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子

更新时间:2024-02-15 19:55: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罗振宇自述:罗辑思维24小时售卖800万的秘密

罗振宇自述:罗辑思维24小时售卖800万的秘密 2013年12月21日,我们借《罗辑思维》一周岁生日开始第二次会员招募,一周内招到2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商业实验成功迈出了第一步。现在外界都看不懂我们到底想干什么,因为《罗辑思维》尝试的是未来十年的商业模式,跟工业社会的逻辑截然不同。主要是以下几点不一样。

第一, 工业社会的逻辑是规模化,做饮料就要做可口可乐,把

一罐汽水卖到全世界,因为规模才能产生效能,这就是工业的基本规律。但未来商业的增长方式会出现变化。以日本的Hello Kitty为例,它不可能卖给所有人,只有特定年龄、特定文化的女孩才喜欢。但Hello Kitty不仅卖小猫,还卖授权给很多产品,这是一种内生型增长。有一个词叫范围经济,就是先划定范围,然后在范围内靠多品种实现增值,这个逻辑是工业社会所不理解的。 第二, 《罗辑思维》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结社。结社关键不

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李宇春粉丝会的核心会员并不多,但个个能为她出力;小米结社规模也不大,但影响力大。如果我们现在放开招,招10万人没问题,但是我们不愿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这个社团该怎么玩,如果玩不好,小群体的成本还低一点。

我们从一开始就声明最多只招10万会员,很多人以为

我们“自限其小”,其实这套玩法早就成型了。我们现在这个小组织只是一个火花塞,会员系统是气缸,火花塞点燃气缸再带动发动机和整个汽车,一辆汽车又可以带动整个交通系统,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影响力。

我们玩的不是“粉丝经济”。李宇春的粉丝经济是针对粉丝卖碟、卖T恤、卖演唱会门票,挣粉丝的钱,而我们是和粉丝联合起来挣别人的钱。人家凑几千人玩团购,我凑10万人玩“团要”,上次向乐视要了10台大电视、20台电视盒子,最近又跟黄太吉要了10万份煎饼果子,一分钱不给,白拿。商家送完一回还求着我们再送一回,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营销。

乐视跟我合作,得到四样东西:第一,曝光渠道,我的影响力范围达到100万人,能大大提高产品曝光度;第二,人格背书,这是罗胖子认可的产品,相当于给他们做阶段性的形象代言人;第三,慈善意义,支持《罗辑思维》相当于捐赠一个知识社区。更奇妙的是我们制造了稀缺性,传统的抽奖活动人人都有机会,现在我们明告诉你,你们没机会,谁让你们两百块钱没交呢。乐视送我们几万块钱的电视,一石四鸟,当然愿意了。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结社的逻辑。

第二,工业时代所有的协作都在组织内完成,而我们未来会跨组织边界协作。这有点像深圳的山寨机产业,联发科是一粒沙子,各种各样的手机制造商、配件制造商、营销商、服务商凝聚在它周围,共同构成一个产业生态圈,就形成了一颗珍珠。这个生态圈里除了联发科谁都不是主导者,但在全球市场上能干掉诺基亚。

现在的产业通过互联网能轻松实现跨组织协作。例如传统媒体的记者写完稿要交给编辑审,而我们成立QQ审稿群,视频发布前一天发给粉丝挑错别字,省了雇校对的开支。我们要出书,就在群里招人帮忙画个海报,一下收到几百张,很多人做得非常好。即使做得不好也没关系,工业社会追求质量,但后工业时代会回到原始生态,不求质量,自由竞争,就像春天的池塘里黑压压全是蝌蚪,真正长成青蛙的没几个,能活下来就活下来,活不下来拉倒。对于我们的会员来说,帮我们画一张图没什么成本,能用就用,不用也没关系,至少能拿本书。所以质量不重要,大家玩得高兴就好。

《罗辑思维》将来准备让会员生产各种各样的东西,卖给非会员。比如说今年我计划做“罗辑思维月饼”,先从

会员中筹资500万,然后分工合作,有本事的人做项目负责人、财务总监、监督员,没本事有热情的人去养鸭子收集鸭蛋黄,另一拨人在全国各地找上好的莲蓉,再有一拨人到香港最好的月饼生产厂去烤制。我甚至可以做一款手工月饼,请会员里的美女在家烤。

