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见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更新时间:2023-05-16 07: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秋季气温、水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温的波动亦较大,这个季节各种致病因素很活跃、鱼发病的又一个高峰来临。秋季鱼易患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单孢子虫病、粘孢子虫、微孢子虫病、单极虫病、绦虫病、水霉病、鳃霉病、锚头鳋病、鲺病等。培育鱼种还要注意预防白头白嘴病、隐鞭虫病、鱼波豆虫病、车轮虫病、指坏虫病、三代虫病、白内瘴病、钩介幼虫病等,对水质微酸性(PH5~6.5)要防打粉病。此外还要注意预防鲢、鳙鱼的打印病、鲤鱼的竖鳞病、嗜子宫线虫病,草鱼、链的中华鳋病。在此,要特别提醒广大渔业养殖户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为主,消除麻痹思想

2、投喂新鲜、营养全面的饲料,增强鱼的体质。根据水温变化及时调整投饵率。

3、根据当地鱼病疫情,每半月投喂一次药饵(自制或购买)。

4、经常换水或注入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改良环境。

5、定期施药,以杀灭水中的致病生物。

6、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合理、科学地采取措施治疗鱼病。

7、坚持早晚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浮头和翻塘。

8、投喂时注意观察,发现鱼摄食异常或有离群游动、靠边活动的现象,要将鱼捞出,仔细检察。

9、发现有零星的死鱼现象要注意。这种现象往往不被重视,认为那么多鱼死一两条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这种情况要仔细检察死鱼,找到死亡原因,不能马虎。

10、对症下药,用药的剂量要准确、合理。用药要选睛朗的天气,以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以前为好,上风处多用一点,下风处少用一点,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内服药投喂后也要仔细察看。

总之,通过预防的手段,提高鱼体的免疫力,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以利于商品鱼的运输和鱼苗、鱼种的越冬。

秋季几种鱼病的防治:

1、赤皮病

(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青鱼和鲤、鲫等多种淡水鱼。在我国各地养鱼区,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此病。尤其在捕捞、运输及北方越冬后,最易暴发流行。该病往往与细菌性肠炎和烂鳃病并发,加速病程发展。

(症状和诊断)病鱼体质瘦弱,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常有气无力地漂浮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生长。鳍条基部充血,末端腐烂,常烂掉一段,鳍条裂开,呈破烂的纸扇状或扫帚状故又称蛀鳍病或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荧光极毛杆菌感染引起。当鱼体因捕捞、运输及放养时鱼体机制损伤或冻伤,或体表寄生虫寄生后受损时,病原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彻底清塘清毒。捕捞、运输、放养时操作要细致,勿使鱼体受伤。此病病原菌在皮肤、肌肉引起病变,还能浸入血液,故治疗时应外用药和内服药相结合。 外用药防治法:

(1)在经常发病季节用高效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

(2)每亩用15~20千克生石灰遍洒。

(3)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用药1~4克。

内服药防治法:

(1)磺胺噻唑拌饲投喂,其方法是每50千克鱼第一天用药5克,第二至六天各用药2.5克,六天为一疗程。

(2)地锦草0.25千克,石菖莆0.25千无,辣蓼草0.2千克,苦楝树皮0.1千克,熬水加面糊拌嫩草投喂或做成药饵投喂,一天一次,连喂三天,接着每亩生石灰25千克,扬尘灰5千克,小便一担兑水全池泼洒。

2、打印病

(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鲢鱼,其次是鳙鱼。全国各地均有流行,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夏季两季最为常见。从鱼种至亲鱼均受害,发病严重的鱼池,感染率达80%以上,严重影响鱼种和成鱼的生长及亲鱼的催情产卵。

(症状和诊断)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病灶主要在肛门附近两侧和尾柄处,呈圆形或椭圆形红斑,周围充血发红,形状似一个红色印记,故称“打印病”。发病初期,肛门两侧皮肤、肌肉发炎,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现现腐烂,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的鳞片埋入已坏死的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皮肤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廊。随着病情发展,病灶直径逐渐扩大,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露出骨骼和骨脏。

根据病鱼活动和摄食情况及症状和病变的特殊性,可作出诊断,尤其以腐烂部位周围充血形成的一圈红色印记为主要诊断依据。

(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染引起。此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鱼体受伤后,通过接触感染此病。特别是池塘清塘不彻镀,淤泥过多,水质老化的鱼塘以及催产后的亲鱼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

预防方法:(1)在拉网、运输时操作要细心,勿使鱼体受伤。

(2)在发病季节经常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每立方米用药1克,或用其他高效氯制剂消毒杀菌预防。

治疗方法:

(1)全池泼洒鱼用强氯精或渔用优氯净,参照说明书使用。

(2)全池泼洒五倍子煎汁,每立方米水用药1~4克。

(3)每尾体重7~10千克的病鱼,注射兽用磺胺噻唑钠(20%)1毫升,并外涂高锰酸钾溶液(1000毫升水含高锰酸钾0.1克),1个月后病灶可消失。

(4)特克散:每100千饲料添加500克,连用3~5天。

3、竖鳞病

(危害及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鲫和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该病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鱼池较少发生。发病水温17~22℃,有时越冬后也有发生。此病若不及时治疗,有较高的死亡率。

(症状和诊断)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困难,对外界刺激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病鱼体表粗糙,鳞片坚立起,鳞片基部水肿,鳞囊内积聚半透明的或含有血液的渗出液,鳞片易脱落。用手指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病鱼伴有烂鳍,鳍其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挤压,液体即喷射出来;病鱼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腹水;病鱼贫血,有时鳃、肝、肾和脾的颜色均变淡。

根据症状和病变,显微镜检查病鱼鳞囊内渗出液,见有大量杆菌,可作出诊断。应注意,当大量鱼豆虫寄生鳞囊内,也可引起坚鳞症状,可用显微镜检查渗出液,加以区别。

(病原及致病条件)该病由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该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细菌经皮肤感染而致病。

(防治方法)鱼体受伤是引起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捕捞、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注意勿使鱼体受伤,发病初期,加注新水,可使病情减轻。

(1)每50千克水加捣烂的大蒜头0.25千克,搅均给病鱼浸洗数次。

(2)食盐、小苏打合剂:25食盐水与3%小苏打混合液浸洗病鱼10分钟,或单用3%食盐水浸洗病鱼10~15分钟。

(3)磺胺噻唑钠:对患病亲鱼先将鳞片基部的水肿泡压破,然后用10%的温盐水擦洗,再涂以磺酊,并肌肉注射磺胺噻唑钠液2毫升(含量0.4克)。

此信息由水产养殖网——搜渔利 整理提供(/binghai)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i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