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环巢湖设计调研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1 1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环巢湖旅游线路设计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传统·现代·特色
环巢湖地区江淮 建筑风貌设计调研报告
学 院: 合肥学院
系 别: 建筑工程系12级建筑学 主设计师: 组 员: 完成时间: 2014/08/10
年 月 日
第 1 页 共 1 页
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调研报告
目 录
一 项目概况............................................................................................. 4 二 气候及土壤概况................................................................................. 4 三 规划设计..............................................................................................5
(一)规划依据...........................................................................................................................5 (二)规划原则............................................................................................................................5 (三)规划构想...........................................................................................................................6 (四)规划设计目标...................................................................................................................6
四 建筑设计依据..................................................................................... 7
(一)设计依据...........................................................................................................................7 (二)设计原则............................................................................................................................7 (三)平面设计...........................................................................................................................7 (四)建筑立面设计风格...........................................................................................................8
五 建筑现状分析..................................................................................... 8
(一)三河古镇...........................................................................................................................8 1、概述..................................................................................................................................8 2、地理位置...........................................................................................................................9 3、建筑风貌...........................................................................................................................9 4、建筑特色..........................................................................................................................11 (二)长临河镇..........................................................................................................................15 1、概述.................................................................................................................................15 2、地理位置.........................................................................................................................16 3、建筑风貌..........................................................................................................................16 4、建筑特色..........................................................................................................................18 (三)中庙镇..............................................................................................................................20 1、概述.................................................................................................................................20 2、建筑改造蓝图..................................................................................................................21
六 三河古镇建筑深度剖析..................................................................25
(
一)三河古镇传统民居现
第 2 页 共 2 页
状..................................................................................................25
环巢湖地区江淮建筑风貌设计调研报告
目 录
1、现状分析..............................................................................................................................25 2、现实问题..............................................................................................................................25 (二)三河古镇民居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25 (三)三河古镇民居平面布局特点..............................................................................................26 (四)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审美..............................................................................................26 1、做为审美客体的三河民居..................................................................................................26 2、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式美法则.........................................................................................27 (五)三河建筑装饰........................................................................................................................27 (六)民居建筑色彩.......................................................................................................................28 (七)对三河民居建筑特色总结...................................................................................................28
七 三河民居实例分析 ......................................................................... 31
一)杨振宁旧居....................................................................................31 (一)背景介绍................................................................................................................................31 (二)建筑主要使用功能...............................................................................................................31(三)建筑天井................................................................................................................................31 (四)旧居厅堂................................................................................................................................31 (五)建筑色彩................................................................................................................................32 (六)建筑维护体系........................................................................................................................32 (七)旧居建筑装饰........................................................................................................................33 (八)杨振宁旧居小结...................................................................................................................33 二)刘同兴隆庄...................................................................................... 35 (一)背景介绍................................................................................................................................35 (二)建筑主要使用功能................................................................................................................35 (三)流线功能................................................................................................................................35 (四)居建筑--厢房.........................................................................................................................35 (五)建筑色彩................................................................................................................................36 (六)建筑维护体系........................................................................................................................36 (七)建筑装饰................................................................................................................................37 (八)刘同兴隆庄居建筑特色小结...............................................................................................37
第 3 页 共 3 页
八 江淮建筑风貌特色总结................................................................... 39
传统·现代·特色——2014年环巢湖地区
江淮建筑风貌设计大赛B项目调研报告
一 项目概况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镇境内,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庙宇红墙绿瓦,层檐叠嶂。基地位于中庙镇,环湖大道、烔中路东北交口,现状为农田。南侧有碧桂园别墅区,西侧、北侧有山。 中庙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历史上几经毁坏,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后三殿,计70余间。一进大殿供神龛,描神鬼,琳琅满目;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稳重质朴。中庙佛事活动源远流长。晨钟暮鼓,商贾云集,馨香祷祝,络绎不绝。“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二 气候及土壤概况
