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5: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索《恰同学少年》之教育

2012年11月,我被一部电视剧深深地吸引住了,这是我时隔五年第二次看这部电视剧---《恰同学少年》,此次观看对我影响非常大,它引起了我对求学之路的深刻反思和对当下教育的深深思索。《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背景,展现二十世纪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生活,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一批优秀教师形象,深刻揭示了“教师应该怎样育人,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这个与当今社会密切相关的现实主题。

----前记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这一批湖南省第一师范的上进青年们畅游橘子洲头,这些思想开放的新一代书生们站在橘子洲头,向苍茫大地喊出:谁主沉浮?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浪遏飞舟!正是这一批拥有新思想的新青年们,在为旧中国想出路、谋革命;也正是这一批拥有睿智和胆识的新青年们,在为旧中国革旧貌、换新颜!

孔昭绶、杨板仓、袁仲谦、徐特立等这一辈湖南省第一师范的开明智者先生教授,在这千年文化积淀下的学府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毕生所用,毕生所识毫无保留地教授给学生们,使学生们丢弃旧思想,吸取新理念,树立大抱负。他们对学生的关心和用心已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范畴,已跃升到父亲的范畴。用他们的话来解释就是:责任。 如此老师必有如此学生。由毛泽东组织,板仓先生作指导老师的学友会,定期围绕国家大事、世界局势、内外哲学、伦理学等主题开展,研究俄国革命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其成员在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增强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由毛泽东提出全体通过的“三不”原则(一不谈个人私事,二不谈鸡毛琐屑之事,三不谈男女之情)和学会宗旨(革新学术,砺厉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就能深刻地体现出他们在面对中国旧社会之腐败落后时的远大理想、理性与责任。

孔昭绶校长、杨板仓先生等认为,在当时要实现改造中国之目的之首要任务为教育,教育乃强国之本。所以在孔昭绶任校长期间实施“爱国教育”,以“明耻”为校训。孔校长在反袁学生大会上所做的演讲可谓愤人至极,奋人至极!之所以愤,因为日本人称我国为“支那”(未开化的,愚蠢的),称我国人为“支那人”,赤裸裸地鄙视我们国家;之所以奋,因为我们必须知道他小小日本竟敢蔑视一个拥有几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政府无能,我们的国家落后,我们的国人懵懂。“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之根本,中华强盛之源泉!”这一点就能很好

地体现出孔校长的开明。另外,在针对毛泽东等追求自由民主的上进学生的问题上孔校长也显示出了开明的一面。当他知道毛泽东替考事件后,没有惩罚毛泽东以严校纪,而是为其阐明事理,这也影响了毛泽东的一生。在毛泽东学习偏科的处理上,他和几位老师共同商谈处理办法,得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综合评定的教育模式。后来,他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如学生自治,自助创办技能会等。孔昭绶校长真不愧是“民主教育的先驱”!

板仓先生在第一堂课上回答了毛泽东的提问,写下自己的理想“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欲栽大木拄长天”,这大木便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二人。板仓先生对这两个学生厚爱有加,无论是什么问题,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世界,他都会为他们作单独指导。当他们有了新想法时他会耐心帮其分析并给出自己的看法,要是正确的他会大力支持;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他并不批评而是谈心使其认识到错误。一次毛泽东在课堂上顶撞袁仲谦老师,很多人都未能使其认识到错误,他坚决不道谦,但那晚板仓先生和他聊完后,他恍悟了,当晚便去向袁老师道歉,并在大雨中足足站了一晚,以表诚心。在驱张事件后板仓先生的谈话以“将心比心”结束,让毛泽东等人深刻地认识到了错误。而在创办学友会时,板仓先生认为毛泽东的想法很独特也很好,所以在毛蔡邀请他去作指导老师时,他一点也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后来,毛蔡二人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完成了板仓先生 “欲栽大木拄长天” 的理想。