我的月饼接受品牌合作,企业可以定制我的月饼送给客户,因为我有格、有知名度。如果我这一单生意做得好,先给所有参与生产的会员发高薪,剩下盈利20%捐给公益机构,80%给股东分红。接下来我还可以做元宵、做粽子,什么都能做。

假如这件事做成了,就说明企业不必追求长久,随聚随散,三个月结束,做完拉倒,分钱走人。这就是一种新模式。

第三点是产业和媒体的结合。我说过一句话,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一切内容皆广告,很多人觉得这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说法,其实他们没听懂这个道理。在工业社会,产业链和媒体链是分开的,比如杂志社负责生产内容,凝聚注意力,产业就在杂志上做广告,这是横向协作。未来媒体和产业链应当是一种纵向转换方式,产业链自

建媒体,或者媒体自建产业链。

潘石屹就是产业自建媒体的代表。他自己是名人,一说“潘石屹开发的楼盘”大家都知道,所以他现在已经不投放常规广告了。罗永浩则是锤子手机的代言人。2013年传统媒体广告普遍下滑,新媒体的广告也没多大增长,那广告费哪去了?其实就是因为人家自建媒体属性,不再需要无力的传统媒体来帮他们做营销。

小米不会投广告,罗永浩也不会投广告,苹果虽然投广告,但最主要的营销渠道还是靠自己。苹果公司从来不是一家电子产品公司,就是媒体公司。第一,它把手机设计的很好看;第二,它让全世界的人帮它做内容;第三,它把发布会做得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公布前严格保密,一年发布两次,典型的电影业手法。工业社会的人看不懂,觉得苹果属于制造业,其实它从来不制造。

我们也不会投广告,我们靠的是社群内的信任,口碑效应。罗辑思维有媒体属性,被同一个媒体吸引的人至少有某一方面气质是类似的,降低了信任成本;此外,我们收200块钱会员费,这就是个门槛。200块钱虽然不多,但也不是一个随手扔掉的数字,肯出这笔钱的人至

篇二: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

财务管理咨询

班级:

姓名:李欢欢

学号:辑 思 维 的 商 业 模 式 2013级审计学3班 201312030215

目录:

(一)对罗辑思维的理解

(二)对《罗辑思维》盈利模式的分析。

分析一:罗胖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分析二:让人看不懂的会员盈利模式

分析三:高毛利商品的饥饿营销

分析四:年度最佳促销广告:让我们来进行互联网试验!

分析五:打土豪,给企业家讲座

(三)对【罗辑思维】的几点冷质疑

关键词:商业模式、盈利模式

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

要想知道《罗辑思维》的商业模式,就要了解《罗辑思维》到底是什么?

(一)对罗辑思维的理解

1、《罗辑思维》以知识分享为载体,视频、活动为渠道,传递的是一种感觉,有种、有趣、有料的感觉。从我的角度来说,核心竞争力是卖感觉,这一点上和《晓说》、《冬吴相对论》这样的节目来说是类似的。为什么说是卖感觉?每一次所讲的内容,虽然是经过压缩、简化的、通熟易懂的,但是里面涉及的知识点和内容其实是很大的,任何一个点展开都可以侃上个把小时,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框架和一些小故事。普通人看完,顿感自己高大上了、长知识了,再去喷妹子、热场子没问题了,确实有知识鸡血的作用。

2、归属感和认同感。罗胖一直强调这是一个喜者聚、厌着离的节目,喜欢我的来看看我、听听故事,不喜欢的出门右转,绝不强求.《罗辑思维》不为迎合所有人,只为品行相投的人而生,这就叫产品的品格。能够通过罗胖的节目聚在一起的人,大多品行口味相投,大家聚在一起侃侃人生、聊聊大千世界、感悟相见恨晚。罗胖就是在用这样一个节目作为平台,聚集这样一群人在一起,卖认同感和归属感。

3、至于会费?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会费,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进入朋友圈的门票。这个世界已经变得冷漠,花点钱能让自己的人生鲜活起来,当岁月逝去,青春不在时,我们回首往事,总会将《罗辑思维》朋友圈作为人生中一个亮点。哎,罗胖,你竟然还在卖回忆....

