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

更新时间:2024-05-14 1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

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一、选择题 1.(2017年江苏卷,4)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转换物镜时应该手握物镜小心缓慢转动

B.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2.(2017年江苏卷,2)下列关于探索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实验证明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 可以使小鼠死亡 C.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D.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 标记 【答案】C

【解析】格里菲思证明了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够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但没有提出转化因子是什么,A错误;艾弗里没有利用小鼠,是将肺炎双球菌在培养基中培养,根据菌落特征进行判断,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C正确;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复制形成的子代噬菌体中有的带有32P标记,有的不带有32P标记,D错误。 3.(2017年新课标Ⅱ卷,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C.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答案】C

【解析】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A错误;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和蛋白质,B错误;用含有32P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含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能将T2噬菌体的DNA标记上32P,即培养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C正确;人体免疫缺陷病毒为HIV,它的遗传物质是RNA,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4.(2017年新课标Ⅲ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页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 【答案】B

5.(2017年北京卷,1)洋葱根尖和小鼠骨髓细胞都能用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比较实验操作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都需要用盐酸溶液使细胞相互分离

B.都需要用低倍镜找到分裂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 C.在有丝分裂中期都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 D.在有丝分裂末期都能观察到细胞板 【答案】B 【解析】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后作为解离液只能用于植物细胞的相互分离;动物细胞之间的相互分离需用胰蛋白酶处理,A错误。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B正确。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C错误。细胞板只会出现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末期,D错误。 6.(2017年天津卷,5)叶绿体中的色素为脂溶性,液泡中紫红色的花青苷为水溶性。以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为材料,下列实验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

C.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答案】D

【解析】由于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可用无水乙醇提取,A正确;花青苷为水溶性,可用水做层析液观察花青苷的色素带,B正确;月季成熟的紫红色叶片含有紫红色的大液泡,可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则可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探究细胞的失水与吸水,C正确;表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分裂,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错误。 7.(2017年海南卷,8)某染料(氧化型为无色,还原型为红色)可用于种子生活力的鉴定。某同学将吸胀的小麦种子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并进行染色实验来了解种子的生活力,结果如表所示。

分组 处理 结果 甲组 种子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中的胚呈红色 乙组 种子煮沸后与染料混合保温 种子中的胚未呈红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组的胚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使染料变成红色

C.乙组胚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将染料运出细胞 D.种子中胚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会影响染色效果 【答案】C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页

8.(2017年江苏卷,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变量是NAA,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mg/ L NAA 处理插条 D.400 mg/ L NAA 具有增加生根数的效应 【答案】D

9.(2017年江苏卷,17)为了探究一种新型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效能,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由图中实验结果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的去污力最强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3)页

B.不同类型洗衣粉影响碱性纤维素酶的去污力 C.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的去污力不同 D.加大酶用量可以显著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 【答案】C

【解析】2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为60%,30 U/L的碱性纤维素酶处理污布类型2,去污力约为80%,则单位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1去污力最强,A错误;由于污布类型不同,不能探究不同类型的洗衣粉对碱性蛋白酶的去污力的影响,B错误;对污布类型2、3而言,都是Y型洗衣粉,30%的酶用量,但去污力不同,说明碱性纤维素酶对污布类型2、3 的去污力不同,C正确;该实验没有针对同一类型的洗衣粉加大酶用量的探究,则不能判断加大酶用量是否提高洗衣粉的去污力,D错误。 10.(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染色或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可分别鉴定可溶性还原糖、脂肪 B.用台盼蓝染液进行染色,可鉴别酵母菌细胞的死活

C.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快慢可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作用后颜色由无色变为灰绿色 【答案】D

11.(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生命科学研究方法及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

B.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C.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鲁宾和卡门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于水,A项正确;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供应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B项正确;科学家向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揭示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C项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DNA和蛋白质,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项正确。 12.(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或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4)页

