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WORD版)

更新时间:2024-05-30 17: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发布日期:2005-1-12

1 总 则............................................................................................................................................................... 4 2 术 语............................................................................................................................................................... 5 3 工程质量评定................................................................................................................................................. 6

3.1 一般规定.............................................................................................................................................. 6 3.2 工程质量评分...................................................................................................................................... 6 3.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7 4 路基土石方工程............................................................................................................................................. 8

4.1 一般规定.............................................................................................................................................. 8 4.2 土方路基.............................................................................................................................................. 8 4.3 石方路基.............................................................................................................................................. 9 4.4 软土地基处治...................................................................................................................................... 9 4.5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 11 5 排水工程....................................................................................................................................................... 12

5.1 一般规定............................................................................................................................................ 12 5.2 管节预制............................................................................................................................................ 12 5.3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 12 5.4 检查(雨水)并砌筑 ............................................................................................................................. 13 5.5 土 沟................................................................................................................................................. 13 5.6 浆砌排水沟........................................................................................................................................ 14 5.7 盲 沟................................................................................................................................................. 14 5.8 排水泵站............................................................................................................................................ 15 6 挡土墙、防护及其它砌筑工程................................................................................................................... 16

6.1 一般规定............................................................................................................................................ 16 6.2 砌体挡土墙........................................................................................................................................ 16 6.3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 17 6.4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 17 6.5 桩板式挡土墙.................................................................................................................................... 19 6.6 墙背填土............................................................................................................................................ 19 6.7 抗滑桩................................................................................................................................................ 19 6.8 挖方边坡锚喷防护............................................................................................................................ 20 6.9 锥、护坡............................................................................................................................................ 20 6.10 砌石工程.......................................................................................................................................... 21 6.11 导流工程.......................................................................................................................................... 22 6.12 石笼防护.......................................................................................................................................... 22 7 路面工程....................................................................................................................................................... 23

7.1 一般规定............................................................................................................................................ 23 7.2 水泥混凝土面层................................................................................................................................ 23 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 ............................................................................................. 24 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 ............................................................................................. 26 7.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26 7.6 水泥土基层和底基层........................................................................................................................ 27 7.7 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28 7.8 石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29 7.9 石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29

1

7.10 石灰、粉煤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 30 7.11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31 7.12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 ............................................................................................................ 31 7.13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 ....................................................................................................... 32 7.14 路缘石铺设...................................................................................................................................... 32 7.15 路 肩............................................................................................................................................... 33 8 桥梁工程....................................................................................................................................................... 34

8.1 一般规定............................................................................................................................................ 34 8.2 桥梁总体............................................................................................................................................ 34 8.3 钢筋和预应力筋加工、安装及张拉 ................................................................................................ 35 8.4 砌 体................................................................................................................................................. 37 8.5 基 础................................................................................................................................................. 39 8.6 墩、台身和盖梁................................................................................................................................ 45 8.7 梁 桥................................................................................................................................................. 48 8.8 拱 桥................................................................................................................................................. 52 8.9 钢 桥................................................................................................................................................. 58 8.10 斜 拉 桥....................................................................................................................................... 62 8.11 悬索桥.............................................................................................................................................. 70 8.12 桥面系和附属工程.......................................................................................................................... 80 9 涵洞工程....................................................................................................................................................... 88

9.1 一般规定............................................................................................................................................ 88 9.2 涵洞总体............................................................................................................................................ 88 9.3 涵台.................................................................................................................................................... 88 9.4 涵管制作............................................................................................................................................ 89 9.5 管座及涵管安装................................................................................................................................ 89 9.6 盖板制作............................................................................................................................................ 89 9.7 盖板安装............................................................................................................................................ 90 9.8 箱涵浇筑............................................................................................................................................ 90 9.9 拱涵浇(砌)筑 ..................................................................................................................................... 90 9.10 倒虹吸竖井、集水井砌筑 .............................................................................................................. 91 9.11 一字墙和八字墙 .............................................................................................................................. 91 9.12 锥坡.................................................................................................................................................. 92 9.13 顶入法施工的桥、涵...................................................................................................................... 92 10 隧道工程..................................................................................................................................................... 93

10.1 一般规定.......................................................................................................................................... 93 10.2 隧道总体.......................................................................................................................................... 93 10.3 明洞浇筑.......................................................................................................................................... 94 10.4 明洞防水层...................................................................................................................................... 95 10.5 明洞回填.......................................................................................................................................... 95 10.6 洞身开挖.......................................................................................................................................... 95 10.7 (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支护 ............................................................................................................... 96 10.8 锚杆支护.......................................................................................................................................... 96 10.9 钢筋网支护...................................................................................................................................... 97 10.10 仰拱................................................................................................................................................ 97 10.11 混凝土衬砌 .................................................................................................................................... 98 10.12 钢支撑支护.................................................................................................................................... 98

2

10.13 衬砌钢筋........................................................................................................................................ 99 10.14 防水层............................................................................................................................................ 99 10.15 止水带............................................................................................................................................ 99 10.16 排水.............................................................................................................................................. 100 10.17 超前锚杆...................................................................................................................................... 100 10.18 超前钢管...................................................................................................................................... 100 11 交通安全设施........................................................................................................................................... 102

11.1 一般规定........................................................................................................................................ 102 11.2 交通标志........................................................................................................................................ 102 11.3 路面标线........................................................................................................................................ 103 11.4 波形梁钢护栏 ................................................................................................................................ 103 11.5 混凝土护栏 .................................................................................................................................... 104 11.6 缆索护栏........................................................................................................................................ 105 11.7 突起路标........................................................................................................................................ 106 11.8 轮廓标............................................................................................................................................ 106 11.9 防眩设施........................................................................................................................................ 107 11.10 隔离栅和防落网 .......................................................................................................................... 107 12 环保工程................................................................................................................................................... 109

12.1 一般规定........................................................................................................................................ 109 12.2 砌块体声屏障.............................................................................................................................. 109 12.3 金属结构声屏障............................................................................................................................ 110 12.4 中央分隔带绿化............................................................................................................................ 110 12.5 路侧绿化.........................................................................................................................................111 12.6 互通立交区绿化.............................................................................................................................111 12.7 养护管理区、服务区绿化 ............................................................................................................ 112 12.8 取、弃土场绿化............................................................................................................................ 112 附录 A 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的划分 ....................................................................................................... 114 附录 B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 ................................................................................................................... 117 附录 C 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评定 ............................................................................................................... 118 附录 D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 119 附录 E 喷射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 120 附录 F 水泥砂浆强度评定............................................................................................................................ 121 附录 G 半刚性基层和底基层材料强度评定 ............................................................................................... 122 附录 H 路面结构层厚度评定 ....................................................................................................................... 123 附录 I 路基、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弯沉值评定......................................................................................... 124 附录 J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用表 .................................................................................................................... 125 附录 K 路面横向力系数评定 ....................................................................................................................... 128 附录 L 本规范用词说明................................................................................................................................ 129

3

1 总 则

1.0.1 目的 为了加强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和评定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新建、改建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其环保、机电工

程部分按相应

具体规定执行。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部门对公路工程 质量的管理、监控和检验评定。

1.0.3 与相关规范关系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应以本标准为准。质量标准与其他规范不一致时,宜以颁

布年份最新者为准。

在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中,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交通部颁布的 相关规范的规定。

1.0.4 特殊工程 对特大桥梁、特长隧道、特殊地区,或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工程,在本标

准中缺乏适宜

的技术规定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可参照相关标准或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并按 规定报主管部门批准。

4

2 术 语

2.0.1 检验 inspection 对检验项目中的性能进行量测、检查、试验等,并将结果与标准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性能是否 合格所进行的活动。 2.0.2 评定 evaluation

依据检验结果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并确定其等级的活动。 2.0.3 关键项目 dominant item

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实测项目。 2.0.4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分项工程中除关键项目以外的实测项目。

2.0.5 外观(质量) quality of appearance 通过观察和必要的量测所反映的工程外在质量。 2.0.6 权值 weight number

对工程项目或检测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所赋予的数值。

5

3 工程质量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根据建设任务、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评定的需要,应在施工准备阶段按本标准附录 A 将建设项 目,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按相同的工程项目 划分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和管理。

1 单位工程 在建设项目中,根据签订的合同,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工程。

2 分部工程 在单位工程中,应按结构部位、路段长度及施工特点或施工任务划分为若干个分

部工程。

3 分项工程 在分部工程中,应按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划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

3.1.2 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采用 100 分制进行。在分项工程评分的基础上,逐级计 算各相应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评分值。

3.1.3 工程质量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应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合同段和建设项目逐级评 定。

3.1.4 施工单位应对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所列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和外观鉴定进行自检,按附录 J 中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及相关施工技术规范提交真实、完整的自检资料,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我评 定。

工程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对工程质量进行独立抽检,对施工单位检评资料进行签认,对工程质量 进行评定。

建设单位根据对工程质量的检查及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工程监理单位所做的工程质量评分及等级进 行审定。

质量监督部门、质量检测机构可依据本标准对公路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定。 3.2 工程质量评分

3.2.1 分项工程质量评分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内容包括基本要求、实测项目、外观鉴定和质量保证资料

