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和创设

更新时间:2024-01-31 13: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论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及其创设

江苏省江都中学 李荣志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整体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导向、规范、陶冶等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起着以学科教学为主的显性课程,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学校应不断创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

一、学校环境的构成

一般来讲,学校环境主要包括三大组成部分:

1、物质环境。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场所,包括学校校舍的布局、布臵,校园的绿化等。物质环境的完善化、净化和美化能对学生产生心理效应并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2、制度环境。它主要是指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活动制度等。合理、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科学的管理可以使学生在不经意中接受教育。 3、精神环境。它主要是指学校的校风,包括学校传统、风气和人际关系等。良好的校风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

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是指通过学校环境的积极创设,对学

1

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等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使其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促进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确实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学科教学而开展的德育活动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而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研究和开辟新的途径,就必须加强学校环境的创设,发挥其潜在的配合和促进作用。概括起来讲,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的导向功能

校园的布局和布臵,都是按照一定教育要求来设计的,是教育的物化形态,因而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学校画廊、雕塑等各种艺术性环境的布臵,都是从让学生亲历教育活动要求出发而规划和设计的,对学生具有鲜明的行为指向作用;学校教育思想、校训等,对学生个体乃至整个学校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和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2、积极的陶冶功能

学校环境的陶冶功能,主要是指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的开展,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2

3、严格的规范功能

学校中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都渗透着学校的道德要求和教育意志,对学生有一种强制性的约束和规范,无声无息地迫使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适应周围的环境。这种潜意识逐渐就会被内化为学生内在的稳定的道德特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学校环境的创设

学校环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隐性课程,对学生来讲,是潜在的、隐性的、无意识的,而对教育者来讲,则是有目的、可以创设、可以预见结果。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学校环境必须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其潜在德育功能。

1、美化校容校貌——环境育人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也就是说,物质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学校环境,反过来又可以给人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化。因此,学校要确立“营造校园环境就是育人”的指导思想,根据自身条件,围绕办学目标,重视美化校园环境,积极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物质环境,“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真正做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2、优化校风学风——教书育人

校风是学校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是

3

学校内部的“意识形态”,也是一张无形的网络,包括领导者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等。校风一旦形成,就具有一种无形的规范力和约束力,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校风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形成良好的校风,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改进领导作风。在影响校风的诸多因素中,领导作风是至关重要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学校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因此,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师生作出表率。

其次,形成良好教风。教风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和风格,是教师人格、气质、道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教师的教风在校风建设中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全新的德育工作思想,自觉规范自身言行,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感染学生。

第三,培养优良学风。学风是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优良的学风是自我教育的巨大力量,会感染、熏陶并规范学生的言行,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要对学生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要在整个校园中营造乐学、严谨、求是、创新、团结、奋进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4

3、完善校规校纪——管理育人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成功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学校的规章制度集中体现了教育者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这些规章制度一旦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对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势必产生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做到有章可循。各项规章制度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符合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而且各项规章制度应要求一致。

其次,要严格执行,规范管理。制定了规章制度还需学生接受和执行。只有当学校的规章制度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要求,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其得到学生的认同,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导向功能;另一方面要加强检查和监督,及时表彰遵章守纪的个人和集体,对违章乱纪者决不姑息迁就,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章必严,从而达到自觉内化,管理育人的目的。

4、建设校园文化——活动育人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要手段、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没有活动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实践中,应该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

5

启发他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自主设计和布臵校园文化环境,自主开展团队教育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体验,接受完美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和教育。

5、“绿化”社会环境——服务育人

学校的管理并非是封闭的,因而由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所构成的学校总体环境,就不可能是一泓纯而又纯的蒸馏水,也不可能是一方“世外桃源”。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环境的自主意识,积极吸收社会大环境的正面影响,有力抵制其负面效应,从而“放大”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具体来讲,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首先,“绿化”学生家庭环境。“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位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得到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参与。例如,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教育理论水平,使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以更好地规范自身言行,使学生在具有良好氛围的家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其次,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学校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不能与社会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必须变被动选择为主动选择,即积极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排除或避开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因此,学校应广泛争取工商、综治等部门的大力配合,共同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对于形成良好校风,创建文明校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6

学校环境的创设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但是,只要我们以改革的精神、饱满的激情,与时俱进,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充分发挥学校环境的潜在德育功能,必将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ii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