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题库

更新时间:2023-11-15 08:27: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 )

A.《史记》 B.《山海经》 C.《禹贡》 D.《汉书》

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 )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 B.商业地理学 C.农业地理学 D.工业地理学

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 )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 B.奇泽姆 C.罗蒙诺索夫 D.葛茨

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 )

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 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 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

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

A.经济活动的内容 B.经济活动区位

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二、填空题

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分别为 , , 。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

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 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 , 和 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 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 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一是以

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 ,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

6、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 相结合的特性。 7、 经济地理学是 的一个重要分支。

8、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 三、判断题

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

4、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中历史最悠久的分支,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

5、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主要倾向于欧美学者的观点。()

四、简答题

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3. 简述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其意义。

1

4.简述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以及各种思维方法所强调的观点。 五、论述题

1、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令人困扰的问题,谈谈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实际问题的贡献作用。

2、结当前经济地理学发展态势和研究领域,谈谈跨世纪(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不定项)

1、B.C 2、B 3、D 4、A.B.C 5、A.B.C.D 二、填空题

1、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奇泽姆 3、罗蒙诺索夫 4、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5、区域学派,部门统计学派。 6、自然——社会经济——技术 7、人文地理学 8、企业。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1)、特点之一: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环境决定论(1900年—20世纪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50年代中期) 、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 (2)、特点之二: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1)、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资源如何配置(三大基本经济问题)才能满足人类需要等问题。 经济地理学试图寻求经济活动的区位和空间组织的一般规律。而这种空间分异规律形成的关键是经济规律的作用。

因此,掌握经济学相关知识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反过来,考虑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学的资源有效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

(2)、 经济地理学与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哪里有什么,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与经济地理学十分接近。经济地理学在发展中借用了不少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

(3)、 经济地理学与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政治经济学观点,生产关系(国家制度等)和生产力(经济活动)互相影响。经济地理学家在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时,应该考虑国家制度等生 (4)、经济地理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于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要学好经济地理学,应该具有相关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相互关联的理论。 经济地理学对于自然地理学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产关系的影响。 (5)、经济地理学与技术科学的关系

技术条件是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的重要决定因素。技术水平的提高,常引起经济区位的变化。因此,经济地理学家必须掌握这些相关技术领域知识,才能提高研究水平。 五、论述题 1、(1)、人口问题: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

2

开展相应的研究。

(2)、资源问题:主要指不可再生资源的萎缩。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经济地理学家大有用武之地。

(3)、环境问题: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2、 (1)、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

(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3)、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4)、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二章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区位一词源于德文的standort,是由( )

A.杜能 B.w.高次 C.韦伯 D.哈特向

2、“区位因子”最早由( )提出,并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

A.格林哈特 B.哈特向 C.艾萨德 D.韦伯 3、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纳为三种,即( ) A.运费 B.资本 C.劳动力成本 D.集聚

4、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表述为P=Blkcrk,其中P代表工业产出,k代表常数,那么b、l、c依次代表( )

A.雇佣劳动量 B.固定资本量 C.消耗资源量 D.综合技术进步因素

5、原材料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主要是通过( )以及原材料价值和其在产品成本中构成状况等反映。

A.种类 B.可替代性 C.运费大小 D.可运性

6、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一般都将( )作为改善基础设施与投资环境的重点来加以建设。

A.能源 B.环境 C.交通 D.原材料 7、劳动力因子主要通过哪些方面( )对经济区为产生影响。

A.劳动力特色 B.劳动力素质 C.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移动

8、现代经济活动主要围绕市场而开展的,以获取更多( )成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

A.高科技劳动力 B.商业信息 C.市场份额 D.技术因素 9下列选项中,属于产业环境要素的有( )

A.产业聚集 B.生产服务 C.基础设施 D.人文环境

10、场所的可进入性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这里的可进入性主要指( ) A.地理可进入性 B.经济可进入性 C.制度可进入性 D. 社会可进入性 二、名词解释

1、区位 2、区位理论 3、区位主体 4、区位条件 5、区位因子 6、城市区位型工业 7、供应商园 8、地理惯性 9、需求门槛 10、外部规模经济 三、判断题:

1、古典与现代区位理论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有所差异。() 2、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

3

3、经济活动的区位研究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空间现象,把握经济活动的地域结构,从而形成其作为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4、土地的自然特性构成土地利用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5、电力,汽油,核聚变燃料,沼气、余热等属于二次能源。() 6、市场的秩序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完成。()

7、地理可进入性即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这里的地理位置主要指数理地理位置。()

8、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交通技术与手段的进步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9、一个地区的交通网密度越大,意味着该地区交通越为便利。()

10、考虑综合运费(站场费+线路运行费)情况下,铁路、公路和水路三种运输方式分别适合长途运输、短途运输和中途运输。( ) 四、简答题

1、简述区位理论及其基本内涵?