A. A 【答案】C

B. B

C. C

D. D

13.(北京市丰台区2017届高三5月综合练习(二模)理综生物试题)猪笼草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分泌某种物质消化虫体。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对实验结果预测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1 2 3 4 实验步骤 2mL水+蛋白液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液 2mL水+蛋白块 2mL新鲜分泌物+蛋白块 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 同上 加适量双缩脲试剂 加等量蒸馏水 A.试管1和2中溶液呈紫色 B.试管3和4中蛋白块消失 C.只有试管2中溶液呈紫色 D.只有试管4中蛋白质被分解 【答案】A 【解析】试管1中的蛋白液,试管2中新鲜分泌物中的蛋白酶,两者遇双缩脲试剂均呈紫色,A正确、C错误;试管3中蛋白块不会消失,B错误;试管2、4中的蛋白质均被蛋白酶水解,D错误。 14.(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康杰中学等五校2017届高三第五次联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平均生根数 清水 15 浓度a 27 浓度b 39 浓度c 8 A.实验中用于插条的枝条一定要保留芽而去除幼叶 B.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a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5)页

D.当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处于a和b之间时对插条生根有促进作用 【答案】D

15.(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C

【解析】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A项正确;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项正确;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项错误;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D项正确。 16.(湖南省衡阳市十校2017届高三调研冲刺模拟卷(三)理综生物试题)下列以小麦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观察染色体数量和分布等来判断小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 B.用小麦幼苗提取色素,研磨时要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等 C.用一杂合子小麦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会逐渐增大

D.用健那绿染液将小麦叶肉细胞处理后,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D

17.(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云微藻和混合固定云微藻、芽孢杆菌后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6)页

A. 实验中单独固定和混合固定通常采用包埋法 B. 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云微藻和芽孢杆菌计数 C. 实验时间内固定后的云微藻数量均呈“J”型增长 D. 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提供CO2有关 【答案】AD

【解析】细胞固定通常采用包埋法,A项正确;细胞已固定,可直接用显微镜观察计数,不宜用涂布平板法,B项错误;有限环境中云微藻数量呈“S”型增长,C项错误;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提供CO2有关,D项正确。 18.(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州市、宿迁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研磨叶片时加入二氧化硅可使叶片研磨更充分 B.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应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 C.若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提取的色素种类将减少

D.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 【答案】C

19.(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作底物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C.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如果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纸层析时色素带颜色将变浅

D.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酒精 【答案】C 【解析】由于过氧化氢在较高温度下会自然分解,所以不能用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底物,A错误;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但已获得原始数据同样可用,B错误;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如果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过量,则色素在无水乙醇中浓度太小,则在纸层析时滤液细线上色素分子变少,导致色素带颜色变浅,C正确;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若溶液能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7)页

变绿再变黄,则说明溶液中产生了CO2,D错误。 20.(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意义的叙述,合理的是( )

A.在解离液中加入适量的纤维素酶,有利于提高洋葱根尖组织的解离效果 B.在划滤液细线时,风干滤纸后再重复划线,有利于色素带的分散和观察

C.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少量样品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

D.在“探究NAA对银杏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保留3—4个饱满侧芽,有利于提高生根率

【答案】BD

【解析】在解离液中加入纤维素酶,会破坏细胞壁,导致细胞破裂,对解离效果不利,A项错误;在划滤液细线时,风干滤纸后再重复划线,增加色素含量,有利于色素带的分散和观察,B项正确;在血细胞计数板一侧滴少量样品液,让其自然渗入计数小室内,C项错误;在“探究NAA对银杏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中保留3—4个饱满侧芽,有利于提高生根率,D项正确。

1.(2016上海卷.5)下列关于测量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B.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轻轻地转动物镜使高倍镜到位 C.从低倍镜视野中,需将进一步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D.测量细胞长度时,应尽量使目镜测微尺与被测细胞平行并重叠 【答案】B

【解析】从低倍镜到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高倍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换高倍物镜需使用转换器,而不能直接转动物镜。本题易错选A,错因在于只注意到下降镜筒时需两眼必须从显微镜侧面注视。

2.(2016上海卷.19)观察牛蛙的脊髓反射现象实验中对牛蛙作了一些处理,下列针对这些处理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切除脑的作用是去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B.洗去趾尖酸液有利于搔扒反射的进行 C.环割脚趾皮肤可证实此处有相应感受器

D.破坏脊髓可证实脊髓存在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 【答案】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神经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搔扒反射的理解。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搔扒反射的反射弧组成,明确大脑对脊髓的控制作用。

3.(2016天津卷.4)将携带抗M基因、不带抗N基因的鼠细胞去除细胞核后,与携带N基因、不带抗M基因的鼠细胞融合,获得的胞质杂种细胞具有M、N两种抗性。该实验证明了