在中国气候区划中,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使我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即兼有南北气候之长: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 但也兼有南北气候之短:降水时空变化大,旱涝灾害较频繁, 有些年份少雨干旱,有些年份多雨成涝, 表现出气候的明显变异性。同时,本市也是气象灾害多发区,常有连阴雨、暴雨(雪)、霜冻、高温、大风、冰雹等灾害出现,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太阳辐射总量为 110-120千卡/ 平方厘米,一年之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为7月。年日照时数为2019.2-2074.1小时, 一年之中日照时数最多月一般在8月份。 年降水量为1032-1205毫米,雨量最多月份为7月,最少的为12月。本市降水的基本特征是:地域差
第 4 页 共 4 页
异不太明显;季节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较大。
年平均气温为15.7-16.1℃。一年之中,月平均气温一月最低,为2.5-2.9℃;七月平均气温最高,在28.2-28.6℃之间。 热量资源的分布,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日数间隔为338-341天,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5666.4-5804.2度;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日数为229-234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4995.2-5104.2度。
本市平均初霜日期为11月10至11月13日;平均终霜期为3月18至3月22日。无霜期为229-234天。
总上所述皖中巢湖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平均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日照2100多个小时。全年的降雨量50%雨量集中在5月至九月,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地区,土壤偏碱性,且水网稠密,约有耕地97.4万公顷,地形波状起伏,岗冲相间。土壤主要是下蜀黄土发育的粘盘黄褐土经水耕熟化形成的水稻土,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多在10-12g/kg,物理状态不良。
三 规划设计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名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0-93)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国家、盛、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 在规划中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创造21世纪生态型的居住环境、商业购物环境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为目标,并满足城市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绿化与居民生活活动的融合,将住宅群与绿色活动空间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绿意盎然、生活方便,具有文化内涵的住宅区。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合理分配和使用各项资源,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把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绿化系统的建立及绿化覆盖率的提高,是现阶段改善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完善的配套设施,方便的交通系统,宜人的空间设计以及健身、休闲、娱乐场所的设置,将有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以社会共享原则
满足现代社会城市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要求,为居民创造共享的城市景观空间。在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势利导,力求提高区内的环境质量标准,在都是空间创造具有自然风貌的优美环境,形成绿树成荫、安逸雅致、舒适恬静的生活空间。 3.以美观安全为原则
以现代社会的审美观点为基础,利用专业的设计语言,塑造多样、整体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规划设计以提供先进齐全的社会公共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如先进的智能化管
第 5 页 共 5 页
理系统个,红外线及摄像等监控,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安全及生活要求。
(三)规划构想
作为皖中政治、经济、文化区域,规划设计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商业街力求在总体空间布局、室内外环境、住宅类型、小区配套设施上有一定的创造性和适用性,推出具有精品意识的现代生活区,诗意的栖息环境,同时体现了健康向上的生活科学。
规划方案注重对历史、现代、高尚、休闲、健康的居住理念进行体现,活动场所,是把建筑、人类与环境景观紧密结合的产物,即有物质性的建筑,更有精神上的生活氛围。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在遵循城市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充分分析用地条件和周边环境以及日后实际使用效果,将场地合理布置,提供灵活多变的内部建筑空间和舒适、宜人的外部环境。 1.混合开发概念
小区除了居住以外,还有商业、内庭休闲广场、地下停车场及其他一些配套设施,使居民在小区内解决基本生活需要。
2.增加交通出行的选择性,考虑步行者的需要,提供多种交通方式,方便日常生活。 3.通过对小区的形象设计,包括统一的标志、建筑立面和外部环境等,形成对外展示的窗口。
4.注重商业街达到人性化的尺度感。
5.生态—加强绿地景观设计,引入生态景观,为居民和市民提供多种多样接触自然的空间、优雅安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等。
6.活力—注重居住功能的复合多样和多元交往空间的丰富和变化,以形成富有凝聚力和活力的城市空间。
7.和谐—强调适宜的规模、人性化尺度和多要素的协调,注重与内庭广场绿地在景观上的协调,以形成城市亲切、宜人与和谐的生活空间和社会构成
(四)规划设计目标
通过规划把小区建设成为空间资源配置合理,开发建设组织有序,配套设施完善,景观宜人,环境优美的集居住、休闲娱乐、商贸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高尚现代地标社区。 1.住宅设计
充分协调经济、环境、技术等方面的关系,发挥设计师的创造力,深入细致的考虑空间的组合,建筑外在的立面形式、内在的功能组织、社区景观构成等方面的因素,使之更能符合居住建筑发展方向。创造一个基于未来生活发展模式的高素质、新时代的高档小区。 2.商业设计
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周边资源,营造具有公共空间亲和力和人文特色的商业环境。
3.交通组织
以创造适居环境为原则,综合处理住宅空间—商业空间—城市生活广场—城市道路—小区入口—小区内部环境,交通流线—停车—地下空间之间的联系。
第 6 页 共 6 页
四 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1999) 2.《住宅建筑规范》 (GB 50368-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45-95)2005年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 50-2001)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98-98)2001年版 10.《商店建筑设计规范》 (JGJ 48-88)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1) 12.国家、省、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二) 设计原则
1.严格按照招标任务书的要求,充分体现现代化的建筑特色。
2.功能使用要求是建筑最基本的因素,本项目以求最大居住使用的要求,坚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和高度的灵活性。
3.以城市设计的高度进行单体建筑设计,主体建筑突出其标志性和独创性,提升居住生活品位。
4.实用、安全、经济、美观是建筑的基本原则,本设计在满足以上所述的要求和条件下,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投资和运营费用。 (三)平面设计 1.户型设计
本设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遵循有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1)保证房间尺寸的合理,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
2)严格从功能流线上划分空间,保证交通路线的流畅,不交叉。 3)减少户与户之间的视线干扰,使每户具有相应的私密性。 4)每个房间有良好自然采光、通风、消除黑房间。
5)控制厨卫面积,使其空间的利用充分体现出高效与实用。
6)适用市民的生活习惯,采用大客厅、大主卧的设计,并且主卧室及客厅尽量朝南向布置,有良好的朝向和视觉景观。
7)客厅和主卧均采用低窗或凸窗的形式,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流动,居民身在室内,犹如身在绿色环保的大自然美景。
8)在设计上也力争做到餐厅客厅分开,明厨、明卫。
9)结合住宅外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考虑室外空调机位放在飘窗下边,并以百叶遮挡。
10)适当考虑储藏空间,是居民住能更加完美。 11)多层带电梯设计,提升现代生活品质。 2.商铺设计
1)底层商业设计以住宅户型平面为基础,灵活分隔,大面宽,大进深。
2)独立二层商业分隔灵活,可大可小,一层宜商,二层宜居,满足多样需求。 3.地下停车场
第 7 页 共 7 页
1)整个地下停车场建筑面积20084.4㎡,采用沿通道两侧布置的停车方式,使用率高。 2)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五个防火分区。 (四)建筑立面风格设计
1.建筑单位设计中,考虑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单位建筑的个性,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轻盈并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风格。 2.住宅的立面造型:通过阳台玻璃栏板、阳台立柱、石材和涂料的结合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引导人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
3.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考虑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五 建筑现状分析
皖中建筑发展的飞快,有保留完好的古代建筑(如:三河古镇.....)也有在古代建筑上创新的古今建筑(如:长河临镇,中庙.....)也有现代建筑(如:万达游乐城.....)皖中建筑可谓发展正面向多元化,下面我们就来剖析这三个地方的建筑特点。 (一)三河古镇
三河地处巢湖之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典型的水乡古镇。《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曰:“三河镇在安徽合肥县南八十里,外环两岸,中峙三洲,三水贯其间,故曰三河”。距合九铁路站7公里,成为合肥、黄山、九华山以及巢湖旅游风景区中的重要旅游城镇。
1、概述
三河镇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古镇,古称“鹊渚”,地处肥西县境内,位于巢湖之滨,距合肥40公里,是安徽著名大镇之一。由于位于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也处于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接合部,故有“一步跨三县,鸡鸣三县闻”之说,如今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由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汇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的“鹊岸之战”在史书上确定了三河镇历史的起点,1858年太平天国打败湘军的“三河大捷”使三河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节点。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7个居委会,19个村委会,其中建成区面积4.71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人,其中
第 8 页 共 8 页
城镇人口近3万人。距肥西县城25公里左右,自然形成集文化、经济、商贸于一体的区域中心,交通便捷,合铜公路穿镇而过,水路极为发达,有丰乐河、杭埠河傍镇而过,通巢湖,入长江。
1994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小城镇,1997年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1998年被确定为省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1999年,先后被批准为省、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合肥市新一轮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2、地理位置
三河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东南部,地处合肥、六安两个地市交界处,也是肥西、庐江、舒城(属六安市),三县两市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17°14‘~117°16’,北纬31°30‘~31°32’。 3、建筑风貌
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江淮之间,水运发达,商贾云集,南北文化在此冲撞、交融,形成“皖中”文化,故其建筑风格南北兼容,别有特色。大王庙、城陛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公共建筑宏伟、庄重、色彩鲜艳,更具北方建筑风格和官式建筑特征。而民宅、商铺小巧、简朴、色彩素雅,更似皖南的建筑风格。古街两侧的铺宅始建于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初。商住特征明显,多为一、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块状,二或三进庭院。从街至河道依次为铺面、作坊、宅、储藏(如有二层,则一楼宅为厨房、餐厅,二楼为住宿),底层空间通透,如刘同兴隆庄。铺面、作坊因所售商品及生产工艺不同,柜台或当街设置或在室内两侧设置,沿街一色红色板门。因商贸繁荣,建筑也较早地吸收了泊来文化;二层以走马专心廊为平面交通;沿街立面各家铺宅间以简化了的马头墙分隔:门楼、窗眉、扶手等细部造型朴素,突出实用性;墙面以清水砖为主,灰墙灰瓦,红色门板、彩色招牌点缀其问。有韵律,有变化,形成一幅清末皖中古镇的繁华街景。