四个部分。只有在其使

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施工工艺符合基本要求的规定,且无严重外观缺陷和质量保证资料真实并 基本齐全时,才能对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评定。

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在文中以“△”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 90%(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及桥梁金属构件不低于 95%,机电工程为 100%),且检测值 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

实测项目的规定极值是指任一单个检测值都不能突破的极限值,不符合要求时该实测项目为不合 格。

采用附录 B 至附录 I 所列方法进行评定的关键项目,不符合要求时则该分项工程评为不合格。 分项工程的评分值满分为 100 分,按实测项目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存在外观缺陷或资料不全时,

须予减分。

Σ[检查项目得分3权值]

分项工程得分=----------------------------

Σ 检查项目权值

分项工程评分值=分项工程得分—外观缺陷减分—资料不全减分

(1)基本要求检查 分项工程所列基本要求,对施工质量优劣具有关键作用,应按基本要求对工程进行

认真检查。经检

查不符合基本要求规定时,不得进行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 (2)实测项目计分 对规定检查项目采用现场抽样方法,按照规定频率和下列计分方法对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进行检测 计分。

6

检查项目除按数理统计方法评定的项目以外,均应按单点(组)测定值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进行评定, 并按合格率计分。

检查合格的点(组)数 检查项目合格率

(%)=--------------------------------------------

该检查项目的全问检查点(组)数

检查项目得分=检查项目合格率3100

3) 外观缺陷减分 对工程外表状况应逐项进行全面检查,如发现外观缺陷,应进行减分。对于较严重的

外观缺陷,施

工单位须采取措施进行整修处理。

4) 资料不全减分 分项工程的施工资料和图表残缺,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资料不全者 应予减分,减分幅度可按本标准 3.3.4 条所列各款逐款检查,视资料不全情况,每款减 1~3 分。

3.2.2 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分 附录 A 所列分项工程和分部工程区分为一般工程和主要(主体)工程,分别给以 1 和 2 的权值。进行分部 工程和单位工程评分时,采用加权平均值计算法确定相应的评分值。

Σ[分项(分部)工程评分值3相应权值] 分部(单

位)工程评分值值= ----------------------------------------------

Σ 分项(分部)工程权值

3.2.3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工程质量评分值按《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计算。

3.2.4 质量保证资料 施工单位应有完整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数据、分项工程自查数据等质量保证资

料,并进行整理分

析,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施工资料和图表。工程监理单位负责提交齐全、真实和系统的监理资 料。质量保证资料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 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 2) 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

3) 地基处理、隐蔽工程施工记录和大桥、隧道施工监控资料; 4) 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

5)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

6)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 3.3 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3.3.1 分项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分项工程评分值不小于 75 分者为合格;小于 75 分者为不合格;机电工程、属于工厂加工制造的桥 梁金属构件不小于 90 分者为合格,小于 90 分者为不合格。 评定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加固、补强或返工、调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可以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 但计算分部工程评分值时按其复评分值的 90%计算。

3.3.2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不合格。

3.3.3 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部工程

不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不 合格。

3.3.4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质量等级评定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所含单位工程全部合格,其工程质量等级

为合格:所属任一单位工程不合格,则 合同段和建设项目为不合格。

7

4 路基土石方工程 4.1 一般规定

4.1.1 土方路基和石方路基的实测项目技术指标的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 路(指二级及以下公路)两档设定,其中土方路基压实度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四级公路 三档设定。

4.1.2 本章规定的实测项目的检查频率,如果检查路段以延米计时,则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 最低检查频率:多车道公路必须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4.1.3 路基压实度须分层检测,并符合附录 B 规定。路基其他检查项目均在路基项面进行检查测定。 4.1.4 路肩工程可作为路面工程的一个分项工程进行检查评定。

4.1.5 服务区停车场、收费广场的土方工程压实标准可按土方路基要求进行监控。 4.2 土方路基 4.2.1 基本要求

1) 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应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按规范和 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压实。

2) 路基填料应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规定,经认真调查、试验后合理选用。 3) 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

4) 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避免冲刷边坡,勿使路基附近积水。

5) 在设定取土区内合理取土,不得滥开滥挖。完工后应按要求对取土坑和弃土场进行修整,保持合理 的几何外形。 4.2.2 实测项目

见表 4.2.2。

表 4.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三、四级 一级公路 二级公 路 公路 — ≥96 ≥96 ≥94 ≥93 — ≥95 ≥95 ≥94 ≥92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零填及 压实 挖方(m) 度 (%) 填方 (m) 0~0.30 0~0.80 0~0.80 0.80~1.50 >1.50 94 — 按附录 B 检查。 密度 法:每 200m 每压实 层3 ≥94 测 4 处 ≥93 ≥90 按附录 I 检查 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要求值 +10,-15 3 3 纵断高程(mm) 中线偏位(mm) 宽度(mm) 200m 测 4 断 2 +10,-20 水准仪:每 面 100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 2 弯道加 HY、YH 两点 米尺:每 200m 测 4 处 4 5 50 不小于设计 2 6 平整度(mm) 15 20 ±0.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 2 310 尺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 1 断面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1 7 8 横坡(%) 边坡 ±0.3 不陡于设计值

8

注:①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平均值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标准, 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 5 个百分点)。小于表列规定值 2 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数量占 总检查点的百分率计算减分值。

②采用核子仪检验压实度时应进行标定试验,确认其可靠性。

③特殊干旱、特殊潮湿地区或过湿土路基,可按交通部颁发的路基设计、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 标准进行评定。

④三级公路修筑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其路基压实度应采用二级公路标准。 4.2.3 外观鉴定

1) 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 减 1~2 分。 2)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Om 减 1~2 分。 3) 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飞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不符合要求时, 每处减 1~2 分。 4.3 石方路基 4.3.1 基本要求

1) 石方路堑的开挖宜采用光面爆破法。爆破后应及时清理险石、松石,确保边坡安全、稳定。

2) 修筑填石路堤时应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码砌边部。填筑层厚度及石块尺 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填石空隙用石碴、石屑嵌压稳定。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大尺寸应符 合规范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18t 以上压路机振压两遍无明显标 高差异。

3) 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 4.3.2 实测项目 见表 4.3.2。

表 4.3.2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

项次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高速公路一 其他公路 级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2 压实 纵断高程(mm) 层厚和碾压遍数符合要 查施工记录 求 +10,-20 3 2 +10,-3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100 3 4 5 6 中线偏位(mm) 宽度(mm) 平整度(mm) 横坡(%) 边坡 坡度 平顺度 50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弯道加 HY、2 YH 两点 米尺:每 200m 测 4 处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不小于设计 20 ±0.3 30 ±0.5 2 2 1 1 7 不陡于设计值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00m 抽查 4 处 注:土石混填路基压实度或固体体积率可根据实际可能进行检验,其他检测项目与石方路基相同。

4.3.3 外观鉴定

1) 上边坡不得有松石。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 减重 1~2 分。 4.4 软土地基处治 4.4.1 基本要求

1) 换填地基的填筑压实要求同 4.2 土方路基。

2) 砂垫层: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宽度应宽出 路基边脚 0.5~1.Om,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9

3) 反压护道:填筑材料、护道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不低于 90%。

4)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砂的规格、质量、砂袋织物质量和塑料排水板质量必;砂袋和塑料排水板 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井(板)底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顶端必须按规范要求伸入砂垫层。 5) 碎石桩:碎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严格按试桩结果控制电流和振冲器的留振时间;分批加入碎 石,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

6) 砂桩:砂料应符合规定要求;砂的含水量应根据成桩方法合理确定;应确保桩体连续、密实。

7) 粉喷桩: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喷粉时间、停粉 时间和水泥喷入量,不得中断喷粉,确保粉喷桩长度;桩身上部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桩身质 量;发现喷粉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喷粉中断时,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 1m。

8) 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和稳定性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对路堤填筑速率 和预压期等做出必要调整。 4.4.2 实测项目

见表 4.4.2-1 至 4.4.2-4。

表 4.4.2-1 砂垫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垫层厚度 不小于设计 每 200m 检查 4 处 3 2 砂垫层宽度 不小于设计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3 反滤层设置 符合设计要求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4 压实度(%) 90 每 200m 检查 4 处 2 表 4.4.2-2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井(板)间距(mm) ±150 抽查 2% 2 2 井(板)长度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3 3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2 4 砂井直径(mm) +10,0 挖验 2% 1 5 灌砂量(%) -5 查施工记录 2 表 4.4.2-3 碎石桩(砂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桩距(mm) ±150 抽查 2% 1 2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 抽查 2% 2 3 桩长(m)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3 4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2 5 灌石(砂)量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2 表 4.4.2-4 粉喷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桩距(mm) ±100 抽查 2% 1 2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 抽查 2% 2 3 桩长(m)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3 4 竖直度(%) 1.5 查记工记录 1 5 单桩喷粉量 符合设计要求 查施工记录 3 10

6 强度(kPa) 不小于设计 抽查 5% 3 4.4.3 外观鉴定 砂垫层表面坑洼不平时,每处减 1~2 分。 4.5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 4.5.1 基本要求

