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5-10 00:5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辽阳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时期。为了不断推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特编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这个主题,以县域经济为载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全力做好“三农”工作,实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新农村建设事业全面进步。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村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农村社会建设成效最好的五年,也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是农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现83亿元、44亿元和8140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6.7%、69.2%和97%,年均递增10.7%、8.2%和15%,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县域经济总量显著扩大。到“十一五”期末,县域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实现362亿元、27.6亿元和214亿元,全面完成了县域经济三年翻一番的发展目标。灯塔市被列为全省15个冲刺全国百强县的重点县(市)之一。 三是现代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五年来,全市通过提高单产,粮食产量年均86万吨,比“十五”期间年均产量高近3万吨。新建设施农业10万亩,比“十五”期末翻一番。蔬菜、瓜果、食用菌等高效经济作物新增25万亩,总面积60万亩。全面完成畜牧业“倍增计划”,累计新建标准化畜禽小区738个,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连续五年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新建水产健康养殖小区108个。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覆盖面达到55%。肉、蛋、奶、水产品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30亿元,比“十五”期末翻了两番。五年新增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0家,总数达到13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20家。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基地面积150万亩,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17万户,占全市总农户的52%。

五是农业科技服务显著提升。五年间,全市共引进新品种新技术926项,“阳光工程”技能培训3.4万人。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9%,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79家,拥有自主商标19个。发展“新网工程”连锁店426个,建立县级配送中心2个。

六是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新建安全饮水项目381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全市53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油路。生活设施不断改进, 317个村实现了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农村改厕累计达到15000户,完成城中村改造住宅楼建设22万平方米;新建秸秆气化工程22处,“四位一体”工程6000户,大中型沼气池32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完成人工造林27万亩,森林覆盖率39.6%,比“十五”期末增长1.1个百分点。

七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果。坚持开发式扶贫,实现整村推进和整乡推进。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人口由“十五”期末的5.8万人,减少到1.51万人。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5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46%。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综合评比第一名。

八是农村公共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44所,建设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15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新建农村文化室和文体广场474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35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九是农民得到实惠显著增多。五年间,全市共落实农民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综合补贴等各类资金7.7亿元,受益农户32万户、106万人。市以上财政部门向农村投入资金24.9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49.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倍,取得历史性突破。 十是农村改革进程显著推进。全面完成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动物卫生体制改革,组建了农林科学院,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体系,累计流转农村土地2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林改面积239万亩,确权到户率98.9%。新建村镇银行2家、小额贷款公司16家。

二、“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及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将面临着现代农业产业升级、城乡统筹、发展方式转变等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发展机遇来看:一是“十一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发展,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市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产品加工、销售链条不断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政策扶持体系等保障性措施逐步配套。尽管农业总量不大,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一直处于全省的上游水平。二是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不断形成,农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城乡统一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三是随着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高密度城市群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更加宽广。四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国家、省将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有利于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从面临的挑战来看:一是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进口农产品不断增加,出口农产品难度增大。二是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还不高,农业主导产业不强,“一县一品”格局还不够明显,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和规模还不够;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对薄弱,部分农业基础设施存在老化现象,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四是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仍然突出,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农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民增收渠道还不多;五是农业投入增长幅度较小,与先进地区比较差距较大,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十二五”期间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坚持做实农业发展基础,做优农业经济结构,做大农业经济规模,做高农业产业标准,着力推进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打造精品、高效、安全、优质农业,使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期。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建设特大型城市和五大发展战略,紧紧抓住这五年机遇期,统筹城乡发展,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

经济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由分散经营逐步向规模经营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高效益型转变;由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单纯的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型转变;由销售原料向精深加工转变。进而加快我市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步伐,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农民收入,加快县域工业化、农业现化化、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公共事业、生态环境等薄弱环节,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坚持结构调整。适应资源约束加剧和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形势加快推进农村产业、产品、产权和劳动力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业经济整体实力。

3.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事前干预的可能性,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4.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独立经营主体地位。把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始终抓住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四)主要目标

一是农村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均年均递增7%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

二是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到201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4%以上,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均实现翻一番目标。实现脱贫人口19400人。

三是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递增25%、40%、50%以上,到2013年全面完成第二个倍增计划,主要经济指标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辽阳县、灯塔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位次前移,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

四是农村生态环境有新改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河道治理,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完成农村人工造林面积2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五是农村公共事业有新发展。每年完成新农村村级建设项目在300个以上,加快全域城镇化进程。

