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
更新时间:2023-12-15 04: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2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31.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 A. 生产 B. 分配 C. 交换 D. 消费
3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 重商主义 B. 古典政治经济学
C. 庸俗政治经济学 D.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 33.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 A. 货币的出现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34.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现实的货币 C. 足值的金属货币 D. 纸币
35.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
A. 社会劳动为尺度 B. 私人劳动为尺度 C. 简单劳动为尺度 D. 抽象劳动为尺度 36.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C. 工人的劳动时间必须超过一定点
D.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37.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8.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是( ) A.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D. 降低劳动力价值 39.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3
A. 剩余价值 B. 资本积累
C. 资本集中 D.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40.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
A. 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D. 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2.下列说法中,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的有( ) A.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有(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8. 大量资本输出对资本输出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 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 促进了本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使输出国变成了食利国 D. 造成大量资本外流
9.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主要体现在( ) A. 贸易领域 B. 投资领域 C. 金融领域 D. 生产领域
10.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
B. 人们既不能消灭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 C. 人们在客观的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 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
4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简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及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3.简述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的含义及主要表现。 4. 简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2.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以及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于执政党建设的意义。
3.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第一章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运动 B. 物质可以认识 C. 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 客观实在性
3、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 )
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 )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0、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
5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1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15、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7、发展的实质是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8、 “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19、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A. 辩证法的 B. 承认事物的内在联系的
C. 否认事物差别的相对主义观点 D.将事物差别绝对化的形而上学观点
2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B、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3. 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 )
6
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4. 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5. 哲学的物质范畴是( )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某层次的物质形态
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形态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的普遍科学概念 6.意识是( )
A.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的属性和机能C.神的启示 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7.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8.“白马非马\的命题 ( )
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10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原理,要求我们做到( )
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 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 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 D.局部服从整体 11. 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绝对同一 12.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 )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3.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指的是( )
A、凡是事物都是具有一定质的事物 B、凡是质都是一定事物的质 C、质不能脱离事物而存在 D、质发生了变化,事物就发生改变 15.质和量的关系是( )
A、质和量是事物两种不同的规定性 B、互相依赖 C、互相制约 D、既对立又统一 16.\过犹不及\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坚持适度原则 B、\过头\与\不及\都是错误的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7.量变的复杂性表现在( )
A、量变可以转化为质变 B、量变的形式是多样的
7
C、质变可以转化为量变 D、量变中渗透着质变 18.质变的基本形式包括( )
A、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B、阶段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19.肯定方面是指( )
A、好的方面 B、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C、正确的方面 D、决定了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它物的方面 20.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2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
C、事物发展周而复始的循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 22.否定之否定形式的特殊性表现在( )
A、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客观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主观的
C、不同性质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否定形式 D、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有不同的曲折性 23.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表现在( )
A、一因多果 B、同因异果 C、一果多因 D、同果异因
24.\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
A、把必然性绝对化 B、把偶然性当作了必然性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宿命论 25.或然率是( )
A、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B、从质的方面把握可能性 C、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测定 D、抽象的可能性 26.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就要反对( )
A、形式虚无主义 B、只要内容,不要形式 C、形式主义 D、只要形式不要内容
27.列宁指出:\本质在显现;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 A、本质就是现象 B、现象就是本质
C、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D、现象总是从不同侧面表现本质
三、简答题
1、马克思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2、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4、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如何理解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6、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如何? 7、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如何?
