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更新时间:2024-06-11 1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教学设想

随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朝时中国世界中心的地位已有所动摇。明成祖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派郑和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联系。本课着重叙述了明朝时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教材分为三大部分:一、郑和下西洋;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三、西方传教职工士的东来。

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点。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采取“创造氛围,带入情景——活动体验,想象探究——联系现实,激励践行”的教学程序。以学生为中心,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再配以丰富的多媒体展示,拓展教学时空,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记住郑和下西洋首次出发的时间、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了解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史实和我国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⑵通过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⑶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教科书中的插图和观看课件《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从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⑷通过制作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通过学生演小品、分组讨论,老师点评完成。

⑵郑和下西洋的概况,采取学生“教”学生,并自己动手制作《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方式来深入了解。

⑶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结合上述活动,观看课件《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课堂讨论,点评完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品质; ⑵通过郑和下西洋及华侨开发南洋史实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 重点 郑和下西洋 2、 难点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3、 教学突破

郑和下西洋是本课的重点,可由两名学生编演小品,扮演明成祖和郑和。让学生从中捕捉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的有关信息。接着请出两位小导演,向同学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并介绍概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跟着教鞭转的传统教法。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有关的史料,播放课件《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再由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给中国和西洋各国带来的影响。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认识、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及其意义。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中要有:郑和的话、郑和下西洋路线图、郑和下

西洋纪念邮票等内容。

学生准备

学生在课余搜集、查阅有关读物和资料,熟悉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和概况。收集、整理《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的资料。自制“西洋”地图。有表演任务的学生编演小品《朱郑对话》或准备 “导演”的演说稿。 五、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的话”:“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请学生一起朗读郑和的话。

师:郑和是什么朝代的人?他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是要去哪里呢?

师: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除了郑和下西洋,明朝在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上还有哪些突出的表现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历史。

新课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板书)

师: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当时具备了哪些下西洋的条件?现在请大家欣赏一个小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的对话,看看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二位学生分别扮演明成祖和郑和,表演命郑和下西洋的短剧。 学生分组讨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条件。然后各组长汇报结果: 1、目的和条件(板书)

目的:

⑴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 ⑵寻找建文皇帝。 条件:

⑴郑和是明成祖的亲信。屡建奇功说明他有一定的才能。 ⑵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⑶造船业发达,使用罗盘针。

⑷郑和是佛教徒也是回教徒,有利于与西洋各国交流。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指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寻找建文皇帝一说,只是民间的传说,没有任何史实依据。

师:1405年,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有人把郑和下西洋称为“和平之旅”,历史上的郑和“和平之旅”是从哪里出发?沿途经过什么地方?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现在我们请出两位小导演,让我们跟着他们一起踏上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寻访600年前郑和船队留下的遗迹。

⒉经过(板书)

多媒体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请学生拿出自制的“西洋地图”。

学生丙、丁上(鞠躬):大家好!

学生丙:欢迎大家光临郑和“和平之旅”。出发前我们先弄清一个问题。今天我们所要去的西洋是指哪里?(手执教鞭指着地图)这是文莱。古时候把文莱以西的地方称为西洋,而把文莱以东的地方称为东洋。学生丁操纵电脑。图上“文莱”二字闪烁数次。

学生丙:现在,我们沿着这条古道出发了。这是江苏太仓,明朝时叫刘家港,当年郑和下西洋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学生丁操纵电脑。图上“刘家港”三个字闪烁数次。

学生丙:600年前,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海岸线南下,一路扬帆远航,来到占城,也就是今天的越南。然后往南来到爪哇,再往西到苏门答腊。最后到达印度的古里。这

就是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路线。(图上“占城”、“爪哇”、“苏门答腊”、“古里”等字跟随解说先后闪烁数次)

郑和下西洋一共有七次,前后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每到一处,首先向国王或头人等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赏赐大量的物品以示国威。然后按当地习惯进行贸易。用中国的瓷器、丝绸、铁器、铜钱换取当地的珍珠、宝石、香料等。郑和带去的东西,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现在的东南亚,还保留了不少永久性的纪念。如爪哇的三宝垅、三宝公庙,泰国的三宝塔、三宝港,马六甲的三宝城,南沙群岛的郑和群岛等。待会儿我们再一起去参观。(鞠躬下。)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中郑和画像、铜钟、石碑、船队等插图。提问郑和下西洋的次数、第一次出发的时间、地点、最远到达的地区、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多少周年等问题,以再现知识点,强化记忆。并归纳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到达地区远,影响深。提醒学生注意,“600年前”就是1405年,今年是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

