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压力感知度资料

更新时间:2023-04-25 06: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生压力感知度调查报告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以及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等等,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

在这一形势下,了解一定的大学生压力感知度,以此来了解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的压力源,做到防范于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正确看待压力,既不高高挂起也不惶恐不安,也有助于我们帮助其他人,从而渡过幸福的大学生活。

(二)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与原则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小组讨论探究,确定本小组研究的主题,即大学生压力感知度。在明确主题的前提下,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去了解,收集关于压力感知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的资料。着手制作调查问卷并发放,收集问卷后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制作问卷结果报表。集合一切资源后,开始撰写研究报告,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一份合格调查报告。在研究过程中,一直遵循完整性、严谨性、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原则。

(二)研究主题

大学生压力感知度研究

(三)研究对象

由于人手及财力等调查条件的限制,本研究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测量。基于此,本研究对象主要为浙江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四)研究方法

鉴于调查对象的数量之广,本小组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在收集问卷的基础上再通过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二、文献综述

(一)压力感知度的发展历程

压力也称谓“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和对人有切身利害关系的严重生活事件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加拿大的生理学家汉斯〃塞利(Hens Selye)最早对应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认为,无论外界刺激如何,机体的反应都是非特异的,即各种不同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都是类似的,这种反应称之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一般适应综

合症”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警戒反应阶段,抵抗反应阶段,衰竭反应阶段。这三个阶段可以理解为,唤起体内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而后全身进行相应抵抗,最后如果消耗大量能量仍然不能抵抗则会使得身心疲惫。

(二)压力感知度的概念

(一)概念

对压力的感知程度。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如大学生活的适应、专业知识的学习、交友恋爱、择业就职等。但由于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调查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人数约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作为这一问题的主体的大学生,在这一形势下,了解一定的压力感知度至少是,做到自身的防范于未然,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正确看待压力问题,既不高高挂起也不惶恐不安,也有助于我们帮助其他人,从而渡过幸福的大学生活。

(三)压力来源和产生的原因

(一)压力的来源

即应激源,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外部物质环境。即自然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刺激物,如高温、

辐射、噪音、酸碱、毒品、细菌、病毒,以及突发灾难,如地震、

洪水。

2、个体体内环境。机体内部各种物质的产生和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

衡等内环境的失调,这些既可以是应激反应的一部分,也可以成为

应激源。

3、心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应激源中处于主导地位。例

如,职业(学业)问题,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社会生活环境问题。

值得提出的是,事件本身没有应激性,“某个人的应激源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蛋糕”。一个事件可能对某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但在另一个人的眼里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好事。事物的应激性主要取决于个体对于事物的评价。

(二)大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

内在原因,即由于自身个体差异、心理素质不同,而对于外界事物产生的压力。心理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也是压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例如有些事物,对于胆汁型的人较容易克服,而对于抑郁质的人则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另外,大学生的认知、性格、能力等诸多心理因素也可能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由于内在原因的个体差异性较强,而且很多时候与外在原因相互作用,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外在原因。

外在原因,即是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压力来源,如: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意外事件,社会压力,一般说来,这部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分支:

1、学习压力。据调查,43.6%的大学上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只有17.6%的大学生说没有学习压力,其他大学生介于二者之间。[7]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以前,将大学的生活想的较为轻松、自由,认为学习已经不再是第一要务。但进来之后,发现俨然一副围城般的模样,不仅授课内容繁难,而且作业众多,更有各种评奖评优的指挥棒在鞭笞着,顶着曾经的辉煌光环的同学很容易就产生了学业上的压力。而且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学习成绩越低,其学业压力越大。学习成绩末等组里约有400学生,只有7.9%感觉没有学习压力,而92%都感到就较大压力。