2.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3.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有何区别?

4、简要回答区位因子中的土地因子对经济区位的影响。

5、衡量交通网结构状况的主要指标有哪些,并对各指标作简要说明。 五、论述题;

1、论述区位因子中资本因子是如何对经济区位产生影响的?

2、市场规模是市场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试论述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及其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着重要影响,试对此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不定项)

1、B 2、D 3、A.C.D 4、D.A.B 5、B.C.D 6、A.C 7、A.B.C.D 8、C 9、A.B.C.D 10、A.B.C.D 二、名词解释

1、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 法则。

3、在人类活动中,像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等这样的人类内容和实体。 4、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5、也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指那些空间收益随着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因此只有在距城市中心比较近的区域才有可能获取收益的工业类型。

7、一般指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空间聚集区。 8、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不能轻易移动,因此是在一处布局(厂房或大型设备),则不管是否落后于时代潮流,也有可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说的地理惯性。 9、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 10、一种空间集聚经济,即多数不同的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生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4

四、简答题

1、定义: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基本内涵:(1)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2)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

(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

(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

(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

(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是事先给定或认为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集中、分散、特殊的市场等。

(7)古典区位理论不考虑或轻视资金、信息、折旧期间、地域文化、决策机制、动态的企业目的以及企业组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都给予充分考虑。 3 、(1)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的概念

(2)二者的区别: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 4、(1)作为经济活动的一个影响因素主要是由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决定的。土地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但并不决定土地利用的可行性。土地利用可行性更多地取决于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

(2)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由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异,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圈层分化比较显著

5、(1)交通网连结度 贝塔指数

(2)通达度 通达指数 分散指数 五、论述题;

1、 (1) 资本的类型

(2) 影响机制 固定资本 资金 (3) 资本流动与经济区位

2 (1)对经济活动持续性的影响。

(2)对经济活动合理性的影响。

内部规模经济 外部规模经济(集聚经济)

(3)市场地域范围的大小(也是一种市场规模)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3、(1) 政府首先作为一个消费者,政府购买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5

特点。

7、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市场占领策略指 、 、 三部曲。 二、判断题

1、 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企业的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 ) 2、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不同,它是指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 3、横向纵向一体化指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 4、泰勒的认为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公司首先为跨越信息空间,其次跨越活动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

5、功能部结构即按照专业化功能而进行部门划分的公司结构。( ) 三、名词解释 1、规模经济 2、范围经济 3、横向一体化 4、纵向一体化 5、接触扩散 6、等级扩散 四、简答题

1、简述企业成长的动因。

2、简述企业增长战略和扩展方法。 3、试述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及其原因。 4、简述企业的空间扩张规律。 5、试述沃茨的市场区扩大模式。 五、论述题

1、试述泰勒的组织变形及区域演化模式。 2、试述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 3、试述肯迪的全球转移模式。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竞争的压力 2、产出水平、平均成本 3、扩大经营范围 4、经济、战略

5、一体化扩张、多样化扩张、外部发展 6、接触扩散、等级扩散

7、市场进入、市场扩展、生产发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是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降低. 2、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4、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5、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6、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11

四、简答题

1、 1.实现规模效益 2.实现交易内部化 3.技术优势的发挥 4.来自竞争的压力 2、 1.横向一体化 2.纵向一体化 3.多样化

3、 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得到迅速扩张,这些迅速扩张的企业,原始区位起着一定作用。优越的区位条件,为这里的企业增长提供了优势。企业在这些区位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向外扩展。这种向外扩张,可能最终导致公司的重心离开原来的始发地。

企业由近及远的扩张原因: 早期,小企业获取信息有限。当需要新建工厂时,常建在较近距离内;同时由于新建工厂与原工厂联系密切,距离也不易太远。

随着企业增大,信息获取量增加,技术发展带来生产联系变化,管理发展带来组织结构变化,引起企业向远距离扩展。

此外,市场的逐渐向外扩张也是引起企业由近及远扩张的原因。

4、企业空间扩张(如销售区发展、新工厂建立以及兼并活动发生的区位)具有接触扩散和等级扩散特点。 企业接触扩张 企业等级扩张 5、(1)公司成长差异及原因 (2)公司的空间组织变化 (3)沃茨模式的缺陷 五、论述题

