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电机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9 06: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6上海电机学院自主招生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经·氓》)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偃虹堤记 (宋) 欧阳修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①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选自《欧阳文忠公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杀:减少。本句意为:到最上边是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发:打开 B.问其作而名者 名:命名、取名 C.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易:轻视 D.而功未及就 就:完成、到达

3.全都体现藤侯“虑熟谋审”(深思熟虑)的一项是(3分) ①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②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③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 ④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⑤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⑥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4.翻译下列句子。(9分 每小题3分)

(1)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 译: (2)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译: (3)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这是一首写男女相聚又相别的词。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请问:

(1)主人公对“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中的“风雨”与“楼上多风雨”中的“风雨”的情感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词中四次写到“风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子夜》)

C.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红楼梦》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请简述他们的人生结局。 (2)梳妆匣是《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重要道具,请简述围绕梳妆匣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以及梳妆匣的最后去处。 第(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8.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 。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2)不少人都把“言必信,行必果”当作座右铭,根据上面四个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中国传统节日的演变

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其中大部分的形成都跟历制有关。春节、立春、元宵节、中和节(二月二日)、上巳节(三月三日)、清明节、天贶节(六月六日)、夏至节、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都与时气节奏大有关系;几个表面上与时气无关的,比如端午节、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祭灶节(十二月二十三日)、除夕节,细查古制,也有时令的讲究。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避五毒乃是过“端午”之初衷。腊八、祭灶以及除夕节,均是春节的“伴节”,自然也是与时气相关的。而其余四节----正月初七的“人胜节”、四月初八日的“浴佛节”(释迦牟尼生日)、七月十五的“中元节”(鬼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水官大帝诞辰),则来源于传说、神话和宗教。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里面,人应该与自然节奏和天地韵律和谐一致,追求“与宇宙合一”(金岳霖语)。既然“节”是天地时气的交合之处,是“天”、“地”的节奏,自然也应该是“人”的节奏,是连通自然节奏与人生命运的“节点”。这使节日对于古人又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升华。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由历法而起源的节日,无论性质还是形式,主要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这一点似无太多疑义,无需引经据典再来论述。

而当中国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传统节日则又从性质到形式,开始为儒家伦理学说支撑的家族制度而服务。

有关家族制度(或曰宗法制度),冯友兰先生的论述很是精要,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中称,“家族制度过去是中国的社会制度。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其中有三种是家族关系。其余两种,虽然不是家族关系,也可以按照家族来理解。”“儒家学说大部分是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或者是这种制度的理论说明。经济条件打下了它的基础,儒家学说说明了它的伦理意义。由于这种社会制度是一定的经济条件的产物,而这些条件又是其地理环境的产物,所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种制度及其理论说明,都是很自然的。因此,儒家学说自然而然成为正统哲学,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现代欧美的工业化侵入,改变了中国生活的经济基础为止。”

此后,中国传统节庆文化出现断裂, 孙中山政府取消了农历纪年而改为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同时,民国政府还想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尽管当时的民众并不买账,依旧按照农历庆祝传统节日,但是公历纪年却由此确立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法定节日分别是:新年(1月1日)、春节、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五四青年节(5月4日)、国际儿童节(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现在我国法定节日(特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指统一放假的)分别是:新年、春节、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其中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属于传统文化节日。

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近百年来表现出的变化,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变化的总和。这一变化的实质,是中国民众世界观转变的具体表现。

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的形成莫不跟历制、传说、神话以及宗教有关。

B.古人认为“节”是天地时气的交合之处,也应该是“人”连通自然节奏与人生命运的“节点”。

C. 历法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无论性质还是形式,主要也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D.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是,中国传统的五种社会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从某种角度上都属于家族关系。

E.尽管当时的民众并不买账,民国政府还是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

10.请简要概括在孙中山政府之前,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内涵的演变过程。 (3分) 答:

11.为什么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近百年来表现出的变化,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变化的总和”?(4分)

答: 。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雅盗 余新锋

满目芦花,天高地阔。乘舟在清粼粼的古河道中,士子李涉油然而生诗情。 这是中华历史上一个美丽的秋天,年轻的江南才俊李涉由扬州赴长安赶考。 船到途中遇到大风,李涉刚让船家把船泊在江边,便见一条小船飞也似的向他这边靠近,船上十来个人正大声吆喝:“留下买路钱!”

李涉打个寒噤:“我命休矣!”连忙道:“我一介书生,并无金银财宝,大王莫伤我们性命!”

