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4-01-12 20:1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导学案

主备人:王建宏 审核人:王福兰

学习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从小说要素归纳小说情节。 2.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通过学习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 学法指导

自学法 阅读鉴赏法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 了解作者及相关知识链接。

列夫 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享年82岁。他的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安娜 卡列尼娜》、《魔鬼》、《复活》等等。 2.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咂( ) 积攒( ) 铁锨( ) 贫瘠 ( ) 广袤( ) .....罂粟( )( ) 咫尺( ) 棘( ) 灼( ) .....3. 解释下列词语。 广袤:

辗转反侧: 集思广益:

与众不同:

4. 探讨一下两个文章标题:

A.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 B.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二个?

1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小说相关要素,理清课文故事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2. 根据故事情节,尝试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1. 开头部分帕霍姆两次买地的故事,有没有必要写?为什么?

2.你有没有想到主人公帕霍姆最后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你认为是不是最好的?为什么要特地点名“六英尺’?

3. 你认为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探讨小说主题:

2. 你认为帕霍姆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帕霍姆最后用生命代价换来的结局,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五、达标测评,巩固内化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咂(zhā):用唇吸;呷。 .B.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C.灼(zhuó):烧;烤。 .

D.袤(mào):纵长或南北距离的长度(与“广”相对)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耕耘 肥沃 破晓 集思广益

2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B.报酬 贫瘠 罂粟 辗转反侧 C.债务 即然 燥热 与众不同 D.帐篷 马驹 铁锨 咫尺之遥

3.下列各句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B.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C.既然现在走起路来非常轻松,他便加快了步伐。 D.尽管害怕死亡,他还是没有停住脚步。 4.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 (1)“尽管我们从小就在土地上耕耘,但我们农民到头来仍将一无所有。只要我们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经常想。( ) (2)“瞧,”帕霍姆对妻子说,“别人正在买土地,我们也应该买上50公顷左右的地。如果没有自己的土地,生活根本无从谈起。”( )

(3)帕霍姆拿出钱放在帽子上,脱下大衣,只穿一件外套。他勒了勒腰带,把一袋面包放进怀中,在腰间挂上一个水袋,向上拉了拉皮靴筒口,然后从仆人手中拿过铁锨,准备出发。( )

(4)由于干渴,他的双唇都干裂了。他的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就像铁匠的风箱,心跳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抬起又落下。(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叙述了一个人 的故事,表现出作者对 的批判。本文作者是 ,19世纪 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等。 课后反思:

《黑羊》导学案

主备人:王建宏 审核人:王福兰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情节内容。

2.通过精读与深思,了解诚实人到来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探究原因。

3.展开交流与讨论,进行比较阅读,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学用结合,以利于敏锐思维的训练与良好心性的养成。 学习重难点

1.通过精细的引导分析,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2.在比较阅读之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交流,以促进心智的成长。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质疑探究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3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一、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作者及背景。

卡尔维诺,意大利作家。他用知识、趣味和想像进行了一场文学实验,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文学世界,把小说变成了读者都可以自行参与的开放文本。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寒冬夜行人》、《命运交叉的城堡》;中篇小说《帕洛马尔》、《看不见的城市》,短篇小说系列《宇宙奇趣》等。 2.解释词语。 一文不名: 家徒四壁:

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请从课文中查找并概括诚实人到来之前的社会生活情况。

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1. 文中三次谈到人人“都是贼”,对于这“贼”的含义,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课文分析。

2.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加点词的含义。)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了哪些启示?