A.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该胞质杂种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 C.抗M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D.抗N基因位于细胞核中 【答案】C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8)页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的全能性、核基因与质基因的判断。

【名师点睛】本题通过细胞融合实验考查核基因和质基因的判断,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属于中档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胞质杂种细胞的组成。本题易错选A,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4.(2016江苏卷.8)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黄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管号 1 2 3 4 1%焦性没过氧化物白菜梗提2%H2O2/mL 缓冲液/mL 食子酸/mL 酶溶液/mL 取液/mL 2 2 2 2 2 2 2 2 2 - - - - 2 - - - - 2 -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 - -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答案】A

【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的有无,则1号和2号是对照组,3号和4号是实验组,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显橙红色,1、2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考点定位】酶,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通过酶考查实验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据实验目的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变变量,理解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区别。有同学误认为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对照组和一个实验组而出错,对照实验可能有多个对照组、多个实验组,也可能没有对照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9)页

组,全部是实验组。分析时要清楚是哪几个进行对照,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5.(2016四川卷.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答案】D

【考点定位】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探究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为背景,借助坐标曲线图呈现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处理后莴苣幼根生长的相关信息,考查考生对生长素

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①必须理解横

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②特别要注意,出题人偷换概念的思想(D项),题目中说的是对幼根的影响,但却换成了幼芽。

6.(2016新课标Ⅲ卷.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0)页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答案】D

【考点定位】 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的几个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1)页

曲。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7.(2016四川卷.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青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CO2浓度(Ci)的日变化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 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 【答案】D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从图形中去思考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注意的是在正午时,绿色植物的“午休”现象也在图像中得到体现,考生注意仔细推敲,大胆想象。

14

8.(2016北京卷.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CO2,48h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2)页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C量占植株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141414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14

A. 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答案】C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实验分析。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明确该题考查的知识内容是什么:①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暗反应需要的原料及进行的场所。②实验分析。实验分析题解答的关键是:首选把握实验目的: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其次要明确自变量

14

和因变量。自变量:不同发育时期和遮光与正常光照;因变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C量占

14

植株C总量的比例。最后分析图中数据是,要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相应的因变量。例如:

1414

要研究正常光照与遮光对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各自所含C量占植株C总量的情况分析时,要看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柱形图。

9.(2016浙江卷.2)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3)页

A.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 B.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 D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等能力。据图分析可知经过一定时间后赤霉素有促进发芽的作用,脱落酸有抑制发芽的作用,因此推断发芽的过程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马铃薯块茎内含量变化引起的。

专题十八 实验与探究

(2015安徽卷,3,6分)右图是某同学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拍摄的显微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乙细胞中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两极

C.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DNA含量相同

D.统计图中处于分列其的细胞数,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 [答案]B

[解析]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A错误;乙细胞处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4)页

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被平均分配,移向细胞的两极,B正确;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甲细胞中的2倍,但DNA含量相同,C错误;统计图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可计算细胞周期的长短,但可计算分裂期所用时间在细胞周期中的比例,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2017年新课标Ⅰ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

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答案】(1)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监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22.(哈尔滨师大附中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五角枫常作为园林绿化树种,但是种子具有休眠特性,不易萌发。为探究五角枫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的存在部位及作用效果,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材料与试剂:同年白菜种子若干,五角枫的果皮、种皮、胚,蒸馏水,甲醇,培养皿,吸水纸,恒温培养箱等。(注:已知五角枫种子发芽抑制物质不溶于蒸馏水,溶于一定浓度的甲醇。) 实验步骤:

(1)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__________组,每组100粒。 (2)分别取等量的五角枫果皮、种皮、胚,研磨粉碎后分别制成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再将三种结构的甲醇提取液分别稀释,得到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 (3)分别用__________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小时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数据统计与处理见下图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5)页

五角枫种子不同部位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答案】(1)15组 (3)等量的 (4)发芽率 分析结果:

①五角枫果皮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②种皮中抑制剂含量大于种胚(或种皮提取物效果强于胚的提取物)(①②顺序可以改变,按知识点给分,合理即可) 【解析】(1)分析图形可知,该实验需选取若干饱满度、大小相同的白菜种子,随机均分成5组,每组100粒。