4、这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节目,他的成功也许可以归结为几个点,但是真正的成功总是有许许多多你看不到的,总结不出来的东西支撑。

(二)对《罗辑思维》盈利模式的分析。

这么多自媒体里面,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是最能赚钱的几家之一。很多人说《罗辑思维》的商业运作很难模仿,看不懂它的赚钱套路,尤其是这种自媒体电商化赚钱的套路。

现在自媒体搞电商的多了去,真正成功的没几个,于是有人专门给《罗辑思维》贴上了社群电商的标签,但同时又说这种社群电商的成功可复制性比较差。这就使得“社群电商”的说法让人看了感觉挺牵强的。

那么罗胖到底走的是什么路子,下面试着从几条线索来分析一下《罗辑思维》的运作模式。

分析一:罗胖的真正核心是什么?

看了《罗辑思维》,正如罗胖自己所说的,他每期讲的内容不能让大家预测,果然他什么都讲,经济、历史、互联网...甚至男女情感、征婚。

但是细心观察之下,你还是会发现,有一条线却是贯穿始终的,那就是互联网成功学。他无论讲什么都能一拐弯,扯到互联网上来,而且能讲得大家热血沸腾,仿佛你能立刻就把握住这个伟大的时代。

没错,罗胖的核心路子就是成功学的路子,不过新瓶装旧酒,这个新瓶就是互联网,装的是成功学的旧酒。

互联网成功学的核心就是:互联网能让你成功。在这之下,互联网的所有新概念新说法都能成为让你成功的元素,比如:U盘生存能让你成功,连接能让你成功,自由人联合能让你成功,互联网思维能让你成功.. 大家知道,全世界成功学的书出了几亿种,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成功学都只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只要你努力,就能成功。到了罗胖这儿,换了个说法叫:死磕。

不过,成功学也有短板,因为基本手段是靠打鸡血,这时间一长,效果就容易消退。所以两年了,没见谁U盘生存成功的,自由人联合也是乏善可陈,而且那个案例“很多人咖啡馆”也倒闭了。

有人说,感觉罗辑的人气不如以前了,这鸡血的劲一过,人气下降倒也在情理之中。.话说回来,罗胖对互联网的热衷的确让人钦佩,说什么都能扯上互联网,而且他也很尊重互联网一代的年轻人,自己姿态也放得低,他总说:你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是新移民,我们要向你们学习。。。

有时好好回顾回顾历史,历史上新移民对原住民做过什么,不禁细思极恐,不由得为原住民们捏一把汗。 鲁迅说,“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到了淫,经学家看到了易,才子佳人看到了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虽然看了很多的罗辑思维的成功学, 可惜,我没看到什么成功学,互联网倒是有,但是也根本不是你心里想的那个成功学。

罗胖子喜欢讲互联网好比火器出现,一位科学家不停地对将军们讲,要注意,要注意,热兵器时代来了,脑子不能被更快更壮的马、更锋利的刀剑、更厚实的盔甲、更强的弓弩绑架。

罗胖子和高晓松和五四时期有一比,即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逻辑思维的讲的内容,除了趣味性外,对听众要求很高,适合有电脑网络背景、政治经济学背景并且对历史和地理有所涉猎的观众。

如果自身的储备不够,也就是听点乐趣。

比如经济学的市场配置资源、互联网的长尾理论、免费理论,以及西方学界这些年的一些思想突破,比如反垄断、产权理论。

涉及个人处事,比如讲曾国藩那一期,对高智商低情商的理科生有很大借鉴。顺提高晓松一句,高晓松也讲了很多,处理趣味知识,高晓松基本就讲了一个原理:西方学界的地理

决定论,我个人很认同这个地理决定论。换成我们中国人的话,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伟人、国家、历史,说白了就这么一句话。

分析二:让人看不懂的会员盈利模式

成功学容易聚集起人气,人气一起来,接下来的问题当然是盈利了。如果光靠卖几本成功学的书,那能赚多少钱?对吧。

所以就有了史上最无理的会员,这个尤其让大家看不懂。其实深入观察它的运作方式,不由得让人倒抽一口凉气,这不是彩票模式吗?!