为首的虬髯汉子笑道:“我何曾要你性命?借几两银子度日罢了。”

李涉道:“小生李涉,是进京赶考的扬州士子,身上只带些许盘缠,大王若要,拿去便是了。”

“李涉?”那虬髯汉子道,“莫不是那善咏梅花,人称‘李梅花’的扬州才子李涉?”

李涉慌忙道:“小生正是李涉……李梅花。”

那汉子喜道:“早闻先生诗名!我也是爱诗之人,只因官税繁重,官府盘剥,无奈做了强人……先生既是当今诗坛才俊,请题一诗,权且当作买路钱吧。” 李涉大喜:“只要不伤我们性命,随便怎样都行。” 虬髯汉子道:“只请先生题诗!”

李涉喏喏。当下遥望天边,便口占一诗:“两年为客悲秋凉,千里孤舟济水旁。忽见黄花倍惆怅,故园明日又重阳。”

“好诗!”虬髯汉子复诵三遍,叹道,“明日便是重阳,我该回去与老父一起插茱萸了!多谢赠诗,就此别过!”说罢掉棹而去。

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禁魂飞魄散。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李涉正不知如何作答,只听他一声唿哨,船在江中飞也似的去远了……

李涉入京后,抖擞精神,果然高中进士。十多年苦心经营,宦海沉浮,终于官至司刑少卿。也就在那一年,衣锦还乡的李涉又经水路回扬州省亲。

船经济水,在一条三汊水道,忽听一声唿哨,四周钻出数条小船,一条虬髯汉子喝道:“留下买路钱来!”

李涉定睛一看,喝道:“休要胡来!还认得本官吗?” 那汉子定睛瞧了半天:“莫非是扬州李涉……李梅花?” 李涉拈须而答:“本官正是司刑少卿李涉。”

虬髯汉子高声说道:“李先生果然高中,仕途得意!不知先生都为天下苍生黎民做了哪些事?”

李涉张张嘴,不知如何作答。

虬髯汉子笑道:“既然跟大人如此有缘,此番还是请大人题诗一首做买路钱,如何?”

“大胆!”李涉怒道,复一想,又强笑道,“草莽之徒也配谈诗!”吩咐随从:“把昨日写好的一诗拿出来!”

几个随从依言抽出箱子里一条白绢,只见上面写道:“及第全用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船头渐入扬州廊,为报时人洗眼看!” 虬髯汉子道:“李大人可否把此诗送给小人?” 李涉说:“既如此,送与你吧!” 那虬髯汉子接过诗绢,突然往江中一丢!

李涉大愕间,那汉子道:“扬州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徒,全然没了梅花的气度。他的诗嘛,当然也只配投到江中付与秋水了!李大人,小人不才,也送你一首诗做回扬州的盘缠吧!”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在一帮水寇的哈哈大笑声中,虬髯汉子高声道:“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方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吟罢,虬髯汉子唱起了橹歌号子,船似飞矢,在芦苇中转眼就没了踪影……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虬髯汉子人在江湖,却能心忧天下苍生黎民;李涉居庙堂之高,却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从而批判了社会的黑暗。

B.上京赶考的李涉初次遇上虬髯汉子的慌忙与第二次遇上虬髯汉子时拈须而答,可以看出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让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

C.本文最后一段写虬髯汉子将李涉的诗绢往江中一丢,然后哈哈大笑,边歌边橹,消失在芦苇之中,既是表现虬髯汉子对李涉的讽刺,也是对自己把希望寄托于李涉这类人身上的否定。

D.本文两次写到李涉写诗,既在情节上做了呼应,又表现了人物思想上的变化,并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E.本文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江南水乡美丽的景色,既交代故事的背景,也烘托了虬髯汉子“雅盗”的形象。

13.李涉长出一口气:“好险!”正要回舱,忽见那汉子又驾着小船飞速折回,不禁魂飞魄散!

“先生勿惊,我只想跟先生说一句话。”虬髯汉子道,“李先生此番进京,定能金榜题名,他日为官,还望勿忘天下黎民苍生!” 请说说这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14.根据文本,结合时代、生活,探究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的粗俗之徒”的原因。(6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节选)

魏书生,1950年出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由于受“文革”影响,他初中毕业即到农场劳动。1978年任中学教师,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现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

①记者:您好像说过:“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魏书生:这是心里话。我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你说怎么办?我只好跟学生商量着教。在这种商量中,我感受到的是与学生之间的和谐、默契、轻松和愉快。

②记者:在盘山三中任教半年后,您就被任命为教导处主任。1979年3月就开始了第一轮教改实验,您成长的速度令人吃惊,这速度靠的是什么呢?