1) 土工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老化,外观无破损,无污染。 2) 土工合成材料应紧贴下承层,按设计和施工要求铺设、张拉、固定。

3) 土工合成材料的接缝搭接、粘接强度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 错开。

4.5.2 实测项目

见表 4.5.2-1 至表 4.5.2-4。

表 4.5.2-1 加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2% 2 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 2% 2 4 锚固长度(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 2% 3 表 4.5.2-2 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2% 2 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 2% 2 4 搭接处透水点 不多于 1 个点 每缝 3 表 4.5.2-3 过滤排水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2% 3 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抽查 2% 3 表 4.5.2-4 防裂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 每 200m 检查 4 处 1 ≥50(横向) 2 搭接宽度(mm) ≥150(纵向) 抽查 2% 3 3 粘结力(N) ≥20 抽查 2% 3 4.5.3 外观鉴定 1) 土工合成材料重叠、皱折不平顺,每处减 1~2 分。 2) 土工合成材料固定处松动,每处减直~2 分。

11

5 排水工程 5.1 一般规定

5.1.1 排水工程应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依照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地面水和 地下水排出路基以外。 5.1.2 本章 5.5 和 5.6 节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 5.1.3 跌水、急流槽、水簸箕等其他排水工程可按照本章 5.6 节的标准进行评定。 5.1.4 路面拦水带纳入路缘石分项工程,排水基层可按照第 7 章的标准进行评定。 5.1.5 沟槽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 5.1.6 排水泵站明开挖基础可按照第 8 章的标准进行评定。

5.1.7 钢筋混凝土构件包含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和张 拉分项工程。 5.2 管节预制 5.2.1 基本要求

1) 所用的水泥、砂飞石、水、外加剂和掺合料的质量规格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 工。

2) 混凝土应符合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设计要求。 3)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5.2.2 实测项目 见表 5.2.2。

表 5.2.2 管节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5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内径(mm) 壁厚(mm) 顺直度 长度(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不小于设计 -3 -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D 检查 尺量:2 个断面 尺量:2 个断面 尺量 权值 3 2 2 1 1 矢度不大于 0.2%管节长 沿管节拉线量,取最大矢高 5.2.3 外观鉴定 1)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1%。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1%减 3 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须处理。 2) 混凝土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5.3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 5.3.1 基本要求

1) 管材必须逐节检查,不得有裂缝、破损。 2)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以上时,方可进行管节铺设。

3) 管节铺设应平顺、稳固,管底坡度不得出现反坡,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差不得大于 5mm。管内不得 有泥土、砖石、砂浆等杂物。 4) 管道内的管口缝,当管径大于 750mm 时,应在管内作整圈勾缝。 5) 管口内缝砂浆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6) 抹带前,管口必须洗刷干净,管口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现象.抹带后应及时覆盖养生。 7) 设计中要求防渗漏的排水管须作渗漏试验,渗漏量应符合要求。 5.3.2 实测项目

见表 5.3.2。

12

表 5.3.2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抗压强度或砂 浆强度(MPa) 管轴线偏位(mm) 管内底高程(mm) 基础厚度(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3 2 2 1 1 2 3 4 在合格标准内 15 土 10 不小于设计 +10,-5 ±10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按附录 D、F 检查 经纬仪或拉线:每两井间测 3 处 水准仪:每两井间测 2 处 尺量:每两井间测 3 处 5 管座 抹带 肩宽(mm) 肩高(mm) 宽度 厚度 尺量、挂边线:每两井间测 2 处 1 2 6 尺量:按 10%抽查 5.3.3 外观鉴定 1) 管道基础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侧面蜂窝不得超过该表面积的 1%,深度不超过 lOmm。不符合要求时, 减 1~3 分。

2) 管节铺设直顺,管口缝带圈平整密实,无开裂脱皮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3) 抹带接口表面应密实光洁,不得有间断和裂缝、空鼓。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5.4 检查(雨水)并砌筑 5.4.1 基本要求

1) 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时,方可砌筑井体。

2) 砌筑砂浆配合比准确,井壁砂浆饱满,灰缝平整。圆形检查井内壁应圆顾,抹面密实光洁,踏步安 装牢固。

3) 井框、井盖安装必须平稳,井口周围不得有积水。 5.4.2 实测项目

见表 5.4.2。

表 5.4.2 检查(雨水)井砌筑实测项目

项次 1 2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轴线偏位(mm) 圆井直径或方井长、宽 (mm) 井底高程(mm) 井盖与相邻路面高 差(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土 20 土 15 雨水井 检查井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经纬仪:每个检查井检查 权值 3 1 1 1 3 4 尺量:每个检查井检查 水准仪:每个检查井检查 5 0,-4 水准仪、水平尺:每个检查 0,+4 井检查 2 5.4.3 外观鉴定 1) 井内砂浆抹面无裂缝。不符合要求时,减 l~2 分。 2) 井内平整圆滑,收分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减 l~2 分。 5.5 土 沟 5.5.1 基本要求

1) 土沟边坡必须平整、坚实、稳定,严禁贴坡。

2) 沟底应平顺整齐,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 5.5.2 实测项目 见

表 5.5.2。

13

表 5.5.2 土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沟底高程(mm) 0,-3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处 2 2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2 3 边坡坡度 不陡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1 4 边棱直顺度(mm) 尺量:20m 拉线,每 200m 测 2 处 1 5.5.3 外观鉴定 沟底无明显凹凸不平和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5.6 浆砌排水沟 5.6.1 基本要求

1) 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 2) 浆砌片(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3) 基础中缩缝应与墙身缩缝对齐。

4) 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5.6.2 实测项目 见表 5.6.2。

表 5.6.2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 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 2 轴线偏位(mm) 50 经纬仪或尺量:每 200m 测 5 处 1 3 沟底高程(mm) +15 水准仪:每 200m5 点 2 4 墙面直顺度(mm)或坡度 30 或不陡于设计 20m 拉线、坡度尺:每 200m 测 2处 1 5 断面尺寸(mm) ±30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2 6 铺砌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1 7 基础垫层宽、厚(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1 5.6.3 外观鉴定 1) 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沟底不得有杂物。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5.7 盲 沟 5.7.1 基本要求

1)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2) 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分层填筑。 3) 排水层应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粒料填筑,以保证排水孔隙度。 5.7.2 实测项目

见表 5.7.2。

表 5.7.2 盲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沟底高程(mm) 土 15 水准仪:每 10~20m 测 l 处 1 2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测 1 处 1 5.7.3 外观鉴定

14

1)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5.8 排水泵站 5.8.1 基本要求

1) 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应扰动基底土壤。

2) 井壁混凝土应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沉。 3)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发现偏位及倾斜时须及时纠正。 4) 沉井封底应密实不漏水。

5) 水泵、管及管件应安装牢固,位置正确。 5.8.2 实测项目

见表 5.8.2。

表 5.8.2 排水泵站(沉井)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轴线平面偏位(mm) 1%井深 经纬仪、纵、横向各 2 处 1 3 垂直度(mm) 1%井深 用垂线检查:纵、横向各 1 2 处 4 底板高程(mm) 士 50 水准仪测 4 处 1 5.8.3 外观鉴定 泵站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15

6 挡土墙、防护及其它砌筑工程 6.1 一般规定

2

6.1.1 对砌体挡土墙,当平均墙高小于 6m 或墙身面积小于 1200m时,每处可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

2

当平均墙高达到或超过 6m 且墙身面积不小于 1200 m时,为大型挡土墙,每处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 定。

6.1.2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桩板式、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应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 6.1.3 丁坝、护岸可参照挡土墙的标准进行评定。 6.1.4 本章第 6.10 节可用于本标准第 8 章及本章未列出名称的其它砌石构造物的评定。 6.1.5 钢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均应包含钢筋加工及安装分项工程,其评定见本标准第 8.3 节。 6.2 砌体挡土墙 6.2.1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和设计要求。

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础埋置深度应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4) 砌筑应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 5)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2.2 实测项目 见表 6.2.2-1 及 6.2.2-2。

表 6.2.2-1 砌体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5 6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平面位置(mm) 顶面高程(mm) 竖直度或坡度(%) 断面尺寸(mm) 底面高程(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20 0.5 不小于设计 ±50 块石 2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经纬仪:每 20m 检查墙顶外边线 3 点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 点 尺量:每 20m 量 2 个断面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权值 3 1 1 1 3 1 7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3 处,每处检 表面平整度(mm) 1 片石30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混凝土块、料石 10 表 6.2.2-2 干砌挡土墙实测项目 检 查 项 目 平面位置(mm) 顶面高程(mm) 竖盲度或垃摩(%) 断面尺寸(mm) 底面高程(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50 ±30 0.5 不小于设计 ±50 项次 1 2 3 4 5 检查方法和频率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点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尺量:每 20m 吊垂线检查 3 点 尺量:每 20m 检查 2 处 水准仪:每 20m 测 1 点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3 处,每处 检查竖直和墙长两个方向 权值 2 2 1 2 2 1 6 表面平整度(mm) 50 6.2.3 外观鉴定 1) 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3)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16

6.3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 6.3.1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石、砂、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 工。

