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更新时间:2023-05-02 19:4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旅游资源

资源等级名称属地资源类别页码备注

五级武功山芦溪地文景观绿色生态安源安源古迹与建筑红色经典傩文化上栗、湘东消闲求知古色文化

四级杨岐山上栗地文景观玉壶山莲花地文景观孽龙洞上栗地文景观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湘东水域风光山口岩水库芦溪水域风光秋收起义广场安源古迹与建筑秋收起义烈士陵园芦溪古迹与建筑泰和禅院安源古迹与建筑麻山幸福垅湘东消闲求知

三级大屏山湘东地文景观

五峰山湘东地文景观

明月湖芦溪水域风光

八洞碧湖芦溪水域风光

含锅底谭

水库萍乡文庙(孔庙)安源古迹与建筑

萍乡市博物馆安源古迹与建筑

张学良旧居一绛园安源古迹与建筑

萍乡市烈士陵园安源古迹与建筑

白垩纪恐龙蛋化石安源古迹与建筑

安源民俗博物馆安源古迹与建筑

宝积寺安源古迹与建筑

横龙洞纯阳观安源古迹与建筑

三侯庙安源古迹与建筑

浒泉寺安源古迹与建筑

萍乡天主堂安源古迹与建筑

如愿塔安源古迹与建筑

吴楚老关湘东古迹与建筑

浏公庙煤炭码头湘东古迹与建筑

刘凤诰故居芦溪古迹与建筑

仙凤朝阳芦溪古迹与建筑

三级上埠陶瓷工业遗址芦溪古迹与建筑宗濂桥芦溪古迹与建筑萍浏醴起义旧址上栗古迹与建筑张国焘、张国庶故居上栗古迹与建筑李畋故居上栗古迹与建筑

瑶金山寺上栗古迹与建筑路口古民居莲花古迹与建筑莲花一枝枪纪念馆(宾

兴馆)

莲花古迹与建筑花塘官厅莲花古迹与建筑鹅湖公园安源消闲求知世纪广场安源消闲求知农民铜管乐安源消闲求知武功山云雾茶场芦溪消闲求知农民画芦溪消闲求知古城缩龙芦溪消闲求知民间茶灯舞蹈莲花消闲求知井冈缘·杜鹃红生态园莲花消闲求知

二级婆婆岩芦溪地文景观罗家寨森林公园上栗地文景观赣西生态园芦溪生物景观千年荆柴王芦溪生物景观仙峰岩水库安源水域风光万龙峡漂流芦溪水域风光枣木水库上栗水域风光天堂湖上栗水域风光凤鸣湖上栗水域风光星亮水库上栗水域风光耶酥堂安源古迹与建筑云程岭抗日阵亡将士骨

骸塔

湘东古迹与建筑大江边苏维埃政府旧址芦溪古迹与建筑易简烈士陵园芦溪古迹与建筑欧阳琮墓芦溪古迹与建筑圣岗寺(建勋寺)芦溪古迹与建筑兴文塔芦溪古迹与建筑楚文台上栗古迹与建筑拱辰塔上栗古迹与建筑斑竹山起义旧址——凌

云寺

上栗古迹与建筑

二级喻宜萱故居上栗古迹与建筑井冲葡萄、西瓜、花卉

苗木农业观光基地

安源消闲求知海潭生态园莲花消闲求知一村系列食品芦溪购物

源华系列食品芦溪购物

万龙松针芦溪购物芦溪十大名菜芦溪购物宏明山枣糕上栗购物

一级

燕子洞安源地文景观九龙洞上栗地文景观龙溪洞上栗地文景观长红桎木上栗生物景观青山石硖冲水库安源水域风光鸭塘水库安源水域风光北门桥安源古迹与建筑东门桥安源古迹与建筑南门桥安源古迹与建筑鹅湖桥安源古迹与建筑显华庵安源古迹与建筑老关关帝庙湘东古迹与建筑油塘万寿宫湘东古迹与建筑宝善寺湘东古迹与建筑涧口烈士纪念塔芦溪古迹与建筑禅台寺芦溪古迹与建筑登冈仙山芦溪古迹与建筑坛华寺上栗古迹与建筑王二仙庙上栗古迹与建筑何大仙庙上栗古迹与建筑丹江源生休闲山庄安源消闲求知

第三章旅游资源个体详情介绍一、五级资源

(一)地文景观类

武功山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省芦溪县东南边境,介于东经114°10′ -114°17′ 和北纬27 °25′ -27° 35′ 之间,属罗霄山脉北段,绵延120公里,总面积260余平方公里。主峰白鹤峰海拔1918.3米,为江西境内第一高峰。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是江南名山最后一座正在开发的处女山,历史上曾声名远播,文化积淀深厚,在崇尚自然,渴求返璞的今天,她又以其自然景观之神奇和原始生态环境之完好而独具魅力。

武功山资源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现已规划面积160平方公里,规划景点200余处,整个风景区分为金顶观光休闲区、羊狮幕观光游览区、九龙山宗教文化区、发云界游憩娱乐区、大王庙原始生态区五个核心景区。自然形成了“峰、洞、瀑、石、云、松、寺”齐备的山色风光,区内10万亩高山草甸绵亘于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之巅与巍峨山势相映成辉,堪称天下无双;峰顶神秘的古祭坛群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华夏一绝;气势恢宏的高山瀑布群、云海日出、穿云石笋,奇特的怪石古松、峰林地貌和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巨型活体灵芝等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武功山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16℃,夏季最高温度为23℃,低于同期庐山、黄山气温,是良好的避暑胜地。武功山动植物繁多,有动物200多种,植物2000多种,被中科院专家誉为天然动植物园。

武功山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自汉晋起,被道佛两家择为修身养性之洞天福地,明朝时香火达到鼎盛时期,山南山北建造了庵、堂、寺、观达100多处,无数善男信女到此朝拜。自唐宋以来,诸多仰慕其名而登山游赏吟诗作赋的名人学士络绎不绝,留下了无数珍贵墨迹,其中最为出名的数汉之葛玄、晋之葛洪、梁之陶弘景、唐之袁皓、宋之黄庭坚、明之徐霞客、近代的陈毅元帅。据考证留下赞美武功山的千古诗赋、匾牌、文章百余篇,其中最有名是徐霞客的一首:“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观日景如金在冶,游入履步彩云间。”

武功山地理位置优越,外围交通发达,处于湘赣两省的黄金旅游带上,沪瑞高速、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