魏书生:还是我带班带得好。我始终相信,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为“婆婆”服务的。语文教学“婆婆”多,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都可以指点语文教学。如果把各位“婆婆”的见解都拿来指导自己的话,那这堂课就彻底没法上了,而且肯定也就离开了学生的实际。我当时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退一万步说,即使真把学生当容器,你还得研究各种容器口径的大小,也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我一开始教书,就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喜怒哀乐,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非常融洽。因为总想着人家的接受能力,就教得比较轻松,而一旦学生高高兴兴地学了,也就把“婆婆”们要求咱完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我很快就取得了成绩。

③记者:您好像一直是个多重身份的人,职位不断提升,却一直坚持教课。大家感兴趣的是,您作为教育局长在中学任教,如何处理与那个学校校长的关系?人家怎么管理您?会不会感到不自在?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魏书生:我1997年到教育局,同时还在原来的市实验中学教语文,每天一节课,当了6年局长,教了6年语文。我还是强调做事情,把课教了就完了。实验中学的校长原来就是我的副校长,我们处了20多年,非常好,像一个人一样。实验中学我那个班的学生去年毕业了。因为搬家,现在我在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教两个班的语文教材教法,一周四节课。1998年到2000年我在那儿当院长,现在我在那儿教课,职院院长也没什么想法呀,倒是找我商量工作更方便了。

④记者:您“出名”后经常去各地讲学开会,频繁的社会活动却一点也没影响您带班,不但从不请其他老师代课,而且班级秩序井然。于是就有人感到奇怪,觉得您真是挺“神”的,这种评价中多少还有点将信将疑的成分。

魏书生:其实不奇怪也不“神”。当了主任后,又教课、又当班主任,使得我管理班级的时间少了。我就研究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作用,大家分头承包一些事情,我更多的是观察与指导。很多人觉得我这种管班的方式比较新鲜,似乎没费多少劲儿,就使班级井井有条,学生学得高高兴兴,于是就成了先进典型。别人挺奇怪:你刚教了一年多书,劲从哪儿来?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都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总也没有管学生这个心态,而是为了学生好。到后来当了校长,包括现在这个活儿(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一条:不是管人家,而是为人家好。为人家好,人家就容易接受,大家共同把事情做得更好,让每个人活得更好。

⑤记者:可是您实际上很成功,您肯定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和目标。您认为追求卓越和平常心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魏书生:我还是强调高高兴兴地活着。因为人很渺小、生命很短暂,所以才应该格外地珍惜,活得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对别人有用一点。我没怎么想过追求卓越,就愿意多做事,高高兴兴地做事,做了一件又一件事,如此而已。人对着三个世界:外在的大世界、内在的自我世界,第三个就是本职工作。我的观点是,这个地球上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当你全身心去做的时候,它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都有无穷无尽的学问。工人做工,车零件,焊器物;农民种田,养鸡,养猪,养花,干进去,真的都是宏大的事情,就在于你能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我说,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一、无心无意,二、三心二意,三、半心半意,四、一心一意,五、舍身忘我。当你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做这份平凡的工作时才感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杯水一个世界,一滴水一个世界,一个水分子一个世界,这样你钻研起来当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魏书生老师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是由于他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

B.魏书生老师所说的“婆婆”指的是学校领导和家长。

C.魏书生老师从当教师到后来当校长、当教育局局长,都坚持为对方好。

D.魏书生老师提出老师不能把学生当作容器,而提倡因材施教,不能进行灌输式教育。 E.记者认为魏书生老师有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理想,而魏书生老师否定了这种说法,认为自己没有怎么想过追求卓越的理想。

13.本文是一篇访谈录,记者的提问、魏书生老师的回答,都讲明具体的时间、地点,请结合第②③两部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14.结合文本中魏书生老师的经历,谈谈他是如何达到“舍身忘我的境界”的?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存在语病,请修改其中的三处。(3分)

过去的时间里,人类活动更多的与陆地直接有关,雪岭溪流、高原平地几乎无处没有不留下人类的印迹。应该说,人类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但是也给地球生物和人类自身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诸如珍贵物种灭绝、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一方面人类必须解决这样一些已经出现或者将要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把更多的视线投射在一些不太熟悉甚至是完全陌生的领域。到现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进军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广袤的海洋,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答: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大学还是幼儿园,英语学习热潮汹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英语补习的广告;在我国,任何一种晋级考试都离不开英语;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工作语言全是英语……

