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7-20 01: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InnerMongolia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

2009年第3期(第11卷 总第45期)

No.3 2009(Vol.11 SumNo.45)

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 盖海青

(内蒙古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

3

摘 要“: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始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诸家均有论述,而尤以道家为代表。“无为而治”是众多思想家所推崇的管理伦理思想,也是历代统治者所追求的最高管理境界。在中国历史上,无为而治的管理伦理思想曾被一些明智的统治者所运用,发挥着安定社会与民众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等积极作用。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研究道家思想的热潮悄然兴起,。这一思想开始走进企业,走进管理领域,走向世界。因此,将“,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示。

关键词“:无为而治”;高等教育管理;管理伦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03-0127-03  ,,足以启迪现代人的心灵,提高现代管理水平,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能为学校管理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智慧。但以往人们较侧重对儒家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而对于崇尚自然的道家却未予以应有的重视。实际上,道家思想中蕴含着极其宝贵的管理思想,道家以其深邃的大智慧,以独特的言语和方式实施着它的巨大功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滋润着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特别是对中国的知识分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先生给它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徽”。不仅如此,老子在国际上产生的影响也日益增强。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前苏联汉学家李谢维系说“老子是国际性的”,美国学者蒲尧明肯定《老子》“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纽约时报》曾将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拟对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借鉴意义进行阐述。

(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73章)对于管理者,老子

主张“为君之道以虚无为本。”同时,道家认为,君道与臣道是截然不同的,君主遵循天道,无为而尊,臣下遵循人道,忠于职守,有为而累,二者不可混同。《庄子.天道》篇中说“: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而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君无为而臣有为,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君无为”,在管理伦理的实践中如何运用呢?道家虽说“:无为

(庄子-大宗师》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但还是作了

可见可受的周密安排:一是以静制动“,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俗

(人昭昭,我独若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老子》第36章)。作为人

君的“我”,外表玄默,内蕴精明,臣下莫测高深,而只有竭其才智以效君王;二是知人善用,因材授职,用其所长。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辑楔,修者以为搁粮,短者以为朱儒杆护。无大小修短,各得其宜;规矩方圆,各有所施。”群臣各得其宜,也就各展其才,各尽其能,为君王效劳:三是使群臣得分职守而治。“官得守其分”,各司其职,自然也就可以有条不紊,做到“无为而治”了。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核心思想,李生龙先生著《无为论》,对此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将“无为”归纳为互相联系的两种含义:或是没做什么,表示一种存在状态;或是不要做什么,表示一种行为禁忌。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细细揣摩“,无为”所衍生的各种内涵都是以这两个最基本的意思为根据的。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默然

二、以老子管理思想检视当代中国高教管理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前沿化等显著的特点,这种趋势使大学职能从单纯的教学育人,到教学与科学并重,再到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轴心”“、推动器”,为社会直接服务,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和联系越来越紧密和直接。如此复杂而发展迅速的现代高等教育,给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使高等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

3收稿日期:2009-02-15

作者简介:盖海青(1976-),男,内蒙古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第11卷 总第45期)

困惑与挑战。

1.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不够

校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以及其它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内在的支配作用。因此,一所高校要真正提高质量、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就必须高度重视学术权力,充分发挥学术权力的积极作用。

4.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应该说,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与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经过了新一轮的国家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与调整,打破了原来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行业不再主管高校,实行国家与地方两级管理体制,解除了高校原来许多行政束缚,高校获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活力与自由。这也是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冷静地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过去相比,在制度上并未有根本突破,以政府行政为主的纵向集中管理模式并未真正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仍然主要是一种上下级行政关系,而不是依据法律规范而建立的公共权力机构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政府对高校的管理主要是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法规,缺乏规范性和稳定性,透明度不高,在经费分配、成果评定、学科申报等方面一些非学术、非市场的人为因素常常导致“暗箱操作”,损害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办学主体,一些改革与创新的措施常常举步维艰,严重地影响了高校的办学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发挥。