武功山自1985年被批准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来,陆续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2003年8月,萍乡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正县级建制的派出机构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专门从事武功山开发工作。管委会班子到位后,提出了完善规划,分区建设;建管并重,有效保护;整体包装,广泛营销;创新机制,加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争取在三年内把武功山建设成为集生态休闲、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在完善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着手高标准编制了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逐步完善了旅游公路、客运索道、游步道、文化园、寺庙、宾招、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大了资源保护与挖掘力度,采取得力措施切实维护了景区资源真实与完整,发现了高山瀑布、温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和巨型活体灵芝等宝贵资源;组建并实质运作了江西武功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武功山拉开了全面开发建设的架势,步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景区主要景点包括武功山神、古祭坛群、穿云石笋、夫妻峰等。

武功山神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武功山大安里有一位养白鹤的老人。有一天,他远嫁莲花的女儿病了,老人养的那只老白鹤变成仙鹤,驮着老人前去看望女儿。临回去的前一天晚上,仙鹤被女儿家隔壁贪心的财主偷吃了。老人气愤地与财主论理,财主将仙鹤毛扔回老人时,鹤毛变成仙鹤驮起老人往回飞。在飞越横亘于大安里与莲花之间的沼泽地时,白鹤身化作一座大山,方便两地百姓来往,人们为纪念白鹤舍身化峰的壮举,就把大山主峰命名为白鹤峰。

宋时,白鹤化峰的故事已流行于民间。人们认为化峰的白鹤就是白鹤仙人的化身,说仙人将身子化成山峰后,见山顶崎岖,为方便过往百姓,便挤土成坪,开通一条贯通南北两地的大道,而他的头部,化做石雕头像留在离金顶不远的路岸下。后来,当地百姓把白鹤仙人的头像称为武功山神。崖顶幽深的茅草,就是山神飘逸的头发;崖面岩石突兀,颇似人的额、眼、鼻、口、耳五官有棱有角,清晰可见;崖脚一石突出,恰似供人拜祀用的神台。

山神斜对面100米处,耸起一岩,岩平如砥,上可坐十余人,天生一个观景台。在这里,山神的神韵气质,尽在游人眼底。

古祭坛群江南古代祭祀文化的活化石,武功山最富特色的人文绝景之一。地处武功山金顶海拔1900米处,屹然傲立于湘赣边界。四座朝向各异、建筑风格独特的石垒祭坛,自从三国东吴初年创建开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古代普通百姓对其的崇敬与臣服,使祭坛成为人世与上苍沟通的纽带。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一遇到像旱蝗疾疫等自然灾害,人们便“远近祷祀”。希望通过祭拜上天,获得与灾害作斗争的特殊力量,以求得“享应甚速”的效果。四座石头垒成的祭坛,各有不同名称。一为葛仙坛;一为汪仙坛;一为冲应坛;一为求嗣坛

穿云石笋这两尖岩如一对春笋,从深谷中挺拔而出,直插云表,高约260多米,这一奇特景点取名为“穿云石笋”,又叫石笋双峰。它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说是有一对恋人殉情而变成这双石峰。话说在槽岭这里有个青年叫石仔,一位姑娘叫小翠,两人相亲相爱,小翠家里是财主,父母不准女儿嫁给穷小子石仔,并千方百计进行阻扰。一天,石仔和小翠相约来到山岩上手拉手含泪地说:今世我俩不能成为夫妻,就来世再做夫妻吧,于是双双跳下了深渊。后来,深渊中长出了这两座石笋峰,当地百姓称为石笋双峰,高一点的山峰是石仔,矮一点的是小翠。

石鼓寺石鼓寺原名石鼓庵,亦称佛祖庵,座落在萍乡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山脚下,距芦溪县城35公里。原庵史建于元延佑年间(1314-1320)距今已有700年历史。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来到武功山下塌佛祖庵,忽闻山下溪水分外悦耳,循声寻去,乃是急湍溪水撞击一鼓形巨石所发出的声音。乾隆用木棍击石三下,发出震耳鼓声三响,武功山金顶刹时祥云朵朵佛光灿烂。乾隆大喜,曰:“石能为鼓,世所罕见”。遂赐名为“石鼓寺”。

夫妻峰武功山水有夫妻瀑、山有夫妻峰。这夫妻峰呀,是指两座从深谷拔地而出、相依相偎、直刺云霄的山峰,故此又叫石笋双峰。夫妻峰源于一个凄美的传说,说它们是由山下一对恋人殉情而变。

白鹤峰武功山的白鹤峰海拔1918.3米,是江西第一高峰,历史上与庐山,衡山齐名,称为江南三大名山,佛道两教驻山已有1700年历史,山上到处是寺观的遗迹, 金顶是武功山最高峰,山上没有一棵树,全是一望无际的高山草原,深秋时一片金黄,所以称金顶,山上现存的四个古祭坛和观音寺,建于东吴,可见历史之悠悠。

吊马桩吊马桩是一座高200余米的孤岩,不但集高、险、峻,风光也为武功金顶地区之冠。古人诗云“昆仑失火却龙蟠,迸出怪岩一角寒,初日烟霞生锦箨,九天风露湿琅玕”。吊马桩由基、阶、峰三部分组成,基台从深谷拔地而起,谷中树木秀蔚:阶台岩石嵯峨,古木葱郁,峰顶岩尖如柱,奇花异草丛生,登上桩顶,近观奇松怪石,远看白云绕峰。

挂榜石挂榜石,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削成峭壁耸云霄,挂榜流传非一朝,想是许多金殿客,紫毫次第姓名标。”古时候举子们一但考中了,他们的大名就会眷写在黄纸上贴在街上显眼的地方,考中状元的还会披红挂绿游行三天,到时许多宦官人家的女孩争相一睹状元郎的风采,幸运的姑娘也许就有可能成为状元夫人。所以古人把“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作为人生的两大喜事。

据说古时候的读书人如果想考取前程,就要来到挂榜石前祈祷。假如石头上隐隐约约有他的名字,当年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一定会高中。就如同官府挂出的黄榜。因此赣湘两省的读书人考试前夕,蜂涌而来看“黄榜”的现象盛况空前,并根据榜上的信息决定自己考与不考。

七仙潭七仙潭,得名于七仙女下凡洗浴被樵夫撞破成潭的故事。传说天上的七位仙女有一年夏天下凡,见这里清泉涌动,碧波荡漾,便下水洗澡,不料被一位砍柴人撞见,七位仙子化成了七个小石潭。这里的河床全是整块大石构成,千百年来滔滔的溪水日夜冲刷久而久之,就冲出了一个个光滑的小石潭。

金壶洒酒一到隆冬,120米飞泻的瀑布凝结成一条细长的冰瀑,晶莹剔透,如诗如幻;春夏之交,奔腾的瀑布撞击岩壁,化成蒙蒙大雾;高山、绿林、云海、飞瀑,身历其间,如入仙境。这可是目前武功山已知瀑布中最陡的了。高高耸立,直上云端。

高山草甸武功山高山草甸在武功山生态资源中,最具特色和魅力。虽然武功山的高度没有达到森林植被分布的上限,但在该山海拔1600米以上的南北山脊线两侧,却几乎被茫茫草甸所覆盖,连绵30多公里,面积达 10万亩以上。