材料二:目前,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特别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国家都是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答: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目前“英语热”的看法。(5分) 答: 六、写作(70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和蝶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渴望飞翔;第二,你必须有脱离你那非常安全、温暖的巢穴的勇气。”蛹就问蝶:“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死亡?”蝶告诉它:“从蛹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已经死亡了;从蝴蝶的生命意义上说,你又获得了新生。”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参考答案

1.(1)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3)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2.C 易:改变

3.A.(⑤为对贤智之士的评价,⑥写滕侯的一段经历。)

4.(1):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渡口(码头)停泊。(“之……者”定语后置 1分,津:渡口或码头 1分,句子通顺 1分) (2)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好处。(不:不论、无论 1分,迩:近 1分,句子通顺1分)

(3)不只是想着被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的人不要把(它)废弃。(苟:拘泥,局限 1分 ,以:把 1分 , 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有一个从岳阳来的客人,拿着滕子京太守的信和洞庭湖的地图来告诉我说:“希望您写篇记叙的文字吧。”我打开信看着地图,看到从岳阳门往西到金鸡的右边,其外面有一个又高又长的建筑,叫做偃虹堤。

问建造此堤和为此堤命名的人,客人说:“这都是我们滕太守做的。”又问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回答说,“洞庭湖是天下最险要的,岳阳又是荆州、潭州、贵州和四川四个地方的要冲。过去往来于洞庭湖的船只,到了也没停泊的地方,只能在南岸的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渡口停泊,遇到需要到州中办事的又远又累,而且常常害怕风波兴起,担心船被打翻,人被淹死。现在船到了全部停泊在堤下,有事到州里的,又近又不担心。”我问这个堤有多大,需要用多少人,回答说:“堤全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到最上边能得到底部厚度的三分之二,需要用一万五千五百个工,而且不超过时间完成。”我问他开始是如何谋划的,回答说:“州里把这个事上报给转运使,转运使选择有能力的官吏视察是否可行,反复了多次,最后上报朝廷,由三司来决定,三司决定说可行,他们都没有改变我们太守的决定。”又说:“这是有德行的人的举动,可以为此写篇文字。”

大概深深考虑老百姓的人,在谋划一些事情时是精到的,所以能够用力少而取得的功效多。凭借百步远的湖堤,可以抵挡天下的最凶险和最不可预测的担心,使当地百姓得到好处并且遍及荆州、潭州、贵州、四川,凡是往来于洞庭湖的人,不论是远是近都得到这个堤的利益。而且岳阳又是四个地方的要冲,往来的船只在此停泊的,一天要有多少呢!事情不怕干不成,怕就怕容易坏。建造人开始并非不想让它长久完好,可是继承者倒常常把它废弃。自古以来的有才德的人,为了百姓兴利除弊,它们的遗迹到处都有。如果继承者都像刚开始建造时那样用心,那么百姓到现在仍然受惠,天下还有把有利的事物丢掉的吗?这也是滕太守担心的原因,所以让我写篇纪念文字给后人。

滕太守志向大、能力强,在当世很有名。目前正是朝廷用兵用人的时候,他曾经被朝廷重用过。但还没有功成名就,就退下来当一州的太守,并没有用他的全部才能,只是稍稍发挥,凭修这个堤来惠及百姓。他深思熟虑,不用花太多的力气而收到成倍的功效,这种作事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人仿效的法则,这是我第一个该写此记的理由。不只是想着为当时的人赞誉,而是想让千秋万代获利,并且告诉后代不要把它废弃,这是我第二个该写此记的理由。岳阳的百姓与洞庭湖中往来的人们,都想为滕太守写这个纪,这是我第三个该写此记的理由。有三个该写的理由而不能不写,于是就写下了此篇文字。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5.(1)前者爱风雨而后者恨风雨。

(2)①以风雨为主线贯穿全诗,从风雨起笔,以风雨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风雨起着联系人、事、情的作用;②主体的情与客体的风雨融溶谐和,意境浑然(结合情景交融做具体分析亦可);③运用反复的手法,有回环往复的音乐美。(每点两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6、B、D.(B、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时,吴荪甫并没有屈服,而是孤注一掷,做最后的决斗,但因为大势已去,几欲自杀,不得不携妻离开上海。D这时甘果瓦并没有向爱斯梅拉达求婚,婚期也不是五年而是四年。)