2.拓展延伸。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发挥想象,构想文中诚实人的最后结局。

4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五、达标测评,巩固内化

1.选出注音全对的一项 ( )

A.荫庇yīn 思忖cǔn 瘦削 xuē 眩晕xuàn B.裣衽liǎn 舟楫 jī 周匝zā 滑稽jí C.迷惘 wǎng 愀然qiǎo 租赁 lìn 怪癖pǐ D.亵渎xia 颤栗chàn 奢望 shē 抽噎yē 2.选出书写全对的一项( )

A.走头无路 自惭形秽 白皙 馈赠 B. 漫不经心 摧枯拉朽 凛冽 帷幕 C.皎尽脑汁 气喘吁吁 憩息 啜泣 D.一泄千里 趋之若骛 装潢 曙光

3.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句 ( )

A.班长发表的无稽之谈有情有理,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B.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徜徉在空旷的大街上,整理自己烦乱的思绪。 C.精心设计人生,合理规划事业,让人生和事业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 D.秋日的香山呈现出她独特的魅力,枫叶五彩缤纷,让人流连忘返。 课后反思:

《世间最美的坟墓》 导学案

主备人:王建宏 审核人:王福兰

学习目标

1.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感悟生命真谛,培养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

3.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学习重难点

学会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

合;分析感受托尔斯泰的人格美,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听、说、读、写相结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5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了解作者。

(1)茨威格是 国的作家,写此文时正是 诞辰一百周年。 (2)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和《 》。 2.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嬉 戏( ) 穹隆( ) 栅栏( ) 荫庇( ) 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文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绘了 的朴素,赞扬了托尔斯泰的伟大人格,表现了作者 人生的追求。

2. 跳读课文,划出作者对托翁墓直接评价的句子,感悟其品质的高尚。 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1. 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主题总结:

2.茨威格对托尔斯泰墓的总体评价是最美。你是如何理解“最美”含义的?

茨威格( ) 墓冢( ) 许诺( ) 飒飒( ) 禁锢( )

五、达标测评,巩固内化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茨威格( ) 墓冢( ) 许诺( ) 飒飒( ) 禁锢( ) 嬉 戏( ) 穹隆( ) 灵寝( ) 荫庇( ) 尘嚣( ) 墓志铭( )奢华( ) 扣人心弦( ) 2.填空

(1)茨威格是 国的作家,著名作品有 和 等。

(2)列夫托尔斯泰是 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和《 》。他被誉为“19世纪俄国的巨人”、“ ”和“ ”;他是19世纪伟大的

6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被公认为全世界的文学泰斗。 课后反思:

《椰子树与平等》导学案

主备人:王建宏 审核人:王福兰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词语,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 体会幽默散文的语言特点。

3. 把握作者的主张,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并理解作者所持观点的实际意义。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意旨,理清思路。 2.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质疑探究法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著名学者、作家。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 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性爱”“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2.写作背景:

王小波深邃而佯庸、贾平凹大智若愚的豁达、刘亮程似乎冷漠的平静、舒婷善良的挖苦、于坚深刻的反讽、韩东自我调侃中的愤激等,可谓异彩纷呈,风姿各异。

二、理清文脉,整体感知

1.标题是《椰子树与平等》,请问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根据。

7

南关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班级 姓名

三、合作交流,品读质疑

1. 作者认为消除不平等有两种方式,作者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2.作者为什么用“椰子树”来说明平均主义?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 主题总结:本文通过诸葛亮与椰子树的有趣的故事,层层设喻,说明平均主义的行为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是及其错误的。

2.拓展延伸: 《椰子树与平等》是反对还是赞成市场经济的竞争观?

五、达标测评,巩固内化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惟(w?i)余莽莽 分(fan)外妖娆 稍逊风骚(sāo) 尉果笞(chī)广 ....B.一代天骄(jiāo) 润如油膏(gāo) 敬(jìng)业乐群 皆次当行(háng) ....C.断章(zhāng)取义 言行相顾(gù) 强聒(kuō)不舍 以数(shù)谏故 ....D.恪(ka)尽职守 弥(mí)留之际 媚(mai)上欺下 天下缟(gǎo)素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折腰 风骚 田圃 喧嚣 B.旁鹜 亵椟 陨落 灵柩 C.洗礼 襁褓 骈进 征引 D.睿智 黎民 凌驾 余晖 3.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中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爱心是________,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________,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受到情感的滋润。

A.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 B、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C.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 D、一片冬日的阳光 学后反思: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f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