1、(1)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过程

公司在由地方向多国扩展中,要跨越三种门槛。每跨越一次门槛(threshold),便引起一次组织的变形。公司首先跨越活动空间,其次为信息空间,最后为决策空间。 (2) 公司组织变形与区域演化机制 公司最初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在活动空间带动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外扩的过程中,必然需要组织变形。 (3) 泰勒公司空间扩张模型

地方性公司—扩张到其它区域,跨越第一个门槛,成为多分部区域性公司—跨越第二个门槛,成为全国性公司。

2、市场占领策略:市场进入,市场扩展,生产发展三部曲 (1)公司扩展的空间结构 (2)公司扩展的空间过程 (3)公司空间扩展的动力

3、 跨国公司发展分为5个阶段:

阶段Ⅰ:假设一个多工厂公司,其生产和批销机构均位于国家1。通过出口供应海外市场。

阶段Ⅱ:开始海外扩张。 阶段Ⅲ:开始海外生产。

阶段Ⅳ:国际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展。

阶段Ⅴ: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组织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

12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六章 一、填空题;

1、跨国直接投资区位一般涉及到三个问题,分别是 , , 。 2、在弗农懂得产品周期理论中,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 3、1977年,英著名跨国公司学者邓宁将企业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相结合,提出了 。

4、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主要包括 、 、市场、 和 等向。

5、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趋于 、 、 显著特征。

6、完整的跨国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般包括有 、 、 和 。 7、R&D是一个复杂的运营过程,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即 。

8、根据R&D的区位要求,跨国公司的R&D的区位一般应趋于 、 和 。

9、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 、 、 、 、和 等特点。 10、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有 、 和 等。 二、名词解释; 1、跨国公司

2、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3、内部化优势 4、跨国公司总部

5、跨国横向一体化生产型 三、判断题:

1、根据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跨国直接投资均发生在成熟产品阶段。 2、只有公司总部才能决定公司预算中不同组成单位的资金分配。

3、在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但在一过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间的迁移则时有发生。

4、R&D过程一进入第而阶段(生产阶段),便可进行大规模的产品生产和营销。 四、简答题:

1、简述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的理论思路。

2、简要回答成本、时常、要素投入和公司战略等取向因素是如何在跨国投资国别选择中起重要作用的。

3、简要说明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4、为什么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都趋于选择主要大都市区。 5、简要回答跨国公司R&D机构的区位要求。 五、论述题;

1、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4 种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布局特征,试对每一种布局型进行阐述。

2、论述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为何跨国投资,选择在何国家投资,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进行投资。

13

2、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三个阶段 。 3、折衷理论。

4、成本、利润、市场、要素和公司战略 。

5、经济中心,邻国边界区,文化社会关系密切地区。

6、公司总部,区域总部,研究与开发机构和生产经营机构。 7、研究阶段, 研制阶段, 生产阶段。

8、大都市区,大科研集中区和公司总部所在地。

9、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和时间性 。 10、社会政治背景,结构状况和相对地位等。 二、名词解释;

1、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2、指公司拥有服务特定市场的净所有权优势。无形资产、协调或减低风险优势,包括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规模或垄断优势、品牌优势、融资能力等别的企业不具有的优势。 3、比起将技术优势出售或租借给其它企业来说,自己利用这些优势更加有利,这些利益的实现可通过现有的价值链或者建立新的生产机构(新的价值链环节)。这种通过内部交易而获得的优势就称为内部化优势。

4、整个公司的中心,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案。

5、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 四、简答题:

1、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然后,分析每个阶段的区位要求,从而把这些阶段与企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揭示跨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的内在原因及规律。 2、(1)成本与利润取向

企业为追求最大利润,会综合考虑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和市场价格,当投向它国比在本国能获得更大利润时,跨国投资也就发生。

(2)市场取向

当一国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公司在本国生产出口到该国受到运输成本或国家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影响时,跨国投资就会发生。

(3)要素取向

由于要素存在区域差异,而不同的企业或产品又有不同的要素需求,为了充分利用它国的要素,公司就会在相应的国家进行跨国投资。 (4)公司战略取向

公司为其整体利益,从长期战略考虑,有时并不按以上区位选择,而是考虑是否符合公司的长远战略。 3、(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4、大都市区具有以下三种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可能性;提供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它大都市高度接近性。

14

5、(1)接近于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五、论述题:

1、(一)全球集中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这类公司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一国生产,多国或世界销售)。

2.区位形成条件

这种区位类型,受国际贸易政策影响较大。如果国家间贸易壁垒存在,国外销售便难以拓展。所以,在大型地区性集团(如东南亚联盟、英联邦等)之内,易于形成此种类型的公司生产格局。