2) 地基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 不得有露筋和空洞现象。

4) 沉降缝、泄水孔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6.3.2 实测项目

见表 6.3.2。

表 6.3.2 悬臂式和扶臂式挡土墙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平面位置(mm) 顶面高程(mm) 竖直度或坡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 ±20 0.3 不小于设计 ±3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D 检查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点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2 点 权值 3 1 1 1 5 6 7 断面尺寸(mm) 底面高程(mm) 尺量:每 20m 检查 2 个断面,2 抽查扶臂 2 个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1 点 1 表面平整度(mm) 5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2 处 1 6.3.3 外观鉴定 1) 混凝土施工缝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 3 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 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O.15mm 必须处 理。

4)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必须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5)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处理,并减 1~3 分。 6.4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 6.4.1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 施工。

2) 地基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锚杆、拉杆或筋带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数不得少于设计数量。 4) 筋带须理顺,放平拉直,筋带与面板、筋带与筋带连接牢固。 5) 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6.4.2 实测项目

基础和肋柱预制分别按本标准第 8.5、8.12 节有关规定检查。其它实测项目见表 6.4.2-l 至 6.4.2-5。

表 6.4.2-1 筋带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检 查 项 目 筋带长度或直径 筋带与面板连接 筋带与筋带连接 筋带铺设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不小于设计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符合设计 检查方法和频率 尺量:每 20m 检查 5 根(束) 目测:每 20m 检查 5 处 目测:每 20m 检查 5 处 目测:每 20m 检查 5 处 权值 2 2 1 1 17

表 6.4.2-2 锚杆、拉杆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锚杆、拉杆长度 符合设计要求 尺量:每 20m 检查 5 根 2 2 锚杆、拉杆间距(mm) ±20 尺量:每 20m 检查 5 根 1 3 锚杆、拉杆与面板连接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5 处 2 4 锚杆,拉杆防护 符合设计要求 目测:每 20m 检查 10 处 2 5 锚杆抗拔力 抗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 拔力试验:锚杆数 1%, 小抗拔力≥0.9 设计值 且不少于 3 根 3 表 6.4.2-3 面板预制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检查 3 2 边长(mm) ±5 或 0.5%边长 尺量:长宽各量 1 次,每批抽 查 10% 2 3 两对角线差(mm) 10 或 0.7%最大对角线长 尺量:每批抽查 10% 1 4 厚度(mm) +5,-3 尺量:检查 2 处,每批抽查 10% 2 5 表面平整度(mm) 4 或 0.3%边长 2m 直尺:长、宽方向各测 1 次 , 每批抽查 10% 1 6 预埋件位置(mm) 5 尺量:检查每件,每批抽查 10% 1 表 6.4.2-4 面板安婪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每层面板顶高程(mm) ±10 水准仪:每 20m 抽查 3 组板 1 2 轴线偏位(mm) 10 挂线、尺量:每 20m 量 3 处 2 3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 +0,-0.5%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 量 3 点 1 4 相邻面板错台(mm) 5 尺量:每 20m 面板交界处检查 3处 1 注: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 表 6.4.2-5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档土墙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墙顶和肋 路堤式 +50,-lOO 1 柱平面位 置(mm) 路肩式 ±50 经纬仪:每 20m 检查 3 处 2 墙顶和柱 路堤式 ±50 2 项高程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2 (mm) 路肩式 ±30 3 肋柱间距 ±15 尺量:每柱间 1 +0.5%H 且不大于+50, 吊垂线或坡度板:每 20m 测2 4 墙面倾斜度(mm) -1%H 且不小于-100 处 2 5 面板缝宽(mm) 10 尺量:每 20m 至少检查 5 条 1

18

6 墙面平整度(mm) 15 2m 直尺:每 20m 测 3 处 1 注:①平面位置和倾斜度“+”指向外,“-”指向内。 ②H 为墙高。 6.4.3 外观鉴定

1) 预制面板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美观,不得有破损翘曲、掉角啃边等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 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该面面积的 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 2 分;深度超过 1cm 的必 须处理。

3) 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受力裂缝减 1~3 分。裂缝宽度超过设计规定或设计未规定时超过 0.15mm 必须进行 处理。

4)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板缝均匀,伸缩缝贯通垂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5) 露在面板外的锚头应封闭密实、牢固,整齐美观。不符合要求时减 1~5 分。 6.5 桩板式挡土墙 桩按本标准第 8.5.4 条相关规定评,面板预制及总体按本标准第 6.4 节相关规定评定。 6.6 墙背填土 6.6.1 基本要求

1) 墙背填土应采用透水性材料或设计规定的填料,严禁采用膨胀土、高液限粘土、腐植土、盐渍土、 淤泥、白垩土、硅藻土和冻土块。填料中不应含有机物、冰块、草皮、树根等杂物或生活垃圾。 2) 墙背填土必须和挖方路基、填方路基有效搭接,纵向接缝必须设台阶。 3) 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 4) 墙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75%以上时方可开始填土。 6.6.2 实测项目

除距面板 1m 范围以内压实度实测项目见表 6.6.2 外,其它部分填土和其它类型挡土墙填土的压实 度要求均与路基相同。

表 6.6.2 锚杆、锚碇板和加筋土挡土墙墙背填土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距面板 lm 范围以内压 实度(%)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9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B 检查,每 100m 每压实 层测 1 处,并不得少于 1 处 权值 1 1 6.6.3 外观鉴定 1) 填土表面应平整,边线直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边坡坡面平顾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6.7 抗滑桩 6.7.1 基本要求

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 合比施工。

2) 施工中应核对滑动面位置,如图纸与实际位置有出入,应变更抗滑桩的深度。 3) 做好桩区地面截、捧水及防渗,孔口地面上应加筑适当高度的围埂。 6.7.2 实测项目

见表 6.7.2。

表 6.7.2 抗滑桩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NPa) 桩长(m) 孔径或断面尺寸(mm) 桩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10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D 检查 测绳量:每桩测量 探孔器:每桩测量 经纬仪:每桩测量桩检查 权值 3 2 2 1 19

5 竖直度 (mm) 钻孔桩 1%桩长,且不大于 500 测壁仪或吊垂线:每桩检查 1 挖孔桩 0.5%桩长,且不大于 200 吊垂线:每桩检查 ±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高 1 程后反算 6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 (mm) 6.7.3 外观鉴定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经设计单位确认仍可用时,应减 3 分。 6.8 挖方边坡锚喷防护 6.8.1 基本要求

1) 锚杆,钢筋和土工格栅的强度、数量,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

2) 混凝土及砂浆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和外掺剂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边坡坡度、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岩面应无风化、无浮石,喷射前必须用水冲洗。 4) 钢筋应清除污锈,钢筋网与锚杆或其它锚固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 5) 锚杆插入锚孔深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 95%,孔内砂浆应密实、饱满。

6) 喷射前应做好排水设施,对个别漏水空洞的缝隙应采用堵水措施,确保支护质量。 7) 钢筋、土工格栅或锚杆不得外露,混凝土不得开裂脱落。 8) 有关预应力锚索的基本要求见本标准第 8.3.2 条 1,锚索非锚固段套管安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8.2 实测项目

见表 6.8.2。

表 6.8.2 锚喷防护实测项目

项次 1 2 3 4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砂浆强度(MPa) 锚孔深度(mm) 锚杆(索)间距(mm) 锚杆拔力(KN)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在合格标准内 不小于设计 ±10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E 检查 按附录 F 检查 尺量:抽查 10% 尺量;抽查 10% 权值 3 3 1 1 5 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拔力 拔力试验;锚杆数 1%, 3 ≥0.9 设计值 且不少于 3 根 平均厚≥设计厚,60%检查点的 尺量(凿孔)或雷达断面 厚度≥设计厚,最小厚度≥0.5 仪;每 10m 检查 1 个断 设计厚,且不小于设计规定 面每 3m 检查 1 点 6 喷层厚度(mm) 2 7 8 锚索张拉应力(MPa) 张拉伸长率(%) 断丝、滑丝数 符合设计要求 ±6 或设计要求 油压表:每索由读数反 算 尺量:每索 3 2 2 9 每束 1 根,且每断面不超过钢线 目测:逐根(束)检查 总数的 1% 注:实际工程中未涉及的项目不参与评定。 6.8.3 外观鉴定 混凝土表面密实,不得有突变;与原表面结合紧密,不应起鼓。不符合要求

时减 1~3 分。 6.9 锥、护坡 6.9.1 基本要求

1) 石料质量、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 的配合比施工。

2) 锥、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砌体应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

4) 锥、护坡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对坡面刷坡整平后方可铺砌。 6.9.2 实测项目

20

见表 6.9.2。

表 6.9.2 锥、护坡实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权值 3 2 顶面高程(mm) 表面平整度(mm) 坡度 厚度(mm) 水准仪:每 50m 检查 3 点,不足 1 50m 时至少 2 点 2m 直尺:锥坡检查 3 处,护坡每 1 50m 检查 3 处 坡度尺量:每 50m 量 3 处 尺量:每 100m 检查 3 处 1 2 3 4 5 6 30 不陡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底面高程(mm) ±50 水准仪;每 50m 检查 3 点 1 6.9.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6.10 砌石工程 6.10.1 基本要求