四、论述题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8
2.试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结合起来的必要性。
3.试论矛盾同一性 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 5、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世界件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 ) A.真理变成现实 B.谬误转化为真理
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 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 1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二、多项选择题
1.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 ) ) 9
)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A.必须通过实践 B.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D.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 3. 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4.实践的基本特点是( )
A、客观性 B、 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5.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A、渔民捕鱼 B、运动员比赛 C、工人炼钢 D、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 6.认识的主体包括( )
A、自然界 B、个人主体 C、集团主体 D、类主体 7.认识的客体的属性有( )
A、自然性 B、客观性 C、对象性 D、社会历史性 8.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实践决定认识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作用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9、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克服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4、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四、辨析题
1、假象就是一种错觉。
2、、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3、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 4、绝对真理就是绝对不变的真理。 5、有用就是真理。
6、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想统一的。 7、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 8、认识开始于经验。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批判唯理论、经验论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
2.怎样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辩证关系?运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10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
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 (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 )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 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 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A科学技术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管理方式 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D.政体
1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 )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 )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 )
11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5、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 )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 )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三、简答题
1、 怎样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2、 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 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指导意义。
5、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四、辨析题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3、时势造英雄。
4、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5、任何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6、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7、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思想理论水平也越高。 五、论述题
1.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2.运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原理,说明当前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
3.运用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原理,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4.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库(一)
12
一、辨析题 (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继承。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是政治学。
4、马克思用40多年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创造了剩余价值规律。
5、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具备了这三个要素就能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6、生产资料是指劳动资料。
7、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便不能进行生产。”说明生产总是社会的生产。
8、英国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科学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9、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主要表明物质资料生产、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决定作用。 10、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主要说明劳动资料和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二、单项选择(下列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的蒙克莱田在经济学前冠以政治一词是为了说明: A.政治为经济服务; B.经济为政治服务;
C.政治经济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 D.政治经济学属于政治学。 2、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现代经济学是从:
A.将研究重点转入流通领域开始的; B.将研究重点转入生产领域开始的; C.将研究重点转入分配领域开始的; D.将研究重点转入消费领域开始的。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础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社会生产关系;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出发点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社会生产关系;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商品和商品生产。
5、经济学科的发展使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现在,政治经济学主要对应于: A.发展经济学; B.理论经济学; C.应用经济学; D.管理经济学。 6、人类社会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是:
A.合理分配社会劳动规律; B.价值规律;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 7、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产品的交换关系; D.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8、与自然规律相比,下列属于经济规律独有的特点是: A.具有客观性; B.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
C.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 D.人们不能创造规律。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思想来源主要是: A.庸俗经济学; B.西方经济学; C.古典经济学; D.空想社会主义。 10、以下属于特有规律的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
13
三、多项选择(下列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 只是马克思个人的思想; B.是马克思对前人思想的批判地继承;
C.经过了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补充和发展;D.适合说明20世纪前的资本主义社会。 2、形成生产力的要素有: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人的劳动; D.劳动者。 3、下列那几项属于劳动资料:
A.生产建筑物; 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C.生产工具; D.道路、仓库、容器。 4、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上层建筑; D.意识形态。 5、构成社会经济形态的是:
A.经济基础; B.生产力;
C.上层建筑; D.生产资料所有制。 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
A.科技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B.科技影响生产力的每个要素; C.科技等于生产力; D.科技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7、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产品或劳动交换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
8、毛泽东指出:“人类同时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奴隶,又是它们的主人。”表明: A.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B.人们不能违背经济规律;
C.人们可以改造经济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经济规律的主要类型有:
A.各个社会形态都存在的经济规律; B.几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C.某个社会形态存在的经济规律; D.各个社会形态都不存在的经济规律。 10、政治经济学研究采取的方法有:
A.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B.科学的抽象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D.现代科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某些方法。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2、为什么说经济规律是客观的?