让学生在自制的“西洋”地图上用色笔画出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路线,并标出刘家港所在的位置。提示学生注意路线最远到达红海沿岸的非洲东海岸。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刚才两位导演带着我们下了一次西洋,令我们大饱眼福。这里有一套1985年发行的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反映了郑和到达一些西洋国家时的盛况,你们知道这些邮票反映了郑和到达什么地方的情况吗?哪位同学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自愿上讲台,一边讲解,一边操纵电脑播放课件《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第一枚是郑和的画像。他身上穿着官袍,身后是大海。因为风大,他还披着披风,更加显示出郑和的不畏艰苦的英雄气概和他对远航必胜的信心。

第二枚邮票,郑和一行来到古城。古城国王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郑和和古城国王坐在大象上观看古城人民的歌舞。

第三枚邮票,郑和的船队到达阿拉伯,用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和换取当地的土特产。 第四枚邮票,郑和他们到达非洲,当地的国王身穿盛装,迎接郑和,郑和用中国的礼节,抱拳向他们致谢。

允许学生自由上台发言,补充前一个学生发言的不足,或指正发言错误的地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

3、意义(板书)

提问为什么各国人民都欢迎郑和的到来?郑和的到来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郑和下西洋的意义,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在于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和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同时对比哥伦布的远航,指出郑和远航不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而采取厚往薄来,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因而没有促进国内的经济发展,反而给明朝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启示: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每到一处,礼尚往来,公平交易,友好相处,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美德。我们今天应当发扬郑和远航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谐相处,互惠互利,和平发展。 过渡:提问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指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南洋。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华侨对南洋的开发。引导引导读书。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板书) 1、南洋的地理范围(板书)

师:南洋指的是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看注解,了解南洋是指现在东南亚一带,是西洋的一部分。 师:什么是华侨?华侨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明确指出,华侨是指旅居外国的中国人。早在唐朝时我国就有人到南洋谋生,但是人数并不多。到明朝后期,在南洋的华侨超过了10万人。为什么呢? (因为郑和下西洋。)

2、华侨及其对南洋的开发(板书)

师:对!那么明朝后期,到南洋的华侨大多是些什么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师:这么庞大的华人队伍来到南洋,对南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看书后,回答:他们带去了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在那里从事农业、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过渡:华侨来到南洋,为南洋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到了明末清初,也有不少外国人来到中国,他们向中国介绍西方先进的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知识,架起了沟对抗赛中西文化的桥梁。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板书)

课件展示下列提纲,学生浏览本目内容。

1、16世纪晚期来到中国,为沟通中西文化作出贡献的传教士有哪些? 2、利玛窦、汤若望的贡献有哪些? 3、西方传教士东来有什么影响?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西两方面回答。在西方,欧洲兴起了学习中国的热潮;在中国,天文历法、数学、地理等知识的传入,拓宽了国人的视野,使我国天文学体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一些传教士以此为掩护,搜集中国的情报,却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大事件,他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和“西洋”人民的友好往来,架起了坚固的桥梁,为东南亚的开发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郑和远航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而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因此他的远航并不能为明朝带来财富,反而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不能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革新。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和条件

2、经过 1405年 刘家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意义

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1、南洋的地理范围

2、华侨及其对南洋的开发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利玛窦 汤若望 七,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和地点是:

A、1405年 占城 B、1405年 刘家港 C、1433年 占城 D、1433年 刘家港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明太祖朱棣派遣 B、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C、西洋即今天的南洋 D、先后六次出使西洋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以下哪一个地区:

A、占城、爪哇、苏门答腊等地 B、印度古里

C、吕宋、文莱一带 D、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对外贸易 B、郑和第一次出使到达苏门答腊后返回

C、郑和远航扩大了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D、郑和远航比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5、明朝后期,到南洋的华侨主要有

① 、农民 ②、手工业者 ③、商人 ④、宦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提高练习 二、材料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年前,梁启超写了《我国大航海家郑和》一文以后??我们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即使连航海活动,也远远领先于那些从海上来侵略我们的外夷,人心自然振奋,郑和研究也就此拉开了序幕。

材料二:郑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出洋目的??跟西洋人有很大的区别。 汤绍成还特别指出:这种活动对于两岸的交流也是一个新的渠道,因为郑和不涉及政治问题,借由两岸相关团体,开辟两岸交流的新管道,增进双方了解,增强两岸共识。

