、经验及其理性认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或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进行争鸣与讨论。对学校来说,应当有意识地

要求或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至少有一项研究课题,学年初定出计划,学年末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方式,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联合有关学科教学及科研骨干教师共同评价,作出结论。

对于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或总结报告、论文,有关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等级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教师在一定级别的教育教学研究报刊发表的论文,也应给予较高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应在评选教育教学先进分子和优秀教师时予以优先考虑。对于教育

科研成果卓着的或所取得的教学经验应用于教学工作而使学校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的教师,政府有关部门及学校应给予他们更高的荣誉和奖励,甚至可对其破格晋级提职。只有这

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必须看到,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必定要耗费科研人员的许多时间和心血,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这就要求领导要十分重视激励的作用,以促进广大教师不断排除各种干扰,保持旺盛的科研热情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㈣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对教师进行科研培训。一是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把教师的业务进修与

教育科研结合起来。要把教育科研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结合教师进修学校的各种

干训班、师训班进行教育科研培训,把干训班、师训班作为培训教育科研骨干力量的重要

阵地。培训内容力求富有针对性、实践性和操作性。主要是课题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运作,资料收集与归纳及论文撰写方法等。努力帮助教师尽快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

操作方法。二是要充分发挥学校在科研培训中的导向、计划、管理、监控、激励等功能。在培训中,学校一方面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着,学理论,旁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减少盲目性;另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1)组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师与外面交流,向

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学习,吸取、借鉴别人的成果和经验,还应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的教育科研活动(包括市、省、以及全国性的大型研讨会),以获得更好的经验和信息,指导教育科研活动。(2)邀请教育科研专家、教授、学者和优秀教师到学校讲课,介绍教育科研成果、经验和方法,或进行教育教学研讨,使教师通过与专家、教授、学者们的研讨和对话,从中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得到教育思想的启迪,增长教育科研知识和能力,缩短探索历程,加速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喜鳞.实践的开拓需要理论的开拓[Jl.教育学(月刊),1987,(9).

[2]刘尧.中小学科研兴校中的教师校本培训IJl.教育研究,(7).

[3]陈智慧.加强中介促进特化lJl.中国教育学刊,l999,(8).

作者简介:苏耕水(1950-)男,福建厦门人,厦门市同安一中政治教师,中国管理科学

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k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