3、试述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四个环节的辨证关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库(二)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商品价值是生产商品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所以劳动产品都有价值。
14
2、“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说明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3、有使用价值的商品不一定有价值,但有价值的商品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4、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5、“经济实惠,经久耐用”往往是厂家与商家推销商品常用的广告词,这是指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6、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他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这对他是不利的。
7、生产同样一个茶杯,甲耗费3小时劳动时间,乙耗费2小时劳动时间,丙耗费1小时劳动时间。但这三个茶杯的价值量都是一样大。
8、在7题的情况下,丙可能获利较多,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9、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所以商品的价格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化。
10、最近,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提高用水的价格,这说明价格主要由国家决定。
11、在现实生活中,一分钱买一分货很难做到。这说明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交换。 12、“官可定钱值,而不能限物值。”说明货币的价值与商品的价值都可以由政府确定。 1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与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成反比。
14、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执行的职能都是流通手段。 15、通货膨胀在金属货币和纸币流通的条件下都会出现。
16、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上涨,物价上涨都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
17、新商品价格往往较高,但过了一段时间后,价格逐渐下降,其根本原因是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逐渐提高。
18、“物以稀为贵”和“物多必贱”肯定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19、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不能既是私人劳动,又是社会劳动。
20、“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价值规律与计划方式结合起来。
二、单项选择(下列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没有等同性就不能交换,没有通约性,就不能等同”。这是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价值决定的见解。这段话表明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 B.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因素决定的; D.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2、在一切社会中,社会财富都是由:
A.使用价值构成的; B.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的; D. 剩余价值构成的。 3、在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为:
A.价格; B.使用价值; C.货币; D. 交换价值。 4、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交换到: A. 1件上衣; B. 4件上衣; C. 8件上衣; D.16件上衣。
5、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增减不能确定。
15
6、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理解为: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
C.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7、人们购买商品时希望“物美价廉”,这反映了人们:
A.看中商品经久耐用的自然属性; B.看重商品的交换价值; C.既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看重商品的价值; D.看重商品的价值。 8、可以在观念上执行货币职能的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9、1993年国家发行了5年期的国债,1998年5月1日到期,还本付息,利率15.86%。这里还本付息货币是在执行:
A. 价值尺度职能; B. 流通手段职能; C. 贮藏手段职能; D. 支付手段职能。
10、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 A. 流通手段的职能; B.支付手段的职能; C. 贮藏手段的职能; D.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多项选择 (下列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马克思讲:“任何生产,不管是从事工业还是从事农业,孤立地看,都不生产价值和商品。他的产品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才成为价值和商品。”这说明的是:
A.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 B.商品、价值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 C.商品、价值总是和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D.为社会生产的产品必然是商品. 2、商品经济产生的一般条件包括:
A. 社会分工 B.私有制的出现或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C. 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转化为资本。 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 私人劳动 B.社会劳动; C. 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
4、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开发的矿泉水; B.捐赠的衣物;
C.从日本运往阿拉伯的雨水; D.农民的自留粮食。 5、在2只羊=1把石斧这个等式中,石斧是:
A. 表现羊的价值的材料; B. 流通手段;
C. 等价物; D.两只羊的交换价值。 6、“金银的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的天然是金银。”这句话说明:
A.金银天生具有充当货币的属性; B.金银成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C.金银一开始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D. 金银最适宜充当货币材料。 7、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A.流通中的商品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商品的流通速度; D.货币的流通速度。
8、“一分钱一分货”,但是“一分钱买不到一分货或者多于一分货”这情况也是经常发生。这说明的是:
A.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决定价格; B.等价交换并不存在于每一个个别场合; C.价格既由价值决定,又在市场中形成; D.等价交换原则对有的商品不适用。
16
9、价值规律主要通过市场机制的相互制约促使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来实现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A.价格机制; B.竞争机制; C.供求关系机制; D.计划机制。 10、市场经济是指
A.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B.一种配置资源的经济手段; C.一种经济体制; D.一种社会经济制度。 四、论述题
1、“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试述这一命题所体现的经济学原理。 2、为什么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3、1996年3月,长虹彩电厂将所有彩电降价8%-18%,以低于国外品牌售价30%的价格优势,并以开箱合格率99.5%以上,早期返修率低于0.2%的世界名品质量水准,一跃成为中国彩电行业的龙头。试述长虹彩电厂为什么要下调彩电的价格、你认为企业能随心所欲地为自己的商品定价吗?