第 9 页 共 9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
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我最为感兴趣的并不在他有多少旅游景点,而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徽派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三河古镇里有点历史的徽派建筑基本上都是以砖、木、石为原料,单体建筑布局上以中轴线对称分布,结构多为院落式,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为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效果的天井。整个建筑外观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在装饰方面,也广泛采用了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等。
对于三河古镇钢砼、砖混结构的新建商住房,其规划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特色,虽然与传统的徽派建筑在外观上仍有一定差距,但其所表现的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仍展露无遗。
4、建筑的特色
(一) 历史久远,风格融贯南北 现存的一些古民居、商铺均为清朝中期及晚期所修建。据资料记载三河大兴土木约有两大高潮期: 一是清朝咸丰年间; 另一是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期间。 历史上,三河处楚吴之间,按地理来说是南北交界、以南为主。三河由于古代航运发达,地处巢湖盆地鱼米之乡的安徽“天府之国”,南来北往的商客云集。三河水上通大别山,下通苏、杭、宁。所以它的文化既有南又有北,是南北相融; 因此它的古建筑文化是全国各地综合创新的产物。 它也有像大王庙、城隍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具有庄重、色彩鲜艳、宏伟的北方建筑风格;而更多的则是似江南小巧玲珑,更似皖南的建筑风格。三河古民居一般呈条状、块状,三河古民居高度均在一至二层。整个上空拍摄照片极似云南的丽江古城,但它的节点、中轴线、方向感、屋顶平缓度均比丽江更分明和整齐。 (二) 平面布局体现中国院落特征
三河的临街建筑以前店后宅、前店中坊后宅、下店上宅、坊宅混合等四种形式为主。平面布局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既有北方的合院形式,又有南方的天井院落。院落沿建筑的中轴线纵向延伸,少为二进,多则六进,再这些院落中主要房屋居中,坐北朝南,称正房,正房两侧,分列左右厢房。在规模较大的民居中,二层常设有环形走廊围绕天井,俗称走马转心楼,成为江淮地区古民居独有的空间形式,如中街头109号住宅。有些民居在走马转心楼的上空还设有庑殿顶,与现代建筑的中庭极为相似。
古民宅沿街建筑平面布局随主人经济实力而有所不同,差异甚大。
1.一般经商的平民,多是面阔一间,挑檐斜撑为圆柱形、素面、无任何雕饰。屋后设单扇板门,供居住者出入;
2.较富裕的人家则面阔两至三间,建筑形式分为前店后院,一般为一至两进或三合院式。挑檐斜撑或圆柱形或三角形,圆柱形斜撑用料虽大,但装饰手法非常大胆,以高浮雕、透雕手法表现历史戏剧人物、花卉图案,或雕“双狮雕带”、 “麒麟护子”等传统题材。三角形斜撑常以浮雕、浅雕手法再现花卉、卷草、云纹等植物图案;
3.大户人家建筑面阔三至五间,有多进院落,多为四至六进,建筑面积约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进商店,二进客厅,三进祭祖大厅,四进居室,五进、六进为下人居室和厨房。平面布局灵活,不拘一格,虽有明显的中轴线,但并不受中轴线的束缚,而是根据用户地处的条件富于变化。空间组织灵活紧凑, 极具变化, 层次丰富。 封闭的院落设敞厅,天井四周建较宽的挑廊(当地称此为堂屋与走马转心楼)。大户人家特别是一些“官家”宅中或宅后,多开辟为花园。花园古树成荫,辟有水池假山,花草满园,环境幽静,气韵高雅。各
第 11 页 共 11 页
进既能独自成院,又能通过廊道与其家各进相通。 此类建筑营造科学、规模宏大、工艺精湛。
(三) 封火墙的高低错落是其屋面特色
三河古民居的外观多半用水平形高墙封闭起来(俗称马头墙),但也有露出一部分屋顶的。露出斜顶的风火墙呈“品字形”,即一方长方形墙的两端微微翘起,俗称“官帽”,意为上了品的,以此祈望其家人有所作为、出人头地。风火墙既能防火,又能隔户; 其两端飞扬翘角之状格外彰显出古民居的高昂气势。屋顶部分处理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是硬山式,山墙不出头,循着屋顶的坡度构成人字形; 第二种山墙高出屋面,做出梯级状。以上两种山墙可单独使用,也可混用,再与水平的高墙相连,形成层层叠叠与参差错落的外观,与皖南民居处理手法如出一辙。 (四) 大小木作简洁朴素 三河古民居的门窗、挂落等木构件的造型简单, 个别规模较大民居也有做工精致的门窗。如位于一人巷的杨振宁故居,其面向内院的门扇,花心纹样共有三种,群板饰以花卉雕刻;槛窗花心有冰裂纹样。虽然少见到手法细腻、雕琢精美的木雕、石雕与砖雕,但上述小木作由于尺寸得体,重点突出,繁简得当,与周围素雅的壁板、粉墙、砖石地面、天井绿化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形成了宁静温馨的居住空间。对于不同部位门扇的处理,三河古人做到了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一般临街的门扇是装饰的重点,后进门比较简单。门面一般为木板排门,也有牌坊式门罩。店门为排木门或双扇门。住宅门为双扇门。店内宅内房门为双扇门或单扇门。
大木作以抬梁与穿斗式相结合,柱间填充青砖。 瓦为小青瓦。建筑梁柱皆以圆木为主,扁材作枋,柱基石多为莲花式。出檐以撑 常作单挑或双挑, 出檐深度小于1米。单体建筑檐下均无斗拱,多施斜撑,出檐较浅。住宅檐檩之下开花窗,立板门供主人出入。商店门旁用槛框、安腰坊、柱上装腰门,坊下压揽板、板石置大半人高柜台,取出腰门和拦板便露出厚重质朴的木质柜台,做买卖非常方便。 (五) 砖作与石作体现适用与经济的特色
三河古建筑外墙均是清水墙,与皖南的“白色粉墙”大不一样。但其构造方式同南方而不同于北方(北方的清水墙是大砖厚料平铺而成),空心斗子墙,砖体站立,中间空心用泥土杂物填实而成。这种墙既省砖又保暖。由于外墙与柱子以蝙蝠钉相连接,于是它的外表青砖挺立,勾缝清晰在目,随着日久天长,它的古朴感与“粉墙”相比毫不逊色。相邻两户多共用山墙,也有一户一墙的。一般是户户相连,大多无夹缝。如相邻两户山墙有间隔则成巷。巷因夹缝宽窄分为一人巷、双人巷、小巷、大巷等。
外墙所用材料为小青砖,其砌筑方法是:在槛窗以下为实心,槛窗以上为空斗。门面两侧山墙伸出檐柱外,山墙侧的上身墙处, 墙侧砖砌墀头逐级承挑至檐樯。 墀头分上、 中、 下三部分外挑,上盘头砌成龙口含珠,中、下二部分砖雕垫花,圆线凹进凸出,变化多端,富有曲线美。门罩砖雕简朴,艺术装饰较苏式和徽式简朴,体现了三河民居不同于苏式和徽式而独有的特色。
第 12 页 共 12 页
第 13 页 共 13 页
第 14 页 共 14 页
(二)长临河镇
长临河镇位于合肥市东郊,肥东县南部,北与撮镇镇接壤,东与桥头集镇、巢湖市黄麓镇毗邻,南与巢湖市忠庙相连,西与合肥市滨湖新区仅一河之隔。镇辖27个村,51000人,其中城镇人口6340人,镇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万亩。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3.924亿元,财政总收入1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2003年被合肥市列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镇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0.75平方公里,2006年城镇化水平14%。
1、概述
长临河镇是合肥市、巢湖市的大建设、大发展和肥东县化工园区的发展建设都将对长临河镇的建设和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镇现有民营企业55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民营企业3家,2006年,工业企业总产值1.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40%。 交通便捷:长临河镇南临巢湖,西临南淝河,省级旅游大道店中路穿镇而过,合宁、合徐、合芜交通干道距镇区仅2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优点有:资源丰富 环境优美 人杰地灵 设施齐全
第 15 页 共 15 页
2、地理位置
长临河镇濒临巢湖,,东边是巢湖市,长临河镇地处安徽省东部,江淮之间,肥东县域南部地区,东与巢湖市交界,南与巢湖市中庙镇接壤,北面是肥东县化工园区,西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毗邻,全镇辖区面积99.6km2,店中路穿镇而过,位于肥东、庐、巢三市县交界处,交通便利,地理条件优越。 地形地貌
长临河镇域形状呈带状,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0km,西部为湖滨圩畈区,中部为丘陵山区缓冲平原,东北部为岗丘地,地形复杂,高低悬殊。
气候 长临河地处暖季风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区,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2.9—15.6度,最高气温40.5度,累年平均无霜期224天,长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3、建筑风貌
六家畈共有古民居豪宅6大片,房屋13幢,33路正房,客厅505间,厢房205间,走巷5条,吴氏公、私祠各一座,望湖楼一座,花园两处。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都有高大的封火墙,砖雕木雕精细,建工考究。
明万历甲午年(1594年)吴姓在六家畈老街北头西侧建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宗祠(民间有“六家畈祠堂一枝花”之说)祠堂为三进,每进五间,砖瓦结构,大门楼为宫殿式建筑,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门前有石鼓、旗杆,是吴氏出过举人、进士的标志。黑漆大门红膛黑字对联是“渤海家声远,兴隆世泽长”。厅前院内向西有一角门,通往清廷敕建淮军统领吴伯华的专祠,祠内挂吴伯华的画像,上方有金底黑字慈禧太后题颁的“寿”字横匾,两边还有李鸿章、李瀚章题的匾额。厅前院内有一长方形花台,植牡丹、芍药各一株,院南为花厅,门上题有“挹翠”二字。
第 16 页 共 16 页
第 17 页 共 17 页
4、建筑特色
青砖灰瓦、齐山飞檐,作为一座有六百年历史的文化名镇,长临河镇文化遗产层次丰富、地面建筑文物保存相对完好。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分为原样保存、修缮、迁移等几种方法。长临河地区文物建筑分布相对集中,但也有许多在各地零星分布,有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
对于集聚在古镇、大型聚落中的古建筑,多数上原址保护,根据情况进行风貌整修。对于零星分布的古代建筑,确实不利于管理和保护的,建议进行集中迁移、保存,选址集中建设记者了解到,长临河老街在明清年间,因长临河古镇是江淮一带的商贸往来重镇,曾经盛极一时。因此,它所保留下来的街道肌理、建筑风格,都以明清年代江淮民居为主。“江淮民居,是江淮一带特有的建筑风格,跟皖南古民居又有着很大不同。”老街上,目前保留最为完整的江淮民居,是“吴氏旧居”。
长临河老街是是明清时代江淮最具代表性建筑。老街上都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厚重的木门,踩着长长的青石街面,目睹着两边的青砖小瓦和高耸的风火墙,一袭古风迎面而来。
第 18 页 共 18 页
第 19 页 共 19 页
(三) 中庙
位于巢湖北岸的中庙镇境内,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庙宇红墙绿瓦,层檐叠嶂。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先时祭祀主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也祭奉传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历史上几经毁坏,至清代修葺完善前中后三殿,计70余间。一进大殿供神龛,描神鬼,琳琅满目;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稳重质朴。中庙佛事活动源远流长。晨钟暮鼓,商贾云集,馨香祷祝,络绎不绝。
1、概述
中庙——姥山景区。中庙有名“忠庙”,位于巢湖市居巢区中庙镇,距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初建于汉代,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虹梁用状,妙臻土木,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民国十年加以装修,民国二十七年底,后殿因火灾被毁,仅存前、中两殿及厢房。1986年以来中庙多次整修,再具规模,殿内壁梁壁画也更彩换颜。 中庙坐落在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巨石矶上。石矶呈朱砂色,突入湖中,形似飞凤,通称凤凰台。古庙坐北朝南,横峙湖岸,凌空映波,殿高压云。庙门上有“巢湖中庙”书刻。整个庙宇楼阁重檐飞出,似丹凤之冠,在晚霞的照射下,灿灿生辉。中庙现供奉关羽、观音和诸神。据传原奉还有泰山玉女、巢湖焦姥。??位于巢湖水面中心,距中庙镇4千米,离巢湖、合肥二市各的姥山,传说陷巢州时,焦姥舍身济世,变成此山,故名。姥山实为一亿多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湖心岛,海拔105米,面积0.86平方千米。山呈椭圆形,远看是三山,近瞧有九峰。据《南塘通志》记载:“姥山,又名南塘。”在姥山上有一座文峰塔,伫立在姥山之颠的笔架山上。雄伟壮观,是观赏巢湖风光的最佳处。
传说焦姥登塔可以更好的看望姑山,故又名望儿塔。此塔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庐州知府严尔圭倡建,建成四层,因农民起义而辍工。清光绪四年,李鸿章倡捐,委江苏候补道吴芬续建三层完工。塔共7层,133级,高51米,系条石青砖结构,八角形,层出飞檐,每檐悬铁铃,内有砖雕佛像802尊,匾额题词25件。因建塔是为了显示地方人文之胜,故名文峰塔。有民谣云:“姥山宝塔尖一尖,庐州府里出状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身由外壁、画廊、塔心三个部分组成,奇巧堪绝。塔门刻有“云梯”二字。
第 20 页 共 20 页
2、建筑改造蓝图
巢湖中庙寺傍水而建,全庙建造在湖边一兀突的红砂岩上。中庙风景区位于环巢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位置,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淮军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中庙寺、姥山岛、文峰塔等诸多景点在这里交相辉映,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成就了“湖天第一胜境”。然而,长期以来,中庙风景区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薄弱,旅游功能不丰富。近日,中庙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从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经营业态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景区形象,中庙风景区将迎来新的一次“蝶变”。此次整治内容有哪些?整治后的中庙什么样?