武功草甸,因时因地而富于变化。四时气候不同,地形地貌各异,造就了武功草甸俏丽迷人,奇妙多姿的风貌。

春夏绿油油初春,艳阳高照、大地回暖。冬眠的小草睁开睡眼惺松的双眼,争先吐出黄绿的尖芽。随后,报春花等早春花卉便开始崭露芳容,而在草甸周边崖壁上生长的江西杜鹃等也不甘示弱,以满树繁花争当春花的魁首。不久,一条条黄绿的绒毯,便被红、白、黄、紫等各色鲜花所渲染。夏天,浩荡的暖风挟裹着绿色的浪潮,以一种啧礴之势扑向四面八方。不经意间,武功山顶顿成一片绿色海洋,碧波荡漾,随着山势起伏划出一条条美丽的孤线,远观绿草如茵,近观奇花斗艳:野百合洁白的喇叭形花冠硕大华美,如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十分抢眼;和野百合同科的紫萼,则静悄悄地绽放着淡紫色的长钟形花朵,清秀而典雅;毛茛科的乌头虽然出场较晚,但也不甘寂寞,以其冠如武士头盔的艳紫色花朵高高跃出草丛;而众多伞形科小花则以多取胜,组成一个个伞形花序,如朵朵白云飘落在碧波之上……

秋天金灿灿金秋时节,高大的禾草变为金黄色,一如成熟待割的万顷稻浪。春夏一望无垠的绿草甸,已魔术般换上了季节早已设计好的金色袍子,这使巍巍武功山显出一种至高无上的王者风范。

冬天白皑皑由于冬季山高风大气温低,武功山的草甸已是霜雪的世界,连绵的山脉宛如一条白色的游龙,在湛蓝的晴空和金色的阳光下,景

因地质构造及山形山势的不同,使武功山草甸,随山势流转而千变万化。或如吊马桩“U”形谷的深邃,观音宕的博大辽阔,或如九龙山“睡美人”俏丽多姿、发云界的千折百转。在绵延不绝的几十公里草甸中。其中地势较平,最宜于游人欣赏的为金顶、观音宕、九龙山和发云界四个大草甸。

金顶、白鹤峰草甸海拔1600—1918米,面积6平方公里。地处武功之巅的不凡高度和山势延绵而富于变化,使金顶草甸成为爱好草甸游的首选之地。此外,山顶极具神秘气氛的高山古祭坛群等人文胜迹也为金顶草甸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观音宕草甸海拔1300米左右,面积4平方公里。由观音宕、吊马桩两个盆地组成。这里山溪众多,地势较低,水源充足,植物种类极其丰富。野百合、玄参、草乌、桔梗、远志等药用植物随处可见。杜鹃、黄山木兰、铁杉、黄山松等树种沿沟溪分布,犹如一道道绿色的走廊。而距此草甸不远,落差达120米的金壶洒酒瀑布和保存良好的片片天然铁杉、黄山松群落更与草甸交相辉映。涉足其中,上可观草甸云海、雄蜂座座,下可赏飞瀑流泉、珍稀古树,实为武功山难得的一处生态佳境。

九龙山草甸因九山逶迤状若游龙而得名,海拔1300—1700米,面积3平方公里。明嘉靖年间僧徒在此创立九龙寺始,此后数百年间又陆续兴建几十座台、塔、寺,使这里一直成为江南有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发云界大草甸海拔1400—1600米,面积10平方公里。为一三面环山的高山盆地,春夏时节,由于小气候的影响,盆地里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羊狮幕概况羊狮幕是武功山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之一,地处武功山的东北面,整个景区风景如画,秀甲一方,素有“前秀后雄”之说。羊狮幕主峰海拔1750米,气候变化无常,有时山下日照山上雨,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像悬挂一道宽大无比的幕布,变幻莫测的云雾时而似羊时而似狮,由此取名“羊狮幕”。

如来佛掌耸立在陡峭的山壁上高达5米多的巨掌,由石头天然生成,因它的形状和如来佛的手掌很相似,所以被人们称为如来佛掌。

观音送子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观音送子图,朋友们可以慢慢欣赏。她很形象,坐在正中的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仙盆松眼前这巨大石壁上的“盆景”称为仙盆松,那古老松树与石壁搭配巧妙天然成趣,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那松树生长在石壁缝隙之中,被一如盆的大石挡住,大石悬空而放,从远处观看,就好象石松长在这一石盆之中,为一巨大盆景放在几十丈高突出的石壁之上,形成了少有的“石上长树”,也是“树上长石”的奇观,此松树扎根石崖,秀美、挺拔,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

关公面壁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惊天地、泣鬼神。一部《三国演义》将此次大战浓墨重彩,大书特书。据史载,曹操赤壁兵败走华容,在水路中败逃数十里,方才登岸,百忙之中寻了一匹快马,扳鞍上坐,急忙逃跑。岂料遭诸葛亮计算,关云长为显其才,立下军令状自荐守华容捉拿曹操。可是关云长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的许多恩义又观曹军惶惶,于心不忍,手下留情,紧要关头还是把曹操放了,导致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关公面壁图,大家看,像不像关公的模样?

金鸡迎春这块白颜色的大石头状像一只大母鸡,其头、嘴、身都活灵活现,它高2米。这只母鸡为什么躲在一棵松树底下呢?原来它在这里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所以取名为“金鸡迎春”。

沈家大院“北有乔家大院,南有沈家大院”,沈家大院原是清代沈姓一富商在此梯田式的山中腹地栽种药材、茶叶发家而出名。如今,那条用麻石铺成的一段古道、残留下来的石墩、石屋柱等物依旧向人们展示它昔日的辉煌。

(二)古迹与建筑类

安源

安源,是一方神奇而火红的热土,是中国近代工业先驱、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主要爆发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源,因中国近代工业的大企业——汉冶萍公司的萍乡煤矿而闻名于世;安源,因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党的杰出领袖领导的工人运动而名震天下;安源因毛泽东同志在这里组织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军,高擎起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大旗的秋收起义而令人敬仰;安源,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

全国“十五个之最”而在中共史上写了辉煌的一页;安源展现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进,中国无产阶级从诞生、觉醒、反抗到有组织大罢工、武装夺取政权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奋斗历程的典型代表。毛泽东同志在安源写下了《西江月?秋收起义》的辉煌篇章,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馆名,江泽民同志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碑名,曾庆红同志在安源考察时指出“安源的革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安源作为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源已成为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我省红色旅游五个基点之一,并入选为全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