2.生活适应的压力。大学展现给大学生的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大学生所要经历的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自我的不断觉醒,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将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而言,首先是适应角色的转变,就中国国情来说,也就是从应试教育的学生到即将走上社会的准备阶段的学生的转变。虽然仍然是学生,但是具体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然后是适应环境的转变,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客观自然环境,也就是气候、饮食、作息时间的转变。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背井离乡,生活习惯方面的诸多不统一往往产生巨大压力。最后便是社会关系的转变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大学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诸多事务需要共同完成。以前那种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越来越难以实行,不得不和各种人打交道。而人与人的关系也复杂起来,一个人必须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3.人际关系的压力。大学里不得不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而且,相较于儿童时期,青年时期的同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青年花大量时间与同伴在一起,而儿童则更倾向于和父母相处;青年的群体行动不再像儿童一样需要大人指导;青年时期与异性交往增加;相较于儿童时期的群体,青年时期的群体更复杂也更庞大。毕竟是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况且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突然增大。而且不仅是大学生,即使是成年人在实际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压力也是生存压力的重要部分。

4.前途的压力。从大学生自身说,大学生正值各项生理功能的黄金时期,又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活对于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一种摆脱不掉的压力。另一方面,社会与家庭的期待,尤其是不切实际的期待,往往成为大学生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而自从全国普遍性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压压力不断增大,各种证书、等级考试、面试接踵而至。

5.经济的压力。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80%以上,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占60%以上,而且相当一部分来自贫困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大学生差不多占在校生总数的25%,他们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农村,人数近300万。经济的压力无时无刻萦绕在他们心头。而且,由于经济拮据,他们可交友不力,分心打工而荒废部分学业。大学生喜欢幻想并追求理想,而他们却要面对经济上的残酷现实。

(四)压力感知度影响因素以及结构维度

(一)影响压力感知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知和应对的相关因素研究表明,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个性、应对方式等都与压力呈一定程度的相关。

1.负性情绪

有的人情绪稳定性差,经常由于一些小事而不开心,于是形成了连锁反应,也就是说,由于一点小事而导致整个人都焦虑烦躁,于是就使人的整个工作生活受到了影响,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人感觉到压力重重。北京师范大学的林春梅调查发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差,主要体现在自卑感、抑郁性、强迫性、自主性、疑病症、自罪感等六方面。积极的压力处理与情绪稳定性有正相关。所以,负性情绪严重影响压力的知觉和处理。

2.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心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预期目的的信念。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高低可以预测很多健康行为的实行,比如戒烟、减肥、运动等。还有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不仅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毅力和努力程度,还影响我们追求目标时的身体反应,因为,自我效能高的人进行困难的工作时焦虑较低,压力较低,免疫系统良好。

3.应对方式

压力理论的认知观点认为,应对方式是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中介作用因素。有关大学生压力、应对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多,结果也较为一致:压力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两两相关。

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拥有的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友、同事、家庭、团体组织等所为之提供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资源。在压力研究领域,社会支持是人在压力应对过程中可利用的资源。社会支持内容广泛,可以是有形的,例如直接的物质援助或信息提供。也可以是无形的情感支持,比如爱、关心、鼓励、理解等[7]。

亲密的人际关系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压力的不良后果,降低青少年的压力感,提高个体适应各种压力和生活变迁的能力。研究发现,面对生活事件,青少年选择支持者及获取支持的能力与其压力感知度显著相关。

最新的研究揭示,领悟社会支持是区别与社会支持的一种心理因素,对压力应对也有影响。实际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实际获得的支持,是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周围人实际提供的帮助行为;而领悟社会支持则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持的信念。这两种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等研究发现,领悟社会支持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许多研究者将领悟社会支持看成是一种类特质的个人属性。

5.个性

已有研究发现,内向、外向、坚韧性、乐观性等多种个性特质均对个体感知和应对压力具有显著影响。在压力情境中,个性是一种发挥稳定作用的心理资源。一项长达3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身心适应状况与25年前的乐观水平仍然相关,其中开朗—果断者同期的各类压力均显著低于拘谨—温和者的同类压力。