毛泽东,以其忘食的勤学、惊人的胆识和超常人的号召力闻名于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上,对于其感兴趣的学科,如国文、伦理、哲学、军事、历史等社会类学科,他几乎付出了全身精力,勤学勤思勤问,他的勤学感动了孔昭绶以至于孔昭绶将阅览室的钥匙交给他,感动了杨板仓以至于杨板仓将自家的书房让给他,感动了袁仲谦以至于袁仲谦家的大门随时为他打开。他的勤思以致书无完书,凡他读过的书籍均留有自己的思想笔记,萧子升这样说他:“润之读过的书还叫书吗?笔记比书上的字都多!”。他的勤问,以新颖独特深刻的问题,从中国到世界,从历史到未来,说服了杨板仓亲自为其指导,请他到家释惑。还有一次他的问题竟然难倒所有老师。还有就是他组织的学友会的主题都不离社会性问题。同学们也为他取了个外号叫“百事通”,所有有关社会的问题问他都知道。这些都为其将来成为职业革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胆识一方面反映在他的文章中,他的文章横贯古今中外,语言犀利,反映问题深刻。他的入学文章被袁老评为第二,理由是张扬过甚不稳重。而板仓先生将其评为第一,理由是文章“豪气冲天,胆识惊人”。另一方面反映在他的处事上,引用他的话就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另外,他的胆识和号召力可用一件事证明就是“猴子山战役”。毛泽东性格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犟,用他的话解释就是“我毛泽东认准的事,一头走到黑。”用向警予的话解释就是“他要是肯放弃就不是毛泽东了。”也就是这犟,毛泽东做任何事都明明白白坚持到底,这也注定了他将来伟业的成功。这就是在校的毛泽东!

相比之下,蔡和森为人稳重平和,如果说毛泽东是石,那蔡和森

就是水。在湖南一师范,蔡和森以才学出众著名,在铁路中学他的文章曾得分105分(满分100分),其入学文章被袁仲谦老师评定为第一,板仓先生对其的评语是“文笔流畅,逻辑严密,与平实之中娓娓道来”。学习上,他以达废寝忘食之程度,课程几乎门门全优。晚上当别人都入侵时,他和毛泽东一道秉灯夜学。他的刻苦同样也打动了所有老师,深受老师们的钟爱。在板仓先生那里他几乎和毛泽东有同等待遇。由于家庭原因,他为人简朴,好劳恶逸,每逢假日他便背着自己的木箱去为别人擦鞋挣钱,学校的津贴他也全部的寄回家里。不像毛泽东有时很冲动,蔡和森处事理性,平日里虽很少说话,但关键时刻却少不了他的建言,那次孔校长因反袁事件被迫逃离时就是他平息了学生的暴动。可以说,他和毛泽东一柔一刚,相辅相成。板仓先生对这两人的评价是“将来的中国离不开毛泽东的胆识和蔡和森的睿智。”

同是一个年代,同是一个学校,同是一个班级,大部分人都完成了理想实现了抱负,然而,有的人却经历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个人的就是刘俊卿(历史上没有这个人,是剧中虚拟的人物)。究其原因就在于他的理想信念与其他多数人都不同。他的虚荣心嫉妒心太强以致于理想成了急功近利,使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地位,经受不住金钱权利地位的诱惑。在一师范,他确实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不放弃每一次可以成功的机会,但就因为他的理想方向和急功近利,所以才导致了一系列可笑的悲剧,毁了他的一生。当纪墨鸿来一师范督办时,几乎所有人包括所有老师都反感其一套墨守成规古老