7、(1)在贾宝玉、薛宝钗结婚的喜庆时刻,林黛玉在潇湘馆中凄然死去,死时直声叫到:“宝玉、宝玉,你好------”。(2分)贾宝玉后来和贾兰一同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却从此走失,后来贾政在风雪中看见他和一僧一道飘然而去。(2分)薛宝钗虽然怀了身孕,但只得独守空房。(1分)(人物结局大致了解即可,不必拘泥细节) (2)梳妆匣原是查理母亲留给他,查理去了印度前把它送给了欧也妮,(1分)一天,欧也妮与母亲在欣赏梳妆匣时,被葛朗台撞见了,他抢夺梳妆匣,(1分)欧也妮以自杀反抗,葛朗台太太晕过去,葛朗台才住手。(1分)七年之后,查理回国,要收回梳妆匣,(1分)欧也妮让德·篷风把梳妆匣交还查理。(1分) 8、(1)(C、不能据此反推得出结论)

(2)我们既要讲信用,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用“义”的大原则来进行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超脱出来,不做“硁硁然小人哉”的读书人,而做一个通权达变的人。 参考译文:

孔子说:“做为一个人,却不讲信誉,不知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軏,如何能走呢?”

孔子说:“说话一定守信,做事一定有结果(坚决、果断),这是浅薄固执的小人啊”

孟子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都輗要果断,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孟子说:“君子不讲求诚信,还有什么操守呢?” 三.

9.C、E.(C.应该是由历法而起源的节日,无论性质还是形式,自然也是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E.民国政府没有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10.(1) 由大部分形成跟历制有关,(1分)到“天人合一”使节日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升华,(1分)到为儒家伦理学说支撑的家族制度而服务。(1分)

11.(1)几千前来中国传统节日基本上没有变化;(1分)(2)孙中山政府成立后中国民众世界观发生了变化(1分)(3)民国政府想把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庆祝;(1分)(4)新中国政府成立后,我国传统节日只留下春节;,现在又恢复了三个传统节假日(1分)所以说“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近百年来表现出的变化,超过了以往几千年变化的总和”

四、(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2.B.D.(B.“李涉变得成熟与镇定”说法不当,李涉是变得抖威风的粗俗之徒;D.“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说法不对,并没有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13.在情节上起伏跌宕,张驰有度(1分),又为下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1分);在内容上,与下文李涉高中进士,居庙堂之高,却只懂衣锦还乡抖威风,进行对比;(1分)既批判了社会的黑暗,又刻画了人物形象(1分)。

14.李涉由李梅花变成了粗俗之徒的原因:(1)社会大环境的黑暗,封建社会的学子考取功名就是为了光耀门楣,衣锦还乡,生活在这样时代的李涉不能幸免; (2)官场这个大环境,李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宦海沉浮”,在官宦生活中,仅有的才华也消失殆尽;(3)生活而言,李涉由一个并不富裕的学子,金榜题名,生活环境的变化让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4)李涉高中之后,不思进取,固步自封,自以为是。(从外在原因与内在原因来探究,回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12.A、B.(A.“是由于他没受过师范教育,19岁教书前是个种地的”是体现了魏书生谦虚的品格。B.魏书生所说的“婆婆”指的是最外行的领导、文化水平很低的家长等。)

13.(1)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1分)写出魏书生老师的一段真实生活经历(1分);(2)体现了魏书生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学,不管行政工作多忙,都坚持上课的良好品德和作风(2分)。

14.(1)魏书生老师认为人和工作之间有五种境界,“舍身忘我”是其中的最高境界。在管理上,他不论是当教师还是当领导,都是想着为人家好;工作上,他愿意多做事,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高高兴兴地做事,全身心投入,而且在其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4分,管理和工作各2分)

(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上也应该快乐一点、有效一点,即使从事的是枯燥的学习或平凡的工作,也应当全身心投入,努力寻求其中的乐趣,力争进入舍身忘我的境界,踏踏实实地把学习或工作搞好。(2分)

15.(1)“几乎无处没有不留下人类的印迹”,删去“无处”“没有”“不”其中一处即可;(2)“给地球生物和人类自身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删去“和人类自身”,或者把“和”修改为“特别是(尤其是)”;(3)“一方面人类必须”修改为“人类一方面必须”;(4)“走出人口剧增、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删去“以及未来发展”,或者将“以及”修改为“从而走向”。

16.(1)语言交流成为世界性的趋势。(2分)(2)示例:A.我赞成对英语学习的这种态度。中国正是通过学习英语,掌握与世界交流的工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学习英语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学习英语能提升个人的能力。B. 我反对学习英语过热。有些场合、有些行业确实不需要英语,如果过分强调和要求,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学习英语过热,无形中弱化了母语的学习。(观点1分,理由各2分) 六、17.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x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