外在的压力刺激并不是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而是通过个人的某些中介变量而发生作用的。大量文献认为,个性品质对压力源有的易感,有的对抗,故分别称之为易感应激和对抗应激个性类型。比如,A/B型行为类型是Friedman及Rosenman(1959年)提出的。典型的A型行为类型者面对压力情境时争强好胜、缺乏耐心、带有敌意情绪、控制欲强,喜欢急于求成地工作。一般认为TABP者属于易感应激个性,B型行为者相反,这种人通常有耐心,比较放松。还有非理性的不合逻辑人格,当具有该类型人格的人面临激活性事件时,他们采用的是非理性的思维。Ellis说,“非理性信念自身就是激活事件,一旦发生,即使仅仅想到激活性事件,也能触发应激反应或另一种负性结果。”另一种是焦虑反应个性,这是Girdano等(1993)提出的一种个性类型。这种个性的人遇事易于焦虑紧张,不必要地、强迫性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心理烦躁,还易于被激惹。

(二)结构维度与测量量表

1.结构维度

分9个维度,即抗压能力、压力的控制、生活压力状况、压力感知、抗压的心理因素、自我压力调节、不同环境的压力、缓解压力的方式以及对待压力的态度。

2.测量量表

在选择压力感知测量量表时,我们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外已经具有成型的量表:1、张林,车文博,黎兵等2003年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

2、ElliotAronson等的社会大学生压力感知度度量表

综合了解与考察以上心理弹性的测量量表后,本小组最终在参考国外测量量表的基础上确定此次调查的心理弹性测量量表,确定抗压能力、压力的控制、生活压力状况、压力感知、抗压的心理因素、自我压力调节、不同环境的压力、缓解压力的方式以及对待压力的态度9个维度的测量标准。

三、实证调查设计

(一)问卷设计

问卷由问卷的标题、指导语、背景资料和主体部分(问题与答案)三部分组成。标题是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研究方向经过小组的讨论总结出来的;指导语是查找网上资料和自己的对填写问卷的实际感受编写出来的;背景部分是通过查阅了大量中国知网和图书馆中的相关文献,接着选取几个每个相问卷中都有的几个关键的问题组成该背景部分,根据实际情况编写的;其中主体的部分(问题与答案)是我们从中国知网中查到的李江雪的《谈大学生压力源及影响压力感知与应对的因素》、张林,车文博,黎兵的《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陈宇红,舒琥《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与思考》等文献中摘取来,从而有助我们很好的了解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感知度,而另外一部分关于压力源的调查问卷是我们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并搜索了大量的网上的资料,经过我们的后期整理与分析,最终选取了部分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的部分,以及自身的实际体验制作成问卷的后面的部分,这就是问卷的主体部分,以上是问卷的形成过程,最后我们将问卷标题命名为大学生对压力感知度调查问卷。问卷指导语解释了问卷的相关定义及要求。问卷背景资料则包括性别、专业类别、对所学专业是否满意、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来源等部分问题。

问卷主体部分由27+19道选择题组成。在压力感知度的测量指标基础上,预测提出9个维度,即抗压能力、压力的控制、生活压力状况、压力感知、抗压的心理因素、自我压力调节、不同环境的压力、缓解压力的方式以及对待压力的态度。在这些维度下分别设置不同数量的问题,最终形成36道题目。

另外,问卷主题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采用李克特式。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另一是选项。本问卷题干为了能够反映压力感知状况,则将选项设计为“从不”,“偶尔”,“有时”,“时常”和“总是”五个选项,计分方法是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为0,1,2,3,4。被试在作答是根据题项陈述的情况和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从“从不”到“时常”五个选项中,勾选一项符合自身的答案。第二部分采用普通问卷方式,主要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源,在结构上也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题干,另一是选项。该部分主要是调查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以及对待压力的态度,选项的形式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选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w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