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申报书样本

更新时间:2023-05-01 23:2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附件1:

编号

科研规划项目

申请·评审书

课题类别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2019年3月31日

申请者的承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课题《申请·评审书》各项内容。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学院有权使用本《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写说明

一、填写申请·评审书前,须认真阅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学院规划课题指南》等相关文件,准确领会文件精神和要求,规范填写。

二、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用计算机打印。

三、本《申请·评审书》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

印件。复印请用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

四、封面上方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

写。各需签章处,不得用打印字代替。

五、请按“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的要求,准确、清晰地填写数

据表各栏内容。

六、本《申请·评审书》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部门领导审核,签

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数据表说明: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例如:

A.技术开发研究

B.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C.人文社科研究

D.引进人才专项

课题 E.青年专项课题

经费类别 A.申请经费 B.横向经费 C.自筹经费

研究类型 A.学院规划B.产学研结合(横向)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不含课题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系指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请选项填写,最多限选报2项,须有研究报告。

例如:

A.技术报告

B.研究报告

C.论文

D.公开发行教材

E.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讲义等

F.电脑软件、课件

G.专著

H.其它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基于校企合作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课题类别B 教育教学改

革研究

经费类别C自筹经费研究类型B产学研结合

预期最终成果B研究报告C论文预计完成时间2020年3月31日负责人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

职称行政职务研究专长

最后学历最后学位

工作部门电子信箱

联系电话(单位)(家庭)(手机)(小灵通)

二、课题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姓名出生年月职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部门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立项单位完成情况

-1-

四、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

五、课题设计论证

1、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理论意义、应用价值;省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2、本课题的创新点。

3、研究内容、目标、思路(包括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阶段等)。

4、技术路线图。

5、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课题组人员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职务、专业、年龄);研究时间、经费、设备、

资料(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以内)等条件。(请按以上三部分逐项填写,限2000字以内)

1.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1理论意义

《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本课题对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行分析,了解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人才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针对新能源汽车专业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研究,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加强学校及企业间的联系,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1.2应用价值

双元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双元主体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培养目标与就业途径的衔接统一。

1.3省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探索与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职业院校也已经充分地认识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例如四川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潜江小龙虾学院纷纷开始探索合作办学的新路子、新模式,我省部分高职院校入选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均获得了理想的合作办学效果。

然而,从当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的探索阶段,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专业设置缺少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开发不够灵活,教师实践经验不

—2—

足,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制定具有普遍适用性、创新性、有效性的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仍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课题的创新点

(1)研究新能源汽车产业特点对接产业需求重构专业体系

改变专业碎片化、教学资源割裂的现象,突破把专业作为教学单位,构建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专业体系或专业集群。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的“产业学院”应当是多学科、多专业的专业集群,要淡化传统的专业界限,根据需求设计组织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

(2)构建“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把需要的内容重新整合成新的课程和新的课程体系。学习与工作对接,以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单元组织课程,按教学模块组织教学,采用弹性学制。

3.研究内容、目标、思路

(1)对接产业链重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专业体系

通过调研分析京津冀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状态,绘制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表,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多学科、多专业的“产业学院”。

(2)建设校企合作“双元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双元制”教学课程体系按照新能源汽车技术企业用人需求校企共同制订教学方案和课程,根据岗位技术技能标准的变化,以行业企业为主导,适应新技术企业岗位工作的新要求,设计课程与课堂教学。

(3)建立健全校企双主体学生评价体系

与企业主管及一线技术骨干共同组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训管理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培训管理委员会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考试委员会主要负责培训质量的评价,包括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

(4)研究与建构校企合作双元主体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岗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设计教学模块、开发教学内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整个培养过程体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养高度融合,初步建构起一套适应本地区新能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4.技术路线

—3—

5.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5.1课题组人员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课题组主要成员均为从事新能源源汽车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人员,其中XX教授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带头人,承担过省级科研课题,课题组成员发表相关论文10多篇,获省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多项。

5.2研究时间

第一阶段2019年4月:资料收集、企业调研。

第二阶段2019年6月:分组研究阶段,整理、分析有关资料,深入了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状。

第三阶段2019年7月-11月: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究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元评价体系,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19年12月-2020年3月:总结创新点,撰写发表论文。

第五阶段2020年4月:汇总结题。

5.3参考文献

[1]李玉婷.德国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考试研究,2018(3).

[2]叶弈.深化产教融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J].科技智囊,2018(3)

[3]汪锋.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从试点到推广的桎梏与突破[J].职教论坛,2017,(13).

[4]王继平.新时代新目标新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

[5]尹久.基于“双元制”本土化实践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5(4).

[6]姜大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再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4—

六、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限报10项以内)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19.04-2019.05新能源汽车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表图表形式22019.05-2019.06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调研报告

32019.07-2019.10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双

元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方

42019.10-2019.11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

研究报告

最终研究成果(限报2项)

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19.12研究报告

22020.03论文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0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