2.师生的办学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

管理人员是管理的执行者,其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管理的成效。正如《老子河上公章句》所言“:圣人以身率道,不言而化,万事修治,故能成其大。”要求管理者自觉按照“大道”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为民众作出表率。目前高校管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校级管理层成天忙于日常事务而无瑕考虑学校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抓住机遇进行改革与发展的大事,或者虽有好的想法与举措,但遇到阻力就担心或借口怕影响稳定而不能坚持改革;二是重行政管理而轻学术管理,或者说不懂得如何进行学术管理;三是重过程管理而轻目标管理,忽视高校管理中自主管理的特征,过多地干预和直接控制管理过程,激起师生的反感;四是颠倒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人员高高在上,缺乏对教师应有的理解与尊重,只向上级负责,不从实际出发,只会照章办事,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死抓硬管,挫伤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发展到今天,我们将之归纳总结,从不同的需要角度出发对它进行现代意义的诠释,很难说准确地把握了它的真义,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大大拓展丰富了它的外延和内涵。将“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运用于现代高教管理,我们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层面上结合现代高教管理的实际加以灵活运用:在宏观层面上“,因顺自然”一遵循客观条件和规律“,因物自性”一尊重系统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忌违背客观规律的“妄为”和离开自身实际可能的“强为”,否则只能是“企者不立、跨者不行”“、欲速则不达”。在操作层面上,一是将“无为而不为”的管理伦理思想应用于高教管理的组织建设,实现重心下移,健全分层管理架构;二是应用“我无为而民自化”的管理伦理思想,以人为本,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三是以“行不言之教”为指导,强化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领导能力与水平。

1.重心下移,健全分层管理架构

高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构成要素有其自身的特点管理内容上讲,既有行政管理,;讲,,,本身参与生产过程、;从管理手段上讲,,甚至作用更为持久、广泛和深入。

这些特点,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回避和忽视了。高校内部管理的现有组织机构与模式仍然沿袭以往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学校管理机构只是政府行政体系在高教系统的延伸,主要靠领会上级意图、吃透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各种行政规则来发挥和实现高等学校的各项职责与功能,对安全目标的追求成了管理者们的首选目标,而创新与发展则退居其次。同时“,行政化”了的高等学校主要按行政组织的规则运行,强调行政权威,机关行政人员成为了学校的主角,教学、科研人员在相当程度上成了行政系统的被支配者,其声音只能作为行政部门的咨询与参考,缺乏参与制度建立和决策管理的机会。这样,压抑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高等教育发展所必需的交换、交往和互动,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3.行政权力需要限制

老子的管理伦理思想启示我们:在处理各种类型的管理矛盾与关系时,要紧紧扣住“治”这个目标,做到在处理各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时,最重要的是“官得守其分”—各级组织、各个部门责权分明、各司其职,各行其是,领导机关“无为而治窍”—充分发挥和调动基层的积极性,以最小的领导行为取得最大的管理成效。

总结归纳国内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成功实践,联系老子的管理伦理思想作为指导,我们认为处理上述关系的关键在于充分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专业设置自主权、教学管理自主权、文凭发放自主权、机构设置自主权、科研自主权、干部人事自主权、职称评聘自主权、财务自主权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自主权。政府应立足转变职能,主要运用立法、规划、拨款和法律规定内的行政手段来调控管理的目标、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教育的质量与效益,而不是人为地随机制定一些临时性措施。实践证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间接调控手段越有效,大学就越有更加宽松的办学环境和办学自主权。同时强化社会、市场的监督、调节力量,形成社会、政府、学校三者的良好关系,用以制约和检验政府的调控与学校自主办学的水平和质量。

现在,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中权力结构失衡,行政权力强大,学术权力弱化,教师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在学术活动中的领导决策作用,学术自主性被行政权力所压制,不可避免地产生某些偏差,甚至造成决策失误。

由于人们长期的观念沉淀“,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学术权力的发挥不穿上行政系统的外衣就似乎没有应有的权威,这样导致学校决策与执行机构不分,机关行政人员队伍庞大,师生唯官是从。因此,需要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道家关于“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伦理思想是极有启迪意义的。所谓“君无为”,在高校内部就是要管理者放手让权,不要过多地用行政权力干预学术活动;而“臣有为”则是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加强学术权力。以教授专家为核心,以各种“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为表现的学术权力,构成学校权威的基石,对学

128

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 盖海青 老子思想对高等学校管理的启示                                       高等教育