4、论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库(三)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一定点”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等于劳动力的价值。
2、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流通中不等价交换如贱买贵卖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都能获得的。
5、外延的的扩大再生产表现为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
6、从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家用来扩大的投资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是进一步剥削工人的手段。
7、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集中,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8、“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修建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这主要说明资本集中的作用。
9、各行各业资本家都拼命地积累资本,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就高。
1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同一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 1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超额利润消失了。
12、商业职工的劳动一般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其工资来自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商业职工也参与了对产业工人的剥削。
1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就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这时,价值规律就不再起作用了。
14、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5、农产品的社会价格由下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为基础,所以农产品价格不以价值为基础。 16、马克思曾指出,当生产集中到一个部门为一个或几个企业时,生产集中也就达到了极限。意思就是说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走向垄断。
17、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规定的,它虽然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但却可以增加商品价值总量
17
18、垄断是为了避免竞争中两败俱伤而形成的资本家同盟,所以,垄断就必然消除竞争。 19、垄断时期,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0、自由竞争时期主要是商品资本输出,垄断时期主要是借贷资本和生产的输出。 二、单项选择(下列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既占有剩余价值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银行资本。
2、在G-W-G/的运动过程中,买的过程和卖的过程都不会产剩余价值,那么,剩余价值只可能:
A.从W即商品的价值上产生; B.从W即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产生; C.从W即商品本身产生; D.通过垄断而产生。 3、依据在剩余价值生产中起的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划分为: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职能资本和借贷资本。 4、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
A.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5、相对m生产是
A.一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一个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C.一个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整个社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6、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 B.个别资本增大 C.m'提高 D.m' 降低
7、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 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D.组织股份公司。 8、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被视为
A.工人劳动的产物; B.全部资本的产物; C.不变资本的产物; D.可变资本的产物。 9、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
A.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10、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价值中,既是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又是生产成本组成部分的是 A.剩余价值; B.可变资本; C.不变资本; D.v+m。 1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工业品
A.按价值出售; B.按成本价格出售; C.按生产价格出售; D.按垄断价格出售。 12、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的
A.生产资本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B.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C.商品资本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D.流通资本的职能形式独立出来的。
13、一张股票面额为1000元,股息率为20%,当银行的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的价格是
A.2000元; B.4000元;
18
C.6000元; D.8000元。
14、鲁巷广场附近地段上的一些门面原来年租金为1万元左右,现在由于鲁巷广场的建立,特别是光谷工程国家和政府的大量投入,相同的门面年租金则为5万元左右,后者多交的租金属于:
A.绝对地租; B.级差地租Ⅰ; C.级差地租Ⅱ; D.垄断地租。
15、把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称为“部分质变”,是因为垄断时期: A.经济基础是个体资本; B.经济基础是社会资本;
C.社会资本占统治地位; D.资本的所有权向社会迈进了一步。 16、垄断时期最重要的经济特征是
A.资本输出; B.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17、垄断的实质是:
A.规定垄断价格; B.控制商品销售市场; 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D.控制原料来源。 18、垄断利润主要是通过
A.竞争手段实现的; B.宏观调控实现的; C.垄断价格实现的; D.工业企业实现的。 1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0、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般处于: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垄断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三、多项选择(下列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卖的顺序不同; B.流通的媒介不同; C.流通的限度不同; D.流通的目的不同。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A.工人受资本家支配; B.资本家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D.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价值增殖发生在:
A.流通过程中; B.生产过程中;
C.商品的价值上; D.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 B.形成产新的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因为: A.商品价值提高了; B.商品价值降低了; C.劳动力价值降了; D.劳动力价值提高了。 6、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途径主要依靠:
A.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 B.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 C.扩大生产场所; D.改进生产技术。 7、利润率的变动与:
19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同方向变化;
C.资本周转速度同方向变化; D.不变资本的节约程度同方向变化。 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9、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