1) 石料质量、规格及砂浆所用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砌块应错缝砌筑、相互咬紧;浆砌时砌块应坐浆挤紧,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干砌时不松 动、无叠砌和浮塞。 6.10.2 实测项目

见表 6.10.2-1 及表 6.10.2-2。

表 6.10.2-1 浆砌砌体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顶面高程 (mm) 料、块石 片石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5 ±20 0.3% 0.5% ±20 ±30 ±50 10 20 3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权值 3 1 2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3 点 3 竖直度或坡 料、块石 度 片石 吊垂线:每 20m 检查 3 点 2 4 断面尺寸 (mm) 料石 块石 片石 料石 尺量:每 20m 检查 2 处 2 5 表面平 块石 片石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5 处 2

表 6.10.2-2 干砌片石实测项目

项次 1 2 检 查 项 目 顶面高程(mm) 外形尺寸(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30 ±10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水准仪;每 20m 测 3 点 尺量:每 20m 或自然段,长宽各 3 权值 1 3 21

处 3 厚度(mm) ±50 尺量:每 20m 检查 3 处 3 4 表面平整度(mm) 50 2m 直尺:每 20m 检查 5 处 2 6.10.3 外观鉴定 1) 砌体边缘直顺,外露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6.11 导流工程 6.11.1 基本要求

1) 所用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 导流堤(坝)的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2 实测项目 见表 6.11.2。

表 6.11.2 导流工程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 2 平面位置(mm) 30 经纬仪;按设计图控制坐标检查 2 3 长度(mm) 不小于设计长度-100 尺量:每个检查 1 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检查 5 处 2 5 高程(mm) 基底 不大于设计 水准仪:检查 5 点 2 顶面 ±30 6.11.3 外观鉴定 表面规整,线条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6.12 石笼防护 6.12.1 基本要求

1) 所用材料的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2) 铁丝笼的网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石笼的坐码或平铺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2 实测项目 见表 6.12.2

表 6.12.2 石笼防护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平面位置(mm) 符合设计要求 经纬仪:按设计图控制坐标检查 1 2 长度(mm) 不小于设计长度-300 尺量:每个(段)检查 1 3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宽度-200 尺量:每个(段)量 5 处 1 4 高度(mm) 不小于设计 水准仪或尺量:每个(段)检查 5 处 1 5 底面高程(mm) 不高于设计 水准仪:每个(段)检查 5 点 1 6.12.3 外观鉴定 表面整齐,线条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22

7 路面工程 7.1 一般规定

7.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以下公路) 两档设定。对于在设计和合同文件中提高了技术要求的二级公路,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按设计和合同文 件的要求进行,但不应高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检验评定标准。

2 3

7.1.2 路面工程实测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按 m或 m或工作班 设定的检查频率除外),多车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 7.1.3 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代表值(平均值的下置信界限)不得小于规定代表值,单点不得小于规 定极值。小于规定代表值 2 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合格率。

7.1.4 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中 级路面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基层。

7.1.5 路面表层平整度规定值是指交工验收时应达到的平整度要求,其检查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的平 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 lOOm 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 3m 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 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尺数计算合格率。 7.1.6 路面表层渗水系数宜在路面成型后立即测定。

7.1.7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按代表值和单点合格值设定允许偏差。当代表值偏差超过规定值时,该分项 工程评为不合格;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时,按单个检查值的偏差不超过单点合格值的测点数计算合格 率。

7.1.8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可通过检查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资料进行评定。 7.1.9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其中,水泥混凝土路 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 7.1.10 路面基层完工后应及时浇洒透层油或铺筑下封层,透层油透入深度不小于 5mm,不得使用透入 能力差的材料作透层油。对封层、透层、粘层油的浇撒要求同 7.5.1 沥青表面处治层中基本规定。 7.2 水泥混凝土面层 7.2.1 基本要求

1) 基层质量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并应进行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 2) 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3) 粗细集料、水、外掺剂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4)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强度进行计算,并经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 5) 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6) 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7)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井盖顶面高程应高于周边路面 1~3m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 路面低 5~8mm,路面边缘无积水现象。

8) 混凝土路面铺筑后按施工规范要求养生。 7.2.2 实测项目 见表 7.2.2。

23

表 7.2.2 水泥混凝土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1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弯拉强度(MPa) 板厚度 代表值 (mm) 合格值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C 检查 按附录 H 检查 每 200m 每车道 2 处 其他公路 权值 3 在合格标准之内 -5 -10 1.2 2.0 2 3 σ(mm) 平整 1RI(m/km) 3 度 最大间隙 h(mm) 2.0 3.2 5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 续检测,每 100m 计算 σ、 IRl 2 3m 直尺:半幅车道板带每 200m 测 2 处 x10 尺 - 4 一般路段不小 一般路段不小 于 0.7 且不大 于 0.5 且不大 1.1;特殊路 于 1.0;特殊路 抗滑构造深度(mm) 于 铺砂法:每 200m 测 1 处 段不小于 0.8 段不小于 0.6 且不大于 1.2 且不大于 1.1 2 5 相邻板高差(mm) 2 3 抽量:每条胀缝 2 点;每 200m 抽纵、横缝各 2 条, 2 每条 2 点 纵缝 20m 拉线,每 200m4 处;横缝沿板宽拉线,每 1 200m4 条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抽量:每 200m 测 4 处 1 1 1 1 6 7 8 9 10 纵、横缝顾直度 (mm) 中线平面偏位(mm) 路面宽度(mm) 纵断高程(mm) 横坡(%) 10 20 ±20 ±10 ±0.15 ±15 ±0.2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注:表中 σ 为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IRI 为国际平整度指数:h 为 3m 直尺与面层的最大间隙。

7.2.3 外观鉴定

1) 混凝土板的断裂块数,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不得超过评定路段混凝土板总块数的 0.2%,其他公路不 得超过 0.4%。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1%减 2 分。对于断裂板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处理。

2) 混凝土板表面的脱皮、印痕、裂纹和缺边掉角等病害现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上述缺陷 的面积不得超过受检面积的 0.2%,其他公路不得超过 0.3%。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1%减 2 分。

对于连续配筋的混凝土路面和钢筋混凝土路面,因干缩、温缩产生的裂缝,可不减分。 3) 路面侧石直顺、曲线圆滑,越位 20mm 以上者,每处减 1~2 分。 4) 接缝填筑饱满密实,不污染路面。不符合要求时,累计长度每 100m 减 2 分。 5) 胀缝有明显缺陷时,每条减 1~2 分。

7.3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 7.3.1 基本要求

1)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 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 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应做抽提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矿料级配、 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等结果的合格率应不小于 90%。

24

3) 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4) 基层必须碾压密实,表面干燥、清洁、无浮土,其平整度和路拱度应符合要求。

5) 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注意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7.3.2 实测项目

见表 7.3.2。

表 7.3.2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1 压实度(%) σ(mm) 试验室标准密度的 96%(*98%);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测 3 最大理论密度的 92%(*94%); 1处 试验段密度的 98%(*99%) 1.2 2.0 2 2.5 4.2 5 平整 IRI(m/km) 度 最大间隙 h(mm)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 续按每 100m 计算 IRI 或 σ 2 - 符合设计要求 SMA 路面 200ml/min;其他沥青混凝土路 面 300ml/min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 310 尺 按附录 I 检查 3 弯沉值(0.01mm) 2 4 渗水系数 - 渗水试验仪:每 200m 测 l 2 处 摆式仪:每 200m 测 1 处; 摩擦系数测定车:全线连 2 续 铺砂法:每 200m 测 1 处 5 抗滑 摩擦系数 构造深度 符合设计要求 - 6 厚度 (mm) 代表值 总厚度:设计值的 -8% 上面层:设计 值的 -10% -8%H 合格值 总厚度:设计值的 -10% 上面层:设 -15%H 计值的 -20% 20 ±10 ±20 不小于设计 ±0.3 30 ±15 ±30 按附录 H 检查,双车道每 3 200m 测 1 处 7 8 中线平面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宽度 (mm) 有侧石 无侧石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水准仪:每 200m测 4 断面 9 10 尺量:每 200m 测 4 断面 横 坡(%)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处 注:①表内压实度可选用其中的 1 个或 2 个标准,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带*号者是指 SMA

路面,其他为普通沥青混凝土路面。

②表列厚度仅规定负允许偏差。其他公路的厚度代表值和极值允许偏差按总厚度计,当总厚度 ≦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5mm 和-10mm;总厚度>60mm 时,允许偏差分别为-8%和-15%的总厚度。H 为总厚度(mm)。 7.3.3 外观鉴定

25

1) 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和明显离析等现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有上述 缺陷的面积(凡属单条的裂缝,则按其实际长度乘以 0.2m 宽度,折算成面积)之和不得超过受检面积的 0.03%,其他公路不得超过 0.05%。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03%或 0.05%减 2 分。

半刚性基层的反射裂缝可不计作施工缺陷,但应及时进行灌缝处理。 2) 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不符合要求时,累计每 10m 长减 1 分。

3)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接顺,不得有积水或漏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一处减 1~2 分。