2.以人为本,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者还应该具备诚信的品德。老子说“信不足,有不信”。意即管理者不讲诚信,老百姓也不会相信他。高等学校与其它单位和部门相比,特别崇尚伦理,这是因为它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且是面向人的未来的,所以对伦理的思考比较多,对管理者“诚信”品格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管理者要从思想上树立“诚信”的意识,认识到诚信是管理者的无形资产,也是学校的信誉;要秉着“若烹小鲜”的态度,慎重决策,减少决策的随意性;要加强制度建设,依法制校,在学校树立诚信之风。

其次,发挥非权力性影响的重要作用。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其它管理人员的要求相比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学术上的要求。应接受过正规的大学学历教育,理解学术的价值与意义,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站在服务的角度,把学术活动作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中心来抓;二是能力上的要求。高校是社会平均文化水平最高的地方,而其劳动方式主要为心智的活动,理智与情感起着重大的作用,得不到理解的行政性管理是很难行得通的。因此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运用权力性影响的同时,更要善于运用非权力性影响。怎样?管理者除了要有高尚的道德系统、鲜明、为师生所认,,以及,也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艺术和水平的表现。一个优秀的高校管理者总是能够巧妙地把组织的观念和目标转化为师生自觉的行动,正如老子所说的“: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总是能遵循“大制不割”“、始制有名、亦将知止”、“慎终如始”等管理原则和方法,抓住可能出现的机遇,实现预定的目标。只有一支品德高尚、兼具以上能力的管理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高效有序运行,才能促进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参考文献:

[1]老子网[EB/OL]./shownews.espid=279.

[2]杨达荣“.无为而治”的背景、涵义和作用[J].海南大学学报,1994(3).[3]高秀昌.老子“无为而治”思想阐释[J].社会科学研究,1995(1).[4]黄 静.道家“无为而治”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意义[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4).

[5]张晓粉.试论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宗教学研究,1998(2).

陈鼓应先生说“:老子自然无为的观念,运用到政治上,是要让人民有更大的自主性,允许特殊性、差异性的发展。也就是说允许

(个人人格和个人愿望的充分发展”《老庄新论》第九页)。所谓“:圣

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因其性则天下从”,说的就是领导者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群众,而是要激发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集中群众智慧,使决策符合于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这样看起来似乎是“无为”,其实,由于万众一心,完全能够达到“无不为”。这种人本主义的管理伦理思想和民主管理的原则在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建立以激励为核心,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目标,使师生在“无为”和“不觉”中产生积极的心理活动和精神力量,主动自觉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其次,建立良性激励机制,首先应该表现出对教师的尊重,并且这种尊重是诚挚的、深切的、发自内心的,能让教师感到自身的价值,进而发现自己新的价值。表扬与批评则是激励人们情感的两大工具。领导的肯定会使教师感到莫大的欣慰和鼓舞,获得承认与赞赏是教师普遍强烈的需要。最后,.实行民主管理,为道家管理伦理思想所特别强调。其“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思想,说的就是要尊重民众的个性和创造性,利。高校实施民主管理,3.强化素质,老子“行不言之教”的管理伦理思想在高教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所批评的管理者“自视、自是、自伐、自矜”,倡导的“去甚、去奢、去泰”和“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也是我们进行高教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良方。它启示我们要加强管理者的思想品德修养,重视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在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的作用。

首先,建设一支品德高尚的管理干部队伍。品德修养,是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着重强调的。老子说“行不言之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意思就是指管理者的“身教”。教人易,自行难,高尚的道德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是高校管理人员最重要的人格力量。借鉴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伦理思想,结合高校实际,我们认为高校管理人员首先应该加强自知、无私、宽容、诚信等方面的品德修养。管理

(接第126页)

的新型人才。通过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来使研究生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大学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德祥.高等教育新跨越与大学“科学定位,特色发展”[J].中国高

()教研究,200411:3-6.

[2]吴菲菲,蒋丽平.什么是教学研究型大学[J].高教研究动态,2005

(85):1-5.

[3]尚建丽.教学研究型大学构建理念与建设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2-24.[4]宣 勇.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使命与管理模式的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88-91.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89-91.

[6]丁雪华,孙美霞,郭文瑞,等.对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几点认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87-189.

五、结语

充分认识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所起的重要影响,深刻领悟研究生教育对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研究生教育在教学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为社会建设承担起成规模地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质量、创新性和高技能的人才的重任。积极创新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制度,可以激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12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e6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