总体目标:提升中庙景区形象,丰富旅游功能,实现大变样
主要内容:焦姥路提升改造;中庙码头改造;沿湖商业街改造;姥山岛二期环岛路建设;中庙安置点建设
中庙码头:构筑中庙核心景区的“大客厅” 中庙码头是游客集散中心,是进入中庙核心景区的必经地,被列为此次改造的重点区域。根据《方案》,中庙码头地区提升改造整体思路为:结合旅游管理,规划集中式码头港湾,强化泊船功能;扩大集散广场,美化“大客厅”周边环境;强化大庙中心视廊,打造亲水空间。
根据《方案》,此次整治包括对码头主要出入口进行铺装改造,满足节假日游客聚集需求,沿途仅设置必要的小卖部以及休息亭等服务建筑;优化沿湖步行空间和上下客码头空间;完善停车场建设;优化沿湖休闲步道的空间及服务场地布局。另外,在码头区域设置林下休闲广场,配置小型商业网点小卖部,提供游客驻足休息和观湖的场所。 商业街:营造亲水徽派步行街
沿湖商业街是游客购物、饮食、游玩的聚集场所,现状商业街沿街电线乱搭,建筑立面景观杂乱。此次综合改造对沿湖商业街进行立体化改造,丰富商业业态,美化街道景观。改造整体思路为:改善亲水空间,提升商业街绿化及铺装景观,商业街建筑立面升级改造,营造亲水徽派步行街。
在亲水空间上,拆除现有两个码头,恢复原有硬朗笔直的湖岸线,强化大庙视觉中心,同时在驳岸外增加连续的栈道及亲水休闲空间。在商业街道路景观改造上,规划将滨湖步行街分为滨湖观光坐憩带、沿建筑户外休闲餐饮带、步行及电瓶车交通集散带等三大部分,合理划分空间场所,满足游人通行、观光、坐憩、休闲等不同需求。在商业建筑立面改造上,参照屯溪老街的成功案例,规划局部增加马头墙和一层入口雨篷,加建转角柱廊,解决用户的排气装置和设备管线;规划更改立面门窗,增加栏杆挂落等装饰构件,统一风格,外表面出新;利用转角适当种植绿化,摆放景观山石,并题字点景。 环岛路:“自然多趣惊奇”的游览通道
姥山岛是中庙风景区核心景点,根据规划,姥山北岛定位为以野趣、运动、户外为主题的自然探险体验;南岛以文化、田园、民俗为主题的自然休闲体验。环岛路是游客游览的线路,是串联景点的“金项链”,目前环岛路一期工程已实施了客服中心、环岛路以及三个主要节点的提升,此次整治工程主要为环岛路二期工程,重点建设姥山岛北线步行通道。根据规划,姥山岛北线构造“双线三点”通道,以北侧环山步道及滨水步道为两条主要游览路线,且以环山步道为主;同时通过数条垂直步道上下沟通,连通原有景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北侧小码头、夕照阁、临湖茶室三个功能主要节点。通过环岛路建设,架起“两线、多点、两片、七通道”的景区框架。两线:即以北侧环山步道以及滨水步道的两条主要游览路线,其中,环山步道为天然石材,由卵石滩和架空栈道组成。多点:环山步道沿线依据现场地形布置14个景观节点。两片:在吴家洼、刘家洼形成2个滨湖游览片区;七通道:通过7处通道连通环山步道和滨水步道。
第 21 页 共 21 页
焦姥路:“第一印象”华丽变身
焦姥路北起滨湖大道,南至十八沓,全长约2千米,是进入中庙风景区的主干道,是游客进入景区的“第一印象”。但是长期以来主干道环境差、档次低。“五一”前,焦姥路实行了改造,9米宽的车行道实施“白加黑”,两侧各增设了1.5米人行道,道路外侧栽种5-10米宽的绿化带,整体提升了焦姥路景观效果。此次整治拟在“五一”前提升的基础上,优化焦姥路连接滨湖大道交通组织,提升中庙景区入口景观,建设沿线绿道。整治内容具体包括沿线拆迁改造、道路交通改善、入口景观提升。在入口景观改造上,结合滨湖大道焦姥路连接工程,拟对现有道路交通系统进行整体优化改造,拆除老环岛,改造滨湖大道至碧桂园入口,优化交叉口位置,合理分流过境车辆。在改造的同时,提升入口景观系统,形成简洁大气、特色鲜明、蕴含“湖、山、庙”意境的入口景观系统。 安置点:还老百姓一套好房子
此次中庙综合整治涉及中庙街道部分区域居民拆迁安置。安置点规划设计以“还老百姓一套好房子”为目标,为拆迁安置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安置点位于原中庙街道办事处和渔业管理局地块,东部紧邻中庙碧桂园,南依鸣凤岗安置点,西靠焦姥路,紧邻中庙中心校,总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3万平方米,将好地段给老百姓。另外,安置房建设上优化房型,强化小区景观建设,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第 22 页 共 22 页
第 23 页 共 23 页
第 24 页 共 24 页
六 三河古镇建筑深度剖析
(一)三河古镇传统民居现状 1、现状分析
三河古镇民居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建筑风格与徽派民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今的三河古镇作为旅游城镇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更新与保护,通过现场调研,不难发现,大多数建筑或多或少存在着徽派特点,这就带来了诸多问题。
①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以旅游为特色的三河古镇在做了大量古建筑更新和保护后,新开发了商业街、旅游酒店等大量的新建筑都是徽派风格建筑。同时以这些新建的徽派建筑为主,大多数为公共建筑。
②从城镇规划角度来看,三河古镇近年来增加了许多新建建筑,提倡生态、环保的理念,整个三河地区的城镇规划建设呈现出新面貌。但是由于过快的发展建设,使当地出现了部分的空置房屋,人气的缺少是笔者在三河地区调研时最直观的感受。
③从建筑单体角度来看,三河地区的民居代表了皖中地区民居的特点,在民居的更新与保护方面,当地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量的民居建筑在更新与保护方面由于缺少系统的方法,导致出现了建筑外立面新旧混合,既没有更新保护到位,又显现不出原有的风格。
综合上述,从现状来看,三河古镇传统民居真正的建筑风格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因此在以下章节笔者将重点介绍和分析相对保存完整,能够代表三河传统民居的建筑实例,以此来分析和归纳三河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的特点。 2、现实问题
由于三河古镇地处安徽省中部,从地理位置上,受皖南徽派民居的影响较大。在实地调研中,许多新建建筑都具有徽派特点。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徽派民居。过多的追求建筑形式的相同,导致对于民居的保护不够系统;过快的发展旅游经济,导致古镇原有的民居文化正在渐渐消失。所以通过实地调研,更加体会到三河古镇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与内在价值的珍贵。
(二)三河古镇民居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
1)“合院”细胞的组合:三河民居的主体部分是由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它们的变体与组合而形成的。虽然也存在以一“间”(一明两暗三开间)为独立单体的民居,没有天井的情况,然而通过调研发现,曾经设置天井的三合院在使用中后期被改建或拆除了。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可以看出三河民居中同时存在三合院与四合院,但是三合院又可以在三河民居中看做最原始的细胞单元。通过“三合院”可以衍生出“四合院”以及另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H”型。三河地区大多数小型民居的主体平面种类基本上是以上三种细胞单元。大型的民居则由这三种基本细胞单元组合而成。其中最原始的“三合院,,细胞单元有串联式和面向式两种连接方式,大多数的民居平面都能上述三种细胞单元中的一种型或几种型的组合对应起来。在三河地区,由于受到地形的限制,“合院”细胞单元一般沿水系纵向拼贴组合,以达到增加房屋进数的要求。少数大宅,家庭成员结构的庞大造成了不仅在纵向以“三合院”组合,同时也在横向组合“三合院”,形成多个主体部分,呈现一种庞大的有序的群体组合。 2)主体平面的外轮廓:在分析三河民居平面的基本细胞单元组合特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归纳出其平面的外轮廓特征。由于最原始的基本细胞单元“三合院”呈矩形状,在民居平面组合的方式上,一般为正交连接,很少有错位连接的情况。在主体部分中,“三合院”基本细胞单元的纵横相接基本上都是保持中轴对称的,这是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因素影响起到的作用。因此,三河民居中的主体平面轮廓基本呈规整的矩形,也有例外,当主体部分一边临路的时候会保持与道路平行,从而变成不规则四边形。
第 25 页 共 25 页
(三)三河古镇民居平面布局特点 三河民居的平面布局以“合院”基本细胞单元组合而成。这个基本细胞单元的最初体现:堂与房、间与厢的位置区分以及形式的变化体现出了基本空间等级:尊卑和主次(图5—3);一放一收、一虚一实构成整个民居空间序列的框架;而合院基本细胞单元沿中轴线的纵向连接生长不但形成最基本的空间演变,而且也是其单元的空间等级与空间序列的强化和重复,并且还进一步在每个“三合院”基本细胞单元之间造成一种新的等级之序和空间序列。三河民居从类型上可以分为商业+居住和居住两种类型,但从占地规模上来可以分为大宅和小宅两种类型,在上一节中提到,小宅的主体部分基本上是以最原始的“三合院”基本细胞单元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H”型和“四合院,’基本细胞单元的其中一种(图5—5、6)。大宅则由这三种“合院”基本细胞单元组合而成,组合的方式主要有串联与并联两种方式,其之间轴线连接,很少看到交错对接的情况三河民居平面布局与皖南民居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基本的单元细胞一一三合院、四合院共同组成或者重组。在同样地狭人稠的三河地区,使民居平面从功能需求、使用效果都最大化的因地制宜。由于三河地区自古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商业经济发展较早,所以在民居建造初期已经将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结合在一起,使三合院、四合院单元细胞组合更加丰富,更加经济。
