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管小蓉

更新时间:2024-06-21 18: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观察中发现,在实践中验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知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体现了尝试、探索、创造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数学教学同时也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教学程序编排上,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实践,亲自体验,主动探索,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的见解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独创性得到励炼和发展,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

学具准备:

学具袋(活动角、不规则的纸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同学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播放儿歌)“太阳当头照,花儿对我笑……”(课件出示“校园的早晨”图片) 同桌互相说说,你都看到些什么? (学生唧唧喳喳说地说个不停)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1:我找到了足球。

生2:我看到了有很多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还有很多小朋友在做早操。 生4:有个老爷爷正在修剪树叶。

(在学生找到实物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会形成怎样的图形(电脑出示红色的闪动的角)

生:是角。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识。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静态的图片配以欢快的儿歌,很快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角”,学生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教师在实物情境的基础上展示出角,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看到生活中物体上有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画角

(1)、师:仔细看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2)、角的组成。

师: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顶点。(板书:顶点)直直的就叫做边。(板书:边) 所以一个角有几个顶点?(1个)几条边?(2条) 谁能说说其它两个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板书各个角个部分名称) 师:你能说说怎样画角吗?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教师马上演示,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投影出示,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生1:有些小朋友画的边都是弯的。 生2:那用直尺画,就画得标准点了。 生3:别忘了画顶点。

(4)、师:对呀,画得不好的小朋友要多听听刚才小朋友的意见。

(教师示范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画好以后可以在角上画条小弧线,作上角的符号。

请小朋友再次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学生再次画一个角,这时画的角就相对标准多了。)

总结: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引

导学生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己最为满意的角。小小儿歌,简单好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激起千层浪。】 2. 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指出: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认真找一找,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说给小组同学听,待会我们请每组的小朋友来汇报。

(学生在小组里积极地找出生活中的角,不停地用手指着黑板,指着窗户……) (2)、汇报。

师:谁愿意来发表一下你的发现?

生1:看,墙角那有角,(边说还边用手指着墙角)黑板上有角, 生2:桌角上也有角。

生3:墙上那个三角形上有很多角,而且每个还都不一样。 生4:衣服的领子上有角。

生5:这个三角板上还有3个角呢! 师:看,这里也有角,出示图片

【通过从生活中找角—指角,使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逐步渗透“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知识做好铺垫。】 3. 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师:你能在这张纸片上创造出一个角吗?

(1)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每人发一张不同形状的纸片)

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教师利用一张七彩纸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 生1:我把这个三角形对折一下,就有角了,看,角在这里呢!(边说边用手纸着角)

生2:我把正方形先斜着对折,再斜着对折一次,就有角了。 生3:把圆对折一下,然后再随便一折,就可以变出一个角了。 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师: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生:无数个角。

【通过折角,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2)、通过感知,建立概念。

师: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有什么感觉? 生1:这里有个点是尖尖的。

生2:这里有两条边呢!(学生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生3:而且还是直直的呢!

教师把折的角(钝角、锐角、直角)贴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实践操作,丰富认识。(做活动角) (1)、创造角。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你能创造出一个角吗?你们可以利用学具袋(一条绳子、两根可连接的塑料条),做一个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学生活动) (2)、汇报:

生1:我们两个人用绳子做了一个角,看!(学生高高举起自己创作的角)揪住一点,把两端拉直就出现角了。

师:你能指出顶点和边在哪里吗?(学生指出)

生2:我用两根塑料条也做了一个,而且这两条可以连接起来。(实物投影下出示创作角)

师:你能指出顶点和边在哪里吗?(学生指出) 师:你们做的这些角有什么特点?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的呀!

师:你能得到比刚才小的角呢?(学生操作 你能得到比刚才大的角呢?(学生操作)

看来角是有大有小的啦。

小结: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越小,角就越小。 (板书: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那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3)、师:我这也有一个角,(和某一个学生的角大小相等的,边的长短不同,大约都是45度的角)猜猜这两个角哪个大?

(学生表现出不用的意见,不过大部分学生认为老师的角大)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来知道哪个角大呢? 生1:可以用三角板上的角拿来量一量,比一比。 师:那就由你来试一试吧!

生1:(用45度的角分别去量这两个角),我发现原来是一样大的。 (学生惊奇得议论着) 师:还有办法吗?

生2:重叠一下看看就可以知道了。

(教师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很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这时,学生大声地“哦”了一声)

师:咦,可是刚才大家都猜老师的角大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呀? 生:我们是看,老师这个角的边长点,我们就以为角就大点了。 师:其实是不是这样的呀?

生:不是呀,和边的长短没关系的啦。 小结: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

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生1:第一个和第三个是角。

生2:第二个不是角,因为没有顶点。

生3:第四个也不是,因为只有一条边,另一条边弯的。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2、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媒体显示)

3、发展思维:演示角有关的建筑、图画、学生作品...... 师:发挥你的奇思妙想,画一幅美丽的图画。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四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生1:我认识了角。

生2:我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3: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关于角,我们今天只是进行初步认识,下节课还要继续学习它。 五 、 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六、板书设计:

认识角

顶点 边 教学反思:《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先从学生认识的三角形入手,

引出角,然后让学生认识角,画角,再去发现角,探究角。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管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这个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个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管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管老师设计了画角,找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 、 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 、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教师实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折角,在互相交流中进一步认识角。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利用有趣的能活动的角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互动游戏,师生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探究新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i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