安源旅游区的景点主要集中在安源镇,包括以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为中心的革命纪念地和以汉冶萍公司创建管理与生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工业纪念物,以及秋收起义广场。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安源是我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为纪念我国工运史上这一壮举,1955年8月开始筹建,在萍乡城南6公里远的安源牛形山的山腰上修建了占地13公顷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纪念馆是一座三层24米高的建筑,倚山而筑,馆上方是红旗、火炬和由铁锤、岩尖、铁路、车轮图案组成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的造型。馆四周云杉挺拔,满目苍翠。馆前是设计高雅的胜利广场。

八段136级台阶从中广场直通纪念馆大厅正门,到达纪念馆大厅前的山上广场,毛泽东书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镌刻在大厅两侧,大厅正门上方“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邓小平1984年8月31日亲自写的纪念馆馆名。

纪念馆内,共设6大部分8个展厅。馆内展厅展出的实物为研究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馆外的主要景点还有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工人补习学校、萍乡烈士陵园、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安源煤矿总平巷井口、毛主席来安源铜像广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谈判处旧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盛公祠、世纪广场、胜利广场等。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旧址(罢工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指挥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牛角坡52号,共8栋7间,为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原为湖北同乡会会馆。 1922年9月罢工时,罢工指挥部亦设此处。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机关迁至半边街,此处为工人学校第二校校舍。

安源路矿党支部成立后,即集中力量组织工人俱乐部(工会)。1922年3月16日,召开工人俱乐部第一次筹备会议。4月16日,在工人俱乐部第三次筹备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工人俱乐部总章和部员公约,确定俱乐部的宗旨为“保护工人的利益,减除工人的压迫与痛苦”,选举李立三为俱乐部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并组成俱乐部的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选出评议员和干事数人。1922年5月1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正式宣告成立,有部员300余人。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在刘少奇主持下,由工人自行设计、捐款建造,1924年5月1日落成,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俱乐部分前后两栋,前栋是办公楼,砖木结构,两层楼房。俱乐部下设文书股、互济股、宣传股、游艺股。后栋是工人讲演厅,为砖木结构,四层楼房。设演讲台及大厅,有坐位800个。厅后部及左右侧共建通楼三层,三层共设坐位550个。讲演台正面墙上悬挂马克思、列宁像,对联为:“有团结精神有阶级觉悟;是劳工保障是人类福星。”横匾为“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呵!”。俱乐部是20年代安源工人革命活动的中心,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第一所工会大厦,1955年1月,国务院修复该旧址。

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是全国第一家以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史与中国少年儿童先锋队史为主要内容的纪念馆,共有32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300余幅照片和相关史料,介绍了红领巾的诞生过程和作用以及从安源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新中国的重要岗位王耀南、吴烈、吴运铎等杰出人物。通过该馆的建设,使安源历史地位更加突出,伴随着红领巾主题公园建设,安源将成立全国少先队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活动阵地。

工人补习学校位于安源镇五福巷。1921年冬,毛泽东派李立三来安源。李立三到安源开办平民小学,吸收工人子弟读书,广泛接触工人。1922年1月开办第一所工人夜校,后改名为工人补习学校。自编浅显易懂的教材,把讲授文化科学知识与传播马列主义结合起来,为建立和发展党、团、工会组织,为培养工人运动骨干创造条件。该校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位于安源镇老后街。1922年9月罢工胜利后,毛泽东派易礼容来安源开办消费合作社。工人踊跃投资,共筹集资金1万余元。1923年2月正式营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自办的第一个经济组织。同年8月增设新街分社。李立三、易礼容和毛泽民先后担任过总经理。该社设兑换、粮食、服物、日用、南货、杂务各股,并代售革命刊物。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平巷口(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安源煤矿,为煤矿开办时建造的矿井主要出入处。是一座砖砌门坊式建筑,背靠安源山,井口上方塑有铁锤岩尖图案和“总平巷”三个显目的大字,中间半月形建有大拱门为出入总口,通往距地面近千米深处的井下,两侧建有附属建筑物。她既是安源煤矿建矿史的重要文物,也是1922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谈判处即安源公务总汇,建于1906年。1922年9月16日,路矿当局策划的种种阴谋失败后,不得不同意调解,约俱乐部全权代表刘少奇来这里谈判。当时路矿当局想用武力逼刘少奇答应复工,遭到刘的严词拒绝。数千工人将整座楼房围得水泄不通,高喊:“谁最动刘代表一根毫毛,就将路矿当局打得片甲不留!”路矿当局和戒严司令见工人势力强大,不得不妥协,18日签订正式条约13条,历时5天的大罢工胜利结束。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安源镇张家湾。1927年9月初,毛泽东来到安源,在这里主持会议,召开部署湘赣边区秋收起义的具体计划、日期和进军路线,并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该旧址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公祠(即萍乡煤矿总局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镇安源煤矿,地理位势突出,在安源盆地的山包上,即可登楼远眺,俯瞰安源镇全景,同时又是镇内各个地区都能看到的历史标识。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祠。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立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工人学校第一校校舍,位于张家湾的一个小院。系砖木结构,北端是二层楼,南端是平房,共15间,面积1000平方米。1927年9月初,毛泽东在此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研究了秋收起义的部署,成立了党的前敌委员会。

秋收起义第二团出发地——张公祠(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房屋为德国样式,三层砖木建筑,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墙厚度为55厘米,内层高5米。为萍乡煤矿第一任总办(矿长)张赞宸私宅,张逝世后矿局将此屋命名为张公祠。一度改作矿局所办学校校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安源镇党政机关办公楼。2007年9月成为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安源纪念馆所在地。

安源老街俱乐部到合作社之间的600米连接通道,当年安源的商业街,今天依然热闹的小商品市场。依稀保有当年的若干场景。虽然历史面貌已遭到相当严重的破坏,但局部还可以整治修复,还原旧貌。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位于安源镇中,现代教育的启蒙基地,学校的筹资、管理和教学都反映了当时工人觉醒的状态和我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的活动特点。是安源罢工的主要舞台之一,培育出一批有能力的工人革命家,成为中国工农革命的重要力量。

毛泽东1930年秋来安源住处和前委机关驻地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9月下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第一方面军之一部来萍乡和安源时,毛泽东和方面军前委机关驻在这里。

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住处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八方井44号,普通平房,原为私宅,1921年10月毛泽东来安源住在这里。

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内,工人俱乐部(罢工后)右侧。1930年9月,在工农红军帮助下,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在此处成立,安源工人、共产党员袁德喜任主席。

红军标语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源镇张家湾村。1930年9月下旬,红军第一方面军之一部在毛泽东、朱德率领下来安源和萍乡,扩军筹款,做群众工作,制作的墙头宣传标语。

孔原同志故居孔原(1906年~1990年),原名陈开元、陈铁铮,1924年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孔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海关事业的开拓者,在党的组织、海关、外交、外贸、对台工作和隐蔽战线上做出重大贡献。1978年,安源镇政府对孔原故居进行了修缮,2007年,安源镇政府再次对孔源故居全面修缮。