三河古镇民居的空间环境处理中国传统民居的类型丰富,但不同地域的民居在构成因素上也都形态各异。比方说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民居的建造一般会受到气候环境、地理环境以及建造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同时南北方气候环境的较大差异以及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文环境、风俗传统以及审美意识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民居空间环境形态各异。由于三河古镇民居受到地少人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其民居空间环境的功能划分尤为重要。而皖中地域特有的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伦理道德观念同样成为其空间构成形态分析要点。房屋是人们挡风遮雨的本能需求所产生的物象形态。分析三河民居空间布局构成形态时首先要从民居功能空间入手,三河民居由于其地少人多的特点,因此在有限的空间内合理的划分并充分的利用该空间是构成三河民居空间环境的一大特点。在三河民居平面布局一节中提到,三河民居基本单元细胞以三合院、四合院组成的空间布局通过从横纵向上扩大功能空间来达到居住的要求。三河民居空间平面多为方形,基本为单层层高为主,双层层高为辅,以三进院落为基本单元。不同的居住者可以根据需要以及能力建造不同的合院。民居空间中的功能取向与其地理自然环境密不可分,因受其地少人多的环境特征,民居空间也就相对紧促。三河古镇民居典型空间单元在上一节三河民居平民布局中,我们得出“三合院”作为最原始的基本细胞单元,然而在三河民居中一个三合院单元又包涵着三种典型空间单元一一天井空间、厅堂空间、厢房空间。在建造房屋初期,人们将这些基本空间单元灵活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创造出了虚实相生、丰富多变的空间艺术。 (四)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审美 1)做为审美客体的三河民居
人类对建筑的审美活动历来已久,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对建筑美的创造和研究都有着极为丰富的成果。建筑起源于人类避暑御寒,庇护安宁的实用需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环境。民居作为建筑一开始出现,就伴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从功能到形式不断地进步。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民居逐渐成为人们远离喧闹、逃离混凝土森林的避难所。在这个时候,才知道民居建筑的“美”。随着近年来古民居热的兴起,三河民居以其独具特色的风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吸引来了无数的游人。这些古老建筑无疑成为了当今人们的审美对象,同时体现出了其巨大的审美价值。三河民居独特的建筑形体、巧妙的空间处理,精美的细部装饰,雅致的色彩搭配,以及单元组合的多样性和多层次化,无一不让前来观赏的人们感到赏心悦目,获得一种审美愉悦,与此同时体悟到隐藏其
第 26 页 共 26 页
表象之后古人的审美思想和追求。在对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审美价值研究之前,需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对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式美的自然感知。三河民居的“美”体现在她的空问组合、建筑造型、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等,其独特的建筑空间形态将以上因素进行统一后,成为吸引世人的重要原因。
(2)三河民居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物质遗产,其形态与背后的文化内涵必然的结合在一起。人们漫步欣赏三河民居古老表象的同时,也产生了沧桑的历史感和对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思考,从而超越自己的思维,进入无限想象空间的审美体验。
(3)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厌倦了千篇 一律的城市面孔,形成的审美疲劳在三河民居中得到释放,让人眼前一亮的三河民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体验传统田园生活、 2)三河民居建筑空间形式美法则
三河民居在经过了历史长河的锤炼提纯之后,其自身建筑空间形态从外到内都体现出了相当强烈的形式美。建筑中的形态统一具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一般会出现简单明了的几何形状、主通过对三河民居空间环境进行调研与分析得出,在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影响下,三河民居形成了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徽州民居一样,三河民装饰门的高宽,还是建筑装饰的复杂程度都较之小型民宅大的多,从而产生一种不同一般的气派。这些大型民宅自身的尺度自然也表现出其主人的社会地位三河民居建筑空问延续了传统建筑的构成形式,其中以中轴线为构成中心点。建筑立面主要以正方形和平行线来控制整体建筑的比例关系,因此建筑空间视觉形式感为端庄严谨但不失趣味,例如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同时室内空间又遵循一定的比例尺度,增加了整体空间的视觉层次感并且更加赏心悦目。从民居空问环境的总体布局分析,三河民居一般的典型平面构图中以垂直和横向两种形式交叉划分并强调其交叉点。此交叉点是天井空间,将其放大发现,天井的空间界定也依附于比例与尺度的关系定位。三河民居空问环境的比例尺度关系一方面体现的是空间分割的精巧,另一方面也体现人体比例尺度与空间的关系的重要性。
(五)三河建筑装饰
三河民居的建筑装饰朴素、简约但不失典雅,体现了三河地区乡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水平,是构成传统三河民居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河民居的装饰构件主要有门、窗、墙三部分构成,在整体修饰风格上,三河民居讲究简朴,但从门、窗、墙构件能够体现出三河地区的审美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宗法制度等,可以说,正是这些装饰构件使三河民居更加生动,更加充满了简朴的美。 三河民居空间环境中韵律美的表现形式主要通过建筑构件、门窗墙体装饰纹样等形式,以弧度优美的纹样线条,对比强烈的韵律,传达出了动态的语言。人们从一个空间进入到另一个空间,空间细部的节奏与韵律的运用把本来呆板的或仅具使用功能的空间变得充满生机和趣味性,上层的梁顶采用秩序感很强的节奏韵律排列,在增加牢固性的同时兼顾形式美的韵律法则。中间的门、窗等建筑装饰也成为韵律美的承载对象,其中“木雕”的精湛技艺运用其中,呈现出来曲线的韵律给人一种循序渐进的感觉,门窗的开启与闭合让人产生一定的空间衍生的视觉效果。底层地面青石板的拼贴,看似规律但通过整体秩序的重复与变化,产生一种带有视觉节拍的韵律感。三河民居的墙体装饰同样透过韵律感给人一种空间的延续与递进。
三河民居空间环境通过不同的构成形式围合而成,其内部空间形式既有封闭空间,也有半封闭空间。由于深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三河民居厢房的开窗为多层设计,一方面很好的保护了主人的隐私,同时考虑采光与通风的功能;另一方面把“木减少民居空间的沉闷压抑感。在三河民居相互渗透的空间中较常运用的手法就是通过虚隔断产生视觉上的分隔,有
第 27 页 共 27 页
意识的将外部空问景观渗透到建筑内部空间中,在划分功能区域时既功能明确又不失空间通透感,并没有使相互渗透的关系影响空间中的各功能空间的空间秩序。半封闭的室内空间作为与室外庭院开放空间的过渡区域,存在着一定的流动性,同时承载着人们对开阔空间环境的心理释放功能。“室中有景,景中有室”的空间环境,它将室外的景色巧妙地引入室内,并将两个功能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从视觉上使相隔的空间相互渗透。 (六)民居建筑色彩
民居建筑色彩特点,之前已经有许多对于该方面的研究,色彩因素毫无疑问是民居建筑重要的审美性质之一。人们对三河民居的色彩审美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其一是色彩的搭配体系,一种感性层面上的美,属于视觉的美;其二就是透过其形式的表面,一种理性层面的美,能够体悟到古人独特审美理念与精神以此来获得的审美感受即感悟的美。三河民居的外立面及整体造型以黑、黄、灰为基调,灰黑色砖瓦,伴以大面积裸露的土黄色砖墙;其内部空间则多以木质天然的色泽以及沉稳的天然灰色石材构成简约质朴的色彩环境。色彩构成来分析:①明度对比:三河民居的外部色彩构成有着黑、黄、灰三个层次的明度对比。由于黄色为暖色调,灰色为冷色调,因此黄色砖墙与灰瓦互相反衬,光感对比强烈。尤其行走于古街欣赏错综有序的民居时,这种强烈的明度反差显得格外鲜明强烈。三河民居中使用的石材大多呈现灰色调,具有中等的明度,使得整个色彩层次更加的丰富。
在建筑的立面上,点缀式的灰色同大面积的土黄色结合,使周边环境的对比色更加强烈,从而使建筑更加突出整体感。②色相对比:三河民居建筑中并不存在红、黄、蓝、绿这种鲜明、饱和的色相对比。然而颜色的存在是由于光线折射与反射造成的,阳光使得三河民居从早到晚都在发生色相的变化和对比,无论是土黄色砖墙、青石铺地还是木质的窗户,在光线的照射下变化出丰富的色相。通过调研拍摄的三河民居照片,我们都不会觉得缺乏色相对比,原因除了前面所说的光线变化,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就是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比如站在天井中抬头望去蔚蓝的天空与棕红色的木窗子,土黄色砖墙与周围绿色的植被形成了强烈的色相对比。③冷暖对比:三河民居的外部土黄色砖墙随着光线的变化,会呈现冷暖的变化,从清冷到温暖,给人丰富多彩的视觉感受。内部空间则多以暖色调为主,木材的质感与色调让在内部活动的人感到亲切,同时厅堂中冷灰色调的石材与暖色的木材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者相互呼应。
(七)对三河民居建筑特色总结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得到三河民居的空间环境在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与徽派民居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三河民居的空问环境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皖中地区民居在地域、气候、文化以及风俗传统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空间结构体系。它不仅体现了民居空间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面,也体现了三河地区特有的宗法思想。三河古镇民居建筑形式特点,建筑从产生开始就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其中建筑形体、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以及建筑装饰都在发展与变化。同时,人们也开始对于建筑的审美有着更高的要求,审美范围也越来越大。例如规模越大,装修越豪华的建筑往往会受到人们褒贬不一的评价。反之规模较小,装修简约的建筑会成为经典而不会被人们忘却。民居建筑作为当今社会现代建筑快速发展的活化石,从审美角度开始被人们追捧,其自身建筑形式与空间关系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在这期间,民居建筑的符号、元素等被运用与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例如新徽派建筑、新乡土建筑等,究其原因,是因为民居建筑本身的建筑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审美价值。以下笔者将从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三方面来分析研究三河民居建筑形式的特点及美感。
