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来高考政策的价值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21 07: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政策研究

《教学与管理》!""#年$月%日

%&&’年以来

高考政策的价值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刘君玲

面对!%世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的宏观局势,科教兴国战略迫切需要加大教育贡献力度。考试制度的改革历来是学制改革、教育改革的窗口和台阶。在我国,高考无疑是考试制度中最受人关注的。因而,建国以来高考制度一直在改革,试图寻找一套最适合中国国情,最能发展国人能量的考试体系。

是高考标准化考试改革包括分数制度改革的推广期。高考形式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全国%&&%到%&&’年,

范围内推行了中学毕业会考与高考分离的改革,并确定了“#(!”高考科目,考试内容在考察知识的基础上开始注重能力考察。这都是高考改革的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对%&&’年以来高考政策作了何种改变,它沿着什么道路在前进,在它未来的路途中需要克服何种困难,很少有人进行研究。在此,我们试图从价值学的角度作一探讨。

一、政策回顾

我国首次在五个省市的保送生中实施了综合考试,教育部批复同意广%&&$年,%&&&年推广到全国;)月,

东省自%&&&年起试行“#(*”科目设置方案;天津、广西与部分高校试验网上录取的方式。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其指导思想是:%&&&年!月,

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三项原则,把高校招生考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高考科目设置改革,

二是高考内容的改革,这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命题要以能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推行“#(*”科目设置方案。

力立意,注意考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三是高考形式的改革,积极探索一年两次考试的方案。四是录取方式的改革,重点是实施计算机网上录取。

教育部决定用三年左右时间在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高考外语科中增加听力考!"""年,

察的改革。经教育部批准,北京、!"""年有四份不同的外语试卷,!""%年有两种,!""!年只有一种试卷。同年,

上海、安徽三省进行了%&&&年的第二次春季高考;广东、江西、吉林、江苏、浙江、实行“#(*”高考试点,进行综

“#(*”试点,“#(*”科目设置改革在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合能力的测试,!""%年又有%!个省市参加!""!年,

国#%个省市区铺开;本年度,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网上录取。%+个省市实现了网上录取,!""%年,

教育部向社会宣布,高考取消年龄婚否限制,压缩保送生规模,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保送标准,!""%年初,

保送名单要在各媒体上公布,接受监督;春季高考继续在北京、上海、内蒙古的普通高校举行。

教育部决定从!""#年起把高考提前到)月举行;北京将单独命题。!""!年,

二、高考政策的价值取向

高考的地位和作用被夸大,高中为了应付高考而进行教学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社会各界%&&’年以来,

批评高考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与此同时,高考所包含的矛盾和问题也前所未有地暴露出来,引起了公众的极大注意。此时的高考政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注重能力考察。能力一般认为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不同于其他的个性心理特质,它只能在从事相应活动中显现出来。以前的考试,考察的主要是学科知识。各科考试说明将考察内容和试卷结构等提前向社会公布,据此,各科老师编网捕鱼,把要考察的知识点密密地编织成一张又一张的模拟卷,在高考前对学生考来考去,以此来提高上榜率。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考试的本来目的,促进了

不以知识点为考察依应试教育的发展,而且极大加重了学生负担。%&&$年在保送生中实施综合考试的试点,

!"

教育政策研究

刘君玲:!""#年以来高考政策的价值分析

据,不考单门学科,注重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实践证明,综

直接提出了命题以能力立意,是高考内容的根本合考试是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素质的。在!"""年#号文件中,

性改革。高考更加注重考察考生今后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创新能力。高考以教学大纲为命题依据,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内容的覆盖率。创设了一些相对新颖的情

是以能力立意思想实现的载体。“’”是灵活的,可况,考察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的能力。“$%&”科目设置方案,

可是文理科综合,也可是文理大综合,还可是“!%文理大综合”等几种形式,废除了陈旧刻板的是(也可是),

形式,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在全国的普及,还是能力为本思想逐步被人们接受的过程。*+,!年外语增加听力考察,废弃了多年的哑巴英语,在时代的呼唤下,在我国加入-./的形势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外语教学做出的积极反应。外语不再是一纸凭证,不再是升学的入门符,而真正成为了人们生活所必须素质的一部分。

科学公正。隋唐的科举考试打破了严格的的门第限制,以其相对公正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大唐的繁

明朝的科举考试已沦落为僵荣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自身也因此而取得了0$,,年的生存权。然而,

死的八股文考试,不能反映考生的真实水平,丧失了科学性。文化教育上的腐朽也促使人们不断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可见,考试制度要生存发展,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其内容,考试还必须公正。科学公正是考试制度

数学、外语,这些是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万丈能获得长足发展的命脉所在。“$1&”方案是科学的。$指语文、

高楼平地起,三者是基础学科,具有基础性、通用性。“’”是由高等学校来确定的。高校层次不同,特色不同,

有助于高校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助于高校的发展壮大。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自行确定适合本校发展的’,

兴趣爱好,依据不同学校的不同要求,填报适合自己的志愿。在知识经济就要到来的今天,考试再去考察各门学科具体的知识点已不合时宜,考试所要考察的是能力,考生已经具备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继续发展的能

