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

更新时间:2023-11-01 21: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后感

俗话说:“文史哲,不分家。”史家的许多史料也是从历史文献中提取分析断案,《史记》这种史学专著也被看为优秀的文学范本。所以在读《庄子》的时候,每逢读到类似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而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的文字时,我都会认为鲲鹏可能确有其物只不过现代人没有发现相关遗迹罢了。直至我读了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这个幻想才覆灭殆尽。 梁先生在书中第五章史料的搜集与辨别·论鉴别伪事之方法中写道:“有纯文学的著述,其所述史迹,纯为寓言;彼固未尝自谓所说者为真事迹也。愚者刻舟求剑,乃无端惹起史迹之纠纷。”这使我清楚的了解到引用史料的界限,对我在史学学习中大有裨益。

翻开《中国历史研究法》,稍稍与近来所读的西方史学书籍对比,顿时满心欢喜:终于不用纠结于西方那一连串的人名与族名了。由于西方书写而产生的别扭翻译与梁先生优美简明的文句不可相提并论啊。最为不同的当属语言环境,不提翻译的艰涩,仅仅是书中所举的例子对于我来说更为通俗易懂。

此书总共有六个章节,分别论述现代历史的意义及其范围,过去的中国史学界,对历史的改造,史料的分类,史料的搜集与鉴别,史迹之伦次。其中的主体部分是第五章,也是论述最为详细的一章。

第一章基本以一句话概述:史者,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较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这是我所见的对史学概述得最为详细的一句。也加深了我对于历史的理解。不再简单地将历史等同于过去的事。而且梁先生还提出历史要作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扩充了史学的范围,赋予史学新的意义。

第二章是对过去的中国史学做了点评。对中国旧史学的完备,无所不包进行了赞扬“我国史形式上之完备,他国殆莫与京也”。对我国旧史学的特点,如文句简短达于极点,记宫廷之事,社会情形一无所及,详记天灾地变等等都各有介绍。是我对中国旧史学的特点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书中还赞扬了左丘明史书体例,如不以一国为中心,不局限于政治,涉及全社会之各方面,叙事有系统,有别裁。所提及者基本上是现代历史研究方向。而梁先生对断代史书写的体裁,目的大为批判。而且还指出历代官撰合撰之史,“著者无责任心”。

第三章梁先生谈及到对中国旧史学的改造,所重者有二,一是将治史的目的为“人主欲纪其盛德大业以昭示子孙”所造成的史学不离贵族性,读者限于少数的官阀阶级或智识阶层;其次,重新规定史学范围,将天文地理音乐等等学科知识剥离于史学之外并设立专门史以达到更细致的研究。我认为对史学的改造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文化上的反映,在不同的了历史时期,史学的目的与范围都会有相应的改变,但这种基于政治经济的改变到底是不是一种进步,当代人说了不算,还得留给后人评论。

第四章中,梁先生提到史料的得到途径有二,文字记录以外者以及在文字记录者。文字记录以外者,诸如现存的遗址,流传的宝物,传述下来的语言都可以作为史料用以研究。而在文字记录者中,不仅是专业性的史学书籍,还是历史文物中的铭文,乃至于史学以外的书籍如商铺的流水账等等都可以作为史料。看到这里我就知道史料搜集的广泛性了,而在众多充满臆想的传说中,在造假横行的文物古董中,如何去辨别史料的真假就是最大的问题了。这就引出了本书的第五章--史料的搜集与鉴别。

第五章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梁先生的搜集之法“史料之为物,往往有单举一事,觉其无足轻重;及汇集同类之若干事比而观之,则一时之概况可以跳活表现。”这句话比较浅显,但梁先生唯恐读者不懂,生动的类比了种植庭院花草一事。不得不说,在纯粹的写作上梁先生也是笔力深厚。

这种史料收集方法非常人所能为,需“恒注意常人所不注意之处,常人向来不认为史料者,吾侪偏从此间觅出可贵之史料”。咋看此举,未免有点钻牛角尖的嫌疑,因为这样搜

集的史料所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仅仅是一些牵强附会之词。然后往下看,梁先生还提出了应用这种方法的要求:第一步,需将脑筋操练纯熟,使常有敏锐的感觉。第二步,需耐烦每遇一事项即从事于彻底精密的研究,非求得其真相不止。看到这里,我就深深的理解到“坐冷板凳”的意思了。“断案区区数十字,而研究者,动费一年数月之精力”这是一种怎样的耐力,现在的我是肯定做不到。如何培养这种做学问的定力,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难题。

梁先生的书中还提及了“消极史料”的概念。何为“积极史料”,即某时代有某种现象;而“消极史料”则为某时代没有某种现象。由消极史料中推出的结论往往在历史中有极大的意义。因为通过消极史料,我们可以借此对某一现象的时间作出上限或下限,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一现象有极大的帮助。

本书最重要的就是鉴别史料之法,书中列举甚多标准,对鉴别伪书的方法就有多种。一,其书前代未注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伪。二,其书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其书必伪等等。书中共列举十二种鉴别伪书的方法与六种鉴别真书的方法,多是以书中一部分为真而推断其为真。而书中所列举的鉴别伪事的方法共七种,其中就有上文提及的“纯文学之伪”。

但是于我而言,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许多流传于市面的许多赝本,其所载的文字或许是某个盗墓贼良心发现不忍思想经典失传而传抄的呢?

读完第五章,顿时有种看完“防骗三十六计”,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在两分法训练下那种走不了极端,不能分辩真假的迷糊状态在读完这一小节后逐渐清醒过来。这种鉴别的方法教会了我一种思辨的思考方式,我想这是读完此书后我最大的收获。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v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