7.4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 7.4.1 基本要求

1) 沥青材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2) 各种材料的规格和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上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每日应做抽提试验和马 歇尔稳定度试验。

3) 碎石层必须平整坚实,嵌挤稳定,沥青贯入应深透,浇洒应均匀,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4) 嵌缝料必须趁热撤铺,扫料均匀,不应有重叠现象。

5) 上层采用拌和料时,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和粗细分离现象,摊铺平整,接茬平顾,及时碾压 密实。

6) 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前,应先做好路面结构层与路肩的排水。 7.4.2 实测项目

见表 7.4.2。

表 7.4.2 沥青贯入式面层(或上拌下贯式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3.5 5.8 检查方法和频率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 按每 100m 计算 IRI 或 σ 3m 直尺:每 200m测 2 处310 尺 按附录 I 检查 按附录 H 检查 每 200m 每车道 1 点 每工作日每层洒布查 1 次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权值 1 平整度 σ(mm) IRI(m/km) 最大间隙 h(mm) 3 8 符合设计要求 -8%H 或-5mm -15%H 或-10mm ±0.5% 30 ±15 ±30 不小于设计 ±0.5 2 弯沉值(0.01mm) 厚度 (mm) 代表值 合格值 22 3 3 1 2 2 2 3 4 5 6 沥青总用量(kg/m) 中线平面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宽度 (mm) 有侧石 无侧石 横坡(%) 7 8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注:①当设计厚度≧60mm 时,按厚度百分率控制;当设计厚度<60mm 时,按厚度不足的毫米数控制。

H 为厚度(mm)。

②沥青总用量按《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中 T0892 的方法,每工作日每层洒布沥青检查一次, 并计算同一路段的单位面积的总沥青用量。 7.4.3 外观鉴定

1) 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松散、裂缝、油包、油丁、波浪、泛油等现象,有上述缺陷的面积之和不 超过受检面积的 0.2%。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2%减 2 分。 2) 表面无明显碾压轮迹。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l~2 分。

3)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接顺,无积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一处减 1~2 分。 7.5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7.5.1 基本要求

26

1) 在新建或旧路的表层进行表面处治时,应将表面的泥砂及一切杂物清除干净,底层必须坚实、稳定、 平整,保持干燥后才可施工。

2) 沥青材料的各项指标和石料的质量、规格、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3) 沥青浇洒应均匀,无露白,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4) 嵌缝料必须趁热撒铺,扫布均匀,不得有重叠现象,压实平整。 7.5.2 实测项目 见表 7.5.2。

表 7.5.2 沥青表面处治面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4.5 7.8 检查方法和频率 平整度仪:全线每车道连续按 每 100m 计算 IRI 或 σ 权值 1 平整度 σ(mm) IRI(m/km) 最大间隙 h(mm) 3 10 符合设计要求 -5 -10 ±10% 30 ±15 ±30 不小于设计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按附录 I 检查 按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 道1点 每工作日每层洒布查 1 次 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2 弯沉值(0.01mm) 厚度 (mm) 代表值 合格值 22 3 3 1 2 2 3 4 5 6 沥青总用量(kg/m) 中线平面偏位(mm) 纵断高程(mm) 宽度 (mm) 有侧石 无侧石 7 8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横坡(%)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2 注:同表 7.4.2 注②。 7.5.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不应有松散、油包,油丁、波浪、泛油、封面料明显散失等现象,有上述缺陷的面 积之和不超过受检面积的 0.2%。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2%减 2 分。 2) 无明显碾压轮迹。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3) 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接顾,不得有积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6 水泥土基层和底基层 7.6.1 基本要求

1) 土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土块要经粉碎。 2) 水泥用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 3) 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4) 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 不应超过 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5) 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6.2 实测项目 见表 7.6.2。

表 7.6.2 水泥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值 高速公路 其他 高速公路 其他公 一级公路 公路 一级公路 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极值 - - 95 91 95 91 93 89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2 处 3

27

2 3 4 平整度(mm) 纵断高程(mm) 宽度(mm) 厚度(mm) 代表值 合格值 - - - - - 12 12 1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2 1 1 +5,-15 +5,-15 +5,-2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不小于设计 -10 -25 ±0.3 -12 -30 尺量: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按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1 点 -10 -20 ±0.5 不小于设计 5 6 7 2 1 3 横坡(%) 强度(Mpa)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按附录 G 检查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7.6.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7 水泥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7.7.1 基本要求

1) 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并应根据当地料源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 解渣块应予剔除。

2) 物质 水泥用量和矿料级配按设计控制准确。 3) 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4) 摊铺时要注意消除离析现象。

5) 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 应超过 3~4h,并应短于水泥的终凝时间。

6) 碾压检查合格后立即覆盖或洒水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7.2 实测项目

见表 7.7.2。

表 7.7.2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极值 98 94 97 93 96 92 95 91 15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2 处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3 2 平整度(mm) 8 12 12 2 3 纵断高程(mm) +5,-10 每 200m 测 1 +5,-15 +5,-15 +5,-20 水准仪:4 个断面 4 宽度(mm) 厚度 代表值 (mm) 合格值 不小于设计 -8 -15 不小于设计 -10 -25 尺量:每 200m 测 4 1 个断面 按附录 H 检查,每 3 200m 每车道 1 点 5 -10 -20 ±0.5 -12 -30 6 7 横坡(%) ±0.3 ±0.3 每 200m 测 1 ±0.5 水准仪:4 个断面 3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 G 检查 7.7.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8

7.8 石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7.8.1 基本要求

1) 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土块要经粉碎。

2) 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 石灰和土的用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生石灰块必须剔除。 4) 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5) 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 保湿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8.2 实测项目

见表 7.8.2。

表 7.8.2 石灰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95 95 93 按附录 B 检查,每 (%) 极值 - 200m 每车道 2 处 3 91 91 89 平整度(mm) - 12 12 15 3m 直尺:每 200m 2 测 2 处310 尺 2 3 纵断高程(mm) - +5,-15 +5,-15 +5,-20 水准仪:每 200m测 4 个断面 1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5 厚度 代表值 - -10 -10 -12 按附录 H 检查,每 (mm) 合格值 - -20 -25 -30 200m 每车道 1 点 2 6 横坡(%) - ±0.5 ±0.3 ±0.5 水准仪:每 200m测 4 个断面 1 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 G 检查 3 7.8.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9 石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7.9.1 基本要求

1) 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矿渣应分解稳定后才能使用。 2) 石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块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 石灰的用量按设计要求控制准确,未消解生石灰块必须剔除。 4) 路拌深度要达到层底。

5) 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状况下,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 保湿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9.2 实测项目 见表 7.9.2。

表 7.9.2 石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基层 底基层

29

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 其他公 其他公路 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 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97 96 95 (%)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2 处 3 极值 - 93 92 91 按附录 B 2 平整度(mm) - 12 12 1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2 3 纵断高程(mm) - +5,-15 +5,-15 +5,-2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5 厚度 代表值 - -10 -10 -12 按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道 1 (mm) 合格值 - -20 -25 -30 点 2 6 横坡(%) - ±0.5 ±0.3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 G 检查 3 7.9.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10 石灰、粉煤灰土基层和底基层 7.10.1 基本要求

1) 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土块要经粉碎。

2) 石灰和粉煤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石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 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不得含有灰团和生石灰块。

4) 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5) 保湿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10.2 实测项目

见表 7.10.2。

表 7.10.2 石灰、粉煤灰土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95 95 93 按附录 B 检查,每 (%) 极值 - 91 91 89 200m 每车道 2 处 3 12 15 3m 直尺:每 200m 2 平整度(mm) - 12 测 2 处310 尺 2 3 纵断高程(mm) - +5,-15 +5,-15 +5,-20 水准仪:每 200m测 4 个断面 1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5 厚度 代表值 - -10 -10 -12 按附录 H 检查,每 (mm) 合格值 - -20 -25 -30 200m 每车道 1 点 2 6 横坡(%) - ±0.5 ±0.3 ±0.5 水准仪:每 200m测 4 个断面 1 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 G 检查 3 7.10.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30

7.11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碎石、砂砾或矿渣等)基层和底基层 7.11.1 基本要求

1) 粒料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并应根据当地料源选择质坚干净的粒料。矿渣应分解稳定,未分 解渣块应予剔除。

2) 石灰和粉煤灰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石灰须经充分消解才能使用。 3) 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不得含有灰团和生石灰块。 4) 摊铺时要注意消除离析现象。

5) 碾压时应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后用重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度。 6) 保湿养生,养生期要符合规范要求。 7.11.2 实测项目 见表 7.11.2。

表 7.11.2 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项次 检查项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 高速公路 值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其他公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98 97 96 95 按附录 B 检查,每 (%) 极值 94 200m 每车道 2 处 3 93 92 91 2 平整度(mm) 8 12 12 15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310 尺 2 3 纵断高程(mm) -+5,-10 +5,-15 +5,-15 +5,-2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5 厚度 代表值 -8 -10 -10 -12 按附录 H 检查,每 (mm) 合格值 -15 -20 -25 -30 200m 每车道 1 点 2 6 横坡(%) ±0.3 ±0.5 ±0.3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7 强度(Mpa)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按附录 G 检查 3 7.11.3 外观鉴定 1) 表面平整密实、无坑洼、无明显离析。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施工接茬平整、稳定。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12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 7.12.1 基本要求