通过平面功能、空间环境、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五个方面得出了三河古镇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最原始的“三合院”基本细胞单元作为三河民居合院的最初模式,衍生出“H”型、“四合院”
第 28 页 共 28 页
型其他两种基本细胞。通过串联式和面向式两种组合方式总结和归纳出三河民居平面布局功能的特点。同时,结合商业+居住和居住两种类型民居的平面布局展开分析,使三河民居的平面布局功能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②结合三河民居平面布局有二维空间转换到三维空间,从典型的空间环境:天井空间、厅堂空间、厢房空间系统的分析和归纳三河民居的空间环境特点,并且从形式美法则入手,通过统一、均衡、尺度、比例、韵律、渗透六个方面对三河民居建筑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③将三河民居的建筑色彩分为室外建筑色彩与室内建筑色彩两个方面,通过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总结与归纳出三河民居的外立面及整体造型以黑、黄、灰为基调,灰黑色砖瓦,伴以大面积裸露的土黄色砖墙;其内部空间则多以木质天然的色泽以及沉稳的天然灰色石材构成简约质朴的色彩环境。④三河民居的建筑维护体系主要分为室外建筑维护体系与室内建筑维护体系,并从建筑整体到建筑细部装饰分别归纳与总结出其特点。⑤三河民居建筑装饰主要通过门装饰、窗装饰、墙体装饰三种典型构件来说明三河民居建筑装饰的特点。并且在整体修饰风格上,体现出三河地区的审美意识、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宗法制度等。
三河民居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当做一个大的系统,通过平面功能、空间环境、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五个子系统展开分析研究,并最终回归到大的系统,归纳与总结出三河民居建筑形式与空问环境的共性特征。本章主要通过平面功能、空间环境、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五个方面得出了三河古镇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最原始的“三合院”基本细胞单元作为三河民居合院的最初模式,衍生出“H”型、“四合院”型其他两种基本细胞。通过串联式和面向式两种组合方式总结和归纳出三河民居平面布局功能的特点。同时,结合商业+居住和居住两种类型民居的平面布局展开分析,使三河民居的平面布局功能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知。②结合三河民居平面布局有二维空间转换。
虽然三河民居不能和徽派民居一样,具有广泛的地域代表性,但是对于皖中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而言,本身地处几大文化圈混杂地带一般有“南徽北淮,吴头楚尾”的说法,不具有统一的特征。三河民居可以说从历史发展和人 文地理方面在该区域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其民居本身的建筑形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现在的三河古镇新建建筑正是将现代建筑与三河传统民居空环境巧妙结合的经典案例,不论是其形还是其意,都将三河民居建筑形态的精髓完美的提炼、糅合。但是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旅游经济过快的发展,其部分新建建筑在其形态上刻意模仿徽派建筑,造成了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给人形成一种身在徽州的感觉。
三河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所营造的是一种平和自然的意蕴环境。其在文化意蕴的传承上具体表现在:①其新建建筑本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形成的砖石墙面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表现出传统的古韵雅致,在继承和发扬三河民居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其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造就了传承与发展相结合并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出现。②通过提炼三河传统民居形的过程将其建筑文化精神与意蕴空间一并传承到现代空问环境中,通过去繁就简的构成形式吸取传统空间环境的文化精髓。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与空间环境相融合。体现和重塑了传统文化意蕴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精神的物质回归。
第 29 页 共 29 页
第 30 页 共 30 页
七 三河民居实例分析 一)杨振宁旧居
(一)背景介绍
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的古南街上,与正在修建的万年禅寺和万年街相邻,前身是原来的三河孙大生老字号药铺,始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典型的砖木结构的明清风格宅院,共有五进房屋和一个庭院。杨振宁是著名的物理学家,1922年1 O月出生于合肥四古巷;1 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研究生院;1945年赴美留1964年入美国籍,家学渊远,文理兼通。杨振宁教授的母亲是三河人,1 937年底为了躲避战乱,杨振宁曾于此客居求学。 (二)建筑主要使用功能
杨振宁旧居平面主要使用功能还是以居住为主,不具有商业功能。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分为厅堂、厢房、廊房等。由于经过后期的改造与扩建,杨振宁旧居在平面功能上更加趋于完整,但是基本的主要使用功能并没有消失殆尽。在五进的房屋平面中,主要以杨振宁先生与他的母亲、亲戚使用。在平面布置上,杨振宁旧居传承了其凭借家学渊远,文理兼通的家庭教育观念,以及贾而好儒、崇文重教的文化特点,将其特有的文化思想以民居空间环境为依托通过物象实体转述给人们。
杨振宁旧居平面中次要使用功能包括厨房、储藏、书房等。厨房位于整个平面的中部,这样布置考虑到平面呈长方形布置,可以兼顾尽端房间,同时平面中部的庭院也是一家人聚会、用餐的理想场所。储藏室一般不至于天井旁边及厨房旁边,主要存放雨具,锄具之类的工具,同时位于整个平面中轴线旁,方便使用。书房位于杨振宁先生卧室旁边,门外是院落,名为“杏园”。可以想象,杨振宁先生早年在此学习、生活的情景是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建筑天井
杨振宁旧居是三河地区比较传统的天井形式。在传统天井形式下,也有一些独到之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杨振宁旧居该处空间界面之上多为单坡斜屋面,雨水全部集中汇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由于后期改造多在瓦垄檐下装置白铁皮接水管,排泄雨水。洁净的天井雨水还可以引入缸中,或汇集在天井的地下水池,一般可以二次利用。天然采光方面,天井周边除了厅堂外,其他房间作为厢房、储藏等功能。因此室内天然光很重要,杨振宁旧居的天井不高大,也不气派,但是却恰到好处的营造出柔和的光影效果。使阳光可以柔和的洒在房间中。 自然通风方面,杨振宁旧居的天井一般面积较小,长6至8米,宽2至3米,因此会造成空气密度的变化,与室内进行空气交换,形成小气流,达到通风换气的效果。同时,这种狭长的天井空间基本上没有直接照射的阳光,形成了一个宅居内部的室外凉爽空间,也促进了冷热空气的流动。杨振宁旧居内部天井还起到了排泄雨水、防火防盗等作用。从屋顶平面可以看出,杨振宁旧居天井周围屋面一般为内坡,屋顶四面流下的水通过天井地下蓄水池先聚集起来,再经明沟引出屋外汇入三河镇的排水网络。天井四周都会有一个收集雨水的水缸,主要起到发生火患时,可以及时取水灭火,同时也兼顾具备防盗功能。最后,杨振宁旧居的天井空间还起到组织交通、连接各个房间的作用。天井的组合方式带动了周边房屋 的功能,同时也丰富了空间感受,使室内室外相互交融,减少了由于用地紧张带来的局促感,不仅满足了主人对房屋功能的使用,也满足了精神层面的需求。 (四)旧居厅堂
杨振宁旧居的厅堂主要以过堂的形式表现出来,往往也兼做交通空间使用。在杨振宁旧居内部空间中,厅堂空间作为整个平面布局功能中的核心,以天井一一院落 一一过堂一一天井为主轴线的空间布局中,厅堂空间是整个平面布局功能中的核心。杨振宁旧居的厅堂空
第 31 页 共 31 页
间与天井空间紧密相连。天井与厅堂的相互融合,联系紧密,此时天井空间延展到厅堂与之呼应,把自然气息感染到整个厅堂空间。由于在杨振宁旧居中厅堂空间的重要位置,所以其装饰性也是空间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厅堂空问一般是传达文化以及家族地位的重要途径。杨振宁旧居中的厅堂内陈设典雅,是主人会客,家庭会议的场所。可以说,杨振宁旧居的厅堂空间就是布置在中轴线左右两边,体现其空间的紧凑,显示出当时家族成员的团结和睦以及主人朴素的文化修养。 (五)建筑色彩
室外建筑色彩主要包括墙体与屋面、线脚与门罩。杨振宁旧居的墙体与屋面的色彩具有典型的三河民居色彩特点。主要以黑、黄、灰三种色系构成。灰黑色的瓦、灰黄的砖墙是杨振宁旧居外部维护结构色彩的主要组成部分。杨振宁旧居位于三河镇古南街,这里地势较低,因此多次遭受洪涝灾害,为了避免洪水侵害,杨振宁旧居的马头墙外表同样没有粉刷白色涂料,直接将砖石裸露在外面,由于烧制程度不同,砖的色彩出现了黄,灰两大色系,因此形成了灰黄色的马头墙。线脚与门罩也是杨振宁旧居室外建筑色彩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线脚多用于屋檐下,马头墙端部墙面有退进错落之处,往往也在门窗套周边运用。杨振宁旧居的马头墙端部的两三层微微出挑的线脚,成为灰色覆瓦部分与与灰黄色墙体部分过度,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入口部分的门罩进过后期翻修,门罩主要为木质结构,其色彩为棕红色,与构成的灰色线脚与马头墙大面积的灰黄色系交响呼应,越发显示书香门第的气息。