(三)消闲求知类

傩文化

傩是源于我国古代原始宗教巫文化,它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原意为“迎神赛会,驱鬼逐疫”。萍乡傩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萍乡石洞口杜氏家谱记载:“傩自周始”,清乾年间,萍乡县令胥绳武曾用萍乡方言作过一首咏傩诗:“五隅年例扮迎春,忙煞城里城外人;所幸太平冒个事,我随你去跳傩神”。民国时期,萍乡傩祭活动更为普及,全市仅傩庙就有98处,傩舞队达48支。萍乡傩被傩艺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除了它源远流长外,也是因为它具备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傩庙、傩面具和傩舞这三大宝物。而且这三大宝物中的傩庙数量多、规模大,可称为全国之冠。而古傩面具的遗存可堪称中国之最,具有文化保存价值的萍乡傩面具,发现、收集最多时有200-500多具。萍乡傩阵容庞大,一堂傩一般为36个傩神面具,最多的有124个。

萍乡傩文化在全国的地位,得到外国学者的承认和好评。法国著名汉学家、法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班文干·班巴偌多次到我国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考察过傩文化,1991年7月来萍乡考察,他说:“到了萍乡才知道中国傩文化天外有天,这天外天就在萍乡。萍乡的傩文化实在太可爱了。愿天下研究傩文化的同行都来萍乡看看。”

傩面具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傩仪、傩舞、傩戏,大多为香樟木所雕刻,加上油漆彩绘,刻画出粗狂朴拙,庄严华丽的艺术形象。傩面造型大多以古代历史名人为原形,并对角色的性格注重深层刻画,形象各异,栩栩如生。

石洞口傩文化园位于赤山,是举行傩艺活动和供奉傩神的地点,外貌宏伟壮观,气势磅礴。每年正月,傩舞队就会到每家每户表演,另外,秋收季节也会表演傩戏。正在兴建的傩文化广场是一处休闲、观赏的场地,以突出傩文化意蕴为主题,并带有古韵景点,走在其中如在画中游。

石洞口“傩文化园”是一座以傩文化为特定主题,融汇赣西民俗风情,民间艺术,集祭祀、观赏、娱乐、休闲、购物等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乐园,也是一个兼具文化、教育、科研、观赏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上栗傩舞、傩庙、傩面具,堪称民族奇葩、中华一绝,国内外影响大。

小枧傩庙位于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小枧街,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442年),重修于清代,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枧傩起源于唐元和六年(公元806年)前后,首先其庙宇在田心村,1368年搬至田心水口山,1720年被烧毁后择建在东源小枧。

该庙总面积2800平方米,为四栋三间二进一房三室,歇山顶,庙前原有高大的雨亭(1954年拆除),风雨亭对面是戏台,与大殿成直线,两边为厢房和酒楼,共18间。清同治十年(公元1874年)进行扩建,右边增加了观音堂,左边增加大小七间斋堂,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萍乡现今保存最大且最完整的一座傩庙。据史料记载,小枧傩庙原名“遵宣祠”。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小枧傩庙开始往外派生,先后转入湘东毛园、下埠、芦溪新泉、南坑、上栗赤山、桐木等地。现收藏古傩面具计128件。

小枧庙距萍乡城区仅30分钟车程,交通方便,每年都有湖南、宜春等地信士来此朝拜、旅游观光,其独特的傩文化在全国独树一帜

赤山石洞口傩庙石洞口傩神庙位于赤山镇丰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9年)。傩庙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庙前有高大的风雨亭,两边为厢房和酒楼,保存完好,面积550平方米。原风雨亭和酒楼戏台被毁,现为重建。

据史料和杜氏家谱记载:“元末进士杜谷珍之子杜传芳率族人亲建,于明洪武二年从对面山脚下搬迁过来,庙内祀奉唐、葛、周三位主神。石洞口傩文化园正在扩建中。

福崇庵位于湘东区排上毛园。南宋嘉定年间,毛园陈氏祖先在长塘建福崇庵供奉傩神。乾隆年间,陈云波父子将庵改建成一栋两进庵。后人不断翻修改造,福崇庵一直保存至今,已有800年历史。

福崇庵傩庙、傩舞、傩面具三宝保存较全。一具石傩面具保存完整。庵堂现存木傩面具384具,所存傩面具数量为全国第二。附近几个村有三支傩舞表演队,文化大革命以后,专家、学者纷纷来毛园考察研究傩文化。至90年代,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的专家先后来考察。2002年,被列为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二、四级资源

(一)地文景观类

1、杨岐山

杨岐山位于上栗县杨岐乡,距萍乡市中心25公里,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杨岐山古称翁陵山、漉山。相传战国时期的著名哲学家杨朱到此,因山大路杂,面临岐途,迷失方向,凄怆泪下,后人因此而将此山名为杨岐山。

杨岐山为武夷山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的三叠纪晚期,随着地壳上升,杨岐山逐渐由大海升为陆地。杨岐山山势嵯峨,“山之峻,水之纾,岩之峭,石之奇,皆可娱人。”主峰张口狮子岭,海拔947.6米。主要景观有杨岐普通寺、何仙庙、寒婆石、千丘田、阴水洞、子午泉、棋盘石等24景。张口狮子岭、万仞峰、龙峰如笔架横亘,张口狮子岭据中央。山脉远眺长沙,城区景色历历可见。有人曾作诗曰:“长沙牵出一根藤,爬到杨岐结个瓜,瓜叫张口狮子岭,站在瓜上看长沙。”杨岐山林木蔚然深秀,松杉、樟、栗等林木覆盖峰岩。林间杂生的“方竹”、“观音竹”、“实心竹”、“墨竹”,称为杨岐四“竹”,其中方竹为杨岐一绝,竹杆四方有棱,四季生笋,多处移栽不活,唯此生长茂密。

杨岐普通寺杨岐普通寺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处杨岐山风景名胜区中心,座落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杨岐山寿桃峰下,距萍乡市区25公里、上栗县城6公里。普通寺距离浙赣铁路、萍洪高速、沪昆高速公有20公里。普通寺与319国道相连的路段已经铺成了水泥路,交通十分便利。此外,电力、电信、移动通讯设施已全面覆盖。