封建的教学思想,但唯有他为其第一鼓掌、颂赞词,还与其来往甚密,以老师敬称。我想,刘俊卿也并非看好羡慕纪墨鸿的才华与学问,而是相中了纪墨鸿的地位,若是得到他的赏识和器重,那么刘俊卿的理想的实现便指日可待了。期末考试前,纪墨鸿给带了刘俊卿一个“好消息”,如果刘俊卿能在这次考试中拿第一,便把他推荐给省教育厅。这消息正合刘俊卿的口味,他激动万分。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让地位熏心以至于考前大脑混乱,考试试图舞弊,被发现。后来,孔校长被迫答应汤屠夫的要求,在一师范征集“论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论文,可谁都知道日本人的狼子野心,这样的征文怎能出现在这千年学府之内,几经周折之后,孔校长当机立断决定召开“明耻”大会。然而,刘俊卿看到了告示后喜出望外,因为展现自己的机会又一次来了,再加上纪墨鸿的误导,一篇出自刘俊卿之手的《论袁大总统英明之中日亲善政策》就交到了孔校长的手里,孔校长一气之下,当面撕碎了他的文章......

“......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才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这首校歌五年前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唱起,五年后,这首校歌再次吼起---在中华大地上!

万夫雄,命中定!在一师范,我们看到的是中华千年的精气神,看到的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师范学子们上下五千年,纵横中内外!在先生们精心地培育下,哪个只懂儒道法不晓黑格尔,哪个只懂秦始皇不晓拿破仑,哪个只懂中国的太平天国不晓俄国的十月革命,还有哪个只懂学而优则仕不晓救国图存亡......师范学子们---早晨八九点

钟的太阳,风华正茂,挥斥方遒,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努力万夫雄!

一方土地养育一方人,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才啊!二十世纪的中国政治格局不定,正是新旧交替的时期,有志之士都在探寻改变中国命运的道路,都在尝试着改变中国,像民主教育先驱孔昭绶以教育救国一样。思想决定着每个人的行为,所以那时的人才大都拥有一个思想和一个理想,即就是新思想和新中国。他们不但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知道自己所处社会的腐败与残忍,更知道自己的国家的处境,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知道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更知道自己对国家的义务与责任。理想符合现实,任重而道远,他们一生为理想而奋斗,为责任而奋斗,奋斗得明确而正确,所以革命胜利了!

在今天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在眼下风景如画的大学里,我们能找出多少位像孔杨一样的老师,又能找出多少个像毛蔡一样的学生。的确,时代不一样了,社会也不同了,但是,试问:发展的物质世界应该对应怎样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育,应与时俱进,“教师应该怎样育人,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我想《恰同学少年》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后记

附: 教育,要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王佩东

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

2006年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着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责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需求,激活兴趣,让他们自主求知,远比先有模型后添加辅料式的单纯传授知识型教育更为重要。

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交大附中提出了“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承认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和谐共进。

我认为,所谓适合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基石,以学生不同的禀

赋为起点,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追求的教育。从教育内涵来看,适合教育应包括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层次是从学生追求与理想、志趣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特长与个性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丰富性;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学校教育取向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其中主要是教育质量观、过程观与师生观。

教育需要关注现实,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生源、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特别是不能回避升学率,这是最为现实的目标。然而,教育又需要理想,只重升学率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好学校。学校教育如果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不公平。其后果是现实的成功者会变为未来的失败者,现实的失败者会变成未来社会的落伍者。

教育要像农业一样让每一个生命充满灵性

人的成长绝对不能等同于按照固定标准、统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赞成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更应该是启迪智慧、滋润心灵的导师。学校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建设充满智慧的乐园和绽放美丽生命之花的花园,让每一个灵性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立场,要能换位思考,要乐于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生长和自我发展。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教学模式,一刀切教学要求,大一统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强化分层教学原则,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另外,自主学习原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课堂则应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毛泽东等畅游橘子洲头

孔校长为反袁在明耻大会上演讲

蔡和森当街擦皮鞋(左)和在一师范秉烛夜读(右)

毛泽东组织的学友会在探讨社会问题和杨昌济欣然接受毛蔡萧三人

的邀请做学友会的指导老师

杨昌济请毛到家为其指导到深夜 毛率领自己的学生军赴猴子山 毛晨浴并晨读、毛带领同学晨读 猴子山毛蔡萧三人和敌军谈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h0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