(3)分别用等量的五角枫三种结构的蒸馏水提取液和三种结构的25%、50%、75%、l00%甲醇浸提液浸泡各组白菜种子,12小时后,放入25℃恒温培养箱培养。

(4)72小时后,观察并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五角枫果皮中不存在发芽抑制物质,种皮和种胚中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②种皮中抑制剂含量大于种胚。③发芽抑制物质被稀释后作用减弱。 23.(2017年海南卷,26)为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母体植株上选择适宜的枝条,在一定部位进行环剥去除树皮(含韧皮部),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涂抹于环剥口上端,并用湿土包裹环剥部位,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

生长素用量(mg/枝) 处理枝条数 50 50 50 50 50 50 第90天存活枝条数 50 50 50 50 43 37 第90天存活时的生根枝条数 12 40 43 41 38 33 首次出根所需天数 75 30 25 30 30 33 0 0.5 1.0 1.5 2.0 3.0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6)页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可知,生长素用量为0时,有些枝条也生根。其首次出根需要天数较多的原因是_____。

(2)表中只提供了部分实验结果,若要从表中所列各生长素用量中确定促进该植物枝条生根效果最佳的用量,你认为需要提供的根的观测指标还有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从激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少,积累到生根所需浓度时间长 (2)每个枝条的生根数量 根的长度

(3)生长浓度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能够够抑制植物的生长

24.(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为了获得较多、较纯、较完整的甜菜总DNA,科研人员比较了A方法(通过CTAB裂解细胞,并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B方法(通过SDS裂解细胞释放核DNA,使蛋白质变性)、C方法(通过高盐沉淀蛋白质)从嫩叶、块根中提取总DNA的效果,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关检测结果如下,其中氯仿-异戊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大于水,DNA不溶于氯仿-异戊醇,蛋白质等溶于氯仿-异戊醇。分析回答:

结果检测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7)页

注:①纯净的DNA样品OD260/OD230值约为2.0,过低表明小分子物质残留较多;②纯净的DNA样品OD260/OD280值约为1.8,若比值大于1.8表示存在RNA残留,若小于1.8表示存在蛋白质残留。③得率是指每毫克组织所提取的DNA量。

(1)步骤③将DNA粗提液在65℃水浴保温60min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步骤④“? ”表示___________。

步骤⑤中加RNA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影响DNA纯度的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提取的DNA中RNA残留较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以嫩叶为材料提取DNA的得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电泳可以直观对比DNA的完整性,分子大小不同的DNA在凝胶上迁移速率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条带。下图是上述实验中提取到的总DNA 凝胶电泳结果,其中M是已知大小的不同DNA的混合物。实验结果显示A、B方法提取的总DNA电泳结果只有一条带,而C方法有明显的“拖尾”现象。

①只出现一条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出现“拖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使蛋白质变性 上清液 水解RNA,去除RNA杂质 (2)蛋白质、RNA、小分子物质 A方法 细胞分裂旺盛

(3)甜菜细胞基因组DNA分子都比较大,不容易分离 DNA发生断裂或降解,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DNA片段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8)页

25.(2017年北京卷,31)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______________(写出三类)。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________________中枢,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________________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_____________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 【答案】(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 (2)识别

(3)体温调节

(4)特异 生存与繁衍

(5)①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 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 ②人体细胞的线粒体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19)页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特异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生存和繁衍,并在机体内保留下来。

(5)①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组不加入青蒿素作为对照,2组加入青蒿素作为实验,结果是加入青蒿素后

课本基本实验和经典实验

1.(2016上海卷.16)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6.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答案】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色素层析结果的分析。属于容易题,解题关键是明确层析后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的位置和名称的对应。

2.(2016海南卷.14)下列情况中,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是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0)页

A.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B.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C.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D.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答案】B 【解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亮-暗三层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余属于光镜下可以看到的显微结构。

【考点定位】显微镜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题干中要求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呈现显微结构,而对于更加精细的亚显微结构,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如生物膜上各种分子的排布特点。

3.(2016海南卷.15)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生长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玉米根尖经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 D.花生子叶经苏丹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答案】B

【考点定位】颜色反应

【名师点睛】细胞内物质或结构的检测方法 (1)淀粉:碘液;

(2)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3)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4)乳酸:pH试纸;

(5)有O2:余烬木条复燃;无O2:火焰熄灭; (6)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7)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8)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9)DNA:甲基绿;RNA:吡罗红; (10)线粒体:健那绿。

