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至第八单元教案

更新时间:2024-03-31 0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3、 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 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时安排:9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100与50、20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深入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1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网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2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甲:我是15号。十五是由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乙:我是50号.五十是由5个十组成的。 网 丙:我是32号.三十二是由3个十和2十一组成的。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10 2个十是20 3个十是30 …… 9个十是90 10个十是100

第二课时 读数、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的例3及“做一做”,练习八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

3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4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读数 写数

从右边起, 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教学反思】

5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八的内容。(练习八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2.能够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

3.会正确地写出和读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数的高位起。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l、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探究新知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第39页第8题。

(2) 第40页第9题。你是怎么做的?要注意什么? (3) 第40页第10题。怎样数比较快呢? (4)第40页第11题。独立完成。

(5) 第40页第12题。思考:卡片上的数可能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6

第4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的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100以内数的数目表,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探究和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1.教师出示:五十七、六十六、八十九、二十三、七十、一百、三十八,要求学生写数。

2.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师:以上这些都是100以内的数,那么100以内的数还有哪些呢?它们之间的顺序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相关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二、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100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4提出的三个问题。

(1)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2)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竖行看等来发现。

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0、1、2、3、4、5、6、7、8、9排列(0没写出来)。

7

(3)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

3.从左上到右下这个斜行中的数,个位和十位的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这一斜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缩小到1……

4.让学生填满表中的空格,重温100以内各数的顺序,然后两人一组进行找数活动。可模仿小精灵聪聪和明明的提问,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找数,师生间也可互问互答,形式多样。

5.按第2题的要求给指定数涂色。在涂色活动中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6.进一步探索百数表得排列规律。可让学生4人一组,找出规律后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如:每一行都是10个数,除第一行外,每行中每个数的十位相同;每一竖行也都是10个数,这些数的个位相同,且下面一个数比上面一个数大10;整十数排在最后一竖行如10,20,30,… 三、课间活动

1.大屏幕出示100以内完整的数目表,课件演示下面三种图形在不同位置框出的数,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领着学生读这些数,同时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2.猜数。

(1)图A中左上角是15,另外三个数是多少?(16,25,26) (2)图B正中间是23,另外四个数是多少?(13,22,24,33) (3)图C中正中间是59,另外四个数是多少?(48,50,68,70)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说数的顺序间有什么关系吗? 【板书设计】 数的顺序

100以内数的数目表 【教学反思】

8

第5课时 比较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九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2.能正确运用“>”、“<”或“=”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正确运用“>”、“<”或“=”。

【教学难点】探索并总结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知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较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小棒比较42与37的大小。

(1)猜数游戏。①小朋友们,请你们猜猜老师手中小棒的根数。②验证:学生猜对后,再让一名学生把10根扎成1捆摆在讲台上。学生说数,教师写42。③只看一眼小棒根数(事先放在投影仪上,用纸盖好)。学生猜对(37)后,把3捆又7根小棒移到讲台上,教师写数37。

(2)比较42与37的大小。左边42根小棒,右边37根,谁来说说这两个数谁大谁小,用什么符号链接?(用“>”连接)你是怎样想的?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②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大小。42是由4个十2个一组成的,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42>37。③42比40多两根,37比40少3根,所以42>37。(3)利用刚才的方法,比较大小。(手势表示)

2.利用计数器比较大小。

9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拨23,请学生读书,教师板书。

请一位学生上台拨数,要求拨的数比老师拨的要大。(学生在个位上多拨几颗珠子)教师提问:你为什么这样拨?(个位上的数比老师个位上拨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请全班学生拨数,要求拨的数比老师拨的要大,并请每位学生把老师拨的数与他们自己拨的数写在练习纸上,再用“>”或“<”比较大小。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提问: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当两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而个位上的数不一样时,怎么办?(十位上的数一样,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教师小结:两个两位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你学得开心吗?请同学们把今天这节课最开心的事说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小伙伴听,好吗?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 42>37 23<25

第6课时 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的例6及“做一做”,练习九的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观察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发展学生的数感。

2.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感知100以内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用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0

【教学难点】

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用正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

1.按顺序写数。

2. 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第五个数是(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82156 二、探究新知

投影出示例6。

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三种颜色的球中,哪种球最多,哪种球最少? 2.学生汇报:红球最多,有58个,黄球最少,只有10个。 3.那红球跟黄球相比,结果怎样?黄球跟蓝球相比呢?

4.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红球比黄球要多,黄球比蓝球要少。教师提问“多多少”“又少多少”,学生思考后得出“红球比黄球多得多,黄球比蓝球只少一点”。

5.“多得多”一词用得非常好,“只少一点”我们习惯说“少一些”。 谁再说说?(指名几位学生说)谁能反过来说说?