三、“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抓好现代农业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业布局,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安全农业,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种养业全面发展。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农业产业化、养殖业、林业经济发展,促进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1.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立足各地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住重点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群体。做大做强我市优质粮、蔬菜、畜牧、水果、渔业五大优势产业。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优化区域布局的重点来抓,形成规模,创出品牌,培育支柱产业,促进我市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2.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和推动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东部山区以发展林果、食用菌、畜牧和特色产业为主,中西部以发展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为主,特别是围绕主要公路沿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二)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1.突出设施农业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种植业结构。每年新建设施农业面积4万亩,力争6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确保20万亩,力争30万亩,比“十一五”期末再翻一番。以黑大线、沈营线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为重点,加快千亩万亩连片设施农业小区建设,新建千亩连片小区20个以上,万亩连片小区5个以上,形成以辽阳县黄泥洼镇、灯塔市西马峰镇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集中带。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总面积要达到65万亩。

2.加快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把农业园区作为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的示范基地。注重规模、特色、效益,在实现园区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新建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以上。

3.加快休闲农业发展。突出传承地域特色文化和农耕文化,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构建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现代休闲农业体系。在辽阳县、灯塔市、宏伟区、弓长岭区和太子河区各规划和建设1处观光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区。

4.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提高农产品监督检测的覆盖面,力争达到80%,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十二五”期末达到25个以上。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

5.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达到67.5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9%,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和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构建新型农机服务组织100个。到“十二五”期末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我市粮食生产增长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0%。

(三)突出农业产业化发展,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1.大力发展农事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支持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新增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新增企业中投资亿元以上的要达到10家,推荐上市公司2户。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80%以上,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口径销售总收入达到260亿元,年均增长20%,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2.加快“一县一品”发展步伐。辽阳县要以精品果蔬为重点,以博丰菜业、富民菜业、东部山区食用菌、水果为龙头,加快打造精品果蔬产业集群。灯塔市要以畜禽产品加工为重点,以肉牛屠宰加工、生猪屠宰加工、肉鸭屠宰加工为龙头,加快打造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四)推动养殖小区建设,加快养殖业发展

1.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着力建设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努力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是着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打造畜禽养殖业龙头企业。新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0个,新建和扩建投资规模2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畜禽养殖企业10个。二是突出发展大型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着力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在省内有骨干带头作用的畜禽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畜禽产品向深加工转变。新建和扩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10个。三是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监管覆盖率达到100%,确保生产中和市场上的生鲜肉、鲜牛奶和鸡蛋等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四是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现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2.加快渔业生产发展。加快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名优新特水产品种,养殖比例要达到85%以上,观赏鱼养殖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推进休闲渔业发展,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休闲渔业产业带,新增健康水产养殖小区和休闲观光渔业项目50个。

(五)提升水果产业,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1.扩大优质果品生产规模。我市要围绕南果梨、葡萄和寒富苹果发展水果产业。以优化水果品种结构,提升品质为重点,着力推进水果标准化生产,积极引导和促进水果生产布局向优势区域、重点区域集中。以辽阳县东部山区和宏伟区兰家镇为重点,形成15万亩南果梨生产基地。以灯塔市罗大台镇,辽阳县兴隆镇等为重点,扩大寒富苹果生产规模,面积达到5万亩。以灯塔市柳条寨镇、辽阳县小屯镇等为重点发展葡萄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到“十二五”末期,全市水果生产面积达到30万亩,果品优质率达到85%以上。同时要抓好水果保鲜、贮存及果汁加工等深加工环节,鼓励和支持水果龙头企业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加快以大榛子为重点的干果生产发展,到“十二五”末期,干果生产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2.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以辽阳县东部山区为重点,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二是以辽阳县东王庄花卉繁育中心、太子河区首山农场菊花、上

王家俊德月季花、灯塔市奕农花卉基地、岳家堡村暖棚鲜菊等花卉生产基地为重点,花卉生产规模达到5万亩,鲜切花产量达到2亿枝,盆栽植物(花卉)150万盆。三是以辽阳县东部山区、灯塔市鸡冠山、弓长岭区安平等乡(镇)为重点,中药材栽植面积达到5万亩。三是扩大狐、鹿、林蛙养殖规模。到“十二五”末期,狐、貉、貂存栏60万只以上、鹿存栏3500头以上。

四、“十二五”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十二五”期间围绕现代农业建设,要突出抓好县域工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市场体系建设、农业投入和农村改革开放。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防洪、地下水治理、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等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太子河、浑河33处护岸、15处砂基砂堤治理,用三年时间完成太子河风光带左岸16公里堤防加固,加快纳入省规划的北沙河等11条中小河流的治理。完成节水灌溉面积7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万亩。解决22.7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实施陈旧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