室内建筑色彩主要包括梁架和柱色彩两个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杨振宁旧居室内墙面和屋面只做白色粉刷,从建筑色彩角度不具有代表意义,因此主要分梁架与柱的色彩。
杨振宁旧居室内梁架部分从现场调研来看,随着年代的久远保留了原有的棕红色,此种方式显得朴素淡雅。同时未经粉刷的原木表面粗糙,天井中的照射其形成漫反射,从而使得进入室内的光线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形成十分柔和,亲切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柱包括柱身和柱基础两个部分,柱身一般为木头,柱基础一般为当地特有的石材。柱身色彩与梁架色彩差异不大。柱基础的色泽完全取决于材料而定。其中多于青色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青色属于冷色调,黄色和棕色的柱身属于暖色调。柱基础和柱身的色泽对比形成明显的冷暖对比效果,以色调的适度变化增强建筑整体的稳重感。除梁架与柱身的色彩外,室内家具的色彩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书房与卧室中的桌椅、床的色彩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柔和且丰富。
(六)建筑维护体系
杨振宁旧居的整体结构决定了其建筑围护体系的使用,其主要为砖木混合结构。室外建筑外皮通过外部的马头墙运用当地的石材建造,不加粉饰与装饰,这种天然的石材没有经过任何人工加工的建筑外墙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三河地区水系丰富,有著名的水乡之称,因此洪涝灾害频繁,为了保证不受洪水的侵袭,杨振宁旧居的外墙通过天然石块在建造时的坚固性和密封性,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患。还有就是未经粉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了真正的因地制宜。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战乱而临时居住的场所,杨振宁旧居没有过分的装饰建筑外立面,而是通过低调的处理手法,有效的与南古街其他建筑融为一体,简谱但不失实用。
杨振宁旧居的室内建筑维护体系则是通过室内门窗、梁柱、墙面等表现出来。在旧居中,室内门窗除了起到出入口、采光通风等作用外,还作为室内空间的维护结构,历经年代久远的洗刷后,木质门窗的文理显得具有层次感,在光线的照射下,起到了丰富空间的光影效果的作用。梁柱与墙面则作为整体的界面,通过简单的粉涮,是内部空间更加明亮,结合家具的摆放布置,显得实用且不失美观。
第 32 页 共 32 页
(七)旧居建筑装饰
1、室外建筑装饰:包括墙体装饰和室外门窗装饰。首先,杨振宁旧居的墙体是有当地特有的石材烧纸而成的砖石砌筑而成。杨振宁旧居具有典型的徽派民风格,通过裸露的砖石和不加任何装饰的马头墙端部,显得外墙面更加融入街巷空间。灰瓦覆顶防日晒雨淋,未经粉饰的砖石墙面防火又防潮。同时马头墙掩口的砖雕、瓦砾的纹理布置得体,气氛亲切而又尺度宜人。其次,室外门窗装饰主要表现在入口大门、外墙门窗罩。入口大门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经过后期的翻修与扩建,更加具有书香气息。大门上方的匾额与周围的联排木制门窗显得亲切协调。尤其是门窗的纹理以及比例关系,显示出杨振宁旧居早期的古朴面貌。
2、室内建筑装饰:杨振宁旧居的室内建筑装饰主要通过室内墙体装饰以及室内门窗装饰。首先,室内墙体装饰主要为院落围合墙面,与室外墙体装饰不同之处在于室内墙体砌筑密实度,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结合院落地面的砖石铺地,使墙面更加具有韵律感。其次是杨振宁旧居中的室内门窗装饰也是独树一帜,旧居的窗户在重新修葺后,依然保留原来的构造。窗格中的梅花与冰凌花两种图案,暗示着“梅花香白苦寒来”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杨振宁旧居窗装饰宁家学渊源,不仅表现在家庭教育,也表现在民居的门窗装饰中,在调研时,给人们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八)杨振宁旧居小结
杨振宁旧居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杨振宁旧居的建筑色彩是由三河民居特有的黑、黄、灰三种基本色构成的,室内建筑色彩主要是棕色构成。室外建筑维护体系则是由本地特有的砖石砌筑而成,砌筑方式十分考究。室内建筑维护体系则是以木质维护结构为主,室内门窗主要作为维护结构丰富空间,增加韵律感以及进深感。杨振宁旧居的建筑装饰主要有门、窗、墙三部分组成,装饰简朴而不失典雅,显示出主人的家学渊源,文理兼通的传统。
第 33 页 共 33 页
第 34 页 共 34 页
二)刘同兴隆庄
(一)背景介绍
三河古镇现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当数刘同兴隆庄,位于古西街的一家著名的商号。刘同兴隆庄是刘姓兄弟在外经商,回乡后在三河镇扩大自己的生意而兴建的,寓意是一同兴隆,同心同意,是典型的商业+居住类型民居,多为一、二层砖木结构。当时这里门厅若市,车水马龙,刘同兴隆庄生意北起六安的阴山,南至南京、上海,无比兴隆。其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各种布匹和大米。其中大米的日运销量可达五百多吨,年收入达到数万银元。那时候的“同兴隆”真是无比兴隆,是古镇最有名气的商家之一。 (二)建筑主要使用功能
整座刘同兴隆庄建筑布局分为五进八厢三十二问房屋。第一进是临街的一幢二层木楼,二进为走马转心楼,第三进是敞厅,用于接待来客;四进是香屋,用于祭祀祖先;五进是居住宿舍,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商业功能占据主导地位。
刘同兴隆庄的主要使用功能正如之前所述,以商业为主,从第一进向后延伸,依次是米铺、盐铺,布庄、首饰店、当铺、瓷器店等商业功能。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建筑本身使用角度而言,由刘同兴隆庄本身的功能所决定,它是远近闻名的商铺,也可以说,这是皖中地区比较早的商业模式。人们在进行买卖交易时通过简单的穿套空问,在达到目的的同时,可以对其他商品进行询问买卖,可以说是早期的室内商业街的雏形。另一方面从伦理文化角度而言,皖中地区特有的文化修养以及儒家思想使其在商业活动中善于经营,从刘同兴隆庄的平面功能来看所代表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在平面布置上,刘同兴隆庄的主人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贾而好儒、崇文重教的文化特点,将其特有的文化思想以民居空间环境为依托通过物象实体转述给人们三河商人经济文化的独有精神。贾而好儒的经济环境以一种文化精神的虚体形式贯穿于三河民居平面功能的使用中使之意象化。 (三)流线功能
刘同兴隆庄的流线大致可以分为商业流线、起居流线、仓储流线三条流线。 1)商业流线:贯穿整个平面,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刘同兴隆庄经营范围
已经很大,其平面方整,轴线对称决定了商业流线的单纯性,顾客通过其序列是:入口大门一一天井一一厅堂一一后天井一一二进厅堂??,依次呈矩形延伸。同时具有导向性。 2)起居流线:在刘同兴隆庄中主要为垂直分布,首先是在第一进的走马转心楼,底层为入口大厅及商业,二层做为太太小姐居室。皖中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的缘故,女人一般不能随意登堂,因此走马转心楼做为太太小姐们唯一可以接触到外人的媒介,放在入口门厅二层显要位置。其次的起居流线位于第五进的会客中堂,做为整个刘同兴隆庄主人会客、洽谈的场所,同时位于整个平面中轴线尽端,一般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以中央为尊,因此在民居平面中轴线上的功能是整座民居中最重要的功能,在讲究中轴为尊的同时院落建筑布局还讲究以中轴为中心如两两对称或平衡的平面布局形式。此时的会客中堂体现了三河民居平面功能的中庸文化思想,中央为尊、主次有别的传统思想。
3)仓储流线:刘同兴隆庄位于三河古西街,在当时,货物的运输主要通过水路进行,因此,刘同兴隆庄的仓储流线通过水路直接送达。货物主要是大米、官盐等。仓储的种类主要与季节有关。淡季的时候,仓储流线并不存在,但是到了旺季,仓储流线和商业流线共用。由于三河地区地少人多,民居宅基地紧张,受此影响,刘同兴隆庄很难保证两条流线完全分开。但是仓储流线的存在也更加说明了三河民居中商业+住宅类型在功能使用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当时是一种创新的做法。 (四)居建筑--厢房
三河民居的厢房一般作为私密空间,但在刘同兴隆庄中却有着不同的用途。刘同兴隆庄
第 35 页 共 35 页
平面布局为五进八厢,由于受建筑功能的限制,每一厢都是对外开放的。从入口第一进向内依次是米铺、布庄、盐行、当铺、瓷器店、首饰店等门面,这与一般厢房中“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私密性有所区别。刘同兴隆庄中大多数厢房向外开设的门窗,在民居一层空间中的厢房多开设面向厅堂的花窗以及进行买卖活动的窗口,二层空问中的厢房也向天井的方向开门窗,这也构成了刘同兴隆庄特有的山墙形式。由此可见,在刘同兴隆庄的厢房中,空间的私密性与其自身建筑特有的使用功能有很大关系,这种构成形式也是三河民居空间环境的一大特点。
(五)建筑色彩
刘同兴隆庄的建筑色彩可以从室外建筑色彩和室内建筑色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室外建筑色彩主要又包括墙体与屋面、线脚与门罩。刘同兴隆庄的墙体与屋面从造型上就是徽州民居的特点写照。但是与徽州民居的“青瓦出檐长,马头白粉墙”的色彩基调则有很大不同。刘同兴隆庄的瓦主要是灰色系,马头墙则是灰黄色,这种色彩体系和三河地域性、气候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三河地区多丘陵地带,水系相对发达,刘同兴隆庄位于三河古西街,地势较高。受此影响,为了避免洪水侵害以及防火防盗的要求,刘同兴隆庄的马头墙外表没有粉刷白色涂料,直接将毛石块裸露在外,因此形成了灰黄色的马头墙。外墙的灰色系主要由马头墙顶部覆瓦所构成,它是灰黄色外墙的黑色线条。刘同兴隆庄与周围建筑相比较,从色系中不突出,完全的融合与周围建筑与当地的自然氛围中。线脚与门罩也是刘同兴隆庄室外建筑色彩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线脚多用于屋檐下,马头墙端部墙面有退进错落之处,往往也在门窗套周边运用。刘同兴隆庄的马头墙体端部的两三层微微出挑的线脚,成为灰色覆瓦部分与白色墙体部分的过渡,具有丰富的视觉效果。入口部分的门罩常用砖石外挑或色
砖外贴,细部色彩虽然由于年久,但还是不失色彩。门罩构成的灰色线脚与马头墙大面积的灰黄色系交相呼应,越发感受到刘同兴隆庄曾经的繁华。
