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

更新时间:2024-06-22 00: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第一讲:中医学体系的产生、发展和特点

第二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一)

第三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二)

第四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五行学说(一)

第五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五行学说(二)

第六讲:构建中医的三大哲学基础—精气学说

第一讲:中医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医的体系形成

中医体系形成于先秦和两汉时期,在这个时期《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相继问世,这些著作在中医的基础,辩证,药物,治疗等方面为中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著作问世以后,中医自己的体系就已经形成了。

1、 中医体系的形成的特点

(1).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的

我们平时认为中医重象轻质,其实这点也不完全对,在《灵枢》的《经水》篇上记载了很多解剖知识,古代中医也是在对人体的解剖上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是一部天书,它集天文、地理、物候、气象、哲学、兵法、社会、阴阳、历法、运气等当时一切先进思想为一体,在这个时期阴阳及五行学说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三大哲学基础上中医对人体的认识系统化了,理论化了,同时《内经》它也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人的体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病机,防病,治疗,养生等许多内容。

(2).是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

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介绍52种病,200多种药,《诗经》和《山海经》都有对关于疾病和药物的记载,《周礼天官》描述了当时宫廷医生的分工,医政组织的措施及考核制度等,《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体系的。

(3).是医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的结合

春秋战国历经四五百年,在广大的土地上有很多诸侯,那是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充满血腥

争夺杀戮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比较活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产生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天文家等等,比如孔子老子都是那个时代的人,这些前人为了有一个稳固的社会秩序,提出了非常多的学说,包含着非常先进的思想,我们中医学在战国后期毫不客气的把当时所有的先进思想,意识学说全都拿过来充实到我们的医学当中。

(4).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期所形成的先进思想特别多,不完全限于儒家道家,也不完全限于精气阴阳合五行,还有很多其他的学说,但对中医学影响最深的被中医完全吸收并扩充的是五行,阴阳,精气学说三大哲学思想,我们中医运用三大哲学思想把以前的比较原始的,比较零散的,比较初级的这些长期的医疗实践,通过分析,归纳,总结,研究,逐步系统化,从而形成中医学完整的体系。

2、学习过程注意事项

中医学很难学,特别容易受到影响。

(1).医学源于道

有人说道家是中医学的鼻祖,中医学是与当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的结合,把当时先进的思想全都拿过来为我所用,在中医学中包含着道家的意思,但是中医和道没有完全的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中医学源于道。

(2).不懂易不足为医

“不懂易不足为医”,这是孙思邈的话,其实我们中医学阴阳五行精气学说完全包含贯穿着《易经》的意思,《易经》作为哲学方面的问题,在诊疗当中对个体病案没有指导作用,中医包含了易,中医学完全贯穿了《易学》,但《易学》本身不能指导临床病案。

(3).中医的内视(透视)

有人说中医发展到极致以后就是一个内视,内视就是特异功能,相当于透视机,B超,我不否定个别人有这个特异功能,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是避免的,如果这样搞的话,中医就是玄学的、不可捉摸的。

二、中医学的发展过程

1、简介

中医学形成于先秦两汉,代表著作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

两晋隋唐时期,代表著作,《针灸甲乙经》,《脉经》,《千金要方》,《诸病源候论》等, 其中《脉经》是总结以前脉学的经验,王叔和结合自己的实践,把脉的部分单独拿出来,写了这个著作。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术研究比较活跃。产生了陈无择的三因学说:《三因极一病症方论》,把人体致病的原因大体概括为三种: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在中医史上有比较大影响的是金元四大家。

明清时期:《本草网目》是明代李时珍的著作,还有命门学说、温病学派的兴起使得中医的体系不断的丰富,壮大。

介绍中医学大概的发展状况的目的是:使我们这些自学初学的人们,在学习时不要先入为主,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中医理论体系非常完备,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说攻邪派就错,温补派就对,温病学如何如何荒谬,扶阳派就如何如何伟大,实际上前人对中医经验的总结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前人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就看我们如何运用,各家各派学说没有谁对谁不对,也没有谁好谁不好,同样方剂也一样,不是说桂枝汤就如何如何好,银翘散就如何如何不好,关键是我们如何去辨病和应用,我们应该知道能在中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有独到的东西,也丰富了中医学的内容。

2、中医的基础医学的发展过程

中医的基础医学,主要是研究阐述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归类和基本原则,是以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为理论基础,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基本方法,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的医学学科。