杨岐山普通寺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临济宗下一大支派——杨岐宗祖庭,始建于盛唐天宝12年(753),乘广禅师主持建造,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杨岐禅宗发祥地,初曰“广利寺”,宋更名“普通寺”,沿袭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1996年经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属省重点寺院。现有僧尼6人,当地居士信士2000余人,宗教活动开展较为正常。她既是宗教圣地,又是风景名胜旅游避暑胜地。近年来,赴杨岐普通寺考察历史、参拜祖庭、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的国际友人、杨岐弟子及港澳台胞与日俱增。国内檀越信士、居士香友、人民群众来杨岐朝拜进香,旅游避暑观光,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杨岐普通寺依山而建,逐层递高,古朴雄伟。全寺院由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祖师堂、厨房、餐厅、客堂、宿舍组成,占地面积7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在寺院周边有瑶金山寺、妙清寺、何大仙庙、上栗万寿宫、宝积寺、金轮寺、三候庙、纯阳观、张公祠、凤鸣湖、孽龙洞、子午泉、千丘田、棋盘石、百丈路、观音崖、文公墓、寒婆关、唐碑、唐塔、倒栽柏和历史名人学者及诗僧墨迹等一批底蕴深厚的人文景点、名胜古迹、文化遗产,丰富多彩,举不胜举。

杨岐普通寺在1995-1997年,年接待客2-3万人,主要是香客。据说在80 年代,最多一天有700名游客。今年由于交通不便,游人很少。以前门票每人2元,2000年因人少未收门票,今年有日本人士来此进香朝拜,但人数少,亦不成规模。2009年,上栗县与湖南福严寺签订重修杨岐普通寺协议,福严寺计划投资1.5亿元重建杨岐寺,目前正在动工中。

杨岐二十四景杨岐山风景名胜区有著名的“杨岐二十四景”:涌泉池、千丘田、观音崖、老虎洞、乌龟洞、前沽塘、后沽塘、仙鱼塘、寒婆岩、张口狮子崖、关门石、杨岐石窟、金瓶晒果、猴子扒石、斗牛石、铁笼关虎、小天池、三岛

湖、山顶泉、方竹林、棋盘石、别有洞天、子午泉、案山关。“杨岐二十四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损毁、荒废,目前留下来的景点为数不多。

唐碑、唐塔、唐柏均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碑共两块,镶嵌在普通寺大门的两边上,一块建于唐元和二年(807年)唐代大文豪刘禹锡为乘广利禅师所撰写的碑文,一块为甄叔禅师塔铭。这是江西省仅存的两块唐碑,两碑的高度为2.8米,宽为0.9米;唐塔有两座,一座为乘广禅师塔,塔高约4米,分4层,为花岗岩垒成,每层为8 面浮雕装饰,雕刻古朴,具有唐代艺术风格;一座为甄叔禅师塔,高1.78米,宽0.88米,形似方亭。两塔至今留有乘广、甄叔师徒2人碑文;唐柏是甄叔禅师所植,故称“甄叔柏”,又称“倒栽柏”,高约30米,主干直径2.33米,苍劲挺拔,生机盎然。唐柏、唐塔、唐碑都保存完好

文廷式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廷式,江西萍乡人,字道羲,一字芸阁,纯常子,罗霄山人等。生于清咸丰六年,殁于清光绪二十九年,是我国晚清重要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

文廷式墓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建于杨岐普通寺后的丹凤朝阳处,占地面积52平方米。碑文、对联清晰可辩,墓表刻有清沈增植撰写的对联“有清元儒,东洲元觉”。墓高1.8米,直径3.5米,占地面积74.69平方米。墓坐北朝南,墓云顶刻有:“文公廷式墓”五字。墓前有石望柱二根,上刻有对联曰:“卜兆取兹方故实未湮皇览徒□当补记”,“表轩终有待乡贤如接泷冈吉日更题辞”。墓后罗围中有墓碑,刻正楷字“诰授中宪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显考文公讳廷式府君之墓。”墓左右石刻对联曰:“鸱□东徙松□成行,青简尚新宿草将列。”后碑左侧是文廷式后嗣的碑文,右侧是南昌知府沈曾植作的墓表。

文廷式墓未修复,周围杂草丛生,待整修。

2、玉壶山

玉壶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萍乡市莲花县县城东面1公里处,沿县城新建街或外资路转环山公路可直达。是山岳型自然风景区。总面积51.24平方公里,山峰绵延数十里,主峰玉壶山海拔380米。山势雄奇峻拔,峰峦叠翠,是以峰、石、瀑、洞、云、林兼胜,且以雄、奇、险、秀、幽著称的一座名山。玉壶山古称壶山,相传为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蟠桃宴醉酒后抛下一只仙家玉壶幻化而成,因整座山远看似酒壶而得名。

《太平寰宇记》、《江西通志》、《庐陵府志》、《永新县志》、《安福县志》、《莲花厅志》等大量古籍文献对山中胜景、仙迹、名人传说有详细记载。唐开元名相姚崇、宋相周必大、元朝状元李祁、大禅师兼诗人李嗣晟、明朝理学家兼文学家刘元卿、大旅行家徐霞客、台阁大学士兼诗人李东阳、清朝宣统皇帝汉文教师朱益藩等名人先后游览或隐居此山。山上有元阳观、法藏寺、文峰塔、焕文阁等道、佛、儒文化遗址,有姚崇洗墨池、晚唐道家名士杨筠松铁笔诗、刘元卿诗碑等人文景观。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禅师泰上人云

游亭玉壶峰后,爱其山水幽静,即择地营建道场,名曰法藏寺,又名楼阁寺,列境内五大名刹之首。宋文天祥题“觉堂寺”三字。历朝来,法藏寺香火甚旺,名噪四方,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山上自然风光,千姿百态。元阳洞、蕊珠洞和石洞三大洞景扑朔迷离,怪石林立、凝乳堆雪的石构景观以及悬挂于玉壶山顶的天外飞泉,称为玉壶山“三绝”。老红军战士甘祖昌将军的墓地掩隐在苍松翠柏丛中,吸引着游客凭吊一代名人功绩,追忆先烈风范。

玉壶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在80%以上,珍禽异兽得到保护、繁衍。

玉壶山景区目前已开发神泉湖景区、法藏寺和将军园。

神泉湖景区中型水库,水面面积达1230亩。四周青山环绕,林木葱荣,空气十分清新,素有“天然氧吧”美称。水随山形转,岛在水中游,如新月镶嵌,景区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是水上垂钓、游乐、商务会议、户外烧烤的理想去处。

目前已完成神泉湖入湖公路工程、湖堤坝工程、中心景区及神泉湖景区电力、电讯工程、神泉湖环岛游步道及绿化工程,已建成接待中心,并购买了游船、快艇等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

法藏寺已建前殿、厢房等设施。游客主要为香客,但人数不多。

将军园1995年由新疆军区及莲花县人民政府修建甘祖昌将军墓,2005年由县人民政府修建了通往将军墓的将军路。

3、孽龙洞

孽龙洞位于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距离萍乡市城区15公里。该天然溶洞形成于1亿八千年前,全洞长达4.2公里,蜿蜓曲折,深邃清幽,是一个休闲、游览、避暑的最佳去处。