每人交200,合起来就几百上千万,取出一半先收入囊中,剩下一半是彩池,给会员抽奖,就是“罗利”,而最低奖是赠书的安慰奖,人人都有安慰奖。

当然这个模式和彩票还是略有区别的,体彩福彩直接发钱,这个只给奖品。

分析三:高毛利商品的饥饿营销

除了会员,罗辑的另一个盈利模式是对高毛利商品进行饥饿营销。

首先是这个高毛利商品,罗胖选了两种,第一种是礼品版的图书套装。

这里要说明的是,一般图书卖不起什么钱,人家想买书自然会上当当,但是图书套装礼盒却不同了,那是高毛利商品,已经不是书籍范畴,而是礼品范畴了。

这个其实大家以前应该看到过,广场或路边支个摊,什么精装四大名著礼盒之类的,搞个木盒子,动不动就卖几百上千的那种。第二种是月饼。

月饼也是暴利商品,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厂商靠中秋一季的月饼销售就能全年不愁。 罗胖做月饼,果然还是扯上了互联网,说月饼是最古老的互联网产品,这个的确有点扯了,如果月饼是古代的互联网产品,那女人裹小脚岂不是体现互联网的小而美?那寡妇守寡岂不是体现了互联网的专注精神?“专注守寡二十载,贞节牌坊永流传。”——这竖起牌坊的一刻,就相当于企业IPO上市、纳斯达克敲钟了,是吧。所以,互联网月饼这个事,自家媒体圈里传传也就算了,放到IT圈里说,就是一跨界的笑柄。——你能想象在蒸汽时代,瓦特不去改良蒸汽机,而去卖蒸汽牛排么??

关于饥饿营销,这大家都懂,不多叙述。需要说明的是饥饿营销同时要配合软文宣传效果更好,比如《某某某火爆,一天卖出多少多少》,小米最擅长这招,不过只限大陆用,到了台湾就露馅了。

分析四:年度最佳促销广告:让我们来进行互联网试验!

有了高毛利商品和饥饿营销策略,剩下最关键的就是好的广告语,罗胖的广告语就是:“让我们来进行互联网试验。”

篇三:罗振宇“罗辑思维”估值1亿元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罗振宇自媒体品牌“罗辑思维”估值1亿背后:媒体通往社群之路

2014-06-20 11:38 来源:i黑马 我来投稿 我要评论

A5交易A5任务 SEO诊断淘宝客 站长团购

业内人士向i黑马透露,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品牌估值已经高达一亿。而罗辑思维最具价值的地方是,他通过媒体建立了一个社群。

作者:罗振宇

关于社群经济,《罗辑思维》应该是最早的定义者和实践者,尤其是罗振宇在四个月内两次招募付费会员,入账会员费近千万的故事,让人对社群商业的力量惊叹不已,老罗更把互联网社群称为未来商业的核心动力。

社群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它在未来商业中究竟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在PC互联网时代的社群,主要的形态是社区,比如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等,到了移动终端时期,互联网就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是肢体和思想的延伸,几乎可以做到无时无刻、随时随地在线。而你的朋友圈在移动互联中的关系,也许相互之间远隔千里,但基本上是你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彼此之间是通过某种纽带而联接在一起的。这种关系,就很像村落时代的关系,就算不是很熟,但寻根溯源,差不多都有点沾亲带故的。

在这样一个村落中,有懒汉,有能人,有铁匠,有当铺,有米店,铁匠知道你家的铁钯什么时候该坏,米店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断粮,赊个账、借个东西都不是问题。这就是建立在社群基础上的信任。

那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社群吗?一定是的。这个问题的要点在于,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成为社群成员的。星巴克有3300万粉丝,这些粉丝之间围绕某一个店或某一个具体的纲领可以形成不同的社群,但这3300万人不是一个大的社群。

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社群?两句话:以求道的精神做产品,用求爱的方式做传播。怎么讲?产品不极致,什么都是虚的。

罗振宇要不是他的有料有货有态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星巴克要不是把咖啡做到这么极致,就是妄谈粉丝经济;同样,黄太吉的煎饼、雕爷的牛腩要是产品或体验不极致,就都只是借助互联网高效传播形成的一场炒作,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要是产品出来后,没有两把刷子也都长不了。

把产品和体验做到极致还不够,你还得学会传播。很多人天然地反感传播,把会传播当成是投机取巧,总是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态度,等着别人来发现你。不要说在大众媒体时代这种观念就是错误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就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试问,你的受众都已经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媒体没落、广告无效的时候,你的东西再好,你该用怎样的方法告知你的受众?

罗振宇:未来的商业核心动力是社群?