A.绝对相等; B.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般不等; C.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 D.与资本量成正比。 10、下面那些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瓜分中要获取平均利润: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 11、资本主义农业中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A.土地价格; B.平均利润; C.级差地租; D.绝对地租。 12、引起生产集中的主要因素有: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B.自由竞争;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资本主义信用。 13、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关系是: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形成的; B.垄断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 C.垄断并不排除竞争,而是和竞争并存; D.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 14、垄断竞争包括:
A.同一部门各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C.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 D.不同部门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15、垄断价格包括:
A.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高价; B.垄断组织购买商品时规定高价; C.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低价; D.垄断组织购买商品时规定低价。 16、垄断利润的来源主要有:
A.对本国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 B.对国外人民的剥削;
C.占有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 D.其它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17、金融资本实现其统治的主要形式是: A.资本参与; B.人事参与;
C.控制银行; D.建立跨国公司。 18、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
A.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B.有利的投资场所;
C.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条件; D.维持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A.跨国公司; B.国有企业;
C.国私合营企业; D.国家调节。 20、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个人所得税; D.中央银行贷款利率。 四、论述题
1、试述资本的本质以及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2、试述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20
3、试述平均利润理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 4、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那些宏观经济调节政策,对于今天我国的宏观调控有何现实意义?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试题库(四)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资本既是一种运动,又是静止物。
2、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资料。 4、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5、货币资本的循环表明,资本的目的就是价值增殖。 6、资本周转时间中的生产时间应包括自然力作用的时间。 7、生产资本的结构不会影响资本周转速度。 8、流动资本就是流通资本。
9、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10、资本按其在运动中执行的职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时大部分剩余价值是由流通过程产生的。 12、当作商品待出售的机器,也是固定资本。
13、只要可变资本的年周转次数大于1,则年剩余价值就会大于剩余价值。
14、在剩余价值率相同的情况下,尽管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不同,但年剩余价值率是相同的。
15、个别资本运动不包括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16、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问题。
17、实物补偿就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 18、垄断资本国际运行的实质是过剩资本的出现。
19、跨国公司的广泛发展,表明生产资本的国际化已成为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20、资本输出有利于发达国家缓和国内矛盾,转嫁危机。 二、单向选择(下列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商品资本之所以是商品资本,主要是因为它的价值中包含有: A.不变资本的价值; B.可变资本的价值; C.固定资本的价值 ; D.剩余价值。
2、某服装厂因为产品款式陈旧导致产品大量积压最终走向破产,这在资本循环中表现为: A.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资本; B.生产资本不能转化为商品资本; C.货币资本不能转化为商品资本 ; D.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 3、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和停工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销售时间和购买时间; D.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 4、资本周转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5、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材料; B.动力燃料; C.劳动资料 ; D.劳动对象。
21
6、由于使用和自然力作用而造成的固定资本损耗称为: A.无形磨损; B.精神磨损; C. 有形磨损; D.自然磨损。
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A.预付的资本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8、某资本家企业的预付资本100万元(C:V=4:1),m′=100%,可变资本一年周转3次,则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分别为:
A.300%、60%; B.100%、40%; C.300%、20%; D.300%、100%。 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C.社会资本的循环问题; D.社会资本的周转问题。
10、假定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资本:
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 B.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C.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能进行。 三、多项选择(下列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马克思指出“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这里讲的三个循环是指: A.货币资本循环; B.生产资本循环; C.商品资本循环; D.商业资本循环。 2、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A.资本的运动速度 ; B. 资本运动形态的变化
C.资本连续运动必备的条件; D. 资本运动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自然过程发生作用时间; C.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D.正常停工时间。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有:
A.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B.周转时间长短不同; C.价值回收方式不同; D.物质更新方式不同。
5、流动资本的实物存在形式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力; D.劳动产品。 6、某资本家企业中,制造机器的机器是:
A.生产资本; B.不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7、固定资本的精神磨损的原因是:
A.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损耗; B.自然力作用带来的损耗; C.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的出现; D.同类机器设备价值降低。
8、假定一个资本家企业预付固定资本1200万元、流动资本570万元(其中V 150万元),已知固定资本平均使用2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3次,剩余价值率为100%,由此可得: A.M为450, Mˊ为450%; B.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1次;
22
C.M450, Mˊ300%, D.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0.9次; 9、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是:
A.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把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D.把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成c、v、m三个组成部分。 10、所谓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在社会总产品中表现为:
A.增长最快的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 B.其次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任何时候都比消费资料增长快。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关于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不同?