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郑和远航比外夷的远航要早多长时间? (2)郑和出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郑和的和平之旅,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B 2、B 3、D 4、D 5、A 6、 (1)早半个多世纪(2)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国威。(3)和远航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与海外的联系。郑和每到一处,礼尚往来,公平交易,友好相处,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美德。我们今天应当发扬郑和远航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谐相处,互惠互利,和平发展。

问题探讨与拓展活动 1、评价郑和下西洋。

过程:

步骤一:搜集资料,采取学生“教”学生,并自己动手制作《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学生运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解说《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步骤二: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评价郑和下西洋。

步骤三:评价。

参考观点:

今年7月11日,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克服重重困难,先后7次远渡重洋,遍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撒中华文明,发展经济和文化交流。

郑和船队的贸易不仅使南亚、西亚、东非广大地区人民深受其惠,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丝绸和瓷器的生产;引进西洋出产的很多药物,丰富了中国的药典;借鉴和融合阿拉伯世界的牵星术,提高了我国的天文航海技术。这些,都是实行开放的产物。而明成祖以后长期的

闭关自守,正如邓小平所说,“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因此,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不开放不行,要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搞建设,赶超经济发达国家,肯定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经验必须时刻牢记。继承和发扬郑和远航的遗产和精神,深化海洋意识和海权思想,加强海洋竞争力,同时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崛起中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这是我们在600年后对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人类幸福之路的最好纪念。

2、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水手。请你写一首诗或几句话来赞美郑和的船队,或者画一幅或几图片来描写郑和的远航。请你给家人写一封短信。介绍沿途经过什么地方,描述当地人民如何欢迎你们的船队。船队用什么物品换取当地的什么土特产等。最后和家人谈谈你对这次远航的一些想法。

八、补充资料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保(后又称三宝),十一岁时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于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泽科德)病逝。郑和死于下西洋途中,但郑和究竟埋在了哪里,千百年来,没有一个史学家给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 郑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航海事业,享年六十二岁。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课堂短剧实录: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想我朱棣,三年前靠“靖难”起兵,坐上了这把龙椅。如今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然而俺心里有块石头始终是放不下,允炆这小子去哪了呢?

郑和:参见皇上!皇上召奴才来不知有何吩咐?

明成祖:三保,你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屡建奇功,朕早已把你当自己人。你是回教的人,又是佛家弟子。朕有件事要跟你说。

郑和:皇上尽管吩咐,奴才万死不辞。 明成祖:好!想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自古四方进贡,八面来朝。如今国家统一,百姓富足,造船业发达,又有罗盘针识别地理。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我大明国威,特命你率船队出使西洋。(压低声调)另外,你一路上留意留意,看能否找到允炆这孩子的下落。

郑和:遵旨。

闭关自守,正如邓小平所说,“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因此,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不开放不行,要想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搞建设,赶超经济发达国家,肯定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经验必须时刻牢记。继承和发扬郑和远航的遗产和精神,深化海洋意识和海权思想,加强海洋竞争力,同时坚定不移地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和平崛起中把中国推向繁荣富强,这是我们在600年后对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人类幸福之路的最好纪念。

2、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一名水手。请你写一首诗或几句话来赞美郑和的船队,或者画一幅或几图片来描写郑和的远航。请你给家人写一封短信。介绍沿途经过什么地方,描述当地人民如何欢迎你们的船队。船队用什么物品换取当地的什么土特产等。最后和家人谈谈你对这次远航的一些想法。

八、补充资料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保(后又称三宝),十一岁时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郑和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壮举。

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时不幸于古里(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泽科德)病逝。郑和死于下西洋途中,但郑和究竟埋在了哪里,千百年来,没有一个史学家给出一个能说服人的答案。 郑和把毕生精力贡献于航海事业,享年六十二岁。其衣冠冢筑于南京牛首山南麓。

课堂短剧实录:明成祖命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想我朱棣,三年前靠“靖难”起兵,坐上了这把龙椅。如今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然而俺心里有块石头始终是放不下,允炆这小子去哪了呢?

郑和:参见皇上!皇上召奴才来不知有何吩咐?

明成祖:三保,你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屡建奇功,朕早已把你当自己人。你是回教的人,又是佛家弟子。朕有件事要跟你说。

郑和:皇上尽管吩咐,奴才万死不辞。 明成祖:好!想我大明乃天朝上国,自古四方进贡,八面来朝。如今国家统一,百姓富足,造船业发达,又有罗盘针识别地理。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宣扬我大明国威,特命你率船队出使西洋。(压低声调)另外,你一路上留意留意,看能否找到允炆这孩子的下落。

郑和:遵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g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