工业社会的逻辑是规模化,做饮料就要做可口可乐,把一罐汽水卖到全世界,因为规模才能产生效能,这是工业的基本规律。但未来商业的增长方式会出现变化。以日本的HelloKitty为例,它不可能卖给所有人,只有特定年龄、特定文化的女孩才喜欢。但HelloKitty不仅卖小猫,还卖授权给很多产品,这是一种内生型增长。有一个词叫范围经济,就是先划定范围,然后在范围内靠多品种实现增值,这个逻辑是工业社会所不理解的。

《罗辑思维》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的社群。社群关键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响力度有多大。李宇春粉丝会的核心会员并不多,但个个能为她出力。如果我们现在放开招,招10万人没问题,但是我们不愿意,因为现在我们也在探索这个社团该怎么玩,如果玩不好,小群体的成本还低一点。

项建标批注:形成社群的基础是什么?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中讲得很明白:1、共同的目标,或者是纲领,通俗说叫调性、逼格,人群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让对的人在一起。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这些实时工具,使得协同变得非常容易;3、一致行动。因为前面两个原因,一致行动变得比较容易,而这个一致行动也反过来促进了社群的稳固。

工业社会在未来十年内就会全面终结,只不过很多人意识不到这种摧毁性的力量正在地平面上崛起。未来的竞争不是同行竞争,而是跨界混搭穿越竞争。为什么小米毛利那么高?因为它把传统包袱全扔了,不需要渠道铺货、不需要给渠道商回款、不需要设维修网点,通过互联网把交易成本拉到最低。做了十几年手机的老牌企业看得目瞪口呆。

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便宜

一旦一群人聚集起来,他们就会产生占便宜的能力,这就是商业利益的来源。最简单比如做团购,我们都可以做得成,因为我有10万人,这本来就是商业模式。我不信任品牌,媒体捧出来的品牌毫无意义,但是我信任朋友的推荐,推荐和信任将构成未来互联网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因为交流的成本越来越低。人家凑几千人玩团购,我凑10万会员玩“团要”,上次向乐视要了10台大电视、20台电视盒子,最近又跟黄太吉要了10万份煎饼果子,一分钱不给,白拿。商家送完一回还求着我们再送一回,对他们来说这就是营销。

乐视跟我合作,得到四样东西:第一,曝光渠道,我的影响力范围达到100万人,能大大提高产品曝光度;第二,人格背书,这是罗胖子认可的产品,相当于给他们做阶段性的形象代言人;第三,慈善意义,支持《罗辑思维》相当于捐赠一个知识社区。更奇妙的是我们制造了稀缺性,传统的抽奖活动人人都有机会,现在我们明告诉你,你们没机会,谁让你们两百块钱没交呢。乐视送我们几万块钱的电视,一石四鸟,当然愿意了。一群人团结起来占其他人的便宜,这就是社群的逻辑。

很多大组织都在考虑互联网怎么转型,转型的第一件先把自己做小,小到一个人格或者一个人格体,因此在未来世界做自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项建标批注:魅力人格体对社群的意义,相当于就是舍基协同三原则里面的共同纲领。罗永浩、罗振宇,包括正和岛、B座12楼,不管是个人还是一个公众号,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自己的态度和主张,这个态度和主张就是魅力人格体,粉丝因为认同才会聚集在一起。一个有调性的产品,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塑

造自己的魅力人格体,不管是苹果、锤子手机、魅族,还是Roseonly的鲜花、南食召的温州特产,包括明道管理软件做的事情,都是如此。

有了移动互联网对媒体的解构,人人皆媒体,有魅力人格的人和事,这个时代就特别容易凸显出来。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态度也是生产力了。

玩的不是粉丝经济,只是挑对人

未来商业的核动力到底是什么?小米用粉丝经济驱动一个传统行业,这个事情至少作为一个先例,已经成功了。所以,对于《罗辑思维》的运用,我们突然明白,价值可能不在我身上,过去说粉丝经济的话是不对的。我在团队中立了规矩,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对偶像的崇拜。

在社群经济驱动的过程中,我们反推过,主动去和大众进行切磋,在新浪微博上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骂”走一些人,从社会公众中把自己切割开来。在大众传播时代,让所有的人混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对社会进行分割。大量的社会社群,自我划定疆界,就像韩寒的粉丝和郭敬明的粉丝永远也搞不到一起去。

项建标批注:粉丝经济就是社群经济吗?显然不是的。任何品牌都要有自己的粉丝,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粉丝这个层面,无非是把以前的忠实用户换了个新名词而已。“无粉丝不品牌”,这句话没错,但反过来,哪一个品牌没有自己的粉丝呢?