洞内宽敞处高达30多米,可容纳千人,低窄处仅可容一人需侧身而过。洞内全长 4200余米,常年恒温18摄氏度,冬暖夏凉。蜿延曲折,水随洞转,洞因水活。洞中岩景乳石有的如玉雕,有的像刺绣,似人似兽,若物若影,惟妙惟肖。景点多达一百余个,如:天堂大厅、天书、童子拜观音、千丘梯田、倒柳垂杨、仙乐厅,诗画长廊、许愿池、回龙厅等。天堂大厅它包含了天上人间春夏秋冬四季美景,最为壮观的是洞内的洞天飞瀑,它高9米,宽7米,天然瀑布水从9米高的上空直奔洞池,溅起无数水花,声势浩大声撼震天,为此洞一绝。清风、怪石、流泉、飞瀑被称为“洞中四绝”。

孽龙洞的得名,那是相传江西九江鄱阳湖附近有一条孽龙,企图把江西变为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来被许真君道士知道后,制服于杨岐山下的一个洞

中,所以固得其名为“孽龙洞”,后来本性善良的神龙终于悔过,决心在杨岐山下一个石洞里闭门思过,并一心一意保护百姓,乡村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孽龙被召上天庭,人们感念其功德,立庙祀之。一九八三年曾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丛周先生誉名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

漫步游览在洞中要花上2个多小时才能把全部景观近收眼底,一路上都能听到旁边流水的美妙声音,可以在景区观看高空绝技表演、徒手踩钢丝和环球飞车等精彩节目。

孽龙洞1983年对外开放,1986年全洞正式对外开放,当时非常火爆。1987年接待人数达20万人。2004年9月份,孽龙洞被正式命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由于管理、体制不符合景点的自身发展,洞内设施老化严重,后续投入欠缺,旅游人数锐减。经调查,孽龙洞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洞内照明设施过于简陋粗糙,不能满足溶洞的照明要求、布景需要。为了增强视觉效果和感染力,需采取光照比较强的彩灯、射灯等照明设施来制造奇特、梦幻的境界,烘托气氛。但是孽龙洞彩灯、射灯严重不足,连洞内瀑布这种佳景,也缺少必要的灯光装饰,使孽龙洞的价值大打折扣。此外,照明线沿洞壁简易安装,给人以工地搭建的临时照明线之感,很多灯罩已经被人为损坏,灯具裸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第二,游程较长,给人以冗长、单调的感觉,出洞时方有如释重负之感。另外,出洞口距地面停车场有40米的高差,又让旅游观光者攀援而上后更觉劳累;第三,导游员解说词空洞贫乏,除了拟编故事外,基本上没有科技、科普内容,待创新和改进。

(二)水域风光类

1、碧湖潭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萍乡市湘东区南部,由五峰山、广寒寨以及碧湖潭三个景区组成,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6838.7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496.7公顷,森林覆盖率88.5%。以“谷秀、水碧、石奇、林茂、史悠”而见长,具有森林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组合状况好的特点。

森林公园内茂林修竹,浓荫蔽日,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峰峦崔巍,山水奇特,风光秀丽。森林公园处于草水河、萍水河的上游,水文景观资源丰富。独特的是在森林公园婆婆岩海拔800米以上就能见到连绵的山地草甸。园内,老虎山丹霞景观,悬岩峭壁的仙人棋台、高数丈,壁侧面的仙人掌浑天然而成;婆陀石窟,5公里之长的强盗洞;白竺乡的婆倌石林、将军石、乌龟石、一线天、猴子洞、天然石井、兄弟站岗等栩栩如生,鬼斧神工,各具神韵。

森林公园境内植物种类丰富,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12种;并因其显著的地形原因,在白竺乡婆婆岩海拔800米至1100余米形成了面积约240公顷独特的中山草甸景观,这在整个江西也是非常罕见的。

森林公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内有始建于周朝的五峰福寿庵和始建公元前841年的南岳寺,它们历经沧桑,但直到现在依然香火鼎盛。江西诗派创始人宋代学者黄庭坚曾游五峰山,于福寿庵前留下“梵守起手腰,万千翠峦变俯地,后峰凌绝顶,几重碧落不知天” 一联。

2、山口岩水库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地处赣江一级支流袁河上游的芦溪县境内,坝址位于该县上埠镇山口岩村,距萍乡市区约30公里,是一座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30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为1.05亿方。大坝为江西省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顶高程 247.6米,最大坝高99.1米,坝底最大宽度30米,坝顶宽5米,坝轴线半径150米,坝顶长268米。水库淹没区涉及芦溪县上埠镇、张佳坊乡、新泉乡3个乡镇的18个村民小组,淹没总面积3.804平方公里,淹没影响人口总数为1934人。

山口岩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向萍乡城区日供水20万吨;可使下游芦溪县城的防洪能力从现在的不足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可改善下游10.12万亩农田的灌溉,将灌溉保证率提高到90%;每年发电量约3000万度,这对促进萍乡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古迹与建筑

1、秋收起义广场

秋收起义广场是为纪念秋收起义而建设的纪念性广场,位于萍乡城北新区,占地300多亩,以新建的昭萍桥为中心,萍水河为纽带,四个块面组合而成。广场以秋收起义纪念碑为重点,南向中轴线上设置五彩缤纷的音乐喷泉和气势恢宏的秋收起义纪念馆,园林小品将广场装点成多处供活动、休闲的场所,使广场兼有娱乐、展览、购物和集会等综合功能,成为萍乡市区活动中心和市区风貌的重要标志。

秋收起义纪念碑建在秋收起义广场中央,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秋收起义纪念碑题写了“秋收起义纪念碑”碑名,纪念碑于二 000年八月二十七日正式落成。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江译民题写的碑名:“秋收起义纪念碑”,碑背面是毛泽东的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基座正面是碑文,其他三面为浮雕,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张家湾的红灯》、《霹震一声暴动》、《转战上井冈》,生动展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画面。碑身有线刻的猎猎战旗和崇山峻岭,表示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工农兵联合的武装斗争,第一次举起工农革命军旗帜,并转战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纪念碑碑高30.9米,占地面积151平方米,巍然屹立,气势宏伟。纪念碑基座内设有电控设备,长城堡四角和碑顶部装有活动彩色射灯;基座周围有绿化区域;纪念碑基座四周设有较大的平台,成为独具特色的一大景观。纪念碑由“9”字、浮雕、题词、长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徽标、碑柱、火焰(火

炬)、五角星、碑文、红旗、山川、稻穗等图案协调配置、有机组合。长城堡连碑柱27 米,基座27级台阶、高3.9米,碑柱顶部正面与背面造型为两个“9”字,连缀起来表明秋收起义的时间为1927年9月9日,同时又有“九重天”的寓意。长城墙上的火炬和基座侧边的火焰,表示秋收起义之火燃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刻在基座南、北面的毛泽东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吻合。