1) 选用质地坚韧、无杂质碎石、砂砾、石屑或砂,级配应符合要求。 2) 配料必须准确,塑性指数必须符合规定。 3) 混合料拌和均匀,无明显离析现象。

4) 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洒水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7.12.2 实测项目 见表 7.12.2。

表 7.12.2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31

基层 高速公路一 其他 级公路 公路 底基层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一级公路 96 92 12 +5,-15 -10 -25 ±0.3 96 92 15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每车 3 道2处 按附录 I 检查 3 1 2 3 4 5 压实度 代表值 (%) 极值 弯沉值(0.Olmm) 平整度(mm) 纵断高程(mm) 宽度(mm) 98 94 8 +5,-10 -8 -15 ±0.3 98 94 12 +5,-15 -10 -20 ±0.5 符合设计要求 符合设计要求 3m 直尺:每 200m 测处310 尺 2 +5,-2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12 -30 尺量:每 200m测4处 1 6 7 厚度(mm) 代表值 合格值 按附录 H 检查,每 200m 每车 2 道1点 横坡(%)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个断面 1 7.12.3 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13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 7.13.1 基本要求 1) 粗粒料应为质坚、无杂质的轧制石料或分解稳定的轧制矿渣,填缝料为 5mm 以下的轧制细料或粗砂。 2) 应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使填缝料填满粗粒料空隙。 7.13.2 实测项目

见表 7.13.2。

表 7.13.2 填隙碎石(矿渣)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基层 底基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高速公路 其他公路 高速公路一 其他公路 一级公路 级公路 1 压实度 代表值 (%) 极值 - - 85 82 83 80 83 80 按附录 B 检查,每 3 200m 每车道 2 处 按附录 I 检查 2 弯沉值(0.Olmm) 符合设计要求 - 12 符合设计要求 12 3 3 平整度(mm) 15 3m 直尺:每 200m 2 测处310 尺 4 纵断高程(mm) - +5,-15 +5,-15 200m +5,-20 水准仪;每 测 4 个断面 1 5 宽度(mm) 厚度 代表值 (mm) 合格值 不小于设计 - - 不小于设计 -10 -25 尺量:每 200m 测 4 1 处 按附录 H 检查,每 2 200m 每车道 1 点 6 -10 -20 ±0.5 -12 -30 7 横坡(%) - ±0.3 200m ±0.5 水准仪:每 测 4 个断面 1 7.13.3 外观鉴定 表面平整密实,边线整齐,无松散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14 路缘石铺设 7.14.1 基本要求

1) 预制缘石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安砌稳固,顶面平整,缝宽均匀,勾缝密实,线条直顺,曲线圆滑美观。

32

3) 槽底基础和后背填料必须夯打密实。 4) 现浇路缘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7.14.2 实测项目

见表 7.14.2。

表 7.14.2 路缘石铺设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直顺度(mm) 15 20m 拉线;每 200m测 4 处 3 预制铺 相邻两块高差(mm) 3 水平尺:每 200m 测 4 处 2 2 设 相邻两块缝宽(mm) ±3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1 现浇 宽度(mm) ±5 尺量:每 200m 测 4 处 2 3 顶面高程 (mm) ±10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点 2 7.14.3 外观鉴定 1) 勾缝密实均匀,无杂物污染。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缘石与路面齐平,排水口整齐、通畅,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7.15 路 肩

7.15.1 基本要求

1) 路肩表面应平整密实,不积水。 2) 肩线应直颅,曲线圆滑。

3) 硬路肩质量要求应与路面结构层相同。 7.15.2 实测项目

见表 7.15.2。

表 7.15.2 路肩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压实度(%) 不小于设计 按附录 B 检查,每 200m 测 2 处 2 2 平整度 土路肩 20 3m 直尺:每 200m 测 2 处 x4 (mm) 1 硬路肩 10 尺 3 横 坡(%) ±1.0 水准仪:每 200m 测 2 处 1 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处 2 7.15.3 外观鉴定 1) 路肩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

2) 路肩边缘直顺,无其它堆积物。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 或每处减 1~2 分。

33

8 桥梁工程 8.1 一般规定

8.1.1 独立桥梁、互通或分离式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和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按本章有关规定进 行评定。

8.1.2 本章仅列出公路桥涵中最常用的砌体分项工程,防护工程和其它未包含的分项工程按本标准第 6 章进行评定。

8.1.3 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除包括构件浇筑、构件安装等分项工程外,均应包括钢筋 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

8.1.4 顶推施工粱、悬臂施工粱和转体施工梁除按本章第 8.7.3、8.7.4 和 8.7.5 条评定外,还应对粱 段制作进行评定。

8.1.5 拱圈的施工必须在桥台填土完成后进行,避免因桥台水平位移而引起拱圈开裂.施工中应严密监 控拱圈的变形是否正常,一旦出现不利于拱圈稳定的反对称变形或异常变形,必须立即分析原因,采取 措施予以纠正。

8.1.6 拱桥组合桥台的组合性能按本章第 8.6.5 条进行评定,各个组成部分按本章相关分项工程的规 定进行评定。 8.1.7 转体施工的拱除按本章第 8.8.4 条评定外,还应对拱圈制作进行评定。 8.1.8 拱桥拱上建筑按本章第 8.6、8.7 和 8.8 节的有关规定评定。 8.1.9 主跨和边跨采用不向材料的混合式斜拉桥,可综合本章第 8.10 节中不同类型斜拉桥的相关规定 进行评定,地锚式斜拉桥锚碇部分可按本章第 8.11 节相关规定进行评定。 8.1.10 拉吊组合体系桥可综合本章第 8.10 节及第 8.11 节相关规定进行评定。 8.1.11 桥上采用的波形护栏或缆索护栏,按照本标准第 11.4、11.6 节进行评定。 8.1.12 桥上照明、监控、航空航运标志等附属设施应参照相关专业标准进行评定。

8.1.13 每座独立大桥、中桥为一个单位工程,互通立交中的每座桥梁以及路基工程中的每座小桥(包 括符合小桥标准的通道)、人行天桥和渡槽各为一个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原则上按结构构件和施工阶段 划分。特大桥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划分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8.2 桥梁总体 8.2.1 基本要求

1) 桥梁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2) 桥下净空不得小于设计要求。

3) 特大跨径桥梁或结构复杂的桥梁,必要时应进行荷载试验。 8.2.2 实测项目

见表 8.2.2。

表 8.2.2 桥梁总体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桥面中线偏位(mm) 桥宽(mm) 车行道 人行道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20 ±10 ±10 +300,-100 检查方法和频率 全站仪或经纬仪:检查 3~8 处 权值 2 2 1 2 2 3 尺量:每孔 3~5 处 全站仪或经纬仪、钢尺检查 桥长(mm) 4 引道中心线与桥梁中 心线的衔接(mm) 桥头高程衔接(mm) 20 尺量;分别将引道中心线和桥梁 中心线延长至两岸桥长端部,比 较其平面位置 水准仪:在桥头搭板范围内顺延 桥面纵坡,每米 1 点测量标高 5 ±3 2 8.2.3 外观鉴定 1) 桥梁的内外轮廓线条应顺滑清晰,无突变、明显折变或反复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34

2) 栏杆、防护栏,灯柱和缘石的线形顺滑流畅,无折弯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3) 踏步顺直,与边坡一致。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 8.3 钢筋和预应力筋加工、安装及张拉 8.3.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 基本要求

1) 钢筋、机械连接器、焊条等的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 冷拉钢筋的机械性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钢筋平直,表面不应有裂皮和油污。

3) 受力钢筋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焊接和机械接头质量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4) 钢筋安装时,必须保证设计要求的钢筋根数。 5) 受力钢筋应平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及其它损伤。 2 实测项目

见表 8.3.1-1 至 8.3.1-3。

表 8.3.1-1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 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两排以上排距 ±5 受力钢 梁、板、拱肋 ±10 1△ 筋间距 同排 尺量:每构件检查 2 个断 (mm)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面 3 灌注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 尺量:每构件检查 5~10 个 (mm) ±10 间距 2 3 钢筋骨架尺寸 长 ±10 尺量:按骨架总数 30%抽 ±5 查 1 宽、高或直径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每骨架抽查 30% 2 柱、梁、拱肋 ±5 5 保护层厚 尺量:每构件沿模板周边 度(mm) 基础、锚碇、墩台 ±10 检查 8 处 3 板 ±3 注:①小型构件的钢筋安装按总数抽查 30%。 ②在海水或腐蚀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不应出现负值。

表 8.3.1-2 钢筋网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网的长、宽(mm) ±10 尺量;全部 1 2 网眼尺寸(mm) +10 尺量:抽查 3 个网眼 1 3 对角线差(mm) 15 尺量:抽查 3 个网眼对角线 1 表 8.3.1-3 预制桩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 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纵钢筋间距(mm) ±5 尺量:抽查 3 个断面 3 2 箍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抽查 5 个间距 2 3 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mm) ±5 尺量:抽查 3 个断面,每个断面 4 处 3 4 桩顶钢筋网片位置(mm) ±5 尺量:每桩 1 5 桩尖纵向钢筋位置(mm) ±5 尺量:每桩 1 35