2.加快林业建设步伐。绿化村屯150个,绿化农村中小学校园100所,力争到2012年将全市12万亩石质荒山全部绿化。大力推进森林城镇建设。加快对河东新城、灯塔新城、首山新城、汤河新城4个新城,西马、望水、刘二堡、佟二堡4个新市镇绿化,创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

3.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全面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大中型沼气池和秸秆气化新能源建设。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50座、户用沼气池和“四位一体”生态模式10000处、秸秆沼气示范工程10处,确保惠及农户再扩大5万户。

(二)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1.建立和培育农村市场。新建高标准农产品产地市场5个以上。重点是在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花卉等农产品集中产区,新建、扩建一批区域性的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率先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农机综合市场,集销售、配件、培训等于一体,方便农民群众,提高农机化水平。

2.加强供销经营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四大网络体系。日用消费品和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发展到700个,实现村村有店;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网络发展到400个。

3.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粮油批发市场,落实各级粮食储备,搞好粮食购销,防止出现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城市居民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4.努力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组建和培育全市农产品流通协会和经纪人协会,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扶持对现代农业建设有重要支撑作用的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完成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较大的项目100项,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完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的任务,改善推广条件,提高人员素质。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0000人以上。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

3.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和“普惠制”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抓好山区扶贫,增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1.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实施省级整村推进50个村。加大政府扶贫开发资金的扶持力度,支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项目,每年贷款额度不低于3000万元,整村推进村新上项目户达到总户数的35%以上,项目总体规模辐射率达到80%以上。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实施整乡推进扶贫,整乡推进乡镇5个,逐步实现“多乡并进”的扶贫模式。

2.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按照“龙头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的模式,实施产业扶贫工程。东部贫困山区要紧紧围绕养殖、林果、食用菌、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一乡一业”建设步伐。培育市级以上扶贫开发龙头企业10个。

(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1.强力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以沈辽鞍经济带(辽阳段)建设为契机,高标准开展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扩大“七通一平”的建设面积。到“十二五”期末,向阳工业集中区和铁西工业集中区的建成面积分别达到25平方公里和20平方公里。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实现高压共轨和日用化工产业集群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奋斗目标。

2.加大县城改造力度。到“十二五”期末,辽阳县、灯塔市城市建成面积(包括集中区商住区面积)分别达到30平方公里和25平方公里以上,房地产开发建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县城扩容或再造新城的发展目标。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加快新市镇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城镇体系布局,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

(六)加强城乡统筹,建立城乡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保障体制

1.高度重视农村教育。逐步构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体系,努力提升农村教育综合水平。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开展农村校舍加固工程。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促进农民转移就业。

2.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建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与城市医保相对接,探索大病补充商业保险,增强农民抵御大病风险能力。

3.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文化室、文体广场的建设,完成535个行政村文化室和文体广场建设。改善农村交通状况,实现自然村屯通油路的建设目标。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

4.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逐步与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接轨。加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

(七)深化农村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1.加快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积极引导农民和农事企业,按照同类农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的要求,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进度,力争新增流转面积25万亩,主要用于规模经营,产生规模生产效益。

2.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发展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以上,着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3.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选好项目,抓好建设,兑现奖补,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4.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监管工作。在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实施资金、资产、资源“三资”委托代理制,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推进小型水利设施改革,巩固林权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八)加大农业投入,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1.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提高财政、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业倾斜。将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主要用于设施农业建设。各县(市)区也要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2.加大金融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涉农金融部门要不断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增加贷款规模。农村信用社要积极开辟设施农业土地流转经营权及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小额贷款投放要比上年增长30%,继续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试点工作,盘活存量土地,拓宽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九)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1.不断提高农村对外开放水平。为项目建设提供广阔的资金渠道,包装项目100个以上,面向国(境)内外广泛开展涉农项目招商工作,不断完善政策,落实各级各部门责任,采取高层互动、企业互动、培养专业队伍等多项措施,扩大招商引资成果。

2.做好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000万元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达到207亿元。重点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业产业化、设施农业、畜牧小区、农田水利工程、造林绿化工程和农村新能源建设等项目。

(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摆上重要的位置。强化目标考核,把粮食生产、设施农业发展、农事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三农”投入等纳入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中,切实把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本领。

3.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普及农业科学知识,广泛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活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加强农村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创造农村安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x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