(二)市场地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公司在每一个市场地(国家)均建立其生产厂家,这些生产厂家以服务各自的市场为主。无(或很少有)跨越国界的销售发生。属于典型的进口替代型生产。

2.区位形成条件

早期与运输成本因素有关。此外,①在市场地建厂,可及时根据消费者偏好改造产品,还可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② 由于仍然存在贸易壁垒,因此,许多跨国公司在潜在市场地建立生产厂家。

(三)专业化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型公司具有多个生产区位(国家),每一区位集中生产一种产品,服务于区域或世界市场。

2.区位形成条件

贸易壁垒较小;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技术和生产要素优势。公司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建立大型专业化生产厂家并用其产品覆盖全部区域。 (四)跨国一体化生产型 1.区位特征

该类型公司按生产过程在不同区位(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每一区位只负责最终产品的一个生产过程。

2.区位形成条件

生产活动多为发达国家(或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生产过程标准化程度较高。此外,生产过程可分离为独立的运营阶段,距离对运输成本影响不大。

2、1.社会政治背景

国家的政治、经济战略;投资地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对方社会文化特点。 2.结构状况

发达地区经济和技术结构易于使跨国投资企业与其联为一体,不发达地区则比较困难。若跨国公司的垂直一体化联系较强,较难与当地建立供应联系;反之,主要从事生产链中部

15

分经济活动的跨国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与其它公司发生联系。 3.相对地位

跨国公司与投资区域的经济实力、社会影响等,是决定两者关系的另一重要因素。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七章 一、 选择题

1、 经济地理学中“区域”概念的内涵有( ) A.空间是其本质特征之一,具有层次、等级之分。 B.既有同质区域又有集聚区域。 C.区域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

D.区域有形成、发展、成熟、衰退或再生等阶段所组成的生命周期 2、 下列选项属于区域经济结构范畴的有( )

A.产业结构 B.空间结构 C.要素结构 D.技术结构 3、 克拉克产业分类又称为( )

A.产业功能分类 B.四次产业分类 C.三次产业分类 D 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4、 基础性产业的功能表现为( ) A.为区域经济增长提高基础保障 B.为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C.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的扩张影响比较大的产业 D.为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5、 高产业关联度是主导产业必须所具备的特征之一。某产业的关联度可通过( )

来判断。

A.输出率系数 B. 感应度系数 C. 影响力系数 D.生产率系数 6、 在构建区域产业结构时,选择区域的潜导产业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

A.世界进步的大趋势

B.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走向 C.本区域具体经济发展状况与条件 D.巨大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

7、 下列关于霍夫曼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C.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 ,霍夫曼比例呈上升趋势 D.其核心思想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例呈下降趋势

8、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机制中,( )是最基本的力量。 A.集聚机制 B. 区位指向 C. 空间近邻效应 D.扩散机制 9、 对于城市职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基本职能主要是指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 B.一个城市的发展主要是靠起所有的特殊职能 C.基本职能是一个城市赖以发展的根本 D.一般职能是每个城市都具有的职能

10、 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水平或程度的指标有( )

A.经济指标 B.环境指标 C.人口指标 D.用地指标 11、 关于农村工业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村工业化是解决区域中城乡问题,推动城乡一体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16

B.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是农村工业

C.农村工业化不仅 是农村发展的变革,而且是全国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农村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决条件的

12、 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表现为( ) A.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B.引导、改变消费需求 C.引发、促进制度创新 D.增加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二、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结构 2、产业(industry) 3、区域产业结构 4、主导产业 5、关联产业 6、潜导产业 7、区域空间结构 8、空间近邻效应 9、农村工业化 10、技术创新 三、判断题

1、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在进行具体的区域经济问题研究时,区域都是指具有明确的地理界线的经济活动空间范围。( )

2、产业功能分类是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不同而划分的产业类型。( )

3、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或同阶段的不同的区域,主导产业是不一样的。( ) 4、一个区域内,应该发展所有与主导产业发展相关的关联产业,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

5、区域空间结构一般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其中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区域经济的重心所在。( )

6、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式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式空间结构又是点轴系统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

7、跳跃式扩散是指集聚地区资源、要素、企业和经济部门的一种无规律扩散。( ) 8、制造业、文化娱乐业都属于城市的基本功能。( )

9、除了农村工业,农村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都属于农村工业化的主导力量。( ) 10、就一个区域考察,技术创新往往只在区域内的少数地方进行,而其它地方则只能接受或引进创新地区的新技术。( )

四、简答题

1、简要回答区域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2、如何进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