从定义上来看,中医学重点地内容是藏象学说,不管在基础,辨病,诊治,预防各个方面都必须特别注重藏象,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中心的,六腑辅助于脏,脏和肢节五官九窍通过经络连接在一起的,经络完成的是气血津液的疏布。

《内经》上创立的诊脉方法是中医诊法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难经》把《内经》的诊法加以发展,一方面是把三部九候换成了寸关尺部的三部九候,另一方面是“上竟上下竟下”由尺肤过渡到寸口部位。王叔和的《脉经》是在总结《难经》和《内经》的基础之上,明确的规定了二十四部脉,对脉形脉名主病作出了规定,使诊脉的方法得到推广和实施,因为他建立了标准。

隋朝的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病源,病证,形成机理做了描述,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医学著作。

宋朝陈无择的三因学说:《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金元四大家:刘元素寒凉派,张子和攻邪派,他的汗吐下三法用到了极致,李东垣补土派,朱丹溪滋阴派。四大家在学术上各有所长。

明代吴又可提出疫气致病,写了《瘟疫学》。

清代的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清代吴鞠通创立三焦辩证写了《温病条辨》。

赵献可张景岳提出了《命门学说》。

清代的王清任写了《医林改错》,提出了《瘀血致病学说》。

简单介绍这么一点,别的不再多说了。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我们中医学特别强调和重视人体的同一性和完整性,它包括了脏腑器官之间,心理活动和生理活动之间以及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结构上互相沟通,功能上相互协调,互相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人和外界环境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当中,同时也维持了自身的稳定。

1、人是一个整体

人的整体是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宰,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1).任何局部都是整体的组织部分,与整体密切相关。 (2).就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言,各脏腑组织活动的物质都是同一的,都是精、气、血、津液。 (3).就功能活动而言,结构上的整体性和基本物质的统一性决定了各种不同功能活动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彼此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生理活动,从而表现出生命活动整体联系。

2、局部病变可以影响整体

我们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的时候,要立足于从整体上联系人体的病理观。要考虑到疾病的相互的影响、传变等,比如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脏腑与肢节五官九窍他们之间通过经络五行生克而发生的变化。

3、诊法的整体性

诊断上遵循“有诸内必有诸外”,内部脏腑经络的病变在外部有所体现,局部的病变是全身藏腑津液气血阴阳的盛衰而导致局部的表现。这点和西医完全不一样。

4、治疗的整体性

中医治疗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通过整体调节加以治疗。如:耳鸣耳背就调肾,肾开窍于耳,又如:牙龈肿痛泻阳明胃火等。

5、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人体的表现就是不一样的,比如刚刚过去的夏天,外热内寒,血液趋与体表,表现为皮肤比较松弛,出汗多,到了秋天,皮肤不再发红而发白,处于致密状态,汗也少了,这就是特别明显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性。

再有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比如“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西北人和东南人在体型上在皮肤的颜色上在体质上都有很大不同。发病和季节也有直接的关系。

6、人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这点在《内经》上介绍的很多,社会环境决定了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生活状态比如贫富贵贱,对精神状态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我们每个人只要留心观察旁边的人,穷人和富人心态不一样,有权势有社会地位的人和下层的劳苦大众心态也不一样,行为作派举止都不一样,这种生活的贫贱和情志的兴奋抑制对养生、发病及治疗都有很大的作用。

四、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一个现代中医的词,是我们中医学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特点之一,它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辩证,辨证即是诊病的过程,分析疾病寻找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论治的基础。第二个是论治,辩证了,知道是什么病或证,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治。就是一个诊病一个治病。

1、解释几个词:证,症,病

以前,证和症这两个词不区分,好像是解放后,把二者的使用作了严格的区分。 观其脉证 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证

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到的症状体征等资料,证是病机的反映,病机决定证候。病机是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四个要素及其关系的总结、总括。我们平时所说的太阳证、少阴证就是现在所解释的这个证。证的病理本质包括病因、病位、病性、邪正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

(2).症

症状自己感受不舒服的方面,比如头痛、腹痛、恶寒,都是症状,我们问诊得到的都是症状。

(3).病

病是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病因、特定的发病形式、特定的病理机制、特定的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的过程。

病反应的是在疾病的全过程当中主要的根本的矛盾,可以形成不同的证,在病的过程当中可以表现多种多样的证。比如糖尿病,现代中医搞出几十种分型,这种分型看的是某一时期的证,同是一个糖尿病,每个人和每个人的证不一样,一个人在不同时期证也不一样。现代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h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