6.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小结: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比较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这些数学用语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你们学会了吗?下面考考你。 三、巩固练习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小明的邮票数比小娟多得多,小红的邮票数比小娟少一些。

本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1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画“√”)(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画“○”)

2.请你说一些“多一些、少一些”的例子,好吗? 四、实际应用

1.接下来我们去水果店走一走(出示第43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组,每人说一句话,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订正。

2.同学们说得真好,小青蛙要来考考我们,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第45页第4题,请你猜猜青蛙可能吃了多少只害虫。

3.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用一句话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想一想,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我们身边出现的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多些、少些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反思】

第7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的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学例7。

师: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2.观察图,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3.学生观察汇报。

(1)有很多的珠子,题目中告诉我们有58个。(2)要10个穿一串。(3)问题是:能穿几串?(板书:能穿几串?) 二、知识新授

1.先小组内讨论,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

(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次。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 (3)1串是10个,2串是2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

(有人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谈感受。

(1)喜欢圈一圈,因为这样看得清楚。 (2)喜欢用数的组成,因为这样更快。 ……

小结:刚才大家用了这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觉得大家的方法都有道理,我们在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想一想,比一比。

13

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大家想一想,比比谁的方法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一个学生汇报。

教师指名做得最快的学生来汇报,大家一起验证,让学生感受优化策略。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能穿几串?

方法一:一串一串地穿 方法二:圈一圈 方法三:借助数的组成

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页的例8及“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通过学习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与“加法交换律”等运算定律。

【教学重点】能够又对又快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0是( )个十。 90是( )个十。 6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8个一和5个十组成( )。6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 二、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开学以来,班里的同学表现很好,老师来到商店买写字本作为奖品发给同学们。售货员阿姨先拿了30本写字本,又拿了2本写字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有选择的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4

预设: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 2.计算30+2,2+30。 (1)引导思考。

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选择问题“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板书) 师:应该怎样计算?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 师:请同学们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讨论探究。 组织讨论计算“30+2=”

①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怎样计算30+2=,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怎样说,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②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3包是30,30再数2就是32。B.摆小棒法。C.组成的方法: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0+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所以30加2等于32”。 (3)组织计算2+30。

师:要求“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还可以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30加2等于32,所以2加30等于32”。

3.计算32-2,32-30。

(1)师: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买了32本写字本,拿2本发给了两名同学,还剩多少本?

请学生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组织讨论计算“32-2=”

①学生小组议一议,说一说怎样计算32-2=,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怎样说,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②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5

A.根据数的组成:32里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下3个十,就是30。 B.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因为30+2=32,所以32-2=30。

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2-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从32里减去2个一就剩3个十,所以32减2等于30”。

(3)组织计算32-30=

请学生计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

教师小结: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几十几减几就得几十。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让学生齐读题目)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有关计算的一些知识,你认为在计算这类加减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 32-2=30 2+30=32 32-30=2 【教学反思】

第9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数位”“数值”的概念。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让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整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圆片数与所表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16

【教学难点】

探索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寻找事物规律的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排列组合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1个圆片和数位表,介绍今天学习2.把1个圆片分别放在个位上和十位上各表

的知识与它们有关。 示什么?

3.同一个圆片,怎么一会儿表示1个一,一会儿又表示1个十呢? 小结:把圆片放在不同的数位上,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十位个位 二、知识新授

1.学生尝试,体会数位和位值。

教师操作并提问。

(1)这个数是多少?每个圆片表示的是什么意(2)用2个圆片,摆一个比11大的数,介绍方法,数变大了。

(3)摆比11小的数。十位个位●●

(4)请学生思考:怎么小圆片一搬家,数就发生变化了,这是什么原因? 2.探索规律,有序思考。

(1)摆一摆,3个圆片能表示几个数?

思? 并说说为什么

(2)由学生评价以上几种摆法,最欣赏哪种摆法。

小结:把所有圆片都放在个位上,再从个位上移一个圆片到十位上,一直到把所有圆片都移到十位。或者把所有圆片都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上移一个圆片到个位上,一直到把所有圆片都移到个位。这样就是有序变化,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3.用4个圆片摆,不重复、不遗漏、有序排列摆出数。 (1)展示学生作品。

17

(2)由学生评价,并说一说每种摆法有什么规律,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小结:除了逐一移动小圆片,还可以交换十位与个位的圆片,这样也不会重复、遗漏。 三、巩固练习

1.梳理发现,探究规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黑板上分别用2个●,3个●,4个●摆出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用2个●摆出了3个数,用3个●摆出了4个数,用4个●摆出了5个数。 生2:我发现摆出的数的个数比●的个数多1个。

生3:我发现每一个摆出的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刚好是摆出的●的个数。 ……

2.学以致用,猜想验证。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如果不动手摆●,猜猜看5个●可以摆出几个两位数,分别是哪些数呢?