只有当你的客户变成用户,用户变成粉丝,粉丝变成朋友的时候,才算得上是社群。

社群是任何时代、所有商业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但只有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了微信这样的高效率工具以后,社群才是可能的。这中间的差别是,一个有社群的品牌和没有社群的品牌,其竞争力是完全不同的。

未来的商业可能是一个小而美的逻辑,而不是一个用户量支撑的大众逻辑。所以我们立即宣布,《罗辑思维》未来的会员,最多发展10万个,而且这不是商业模式。

第一次我们只发5千个号,第二次征收会员的时候,就开放24小时,只许用微信支付。我们真正意图是用这三个手段把对的人挑出来。

首先,愿意捐点钱的人,是真爱我们的人。我们定一般的会员每年收费200元,铁杆会员收1200元。背后的逻辑,把我们需要的人找到。

为什么一定要用微信支付?是需要你,为我们行动一次。当时绝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微信支付,既然你愿意加入,就做一个麻烦的举动。为什么只开放24小时,因为我们只要天天一直听《罗辑思维》微信语音的人,攒着几期听的,那可能会错过。

用社群的方法挑对的人,然后“期待”产生奇妙的结果。很多第二次入会的人说你们应该做怎样的服务呢?我说没有会员服务,就期待用系列的玩法设置,让会员自己去找。有一个人直接做了《罗辑思维》的葡萄干,在淘宝店上开始卖,有直接挂出来《罗辑思维》的青年旅社,包括一些读书会,咖啡馆等等。按过去工业时代思维来看,这都是对《罗辑思维》品牌的侵权,但是我们的策略就是让他们去弄。官方层面,我们只保留一个,如果你去骗人,会受到谴责,因为我们有提前承诺。事实上我们在等,看这个花园可以里长出什么东西。

我们推出《罗辑思维》的“天使小雏苗”,如果你有本事做一桌美极了的饭,我们帮你众筹,10个人,每人收500元。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帮助一些有手艺的个人完成微创作呢?到最后我们可能会变成社会化企业,就是作为平台本身并不盈利,但是它帮所有接入这个平台的人,完成个人的创业,到最后很可能演化成一个新时代的小型交易所。

日前,腾讯召集我演讲,怎么做新媒体。我讲完后,他们觉得没有参考价值,说我是不可复制的。我说对,那怎么办呢?给你们一句心法口诀,叫“临行喝妈一口奶”。

项建标批注:移动互联网正带来另外一个新的巨大的机会,我把它称为“社交红利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懂得社交,懂得传播,就能够掌握商业的先机。不管雕爷、黄太吉、大象安全套最终会怎么样,但他们确实是非常懂得移动互联网社交的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市场即对话”,就是我们必须说人话。

他们所置身的那些大组织,在互联网冲击下,都在飘摇,身处其中的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立身呢?就是利用现在的组织给你提供的资源,做一件让整个市场都看见的事,完成个人在原组织中的崛起,这也是对你现任老板最负责的做法。

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

现在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各种因素随机组合,机遇、勤奋、忍耐、关系链,恰好配对了,一朵花就开了,此外没有任何标准能够确定谁成谁败。所以重复创业者反而吃香,因为他经历过反复失败,解除了很多不确定性。

我认为,现在几个因素容易组合出成功配方。

第一是小,只做点,不再试图做线和面,商业空间也很大。

第二是连接,你判断未来互联网的生意就看他是阻碍了连接还是促进了连接,谁阻碍连接就不得好死,谁促进连接就将拥有一切。比如说GoogleGlass就是个好产品,因为它让人随时随地在线。马云怕微信也是这道理,微信会吸掉一切。

第三点是通过连接形成社群。社群的价值在于运营,一群人聚集起来之后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明确知道把这群人聚起来要干什么,比如做基金、做风投,甚至可能去做互联网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块就完了,是打麻将还是下象棋,取决于决策者。

项建标批注:做企业服务的也要搞社群吗?面向B的服务最终也要走向社群商业,但效果不会这么明显。因为B是一个理性决策的组织,情感的东西作用不会这么大,但是面向C端的服务,即有社交的传播是未来企业的基本功。

(注:本文摘编自作者在2014年5月10日腾讯创业者大会,4月在B座12楼“mini show”第10期线上分享讲话有删节。来源:正和岛内容运营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e2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