4.(2016江苏卷.5)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答案】C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1)页

【考点定位】还原糖鉴定,脂肪鉴定,蛋白质鉴定,DNA鉴定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记还原糖鉴定,脂肪鉴定,蛋白质鉴定,DNA

鉴定的试剂种类和颜

色变化;同时要了解鉴定的过程,是否需要水浴加热。

5.(2016天津卷.1)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试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 B.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 C.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

D.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中的细胞大小和标尺,可以判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故A项错误;由甲到乙可以表示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由乙到丙可以表示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故B项正确;据图可知,乙所示细胞质壁分离程度比甲大,说明乙细胞失水较多,细胞液浓度较高,C项错误;由乙转变为丙是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结果,该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由胞外扩散到胞内的水分子数多于由胞内扩散到胞外的水分子数,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的分析和显微镜使用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以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为素材,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和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属于容易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中细胞大小和标尺判断实验过程中显微镜放大倍数不变。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即使增大放大倍数,一般也不调换目镜,而是调换物镜。本题易错选D,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发生渗透作用时溶剂分子是可以双向通过半透膜的。

6.(2016四川卷.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答案】B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2)页

【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分离、果酒果醋的制作、胡萝卜素的提取、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①审题不仔细,马虎,特别是B项,知道是果醋的制作,需要通入氧气,但没有发现题目中之后还会密闭发酵罐,导致过失性失分;②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酒精属于水溶性有机溶剂,导致误判。

7.(2016新课标2卷.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答案】C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包括乙醇在内的有机溶剂中,A项正确;镁属于细胞中的无机盐范畴,可以离子状态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进而参与叶绿素的合成,B项正确;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可见光不包括红外光和紫外光,C项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因没有光照而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使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现出来,因而叶片呈黄色,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细胞中的无机盐、光合色素

【名师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①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了对教材旁栏中

的“学科交叉”等内容的阅读,误认为“红外光和紫外光“属于可见光;②对提取色素的原理记忆不清、因缺乏生活经验而不知道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

8.(新课标2卷.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3)页

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答案】C

【考点定位】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容易题,记住并理解样方法的含义就能准确作答。

9.(2016新课标Ⅲ卷.2)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和③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故B项正确;②是利用物理因素来诱发生物基因突变,④用到的是染色方法,属于颜色反应,因此,A、C、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研究技术

【名师点睛】同位素标记在实验中的应用

同位素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过程时,叫做示踪元素。用示踪元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变。人们可以根据这种化合物的放射性,有关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追踪。这种科学研究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面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同位素标记类型。

1.标记某元素,追踪其转移过程

181814141814

如在光合作用中,分别用O标记H2O和用C标记CO2,以追踪O和C的转移途径:

1414141818

(1)CO2→C3→(CH2O) (2)H2O→O2 2.标记特征元素,探究化合物的作用 如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32

(1)P——DNA,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5

(2)S——蛋白质,证明蛋白质外壳未进入细菌体内,推测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3.标记特征化合物,探究详细生理过程

3

(1)H标记亮氨酸,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过程。

15

(2)N标记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

10.(2016江苏卷.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的是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4)页

【答案】A

【考点定位】血细胞计数板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应用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应用,血细胞计数板是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计数,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或不需通过光学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均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

11.(2016江苏卷.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 【答案】B

【解析】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应在研磨时加入,A错误;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但色素并没有减少,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故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10mL乙醇,C错误;叶绿素条带不会随层析液挥发消失,D错误。

【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步骤,理解SiO2、CaCO3、无水乙醇的作用,同时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特点,如是否挥发等。

12.(2016江苏卷.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① ② ③ ④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D. 实验④ A. 实验① B. 实验② C. 实验③ 【答案】A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5)页

【考点定位】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观察细胞

的有丝分裂,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质壁分离和复原、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不同细胞结构的区别,如核糖体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进行细胞分裂,分裂间期时间长,处于该时期的细胞数目多,另外关于质壁分离和复原,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则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13.(2016四川卷.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E.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

F.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G.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H.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答案】D

【考点定位】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6)页

【名师点睛】本题以“探究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为背景,借助坐标曲线图呈现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处理后莴苣幼根生长的相关信息,考查考生对生长素

类似物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问题,①必须理解横

纵坐标的含义,还要重点分析曲线的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②特别要注意,出题人偷换概念的思想(D项),题目中说的是对幼根的影响,但却换成了幼芽。