3、试述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的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意义。
4、试述垄断资本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试题库
一、辨析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
1、国际市场不同于国内市场,所以价值规律不起作用。
2、从资本本质来考察,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 3、“没有人能够说?这是我做的,这是我的产品?”是说明产品的社会化。 4、在资本主义自由竟争阶段,资本国际化主要发生在国际流通领域。 5、“二战”后资本国际化的重要组织形式是跨国公司。
6、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资本主义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7、商品出口大于商品进口称贸易顺差,贸易顺差可以扩大本国劳动力的就业机会。 8、所谓非关税壁垒就是指在对外贸易中没有任何限制。
9、在当代的对外贸易中非关税壁垒日益成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
10、自由贸易一般来说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所以,WTO 提倡自由贸易。 11、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本的借贷场所。
12、商品出口与本币汇率呈正比,商品进口与本币汇率成反比。
1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的实质是资本和经济实力的较量。 1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
1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是发达国家再生产发展的必然。
16、从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到美国“一雄称霸”再到“三足鼎立”,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
17、在一般垄断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双向依赖性”。 18、在一般垄断阶段,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根本特征的经济基础是工业国和农业国之间的国际垂直分工。
19、在当代不发达国家大都取得了政治独立,因而在经济上对发达国家不再有依附性。 20、椐联合国统计,如果以1963年的价格为100,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从1952年的115下降为1971年的112,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指数同期从95上升到124,说明南方国家的贸易条件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二、单项选择(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A.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军事占领; B.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23
C.列强瓜分世界领土; D.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附属国。 2、当代资本国际化最主要的形式是:
A.借贷资本的国际化; B.商品资本的国际化; C.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D.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3、发达国家分割世界市场起决定作用的是:
A.国家军事实力; B.国家的地理位置; C.国家的经济实力; D.国家人口的多少。 4、当代发达国家之间的既争夺又合作主要表现在: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外交领域; D.文化领域。
5、当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A.平等交换的关系; B.互助互利的关系;
C.殖民统治与反殖民统治的关系; D.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6、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活动日益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一般称为 A.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 C.资本社会化; D.资本国际化。 7、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A.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B.科学技术的国际化;
C.资本等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D.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8、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联合体的典型形式是 A.欧洲联盟; B.黑海经济合作区;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D.非洲经济共同体。 9、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中最活跃的主体形式是 A.国际垄断同盟; B.跨国公司;
C.国有垄断企业; D.私人垄断企业。 10、“WTO”是指: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三、多项选择(下列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 1、影响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
A.各国的自然条件不同; B.各国的人口的数量不同; C.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D.各国的科技水平不同。 2、生产的社会化表现在:
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B.生产的成果必然表现为商品; C.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D.产品的社会化。 3、当代国际分工达到一个新阶段,呈现如下特点:
A.部门间的分工发展为部门内的分工; B.以科技成果为基础的分工广泛发展; C.传统的垂直国际分工相对削弱; D.水平国际分工迅速发展。 4、资本主义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这一现象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市场经济的本质; B.科技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趋势; D.资本主义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质。 5、一般垄断时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国家主要分为: A.殖民地宗主国; B.殖民地附属国;
24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6、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变化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旧殖民体系的瓦解; B.发展中国家成为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C.国际水平分工的发展; D.国际垂直分工的发展。 7、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关系中“三足鼎立”的三足是指: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欧洲联盟。 8、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带全球性战略问题是:
A.和平问题; B.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C.发展问题; D.不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9、从今天的国际分工看,
A.国际贸易只对发达国家有好处; B.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没有好处; C.国际贸易对所有国家都有好处; D.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仍占主导。 10、南方国家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有
A.保证南方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B.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 C.改革国际货币制度; D.加强南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 四、论述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试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主要特点。 3、试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5
正在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库12-15
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试题全集90页07-11
造价员考试《土建工程》试题及答案05-05
离子晶体教学设计资料03-08
牵引变电所施组04-10
主变冷却器改造06-17
怎么写好调研报告02-23
吴宽教案03-10
研究院申办成人教育学习中心可行性报告04-1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试题库
- 马克思主义
- 原理
- 基本
- 古汉语修辞
- 储运车间操作规程(2)概述
- 历史类优秀网站推荐
- 浅谈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存在问题
- 对个体工商户年报制度的思考
- 2015413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完工验收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 2013年重型载货汽车变速器设计说明书(最新最详细) - 图文
- 关于李氏集团服装市场4P组合策划书 - 图文
- 政治与经济关系阶段练习2
- 关于中国舞蹈专业院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 热力学知识点
- 12课带领新人 Showing a Newcomer Around
- 汉字代码 - 图文
-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 阮毅 - 陈伯时)课后思考题习题答案2-7章完整版
- 安装维修人员上门服务规范
- 宜君县十三五思路
- c上机试卷01
-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 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 小学一年级体育全套的教案已整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