4、简要回答区域从哪些方面对城市发展产生约束作用。 5、简要回答农村工业化的导因。

6、技术创新如何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五、论述题

17

1、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试分析在区域产业结构严禁过程中,二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结合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试分析引起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3、集聚与扩散机制是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谈谈两者分别形成的原因,产生的效应及其两种机制之间的关系。 4、试分析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5、论述农村工业化对农区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竞争的压力 2、产出水平、平均成本 3、扩大经营范围 4、经济、战略

5、一体化扩张、多样化扩张、外部发展 6、接触扩散、等级扩散

7、市场进入、市场扩展、生产发展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名词解释

1、是由于产出水平的增加或扩大而引起的产品平均成降低. 2、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3、横向一体化指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4、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5、即地理扩散过程是由近及远进行的。

6、即经济或社会现象的扩张是沿着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 四、简答题

1、(1)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概念。

(2)在区域经济增长中,主导产业处于支配地位。通过与其它产业之间的较为广泛和密切的联系,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能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3)支柱产业虽然在本区域的经济总量扩张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全国的同类产业中所占比重却较小,或者与其它区域的同类产业相比并不具备发展的优势,产品输出率低,因而它不能发挥区际分工的作用,也就不具有主导产业应有的功能。

2、步骤1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

步骤2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 步骤3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

步骤4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步骤5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 步骤6 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1)首先,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产生种种经济活动。

(2)其次,区域空间结构能够产生特有的经济效益。

18

(3)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4、(1)、区域范围的大小 (2)、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 (3)、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 (4)、区域内的人口条件 (5)、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

(6)、区域的政治、社会文化因素

5、(1)、农民自发、自主地发展非农产业。

(2)、外来投资者(包括政府、企业及其它社会组织)在农村投资,雇佣当地农民发展非农产业。

6、(1)技术创新直接引起生产方法、经营与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等的变革,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

(2)技术创新会直接或间接改变人们的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这些方面的变化就改变了人们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利益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的认识和行为。 五、论述题

1、(1)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对区域产业结构产生作用的途径:

市场机制的缺陷(或市场失灵): (2)政府干预(看得见的手):

政府干预对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作用方式:

2、(1)、库兹涅茨法则的基本内容 (2)、产业结构演化原因:

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所出现的相对国民收入的差异。

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其国民收入的 相对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3、(1).集聚机制

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由于集聚能够产生集聚经济,所以各种经济活动为追求集聚经济也需要在空间上趋于集中。集聚能够产生集聚引力。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在空间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集聚导致区域的极化现象。在集聚过程中,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经济部门等将不断地向优区位移动,于是就促成了区域经济增长极或增长中心的形成和发展。 集聚将加剧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在集聚引力的作用下,区域内部会产生中心与边缘的分化过程,产生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密集与稀疏现象,区域内部因此而出现空间差异和不平衡。集聚是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力量。

集聚还能够引发和加剧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农村、专业化地区与一般地区等之间形成发展关系上的“马态效应”,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2)、扩散机制

19

原因:避免集聚不经济;

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部分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的作用; 政府的政策作用。

(3)、二者的关系:首先,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其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集聚与扩散机制的作用也是有限度的。集聚机制的作用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产生集聚不经济,从而遏制集聚的进一步进行。同样,扩散机制的作用达到一定的限度也会产生扩散不经济,从而抑制扩散的继续进行。

4、(一) 组织和带动区域发展 (1)城市是区域的生产中心。 (2)城市是区域的流通中心。

(3)城市是区域的服务与管理中心。 (4)城市是区域的人力资源培育中心。 (5)城市是区域的对外交流中心。 (6)城市是区域的创新中心。 (二) 构造区域空间结构

(三) 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 5、(1)农村工业化加快了农区的经济发展 (2)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农区的社会进步 (3)农村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4)农村工业化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城乡关系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八章 一、填空题

1、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 与 两个相互关联和和互动的方面. 2、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 、 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3、经济总量一般用 , , 等来衡量.包括 指标和 指标.

4、资源禀赋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所需的资源分为 和 两大类.

5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普遍重视.、

6、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 , , 和 等构成. 7、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包括了 , , 三个方面. 8、增长极通过 效应, 效应, 效应而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9、 是经济学家冈纳.缭尔达尔首次提出,美国经济学家 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可以说是上述原理的应用.

10、根据功能的差异,可以将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组成要素分为 , ,

和 .

11、 与 是经济地域综合体结构形成的基本原则. 12、判断一个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可用 和 来衡量. 二、判断题

1,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区域经济增长.( )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j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