2)室内建筑色彩主要包括梁架和柱色彩两大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刘同兴隆庄室内墙面和屋面只做了白色的粉刷,从建筑色彩角度不具有代表意义,凼此主要分析梁架与柱的色彩。梁架部分从现场调研来看,三河人讲究财不外露,尤其是对于家业兴旺的的刘同兴隆庄来说。其内部的梁架不施色彩,暴露原状,此种方式显得朴素淡雅,也反映了刘同兴隆庄的主人不只是生意人,更是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质朴随和的文化审美观。同时,未经粉刷的原木表面粗糙,天井中的照射其形成漫反射,从而使得进入室内的光线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室内各个角落,形成十分柔和,亲切的色彩和光影效果。柱包括柱身和柱础两部分,刘同兴隆庄柱身一般为木头,柱础一般为当地特有的石材。柱身色彩与梁架色彩差异不大,会客中堂内柱子悬挂木制的楹联。柱础的色泽则完全取决于材料而定。其中多以青色石材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青色属于冷色调,黄色和棕色的柱身属于暖色调。柱础和柱身的色泽对比形成明显的冷暖对比效果,以色调的适度变化增强了建筑整体的稳重感。 (六)建筑维护体系
刘同兴隆庄的建筑维护体系可以从室外建筑维护体系与室内建筑维护体系两方面分析。刘同兴隆庄整体结构决定了其建筑维护体系的使用,其主要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外部的马头墙运用当地石材建造,不加粉刷与修饰,这种天然的石材没经过任何人工加工的建筑外墙面。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三河地区水系丰富,由著名的水乡之称,因此洪涝灾害频繁,为了保证不受洪水的侵袭,刘同兴隆庄的外墙通过天然石块在建造时的坚固性和密封性,可以有效的防止水患。还有就是未经粉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做到了真正的因地制宜。 另一方面,刘同兴隆庄作为当时古西街最大的商号,其外部装修与周围建筑相比,不突兀,不张扬。表现商号主人的为人低调和对良好的文化内涵。
第 36 页 共 36 页
刘同兴隆庄内部建筑维护体系主要表现在天井空间的围合面,主要是由于天井空间是室内空问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交叉。在这种情况下,天井周围的梁柱、门窗隔断一方面要满足美观要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建筑材料自
身的耐久性和使用性。经过调研,可以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生产力均不发达的情况下,刘同兴隆庄的主人表现出的远见卓识,使其内部天井周围的立面与内部功能结合的恰到好处。梁柱,门窗隔断没有过多的粉刷和修饰,地面的青石板没有可以的排列,而是随意铺设,但显的错落有致。身临其中,依稀感觉的当年的繁华与亲切。 (七)建筑装饰
刘同兴隆庄的建筑装饰主要从室外装饰与室内装饰两方面进行分析。
1)建筑室外装饰主要包括墙体装饰和室外门窗装饰。①刘同兴隆庄具有典型的徽派民居风格,马头墙的装饰既实惠又合情合理,所谓实惠是不同于徽派民居的“粉墙黛瓦”,刘同兴隆庄整个外部马头墙没有经过任何粉刷,站在古西街远处望去,裸露的砖石和不加任何装饰的马头墙端部,显得外墙面更加融入街巷中,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所谓合情合理就是符合当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基础上,灰瓦覆顶防日晒雨淋,未经粉饰的砖石墙面防火又防潮。同时,马头墙掩口的砖雕、瓦砾的纹理布置得体,气氛亲切而又尺度宜人。②室外门窗装饰主要表现在刘同兴隆庄入口大门门楼、外墙门窗罩,主要是入口大门装饰,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也同时反映了家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刘同兴隆庄的入口大门不同于徽州民居的入口大门,简单,清晰,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门罩。它属于字匾门类型,大门上方镶嵌的青石板上标注着自己商号的名称,下方的大门成拱形退落状,是一种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的象征旁边一层以及二层设置简单的开窗,也是不加任何修饰。整个入口立面是一种朴素、简洁风格。可以说,与徽州民居入口立面比较起来,简约而不简单。 2)刘同兴隆庄建筑室内装饰主要有门窗装饰以及室内墙面装饰。①室内结构主要以木质结构为主,由于刘同兴隆庄的功能以商业为主,因此在室内空间上门窗除了正常的采光通风,还兼做内部维护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墙”。门窗的装饰分为三段式,上部修饰简单花纹,镂空部分可以采光;中部一般雕刻植物、人物故事等花纹;下部多为实心木板,不加任何装饰。给人从视觉审美上一种朴素、简约的风格,体现了主人不张扬财富,但又点缀的修饰来显示家族财富与社会地位。②除了门窗作为室内空间的分隔与维护结构体外,还有一部分是砖石砌筑的墙体,刘同兴隆庄内部墙体一般不加任何修饰,只是简单地粉刷白色,在进深很大的民居中,这种墙体颜色可以有效地进行光线的折射与反射,大大的增加了室内的光影效果。
(八)刘同兴隆庄居建筑特色小结
刘同兴隆庄的平面功能主要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是典型的三河民居中商业居住类型。商业主要布置在平面两侧,居住布置在二层以及最后一进。
刘同兴隆庄的空间环境是有三合院、四合院组成的复杂空间,厅堂、厢房、天井三种典型空间的位置,形态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刘同兴隆庄建筑色彩、建筑维护体系、建筑装饰三个方面。可以得出,刘同兴隆庄的建筑色彩是由三河民居特有的黑、黄、灰三种基本色构成的,室内建筑色彩主要为灰色,棕色构成。室外建筑维护体系则是由本地特有的砖石砌筑而成,砌筑方式十分考究。室内建筑维护体系则是以木质维护结构为主,由于具有商业功能的因素,因此室内门窗主要作为维护结构丰富空间,增加韵律感以及进深感。刘同兴隆庄的建筑装饰主要有门、窗、墙三部分组成,装饰简朴而不失典雅,显示出主人家为人低调,脱俗儒雅的气质。
第 37 页 共 37 页
第 38 页 共 38 页
八 江淮建筑风貌特色总结
皖中民居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平面布局规模灵活,变幻无穷;空间结构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建筑雕刻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艺术感强烈。
格局为多进院落式。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聚集财富的吉祥寓意。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给人以静谧之感。
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建筑材料以砖、木、石为原料,显得古朴典雅。墙角、天井、栏杆、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红砂石或花岗岩裁割成石条、石板筑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纹理组合成图纹。墙体基本使用小青砖砌至马头墙。
高超的砖、木、石雕高超的装饰艺术。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极富装饰效果。木雕内容广泛,手法多样,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细部更显生动。石雕主要表现在庭院、门额、栏杆、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等上面。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第 39 页 共 39 页
正在阅读:
2014年环巢湖设计调研报告 - 图文06-21
中国农业大学金融硕士考研难度分析08-08
怎么样消灭蟑螂,家里爬得满地都是了01-08
数字电路综合模拟题212-25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精选模板08-17
部编版《盼》课堂教学实录09-06
最新2018人教版(内部密卷)六年级语文毕业考试模拟试04-21
2014版纳米涂层材料项目(立项及贷款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机构服务流程及案例展示 - 图文01-11
SSAT阅读考试真题及解析汇总(三)05-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巢湖
- 调研报告
- 图文
- 设计
- 2014
- 基于MCGS的传送带自动配料系1
- 望湖景园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
- 企业理财习题1-3章及答案
- 2017年二级建造师网络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18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详细解析)
- 中国莱卡羊毛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预测年度报告(目录) - 图文
-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 法学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研究
- 银行押品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课后测试
-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转载教育部网站)
- 大学生创业项目之家政培训服务创业计划书
- 八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十单元学案
- 专用发票开具申请表
-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年月日试卷(标准) - 图文
- 2016年公需科目电子商务
- 如何当好车间主任讲义试题
- 2014年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碧桂园学校中考模拟数学试题
- 自考中大汉语言毕 业 论 文 写 作 指 南
- 标准韩国语第二册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