注:在海水或腐蚀环境中,保护层厚度不应出现负值。 3 外观鉴定

1) 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8.3.2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 1 基本要求

1) 预应力筋的各项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

2) 预应力束中的钢丝、钢绞线应梳理顺直,不得有缠绞、扭麻花现象,表面不应有损伤。 3) 单根钢绞线不允许断丝。单根钢筋不允许断筋或滑移。 4) 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接头面积不超过预应力筋总面积的 25%,接头质量应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5) 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时混凝土强度和龄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规定的张拉顺序进行操 作。

6) 预应力钢丝采用镦头锚时,镦头应头型圆整,不得有斜歪或破裂现象。

7) 制孔管道应安装牢固,接头密合,弯曲圆顾。锚垫板平面应与孔道轴线垂直。 8) 千斤顶、油表、钢尺等器具应经检验校正。

9) 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设计要求,按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0) 压浆工作在 5℃以下进行时,应采取防冻或保温措施。 11) 孔道压浆的水泥浆性能和强度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压浆时排气、排水孔应有水泥原浆溢出后 方可封闭。

12) 按设计要求浇筑封锚混凝土。 2 实测项目

见表 8.3.2-1 至 8.3.2-3。

表 8.3.2-1 钢丝、钢绞线先张法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镦头钢丝同束 L>20m 长度相对差 20≧L≧6m (mm) L<6m 张拉应力值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L/5000 及 5 L/3000 2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2 尺量:每批抽查 2 束 查油压表读数,每束 2 3 3 张拉伸长率 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 尺量:每束 规定时±6% 3 4 同一构件内断丝根数不超过 钢丝总数的百分数 1% 目测:每根(束)检查 3

注:L 为钢束长度。

表 8.3.2-2 粗钢筋先张法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冷拉钢筋接头在同一平面 内的轴线偏位(mm) 中心偏位(mm) 张拉应力值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2 3 3 1 2 3 2 及 1/10 直径 4%短边及 5 符合设计要求 拉线用尺量:抽查 30% 尺量:全部 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4

张拉伸长率 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 尺量:全部 规定时±6% 3

36

表 8.3.2-3 后张法实测项目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管道坐标 梁长方向 ±30 尺量:抽查 30 佩每根查 1 (mm) ±10 10 个点 2 梁高方向 管道间距 同排 10 尺量:抽查 30%,每根查 2 (mm) 10 5 个点 1 上下层 3 张拉应力值 符合设计要求 查油压表读数:全部 4 4 张拉伸长率 符合设计规定,无设计规 定时±6% 尺量:全部 3 5 断丝滑丝数 钢束 每束 1 根,且每断面不超 过钢丝总数的 1% 目测:每根(束) 3 钢筋 不允许 3 外观鉴定 预应力筋表面应保持清洁,不应有明显的锈迹,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8.4 砌 体 8.4.1 基础砌体 1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4)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2 实测项目

见表 8.4.1。

表 8.4.1 基础砌体

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 2 轴线偏位(mm) 25 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 点 2 3 平面尺寸(mm) ±50 尺量:长、宽各 3 处 2 4 顶面高程(mm) ±30 水准仪:测 5~8 点 1 基底高程 土质 ±50 5 (mm) 水准仪:测 5~8 点 2 石质 +50,-200 3 外观鉴定 1) 砌体表面应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裂隙宽度超过 0.5mm 时必须进行处理。 8.4.2 墩台身砌体 1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2 实测项目 见表 8.4.2。

37

表 8.4.2 墩,台身砌体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Ea)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20 +20,-10 +30,-10 +40,-10 0.3% 0.5% +10 10 20 3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测 量2点 权值 3 1 2 轴线偏位(mm) 3 墩台长、宽 (mm) 料石 块石 片石 尺量:检查 3 个断面 1 4 5 竖直度或 料石、块石 坡度 片石 墩、台顶面高程(mm) 垂线或经纬仪:纵、横各测量 2处 水准仪:测量 3 点 1 2 6 大面积平 整度(mm) 料石 块石 片石 2m 直尺:检查竖直、水平两 2 个方向,每 20m测1处 1 3 外观鉴定 1) 砌体直顾,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3)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裂隙宽度超过 0.5mm 时必须进行处理。 8.4.3 拱圈砌体 1 基本要求

1) 石料或混凝土预制块的强度、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2) 砂浆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3) 拱圈的辐射缝应垂直于拱轴线,辐射缝两侧相邻两行拱石的砌缝应互相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 100mm。

4) 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5) 拱架应牢固稳定,严格按设计规定的顺序砌筑拱圈和卸架。 2 实测项目

见表 8.4.3。

表 8.4.3 拱圈砌体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Ea) 砌体外侧平面 偏位(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10 +20,-1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权值 3 2 无镶面 有镶面 经纬仪:检查拱脚、拱顶、1 1/4 跨共 5 处 尺量:检查拱脚、拱顶、 2 1/4 跨共 5 处 3 拱圈厚度(mm) 混凝土 相邻镶面石砌 料石、预制块 块表层错位 (mm) 块石 内弧线偏离设 跨径≤30m 计弧线(mm) 跨径>30m +30,-0 3 5 ±20 ±1/1500 跨径 4 5 1 2 38

拉线用尺量:检查 3~5 处 水准仪或尺量:检查拱 脚、拱顶、1/4 跨共 5 处

极值 拱腹四分点:允许偏 高程 差的 2 倍且反向 注:项次 2 平面偏位向外为“+”,向内为“-”,下同。 3 外观鉴定

1) 拱圈轮廓线清晰,表面整齐。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2) 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2~4 分。 3) 砌缝不应有裂隙,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裂隙宽度超过 0.5mm 时必须进行处理。 8.4.4 侧墙身砌体 1 基本要求

同本标准第 8.4.2 条 1。 2 实测项目

见表 8.4.4。

表 8.4.4 侧墙砌体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砌体外侧平面 偏位(mm) 无镶面 有镶面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30,-10 +20,-10 +40,-10 ±10 0.5% 0.3%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F 检查 权值 3 1 2 2 2 3 4 经纬仪:抽查 5 处 尺量:检查 5 处 水准仪:检查 5 点 宽度(mm) 顶面高程(mm) 5 竖直度或 块石、粗料石、混坡度 凝土块镶面 片石砌体 吊垂线:每侧墙面检查 1~2 处 1 3 外观鉴定 同本标准第 8.4.2 条 3。 8.5 基 础 8.5.1 扩大基础 1 基本要求

1) 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按规定的配合 比施工。

2) 不得出现露筋和空洞现象。

3) 基础的地基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4) 严禁超挖回填虚土。 2 实测项目 见表 8.5.1。

表 8.5.1 扩大基础实测项目

项次 1 2 检 查 项 目 砂浆强度(MPa) 平面尺寸(mm) 基础底面 高程(mm)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50 ±50 +50,-200 ±30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D 检查 尺量:长、宽各检查 3 处 权值 3 2 2 1 3 4 土质 石质 水准仪:测量 5~8 点 水准仪:测量 5~8 点 全站仪或经纬仪:纵、横各检 查2点 基础顶面高程(mm) 轴线偏位(mm) 5

25 2 39

3 外观鉴定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明显施工接缝。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8.5.2 钻孔灌注桩 1 基本要求

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成孔后必须清孔,测量孔径、孔深、孔位和沉淀层厚度,确认满足设计或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后,方 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3) 水下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严禁有夹层和断桩。

4)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5) 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 规定或对桩的质量有怀疑时,应采取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

6) 凿除桩头预留混凝土后,桩顶应无残余的松散混凝土。 2 实测项目

见表 8.5.2。

表 8.5.2 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次 1 检 查 项 目 混凝土强度(MPa)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在合格标准内 100 50 100 不小于设计 不小于设计 检查方法和频率 按附录 D 检查 权值 3 2 3 4 桩位 (mm) 排架桩 允许 极值 孔深(m) 孔径(mm) 群桩 全站仪或经纬仪:每桩检 查 测绳量:每桩测量 探孔器:每桩测量 2 3 3 1 5 钻孔倾斜度(mm) 1%桩长,且不大于 500 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线法:每桩检查 6 沉淀厚度 (mm) 摩擦桩 支承桩 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 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每桩 按施工规范要求 检查 不大于设计规定 2 7 钢筋骨架底面高程(mm) ±50 水准仪:测每桩骨架顶面 高程后反算 1 3 外观鉴定 1) 无破损检测桩的质量有缺陷,但绎设计单位确认仍可用时,应减 3 分。 2) 桩顶面应平整,桩柱连接处应平顺且无局部修补,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

8.5.3 挖孔桩 1 基本要求

1) 桩身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砂、石、水、外掺剂及混合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

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2) 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及时进行孔底处理,必须做到无松渣、淤泥等扰动软土层,使孔底情况满 足设计要求。

3) 嵌入承台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小于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锚固长度要求。 2 实测项目

见表 8.5.3。

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9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