14.(2016新课标Ⅲ卷.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段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答案】D

【考点定位】 生长素的作用

【名师点睛】植物激素的几个拓展实验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

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如图甲。 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7)页

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装置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和c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1)实验操作(如图):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下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15.(2016四川卷.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学科.网

A. 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B. 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C. 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D. 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答案】B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体液免疫、RNA的复制、检测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

【名师点睛】本题以轮状病毒感染人体及引发的病症为背景,考查考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理解,特别要注意的有:①RNA虽然一般为单链,但在复制时,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②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8)页

名称 来源 功能 特异性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 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 无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 记忆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呈递抗原、 分化称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有 T细胞 有 浆细胞 效应T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分泌淋巴因子,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识别抗原、 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无 有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有 (2015福建卷,26,12分)26.(12分)

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29)页

(1) 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 期。 (2)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当可可碱浓度到达1.0mmol.L-1时,在分裂期的细胞中,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数目相对 。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3)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可可碱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 。为探究可可碱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可能原因,某同学提出假设: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现欲通过实验检验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

[答案](1)盐酸(或盐酸盒酒精) 中 (2)减少 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2) 降低

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实验设计的思路等有关知识,考查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1)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成分为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右图中箭头所指细胞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在赤道板上,处于细胞分裂中期。

(2)由表可知,当可可碱浓度达到1.0mmol.L-1时,处于后期和末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浓度,说明处于该期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少。而前中期变化相对较小,所以可能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随着可可碱的浓度的升高,种子发芽率明显降低。实验目的为:探究可可碱会降低种子中赤霉素的水平。自变量为可可碱浓度,因变量为赤霉素的含量。实验设计基本思路是以不同浓度的可可碱处理鬼针草种子,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种子中赤霉素的含量,分析可可碱浓度与赤霉素含量的关系。

方法技巧:对于实验设计题,先搞清实验目的,分辨自变量及因变量,控制自变量,通过测定因变量的值,得出实验目的。

(2015重庆卷,10,14分)10.(14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分组 红粒管 白粒管 对照管 步骤 ① ② ③ ④ 加样 加缓冲液(mL) 加淀粉溶液(mL) 显色结果 0.5mL提取液 1 1 +++ 0.5mL提取液 1 1 + C 1 1 +++++ 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2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 。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 。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30)页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处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 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及有无淀粉酶,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管的步骤①中应加入0.5ml蒸馏水。因为酶促反应需适宜的pH,因此在步骤②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1 mL的缓冲液这有利于控制pH。显色结果表明白粒管颜色最浅,淀粉分解最彻底,红粒管颜色较深,淀粉部分分解,对照组颜色最深,淀粉几乎没分解。两种小麦相比,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最低。由题意可知,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这表明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这时反应底物量减小,而酶量不变,底物被完全分解所需的时间缩短,因此,为了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2)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的种类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因此Ⅰ中两试管使α-淀粉酶失活,Ⅱ中两试管应使β-淀粉酶失活。若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Ⅱ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几乎不受影响,而Ⅰ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明显减少,所以实验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31)页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处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1)0.5 ml蒸馏水 控制pH 红粒小麦 低 缩短 (2)β-淀粉酶失活 深于

【解析】(1)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活性的高低及有无淀粉酶,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管的步骤①中应加入0.5ml蒸馏水。因为酶促反应需适宜的pH,因此在步骤②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1 mL的缓冲液这有利于控制pH。显色结果表明白粒管颜色最浅,淀粉分解最彻底,红粒管颜色较深,淀粉部分分解,对照组颜色最深,淀粉几乎没分解。两种小麦相比,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最低。由题意可知,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白粒小麦,这表明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这时反应底物量减小,而酶量不变,底物被完全分解所需的时间缩短,因此,为了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缩短。

(2)本实验是探究淀粉酶的种类与穗发芽率的关系,由题干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淀粉酶的种类,因变量是试管中颜色的变化,因此Ⅰ中两试管使α-淀粉酶失活,Ⅱ中两试管应使β-淀粉酶失活。若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白粒小麦和红粒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Ⅱ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几乎不受影响,而Ⅰ两试管中淀粉分解量明显减少,所以实验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

2015—2017年生物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汇编:专题18 基础实验与探究分析 第(31)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9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