秋收起义广场和秋收起义纪念碑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市城市品味,为我市树立了良好的对外形象,被誉为“城市会客厅”和“革命圣地”。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秋收起义纪念碑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旅游局将其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我市继安源工人运动纪念馆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后的又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9年,在碑底下新建秋收起义陈列馆——萍乡馆。

2、秋收起义烈士陵园

秋收起义烈士陵园位于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为庆祝秋收起义80周年,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打造和提升芦溪红色旅游品牌,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并报市委、市政府同意,于2007年4月在原卢德铭烈士墓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现更名为秋收起义烈士陵园,陵园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投资约1800万元人民币。园区建设分两期,一期占地323.5亩,分为5个部分:陵园前门、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秋收起义名人雕塑园、秋收起义纪念馆、卢德铭烈士纪念碑。

陵园大门烈士陵园大门门高28M,宽12.7M,主要由五角星、枪、和旗帜构成,象征着党的领导、武装暴动和秋收起义三个团,寓意一座永垂不朽的历史丰碑和迎来新的伟大时期的展望之门。

浮雕文化墙浮雕文化墙墙高2.7M,宽35M,以历史事件“秋收起义”为内容,将秋收起义的起因至结果,用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以及激烈的场景来表达整个主题,将历史概括为决策张家湾、转折文家市、激战山口岩、整编枫树坪、会师井冈山五个部分,每幅场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高15.6M,碑体下面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肖克题写的“秋收起义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纪念碑浮雕外观分4面:正面是卢德铭烈率军起义,背面是秋收起义部分烈士名单,左面是血战山口岩,右面是发动起义。

秋收起义名人雕塑园园内雕像主要是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委员、师团负责人,各路农军党代表,一、三团党支部书记等式逻辑,共15座15人,他们分别是:毛泽东、卢德铭、罗荣桓、谭政、何长工、余贲民、王耀南、熊寿祺、宛希先、钟文璋、王新亚、彭商仁、潘心源、徐麒、何挺颖。

秋收起义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馆内共三个展厅:一楼有安源军事会议腊像厅、山口岩战斗演示厅,二楼是展览厅。

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卢德铭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9月秋收起义60

周年之际正式落成,由原总参谋长杨得志上将题写碑名。中共江西省委、中共四川省委、萍乡市委、四川省自贡市委等领导同志参加了揭碑仪式。

2009年7月,秋收起义被评为国家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2009年11月底,省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委员会已在烈士陵园进行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考察评定。现在秋收起义烈士陵园正在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修缮,以更好的接待全国各地的游客。

3、泰和禅院

位于萍乡城西3公里外的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城郊管委会里善管理处,泰和观音禅院,原名泰和庵。小地名叫“苍龙吐珠”,系风水宝地。这里风景幽静,空气清新;两山环抱,一径独出;门前古樟蔽日,后山枫林成片;院内梵音缭绕,钟鼓长鸣。

泰和庵为一千年古刹,据《昭萍志略》记载,始建于晋朝泰和元年(公元265年),泰和寺由此得名,距今有1744年历史。初建台,后改为庵,历代香火旺盛。清康熙(公元1644年),嘉庆(公元1798年)均有修缮,兴盛时有寺院3栋,寺舍100余间,僧侣100余人。1949年前,主体建筑为重檐砖石结构,分关公殿、监神殿、观音殿前后三殿。庵内常住法师有龙法师、念导师、喻文师、会云师、启生师五人,。院前有一棵千年古樟树,并有泰和台一座,禅院后有大枫树十三棵,四周高山环抱。据说萍乡市宝积寺也是发源于此。

泰和庵于2003年开始扩建改造,并更名为泰和观音禅院,占地面积48亩。戒宝法师主持,本着“和谐世界、有我佛教、从心开始、有我中国”的信念,广汇浙江、福建等省信众捐资、捐物;导引赣萍居士、义工舍时、舍力;以身示范,阐佛理、解纷披、巧劳作、施慈心。与工匠、居士、义工等日复一日,风雨无阻,总投资8000万元,历尽艰辛于2007年9月全面竣工。

如今的泰和观音禅院是中南地区赫赫有名的佛教文化圣地,建筑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约40亩,尼众数十人。仿古式的主体建筑,依地势起伏而架构,中轴线上,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法堂、藏经阁等仿古式礼佛宏愿圣地。逐阶而上,层叠高耸,气势雄伟,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民居式的附属建筑,傍山形蜿蜒而平砌。左右两侧,三合院、五观堂、居士寮、客堂等静心禅思、夙兴夜寐的场所,错落有致、朴实无华。合理的布局,肃穆的氛围,使古老的泰和庵呈现出胜于以往的兴盛景象。高规格的建筑,佛缘精深的僧尼、信众,秀丽的自然景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崭新的泰和观音禅院,必将为萍乡的稳定、繁荣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有关诗词:

顾燮光《题泰和庵诗》

兰若远城市,四面寒山拥;

潺湲溪水鸣,天矫孤松耸;

雨余云散天,秋深叶堆垅;

僧掂佛灯幽,寺古岩墙恐;

清净自寂灭,绝顶空摩踵;

嗟彼兼爱流,安知天下重。

为弘扬佛教文化,满足佛教信徒的宗教生活以及大众文化休闲的需要,2003年泰和观音禅院投资8000多万元进行修缮改造,2007年10月全新面貌的泰和观音禅院面向世人全面开放。目前泰和观音禅院是江南地区综合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景点现已初具规模,客源稳定,年接待游客、香客约10万人次左右。景点周围群山叠翠,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周边山塘水库星罗棋布,生态环境良好,佛教文化氛围浓郁。

(四)消闲求知类

1、麻山幸福垅

位于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麻山村,距萍乡市区约10公里。山清水秀,生态良好,交通方便,民风浓厚。村内有汶泉傩神庙、古山寨、古城墙、童氏祠堂等古文化遗存,还有“灯盏圾牛尾巴之战”的抗日战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村民义务修路扫路,家家种花种草,自觉爱护卫生。从2004年4月开始,幸福自然村围绕“生活质量小康、人居环境优美,治安秩序良好、文明氛围浓厚、人与自然和谐、生存活力增强”这一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文明生态示范村活动,是赣西地区目前最大的文明、生态、小康、花园村。自然村拥有花卉苗木、杂交水稻制种、生猪养植、葡萄种植四个基地。现已建成“农家乐”休闲区、科技示范植物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水上乐园、登山观景、园林景区、爱国教育基地等景点,自然村集农业观光、科普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井冈山干部管理学院”教育基地、“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三级资源

(一)地文景观类

1、大屏山

位于罗霄山脉中段,萍醴交界处,海拔约700公尺,面积近200平方公里,因它形似一扇天然屏障,故名“大屏山”。山上风光秀丽,怪石嶙峋,溪流淙淙,溶洞遍布,有名胜古迹40余处。2000年6月,大屏山旅游开发区正式成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ek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