显然,是与考试科学合拍的。一年一次的全国高考,使七月有了黑色七月之力。“$%&”方案命题以能力立意,

称,它把一部分学生送入了大学的殿堂,却也阻碍了一部分学业优良学生大学梦的实现。由于一考定终身,考生背负沉重的压力;由于人是社会中活生生的人,有时这样或那样的因素使学生没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举行两次考试的做法显然是相对科学的。此外,外语是一门听说读写的学问,“哑巴英语”显然是有缺陷的,增加听力考察,才使得我们所教授的外语成为一门完整的、真正的、有生命力的外语。炎炎夏日,考生们挥汗如雨,奋笔疾书,以把握他们的一次重要人生选择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心中定格的画面。把高考提前到较为凉爽的六月,对考生、对家长、对国家都存在不言而喻的利益。

网上录取可避免人为地黑箱操作,大大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是对考生劳动的尊重,也是录取公正

逐步增加外语听力考察方案,是尊重地区差异的体现。的可靠保证之一。分批次在不同地区推进“$%&”方案,

保送规模压缩,公布保送名单,是高考公正的体现。

民主自由。民主自由是公众向往的目标,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高考所追求的。“$%&”方案中&由高校自主选择反映了高校的自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选择考试科目的机会,是民主的体现,是对学生

是中国高考制度的一大突破,给予了大龄和已婚人们个性的尊重。*,,!年教育部宣布取消年龄婚否的限制,

接受进一步正规大学教育的权利。

三、高考政策中的价值缺失

高考不只是教育领域的事,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为了社会的稳定发展,我们的高考改革是积极稳妥进行的。因而,我们看到高考政策中不只有进步,也还存在若干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是平等权利的进一步普及。在现行的全国统一高考中,地区间是不平等的。表现最为显著,公众意见最大的是各地相差悬殊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对北京的低录取线,大多数的公众都表现出了不理解。由于政治、历史、地理的因素,地区差异一直存在于中国的现实社会中,高考中也存在这个问题。如何在高考中直面并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高考的全局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青岛两考生状告教育部已敲响了警钟。对于北

还有人怀疑这是不是对人们责难的逃避。京*,,$年单独命题,

其次是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考试本身包含对学生评价的意思,如何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一直以来都是考试学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讲究能力的今天,这个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全面地考察学生能力。在现实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各科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升学的机会多,而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难以得到社会的承认。显然,这仅仅是注意了对学生平均学习能力的考察,而诸如学生品德、动手实践能力等又如何去考

!"

教育政策研究

《教学与管理》(**-年0月&日

加强心理辅导克服考试焦虑

!山西晋城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王究定

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对高中生来说,考试焦虑的心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是学生对待考试态度认真、动机强的表现,特别是在精神紧张起来之后,如同战士要进入临战状态,必须有一种积极的备战紧张心理,在思想情绪上,对面临的战事有着一种积极应战的紧张的心理状态。从消极的一面看,考试焦虑心理不仅可能妨碍考试,而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场景、考试过程、考试结果整天提心吊胆、惴惴不安,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会陷入“以怕为中心,以不会为半径所画出的唯恐应试中不会,唯恐监考太严,唯恐考砸了丢人的怪圈。”

农村考生把高考当作唯一的一次跳出“农门”的机会,急于求成;城镇考生则把高考当作跳入“龙门”的跳板,寄于厚望。面对“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不少学生考试焦虑程度已远远超过适宜水平。在临考之际,他们不仅有烦躁、压抑、愁苦等内心活动,还有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爱发脾气、经常失眠等行为表现。其结果是:由于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焦虑,反而因为焦虑水平过高而使考试成绩不理想。考试的成败,知识水平固然起决定作用,但心理素质的好坏也不可忽视。犹如当今的竞技运动,在参赛双方技术水平不差上下时,临场谁的心理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谁的技艺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谁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紧张焦虑心情,进入高考“最佳竞技状态”呢?

一、指导学生进行考试焦虑心理的认知矫正

学生形成考试焦虑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因此,要矫正焦虑心理,首先要让学生进行自我形象修整。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优点,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参考有关教育心理学理论,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推荐包括三个步骤的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察呢?这些问题,都关系到评价学生的科学合理性。!!!!!!!!!!!!!!!!!!!!!!!!!!!!!!!!!!!!!!!

再次,尊重学生个性,进一步发扬民主自由。知识经济时代是发扬个人独特能力的时代,在我们这样一个一贯提倡社会本位的国度里,更应该进一步鼓励学生发扬个性。除了考试内容能做到这一点外,考试形式也可促使它的进步。考察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走向,既使没有全国统考,也有全国统一的水平测试,如美国的

韩国的$!%#(大学修学能力考试)。因而全国统考的形式是应当保留的。但在通过全国统考后,是不是!"#,

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报考志愿,再由高校出题(题的形式可灵活多样:笔试、面试、口试、小论文考试等),而后高校自行决定是否录取该生。在这方面,日本的两次考试入学制可以借鉴。

最后,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网上报名、考试及录取,这有助于高考平等、公正、还有助于减少国家投入的经费,而且高校可在网上介绍本校情况。这方面,可借鉴瑞典大学的做法。

参考文献

王燕’高考,在考什么?考试中心在做什么’中国考试,(&)[&]高建军,()*&+

[(]贾非’考试制度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旭日“直挂云帆济沧海”———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探讨’中国考试,(&)’长风破浪会有时,&,,,’[.]王燕,来洁+走进高考话改革+中国考试,(()(**(+

[/]于钦波,杨晓+中外大学入学考试制度比较与中国高考制度改革+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 !" 孙晓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hq.html

Top