生1:6个。因为摆出的数比●的个数多1个。 生2:可以摆出5,14,23,32,41,50。

师:到底结果如何,现在拿出5个●,动手摆一摆并做好记录,检验一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学生动手摆圆片记数,汇报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1=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18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9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课时安排:4课时w W w . x K b 1.c o M

第一课时 认识人民币(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与1分、2分、5分的硬币九种人民币,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2.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一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一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20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l题。 2.课本第53页“做一做”第2题。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50角=( )元 20角=( )元 五、小结

第二课时 认识人民币(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2.通过“换币”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5元、10元可以换几张的1元,20元、50元、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的,以及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的等价兑换货币。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能够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等价兑换货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简单的计算(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知道物品价格,通过简单的加减解决问题。

2.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

22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学例5

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试回答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l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书1元2角=12角。

2.教学例6 出示例6挂图 知道什么?说一说 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 5角+8角是几角? (5角+8角=13角)

教师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教师板书: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6第二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强调:元、角计算,只有在相同单位情况下才能相加。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7页“做一做”。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你是怎么想的。 第2题:学生先做,教师巡视,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2、3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四、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简单的计算(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的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三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的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懂得爱惜人民币。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购物活动,解决简单的购买物品的问题。

23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互动新授

教学例7

出示例7主题图。

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观察,汇报。w W w . x K b 1.c o M

“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

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 讨论,交流,汇报。

组织看书中方案。引导比较哪种更好。 一共找出几种? 5+8=13 6+7=13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完成课本第58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教后反思: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

100以内的加减法是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的计算

24

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

(1)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

(2)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

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的算理、算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出示口算卡)

3+2= 7+5= 9-4= 8-2= 5+5= 3+5= 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2+7=

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新 课 标 第 一 网

25

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20+10”。 ⑴指导学生操作理解20+10的计算方法。 ⑵反馈练习

①第62页“做一做”第1题。

②让学生自己编几道整十数加整十数的题,并叙述计算方法,算出结果。 3、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例1中“30-20”。 ⑴“30-20=”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计算方法并算出结果。 ⑵反馈练习。第48页第2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与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计算方法不同。

3、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是借助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得来的。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整十数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4=30+( ) (二)探究新知

26

1、教学例1。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⑵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⑶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⑷反馈练习: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⑸想一想:2+34=

⑹反馈练习: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⑴出示算式: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⑵图示:

⑶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⑷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⑸反馈练习: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

27

2.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8+6= 20+15= 31+5= 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 2、引入新课:

在刚才的练习中,31+5你是怎样想的?24+2呢?(强调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如果把“24+2”改成“24+9”应该怎样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学生操作,形成表象。 ⑴摆一摆:

教师指导学生在课桌上用小棒摆出24+9(左边放两捆小棒和4根小棒,右边放9根小棒)

⑵想一想:

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启发:要把两部分小棒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根,应该怎样做?

⑶说一说: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桌同学再摆一摆,边摆边说说你的思考过程。

2、师生交流,归纳算法。

⑴抽象:请两名同学分别向大家说一说操作过程,教师依据学生的叙述进行演示。使学生对“个位数先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的算理形成表象。

⑵归纳:根据演示图,你能说说口算24+9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完成24+9的计算过程。学生在书上把例题补充完整。

⑶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先把个位数相加,再用得到的数与整十数相加。或者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和余下的一位数相加。

3、反馈练习。

28

⑴35+5= 63+8=

同桌互相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向全体同学汇报,教师填上答案。 ⑵5+35= 8+63=

先让学生联系本课的知识议一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一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先把个位数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与整十数相加。

⑶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65页“做一做”,教师巡视。 (三)全课小结

教师放手让学生谈谈收获,引导学生找出本课和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进位的道理。教师在课题上补充“进位”两字。

第四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X k B 1 . c o m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第66页练习十五的第1题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第67页第6题。 判断算法是否正确,不对的改正。 三、巩固新知

课本第67页第8题。

先说说得数十位上的数字,再计算。 四、全课小结 【教后反思】

29

第五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谁能说说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本第67页第10题。X k B 1 . c o m 2、课本第68页第15题。

说说这些是什么样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新知

1、课本第68页第12题。 2、课本第68页第16题。 四、全课小结;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3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4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